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综述
由《求是》杂志社、中共广州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求是》杂志哲史部、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科联承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日前在广州举行。100多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与会。
与会者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政治上的坚定性、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需要有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这都离不开思想道德建设。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正确领会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因势利导、兴利除弊,切实做到:一方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法律、政策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建设,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思想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有效地抑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渗透。
与会者指出,要探索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子,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确对待传统道德,处理好继承、扬弃和创新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对待别国道德规范,处理好吸收、借鉴和抵制、批判的关系;正确把握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规律,处理好长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的关系;正确把握思想道德建设的导向,处理好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关系;正确把握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原则,处理好思想道德教育与群众实践活动的关系;正确运用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手段,处理好道德建设和法规、制度建设的关系。与会者提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思想道德建设不能丢掉“思想”,简化为道德建设;相反,“思想”的地位更为重要,在思想建设中,理想和信念建设处于核心地位。(广文)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当今世界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评介
阎志民
王彦峰、刘永平等撰写的《当今世界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已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全书约二十万字。这是一部视角新、观点新、独具特点的好书。该书根据二战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形势的新发展,指出当今世界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经济发展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一是随着世界多极化发展,主权国家利益优先趋势。这两种发展趋势,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目前世界上虽然还存在许多矛盾,但发展问题是主要矛盾。这种对世界全局的认识,为我们分析国情、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在研究方法上,也有独到之处。该书把世界和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既分析了世界发展的普遍矛盾,又分析了由中国具体国情决定的特殊矛盾,从而科学地分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一些重大问题,为深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拓展了新视野。


第9版(理论)
专栏:坚定信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转换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王纪年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多年来,河南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依靠群众,深化企业内部机制改革,走出了一条国有大型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道路。全公司销售收入由1984年的1920万元,增长到1995年的4.5亿元,增长了22倍多;利润总额由1984年的275万元,增长到1995年的3769万元,增长了近13倍。1996年上半年这家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又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4%和33.7%,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自我完善,增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激剧的变化。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以求得快速健康的发展,这是摆在国有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毫无疑问,国有企业在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由于企业的经营机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选择用人制度改革为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突破口,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一是取消任命制,实行招标竞聘制;二是推行单个首长负责制,每个中层单位,大到300多人的子公司,小到十几人的处室,只设一名正职,不设副职,明确了责任,减少了内耗;三是推行定额比例淘汰制,每年按质、能、勤、绩进行一次定量化考核,落后的5—7%干部下台,1994年78分以下的干部下台5名,1995年80分以下的干部下台6名,从而在职工中形成了无功便是过,用力争上游的好风气;四是真正做到能上、能下,不设享受某级别待遇的虚职;五是加强党的纪律检查、行政审计、职工民主管理,并将其制度化。用人制度的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全公司各项配套改革工作不断深化,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迅速提高,使企业面貌焕然一新。这项用人制度改革,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已在全省组织推广。
敢于碰硬,切实调整企业内部生产关系
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说到底,实质是调整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改革那些阻碍生产力发展,不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的分配制度、用工机制、干部体制等有关规章制度。当人们习惯于靠年头长工资的分配方式时,这家公司便大力推行超定额工时奖励办法,初步调动了大家生产的积极性;接着,又提出奖励向超额劳动倾斜的原则,加大对超定额劳动的奖励。全公司从每人每月的固定工资中拿出100元,参与超定额劳动奖励的分配;目前职工总收入中的奖励部分已占到50%,这就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了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这家公司推出了工程设计人员按其设计的产品所产生的利润进行提成奖励的办法。从而确保了全公司每年有30多个高科技新产品推向市场,保持了公司在主导产品方面的国内领先水平和世界当代水平的地位。
企业冗员的裁减同样是一项硬碰硬的工作,裁减多少人,怎样裁减,需要制定出科学、细致的工作量定额和考核办法;需要对有关人员进行认真的考评和细致的工作。几年来,全公司进行了三次精简工作,共裁减管理人员180人,既使管理人员比例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又促进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
在推进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时,这家公司领导成员事事从企业的长远利益着想。一些重大问题在决策前经过反复讨论;每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出台,从公司领导班子到中层干部都能向有关职工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而保证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
