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土耳其议长卡莱姆利指出
乔石访土必将取得有益成果
强调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据新华社安卡拉11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郑金发、光明日报记者李玉东)在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对土耳其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前夕,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议长卡莱姆利1日接受了新华社和光明日报记者的联合采访。
卡莱姆利说,他非常重视乔石委员长这次土耳其之行。他说,今年8月,在中土建交25周年之际他曾对中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乔石委员长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安排回访,这充分表明了土耳其和中国对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视。他说,他将与乔石委员长进行诚挚友好的会谈,并将安排乔石委员长同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和其他领导人举行会谈。他说:“这些会谈必将会取得非常有益的成果。”
卡莱姆利强调说:“土耳其的对华政策非常明确。土耳其多年来一直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代表,而且是唯一合法的代表。”他表示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实现统一,中华民族将在世界上以一个声音说话。
卡莱姆利对土中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他说,目前土耳其和中国之间政治关系很好,两国间的交往日益增多,高层互访不断增加,这必将促进两国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发展。两国间经贸关系的发展也将促进两国政治关系达到更高水平。
卡莱姆利在谈到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时说:“我今年8月的中国之行使我有机会亲眼看到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为此而做出的努力。尤其是上海的发展使我们感触很深,浦东开发区的发展速度惊人,为此我向中国领导人表示祝贺。”卡莱姆利认为,中国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社会方面,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好的变化。他希望全世界都将从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受益。


第6版(国际)
专栏:

