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

  东莞醒狮以惊人技艺获大奖
第六届群星奖成就斐然
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六届群星奖比赛已圆满结束,剧场舞决赛和颁奖仪式最近在滨海名城宁波市隆重举行。在这一群众文艺的最高奖比赛中,广东省东莞市明德醒狮队的广场舞《醒狮踩高桩》以奇绝技艺、动人风采荣获唯一的大奖,赢得评委与观众的交相赞誉,众口一辞地认为:他们当之无愧。
这届群星奖一改以往什锦拼盘的做法,分门类进行比赛。广场舞在浙江金华举行,除大奖外,甘肃的《太平鼓》、河北的《井陉拉花》、北京的《迷人的秧歌扭起来》获金奖,另有22个节目名在银、铜、优秀奖之列。在浙江宁波港务局俱乐部的舞台上亮相的舞台舞表演中,山西孝义群艺馆的《复活》,全国总工会选送、内蒙古电业文工团演出的《蒙古人》,浙江绍兴文化馆的《女儿红》等作品夺得金奖;上百部作品进入银、铜、优秀奖行列。取得少儿舞金奖的是上海的《白鸽》、四川的《小花的梦》、辽宁的《瑞雪丰年》。参加比赛的代表队来自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全国总工会、解放军总政治部,有藏族、维吾尔族、汉族、蒙古族、壮族、回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等民族的演员参演。
专家和观众均认为这届比赛技艺水平很高,表现范围广泛,群芳争艳。舞蹈家贾作光评论说,别看登台的人都是非专业演员,但热情、认真、严谨、投入,具有强烈的文化责任感。舞蹈家赵青以为他们的创作和表演与许多专业文艺团体相比,毫不逊色,值得全国文艺界学习。令观众赞不绝口的是多数作品植根乡土,源于生活,显示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在宁波体育馆的群星奖颁奖典礼上,潘震宙、许运鸿等文化部和宁波市党政军领导向获奖单位发奖。颁奖晚会中的众多精彩节目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大饱眼福。
400多位参赛的群众艺术骨干和800余位观摩代表十分赞赏港口城市宁波,对整洁明快的市容、保护完好的文化遗存、繁荣兴盛的现代经济留下很好印象,对各界人士的热情好客和接待工作也有很不错的评价。(文同)


第4版(副刊)
专栏:

