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乡镇企业有自己的法了
本报记者彭俊
1996年10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在共和国浩瀚的法律卷宗中,乡镇企业法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部。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小法”,从酝酿到起草、到最终通过,整整走过了15个春秋,并且受到企业界、法学界、有关部门不同角度的广泛关注,这不能不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
乡镇企业法是怎样出台的?乡镇企业要不要立法?法律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多大意义?乡镇企业家们对此有何看法?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领导、法学界人士、乡镇企业家。
15年的立法之路
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副局长宗锦耀向记者介绍了乡镇企业法酝酿、诞生的经过。
早在1981年,国务院就提出,“要搞好社队企业立法”。1984年,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同年5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32位代表首次联名建议为乡镇企业制定一部法律,人大常委会将其作为重要提案,并委托当时的农牧渔业部完成起草任务。
1987年3月15日,农牧渔业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草案送审稿)》上报国务院。同年11月,国务院决定在正式制定乡镇企业法之前,先由国务院制定《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1990年6月3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这是我国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法律地位。
1994年初,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将《乡镇企业法》正式列入“八五”立法规划。1996年7月,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草案)》的议案。10月29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至此,乡镇企业终于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法律。
乡镇企业要不要立法?
乡镇企业究竟有没有专门立法的必要?一些法学专家告诉记者,按照我国立法制度,某种经济关系有无必要和可能用专门法律调整,主要要看三个条件:第一,该经济关系在国民经济中是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二,该经济关系是否已经由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进行调整。第三,该经济关系是否有独特的法律调整对象。
那么乡镇企业是否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呢?经过几十年、尤其是最近十几年的发展,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为世人所瞩目。现在农村社会增加值的近3/5、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工业增加值的近1/2、财政收入的1/4、出口创汇的1/3都来自乡镇企业。可以说,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
自1978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关于乡镇企业的法规和政策性文件6个,涉及乡镇企业的文件30个;中央有关部委制定的有关乡镇企业的政策性文件45个。这些政策都有力地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并有待于进一步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乡镇企业还有其一定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它与农村、农民、农业那种固有的联系,如以工补农、建农带农,还由于乡镇企业是农民办的企业,他们的财产往往容易受到侵犯,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等,其它法律没有也不可能对这些特殊问题进行调整。
因此,完全有必要专门制定一部法律,来引导、促进、保护、规范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使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让企业家们说几句话
最关心《乡镇企业法》的,莫过于全国1.3亿乡镇企业干部职工了。
中共江阴华西村党委书记、江苏华西集团公司董事长吴仁宝兴奋地告诉记者:“久已盼望的《乡镇企业法》正式通过,我感到万分的高兴。国家对乡镇企业进行立法,这是对乡镇企业的全面肯定,也是对广大乡镇企业经营者的最大鼓舞。这个法不仅保护了乡镇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乡镇企业参与市场平等竞争和健康发展,而且对乡镇企业进一步以工补农、以工促农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华西集团将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讨论《乡镇企业法》,积极、自觉地贯彻落实《乡镇企业法》,确保乡镇企业持续、高效、健康地发展。
