1996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坎坷谋生路
37岁的王鸿铭右腿残疾,去年成了下岗职工。孩子要上学,婆婆要治病,丈夫所在的航运公司又不景气,每月只有200来元的收入,全家该怎么生活呢?
一天,她看了上海电视台播放下岗女工自谋职业的专题报道,心里一亮: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有一双健全的手,一定要靠自己来养活自己。今年4月,她开始了艰难的个体经营活动。
万事开头难。求人借贷款,托人租店面,请人办执照,真是不容易。今年5月1日,她经营的陶瓷店正式开张营业。由于丈夫长期在外,顾不了家中的事情,她拖着一条残腿,既要照顾孩子、服侍婆婆,又要应付店面,联系业务,还要到外地进货,沉重的负荷,使她日渐消瘦。为了节约费用,每箱20多公斤重的瓷砖全由她一人装卸。然而,一个月后,她的店面却关门了。初涉商海的她,被人坑了。一次从南通进了112箱同质砖,交的是优质品的钱,付的却是劣质品的砖,100块同质砖中竟有80多种色号。她要求退货,对方却不认帐。她只得以低价抛售,一次损失2000多元,店面也因此转让给了他人。
但是,命运没有打垮她,她咬紧牙关,重新又站了起来。她转变经营思路,针对季节特点和自身实际,搞起小本经营,在掘港镇中心市场设地摊出售凉席等竹制品。一次到常熟进货,在清点货物时,她发现有15个竹座垫没有付钱,便找到货主,把钱付给了人家。她凭着诚意,进到了质优价廉的物品,迎来了许多顾客。一个月下来,维持家庭生活开支之外,还有了一些节余。她说,等她赚到了5000元钱,她就到“希望工程”处捐助一个失学的儿童,以此来回报社会。
(江苏如东报社张光平)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实话实说

  “忌语”应打心里忌
王金宪
近日到某市出差,去一个商店购物,恰逢服务员正与别人聊天。我小心翼翼地唤了三声“同志”,她却猛然扭过脸来甩出一句:“对不起请稍等好不好?”这句“礼貌用语”,听了比“忌语”还使人难受。
人的真实感情藏也藏不住,装也装不像。情虚意假,即使笑在脸上、甜在嘴上,也还是虚的假的。只有真正理解不讲“忌语”的意义,心里装着顾客,端正对顾客的根本态度,才能“忌”在心里,笑在心里,热在心里;才能做到对待生人、熟人一个样,心情好时、心情差时一个样;才能被大家接受,被大家承认。一句话,只有打心里忌,真忌,才能算数。
如果只文明其嘴巴,不文明其思想,那么就可能是领导强调时好些,领导不强调时差些;上面检查评比时好些,不检查评比时差些;新上岗时好些,资历老了就差些;刚上班好些,快下班差些;得到表扬评上先进好些,得不到表扬评不上先进差些。这样忽冷忽热、时忌时不忌,就谈不上巩固和持久,也很难有好效果。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事中有法

  法律保护死者的肖像权
刘道全
1995年11月,王某在李某的个体照相馆拍了一张艺术肖像照,李某发现这是他拍得较为成功的一张肖像照,便暗中多洗了几张保留起来。1996年5月,王某因车祸死亡。李某得知消息后,便将原来保留的王某的肖像照加以翻拍,冲洗放大,陈列在照相馆的橱窗内以招徕顾客。7月,王某的儿子发现此事,便找李某交涉,要求李某停止陈列其父亲的肖像照,并赔偿损失。李某拒绝其要求。王某的儿子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保护其父王某的肖像权。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这是民法通则第一百条明文规定的。但是,对于公民死亡后其肖像权是否给予保护,目前我国尚无法律明确规定。但审判实践应该承认这样一个原则:公民死亡只是丧失了民事权利能力,其在生前已经取得的具体民事权利仍应受到法律保护。每一个公民的肖像权自出生之日起就已经享有,即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亡人的名誉权应依法保护的复函》的精神:公民死亡后,他的近亲属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使用该公民的肖像;未经其同意而使用该公民肖像的,属于侵权行为,该公民的近亲属有权起诉,要求保护该公民的肖像权。本案中,照相馆为招徕顾客,私自将王某的肖像照加以翻拍作为广告使用,事先并没有征得王某儿子同意。因此,照相馆的行为显然属于侵犯王某肖像权的行为。人民法院据此作出了照相馆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的判决。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世相百态

