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香港基本法问答

  香港回归后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往来会遵循怎样的原则
1997年7月1日英国在香港长达百年的殖民统治就要告结束,届时中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那么,在香港回归到伟大祖国怀抱之后,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往来又当如何进行呢?
目前,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已经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据统计,去年内地与香港的贸易额达9500多亿港元;时下有80%的香港公司在内地有投资,金额超过内地吸引外资总数的60%;此外,内地在香港的投资总额也超过了400亿美元。由于香港与内地经济在结构上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因此可以断言,“九七”后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从另一方面讲,“九七”后的香港又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香港回归祖国后,将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与内地就有根本的不同。香港作为我国的一个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除了有关国防、外交、国籍、国歌等在香港基本法附件三中列明了的几个全国性法律外,内地其他全国性法律不适用于香港。因此在包括经贸往来等诸多问题的运作上,也就不能按照内地的法律规范和内地惯常的方式与程序进行。
就经济而言,香港基本法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为单独的关税区;实行独立的税收制度;保持自由港的地位;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港元为法定货币继续流通。这些规定表明,1997年7月1日后,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原在香港实行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贸易制度。特别行政区政府自行制定经济和贸易政策。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单独的关税地区,可以参加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和有关的国际组织与国际贸易协定,包括贸易优惠安排。香港特别行政区取得的出口配额、关税优惠和达成的其他类似安排,全由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对内地而言,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单独的关税地区,将会在与内地之间设立一道管理线,商品、货物及相应物品等的往来进出将要经过海关,货币也须兑换。也就是说,1997年7月1日后,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将是一种国家主体与单独关税区之间的特殊经贸关系,各种经贸活动将参照国际惯例进行。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迎九七话香港

  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吴连烽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
香港经济60年代开始起飞,踏入70年代,香港金融业才逐步发展。中国政府正确的香港政策及内地长期来对香港给予的照顾及支持,特别是中国从70年代后期起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其后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迅猛发展,加上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及金融机构亦大量通过香港打入中国内地市场及亚太区市场,直接推动香港各个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
香港内部亦有多项独特的有利因素促使香港金融业发展,例如社会较为稳定、法制健全、地理位置优越、无外汇管制、税制简单及税率低、交通通讯等基建设施完善,香港亦是中西文化交汇地、人才荟萃,等等。在内外多项有利因素配合下,至今香港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背后是有强大及实质性因素支持的。目前香港同时是国际贸易、航运、旅游及信息中心。去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达1.11万亿港元(折合1425亿美元),人均2.3万美元,已超过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水平。去年香港有形贸易总额达3635亿美元,为世界第八大贸易地区;服务贸易则达584亿美元,在全球亦处前列位置。至今香港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总额超过600亿美元,以人均计算,在世界排第二位。香港已连续数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处理集装箱的港口,香港机场的客运量在全球排第二位,货运量则排第四位,……以香港目前人口仅630万,面积1000平方公里,竟能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上述成就,确实创造了一项世界经济奇迹。
香港各金融市场蓬勃发展
