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无人售票何以“流产”?
刘琼
近日,记者在北京市乘公交车外出采访,发现60路无人售票车又配置了售票员。据熟知内情的人士透露,公交公司此举实属无奈。
无人售票车引进国门后,在杭州、广州等地反应不俗。可在首都却不见喝彩。北京人口多,乘客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人乘人多司机无暇顾及,混水摸鱼不买票,给公交部门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乘车高峰时,上车时经常排着长长的队,加之车上不找零,乘客也有意见,公交部门只得少开直至不开无人售票车。
无人售票这么一桩新生事物,竟在京城悄然“流产”,令人慨叹。它本是公交公司在改革公交现状方面的尝试和努力,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乘客素质的一次检阅,但检阅的结果却不那么让人满意。撇开那些有必要加以改进的客观因素不谈,乘车者逃票是导致无人售票车停开的一个重要原因。顺序上车,主动投币,本是每一个乘客应尽的义务,可占小便宜的心理仍大有市场。诸如此类的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仓廪实而后知礼节,如今,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及思想道德建设也应提上议事日程,希望不久的将来,像无人售票这样的新生事物发展起来能顺利些。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一缕

  塞外警花四季芬芳
郭仕臣
10月初,一场大雪给塞外山城内蒙古集宁市披上了银装,在街心十字路口,两名女警察迎风而立,以标准的手势指挥雪后繁忙的交通,给行人、司机留下一阵暖意。
这里是集宁市交警女子岗。这个岗共有12个成员,大多数是刚从内蒙古警校毕业的学生。她们经过封闭式的高强度集训,今年元月1日上岗以来,以其高度负责精神,被塞外山城人民称为可敬可爱的人。
集宁是京包铁路沿线最冷的城市。这些刚出校门、在父母面前还撒娇的姑娘做交警能行吗?细心的人计算过,随着红绿灯的变化,一个班下来要做近千次转体、数千个手势。整天长时间地站立,打手势,转体,不停地敬礼、吹哨,双臂酸疼,双脚麻木;天冷时手脚冻肿,脸耳冻得掉皮,天热时头晕恶心,酷暑难耐,就是男同志也吃不消。
女交警宣晓娟刚上岗时,脚冻得化脓不能走路,手冻得指头弯不回来,但她不叫一声苦,照样坚持上岗。杨柳在一次执勤中由于天气炎热,一头从岗台上栽了下来,头碰破了,到医院包扎之后仅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又出现在岗台上。岗长范霞和警员李志玲纠正两名骑车违章的人时,对方破口大骂,两位姑娘强忍委屈,含着眼泪边敬礼边纠正违章,这情景让两名违章者心中愧疚,最后来到交警队赔礼道歉。
如今,十个多月过去了,执勤中,女交警们牢记江总书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题词,把岗台作为为民服务的“窗口”。一天早晨,张秀芳和李志玲刚上岗,一位老太太急匆匆跑过来对她们说:“不是说有困难找交警吗?公园里有一位晨练的老头昏过去了,你们快帮个忙。”两个姑娘二话没说,一溜小跑到公园,把老大爷背到了医院急救室。她们一个人留下看护,另一个人与大队取得联系,通过电视台很快找到了大爷的家人。
女子岗的12朵警花在用她们的实际行动延伸着交警为人民服务的范围,密切了塞外山城的警民关系,得到社会的肯定。集宁市公安局局长刘琦瑾逢人便讲:“咱们的女子岗是公安战线绽开的又一朵精神文明之花。”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情系三峡移民
本报记者王楚
金秋时节,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局及川、鄂两省移民局向深圳市赠送锦旗,感谢特区对三峡库区的对口支援。
湖北省三峡办副主任赵永康说:“学深圳,问自己;比深圳,促自己。只要我们把中央的政策用好、用足,敢闯、敢试、敢干,三峡库区腾飞之时就不会遥远。”他的话,让人感到了库区人“后来居上”的气势。
三年来,深圳一直关注着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如何才能“搬得出,安得稳,富得起”的问题,市委、市政府拨专款250万元,连续举办了16期培训班,分期分批请库区移民的各级带头人约1600人来特区实地参观考察,听讲座,“开阔眼界,拓宽思路”。
在深圳培训过的库区干部,大都成了当地转变观念、发展经济的带头人。巫山县大昌镇镇长陆述魁借鉴深圳民俗文化村的经验,把镇上的明、清古建筑加以整修,使小三峡旅游热线延伸了20公里。去年以来,这个昔日与外界隔绝的深山古镇,接待中外游客数以万计。