  老人合唱节感怀
严良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重阳节前的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首届老人合唱节闭幕盛典。全国各地来了3500人,唱了五天五夜。
有人说老年人爱唱歌,唱得动人,但嗓子差一点。可这次老同志们的演唱,不但动人,绝大多数都唱得有功夫,并且风格多样、素质很高。
动人。老同志经历丰富,感受深,情也真。他们从红军时代开始唱歌,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唱到新中国。大半个20世纪中的哀和乐,革命和建设中的挫折和成功,都刻入层层的皱纹里,染在斑斑的鬓发中。《长征》路上的红军,《太行山上》的游击健儿,《宝塔山》边的学子,都是他们的同龄人。《井冈山》的扁担,《西柏坡》的油灯,都曾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鼓舞过他们的斗志。如今唱起这些歌,哪能不动心,哪能不动情。他们的歌,老年人爱听;他们的歌,年轻人也爱听。
功夫。要说嗓子,老年人大多不如后生仔新鲜、明亮,但是他们有功夫。合唱不像齐唱那样,只要有感情、不放“炮”就行。合唱是一门艺术,讲究和谐、统一、平衡等规律,既有区别,又有一致。你高我低,我响你轻;旋律横着走,和声立着行。张弛处理得合适才能使旋律流动,层次分明才能有清晰的和声。唱合唱是一种高级文化劳动,如果嗓子没有训练和控制,怎能走进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艺术乐园。这些老年人,对待合唱训练认真、执著。他们练发声,学乐理,继承民族唱法的字正腔圆,借鉴美声唱法的上下通顺,更不理会那心灵空虚的无病呻吟,为塑造“人声组合的美”而刻苦、勤奋。这样,才能用有控制的声音达到合乎合唱规律的艺术水平。控制,这就是功夫,没有准确的控制功夫,哪有艺术?
令人钦佩的是在他们的曲目中,除了记录人民光辉战斗历程的诗篇外,还有世界合唱宝库的经典作品。19世纪的西欧,30年代的俄罗斯,那些脍炙人口的《小夜曲》、《喀秋莎》等,听来特别动情。还有《摇篮曲》的细腻均匀,《伏尔加纤夫》的舒展辽阔。
他们来了那么多人,地区不一样,民族不一样,工农兵学商来全了,因为都有自己的代表歌曲,所以唱的风格也就多样了。陕北的《山丹丹》,青海的《花儿》,撒尼的《木叶》,苗家的《芦笙》。从无边的《草原》到《鼓浪屿》,唱的是地区风貌、民族风情、本乡本土人民心愿。多么大的一片祖国合唱艺术的百花园!
高尚。老年人歌唱,不仅为了自娱,更着眼于励己和育人。老年人,生活时间长,阅历多,新旧对比清楚,是非感分明,受优良传统教育久,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加上有一技之长,具备丰富的经验,这都是老年人的优势。他们拥有这些优势,运用歌声去鼓舞后代,能起到身教、言教的效果。众多的老年合唱团,深入基层演唱。大庆油田、海南椰林;贫困的老区、偏僻的边陲,都有他们活跃的足迹。青年学生更是他们服务的对象,特别是他们还去过教养所教歌和举办音乐会,边讲边教,边说边唱,一场音乐会下来,孩子们哭着紧紧地抱着他们说:“爷爷、奶奶,我们一定要做新人!”这些老人合唱团外出时,纪律严明,艰苦朴素,谁能料到,在火车上那些爬到三层硬卧上的老人,竟然有曾经当过师长和局长的经历呢!就拿这次合唱节来说,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全是自费,不计报酬,不争待遇。为了来北京,有的同志热心为本团去拉赞助,就是没有从赞助中为自己拿回扣的人!
这么多团体来的同志中,社会经历、文化教养、音乐程度都不一样,难免在表演水平上有差异,但都捧着不同色彩的松、竹、梅、兰杯离开北京。他们心胸宽广,能觉察和容纳他人的长处,重团结,轻名利。这是多么好的一群脱离“低级趣味”的老人啊!
也真巧,就在我们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唱颂歌之时,党中央召开了六中全会,做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喜讯传来,各地老人合唱团无不欢欣鼓舞,纷纷表示,一定听从党中央的召唤,努力奋斗,继续当建设精神文明的宣传队,和中年人、青少年人一起跨入那把两个文明建设得更加辉煌的21世纪。


第4版(副刊)
专栏:一周一谈

  插科打诨不是幽默
冯瑛冰
当代人越来越懂得欣赏和制造幽默,以图活得更轻松愉快些。
日常生活中的随意玩笑且不说,这种趋向反映到艺术上,就是“特逗”的相声、小品格外受欢迎,演出日见其多,其他艺术形式的喜剧色彩也日见其浓。这本无不是,问题出在对“幽默”的理解和把握日见其偏。
幽默是才智的瞬间闪光,是反应的超常机敏,《现代汉语词典》下的定义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就是说,幽默不仅要让人发笑,还要有意味。这个意味的深长与否就判别了品位的高下。
真幽默,那机智百变,那妙趣横生,让人越琢磨越捧腹,而且有茅塞顿开般的启悟。反之,就降格为插科打诨了,其逗乐也不过如同伸手到人腋下。
听听侯宝林等一代大师的相声,谁不称赞是语言的艺术、幽默的艺术!再听听时下的一些相声,与市井的耍贫卖疯何异,连鄙俗甚至下流的村野玩笑都被当成“包袱”一抖再抖,简直无聊至极。
看看《主角与配角》、《超生游击队》等优秀小品,让人欢笑不已又回味不已。再看看时下的一些小品,喜剧不是喜剧,闹剧不是闹剧,丑角不是丑角,痞子不是痞子,简直滑稽至极。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一些恶劣的习气却被一些节目主持人当成了妙招绝技乐用不疲,硬要幽默风趣,却不过是彼此浅薄地造些拙劣的噱头胡调乱侃,一台节目下来废话差不多占去一半时间,弄得“画虎不成反类犬”,堕入下下乘。就这样还自鸣得意于自己名字的“著名”。
幽默是才智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发挥,是反应训练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基本无技巧可言。要想幽默,只有踏踏实实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其实,幽默不起来也无伤大雅,大不了平淡些或改行干点力所能及的,但切不可把插科打诨、油嘴滑舌当幽默去显示,这样就流于庸俗了。什么个人形象,什么艺术魅力,全都无从谈起,而且污染文艺舞台和人们的心灵。