  塌坑伤人巡警相救
11月28日晚9时,郑州第二机床厂退休工人路荷叶骑车外出,不慎掉进一个路面塌陷坑内,摔伤头部。市巡警三大队巡警赶到,一面将伤员送医院抢救(左图),一面搬来石块木板将陷坑填平,免得他人受害(下图)。群众在赞扬巡警的同时,纷纷批评有关部门对路面维修不及时,此陷坑已摔伤群众多人(左下图)。
(河南郑州市金海大道80号阎化庄)(附图片)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家庭医疗救护

  糖尿病人的自我护理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治疗、体育锻炼同药物治疗一样,对于有效地控制血糖、稳定病情、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专家曾说,糖尿病的治疗中有70—80%的问题与饮食控制的好坏有关,足见饮食治疗的重要。因此,每位病人自确诊之日起,就应合理安排饮食。一、确定自身体重范围。以实际体重超过或低于理想体重的10%以内为正常,超过20%为肥胖,低于20%为消瘦。二、按理想体重、自身的劳动强度和肥胖程度确定每日所需总热量,并合理分配总热量,订出全日食谱中主要主、副食数量。饮食一般应每日三餐,早餐为总热量的1/5,中、晚餐各为2/5。亦可在三次正餐中间适当加餐,但加餐的食物应计入总热量控制。用胰岛素治疗和病情不稳定、血糖波动较大的病人,每日应进食五至六餐,并尽量选用富含纤维素的谷类、菜类,少食脂肪过多、胆固醇过多的各种动物油脂、动物内脏、奶酪,避免食用含糖过高的各种糖果、饮料、蜂蜜。零食也应算在总热量内。另外,酒烟均能加重病情,应杜绝。
适宜的运动可以使病人血糖下降,同时还可促进脂肪代谢,减少并发症。但应记住,运动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避免激烈运动、空腹运动,如有急性感染应暂停运动。一般每日运动一到三次,每次20至30分钟。
(北京市解放军307医院肖韧)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

  不得擅自采伐承包的林木
杨秀岐倪鲁静
前不久,山东莱西市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砍伐承包的集体林木的案件,被告人宋某被以盗伐林木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以罚金500元。
宋某从1985年起承包了本村集体的防护林,承包期为30年。他擅自砍伐林木28棵,有的卖掉,有的用于建私房。宋某认为林木是他承包的,在承包期内有处置的权利。我国森林法第二十七条第二项规定:“防护林和特种用途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第二十八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伐林木,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违反保护森林法规,盗伐、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上述法律规定国家和集体的林木依法受到保护,任何人都不得擅自采伐,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权威检测

  化妆品
1996年第三季度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1.组织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
2.检验单位:国家化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3.抽查范围:北京、上海、南京
4.被抽查产品的数量及类型:73家美容、美发企业经销的洗发液、洗面奶、护肤膏霜、染发剂共140种产品。
5.主要检验项目:外观、PH值、耐热、耐寒、染色能力、氧化剂浓度、有效期、泡沫、粘度、砷、铅、汞、细菌总数、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大肠菌群。
6.较好产品情况(排名不分先后):
(附图表)
说明:出厂单价因成交批量和交货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定,表中列出的价格仅供参考。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生活话题

