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中直机关召开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
本报讯为了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把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引向深入,中直工委12月10日在北京召开中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
这次研讨会是在中直机关第二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文章征评活动的基础上召开的。四位同志在研讨会上发了言。
中直工委常务副书记顾云飞在研讨会结束时讲话。他说,当前摆在中直机关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认真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六中全会精神,下大力气扎扎实实抓好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他强调:第一,要深入学习全会文件,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战略地位的认识,统一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形势的认识。第二,要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地抓好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要从讲政治、从取信于民、从实现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高度上,认识抓好贯彻落实的重要性。第三,要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研讨会由中直工委副书记李登柱主持,中直各机关党委专职书记以及100多位论文作者出席了会议。(李礼)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民主公平开放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产生记
新华社记者冯秀菊李凯
12月11日是香港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59岁的董建华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这是广大港人经过充分酝酿、广泛民主参与和3位行政长官候选人公平竞争后产生的。它向全世界显示,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生活了150多年的香港同胞正以空前的热情,迎接“港人治港”新时期的到来。
推举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人选工作是无先例可循的纷繁浩大的工程。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对这项与香港前途和港人利益息息相关的工作一直抱着十分严肃、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做出了艰巨的努力,而港人广泛参与使推选工作高潮迭起、顺利进行。从推选委员会产生办法的制定及其组建到行政长官人选产生办法的出台,从行政长官参选人的报名、候选人的提名到推委会委员的无记名投票,每走一步无不渗透着筹委会委员们的心血。
面向港人积极筹建推委会
根据基本法和全国人大的有关决定,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先必须筹建由400名香港永久性居民组成的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推委会担负着筹组特区的两项核心工程:一是推举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二是选举产生特区临时立法会。
为制定推委会的具体产生办法,筹委会下设的推委会小组召开了5次会议,就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此外,推委会小组还于今年4月13日至14日就推委会的具体产生办法在香港开展了大规模的咨询活动,举行了16场咨询会议,有366个团体的1000多位人士参加,各界人士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争相为筹组推委会献计献策。
随后,筹委会秘书处又整理出1万多字的咨询报告在香港公布。香港舆论普遍认为,咨询活动民主、开放,透明度高,在香港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此基础上,筹委会委员们经过多次认真的磋商,并对产生办法建议稿反复审议和修改后,于8月9日至10日在京举行的筹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制定出推委会具体产生办法。
根据全国人大的有关规定:推委会由工商、金融界,专业界,劳工、基层、宗教等界,原政界人士、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代表等4个部分各100人组成;推委会委员必须符合四项条件,即年满18周岁、符合基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的资格与条件、拥护“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愿意履行推委会的两项职责。
推委会产生办法出台后,推委会报名工作随之在香港全面展开。从8月15日至9月14日报名期间,筹委会秘书处香港办事处前人流不断,报名者络绎不绝。在短短的1个月内,筹委会秘书处香港办事处共发出报名表22106份,收回报名表5833份。报名人中最年轻的只有19岁,最年长者为89岁;既有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也有外籍人士;既有平民百姓,又有社会知名人士,涉及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经核定,除去重复报名的,实际报名人数为5798人。