深圳市人大副主任欧阳杏接过大红锦旗,激动地说:“深圳是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建设起来的,深圳在物资和智力上支援三峡库区,是特区的一点微薄回报。”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录

  尘染云冈石窟
本报记者刘伟
西出大同市,汽车在109国道行驶16公里,至武周山南麓,就到了历经1500多个春秋、闻名中外的云冈石窟。
10多年前,我出新疆、经甘肃、去西藏,曾绕道一游敦煌莫高窟。在安静的石窟中,一幅幅色泽美妙的壁画和长袖曼舞的飞天,将我带入那悠远的历史情境中;姿态优美的乐女反弹琵琶,使我心灵之弦在祖国古老文明面前强烈地颤动。
现在,我来到云冈石窟。仰视高达14米的露天石佛,雕刻精细的面容呈现一种彻悟而平和的神情,晨光映照之下,栩栩如生。眺望一尊尊精美的石像,面对千年凝固的历史,我再一次被祖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所感动。
云冈石窟现存53个大型洞窟和1100多个小型石龛,共有大小石刻造像5.1万多尊,最高的17米,最小的只有2厘米。这个藏匿于塞外的艺术宝库,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研究我国多民族社会发展史、佛教史、艺术史的珍贵资料。1961年,云冈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的艺术成就表现了古代犍陀罗艺术和笈多艺术传入中国后,与中华民族艺术传统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历史过程,从而发展成为独具风格的中国佛教石窟艺术。无怪乎《魏书·释老志》语云:“雕饰奇伟,冠绝一世。”
云冈石窟受损最严重的是人为的破坏。据介绍,本世纪初以来,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的“探险家”、“学者”先后到过云冈石窟,就像莫高窟所遭受的劫难一样,云冈石窟有1400多个精美的石刻佛像被凿走。很多佛像只剩下身段,佛头已被凿走,斧凿痕迹至今依然历历在目。1939年至1944年,日本京都东方文化研究所的水野清一、长广敏雄两人先后8次到云冈石窟,逐窟进行拍摄、拓印。在拍照中,他们在石窟上随意开凿洞口,并窃走一些石像做标本,使完美的石窟面目全非,许多精美的石刻佛像被破坏了;而水野和长广两人则在日本出版了十六卷的《云冈石窟》,并得意地说:要看云冈石窟全貌,就来我们日本吧。
今天,塞外千年的文化明珠仍在一天天地黯淡下去。透过雾气沉沉的天空,依稀可见高耸的烟囱和鳞次栉比的煤矿建筑物,山下的河道,流淌着浑浊的河水。拉煤车大都是烧柴油的“斯太尔”、“罗马”、“红岩”等重载车,小型的“东风”车全都加挂了拖车。敞开的车箱堆满了煤,车子摇晃着,煤块和煤粉沿途洒落。由于昨夜下了一场雨,公路两侧呈现2米多宽的黑土带,车轮所过之处,黑色的泥浆四溅。一辆辆十几吨重的煤车,轰隆隆从云冈石窟山下的公路驶过,我明显感到,脚下的震动如波浪般涌来。回顾一尊尊大佛,表面附着着一层黑色煤尘,如同披着一件难看的外衣。
与我同行的大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振瑞介绍说,云冈石窟置身在著名的大同煤田中,周围有几十个大小煤矿,年产原煤数千万吨,这些煤绝大多数是从石窟前的109国道运出去,日均拉煤的车多达1.6万多辆次。据环保部门测试,石窟四周的飘尘最高时超过规定的27倍,降尘最高超过规定的八九倍。
大同市已制定了减少污染、进一步绿化武周山的计划。相信有一天,我会到山清水秀的云冈石窟来,再细细欣赏那美妙绝伦的石刻艺术。
(附图片)
云冈石窟露天大佛。王万仁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回音壁
本版1996年9月21日在“记者见闻录”栏目里,刊载《见死不救心何安?》一文,批评了海南省定安县公安局居丁派出所个别干警在车祸发生之后,向受害人索取钱财的丑陋行为。该文引起海南省公安厅和定安县的高度重视。日前,定安县委办公室致函本报,通报了有关处理意见,决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公开通报批评和党纪政纪处分,并退还索要钱款。——编者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自我加压出动力
——湖北松滋市委书记王光泰一席谈
杜若原杨崇贵
王光泰,49岁。曾任洪湖市委宣传部长、市委副书记。1992年任松滋县县长,两年后任县委书记。1996年,松滋县撤县建市改任市委书记。
在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我以为最可怕的是被人牵着走。我始终坚持一点,就是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自我加压,坚持高目标、严要求,以此推动事业的发展。