  家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家庭伦理与人生幸福”讨论结束篇
本报记者闻佳平
编者按:本版8月23日推出的“家庭伦理与人生幸福”讨论,历时3个多月,到今天结束了。其间,我们围绕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尊老敬老、教育子女、邻里关系、家庭文化建设等几个议题,整理刊出了5篇综述文章,摘发读者来稿30篇,还单独发表专家学者、读者和记者写的讨论文章22篇。这次讨论,议题多,内容多,限于版面篇幅,难于一一展开,这是一个缺憾。本版以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己任,有关家庭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今后还将继续报道。希望广大读者对本版继续给予支持,我们也努力编辑出更多更好的版面,答谢读者的厚爱。
当记者组完“家庭伦理与人生幸福”讨论的最后一期稿件时,日历已经翻到了1996年的尾端,远处隐约已传来新一年的脚步声。那万家灯火、合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融融景象,勾起了人们的无限向往。
几个月来,记者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拆阅各地读者寄来参加讨论的信稿。数百封情真意切、感慨万端的来信,表达了千千万万读者的一个共同心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将倡导家庭美德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亿个和睦、安宁的家庭,将构成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道美丽风景!
风景家中独好
家,是一个让人满怀无限眷念、产生无限联想、寄托无限希望的地方。正如安徽肥东县众兴乡人武部的蔡兴乐所说,家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是一桌丰盛的人生佳肴,它不仅博采了世间万物之灵气,而且也浓缩了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有家的感觉真好!
提起婚姻,提起家庭,许多人想到了钱钟书先生的那句名言:“城中的想冲出去,城外的想冲进来,人生的经历大抵如此。”湖北孝感市新华街道办事处的陆炳生则认为,家庭应当是人生的驿站,而不该成为婚姻的“围城”。家庭,是人生旅程中的加油站,要倍加呵护,而不能轻言“突围”。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支行的何桂兰也有同样的看法。她说,家是人奔波劳累后休憩的港湾,是人补充给养增加能量的驿站,是人情感的寄托和归属,是人生航船的灯塔。
家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是一个背景丰富的大舞台。年逾花甲、对生活的磨砺和家庭的温馨都有过强烈感受的云南模具三厂离休干部马春德认为,家是一部最真实、最壮阔的电影,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和演员,电影是拍成正剧、喜剧、悲剧,还是拍成滑稽剧,全看导演与演员的功力和水平。对于如何扮演好家庭这部“纪实片”中的角色,大连陆军学院办公室的耿建中认为,夫妻双方在事业上比翼齐飞,在生活中同舟共济,经常互换角色或反串角色,既勇担主角又甘当配角,全方位地体验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这样才能演绎出精彩的人生。
家,需要用心去品味,细细去思量。河北河间市人大常委会的李秋河说,当你每天一口一口地把香甜的饭菜送进嘴里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想到这是你的另一半为你准备的?当你坐在窗明几净的写字台前读书看报的时候,你会不会想到这是你的另一半为你布置的?当你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走出家门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这是你的另一半为你精心置备的?在你外出未归的时候,是谁在为你牵肠挂肚、倚门而望?在你身体欠佳的时候,又是谁为你嘘寒问暖、熬汤送药?……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家庭生活,比卿卿我我的两情相悦更富有美感,情更真,意更浓。
家就是美,是美的化身、美的载体、美的精华,它把美的品德、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佳肴、美的装饰、美的器物……世间一切美的事物都浓缩到了这道美丽的风景之中。家,这道美丽的风景,不仅把人生装点得绚丽多姿,而且也保证了社会在良好的秩序中稳步前行。
用爱心营造这方天地
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一首主题歌《爱的奉献》曾把无数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也曾被无数的人长时间地传唱。歌中唱道,我们都在爱心中健康成长,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到每个人的身上;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爱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
河北科技大学西校区的张建林、万文华夫妇是一对从农村考出来的大学生。他们因真诚相爱而组成了一个温馨的家,成为亲朋好友和左邻右舍羡慕的对象。他们认为,夫妻之间的爱有各种表现形式,但最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一颗爱心,时时处处“为对方着想”,并做到支持对方的工作,排解对方的忧愁,分享对方的快乐,激励对方的兴趣,这样就能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幸福的家庭。
的确,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她能超越人类所有的障碍,成为心灵沟通的桥梁。浙江江山市的毛才贤来信说,他是解放初期的大学生,而妻子是农村妇女,单纯从文化的角度看,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他们结婚50年来,一直患难与共,相敬如宾。其中的奥秘就在于,他们的婚姻的确是爱情的结晶,而没有掺杂任何世俗的功利。
温馨的家庭要用爱心去营造。家庭这道美丽的风景离开了爱的滋润,抽去了爱的本质,家也会成为无人居住的空巢。
爱,是不能忘记的
改革开放初期,作家张洁的一部长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曾引起不少人的强烈共鸣。小说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一代人的感情历程的描述,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婚姻的基础是什么?
经过十几年的讨论、探索,今天的人们都意识到了提高婚姻质量和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无论对于婚姻、对于家庭、对于老人、对于孩子,甚至对于邻里,爱都是不能忘记的。
四川开江县染织厂的黄贤华,对爱情、婚姻、家庭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爱情是缔结与维系婚姻的纽带。然而,爱情可以导致婚姻,但婚姻却不是爱情的保险箱和永动器。婚姻的倾斜往往是从爱情的稀释甚至消失开始的。所以,要保持婚姻的稳定,关键的关键是永葆爱情的浓度。只有夫妻在共有的家园内勤耕耘、多爱护,爱情之树才能常青,家庭这道美丽的风景才能永远充满诱人的魅力。
面对今天与日俱增的离婚率,不少人慨叹:爱情已蜕变为水中月,雾中花,成为虚无缥缈的奢侈品。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这种现象不是对历史的反叛,而是爱心回归的前兆。因为在任何时候,爱都是不能忘记的,参加这次讨论的数百名读者都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人生一得

