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鹏会见西班牙首相
本报罗马11月16日电记者于青、管彦忠、罗晋标报道:李鹏总理今天下午在罗马香格里拉饭店会见了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
两位总理表示很高兴在世界粮食首脑会议期间进行会晤,希望能保持领导人之间的直接接触。阿斯纳尔说,江泽民主席今年对西班牙的访问很成功。
李鹏总理说,中国同西班牙建交以来,两国在许多领域里的友好合作关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近一年内,两国国家元首实现了互访,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信任,两国的经贸合作也富有成果,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李总理表示,相信在阿斯纳尔首相执政期间,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将会不断深入发展。
阿斯纳尔首相说,正如总理阁下所说,西中两国关系良好,我们希望保持高层接触与对话,我们意识到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对西班牙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西班牙政府对加强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具有强烈兴趣。西班牙在中国有一些通信、水电等方面的经济合作项目,希望两国政府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双方的合作。
李鹏总理说,两国互利合作还有潜力,中方对发展两国经济贸易合作持积极的态度,但中国现在实行市场经济,西班牙应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我们欢迎西班牙企业家加强对华直接投资,以投资带动对华出口。
李总理还说,西班牙的旅游事业发达,而中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也是我们两国今后加强交流的一个重要领域。
阿斯纳尔首相还颇有兴趣地询问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包括旅游市场的情况。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鹏会见印度总理
本报罗马11月16日电记者于青、罗晋标报道:李鹏总理今天下午在罗马香格里拉饭店会见了前来参加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的印度总理高达。
李鹏总理在会见中说,中国人民珍视同印度人民的传统友谊,同印度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和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政策。近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印关系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江泽民主席即将对印度进行访问,我们相信两国间的高层互访将推动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李鹏总理说,中印同属发展中国家,又是两大邻国,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看法,近年来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不断扩大加强,双方密切在国际领域的合作有利于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有利于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高达总理说,近几年来,印中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江泽民主席本月底对印度的访问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里程碑,这种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互访对推进印中各方面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印度方面愿意作出进一步努力,更加密切双边关系,从而建立起我们两国长期友好的纽带。
关于西藏问题,高达重申本届印度政府将坚持奉行历届印度政府的政策,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两国总理一致认为,中印作为两个人口大国,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两国间的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应积极探索扩大经贸科技合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决定参加下期波黑维和部队
本报贝尔格莱德11月16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克林顿昨天宣布,美国已经原则上决定参加下一阶段波黑多国部队。
目前在波黑执行维和使命的多国部队是去年12月20日进驻波黑的,其任期将于年底结束。北约盟国自今年夏天以来一直在讨论组建新一期维和部队,而美国拒绝作出明确表态,坚持在其总统选举后再正式决定。
