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正确看待国有企业
——关于国有企业的七个“怎样看”(下)
本报记者班明丽王彦田
怎样看改革的进展
面对一些“不景气”现象,人们不免要问:是不是改革出了什么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停滞不前了吗?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昭告世界: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一刻起,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与计划经济体制分道扬镳,与市场经济接轨。从工业企业的角度看,标志着以国家放权让利为特征的承包制改革,将以它不容抹煞的历史功绩载入史册,企业改革从此进入制度创新、结构调整的更高阶段。
往日“一包就变”、“一包就活”、“一包就灵”的轰轰烈烈景象不见了,一个陌生名词出现在人们面前——现代企业制度。什么叫法人治理结构?什么是资产经营?许多深奥的词语未等人们弄懂,1995年,国家选定的100户企业进入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这个前所未有的探索被视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的一个理想的切入点。人们心头又燃起了搞活国有企业的希望。
然而,紧锣密鼓之后,人们发现,试点虽然逐一挂牌运行,而改制中要解决的一个个难题,却不是手到擒来。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形成,企业历史债务处理,分离社会负担等等,没有政府部门的鼎力相助,没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配套,企业改制寸步难行。因而有的企业不得不退出了先行一步的试点行列,极个别的甚至宣告破产。试点是不是搞不下去了?现代企业制度行得通吗?
冷静回顾两年走过的路,不难发现,百户试点艰难跋涉,至今没有哪一家谈得上已经真正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它是改革的系统工程,当外部条件并不具备时,试点单枪匹马突进总是有限。但如果以试点就是“探路”来看,也不难发现,不到两年,百户企业试点成绩不可小视。正如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所概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试点的任务就是要探索怎样建设这种新制度,而不能指望它们在试点中都建成新制度。现在百户企业在试点中看到,建立新制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已经充分暴露;解决矛盾的思路也清晰可见,各方面的实施有了起动点。如果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到本世纪末,现代企业制度也只是建成基本框架,不可能把改制的问题全部解决。
其实,在全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不局限于百户。改制的“火种”遍及各省市区,加在一起已有2000多户,都在按试点计划运行。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明年要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这对进一步搞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无疑是有力的推动。
试点也并不局限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抓大放小”、“优化资本结构”、“减人增效”、“兼并破产”……一批批国有企业在这些改革中,闪现出了希望的亮点。
然而,三年前,当承包制基本结束后,企业改革的路该怎样走,不少人都觉得茫然。现在,改革措施基本形成一套思路,虽然还需要充实或完善,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尽管推进艰难,有待加快步伐,但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开始得到各地及企业认可,有了一定实效,这是很不容易的。过去不少企业更多地寄希望于要资金、上项目,靠增量发展,现在看到了改革的推动力,把目光转向深化改革,内涵挖潜中求发展。
今年,主动申请“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改革的,超过有关部门原来预计的一倍。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西藏自治区也不甘落后,申请加入试点行列。他们说,哪怕只有一个城市进入试点,我们就能够与全国改革同步。
改革没有停滞,虽然充满艰辛,但每一步都更加扎实有力。
怎样看突破难点的信心问题
改革的难点有待突破,突破难点首要的是信心。信心从何而来?