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横店集团总裁徐文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乡镇企业发展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一部自己的法律,很不容易。它对乡镇企业的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给乡镇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法律保障,更重要的是能够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我们非常欢迎和拥护。”他同时希望,对法律中涉及的企业资产问题、优惠政策问题,能有进一步较明确的解释和阐述,以便使《乡镇企业法》得以全面、准确、彻底的实施。
天津尧舜集团公司正组织员工学习《乡镇企业法》,他们还将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贯彻《乡镇企业法》的培训,使企业的管理、运营进一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公司员工在学习中体会到:《乡镇企业法》的颁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乡镇企业的关心和支持,是一部很重要的法律;同时,这是一部涉及面广、原则性强的法律,有些条款不太具体,执行起来尚有一定难度。他们建议制定一个《乡镇企业法》实施细则,使之更具操作性。
有广大乡镇企业经营者的热情关注、积极参与,可以预见,随着《乡镇企业法》的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必将在实践中进一步补充、完善、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促进乡镇企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特殊名片
张金锋马海滨
日前,我们去山东省梁山县大路口乡双庙村采访,远远看见这个乡党委书记玄志祥正在向周围的群众散发名片,我们赶上去接过名片一看,却是一张没有头衔,没有姓名的“特殊名片”。
这张名片正面印着“大路口乡机关干部转变作风七不准”字样;背面印着不准当“走读官”,不准车接车送上下班,不准坐小汽车下基层,不准到基层吃、拿、借、要,不准以言代法,严禁随意动用公安、联防队员,不准弄虚作假,做工作办事情要求真务实,不准在工作日午间喝酒等“七不准”条例。
玄书记告诉我们,这是我们党委会研究印制的,一是让干部时时处处给自己提个醒。同时将名片散发到各村各户、各企事业单位、各饭店旅馆,让群众给予监督。
在大路口乡党委办公室,秘书邵泽玉告诉我们,名片印制几个月来,乡机关的工作作风有了很大转变,推诿扯皮、酗酒闹事的没了,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改善。至今,全乡没发生一起违例现象。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阳信农民赴俄种菜
本报讯山东阳信县20名种菜能手将跨出国门到俄罗斯一展风采。其合作方式是,俄方提供土地、灌溉、运输、人员居住及生活设施,并负责我方人员安全、医疗保健;我方提供技术、种子、管理等。产品俄方负责销售,收入俄、中按3∶7分成。(崔宝坤)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自觉接受监督,如何?
王慧敏
“监督”一词,近年在传媒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将我们的各项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对促进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监督,有利于提高效率;监督,有利于除恶扬善净化社会风气……
不过,在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地方(或是办某些事情时),尽管监督喊得山响,然收效甚微。譬如,刹吃喝风,从八十年代末喊到现在,有些干部不还是照吃照喝不误吗?再如农民负担问题,中央三令五申不准乱摊派、乱收费,可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依然屡禁不绝!监督,字典的解释是:“察看并督促”。看来要使监督真正发挥作用,有“察”还必须有“督”。“督”就是采取措施,使“察”出的问题得以解决。现在,监督在某些地方失效,盖因有“察”无“督”所致。
要使“察”和“督”有机结合,除了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外,作为监督对象还应该有主动接受监督的精神。毋庸讳言,就效果看,主动接受监督自然好于被动接受监督。但要做到主动接受监督,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被监督者自身要坐得端、行得正。常建富敢设廉政监督奖,大路乡的干部敢把“七不准”印在名片上,我想,都基于这种前提。假如常建富把集体提留揣进了腰包,假如大路口乡的干部经常到基层吃、要——这些做法藏着掖着都怕别人发现,还敢主动接受监督吗?
如果你自认为是个廉洁的干部,那么你也定出几条廉政措施交群众监督,如何?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农民盼开村民会
编辑同志:
由于工作关系,我们经常和农民接触,了解到农民渴望开村民会。
我们这儿某些村从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多年来很少开村民会。农民说,过去村子里喇叭一响,几千口人聚集在一起,会上听领导讲党的方针政策、近期工作要点,农民兄弟可以唠唠家常,交流思想。现在别说开会了,村里广播一年也难得响几次,有些村干部忙着赚钱,有的人甚至对自己的分工职责都不知道。