  扎伊尔局势
图西族武装一路得手
金沙萨出现暴力示威
难民署呼吁紧急救援
本报约翰内斯堡11月3日电记者温宪报道:在过去的一天里,扎伊尔反政府的图西族武装继续在战场上得手,目前已控制扎伊尔东部重镇戈马市机场。政府军的败绩已在扎伊尔政坛引起强烈震动,扎伊尔国内对图西族人的部族仇恨情绪进一步升温。同时,扎伊尔再次拒绝参加地区国际会议或与卢旺达举行谈判。
反政府的图西族武装和政府军在戈马市的战斗已迫使在那里的100多名国际机构救援人员撤离,加之戈马市机场易手,意味着联合国难民署等国际机构对附近难民营的救援物资通道被切断,约百万难民被置于无人照管的绝境。戈马市附近世界上最大的穆贡加难民营食品和医药用品已所剩无几。在此情形下,又有8000名难民于2日涌入乌干达,使得自扎伊尔进入乌干达的难民总数已达2.3万人。图西族武装领导人卡比拉2日在扎东部小城乌维拉说,该武装已控制了扎伊尔东部从乌维拉至戈马300公里长的地区,他们将继续战斗,直至推翻蒙博托总统领导的政权。
图西族反政府武装在东部地区的攻势在扎伊尔政坛引起极大震动,对政府腐败、军队无能的批评日益强烈,并诱发了对图西族人强烈的部族仇恨情绪。继扎伊尔议会10月31日作出在所有政府机构中全部驱逐图西族人的决议后,首都金沙萨接连发生针对图西族人的暴力示威活动。2日,卢旺达驻扎伊尔使馆和大使住宅遭到破坏。许多扎伊尔图西族人已纷纷逃往邻国刚果避难。
正在中部非洲大湖地区国家间斡旋的欧洲联盟特使阿杰罗2日说,他极力劝说扎伊尔总理瓦·东多参加旨在解决目前危机的地区国际会议,但遭到了拒绝。扎伊尔总理2日在接受比利时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再次表示,只要卢旺达军队不撤出扎伊尔,扎伊尔绝不会与卢旺达举行谈判。
本报联合国11月1日电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绪方贞子昨天向国际社会发出紧急呼吁,要求立即采取紧急行动,防止扎伊尔东部局势进一步恶化,避免重演1994年卢旺达数十万难民死亡的悲剧。
绪方贞子说,目前11.5万名卢旺达难民正从扎伊尔东部戈马以北50公里的卡欣多难民营逃离。他们和附近村庄里的成千上万的扎伊尔人一齐涌向戈马以西的两个难民营。而那里已经有40万难民,由于他们不能马上得到人道主义援助,许多人面临死亡的危险。
目前,在扎伊尔东部的难民有100多万。由于战争,难民署无法向其中的70万难民提供援助。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岚清抵英国访问
本报伦敦11月1日电记者李文政报道:应英国副首相赫塞尔廷的邀请,李岚清副总理率领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今晚飞抵伦敦,开始对英国进行访问。
在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时,李岚清副总理发表了简短的书面讲话。他说,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中英关系,中英关系的健康发展,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李岚清副总理高兴地指出:“近年来中英关系出现了改善和增长的势头,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也在逐步扩大。”李副总理说,他访问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和推进这一良好势头,使中英关系沿着“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前进”。
在访问期间,李副总理将与赫塞尔廷副首相举行会谈,并会见梅杰首相和英国政府其他领导人。我驻英大使姜恩柱和英国贸工部高级官员到机场迎接。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安理会改革仍陷僵局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何洪泽周德武
本届联大11月1日结束了关于安理会改革问题的三天辩论。从68个国家的代表发表的意见可以看出,关于安理会改革问题仍未能打破僵局。许多国家代表对安理会改革工作组无法就安理会改革问题提出指导性方案表示失望和关切。
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成员国已从成立之初的51个发展到现在的185个。其间最重要的变化是大批中小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走上了独立的道路。随着成员国数目的进一步增加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安理会改革问题显得更加突出。1979年,联大曾将此问题列入大会议程。但直到1992年第四十七届联大,这个问题才正式提上议事日程。1993年12月,第四十八届大会通过了26号决议,决定“成立一个不限成员名额的工作组,以审议安理会成员数目增加问题的所有方面及与安理会有关的其他事项”。1994年1月,该工作组正式运作。三年来,工作组集中讨论了关于安理会改革的三方面问题,即扩大安理会、改善安理会工作方法及增加透明度、改革安理会决策程序等。目前工作组已达成三点共识:一是安理会扩大须贯彻主权平等及地域公平分配原则;二是必须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成员在联合国大幅度增加的现实;三是应考虑到国际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的现实。关于扩大安理会问题,从这次大会发言来看,主要有三派观点: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主张只增加德、日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快捷法”,但遭到许多国家的坚决反对。二是主张同时增加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欧洲一些国家提出,在常任理事国增加问题上采取“2+3”模式,即德、日作为当然增加成员,另3个常任理事国席位从亚、非、拉三洲中各选一个。至于非常任理事国,则通过联大选出30个候选国家,定期轮换担任。三是只增加非常任理事国席位,这种看法目前有得到进一步支持的趋势,几乎有2/3成员国接受这一选择。韩国代表强调,“一项平衡和完全的改革未必需要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加拿大代表认为,一些国家希望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既然吸收德、日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快捷法”无法得到足够国家的支持,存在无法克服的障碍,只扩大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将更容易达成协议。
在如何产生安理会新成员问题上,各国代表的观点尖锐对立。非洲国家代表提出,改革必须考虑到公平的地区分配原则,重在增加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在安理会的代表,并要求增加新席位的轮换机制。巴西代表强调,安理会改革的目的是贯彻公平及主权平等原则,新增席位不能加剧原来的不平等及不公平。印度代表认为,任何反对和歧视发展中国家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但美国代表发言称,任何排斥德、日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方案都是绝对不可接受的;安理会成员的数目不应超过20个。
在安理会改进工作方法和增加透明度的问题上,由于近年来已作了一些努力,如安理会与大会及联合国其他机构的联系增多,定期向非安理会成员国通报安理会审议的问题,逐步改进与维和出兵国磋商的机制,适当安排有关非安理会成员国参加公开辩论和当事方直接向安理会陈述其看法等。这种做法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欢迎。大多数发言者强调应把这些做法制度化。
改革安理会决策程序问题的焦点是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许多国家的代表对此提出了批评。但美国代表坚持,美国将不会同意任何改变常任理事国地位、权利和义务的改革方案。既然目前废除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不现实,一些代表主张对否决权加以限制。非洲国家代表指出,随着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常任理事国否决权应受到审查,在安理会阻止行动所需的否决票应该增加。还有一些国家代表认为,联合国的民主应深深扎根于联合国大会,他们主张加强联大作用,削弱安理会的特权。
显而易见,由于安理会改革涉及到各方具体利益,上述问题短期内尚难达成一致。正如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学贤大使所指出的:“由于安理会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看来,找到各方都可接受的安理会改革妥协方案尚需时日。 (本报联合国11月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联大呼吁
国际社会共同解决难民问题
新华社联合国11月1日电(记者张良华)中国代表1日在第五十一届联大会议上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承担义务,从根本上解决难民问题。
中国代表王月华在联大社会及人权事务委员会关于难民问题的会议上发言时指出,目前联合国难民署关注的难民人数高达2600万,原有的阿富汗难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最近非洲大湖区的难民问题又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王月华指出,武装冲突、领土争端、种族和宗教等内部冲突、经济状况极度恶化以及大规模自然灾害等是导致难民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制裁和封锁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她说,中国政府一贯主张,解决难民问题要从消除根源和进行国际保护、人道主义援助两方面同时进行。中国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她说,解决难民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义务。难民来源国、庇护国、安置国和捐款国之间应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当前接受难民的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它们已经不堪承受因此带来的沉重负担。国际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向它们提供更多的援助。
王月华还提出,应当将自愿遣返、当地融合和重新安置三个办法结合起来解决难民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一城市因黑人骚乱实行宵禁
新华社华盛顿11月1日电(记者肖成林)美国密西西比州利兰市10月30日发生黑人骚乱,当局于31日宣布实行宵禁。
骚乱是在一名黑人被枪杀后,引起黑人群众上街抗议时出现的。这位名叫阿伦·怀特的电视机修理店老板是于10月17日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后,在逃避警察追捕的过程中头部中弹身亡的。
警方开始说,警察在听到来自一栋房屋后边的一声枪响后开枪还击时击中怀特,但后来又断定是怀特在躲避警察的过程中不慎开枪击中自己身亡。
然而黑人抗议者认为,怀特是被白人警察开枪打死的,而警方却掩盖事实,推说是怀特自杀。
30日晚间,愤怒的抗议者涌向市警察总部,要求见警方官员,在被拒绝之后发生了暴力行为。抗议者放火焚烧了10多座房屋并砸毁数辆警车,一座警官的房屋也遭到石块和砖头的袭击。
为防止骚乱继续发生,利兰市当局于31日夜晚宣布实行宵禁。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美事务性会谈取得成果
本报平壤11月3日电记者张友新、赵嘉鸣报道:朝鲜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在回答朝中社记者提问时强调,在此次朝美事务性会谈中,“美国方面再次向朝方表明,美国不会受制于任何外来影响,将根据朝美框架协议继续进行向朝鲜提供重油和轻水反应堆的工作”。
据朝中社报道,发言人说,10月24日至30日,朝鲜外交部美洲局局长一行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亚洲事务的局长等美国政府官员在纽约进行了事务性会谈。会谈中,朝方确认了美方对履行朝美框架协议和改善双边关系的意愿。同时,朝美双方还决定,在今后继续对发展双边关系过程中相互关心的所有问题进行协商。