依靠群众,推进改革的不断深入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这一方针必须坚持,不能有丝毫的动摇。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全心全意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自觉地把全体职工作为企业内部改革的主力军,按照企业法和公司法的要求,重大的决策都由职代会通过后贯彻实施。公司还经常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自身的不足、发展的前景等原原本本地告诉职工,使忧患意识在每一个职工头脑中扎根。这就大大增强了职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得到广大职工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全公司改革得以稳定、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9版(理论)
专栏:

  共同富裕思想在福建农村的实践
林述舜王宜新肖文涛逄立左林宝赐何福平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从而促进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分配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创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思想,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于全面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关系极大。
共同富裕思想在福建农村的实践及其效应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底率先提出来的。他说:“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正是在这一富民政策的指引下,福建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党的富民政策化为千百万农民的创造性实践,全省农村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为了探索实现共同致富的有效途径,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步伐,我们对福建9个地市的18个小康建设先进村镇进行了调查。这些先进村镇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均超过2500元,其中泉州市美岭村、厦门市马塘村和福州市洪山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农民的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消费结构明显改善,食物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各村镇都进行了村、街总体规划和建设,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农民普遍住上了规划整齐、宽敞明亮的新居,部分农民实现了水、电、气配套;各村镇农民购置中高档耐用消费品户数占农民总户数的50%以上,少数农民购置了小轿车;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各项社会事业设施较为齐全;社会秩序安定,农民普遍具有安全感,各村镇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民事案件普遍减少,有的村十几年来刑事案件数为零;农民的婚育观念正向晚婚晚育、少生优育转变,计划生育率均在90%以上,有的村镇达到100%,个别村连续多年实现人口增长率零增长。总之,这些村镇绝大多数农民都过上了比较富足殷实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在调查中深刻地感到,在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帮助和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共同致富,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原则问题,应当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加以引导。邓小平同志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从福建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现在提出和研究共同致富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遏制贫富差距过大,是一个十分必要和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
一是经过18年的改革开放,福建农村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各项经济指标平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全省农村除极少数贫困人口外,都已稳定地解决了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农民率先实现了小康,出现了一些富裕程度较高的地区和一大批先富起来的农民。这就为提出和研究共同致富问题奠定了起码的物质基础。
二是不同地区和不同农户之间现实存在着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已使人们意识到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的时机已经到来,必须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悬殊问题,防止两极分化。由于受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产业结构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福建各地农村的富裕程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农村小康进程监测数据显示,1995年全省农村小康进程综合评分在95分以上的6个县、市、区,全部集中在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小康进程综合评分在70分以下的19个县,绝大多数分布在闽东、闽西北交通不便、文化欠发达、信息闭塞的山区。综合评分最高的南安市与综合评分最低的安溪县相差达41.2分。从1984年到1995年,最高收入县与最低收入县的人均纯收入由2∶1扩大到3.2∶1,人均纯收入绝对差距由243元扩大到2990元。不仅如此,即便在同一个县、同一个镇乃至同一个村,由于不同农户拥有的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农民的贫富差距悬殊。据泉州市反映,富裕的农户人均年收入高达8万元,而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这种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内农民间贫富差距的急剧拉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忧虑和部分农民群众的心理失衡。况且,从福建经济发展情况看,未来一段时期全省农村贫富差距有进一步扩大之势,如不注意及时加以调节,任其自发扩大,无疑会产生负面效应。
三是有些农村干部对共同富裕思想缺乏全面理解,在先富、后富、共富的问题上存在着模糊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引导不力。有的干部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将来遥远的事情,现在提出这个问题会妨碍先富政策的贯彻执行;有的干部满足于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均收入水平高,对“富县有穷乡、富乡有穷村、富村有穷人”的现象认识不足,对先富帮后富、共同来致富的责任感淡薄;有的干部认为抓共富是“上头热下头冷、领导热群众冷”,看不到广大农民群众蕴含着极大的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在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工作上,往往只停留于一般性号召,缺乏具体分析和切实的措施。
福建农村探索共同富裕路子的基本做法
福建农村在脱贫致富和小康建设进程中,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进村镇。这些村镇善于把党的富民政策与村情、镇情结合起来,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厦门市马塘村原是个地瘠人穷的山村。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村走以工兴农的道路,兴办起全县第一家村办食品罐头厂。为了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他们在厦门等地设立经销点,开办自选商场,建立起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集团公司,使全村经济快速增长,村民生活显著改善。199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100元,95%的农户盖起了新房,25%的农户住进了乡村别墅,成为称富一方的示范村。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称号的福州市鼓山镇,大胆引进外资发展乡镇企业,经济连续跃上几个台阶。1995年鼓山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5.7亿元,占年社会总产值的96%,镇财政收入达2887万元。公共积累增强后,该镇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使全镇的教育、科技、医疗、计生、福利、治安、环保等事业都达到了新水平。
