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经瞭望

  浙江乡企转制后优势明显
浙江省农调队
近年来,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浙江省乡镇企业开展了经营机制的转换工作,乡村集体的股份制企业已初步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据省农调队对1995年194家不同经营方式的营利企业(其中承包制企业90家,股份制企业60家,租赁制企业11家,其他类型企业33家)的调查显示,股份制企业具有以下优势:
1.股份制企业从业人员结构较为合理。股份制企业从业人员中虽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技术人员的比重相对较低,但是股份制企业重视职工的职业培训,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所占比重为21.8%,明显地高于其他各类企业的水平;企业的管理人员所占比重仅占5.9%,而承包制企业占6.4%,租赁制及其他企业各为8.1%、6.4%;同时股份制企业还拥有2.5%的供销人员队伍,所占比重都高于承包制企业,占1.9%,租赁制企业占2.9%,其他企业占2.1%的水平。
2.股份制企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水平较高。从企业的平均从业人数看,股份制企业为250人,居各类企业的首位;从平均每家企业的资产看,股份制企业平均为2295万元,仅次于其他类型企业2449万元,居第二位;从业人员人均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股份制企业为3.58万元,比承包制企业的1.72万元、租赁制企业的1.23万元、其他企业的2.39万元都高出许多。
3.股份制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企业发展潜力大,竞争和偿债能力强。股份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最低,为60.3%,而承包制企业为68.3%,租赁制企业为66.4%,其他企业为63.9%;资本公积占所有者权益的比重以股份制企业最高,占37.3%,承包制企业为27.9%,租赁制企业占21.0%,其他企业为37.0%;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占所有者权益的比重股份制企业分别占16.1%和8.0%,都高于其他种类企业。可见,股份制企业利润积累较高,企业赢利能力也较强,发展潜力较大。
4.股份制企业经营业绩优异。一是企业的主营销售利润,以股份制企业最佳,即为13.0%,其次是租赁制企业,承包制企业最差,为9.0%。二是企业资金利润率,股份制企业达9.0%为最好,而承包制企业仅为4.0%。三是企业从业人员年人均创造利润,股份制企业最高,即为7942元,比承包制企业的1856元高出3.3倍。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耕地:我们的生命线

  走向集中
——上海耕地保护报告(下)
大岗
三村,伸展到天边的绿色原野
眼前的绿色原野,一直伸展到天边。隔很远的路,才见到一个大村庄。这是松江县新浜镇,远离市区的一个乡镇。在上海,已经很难见到这样的原野了。
“这里以前就是这种样子吗?”笔者问。
“不。以前零零碎碎的村庄,东一处,西一处,小村并大村后,才成了这个样子。”松江县土地管理局局长王炳根告诉我。
我们来到三村村。这个村就是三个小村合并的,村名由此而来。村主任罗引根把我们带到一片正在复垦的土地上。这片地127亩,原来是黎明村的村址。老村并入三村,宅基地计划改成粮田。
复垦一亩地要花800元左右,县里补贴500元。笔者问,“农民愿意费钱费力去干吗?”罗引根回答,“当然愿意。”一是这片地按30亩一户的规模包出去,一年种粮可以有1万多元收入;二是地开出来后,稳稳当当赚钱,是个年年有收入的“绿色小企业”;三是土地整治后,高地的土卖出去,每立方米能收入11元,总进帐可达20多万元。怪不得,听说复垦作业的推土机夜以继日地轰鸣着。
三村工业欠发达,年产值才80万元。并村不容易,盖一户新房搬一户,陆陆续续近十年才搬完。迁村并村,农民是高兴的。归并大村后,点上了电灯,又腾出了大片土地,这好处实实在在。
罗引根说,130户人家的黎明村搬过去后,建房只占了30多亩地,同原村址127亩用地比,省出90多亩。
这就是集中的效益。
新浜镇党委书记张宝生说,全镇126个自然村,现在并成26个大村。原来占用宅基地4000多亩,现在只占2000亩不到。并村后已复垦土地1000多亩,还有1200亩可以复垦。
小昆山,崛起的都市型集镇
上海市农村正在出现一个集中的浪潮,引导方针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先行郊县经验提出的“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集镇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这种集中,既是农村经济的调整,也是农村土地利用的调整,是上海市引导农村现代化、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进步的一项重大方针。
三村的并村和土地复垦,只是郊县集中浪潮中的一朵小小浪花。
假如说,以村际归并调整为主的新浜镇只是一种初级形式的集中的话,那么,小昆山镇则是居民向集镇转移的高级形式的集中。这个漂亮的小镇,已经集中了全镇的一半人口。
位于上海西南的小昆山镇,以山名镇,被称为正在崛起的都市型集镇。丘峰叠翠的小昆山下,36米宽的中枢大道秦安街平阔舒展,花红树绿;店面林立的鹤溪街五光十色、熙熙攘攘。你要说小昆山是上海的一片城区,大概不会有人怀疑。