随后,筹委会又在报名人中,确定符合推委会条件的报名者共5749人。委员们在10月4日至5日的筹委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在这些报名者中,提出了各自的推委会委员建议人选。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决定完全按照建议人选所获推荐人数多少的顺序,确定了前三个部分的差额为20%的候选人名单,第四部分除60位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代表外,须在原政界人士中产生48位候选人。由于在个别部分中,排名在第120位的建议人选中出现了两人所获推荐数相等的情况,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将两人一并列入候选人名单。因此,在4个部分中,共提出409位候选人。
11月2日上午10时,筹委会全体委员聚会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六次全体会议,从409位候选人名单中选举340位推委会委员。投票以无记名方式举行。第一轮投票后,经历了6、7个小时的计票,整个过程都有香港和内地委员中的监票人在场监督。在第一轮投票中,专业界别内出现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并列的情况,即排名第100位的同时有3人。为此,当晚7时左右又进行了第二轮投票,从这3位候选人中选出1位。
由于26位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按照全国人大的有关规定,不需经选举就是推委会委员,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当天也在北京通过并公布了他们以协商方式产生的34名推委会委员。这样,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的400名委员在同一天全部产生。
当选举结果全部揭晓后,委员们步出大会堂的时候已是群星满天了。经过一天忙碌、紧张的工作,他们仍抑制不住兴奋之情,深深感到:推委会的产生不仅预示着港人真正民主参政的新时期的到来,也为行政长官人选的推举工作起了铺路架桥的作用。
民主磋商确立参选人资格
筹委会在筹组推委会的同时,也加紧制订香港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的产生办法。
基本法对行政长官资格、选举方式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因此,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产生办法在经过筹委会行政长官小组3次会议的反复讨论和深入研究后,很快在10月5日的筹委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顺利通过。
这一文件的引人瞩目之处是:确立了第一任行政长官必须符合的条件。一是年满40周岁;二是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三是在外国无居留权;四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五是拥护香港基本法;六是愿意效忠香港特别行政区。
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产生办法除规定上述条件外,还对行政长官人选的具体产生办法作了明确的规定。筹委会委员们一致同意,采取在当地协商后提名选举的方式产生特区行政长官人选。所谓协商是指香港各界别团体可以对行政长官人选名单进行商讨,并交换意见,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达成共识,推选出能为广大港人普遍接受的人选,这样有助于提高人们对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方针的信心。
严格把关顺利产生候选人
行政长官人选产生办法出台后,行政长官人选的推举工作就进入具体操作阶段。凡是有意参选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的人,须严格通过报名、报名资格审查、推委会委员提名和无记名投票选举等几道重要关口。
10月11日,筹委会秘书处发出公告,公布了行政长官人选的报名办法。按照规定,参选人须在推委会成立前,先向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表明参选意愿,并填写参选人简历表。经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审查,符合有关资格的,可确认为第一任行政长官参选人。凡获得推委会50人或50人以上提名者,才能成为第一任行政长官候选人。
当筹委会的这项公告发表后,从10月14日至28日在筹委会规定的报名时间内,陆续有31位有意参选行政长官的人士通过筹委会秘书处香港办事处向主任委员会议递交了表达参选意愿的信函,并递交了参选人简历表。
11月1日至2日筹委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期间,主任委员会议根据这31位人士提供的报名材料逐一进行资格审查,最后确定其中8位符合资格要求,列为第一任行政长官参选人。他们是(以繁体字姓氏笔画为序):退休警务人员杜森,前香港上诉庭副庭长李福善,前九龙仓和会德丰集团主席吴光正,执业医生余汉彪,执业律师区玉麟,前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主席董建华,前香港首席大法官杨铁樑,退休土木工程师蔡正矩。
参选人是需要有一定勇气的。按照产生办法规定,有意参选者凡是公务员的必须首先辞去公务员职务,以保证香港现行的公务员政治中立制度不变,防止现职公务员利用职权进行竞选活动。此外,参选者还必须退出所在的政治团体和政党。这是因为行政长官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首长,应代表香港的整体利益,而不是某一政党和政治团体的利益。