重视发挥区位优势,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致富新路。有些地处沿海的村镇发挥吸引外资多、投资条件好、海外市场广阔等优势,兴办合资合作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有些村镇利用位于城郊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为城市服务的第三产业和“菜篮子”工程,同时以城市为依托,借助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和现代管理经验,发展乡村工业和高科技产业;有些村镇从当地的资源优势出发,或者在“山”上挖潜力,或者在“海”上作文章,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发本地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重视科技进步,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福州市洪山镇党委、政府制定和实施了“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按照“适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大量引进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并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实行横向联合,开发出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实现了全镇经济的飞跃发展,成为福建省科技致富的典范。
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切实帮困济贫。泉州市美岭村党总支针对前些年村里出现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象,大力开展先富帮后富、党员带头帮后富活动。村总支七个成员和党员在生产经营中,都把贫困户吸收进来,帮助他们解困脱贫。村里除了在经营项目、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给予贫困户以优先照顾外,每年都从集体财产中拿出一笔资金用于扶助贫困户。
当前推进农村共同致富的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引导和带领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邓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先富帮后富、后富赶先富、共同发展的局面,而不允许贫富差距永久化、无限扩大化,更不允许出现剥削制度下那种少数人变成剥削者、多数人陷于贫穷的两极分化。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因此,必须把研究并逐步解决共同致富问题提高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匡正在共同富裕问题上的种种模糊看法。当前,尤其要注意到,消除贫困、实现小康是迈向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坚持党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具体体现,应当把这项工作当作事关农村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争创小康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既抓扩大富裕面,又抓缩小贫困面,引导和带领更多的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扎扎实实地推进农村共同致富。
启示之二:在继续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个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加大先富帮后富、先富带后富的力度。福建农村的实践表明,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富民政策,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奋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并已涌现出一大批先富起来的村、镇、县、市和农民富裕户。这是党的富民政策的成功实践和生动体现,是向共同富裕迈出的最现实、最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没有这一步,就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但同时不可忘记的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共同富裕。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如果抛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单纯地去追求一部分地区和个人的富裕,忽视贫富差距悬殊问题,那就偏离了党的富民政策,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方向。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先富起来的地区,在有充足的积累和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多交点利税以及向贫困地区投资、转让技术、传递信息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开拓市场门路,使贫困地区尽快致富;先富起来的个人,应当帮助那些处于贫困状态或生活水平较低的人们,但主要是发挥先富者的示范、先导作用,把生产技术、经营诀窍、管理经验等传授给周围的人们,带动和帮助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有关部门要敢于起用农村中德才兼备的人担任基层干部,让他们为大家共同致富作贡献。
启示之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实现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为推进农村共同致富提供更为厚实的物质条件。同时,又要注意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要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通过税收政策,调节高额收入;通过法律手段,取缔非法收入;通过社会保险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权利。当前党和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加大开发式扶贫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扶贫济困的强大动力,以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保障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扶助他们尽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启示之四: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一个整体的、综合的、发展的概念,不仅指物质生活的富足,而且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富足。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当前推进共同致富过程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要放在:一是大力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既抓先进村的组织建设,又抓软弱涣散和经济发展后进村的工作,做到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广大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坚强堡垒;二是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切实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和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和现代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一代跨世纪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三是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总之,只有切实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才能真正建设好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