克林顿昨天表示,下一阶段多国部队的人数将较目前减少一半,而美军也将减少到8500人,任期为18个月,即到1998年夏天结束。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鹏会见尼泊尔首相
新华社罗马11月16日电(记者段吉勇)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16日下午在此间会见尼泊尔首相德乌帕时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即将对尼泊尔的访问是一次很重要的访问,是中尼两国之间的大事,相信这次访问将进一步推动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
他说,尼泊尔是中国的友好近邻,两国一贯相互支持、相互同情,两国之间不存在任何问题,双方长期以来在政治、经贸和其它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德乌帕说,尼中两国关系在国王陛下和他本人访华之后得到了加强,他本人访华时同中方签署的协议已很快得到实施。
他说,江泽民主席即将对尼泊尔进行的访问必将进一步加强尼中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
李鹏和德乌帕是在出席罗马世界粮食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会晤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鹏会见加蓬总统
本报罗马11月16日电记者于青、罗晋标报道:李鹏总理今天下午在罗马喜来登饭店与加蓬总统邦戈进行了礼节性会晤。
会晤中,李鹏总理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对邦戈总统的问候。邦戈对此表示感谢,他希望两国领导人加强接触、交流,推动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国总统访华前夕强调
应全面发展德中关系
本报波恩11月16日电记者刘华新、新华社记者胡旭东报道:德国总统赫尔佐克日前在波恩接受中国记者专访时,强调德中两国应发展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各领域在内的全面关系。
赫尔佐克将于11月18日至2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将是德国统一后第一位访问中国的德国总统。对此,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经济关系对两国来说固然重要,而科技和文化交流同样也很重要,他此行的随行人员就包括德国的许多科技和文化界著名人士。他希望通过此行,为德中两国在这些方面关系的发展作出贡献。
他说,他很高兴地期待着这次中国之行,期待着与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的会谈。他说,他此行的主题之一,是了解中国如何看待自身在未来世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他很有兴趣了解中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并探讨共同合作的可能性。
赫尔佐克说,他此行不仅要了解中国的政治,也要亲眼看一看中国古老的文化。他曾较长时间地研究过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文化非常钦佩。几年前,他曾写过一本题为《古代的国家》的书,其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论述了中国古代的政体。
在谈到德中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时,他指出,中国是当今世界的大国之一,在未来世界上也将发挥很大作用。中国是一个正处在巨大发展之中的国家,对德国经济来说,中国是一个令人很感兴趣的合作伙伴;而对中国来说,德国也可以提供许多帮助。
赫尔佐克说,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如环境保护等问题,在这方面德国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此外,德中两国在开展中小企业合作方面也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赫尔佐克说:“德中两国尽管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我认为,一方不应对另一方加以干涉,国家之间应互相尊重。我不赞成对他人进行‘教训’。”他认为,世界上有许多地区,它们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信仰不同,对如何塑造人类社会的设想也完全不同。因此,国与国之间应在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关系,以保障世界和平,推动社会发展。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鹏看望我驻意机构人员