其余的23位报名参选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符合参选行政长官的资格和要求,如在香港连续居住未满20年;在参选人简历的“申明事项”一栏未签名;在表格中所填写的资料明显与事实不符或未放弃外国护照等等。
参选人确定后,推委会委员们就采取协商后提名选举办法推举行政长官候选人。为了保证选举的正常进行,防止委员直接或间接索取或接受参选人和候选人的贿赂或其他不正当利益,如金钱、礼物、贷款等,11月2日在京举行的筹委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推委会委员守则。
此外,筹委会还对提名票作了精心的设计,采取大信封套小信封的“双套封”提名办法,即每位推委会委员可获得大小两个封套,在内封套里写下提名人选后,再套上签有自己姓名的外封套;开票时将两封套分开计数。这种把记名与不记名方式结合一体的独特提名方式,既能确保整个提名过程的公平、公正,又有利于委员们充分表达个人意愿,选出合适人选。
11月15日,推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受到香港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筹委会主任委员钱其琛率领在京的筹委会主任委员会议成员专程前往香港。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提名行政长官候选人。会议以开放的形式举行,300多名中外记者在现场采访(委员们写票过程除外),并通过电视现场直播,使广大港人能够亲眼目睹这次会议的盛况和投票、唱票、点票的全过程。整个过程是在主任委员会议指定的监票人监督下进行的。在历时两个多小时的提名工作结束时,场内掌声不断,3位参选人董建华、杨铁樑、吴光正分别获得206票、82票、54票,成为第一任行政长官候选人。
公开亮相公平机制下竞争
此后,3位候选人开始马不停蹄地深入到基层和数十个团体中访问,了解民意,倾听意见,以完善自己的施政主张。
11月27日,除13位推选委员会委员请假外,387位委员再次聚集香港举行推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3位行政长官候选人报告本人情况和施政设想及回答提问。这是行政长官人选产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各位委员对候选人的了解和信任,并根据自己的判断,对候选人投下神圣的一票。而对3位行政长官候选人来说是一场“硬仗”,是一次在公平竞争机制下的素质、能力与才华的考验和较量。
行政长官候选人的这场亮相活动整整持续了3天。广大香港市民通过电视屏幕,同推委会委员们一起观察、了解以及挑选他们未来的“当家人”。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位记者也身临现场,使推举行政长官人选的活动再次掀起高潮。
吴光正、董建华、杨铁樑(按照繁体字姓氏笔画为序)分别按抽签排定的次序,先后登上讲坛,畅叙各自的治港蓝图,并不约而同地道出了同一个心声:参选行政长官是基于对香港的使命感。
吴光正的那份题为《我的政纲》的施政主张,从确保法制基础、发挥香港经济特点、加强教育和文化事业等几个方面入手,阐明特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政策,认真执行基本法,在这个基础上,带领香港进入21世纪。
董建华以《共同建设21世纪的香港》为题的施政主张,分为“未来蓝图”、“今日香港”、“居安思危”、“成功之道”、“重温蓝图”5大部分。他表示,未来特区政府面对两大同样迫切的任务,第一确保香港平稳过渡,回归之年的工作更是关键所在,第二是为影响长远的民生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杨铁樑在题为《稳步跨进21世纪》的施政主张中,提出落实“一国两制”、维持社会稳定、巩固经济繁荣、提高市民生活素质、保障人权自由、发扬民主政制等设想。他认为,1997年对香港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特区政府要向所有注视香港发展的人证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是成功的。
在此之后,他们先后与工商、金融界,专业界,劳工、基层、宗教界,以及原政界、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香港地区全国政协委员的代表等4个部分的推选委员会委员,举行了4场别开生面的答问大会,总共回答了大小各种问题近300个,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几乎包括香港政治、经济、文化、民生、治安等所有领域。
用香港传媒的话说:3位候选人的施政主张“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反映了各自的智慧、眼光、经验、才能和责任感。整个答问活动紧凑有序、气氛热烈。问者和答者都很认真、诚恳、务实。这次行政长官候选人公开亮相的全过程,为推委会委员们最后进行投票提供了依据。
今天,400位推委会委员们带着600多万香港同胞的期望和重托,在庄严的气氛中,以无记名的方式终于在香港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香港人自己选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这是港人的抉择,是中国政府确定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方针的伟大实践的重要一步。
回顾10个多月来筹委会在筹备特区政府工作中所走过的不寻常的日日夜夜,任何一个愿意正视事实的人都可以看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是在“民主、公平、开放”的原则下选举产生的,所谓行政长官人选“钦定”之说纯粹是无稽之谈。事实再次证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方针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法宝,只要切实按照这一方针办事,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邓小平12年前提出的“香港人是能治理好香港”的预言必将实现,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王克在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强调