至今年年中,香港共有185家持牌银行,其中154家为外资银行,另还有64家有限制牌照银行、129家接受存款公司及154家外资银行驻港代表办事处。现时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中有85家在港设立了机构。至今年5月底止,全港银行的客户存款共22644亿港元(折合2903亿美元),客户贷款则达37646亿港元(折合4826亿美元),总资产更达77990亿港元(折合近1万亿美元)。去年香港银行同业拆放活动仍非常活跃,平均每日成交额为1550亿港元(折合近200亿美元)。近年香港银行十分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现时香港的注册银行在内地已设有25间银行分行。南洋商业银行是改革开放后首家在内地设立分行的外资银行,至今在内地的分行已增至6家。至于内地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均已在香港设立分行。中银集团更成为香港第二大银行集团。
香港是全球外汇市场的重要一环,每天24小时不停与世界各地进行外汇买卖。1989年4月香港外汇市场每天成交量平均为490亿美元,1992年4月增为610亿美元,1995年4月再增为910亿美元,在全球排第五位,比1992年的第六位更进了一步。
香港股市发展亦日趋成熟。至今年5月底止,上市公司共有552家,上市证券则超过1000种,上市公司总市值达27158亿港元(折合3482亿美元),在亚太区仅次于日本排第二位。今年上半年香港股市平均每天成交额约在30多亿至60多亿港元之间。自1993年7月以来先后有20家内地的国有企业来港上市,预计将来的发展前景相当乐观。自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以来,恒生指数从1984年底的1800点升至今年中的1.1万点,升幅逾8倍,平均每年增长逾两成,表现颇为理想。
香港是亚太区一个重要的基金管理及投资中心。目前香港认可的基金数目超过1200个。据香港投资基金公会统计,至去年底止,该公会属下基金会员的总资产达940亿美元,其中约62%为单位信托基金和退休基金,其余为机构及私人投资基金以及封闭式基金。这些基金的客户来源,其中29.4%为香港投资者,其余均来自世界各地。该公会属下约九成的基金管理公司均以香港作为其亚太区总部。这些足可显示香港作为亚太区基金管理及投资中心的地位。
香港金银业贸易市场是世界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之一。这一市场买卖九九金,重量以两计算,以港元报价,价格与国际市价非常接近。另外香港还有一个本地伦敦金市场,交易单位以美元并按盎司计算,在伦敦交收。这一市场的参与者多为银行及国际大金商。
近年香港债券市场在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积极推动下正稳步发展。至今年3月底止,由私人机构发行但仍未偿还的债券总值为1535亿港元,由金融管理局发行但仍未偿还的外汇基金票据及债券则为605亿港元,合计2140亿港元(折合274亿美元)。
香港保险业也发展不俗。至今年3月底止,香港共有221家保险公司,其中一般保险公司占159家,长期保险公司43家,综合保险公司为19家。这些保险公司有100家在本地注册,其余均为外资公司。1994年香港保险费的总收入为392亿港元(折合50.3亿美元),约占本地生产总值的3.8%,成为香港金融市场重要的一环。
新的机遇和挑战
虽然香港各金融市场已发展得颇为成熟,但香港金融业要进一步发展仍会面对不少挑战,包括:香港金融市场体积仍相对较小、开放性较大,较易受到国际热线的冲击,近年香港股市波动较大便是一例;其次,近年东南亚邻近地区亦大力发展金融业,香港要继续在区内维持其地位,便要加倍努力推动各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此外,为了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现时香港仍须实施联系汇率制度,但香港通胀率长期高于美国,使各业在港经营的成本迅速上升,直接影响香港的国际竞争力;最后,近年国际金融市场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断推陈出新,如监管稍有不慎,便会发生如霸菱及大和银行等事件,各金融机构及监管当局对这些产品要加倍研究并密切注视其发展。
尽管香港金融业仍要面对上述种种问题,但过往香港金融业的发展亦非一帆风顺,有时亦遇到一些更大的冲击。如能对这些问题妥善处理,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将可更为顺利。无论如何,在多项内外积极因素支持和配合下,九七年以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首先,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均列明“香港特别行政区将保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原在香港实行的货币金融制度,……予以保留”、“港元作为当地的法定货币,继续流通、自由兑换”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外汇管制政策。……继续开放外汇、黄金、证券、期货等市场”等等。这些条文充分显示出中国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的重视。
其次,中国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持续以高速发展,与国际间的经贸交往大为加强,对外贸易大幅上升,外商到内地投资亦不断增加。由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以支持各项建设、国有企业改造以及其他经济活动,香港各个金融市场正好大展所长,这又将进一步吸引国际性金融机构来港拓展业务。一方面这对内地经济发展十分有利,同时亦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和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过去十多年香港与内地间的经贸关系迅猛发展。现时香港大部分制造业已移入内地;内地与香港已互为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香港是内地最大的境外投资者,且外商到内地投资不少经香港进行,而近年内地在香港的投资亦迅速增加。为配合有关发展趋势,近年香港不少金融机构正致力拓展内地业务,使香港金融业得以进一步扩展。
第四,在可见将来,亚太区将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区内各国及各地政府现正积极兴建各项基本设施,区内贸易亦蓬勃发展,这均需大量资金。由于香港处于这个地区的有利位置,是区内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金融业亦因而受惠。