在几个城市,我们看到一个共同特点:抓改革的人信心最强,身处困难旋涡中反而拿得出解难办法。这一现象说明,改革信心来自大胆实践,来自迎难而进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
国有企业改革一个难点是企业原来就缺乏资本金。固定资产投资还本付息负担很重;原来一点点自有资金多年来已亏赔殆尽,连流动资金也几乎全部要向银行贷款。由于企业负债率很高,又欠息挂帐,因此银行不敢继续贷款。国家经贸委选择300户试点企业,推动他们和银行挂钩,促进相互了解,在综合经济部门的产业政策和市场信息指导下,对有销路、有效益的产品,由银行提供技改和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对新贷款按期还本付息。在企业效益提高的情况下,企业对老贷款还本付息的能力也得到增强。这在山东收到很好效果。
既抓自上而下的规范性改革,也抓自下而上的创造性改革,这是山东省改革势头良好的重要原因。省委、省政府鼓励各地在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解决困难,创造有效经验。他们说,改革就是创造,如果以往有些规定不完善,跟不上发展需要,根据实践经验,按程序再修改它就是了。为了使企业改革中管资产与管人更加协调一致,目前,省内有几个地市正在探索“管资产也管人”的办法。结合现有的干部管理制度与《公司法》对干部管理的要求认真考查干部,及时整顿、调整企业领导班子,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辽宁省国有企业在全国所占比例最大,沈阳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沈阳市长张荣茂说,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没有不存在困难的企业。我们现在是超常困难阶段,解决难点也许要用超常时间,但只要不回避矛盾,把解决困难“当日子过”,一定会有转机。我们对此坚信不移。
尽管沈阳国有企业改革难度较大,但今年以来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增长幅度都在12%以上,不仅居辽宁省第一位,也是全国33个中心城市中少数盈利并取得正增长的城市之一。
辽宁省省长闻世震从另一个角度谈了他对改革信心问题的看法:信心来自正确认识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他说,上马一个建设项目,常常需要五年,现在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这么多,是结构性、机制性深层次矛盾的集中暴露。四十多年积累的问题想在两三年解决是天方夜谭。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一次历史性转折,我看,没有几届政府努力不行。我们这届政府的任务是打基础,也许领不了奖状,还要承担风险,但必须扎扎实实工作,落实江总书记的要求,不能搞花架子,急功近利。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要争取“十五”期间见分晓。
以这样的标准看改革,不难发现,国有企业突破难点每天都在进步。
怎样看关键在抓落实
改革在前进。然而,国有企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矛盾也很突出,推进改革需要加大力度。这取决于能不能认真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能不能有效地抓落实。
采访中,多次听到一些同志说,抓落实就要像抓农业一样抓工业,像抓城市建设一样抓企业。这不无道理。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年年变样,如果国有企业改革也“一年一个样”,经济发展将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在青岛市,上上下下称赞市委、市政府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方针的眼光和魄力。市委书记俞正声兼任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他在领导小组会上说: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定要把国有企业搞好。我们宁可让城市建设速度慢一些,衣服穿得旧一些,也要拿出财力支持国有企业。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市委书记有这样的大局意识,各把一方的领导没有理由只强调各自重要。全市形成合力,把国有企业改革这个系统工程,分解成一件件具体工作,分头去突破、落实。
增加资本金投入是对国有企业关键性的支持。青岛市利用这两年农业形势和财政状况较好的时机,积极给国有企业提供帮助。不仅认真按国家要求处理存量部分的企业资产损失和历史挂帐,帮助企业增资减债,近几年市政府每年还从经济增量部分拿出相当数额资金,建立了青岛市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植17户实力强、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实在在的投入,减轻了企业包袱。去年,青岛市预算内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由上年的83.1%,下降到78%,是近15年来的首次下降。他们说,明年财政还要过紧日子,支持企业改革。
落实,就是拿出一个个实招,支持国有企业突破难点,重现生机。如果口头喊国有企业重要,行动上却把更多财力投向盖宾馆、修别墅,从长远看等于自毁财源。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明年,要把搞好国有企业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力求改革与发展取得新的进步。”什么是突出位置?怎样突出?从上海、山东、辽宁等地看,搞好国有企业不仅仅是经济部门的事,他们把国有企业放在全党中心工作的位置上抓,这是出现新的转机的决定性因素。很明显,只有深刻认识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推进改革与发展才会有更大的决心和力度。