第6版(国际)
专栏:

  禁化武公约180天后生效
本报联合国11月1日电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昨晚宣布,他已经在当天收到匈牙利政府关于该国正式批准《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文件,使批准该公约的国家达到65个。按照规定,当公约批准国达到65个之后,即自动在180天后生效。
加利为此发表声明,称禁化武公约生效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他说,禁化武公约是全球第一个在多边框架内彻底销毁一类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裁军协议,联合国欢迎各国为禁止残忍的化学战争所作的努力。
加利呼吁那些还没有批准这一公约的国家,特别是拥有大量化学武器的国家,参加到已批准该公约的国家行列中来,使这一历史性协议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禁化武公约于1992年11月30日获第四十七届联大通过,从1993年1月13日开始在巴黎开放签署,签署国已达180个。
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化学武器国家美国和俄罗斯,虽然都已签署了这项公约,但至今它们的议会都还未予以批准。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科边界发现未爆贫化铀炮弹
新华社科威特11月2日电(记者刘桂山)此间《阿拉伯时报》今天援引联合国驻伊科边界观察团人士的话说,在伊科边界执行任务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上周在伊科边界地区科威特一方发现了10枚未爆炸的贫化铀炮弹。
报道说,这些炮弹长度为15厘米,直径为2.5厘米,可能是海湾战争期间以美国军队为首的多国部队所使用的。目前这些炮弹已移交科威特军事部门做安全处理。
据英国原子能机构透露,多国部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使用了大约40吨贫化铀弹药。有消息说,一些美军士兵战后陆续患上“海湾战争综合症”与使用这些贫化铀武器有关。化学专家说,虽然贫化铀不会穿透人的皮肤进入人体,但其粒子可随食物被人体摄入或被直接吸入肺部,这会导致肾脏病变或引起肺部细胞癌变。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决定继续制裁伊拉克
我代表呼吁尽早执行石油换食品决议
新华社联合国11月1日电(记者张良华)联合国安理会11月1日决定维持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
自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一直对伊拉克实行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经济制裁。安理会提出解除制裁的条件之一是,伊拉克全面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此,安理会每两个月对伊拉克的情况进行审议。
由于长期制裁以及“石油换食品”计划的一再搁置,伊拉克人民的处境正日益恶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日前发表报告说,随着天气转冷,许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伊拉克妇女和儿童的境况将会越来越糟。食物与药品的缺乏已使患病与营养不良的儿童达到18万。同时,约20万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正面临饥饿和疾病的威胁。
在安理会就制裁问题进行磋商时,中国代表指出,对伊拉克的持续制裁,已经使伊拉克人民深受其害。中国呼吁各方认真考虑这些情况,使“石油换食品”的决议尽早得到执行。中国代表还主张,安理会应客观、公正地评价伊拉克为执行联合国决议所作的努力。与此同时,中国代表团也敦促伊拉克继续与联合国合作,全面执行联合国的有关决议。
伊拉克代表在本届联大期间一再表示,伊拉克已经按照安理会的有关决议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制裁的理由已站不住脚。


第6版(国际)
专栏:

11月2日,困在基加利北部约160公里处的图西族难民爬上一辆转移难民的联合国卡车。另据消息称,扎伊尔东部局势继续恶化,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救助难民的工作已被迫完全中断。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