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姜春云同参加“百名博士百村行”代表座谈时强调
青年知识分子到农村调研大有益处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新华社记者鹿永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今天听取“百名博士百村行”活动的总结汇报时说,这项活动对于青年知识分子了解国情,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增长知识和才干,大有益处。他希望青年知识分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
由民政部《乡镇论坛》杂志社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的“百名博士百村行”活动自今年7月5日至9月5日,历时两个月。202名博士生、硕士生赴490多个村庄调研服务,完成了175份调查报告和1500份调查问卷。这些调查报告,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并针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政策性建议。今天参加农村调研活动的六名代表畅谈了自己的感受体会,汇报了调研成果。姜春云赞扬“百名博士百村行”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一是主题好。这项活动以“爱我中华、兴我农村”为主题,既体现了党对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也反映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愿望。二是方式好。如此大规模以博士生为主体的农村调研活动在我国还是首次。这是青年知识分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农民群众相结合的一种很好方式。三是调查范围广。四是调研与服务相结合,宣传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了现代科技文化知识,为农村、农民办了许多好事。五是成果丰硕,写出了一批有价值的报告,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加深同农民的思想感情,受到了实际的锻炼。
在谈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时姜春云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基础地位还相当脆弱。当前需要解决好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保持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他强调,丰收之后绝不放松农业;要千方百计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积极推进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紧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下大力搞好水利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贸工农一体化、产业化;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姜春云希望青年知识分子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继续关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青藏高原好门巴
——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纪事
本报记者艾笑
编者按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又是一个自然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广大医务工作者长年累月生活工作在这里,为各族人民送医送药,救死扶伤,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各族人民的心坎上,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发展本省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虽然地处偏远,但在业务上却争创一流,在管理上勇于革新,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边,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从这篇通讯中,我们可以看出医务工作的重要,医务工作者的平凡和伟大。在此,我们向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同志们致以深深的谢意和亲切的问候!同时,也希望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更多这样的典型。
白衣战士送深情
今年9月,青海省委书记尹克升到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场办公,决定省财政拨款1000万元给该院翻建门诊大楼。
10月4日晚,记者问尹书记:“青海全省一年的基本建设费才1亿元,‘干打垒’还不少,可今年竟拿出2400万元给了三家医院。这种对卫生事业的‘倾斜’,全国少有。为何出此决策?”他回答:“青海省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很多是通过白衣战士体现的。我感激他们!”
青海有特殊的省情。这里还有80多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不足百元)的农牧民,分布在70万平方公里的高原荒漠上。为了给一户人家送医上门,常常需要日夜兼程两天两夜才能到达。
自1985年开始,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每年都派出一支由医护人员配套组成的扶贫医疗队,无偿为农牧民服务。每次历时半年、行程万余里、接诊万余人次。如今,在1200多员工的这家医院里,已有千名医务人员参加过扶贫医疗队。
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一位藏族牧民的妻子,因习惯性流产,三个早产婴儿都夭折了。医疗队了解她的病史后,安排了一位姓杨的助产士精心照护,终于使她这第四个早产的只有1.5公斤重的女儿健康成活。为了永久感念,这对夫妇给女儿取名“杨吉达瓦”(意为杨医生接来的月亮)。
扶贫医疗队除了送医送药治病、传播科学思想之外,还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主动担起向基层医疗单位输送技术、培养“不走的医疗队”的任务。为让当地医务人员提高就地处理紧急疑难病情的水平,医疗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结合当地可能条件,设计和详细规范了许多较复杂的手术和抢救方案,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一一成功地示范传授,赢得了很好口碑。
在青医附院的一间病房里,记者正好碰上陪妻子来此治病的乡医才札。他用不大利落的汉话说:“我们那里山高、路难、气候恶劣,8月里早晚的气温就达零下七八摄氏度。由于条件差,过去患个感冒、阑尾炎就可能送命,妇女、儿童死亡率更高。医疗队的老师们在严重的高原反应下,一边吸着氧气,一边讲解着教我们做手术。离开的时候,带来的仪器设备、甚至个人的衣物书籍,全送给了我们。藏民们对穿白大衣的共产党门巴(医生)最崇拜啦,称为‘救命的菩萨’,说‘这些门巴来时都白白胖胖,走时个个面黄肌瘦,是让我们给累的。’知道给钱他们不会要,就把糌粑和酥油硬往老师们的衣袋里塞。那场面,可感人哪!”
社会效益永远第一
这些年,尽管医院的社会事业费没有变化,但是国家每年给医院的投入不足职工工资的1/7。要想生存和发展,经济效益对于已经置身于市场的医院,太重要了!