怎样看加强内部管理与改善外部条件的关系
搞好国有企业是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企业外部环境的改善,也靠企业练内功,提高管理水平。二者谁主谁次?一路采访,经济部门及企业都在谈他们的看法。
中国石化行业七大企业之一的齐鲁石化公司,今年前十个月经历了市场冲击,六七套装置停产或限产,但实现利税却没有下降。公司经理王延康的看法是,对企业外部条件的作用,必须承认,如果给企业更好的环境,国有企业还可以干得更好。但是,不管外部条件好坏,企业自身都要“向市场靠拢”。他说,办企业就要盈利,企业适应市场不是口号,是从思想到机制都要承受得了市场压力、冲击,不论市场形势有险有利,企业都能盈利。从这一点上看,内部管理是企业效益增长的立足点。齐鲁石化的“向市场靠拢”论,使他们成为今年石化行业少有的几个效益水平不下降企业。
海尔集团,一个颇具现代风格、实力较强的集体企业。我们请总裁张瑞敏谈谈对搞好国有企业的看法。他说:“国有企业面前的困难确实不少,外部条件有许多制约,优惠政策在减少,市场约束在增强……我想,这好比来了寒流,对大家都不是好事。但是,如果你准备好了棉衣取暖,就不会感冒。如果你只是埋怨天气,自己却感冒了,你可以把责任推给‘天气’,但你不能坚持工作了。人们虽然同情你,但困难还得你自己克服。归根到底,企业内部素质是决定性的。”
王延康的“向市场靠拢”论,张瑞敏的“预防寒流”论,引人深思。反映了当前在外部环境、企业条件大致相同情况下,市场竞争中领先企业成功的经验,也对照出相当一批企业由于“内功”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垮下去的原因。
加强企业管理是中央关于搞好国有企业的八条基本方针之一。近几年,企业管理滑坡,是造成经济效益滑坡的重要原因。有关部门对一些省市工业企业调查发现,亏损企业半数以上主要是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一些企业把改革与加强管理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认识,以为采取某种改革形式就可以解决企业的全部问题,其实不然,结果走了弯路。改革与管理互为条件、互相依托,一个企业改革搞得好不好,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它的管理水平是不是提高了,能不能以强有力的管理,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竞争需要。
山东省和济南市经贸委的同志认为,管理是生产力,是高层次的效益,即使其它外部条件尚不具备,只要企业塌下心来抓好内部管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实效。如山东水泥厂、济南锅炉厂在同行业中领先,得益于把改革与管理有机结合,加强“两本”(就是“人本”、“成本”)管理,依靠全体职工,围绕挖掘成本潜力,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沈阳市认为,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管理又是动态性的,要不间断地抓。今年是沈阳的“强化企业管理年”,他们计划用三年时间扭转管理滑坡现象。其中特别加大了对企业领导班子和经营管理者的管理力度。以实绩考核他们,对搞垮企业的追究责任。沈阳机械局用亮牌子、调位子、摘帽子的办法对干部进行约束。今年上半年,调整了21个企业领导班子,免去19名领导干部职务。沈阳市国有企业多,面临较大困难,但随着“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今年1—9月,全市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3.4%,比年初提高1.8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为4.6%,比年初提高1.5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也急切期待着外部环境的进一步改善。采访中我们听到许多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解决这些深层次矛盾,企业应当努力,但政府职能转变起着全局性、牵动性的作用,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有不少同志提出,社会要保护国有企业,不要把它当作一块“肥肉”随意割挖,加重企业负担。国有企业的心声,值得我们重视。
不难想象,随着宏观环境、外部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共和国的基石——国有企业展现新时代的辉煌,并不遥远。


第2版(经济)
专栏:我看改革十八年

  故乡看炊烟
吉林经贸大学元日
侄儿是个美术迷,很喜欢田园风光,创作两幅农村风景画参赛,都因炊烟画得不形象未能入选。他转遍全市也没找到中意的炊烟“模特”,因为市里进入90年代就煤气化了,居民做饭用煤气,取暖由热力公司供热。
我向他提条信息:故乡是典型的农村,有的是炊烟,不妨去临摹。恰逢双休日,我们到了故乡。下了车直奔屯子,按规律正是做午饭炊烟飘袅的时候,但只有二弟家烟囱飘着一缕小溪似的袅袅轻烟。侄儿从背上摘下画板坐在路旁一个土墩上,立马写起生来。
波浪般的炊烟载着我的回忆,飘回到童年在故乡的趣事里。
冬天放学的路上,我的手脚冻得猫咬似的疼,一望到家里烟囱上的炊烟,就想到母亲正烧火煮饭,进屋就能坐上热炕,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就觉得手脚渐渐暖和起来。炊烟成了温暖的象征。我喜欢炊烟,也厌恶炊烟,因为从记事起,就发现母亲的衣服总是被炊烟熏黑。
我上大学后离开了故乡,毕业后留城工作。结婚时分到平房烧煤,我很知足,因为煤比柴火好。80年代我搬到新楼烧煤气,母亲来看我,妻子做饭时母亲挽起袖子要帮助烧火。妻子领她看煤气炉,她兴奋得目瞪口呆半天才说出话:“带气儿的火又旺又净又没灰,真好!”