本报罗马11月16日电记者于青、罗晋标报道:正在这里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鹏16日晚来到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看望了使馆和中国驻意大利其他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华侨、华人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李鹏向大家简要介绍了国内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他说,意大利是一个国际组织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一个旅游者较多的地方,驻意机构要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
李鹏勉励我驻意使馆和机构人员努力工作,为增进中意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相聚罗马话粮食
本报记者于青罗晋标
已是深秋的古都罗马,却毫无寒意。典雅的建筑和路旁梧桐树飘落的金色叶片相映成辉,显示着这座世界名城的无穷魅力。这里正在举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罗马从未同时接待过如此众多的各国领导人。更重要的是,从未有如此众多的国家领导人在同一讲坛评说民以食为天这一千古话题。
会场所在地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周围,军警巡逻、戒备森严。大会新闻中心在总部的C楼,大厅面积不小,但已座无虚席。据说,采访此次会议的各国记者约2000人。记者们无法接近主会场,他们在这里获取信息主要通过直播主会场进程的电视屏幕、一副可选听多种语言的耳机和大会印发的资料。
新闻中心摆放着各种资料,都有中文版本。在一本印制精美的资料中,对“粮食安全”这个近来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有这样一段注释:“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粮食安全是这样一种状况,即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得到安全和有营养的粮食,用以维持健康和活跃的生活。”
15日下午15时20分,李鹏总理健步走上主席台。新闻中心的记者们精神为之一振,有的停止敲打电脑键盘,有的忙着带上耳机,无法进入主会场的电视和摄影记者举起摄像机或照相机对准电视屏幕……
李鹏总理在题为《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的讲话中,以令人信服的事实,阐述中国解决吃饭问题的成就和粮食生产潜力。
李鹏指出,过去殖民主义统治,现实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是造成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强调发达国家有责任、有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农业发展援助。
李鹏总理强调指出,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吃饭问题。他还阐述了中国对维护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则立场。
李鹏总理的发言摆事实,讲道理,有感染力,令人信服。李鹏总理发言时会议出席率最高,获得的掌声是本次首脑会议开幕以来最为热烈的。发言后,许多国家的代表纷纷向我代表表示热烈祝贺。
此间人士和舆论对李鹏总理的发言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评价。
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高度评价李鹏总理的发言,他说,中国正在成功地解决粮食问题。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根本不存在中国将对世界“构成粮食威胁”。
意大利总理普罗迪说,李鹏总理的发言很好,很有说服力。中国立足本国资源,自力更生解决了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安莎通讯社评论说,中国是致力于保证粮食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不仅是因为她保证了占世界人口22%的人有饭吃,而且因为她采取了能使生产不断增长的一种政策,李鹏总理在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的讲话列举了不少有关中国农业生产的数字,这些数字和事实很有说服力。
历史已经证明,新中国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为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与贫困作出了贡献。但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所谓未来的“中国粮食威胁论”。李鹏总理在讲话中指出:“人们完全可以放心,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人民不仅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丰衣足食,而且将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历史将会证明这个庄严的承诺。
(本报罗马11月16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11月16日,在扎伊尔的戈马市,一些卢旺达难民坐在货车上准备离去。自15日起的两天内,已有大约20万卢旺达胡图族难民离开扎伊尔返回卢旺达境内。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非再次发生兵变