预算外资金管理失控,是各地共同的心病。我们自加压力,迎难而上,实行社会收费统一征管,推行综合财政预算,管住了预算外资金,搞活了财政,得到了省政府和财政部的肯定。
改革开放10多年了,松滋仍没有一家像样的合资企业,这是压在全市人民心头的石头。1993年8月,荷兰飞利浦公司经东风汽车公司介绍,提出与松滋汽车灯泡厂合资。当时有人认为,这家跨国大财团跑到偏僻的小县城办合资企业,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对此,我没有丧失信心,而是带领一班人以强烈的机遇意识,摆出志在必得的架势。从飞利浦派员到松滋考察,到以后的谈判,签订合同,每一次我都直接参加。最终我们以真诚的态度、开明的政策及高水平的工作,在与五家国内大企业的竞争中取胜。目前,这家合资企业已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汽车灯泡生产基地。
“自加压力、敢于争先”,这就是我们市委倡导的精神。近几年来,我市金松开发区和洈水风景区被列为省管开发区,东方集团10万千瓦火电厂、银杉集团20万吨PVC型材基地、40万吨水泥厂等大型项目落户松滋,无一不是抢抓机遇的结果。
成天与老百姓打交道,深知他们对一个地方年复一年经济发展迟缓很有意见。为官一方,如果张起“顺风耳”,听到了老百姓的意见也不装进心里,恐怕没有谁来追究。但我总把群众真切的愿望,当作自己工作的压力动力,尽我所能为他们办实事。这对老百姓是个交代,我也感到欣慰。
(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人和”是关键
——天津东丽区区委书记郑树阳一席谈
本报记者肖荻
58岁的郑树阳,教师出身。当过区委办公室主任、区委副书记、区政协主席。1992年任天津市东丽区区委书记。
东丽区这十几年发展很快,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级财政收入的绝对增加值近几年均居四个环城区前列。外资企业及私营企业的规模、效益以及仓储运输业收入也处领先地位。去年全区范围实现了村村达小康。
东丽区的好形势来源于“天时”(党的政策好)、“地利”(地处城乡结合部,毗邻开发区、保税区、机场、天津港,是黄金走廊地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人和”。“人和”,才能把天时、地利真正化为优势。
在领导班子中党政一把手的团结最关键。党政一把手既有分工之别,又是平等关系,遇事应多多互相通气交换看法,否则党政一把手要是分派,下边就不知要出多少派。
我担任区委一把手这几年的体会,就是搞好团结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强个人修养,首先要在名利面前不伸手,遇有不足和责任应主动承担,遇有功劳和利益则是大家的;但在端正党风方面,就应该有话就说,警钟常敲,毫不客气。二、实行民主集中制,一把手要掌权而不专权,管大事而不事事管。三、在人事问题上我不搞个人说了算,绝不形成某某是“谁提的”,是“谁的人”那一套,从而引导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不该失落的红伞
本报记者杜涌涛
10月17日,石家庄市发生了一起不文明的“抢伞事件”。广大市民痛心之余,自发展开了一场社会公德意识的大讨论——
10月中旬,石家庄人翘首以待的’96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即将拉开序幕。来自全国及海内外的7万多客商云集石家庄,街头巷尾,五彩缤纷的广告铺天盖地。在众多商家别出心裁的广告策划中,安徽古井集团一项“红云映碧树”的广告策划,尤为引人注目。10月16日一早,石家庄市民发现从劝业场往东直至体育场的解放路,沿途近4公里的街道两侧碧绿的树丛中,垂挂满一把把红色的广告伞,把街道打扮得煞是好看。
为预防可能丢失广告伞,该项广告策划人派出24人和两辆摩托车,分散在各个路段,守护着广告伞,但是,当晚还是丢失了30多把伞,工作人员及时补了上去。10月17日,距糖酒会正式开幕还有两天,傍晚近7时,天降大雨,半小时后雨停。这时,在沿街避雨的人群突然涌到树下,有的人架着人,有的爬到树上,开始哄抢广告伞,有的一人抢到三四把,任凭护伞人员怎么阻止、央求,全然无用。数小时后2000把广告红伞所剩无几。
据守护人员介绍:哄抢的人多数在20岁左右,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民工,还有参加糖酒会的厂家代表,以及在糖酒会上服务的大学生。当守护人员从5名胸前佩带河北某大学校徽的学生手中夺回广告伞后,生气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呢?”这时,其中的一名女学生竟一把揪掉校徽说:“我不是大学生,我的孩子都3岁了。”