“炊烟断了,我没画完!”侄儿的惊呼打断了我的回忆。我领他奔二弟家,侄儿迫不及待地问:“你家烟囱冒的那缕炊烟怎么没了?”二弟回答说:“这是咱屯最后一缕炊烟了,全屯子在夏秋两季都沤沼气烧,我家是最后一个通沼气的。”我一望厨房里沼气灶上正燃着熊熊的蓝色火焰。啊,在这短短的十几年,结束了几千年的烧柴史。


第2版(经济)
专栏:

  环球股市震荡告诉了我们什么
本报讯12月11日出版的《中国证券报》发表题为《环球股市震荡告诉了我们什么》的新闻述评,现转载如下:
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上周在美国企业学会的一次演讲为导火索,引发了全球股市自1987年以来的最大跌潮。格氏的讲话内容刚刚公布,当即引起芝加哥期货市场SP500种股价指数期货下挫1.6%。在随后相继开盘的亚太及欧洲各大股市,抛售风接踵而起,股指跌幅达2—4%;次日纽约股市开盘仅半小时,道—琼斯指数即下泻144.60点。
虽然本周各主要股市的气象已稍见缓和,但这次环球市场大幅震荡的事实又一次清楚地显示:证券市场没有永远的“多头”,一旦进入这一市场,风险就如同影子一样时刻相伴。
这次股灾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有多大,目前还无从统计。但从香港股市以往风头最健的地产股及银行股的下挫可窥其一斑:金融股中的汇丰控股一日下挫了4港元,地产股中仅长实、新鸿基地产及恒基三巨头即跌去市价82亿港元。
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此次股市风波并非如有人所说的那样,是因为格林斯潘身居要津,一言九鼎,而是有其深刻的客观现实背景的。继去年狂升38%以后,纽约股市今年又相继突破5000点和6000点两个千点大关,并在一个多月后又登上6500点新高。这样,自年初以来涨幅累计达27%左右。针对这种异乎寻常的飙升,有专家曾经指出,它已背离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且有股市分析家早就提出警告,美国股市即将下跌15—20%。事实上,市场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市场各方的心态已经比较脆弱,于是,格氏的一番话引来股市的强烈反应。
格林斯潘究竟说了些什么呢?他不过是表达了许多经济界人士的一种担忧。他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最近维持在低水平,但其前景不明朗。他表示,“我们怎能知道,(股价)非理性的大幅上涨不会过分抬高资产价格,从而导致无法估计及延续不断的经济紧缩,如同日本过去10年的泡沫经济的破灭?”
联系当前国内证券市场状况,我们似可从这次波及全球的股市震荡中得到这样两点启示:
其一,素有国民经济“晴雨表”之称的证券市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有这样那样的异常表现,但从长远看,它不可能背离所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不可能脱离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这就如同商品的价格总是要围绕其价值和供求关系波动一样。
我国证券市场当前这一轮行情的启动和发展,固然是今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下调利率、宏观经济“软着陆”成功、“九五”计划开局良好,以及人们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未来形势的乐观预期等综合因素使然,可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比如,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还不牢固,作为国民经济微观基础的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很大,等等。以这样的两分法来回观沪深两大证券市场的近期走势,就不难得出结论:其上升速度之快、增长幅度之大,与美国今年以来的情况颇为类似,已多多少少背离了它们所依托的大背景和所赖以支撑的市场基础。许多被市场人士贬称为“垃圾股”的股票,甚至一些亏损企业的股票,其价格被投机者人为地抬至不恰当的高位,就是明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证券市场,切不可盲目跟风于市场一时火热的表象,而应从对证券市场的大背景——国民经济大势的把握中去理性操作。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其二,这次环球股市震荡和以往中外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一再表明,如同太阳有升有落、潮水有进有退一样,证券市场也是有涨有跌,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过度的上扬后往往继之以深度的下调。这是由证券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由此看来,那种单以沪深两地市场一段时间来的走势为依据,以为只要买了股票就肯定赚钱的想法,是注定要在实践中栽跟头的。事实上,即使在这一段所谓的“牛市”中,无论大盘还是个股,其走势也是有升有降的。如果把这段有升有降的行情放大到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看,也就不难应证这样一句股谚:市场上没有永远的“多头”。既然股市行情有升有降,投资者在入市之初,就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进入一个可能获益但也充满了风险的新天地,应做好有赔有赚的准备;当行情上扬、股价攀升之际,就应考虑到下跌的可能;这样,即便所持股票被“套牢”,也应有自己承担风险的勇气,而不应怨天尤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入市者必须具备的一点:风险意识。不具备风险意识的投资者,是不应该冒然跨入风险市场大门的。


第2版(经济)
专栏:我看改革十八年

  山村谈称谓
山西省方山县委办公室林祥
我的故乡是吕梁山区临县的一个贫困山村,长期的闭塞和贫困孕育了许多现在看来有些古怪的习俗。比方说,妻子对丈夫从不直呼其名,婚后无子女时称“当家的”、“掌柜的”,有了儿女后改称“孩子他爹”。丈夫对妻子的称呼也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在家里只呼小名,如“引弟”、“翻连”什么的,而对外则谓之“家里的”、“俺老婆”,意在表现男子汉的自尊。人们把这种习惯叫作“婆姨凭汉官凭印,我想叫啥就叫啥”。妇女们若违背这个规矩,就会被指责为“不守本分”、“不懂礼貌”。曾有一位丈夫在外当干部的妇女,与人闲谈时每每提到丈夫的名字,信息传到几位手持长烟袋的前辈那里,被郑重其事地叫去做了许多“思想工作”。
进入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了故乡的山山水水。村里的年轻人不甘于一年四季“面对黄土背朝天,最苦不过离家园”的说教,农闲时节纷纷上太原、去西安,甚至到北京打工谋生,有的经营风味小吃,有的承包建筑工程,320口人的小山村,外出打工者就有60多人,其中还有20多位姑娘。这些年轻人给小山村带回的不仅仅是收入的增长,还有许多无形的变化。