新华社雅温得11月16日电(记者卢苏燕)班吉消息:中非首都班吉16日发生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兵变,局势骤然紧张。
15日晚,中非宪兵奉命捉拿从监狱逃跑的前上尉军官苏来时,与其卫队发生交火,一名宪兵被当场打死。16日晨,曾于今年4月和5月两次发动兵变的部分士兵加入了支持苏来的行列,他们在班吉附近的军工厂抢走相当数量的武器,占领了班吉的一个警察局,并扣留了多名人质。
兵变士兵再次提出支付1992年和1993年所欠的军饷,和改善士兵待遇的要求。在今年4月和5月的兵变中,他们曾提出同样的要求,但至今未得到满足。前两次兵变曾造成数十名士兵和平民死亡以及数百人受伤。
苏来曾被中非前总统科林巴任命为中非电信公司总经理,在帕塔塞总统上台后,他因涉嫌贪污而被判刑入狱。今年5月,苏来趁中非士兵第二次兵变之际,越狱潜逃。
中非总理恩古潘德16日在国家电台和电视台讲话,要求班吉的百姓和士兵保持克制和冷静,以维护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里海城一住宅楼被炸
已伤亡五十余人
本报莫斯科11月16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据来自俄联邦达吉斯坦共和国首府马哈奇卡拉的消息,马哈奇卡拉附近的里海城的一座九层住宅楼今天凌晨被炸,半座大楼倒塌。
报道说,这座楼内住有近百户俄罗斯边防军人家属。据有关部门截至莫斯科时间今天23时的统计,已发现有18人死亡,36人受伤,另有40余人还被埋在废墟底下。
俄高加索特别边防区负责人说,这起爆炸事件是针对俄罗斯边防军人的。他不排除这件事是车臣恐怖分子干的,但也可能是其他犯罪集团所为。车臣反对派自行宣布成立的“伊奇克里亚共和国”总统扬达尔比耶夫否认车臣方面同这件事有牵连。他说,这起爆炸事件是针对“北高加索和平进程”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大批卢旺达难民离扎回国
本报约翰内斯堡11月16日电记者温宪报道:自本月15日开始,在扎伊尔东部地区难民营中的卢旺达胡图族难民潮涌般越过边界,陆续返回卢旺达。
扎伊尔东部戈马市附近的穆贡加难民营两天以前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难民营,但现在已被遗弃。约70万难民正在源源不断地向卢旺达境内涌去。这些胡图族难民目前正在以每小时平均1.2万人的速度越境进入卢旺达。据悉,这一规模空前的难民潮突然转回卢旺达,原因主要是反政府的扎伊尔图西族武装对难民营进攻后造成的恐慌和难民营内无水、无粮的恶劣条件。
卢旺达总统巴斯德·比齐蒙古15日亲临扎卢边境欢迎这些难民返回卢旺达。他向难民们保证说,他们返回卢旺达后不会受到迫害。
在已被遗弃的穆贡加难民营内,人们发现数十具难民尸体。有人称这些难民被反政府的扎伊尔图西族武装屠杀,也有人说这是混在难民营中的卢旺达胡图族军人用武力威吓难民不要回国的结果。
与此同时,南非外交部总司长伊文斯15日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表示,南非将不向大湖地区派出维和部队,而只派出技术支援部队。据此间舆论报道,南非总统曼德拉决定只有在非洲人指挥下,南非才向前往扎伊尔的多国部队派军。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扎东部局势有转机
本报驻南非记者温宪
自本月15日开始,挣扎在扎伊尔东部难民营内以卢旺达胡图族为主的难民开始潮水般返回家园。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至今天为止,已有约20万难民越境回到了卢旺达。卢旺达总统巴斯德·比齐蒙古表示欢迎本国难民的回归,并保证这些难民回国后将不会受到迫害。联合国难民署等机构也动用一切力量确保难民平安回家。在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多国部队尚未实施进驻之际,这一重大事态发展使令人焦虑的扎伊尔东部地区局势出现了转机。
反政府的图西族武装对穆贡加难民营的攻击及难民营内无法忍受的恶劣条件是迫使大批难民返回卢旺达的直接原因。位于扎伊尔东部北基伍省省会戈马市附近的穆贡加难民营直至数天前仍为世界最大难民营,收容着约50万至70万以卢旺达胡图族为主的难民。在这些难民中混杂着曾参与1994年对卢旺达图西族人进行大规模屠杀的胡图族军人,这些军人一直用武力胁迫着难民不要返回卢旺达。自本月15日起,反政府的扎伊尔图西族武装对穆贡加难民营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炮击,并向胡图族军人发动攻击。在猛烈的炮火下,胡图族军人再也无法控制难民,加之该难民营内缺水断粮并开始流行霍乱,走投无路的难民终于源源不断地涌上了回国之路。
这一出人意外的新难民潮多少令国际社会松了一口气。1994年卢旺达发生胡图族军人对图西人大规模屠杀后,因担心重新掌权的图西族武装将对胡图人进行报复仇杀,约110万以胡图族为主的难民纷纷涌入扎伊尔东部。这上百万难民中混有数万名对1994年屠杀欠有血债的胡图族军人。这些仍有武器装备的胡图族军人一方面以扎伊尔东部难民营为基地不断返回卢旺达进行骚扰,另一方面又以他们控制的联合国救济物资和武力,威胁难民不准返回卢旺达。尽管扎伊尔和联合国等机构一再呼吁卢旺达难民返回家园,但一直未能如愿。100余万难民长期滞留扎伊尔东部,既是联合国难民署等人道主义救援机构的沉重负担,也留下了部族仇杀、邻国交恶的重大隐患,最终酿成了最近发生的又一幕举世震惊的人间惨剧。