然而,1995年获得“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的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却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他们长设一间60张床位的扶贫病房,为贫困患者减免10%医药费。近两年来,全院除为灾区、贫困地区和困难企业的患者减免医药费8万多元外,还组织全院职工扶贫捐款10余万元。
当党的优秀干部、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的事迹公诸报端后,细心的青医附院职工从报道中发现,烈士生前有个遗憾是没有将多病的妻子才仁送到西宁去治疗。院党委当即决定将才仁接来医院免费医治。第二天他们就派出车辆从千里之外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将烈士的遗孀、遗孤接来。医院成立了专门治疗和接待小组,由著名外科专家李全福院长主刀摘除了才仁的胆结石,并特派了懂藏语的医护精心护理和辅导孩子学习。一个多月的治疗期间,不仅为才仁及孩子买了许多衣物和学习用品,全院职工还自发捐助他们5000余元。
帮助才仁的行动所取得的良好社会效益,还包括全院职工获得的自身教育。经过职工讨论通过,青医附院规定自那以后每年要完成免费接待一次青海最艰苦的黄南、果洛、玉树三个藏族自治州100多位少数民族干部的体检任务。许多基层少数民族干部第一次来到西宁,他们激动地感谢党的关怀,回乡之后都干劲倍增。
今年9月21日晚7点多钟,一辆满载乘客的大轿车与火车在青医附院附近相撞,40多位伤员中有24名伤势很重。不到半小时,全院职工就自动汇集成150多人的抢救队伍。手术和包扎处置同时有条不紊地进行,只用两个小时就抢救完毕。稍后他们又各自走回家去张罗晚饭、照看老小,没有人提起费用问题。一周后,保险公司送来了17万元治疗费,事主也送来了感谢信。
今年夏天,中华慈善总会“助孤计划”中,为分布在青海省各福利院的204名孤儿进行唇腭裂矫治的康复项目启动了。青医附院得知这个善举的信息后,主动承接了全部手术治疗任务。全院参加这项活动的职工都是义务劳动。此外,医院还对这些患儿及陪伴他们的妈妈和工作人员,实行了包括每日三餐免费的全程生活服务措施,直至今年10月15日患儿痊愈离开医院。这件事在海外和宗教界影响甚大,不少境外的华裔医师也投书要求参加救助孤残活动,有的还慷慨解囊。
今年年初,青医附院党委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看病贵”问题,动员全院职工展开了“切实减轻患者负担的优质服务百日竞赛活动”。怎么“切实减轻”?他们向社会公开了一项承诺:在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下,采取了把高资历专家安排在第一线提高首诊确诊率、大型诊断治疗设备收费下浮7—30%、34种疾病缩短住院天数、大幅度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范围等措施。这样一来,全年医院将减少500万元收入。以一名产妇正常分娩一次为例,这项活动开展之前该院收费995元,现在收费仅有390元。
“孔雀”不再东南飞
由于基础条件差和长期封闭,青海的经济发展滞后。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靠的是艰苦创业的“高原精神”。每年春节前,在青海省委机关食堂里都有一次几百人的“盛宴”。那是省委、省政府专门为长年工作在民族地区的科技(包括医务)人员安排的聚餐。吃的无非是大块牛羊肉、喝的是西宁地产青稞酒。吃喝管够,醉了也不要紧。可就是这样一餐饭,却能让那些在边远的荒漠上辛劳和孤独一年的硬汉们热泪滚滚:“党和政府记着咱们哪!这就够啦。”80年代,“孔雀东南飞”,青海流失了相当一批知识分子。1991年以来,青医附院再无医技人员调出的记录,有30多位中青年科主任是近五年出国留学归来人员。有人原本在扬州买好房子打算举家南迁,却改了主意决心留在医院。记者问一位来自西安的本科毕业生:“为什么几经努力非来青医附院不可?”他说,这里的肿瘤研究中心很有成就,西北五省的患者都奔这儿来;烧伤科也是青海独一份,临床机会多,10年出45篇论文,其中18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还有两篇上了国际烧伤学会会刊;全院已有一半以上科室使用英语查房和学术交流。他喜欢这样的环境。人心稳定,有了人就有了一切。自打3月1日青医附院实行了被媒介誉为“民心工程”的“切实减轻患者负担”举措以来,社会反响强烈。有份报纸称此举是“患者受惠,社会受益,医院受利”,“医道有德,吾民有幸”。这家医院原先日门诊量七八百人,住院病人800人。实施“民心工程”后,日门诊量增加至1000多人,住院病人最高达到了1200人!
尹克升书记说:“在少数民族占40%多的青海省,办事都要首先讲社会效益。好的社会效益也会带来经济效益。青医附院的经验,很有典型意义。”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认为,青医附院以患者为中心深化改革,方向对、路子正、效果好。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务委员彭珮云要求
抓好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开发利用工作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张锦胜)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总结表彰先进电话会议今天在京召开。国务委员、国务院1%人口抽样调查联席会议召集人彭珮云指出,调查的目的在于应用。各地要下大气力抓好调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据介绍,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是继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后,我国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的基本国情国力调查。这项调查的现场登记于去年10月1日开始进行,历经一年,已获得圆满成功。
彭珮云在总结表彰电话会上说,通过这次调查,进一步摸清了我国人口总量、地区分布、基本结构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对于了解和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的生育、教育、就业、迁移流动状况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的关系提供了基础的、重要的依据,为检查“八五”人口计划执行情况,进一步规划2000年以及更长远的人口控制目标,制定本世纪末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做出了贡献。
彭珮云指出,要抓好调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为各级党和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社会各界提供丰富的人口与社会、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她希望有关人员再接再厉,扎实工作,认真搞好人口控制工作和年度人口调查工作,积极做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准备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