然而,与市区绝对不同的是,小昆山居民的主体是农民。镇上有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的农民新村。这些住宅,同城里的单元楼一模一样。
小昆山崛起的速度是惊人的。镇党委书记陆宝金说,1985年开始实施农民进镇政策前,这个小镇常住人口还不到300人,现在镇上居民却有8500多人。在人口向镇区集中的同时,新建的3000亩的工业小区,集中了全镇80%左右的镇办企业、三资企业和10%的村办企业;而农业上,9个合作农场已经集中了约占全镇商品粮田81.3%的耕地,面积为6500亩。近10年来,“三个集中”在小昆山镇全面展开。
“三个集中”,拉动了土地合理化利用的全面调整,显示了土地重新配置的巨大潜力。
居住城镇化,在集中过程中使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陆宝金说,旧村庄建房人均用地123.2平方米(包括场地等),而镇区建房人均用地却只有25平方米(包括住宅区内道路和绿地等),集中使居民点节省了近80%的用地。工业向园区集中,不仅使基础设施、交通、厂房等条件大为改善,而且一般能节约10—15%的用地。6500亩耕地向农场集中后,排灌设施从地面转入地下,单此一项,又节省了约120亩的耕地。
松江在上海郊区是率先实施“三个集中”的一个县。王炳根局长说,经过统一规划,全县形成20个镇居住区和每个镇内若干个相对集中的居民点,已有1.63万户农民进镇进县,预计全县可以腾出两万亩宅基地,约占全县现有51万亩耕地的4%。他认为,县城吸纳、集聚农民的能力与效应更强,今后他们将不放松在这方面的努力。
洪庙,乡里人向往的“农民城”
位于上海市东南、杭州湾北岸的奉贤县洪庙镇,有一个新鲜的别称——“农民城”。原因是这个镇总人口1.69万多人,有1.2万人住在镇上。
小镇环境幽美,景色宜人,公共设施齐全,与城里不同的是,这里少了许多拥挤,少了许多嘈杂。
洪庙是“全国村镇建设文明镇”、“全国村镇建设试点先进镇”。这么漂亮的小镇,人见人爱,对向往城市文明的农民,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在农民心目中,洪庙是他们自己的城。这城与大上海比,也没有多大逊色。
县土地管理局副局长黄六新说,到去年底,全县已有10万多农民进入集镇。去年全县申请零星建房的农民不到100户,要在集镇买房的却有4200户。
农民是富裕起来了。富裕了的农民,形成对镇区住宅强劲的购买力。据21个镇统计,近4年来全县投资10多亿元,建造了200余万平方米的集资房、商品房。新一代农民以进镇为荣。洪庙镇镇长张海龙说,现在小青年谈恋爱,姑娘都会先问小伙子,“你在镇上有没有房子?”
在农民向城镇集中过程里,县、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了很大的推动、保证作用。规划明确限制农村零星建房,支持集中建设农民新住宅。“五统一”是洪庙镇的鲜明特点。“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施工招标、统一施工管理、统一分配。“五统一”的原则,从根本上扭转了农村居民点乱占乱建的局面。一个闪烁着现代化光彩的“农民城”,就这样脱颖而出了。
居住的转移,显露了土地的潜力。土地的调整,伴随着集中静悄悄地推进,有力而有序。近几年来,奉贤复垦土地4147亩,其中拆除旧宅还耕的有2789亩。
副县长李吉瑞说,现在老房拆得还不够快,年轻人都进镇了,老年人还念着老屋,这也急不得,农民进镇是大趋势。“九五”期间奉贤的发展目标是,形成“中心城——重点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的建设格局,有层次地引导农民向集镇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农民纷纷进镇,农业会不会衰退呢?洪庙镇党委书记严志君说,在并村进镇中,他们至少可以省出3000亩土地。耕地不仅数量会有增加,而且将形成大的粮食园区、果蔬园区、养殖园区,规模经营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他说,洪庙现在就有50个种粮大户,每户耕种50亩到100亩,年收入少不了。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夫妻争“官”
万新民
青年农民冯庆爱满手沾泥,兴冲冲地闯进了黑龙江省五九七农场二分场五队的队部,大声地问:“农场技术员来了吗?要来的话先请到俺家。今年再不利用科技干,就把‘官’丢了!”在场的人全笑了。小伙子自语道:“事到如今了,也不怕大家笑话,要保住俺这顶‘乌纱’就得请教农业技术了。”
1994年春天,他和妻子敖霞竞赛,各承包45亩地。妻子相信新技术高价买回优质豆种,他图便宜用自家种子,结果秋后比妻子少打2500公斤粮。去年春天,妻子又向他挑战。她看到队里从建队到现在没有发展果园,便投资3000元建起30亩果园。她建议小冯种30亩水稻。但小冯图省事,偏要种大豆,并声称今年如果赛不过,宁愿把一家之主这个“官”让给她。
春种开始了,敖霞在新栽的果树中间种上5亩香瓜、7亩西瓜、10亩黄豆。辛勤汗水换来丰硕成果,她种的香瓜甜,西瓜大,职工争着购买。12亩瓜收入5000多元。而小冯的30亩黄豆,由于种在低洼地受了灾,不但没挣着钱,还赔了1000元。家长这个“官”丢了。
最近,小冯跟队里签订了今年新开发30亩水稻合同,并积农家肥100余吨,鼓足劲要把去年丢的“官”夺回来。想来思去心里还没底,得请下乡的农技员给撑腰,才有把握,于是便出现开头的一幕。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农民的心声
荣成
笔者在江苏无锡市作调查时,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某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牌竖起后不久,一位农民在一块牌子上恭恭敬敬地写下五个大字——“共产党万岁!”这个故事听起来很简单,一位土地局长讲述它的时候却很有些动情。讲完故事他说,“这是农民的心声!”