全面提高军事经济效益
据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新华社记者张东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崔耀中)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今天在北京举行。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王克在会上强调,明年全军后勤工作要大抓管理,全面提高军事经济效益,努力实现保障有力的总目标。
会议总结了今年以来全军后勤通过抓生活、抓战备、抓改革、抓管理、抓自身建设取得的成绩。王克指出,在突出抓管理的过程中,决不能单纯就管理抓管理,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要防止和克服消极忍耐、无所作为的倾向,树立立足现有条件有所作为的思想;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分散主义的倾向,树立服从大局,加强集中统一管理的思想;防止和克服重供轻管、重建轻管、片面要求增钱增物的倾向,树立向提高管理水平要效益的思想。
王克强调,要在继承发扬我军后勤管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深化后勤管理改革,以提高军事经济效益为中心,更新管理观念,改革管理方式,强化管理手段。要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注重用经济手段管理军事经济,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完善行政、经济、法律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在突出抓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加快立法步伐,更要加大执法力度,用法规制度规范军事经济活动。会议由总后勤部政委周坤仁主持。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愿河山如画
——写于西安事变六十周年纪念
侯御之
我患重病,住院三年,气管切开,日夜缠绵病榻,浑然不知今夕是何夕。女儿告我:今年西安事变六十周年纪念,全国政协又邀请我们参加。我不禁感慨万端,悲喜交融。念及六十年前参与发动这场事变的杜重远、杨虎城将军被夺去生命,张学良将军被夺去自由,悠悠五十余载。亿万家庭,月圆人不归,生死两茫茫,血染河山。然而烈士和志士的血和泪,没有白流。张、杨两将军撼世义举,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及时领导下,全民枪口一致对外,终于击败了日本军国主义。
“重整河山待后人”,而今河山锦绣,春风和畅,劫后余生的我,抚今追昔,常感怆然又忭然。
上月女儿杜毅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外资,去美国洽谈业务,我嘱她去看望了张学良将军。当他读到我带去的信:“今派女儿来看望您同夫人,以偿还我与重远半个世纪以来的心愿……”汉卿感慨长叹,默然良久。他握着我女儿的手,嘱拍一照带回,慰我于床畔,慰重远于地下,也是带回他对祖国亲人的问候。汉卿并为重远后年百年诞辰题字:“大公无我”。诚如重远生前所说:“我与汉卿相识颇早,相聚倏忽,相知颇深。”
我久久萦绕“大公无我”这“意赅”四字,心潮起伏,垂垂殷念:愿我的儿女和所有后来人,都能记住这样的精神,多一分壮举,少一分私心,家园常绿,河山如画。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日写于上海华东医院
(本文作者为杜重远烈士夫人)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天津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陕举行
据新华社西安12月12日电(记者屈胜文)中宣部、天津市委和陕西省委今天在此间联合举行了“天津市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事迹报告会”。
报告会的代表还与西安市七个城区的领导、街道办事处群众进行了交流座谈。西安市碑林区与天津市和平区是多年的友好区,今天,老朋友相聚在一起,显得格外亲热。西安市城区的同志表示,要对照老朋友找差距,把西安的社区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有声有色。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淄博市张店区田家村
注重培养村民道德情操
本报讯山东淄博市张店区田家村为了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是加强农民的道德规范建设;二是以活动为载体,活化道德教育;三是深化民俗改革,树立社会新风;四是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伦理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五是大力发展福利文化事业,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周塞峰)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田家才(右一)担任广东梅州市公安局长三年来,向社会筹措资金7000余万元,投入现代化的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警察培训学校和全市186个派出所的基础建设。图为近日市公安局“110”报警台开通后田家才现场组织指挥处置突发事件演练。
 万贵华 张阳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