当然不是渴望开那种没有实际内容的“形式会”。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获得致富的经验和技术信息。在村民会上让致富能手上台讲经验露露脸,对他们本人是一种荣誉,对广大群众也可起到启发教育作用。同时,村领导通过会议把群众关心的一些敏感问题,诸如村里财务开支等情况公布于众,让农民心中有个数,也有利于相互沟通,增强干群之间的信任和联系。
河南偃师市农村信用社张发春赵朝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全国乡镇企业经贸信息网建成
本报讯为了推动全国乡镇企业信息化进程,农业部日前批准成立了乡镇企业经贸信息中心,并开通全国乡镇企业经贸信息服务网络。该网络作为全国农业信息网络的子网,是国民经济信息化重点工程之一——“金农”工程率先启动的一部分。
乡镇企业经贸信息服务网络利用电子商务系统、电子通讯系统、经贸信息数据库等在线信息体系,给用户提供高效率、智能化、多媒体、多功能的信息服务。与传统方式相比,电子信息网络服务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通过农业部信息中心提供的专用信道,全国乡镇企业经贸信息服务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挂接,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0万个网络用户实现计算机通讯,借此推动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的开通,还将有效地促进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整合,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王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桐柏:大力开发山野菜
本报讯河南省桐柏县金融部门大力支持山珍开发,使一向闲置的山野菜资源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地处豫南山区的桐柏县,境内有拳菜、珍珠花、荠菜、马齿菜、葛花等上千种天然纯净、可供食用的山野菜,并具有较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但长期来,这些野菜身居深山人未识。为使山野菜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该县金融部门贷款120万元,组建了全省第一家山野菜开发公司。
为攻克技术、保鲜等技术难题,公司多次诚请技术专家现场指导。该公司采用的低温灭菌、生物保鲜技术曾获国家星火计划科技成果奖和第五届亚太国际博览会金奖。加工包装后的山野菜保持了原有的色泽和营养,历经一年不变。目前桐柏生产的山野菜供不应求。两年来该县销售保鲜山野菜近千吨,为当地农民增收500多万元。(赵国志李家申丁严冰)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宁安:灾年获历史性丰收
本报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市)之一的黑龙江省宁安市大灾之年获得了历史性大丰收,预计今年粮食总产可达3.45亿公斤,农业总收入实现17亿元,人均收入可达2900元。
今年,针对严峻的干旱形势,宁安市委、市政府把打好备耕生产第一仗作为夺取农业大丰收、确保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突击维修拦河坝,检修抽水站,机电井,抓好库、塘、泡的蓄水环节。
在此基础上,组织市、乡、村三个层次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制品、木材制品、畜牧、旅游等增收支柱产业。(陈庆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又见药都兴药市
刘志坚程永康
春风秋雨,晨露夕阳。循着千年药都遗风,我们来到江西省樟树市中药材专业市场。只见6栋高耸的营业大楼错落有致,宽15米的主道和宽12米的次道四通八达,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药香,平坦的水泥路旁,一排排整齐的药店、药摊映入眼帘,嘴角挂着笑意的药商们有的正在和顾客谈生意,有的手脚利索地加工、炮制药材……
这座建成仅3年多的中药材市场占地41700平方米,设交易区和仓储区,场内有店面360间,固定摊位440个,可同时容纳1.2万人交易。目前,有来自全国16个省(市)72个县(市)的药商在这里常年经营,从业人员1200余人,日成交额高达40万元。樟树的药市为什么能如此兴盛?
樟树素有“药都”之称。东汉末叶,道教灵宝派创始人葛玄(太极仙公)遍访名山,选定樟树东郊阁皂山种药、炼丹、行医、布道,开樟树药业先河。到了清代,樟树成为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之所。当年“樟树码头终年千帆林立、茶楼酒肆竟日座无虚席”,加上樟树药帮独特的中药材炮制技术,历史上便有了“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佳话。
创业难,守业更难。80年代末,正当樟树人尚沉湎于昔日辉煌之时,河北、河南、安徽等地的一批中药材市场悄然崛起。而樟树这当年“千帆竞渡,商贾如云”的“药码头”,留下的只有寻常古巷和一些动人的传说,全市中药材经营户竟然仅存6家,形成了药都无市的尴尬景象。
难道千年不朽的盛誉隆名就这样陨落了吗?如何尽快重振药市?这对樟树市的决策者来说,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对此,樟树的决策者冷静地分析形势,理清了发展思路,决定以药都“商品大世界”为“依托”,兴建一座中药材初级市场,再用5年至10年时间培育和发展,使之成为规模宏大、辐射全国的现代化中药材期货市场。