继10月17日抢伞事件后,10月19日,沿街两侧又有为数可观的广告条幅、广告旗以及广告灯笼丢失。记者在东大街派出所查看部分人写的检查,其中反映出的最普遍的心态是“从众心理”。非常典型地表现出这种“从众心理”的事例是,一位68岁的退休老工人得知有人哄抢广告伞的事情后,曾反复告诫家人别干这种事。但是,当他上街后,看到许多人拿这拿那,经不住“诱惑”,顺手拔起一根广告旗。
“抢伞事件”虽是少数人所为,但它发生在全国糖酒交易会期间,不仅使广大石家庄文明市民感到无辜蒙辱,也使省城石家庄形象沾上了污点。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等四大班子结合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门就此事进行了认真讨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金铎称此事是“不该发生的事情”。他说:“要用这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做反面教材,要让广大市民广泛参与这场讨论,在讨论中受到教育,在讨论中提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河北省副省长郭洪岐针对此事,谆谆告诫广大市民: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省会形象。
记者了解到:连日来,省市各新闻单位收到许多信件和市民打来的电话。省一家电台《灯火阑珊》节目组以“‘摘’下的是什么?”为题,通过直播形式与市民对话、讨论;《燕赵晚报》连篇在一版推出“‘抢伞’事件大家谈”。广大市民在来信和电话中普遍表示身为石家庄市民,对身边发生如此事件感到“痛心”。
“一把红伞固然小,但它却是道德的放大镜,透视出人们的文明程度”。“红伞固然可以遮风避雨,但遮盖不住‘拿’伞者社会公德意识的缺憾。”与此“责难”同时,广大市民更为普遍的呼声是鼓励“拿”伞者“拿出勇气,送回红伞。全市人民期待着你们。”
有位市民建议:有关部门应切实制定鼓励措施,让“拿”伞者感到没有压力,有处归还。这既是给“拿”伞者一次道德自觉、社会公德意识回归的机会,同时,对全体市民也是一次生动的社会公德教育。对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必将是一次大的促进。
失落的红伞,向人们昭示了什么?
归来吧,红伞!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十年寸草心
任愚颖刘水
10月初的一天,秋高气爽,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镇逢集。人们看到街心竖起的“宣传板”,便呼啦围了上去。
宣传板的制作者是八义集镇埝西村村民熊为义。他每月制作一期,每期10余块,从1986年到现在,从未间断过。这种用三合板制作的“宣传板”上,有法律知识,有新风新事,还有生活小常识、礼仪家规等。工整的字迹、漂亮的版式设计,凝聚着熊为义的心血与追求。
熊为义为何乐于制作宣传板呢?原来村里有极少数年轻人,不学法也不懂法,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于是他决定出“宣传板”,普及法律知识。制作“宣传板”需要钱,熊为义却家境贫寒,不得已,卖掉了家里的一头猪,得了200多元钱,瞒着妻子,偷偷买回三合板和笔墨纸张,请来木工师傅,做成了“宣传板”。又忙活了好些天,找来各种宣传教育材料,誊抄在板上,然后在村党支部门前摆了出来。村民们像是看“西洋景”,有的点头说好,也有人说风凉话:“看这熊为义,是犯憨呀还是犯傻?掏自己的腰包做宣传,图的啥?”
尽管有闲言,熊为义还是没动摇信心。连续出了好几期宣传板后,村里拌嘴吵架的少了,偷鸡摸狗的更少了。其妻阎怀玲看到“宣传板”生了效,主动和丈夫一起忙活起来,刷浆糊,贴板子,有时还帮忙找材料,农活、家务活也尽量少让熊为义插手。附近村子请熊为义把“宣传板”拉去展览,小两口从来都不推辞,人家诚心要请他们吃顿便饭,夫妻俩总是坚辞不受。
镇里的司法助理张东升,看熊为义成天拉着“宣传板”,走东村,串西村,风里来,雨里去,连身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就拿出200来块钱,给他买了衣服、皮鞋;镇里也给他送去了500元救济款……夫妻俩为此感动得哭了一场。
村里人有了难事,也来找他俩帮忙。村里的孙成海被人骗了钱,熊为义帮助写状子,打赢了官司。邻村的一个小女孩被人侮辱了,熊为义帮助孩子的家长告状,结果坏人被抓了起来。孩子的家长对着熊为义连连作揖:“好人哪!好人……”阎怀玲如今也成了村里的调解员,张家有口角,李家出了是非,阎怀玲都要到场给“断一断”,直到风波平息。
10年来,熊为义夫妇为了制作“宣传板”,单是买资料、书籍、报刊、三合板、纸笔颜料等,就花费了2万多元,共出刊100多期。他们走遍了全镇的17个村庄,行程1万多公里,受众达20多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