人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就拿妇女地位来说,从称呼的改变就可以看出来。邻居福保的妻子喊丈夫回家吃饭,满世界“福保”、“福保”地叫唤;补顺与我拉家常,说到妻子也是“润林”不住口,再没有人责备“没教养”,“不地道”。有一些忌讳打破了,有一些称谓消亡了,而另一些叫法诞生了。在太原经营小吃的德平把妻子叫作“太太”,村支书林生财在村里的妇女大会上称妇女们为“女士们”。


第2版(经济)
专栏:

  姜春云在农业科技专家座谈会上要求
把农业科技摆上第一生产力位置
本报北京12月12日讯新华社记者鹿永建、本报记者夏珺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12月11日召开的农业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明年我国农业在今年丰收的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争取有一个好收成,需要发挥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关键在于加大实施科教兴农的力度,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
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32位农业科技专家,围绕如何依靠科技实现明年农业持续稳定增长、应当重点采取哪些技术措施、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等问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认为,科技因素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今年农业丰收与大面积推广增产增效明显的技术成果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就明年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种植业,畜牧、水产业以及肥料、抗灾减灾等,应当重点推广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建议。
姜春云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说,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很有价值,应当认真研究和采纳。他说,今年我国农业丰收有多种因素,包括气候条件、领导重视、政策扶持、加大投入、抗灾救灾等,其中科技因素起了关键性作用。实践证明,在农业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的潜力最大,而且投资少,来得快,效益好。我国农业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在较高的水平上再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抓科技的力度和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真正把农业科技摆到第一生产力的位置上,让科技在农业增长中挑大梁。
姜春云说,对所有成熟的农业科技成果,都要因地制宜普遍推广。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产业,要突出重点,抓住最要紧的。也就是说,要选择一批增产增效最明显的先进适用技术,集中力量加以推广。就全国的种植业来说,要重点推广优良品种、水稻旱育秧和抛秧技术、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棉花泡沫酸脱绒包衣技术、秸秆还田技术、节水和旱作农业技术、科学施肥技术、适时早种栽培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等十大重点技术。各地对重点推广的技术,要列出单子,做出计划,狠抓落实到位。
姜春云强调,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农业科技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各级农业科研部门要真正面向农村和农业,组织大批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做好技术传播、技术承包和示范指导工作;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要走农科教结合的路子;要利用冬闲季节,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要总结推广依靠科技增产增效的典型经验。
姜春云还强调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技术引进工作。要及早做好明年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各项准备工作。他希望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发扬不畏艰难、奋发进取、无私奉献精神,继续努力做好工作,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刘济民、刘江、陈耀邦、李延龄等参加了座谈会。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稳步增长
五至十一月增加三千九百亿元
本报讯今年前11个月,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稳定,特别是在5月1日和8月23日中央银行两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后,居民储蓄仍保持了平稳的增长势头。截至11月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7917亿元,比年初增长31.5%,其中5月至11月共增加储蓄存款3900亿元。
金融专家认为,今年以来国家继续坚持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财政政策,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物价涨幅逐月回落。今年1月至11月份,全国零售物价上涨6.2%,而调整后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7.47%,存款实际利率为1.27%;而利率调整前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虽然为10.98%,但去年零售物价上涨幅度为14.8%,存款实际利率为负3.82%,这说明利率下调后,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较之负利率时是增加的。
另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对城乡居民进行的储蓄问卷调查表明,与其他金融投资方式相比,储蓄存款收益稳定,安全可靠,仍是居民首选的投资方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