“共产党万岁”,这是亿万中国人喊过不知多少遍的口号。然而,不是庆祝游行,不是群众集会,没有人发动,也没有人组织,这句口号自发地写在乡间田野的牌子上,却是如此地意味深长。
笔者并非提倡在基本农田标志牌上写口号。但从上面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党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赢得了广大农民的由衷支持。一句普通而不平凡的口号,是农民对党的稳田兴农政策的充分肯定。有了农民的广泛拥护,中国的耕地保护事业就有了最深厚的基础。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之所以得到农民的拥护,是因为它体现了农民的利益,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今天大多数仍以种田为生的农民,不仅把耕地看成他们的“米袋子”,而且当作“钱袋子”,吃粮、吃菜、花钱,基本上都要指着土地。这些年来,不少农民耕种的土地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今天种得好好的地,明天说不定就叫人家给“圈”走了,变成“工业开发区”、“商品房小区”,或者什么“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弄得农民心里发毛。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稳住了耕地,稳住了农民的心,也就稳住了农业生产力,稳住了农村的发展。耕地一旦获得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耕地的主人就有了向耕地投入的信心,就有了建设农田、培肥地力的积极性。可以说,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是农村的一项大政策。
田稳则农兴粮丰,农兴粮丰则天下安。其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耕地,不仅是保护农民的利益,也是保护城里人的利益、保护我们整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乡下人、城里人,谁能不吃饭呢?节地护耕,是一项人人有责的社会工程。
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那些握有权力却轻率批用耕地的人、那些乱占滥用耕地的人,你们对上述这则小故事作何感想?你们懂得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之情吗?你们懂得农民对党的耕地保护政策的理解吗?
许多小故事里,含着大道理。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乡镇企业大世界

  “借”出名牌来
——浙江安松集团的经营术
刘鲜日
一个只有300来人的企业,今年7月份竟吸纳了50多名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安家落户。这就是总部设在浙中山区磐安县的浙江安松实业集团。
“借”政策壮大自身
出生在浙江省永康市的吕高松,从小家境贫寒,改革开放以后,他靠借款创办了永康县第二毛纺织厂。结果由于管理上的疏忽,一把大火烧掉了他的希望,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务,只身来到了与家乡临近的山区小县———磐安。
磐安,传统农业发达,但工业却极其落后,到1983年,全县只有一家“一个烟囱,十八个职工”的黄酒厂。穷归穷,但这里的政策是宽松的:外地人到这里办厂,县里在各个方面给予极大的优惠。吕高松经过认真了解和分析后,决定借磐安的政策一试身手。这一试,竟在磐安扎下了根。在县总工会的支持下,办起了纺织五金设备厂,两年便还清了全部借款。
1990年,纺织行业整体滑坡,产品销售陷入困境。“山重水复”时,中央正提倡企业间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横向联合”,吕高松敏感地意识到,这种政策可能是他公司的“柳暗花明”所在,“借”政策之势,依靠国有大企业来发展自己的机会到了。
吕高松找到了天津石化这个大企业,希望能联手。起初,天津石化的有关人员觉得可笑:堂堂国家大型企业与一个几十人的小厂搞联营,太不相配了!然而,当他们亮出厂里自己研制的新产品太空棉后,天津石化决定出资。从此,吕高松借助天津石化的支持铆足劲来发展自己。先后上了喷胶棉生产线、功能化纤生产线、远红外陶瓷纤维生产线等。1994年,企业产值达到1400万元;第二年,指标增长一倍半,达到3700多万元。今年头7个月,该厂已完成产值近5000万元,年内可望突破亿元大关。
“借”人才提高档次
300来人的企业,有高级工程师8人,专业技术人员70多人,今年还新增50多个大中专毕业生。这个“强大”的知识分子阵容,集中在只有小学毕业文凭的吕高松的麾下,也是有一番原因的。
凭吕高松的文化程度和他的一帮穷“弟兄”,无纺布工厂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发展成为今天实力雄厚的安松集团,办法只有一个:大胆地“借”人之才。
周绍华原是江苏纺织机械厂的副厂长、高级工程师,后因故离开原厂,办起自己的企业来。吕高松与周虽是老交情,但却一直不敢张口“借”他。终于有一天,吕高松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吐露了自己的心思。周见吕高松诚意有加,欣然接受,只身来到磐安,修整公司技术队伍,潜心攻关,短时期内便研制出自己的红外棉、远红外棉、远红外功能纤维等多种安松牌系列产品,领国内无纺布行业高技术新产品之潮流。