第五,过往香港各金融市场曾经历过不少风浪,各有关方面已吸取了不少经验教训;香港各金融市场的广度及深度现已较前增加;同时近年香港金融管理局对香港各个金融市场均以国际标准进行监管,并不断将有关法律加以完善;此外,至今香港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足以抵抗较大的市场波动,对港元汇价的稳定更有积极意义,这些有利条件已为香港金融业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前景乐观
自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以来,在内地经济高速增长及亚太区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利因素带动下,香港经济持续向前发展,这是吸引海外投资者继续大量到香港投资、并透过香港到内地及亚太区投资的积极因素,香港金融业亦因而受惠。事实证明,“九七因素”不单没有对香港金融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香港金融业正稳步向前发展。
香港在九七年后保持长期稳定繁荣,这不仅符合香港同胞的愿望,也符合中国的整体利益,对于和平统一祖国也有重大意义。我们相信,香港在九七年后将会严格按照《联合声明》及《基本法》的规定,切实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政策,香港同胞一定有能力管治好香港;加上中国经济将继续稳步发展、并坚持改革开放政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前景将是十分乐观的。
(作者为港事顾问、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副总经理)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澳门妈阁庙与妈祖文化
——澳门见闻之五
张玉书
在澳门半岛的西南端,有一座著名的古刹——妈阁庙。它依山面海,沿崖而筑,由大殿、石殿、弘仁殿及观音阁等四幢主要建筑物组成,每幢建筑的风格各具特色。在各个建筑物之间,有石阶和曲径相通,四周苍郁的古树,错杂的花木,纵横的岩石,把园林优雅的风景和庄严的寺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组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群,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妈阁庙正名是妈祖阁,又名正觉禅林、海觉寺,也称天后庙,始建于明朝弘治元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妈祖”即福建话“母亲”的意思。庙内供奉的海上保护女神——妈祖,姓林名默,宋朝福建莆田人。传说她自幼聪颖,得老道秘传法术,能通神,经常在海上搭救遇难船只,“升天”后仍屡次在海上显灵,救助遇难的人。人们感其恩德,尊为护航海神,历代王朝也多次封谥,明朝时晋封为“天后”。庙门口有一对石狮,雕工精美,形态逼真,据说是300年前清人的杰作。院内一块名为“洋船石”的巨石上,刻有一艘古代海船,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写有“利涉大川”的幡旗,是人们喜爱的“一帆风顺”的图景。据考这是记载400多年前一个福建商人乘船来澳门途中遇到风暴,幸得妈祖相救的故事。庙内靠墙的碑石上,有妈阁庙500周年纪念文字,在曲径两旁的岩石上有多不胜数的摩崖石刻,这是历代名流政要或文人骚客的遣兴之作,或是赞美妈祖精神和寺庙的风光,或是抒发自己的感慨。
妈阁庙平时香火不绝,每年农历除夕和3月23日“天后”诞辰期间,澳门和各地的善男信女们都会纷纷来到妈阁庙上香拜祀,并举行丰富多彩的节目助兴。这时真可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整个庙宇上空弥漫着淡淡的紫烟,洋溢着一派平安祥和气氛。这就是澳门八景之一——“妈阁紫烟”所描绘的景色。今天人们来到妈阁庙,既能欣赏各种艺术珍品、风光美景,又能听到许多动人的传说,难怪澳门居民和外来游客都流连忘返。
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从妈阁庙附近登陆后,问当地人这是什么地方?当地人回答说,“妈阁”。葡萄牙人误以为“妈阁”是这里的地名,于是MACAU又被译成中文,叫“澳门”。这一“历史性误会”叫出来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也从此改写了澳门的历史并使澳门蒙上了殖民主义统治的耻辱。但澳门与祖国内地山水相连,民间关系密切,风情习俗、语言文字等文化传统更是一脉相承,这是谁也割断不了的。这从人们对妈祖和妈祖文化的态度上得到充分证实。
现在妈阁庙不仅福建和澳门有,广东和一些沿海地区也有,此外,世界上还有日本、德国、荷兰、美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妈阁庙,信奉妈祖、研究妈祖。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加,“妈祖”已不仅仅是善男信女们崇拜并期望得到其保佑的“天后”,而且已形成一种国际文化现象“妈祖文化”。据了解,全世界有近两亿人,除大多数是华人外,也有不少是外国人,崇拜妈祖,也研究妈祖文化。去年在澳门举行的“妈祖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内地和国外的一些著名学者和教授,其中有日本和欧洲人,都发表了很有水准的论文。这对研究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文化语言学以及我国的航海史、商贸史、中外关系史、建筑史、沿海岛屿开发史等都很有积极意义。
500多年来,澳门妈阁庙饱经沧桑,是澳门历史发展的见证。人们从妈阁庙的高处可以瞰视澳门的内港码头和与之隔海相望的珠海经济特区的景色。澳门已从一个昔日的小渔村,变为一个国际上知名的繁华城市。40多万人口的澳门,每年要接待近800万游客。“九九”澳门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并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实行“澳人治澳”,继续繁荣发展。(附图片)