面对非洲大湖地区发生的灾难,国际社会用了几周的时间不断呼吁协调各方利益,四处斡旋,最终决定派出以加拿大为首的1万名多国部队进驻扎伊尔东部地区,以人道主义援助为宗旨救百万难民于水火。尽管部分卢旺达难民开始返回家园使得该地区形势有所缓和,但多国部队决定仍将进驻,继续对滞留在该地区的大批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以胡图族为主的卢旺达难民潮大规模回归也引来了人们新的关注热点。此次难民潮在很大程度上自然而然地将原混在难民中的胡图族军人和平民区分了开来。这些害怕回国后遭到报复和审判的胡图族军人的动向仍是诱发该地区局势不稳的重大因素。其次,在此次扎伊尔东部地区战火中势头很猛的图西族反政府武装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也仍有待观察。近年来,扎伊尔经济状况不佳,执政30多年的蒙博托总统长期卧病增添了政局走向的复杂因素。此次东部战火的燃烧势必将对扎伊尔国内局势再次产生深远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面对灾难频仍的非洲大陆,联合国、非洲统一组织等国际机构今后将以何种机制协调各方利益,预防并迅速制止此类灾难的发生和蔓延,更令人关注。 (本报约翰内斯堡11月1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闭幕
本报罗马11月17日电记者于青、管彦忠、罗晋标报道:为期5天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今天上午在意大利首都罗马闭幕,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是在2015年内要使世界上的饥饿人数从现在的8亿减少一半。
本次大会主席、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在大会闭幕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过去5天的会议是我们共同迈向世界全体人民获得永久粮食安全的里程碑。我们公开作出了承诺,要采取措施,为实现“人皆有食”的最终目标而奋斗。
本次首脑会议自11月13日开幕以来,来自17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他们的代表在会上作了发言,对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现状和前景发表了看法。
大会通过了关于世界粮食安全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中国政府总理李鹏在本次大会上的发言受到了与会各国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第6版(国际)
专栏:

  车臣政府辞职
本报莫斯科11月17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车臣国家元首扎夫加耶夫16日签署了关于以科什曼为首的政府辞职的命令。
与此同时,扎夫加耶夫要求俄罗斯政府“保障车臣共和国公民的宪法权利,给予他们社会上的支持,加快恢复保障居民生活的设施,加快车臣难民返回家园的进程”。
俄安全会议秘书雷布金对扎夫加耶夫签署的命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采取这一行动是“为了尽快解决车臣共和国的武装冲突,实现民族和解与和睦,为了在共和国境内成立联合政府和进行自由民主选举”。
科什曼政府是受到俄联邦中央承认的车臣合法政府。但是今年8月格罗兹尼之战结束后,以扬达尔比耶夫为首的车臣反对派控制了车臣大部分领土,并于上个月组建了“车臣联合政府”,从而使科什曼政府在客观上有名无实。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驻波黑美军任期延长
本报驻美国记者李云飞
11月1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出访前宣布,驻波黑美军的任期将延长至1998年6月,人数减少到8500人。
多国维和部队是去年底为落实代顿协议而进驻波黑的,共有6万人,其中美军1.4万,任期到今年12月20日结束。一年来,波黑和平进程大体得到维持,但民族和解却远未实现。穆斯林、塞族、克族三方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仍然很大,冲突随时都有可能爆发。9月大选后,波黑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也产生了合法的权力机构,但更为关键的地方选举却一再推迟,现已初步推迟到明年。此间有的舆论认为,一年来维和部队在军事上是成功的,政治上却是失败的。
随着任期结束日子的临近,多国部队,尤其是美军的去留问题自然引人关注。这不仅是因为美军的人数众多,而且还牵涉到每年40亿美元的经费分摊问题。因此,北约盟国的方针是要与美国拴在一起,“要走都走,要留都留”。
美国方面的难题是,克林顿总统一年前就已作出保证,届时美军将如期撤出波黑。他既不能完全履行诺言,让美军一走了之;也不能完全食言,尤其在大选前毫无行动。于是,10月9日美军开始撤出波黑,同时表明要到明年3月中旬才能撤完。这个留有余地的安排,可以说为美军继续留驻埋下了伏笔。
经过前一段的频繁磋商,美国与北约盟国达成一致意见:第一期维和结束后,重新组建后的维和部队驻扎在波黑,多国部队的人数为3.1万,其中美军8500人,任务是防止波黑三方发生冲突,帮助重建和实现和解。对于美军的驻扎地点、指挥等问题也作了具体的规定,还提出每隔半年审查一次。这既是为了显示北约盟国在波黑问题上的一致立场,也是为了保持美军在波黑问题上的主导地位。用克林顿总统的话来说,就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
美国大选后,共和党继续在国会参、众两院占多数。第105届国会将于明年1月底开始工作。由于从明年开始驻波黑美军的人数减少近一半,获得国会通过估计不会有太大的困难。此间舆论指出,延长驻军波黑的风险在于能否及时脱身。看来,这个问题至少在一年半之内将离不开克林顿总统的议事日程。
(本报华盛顿11月17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