第4版(副刊)
专栏:

  北京展出波兰宣传画
由波兰当代艺术馆和中国唱片总公司共同举办的“波兰宣传画艺术100周年”画展,正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这个展览已在欧洲及日本巡回展出,获得成功。
波兰的宣传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引起世界的瞩目。二战以后的波兰宣传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一批杰出的艺术家,有人还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举办过个人画展。1966年波兰文化部作出决定,每两年在波兰举办一次国际宣传画展,进一步推动了波兰宣传画艺术的发展。
此次来华展出的100余幅作品,可以使我们全面回顾波兰宣传画艺术100年的历史,其中战前的许多作品曾长期封存在档案馆中,鲜为人知,自1972年才公开展出。(附图片)
右图为一幅宣传画的局部。


第4版(副刊)
专栏:读书偶谈

  融科技与文学于一体
吴松亭
舒惠国同志的《蚕桑趣话》是一部融科技与文学于一体的优秀之作,它既是一部植桑养蚕的专业著作,又是饶有兴味的文学随笔。作者以科学家的严谨和文学家的流畅,多角度、多层次地描述了植桑养蚕的整体生产流程,颇具科技兴农的时代特征。
目前我国农村,学习农业技术,阅读科技书籍,邀请科学家、技术员指导生产,已在广大农民之中蔚然成风。这是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新事物,是我国农业生产兴旺发达的好兆头。《蚕桑趣话》能够深受专家学者的好评和读者欢迎,特别是农民群众和农业技术员的钟爱,就是这种良好风气的一个明证。
既作为领导又作为专家撰写的这部著作受欢迎,与其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概括起来有下列特点:
普遍与特殊的结合。本书对植桑与养蚕的科学技术作了系统而生动的介绍,其规律性的内容普遍适用于大江南北。同时又对江南蚕桑生产的特殊性进行了深入探求,“红土地桑情”、“赣地蚕桑盛史”、“红壤绿桑”等章节,就是具有地域特点的创新认知。
宏观与微观的扫描。在宏观上,作者的笔触延伸到蚕桑生产和丝绸工业的同步发展,眼光扩大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配合协调;而微观上,则具体到土壤改良、桑病防治、蚕种运输、给蚕进补以至昆虫激素等细微末节。这些宏观与微观的话题,正体现了作者生活视野的开阔与经营思路的清晰。
借鉴与实践的沟通。蚕桑生产的实践,是构成此书理论阐述的支柱。然而作者在重视实践的同时,又不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巴斯德与蚕”、“日本国桑园夏肥”、“一之濑桑和它的发现者”,都是介绍国外有关蚕桑事业的篇章。这些内容的插入,既说明蚕桑生产实践需要外来经验的借鉴和资料的参照,又使著作更显思想活络和兴味盎然。


第4版(副刊)
专栏:

  北京国际音响展盛况空前
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音响展作为今秋北京音响舞台最引人瞩目的压轴戏,最近在北京大观园酒店举行。
由北京音乐台、北京电视台、中仪进出口总公司联合举办的北京国际音响展为音乐、音响爱好者提供一个了解当今国际、国内音响科技最新成果的窗口。今年展览的规模比去年扩大一倍,同时仍沿用去年高级音响展的方式:在宾馆的客房设立独立试听室并结合大展厅多展位进行展示。展览会共有五十多家中外厂商参与。
主办单位还于展览会开幕当天晚上在北京音乐厅举办HiFi视听音乐会,英国ATC高级音响系统及Polkaudio高级影音系统同台亮相。
(陈小斌)