1993年4月初,“商品大世界”筹资35万元,对原有的集贸市场进行全面改造。当月,《樟树市中药材市场优惠暂行办法》出台,提出了对前来经营的药商给予减免税费一年,放开经营,子女上学与城区居民同等对待等一系列优惠办法。在管理上,采取由工商部门牵头,会同税务、卫生、医药、体改等部门实行“一条龙”服务的形式。5月上旬,该市将樟树中药材市场开市的公告发往全国各地,一时间,各地药商纷至沓来。
随着药市的滚动发展,封闭性差、混合经营等不规范现象也日渐暴露出来。樟树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对市场进行了突击整顿。市长余小平率城建、工商、供电、公安、医药、卫生等部门负责人吃住在现场,对不规范的地方当场拍板整改,各项整改任务期限都以小时为单位来计算。在短短3天内,注入资金260万元,将中药材市场从综合市场中划出实行封闭经营,改造摊位448个,新铺路面1000多平方米,并成立了药材标本室、化验室、检验室等机构。9月,喜讯传来:樟村市中药材专业市场通过国家主管部门验收,跻身于14家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行列。
药市的兴起还带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药材种植业异军突起。目前,樟树已建立药材生产基地32个,其中500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16个,总面积达5万多亩,从事药材种植的农户超600户,药市上三成以上的药材来源于本市药材基地。最近,国家科委已将樟树中药材产业列为国家级“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自设监督奖
柳经义
常建富自设廉政监督奖的事儿,在栖霞农村传为美谈。
今年3月初,山东省栖霞市大庄头乡党总支书记常建富在党员会、群众会上郑重宣布:“谁给我提出一件违章违纪的事,我自己掏腰包奖励他1000—2000元。”他说,提意见的途径可以当面谈,也可以让支部干部代捎;不愿面谈的,全村760多户,分8个片,每片设一个意见箱,也可投到箱里。
半年多来,全村2200多党员、群众盯着这个奖,但谁也没得到。
常建富从1992年任村支书以来,带领群众壮大集体经济,每年村里仅工业提留就达100多万元。但他严于律己,不吃请,不受礼。前年秋天,常建富在外工作的大儿子回村买两箱苹果,村里规定买集体的东西必须当场交现款,当时常建富去烟台办事,村委主任答应先挂帐,常建富回来后知道此事,火冒三丈,立即付上款,还在党员会、群众会上检查自己教子不严。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高寒山区种活了玉米
新华社记者鄯宝红
晋西北神池县是山西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自古以来这里的农民没种过玉米,也有人试过,但失败了。可今年不同了,全县一下子发展起10万亩地膜覆盖玉米,还夺得了高产。
神池县红崖子村的刘老汉指着院中高高的玉米垛兴奋地对我们说:“地膜覆盖种玉米,在咱这高寒山区还是头一次。今年我种了三亩多,每亩打下400多公斤,真是想不到啊。”
刚刚秋收完的山村,家家户户格外丰盈,场院上、窑洞前到处堆放着收获回来的庄稼。大伙七嘴八舌说起今年种玉米的经过。年初开春时,在县、乡政府的动员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农民们在过去多年来种土豆、胡麻的沙土地里第一次种上了高产作物玉米,采用了地膜覆盖等先进的耕作技术,经过精心管理,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大丰收。
县委书记徐安崇告诉记者,地膜覆盖玉米获得成功,对神池这样的高寒冷凉山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神池县平均海拔1500米,境内最高海拔2500多米,全县山高沟深,风大沙多,气候凉,温度低,对农作物生长十分不利,农民自古靠种油料作物和小杂粮为生,平均亩产不过100多公斤,广种薄收、低产低效是这里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
今年初,神池县认真实施了山西省提出的在高寒冷凉山区推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扶贫攻坚措施,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实施,请来农业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对本县农技人员进行专项技术培训,春播时,县、乡干部分片包村,一户一户落实玉米种植面积,终于在神池这片贫瘠的高原上第一次大面积种上了高产农作物。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行河南许昌分行1990年以来,花大力气支持全市的“菜篮子”工程建设,目前,全市形成了沿107国道45公里长连片布局的8万亩蔬菜“绿色走廊”,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图为邻107国道长葛市官亭乡蔬菜大棚一角。郭松林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小流域治理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江苏省对水土流失治理采取了工程、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综合防治,使大部分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了控制,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变。
图为江苏省宜兴市茗岭竹海。
朱春雷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