妈阁庙常年游客盈门。本报记者王荣久摄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祖国昌盛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访香港和记电业集团副主席李文辉
本报记者江宝章
“九七”在即,“月圆序曲”奏起时节,适逢香港和记电业集团副主席李文辉先生一行来福建考察投资合作事宜,记者寻机请李先生谈谈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关系。
今年40岁左右的李先生,西装革履,文质彬彬,操一口粤味的普通话。这位从80年代初就把目光投向内地的年轻实业家,在谈到两地经济关系时说,祖国的繁荣昌盛是香港经济进步发展的强大动力,香港公司只有抓住这个契机,尽快把业务融入内地经济体系,才能使企业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
李先生的这种观点并不是泛泛之谈,更不是某种特定场合的礼貌应对,而是他17年来的切身体会。
1979年,当众多的香港公司感应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气息纷纷到内地投资办厂时,即将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李文辉先生敏锐地看到了即将出现的市场前景,独自到广东作关于中国内地市场调查的毕业论文。在当时,他可以算是第一批在中国作市场调查的境外学者。凭着对内地市场脉搏的准确感知,和记电业于80年代初在广州开办了首家办事处和维修中心。此后,和记电业陆续在北京、上海、成都、福州、深圳、厦门、西安、重庆等20个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和168个售后服务站,引进和代理经销世界各种名牌视听器材、空调及冷冻设备、汽车音响及电子产品、影音软件及其他电子电器产品等等。在与内地的经济往来中,和记电业的业务获得了长足发展,并于1991年成为香港上市公司。1994年,和记电业集团斥资3000万美元与广东江门洗衣机厂合资成立金羚电器有限公司,生产“金羚”牌家用洗衣机;同年,该合资公司又投资3000万美元与日本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三菱重工金羚空调有限公司,生产“三菱重工”分体式空调器。和记电业集团在内地的业务已占集团总业务的六成以上,并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21世纪是中国人大有作为的世纪,中国必将完成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趋势。我希望香港的企业多留在内地,留在同一文化的市场下,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发挥桥梁作用。”采访结束时,李先生深情地对记者说。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香港人口达到621万多人
据新华社香港电香港人口在过去十年间增加了72万多人,总数已达到621.8万人。
港府统计处公布的截至今年3月的人口统计结果显示,近年香港人口增长显著加快。在1986年至1991年间,香港的人口平均增长率为0.6%,而在1991年至1996年间,年增长率达到1.8%。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造成香港人口增长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移居海外的移民不断回流。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中华白海豚成为迎九七回归吉祥物
本报讯在香港各界庆祝回归委员会的成立典礼上,主席台上悬挂的大型庆委会会徽分外引人注目:一条活泼可爱的中华白海豚在浪花上嬉戏,中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主要组成部分——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外圈是中英文的会名。
庆委会主席团副主席兼执行委员会主任邬维庸解释说,选择中华白海豚为迎回归吉祥物,主要是由于中华白海豚与香港渊源极深。在香港西面水域,尤其是龙鼓洲及沙洲一带,经常可见到三五成群的中华白海豚在这一带出没,或雌雄一对,或母子同游,形影不离,充分表现中华白海豚的强烈家族依恋性。而且,中华白海豚每年都会游回珠江三角洲等地繁殖后代。邬医生指出,正是这两种特性,促使庆委会选取中华白海豚来象征香港人热切期待回归祖国的心情。此外,中华白海豚还有一种特性,就是对家庭中任何一名成员的离去都有强烈感觉,特别是当幼豚被人类捕去时,每每见到母豚在出事地点徘徊,甚至长途跋涉地尾随捕去幼豚的船只,久久不肯离去。据说,这种母子之情有时会牵动渔民的恻隐之心,而释放幼豚,使其可以重归母怀。(张明新)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台胞鲁子臣捐资建残疾人绣花厂
本报讯台胞鲁子臣及其女儿向家乡——河北省大名县捐赠120万元人民币,支持建起大名县残疾人绣花厂。现已招聘20多名有专长的残疾人进厂当工人。(宋启明任秀臣张永岭)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台湾现有人口2146万
据新华社香港电台北消息:据台湾“内政部”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台湾人口已达2146.99万,其中男性为1104.012万,女性为1042.98万。
统计资料显示,台湾居民总户数为598.15万户;平均出生率为15‰,死亡率为5.06‰;都市化程度愈高的县市,出生率愈低,死亡率则是以都市化程度低的县市居高。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澳门将大力发展专业化成人教育
据新华社澳门电(记者王志根、车玉明)澳门成人教育学会会长吴志良说,澳门准备大力推动专业化成人教育,以更好地满足澳门社会的需求,促进澳门社会经济的发展。据了解,澳门政府制定成人教育的三个基本目标是:扫除文盲和半文盲,为没有接受或没有完成正规教育的人提供教育机会,促进公民教育及其他文化活动。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图片新闻

金秋时节,由84位台胞捐资200多万元台币修建的贵州省安龙县怀安中学主体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岑大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