  当父母衰老时
汀雨
读张岱的《夜航船》,看到一则文字:韩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未尝泣,今何泣?”对曰:“他日得笞,尝痛;今母之力不能痛,是以泣也。”心里忍不住黯然起来。
我和弟弟均属于淘得有创造力的孩子,小时候不知惹过多少祸,每一次都会被父母打得鬼哭狼嚎。弟弟尤为淘气,挨打也多,以至于父亲随便抬手、抬胳膊都会被弟弟认为是要打他,吓得抱头鼠窜。
现在我们都已长大。弟弟更是日渐高大魁梧,衬出父亲的衰老。两个人的隔膜却依旧存在。言辞不和时,父亲训斥弟弟,弟弟总是起身离去,将自己小屋的门摔得很响,锁得死死的,任父亲怎么敲也不开。我看着父亲无奈的背影,更是莫名地伤感。
其实我对小时候挨的打也耿耿于怀。一次与母亲聊天,不知怎么就谈到了父母的心狠。母亲竟然落泪:“那么多事情,你怎么单单这些记得这么清?”我立刻默然。是啊,幼时我身体极弱,父母背着我打针求医,跑遍了整个城市。每次大的考试前,父母都放下繁重的工作陪着我看书至深夜。记得刚上大学,我十分茫然,不知怎样适应新的生活,有时还会自卑。从不夸奖我的父母写了封长信,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这么多年一直不肯夸你,是因为你一直是最好的。”我正是在这样的鼓励下认真地走过了大学四年。
一晃奔波在北京已近十年,风里来雨里去难免觉得辛苦。有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极想就此懈怠下去,但一想起父母的期待,想起父母一星期一个温暖的电话,不由得重新振作起来。
很要好的一个朋友,三十有三而未娶妻,父母催了多少遍,他总以为来得及。天有不测,其父在一次车祸中骤然身亡。心痛欲裂的他不出半年就与女友结了婚,一年后喜得贵子。朋友们诧异他的神速,他只讲了一句话:“我得让母亲早早享受天伦之乐。”座中的人无不动容。
顽钝的弟弟居然也有心动的时候。有一次他干了一件极不漂亮的事情,害得父母为他到处赔礼道歉。弟弟以为回家后父母定会大发脾气,但父母只是温和地劝他多想一想错在哪里。弟弟在给我的一封信中信誓旦旦地说:“父母真的老了,我该让他们快乐才行。姐,你放心工作,我会孝敬好他们。”
父母之于子女,一体而二分,痛疾相救,忧思相感,生则相欢,死则相哀。世上有什么比父母的日渐衰老更令子女惋惜的呢?每当想到我们的成长是以父母的衰老为代价,我就会感慨生命循环的残酷。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可以依靠的父母衰老到需要依靠我们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们所有的愿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