公司副总经理杨连星曾在永康市有自己的工厂,生意做得也不错。吕高松本不想委屈他来当副手。但吕高松感觉到,无纺布行业的兴旺时期就要到来,安松集团应该有杨连星这样的人来负责市场销售,最后下决心硬着头皮去请。
就这样,吕高松“借”来了上海纺织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一批名牌学府的毕业生,企业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开发出一大批无纺布行业的领先产品,很快提高了企业的档次。这些产品一推出,立刻被国内名牌服装厂家优先采用,并随着名牌走向全国各地。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内贸部要求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
本报讯日前,内贸部要求各地完善现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提高流通效率,稳定蔬菜市场。
据统计,全国鲜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达3500多个,以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为基本框架的蔬菜流通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绝大部分市场交易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储藏、保鲜、加工、信息等配套设施,不利于蔬菜流通。为此,内贸部提出,各地应以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在主要产销区建立数家区域性鲜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引导市场价格走向;同时建立全国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充分发挥批发市场集散、结算、信息、配送、展销等多方面的服务功能。(贺劲松)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深州供销社为农民测土
本报讯今年以来,河北省深州市供销社主动为农民搞好测土服务,到9月底为农民测土2万多份,测土耕地面积达8万亩,使农民减少了盲目投入,提高了产量,增加社会效益160万元,受到了农民欢迎。
在测土服务中,深州市供销社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对科学种田和测土施肥重大意义的认识。二是增加设施,搞好测土技术培训。
目前,三秋种麦期间,深州市供销社为全市128万亩耕地广泛开展测土服务,让农民种足种好小麦。(逯爱平)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赵刘营村二百亩荒地变宝地
本报讯两年前,河北省永年县赵刘营村利用200亩“撂荒地”建起了村办农场。如今,它已成了启动集体经济、推广农业科技的“宝地”。
赵刘营村有1600多口人,虽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全县中等水平,但没有集体收入。1994年8月,经群众大会同意,将村南200亩荒地划归村集体建农场,村干部带头,动员群众开出了100亩地,当年种上了优种小麦,第二年春天又开出了100亩,种上了果树和棉花。1995年小麦和秋作物获得了大丰收,收入达15万多元。今年小麦又获丰收,收入达8万元。(张洪河卢长全)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巴东实施百村万户脱贫帮扶工程
本报讯湖北省巴东县地处川鄂交界的长江三峡的巫峡和西陵峡之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到1995年,全县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仍有13.86万人,占农业人员总数的31%。
巴东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组织实施“百村万户脱贫帮扶工程”,对全县100个重点贫困村由县直74个部门和26个乡镇党委、政府进行“一对一”对口帮扶。为了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巴东县对帮扶部门建立了定部门、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奖惩的“五定”责任制,由县“八七”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与帮扶部门签订了责任状,帮扶对象不脱贫,部门不脱钩。(王昌龙)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事掠影
上图:入秋以来,全国重点渔业县浙江省玉环县海洋捕捞生产进入旺季。前方3000多艘渔船昼夜生产,后方数千名妇女和老人走上码头,加班加点赶着织补网具,支援前方。图为坎门镇渔港码头一角。   
  林雪峰 钟光伟摄
右图: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在农村大力推广科技,使一大批群众靠科学种田越过了温饱线,并成为种田能手。这两位侗族姑娘正在用学到的技术对自家的稻田进行估产。 陈学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