第4版(副刊)
专栏:一周一评

  英雄的塑像
冯双白
在北京国安剧院看了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演出的文艺晚会《长征·世纪丰碑》,总在心头回响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国古话,有一种回肠荡气的艺术感受。
这场晚会的主题是纪念六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那次长征。前人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里所创造的人类军事历史上的奇迹,被总导演苏时进以及全体创演人员演绎在今天的舞台之上,其概括化的手法和时空交错的艺术构思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颇有特色的两个方面。
在歌颂红军勇闯大渡河、铁流万里不屈服的时候,我们首先在舞台上看到的画面,却是一个今天的小女孩在大渡河岸边,沿着“草鞋”编织的路寻找着红军的足迹。与此同时,在一条长围子的后面,如同人心中不断浮现的雕塑般的回忆一样,红军战士的身影此起彼伏地展现出来。当一个头上裹着白羊肚毛巾的老汉非常自信地、深情地唱起了回忆红军的信天游之歌的时候,红军英勇战斗的场面像是电影“蒙太奇”画面似的一个个出现,历史的凝重和今人的感情,均在一个跨度和力度都很大的艺术时间和空间里拉开来展现。《长征·世纪丰碑》是纪念长征之作,更是为当代长征塑像的作品,所以浴血奋战的红军战士的形象就与今天现代化军队的飒爽英姿重合了起来。由老编导黄素嘉编导的“风雨送别”场面中送子当红军的老阿婆的形象就与无数把雨伞以及当代歌唱者的形象在内在精神上勾连了起来。苏时进与万素编导的“赤子雪魂”一场中英勇牺牲者的形象就与神话般出现的雪山姑娘的形象交替地展示在我们眼前。我们受到了红军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的强烈感召。
我认为在整场演出中虽然对战争场面有很好的刻画,但艺术的节奏有的时候过于强烈紧张,可以有更细腻的、张弛有序的处理,舞蹈形象的演示也还有加工的余地。


第4版(副刊)
专栏:

孙原太,1947年出生于黑龙江明水县,自幼酷爱国画艺术,曾创作并发表连环画多种,近年来致力于宋、元、明、清山水画及画论的研究,兼攻书法和花鸟画。山水画以表现田园风光见长。(袁文)


第4版(副刊)
专栏:

  西班牙舞蹈团即将登台
应文化部邀请,西班牙舞蹈团将于十一月十九日和二十日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西班牙舞蹈团由西班牙著名舞蹈家和编舞胡安·安托尼奥·德·洛斯·雷伊斯于一九八五年创立。雷伊斯已从事舞蹈事业二十三年,参加过十七个著名舞蹈团的演出,并曾出任过男主演。舞蹈团自成立起,就开始在国内外频繁的演出活动。此次来华将演出《西班牙随想曲》、《卡门》、《布莱里亚舞》、《节拍舞》和《塞维利亚舞》等作品。


第4版(副刊)
专栏:新书架

  不妨一读
傅烈臣
美国小说《原色》中文版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近日开始由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
这部30多万字的小说,是写美国总统竞选的。那紧张激烈的场面,那瞬息万变的候选人命运……,对生活在大洋此岸的中国人来说,似乎身临其境。无怪乎评论界说:这本书对想了解美国竞选知识的人来说,不亚于听一百次演讲,读一千篇文章了。
揭露国外竞选中的种种丑闻,无论是小说或新闻,并不少见。本书之所以引起关注,其原因是锋芒直指资本主义制度。作者以敏锐的眼光,展示了这一制度的一个侧面。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杰克·斯坦顿年富力强,雄心勃勃,训练有素,意气风发。他与黑人交朋友,有了难题去求教肉饼铺的伙计,利用等车时间去与出租司机握手……在他的助手眼里,简直是一位完美无缺的候选人,为他竞选感到骄傲。然而这一切是为了拉选票,他的人格扭曲了,为了争取选票,不惜采用各种卑鄙的手段去掩盖自己的丑闻,为了战胜对手,强词夺理,把哈里斯教授气得心脏病发作。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他还想捞根稻草,对呼声最高的弗雷德·皮克尔下手……
小说还刻画了竞选班子的各色人物,其中以亨利·巴顿和霍顿·莉比两人最具有代表性。
亨利是位头脑冷静、颇有才华的黑人青年,投身到杰克·斯坦顿门下后,以为终于找到了一位可以信赖的领导人,但随着竞选的深入,使他清楚地认清了这场竞选的实质。最后他尽管被杰克·斯坦顿挽留住,但信念没有了。
莉比从年轻时起就追随杰克·斯坦顿夫妇,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尽心尽力。很久以前,当麦戈文在竞选中玩弄肮脏把戏时,莉比曾劝杰克·斯坦顿:我们也得有这种本事。当时的杰克·斯坦顿义正词严地说:“不,我们的工作是制止这种事,我们的工作是使社会干净。只要是干净的,我们就赢了——因为我们的想法更好。”可是如今的杰克·斯坦顿虽然已是伤痕累累,却要对一位对手玩弄把戏了,而且要借用莉比之手。饱经沧桑的莉比绝望了,最后自尽。
这部小说,生动逼真,不妨一读。


第4版(副刊)
专栏:

  古巴艺术团来华演出
由美洲黑人音乐小组和圣灵青年七重奏组成的古巴“文化周”艺术团最近在北京、烟台、青岛做了精彩演出。打击乐、弦乐交相辉映,动人的节目令人久久难忘。


第4版(副刊)
专栏:艺与人

  忙中求艺境
慎之
在去年的日本文化节期间,有一位中国书法家的作品和众多日本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一道在东京、大阪等地展出,并被授予特别参加奖一等奖。这位中国书法家就是甘肃的王立民。
对书法艺术数十年如一日地执著追求,是王立民书法获得成功的“诀窍”。王立民1939年生于“羲皇故里”的甘肃省甘谷县一清贫的书香之家,自幼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年后,立民同志长期在党政机关工作,但繁忙的公务并没有中止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总是忙里偷闲、闹中取静地寄情于墨海,一直没有中断。
他的书法作品,疏密相间,参差有致,雄健豪放,字形别致新颖,笔画起落有度,用墨轻重浓淡有别。
王立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多家艺术协会会员,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兰州、香港、澳门等城市展出,多次获奖。(附图片)
(左图为他的书法作品)


第4版(副刊)
专栏:

  北京青年宫剧场推出公益电影专场
为满足工薪阶层及青年学生渴望欣赏电影、丰富文化生活的需要,北京青年宫剧场于十一月开始,每周一全天举办公益电影专场,票价五元,还为消费者免费提供一次性口杯和卫生方便的饮水设施,并实施挂牌服务,建立服务宣传监督栏。


第4版(副刊)
专栏:

  姜长源画展在京举办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年画家姜长源画展将于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四日在中国美术馆画廊举行,展示画家近几年新作五十余幅。作品形中求神,正中求变,自成以微见宏、宁静致远的画风。


第4版(副刊)
专栏:

  王宪林办独唱音乐会
男高音歌唱家王宪林独唱音乐会十一月十四日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王宪林一九六七年起从事艺术工作,曾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声乐。一九八六年他赴日本留学,一九九三年应聘回国,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任教。十四日晚的音乐会,王宪林自如、柔和、充满温情的演唱受到观众欢迎。


第4版(副刊)
专栏:

  《七色叶笛》出版
陈玄珠的诗集《七色叶笛》,最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者反复吟唱平凡苍生,阳光、土地、劳动、爱情、智慧和坚韧等品格,构成一幅立体画。


第4版(副刊)
专栏:经典唱片

  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
耿纯
霍尔斯特,是一位有着瑞典血统的英国作曲家,1874年出生于切尔滕纳姆,1934年于伦敦辞世。
受家庭的影响,霍尔斯特18岁时就已担任管风琴师与唱诗班指挥,并开始进行音乐创作,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有歌剧、管弦乐曲、钢琴曲以及独唱、合唱。最为人们熟知的,当数他的《行星组曲》。
《行星组曲》是一部七个乐章的管弦乐组曲。霍尔斯特以其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娴熟的作曲、配器技法,为我们描绘出了七幅情景入微的画面。由于该作品的配器结构复杂,乐队编制庞大,又有七个乐章,所以,在音乐会中以演奏选曲为多。
在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录音中,有三个版本具有代表性。一是普列文于1974年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录音。该片的演绎很规范,各声部间的平衡很好,录音也相当不错,是一张早有定评的CD片。该片由EMI唱片公司出版发行,片号是:CDC747160。另一版是普列文于1986年指挥皇家爱乐乐团的录音。该片气势宏大,录音的动态与层次感明显优于前一个版本。在这次录音中,普列文适当降低了演奏速度,为乐曲增加了一分老成和稳重。该片由TELARC唱片公司录制出版,片号是:CD—80133。第三版是迪图瓦于1987年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录制的。该版的演奏速度最慢,但同时也最有张力和强度。该片由Decca唱片公司出版,片号是:417553。


第4版(副刊)
专栏:新作介绍

  鄂尔多斯歌舞剧团又演大作品
《鄂尔多斯情愫》颂母亲
文周
曾以《森吉德玛》、《银碗》等作品名扬全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尔多斯歌舞剧团,最近又编排出大型民族舞蹈诗《鄂尔多斯情愫》,被观众看好。
这部为明年自治区大庆而准备的作品用蓝白黄绿红等色调,以舞蹈和音乐的形式,手法多样地描绘了母亲与儿女们的深情,风情浓郁。作品共六幕,贯穿着热爱祖国,热爱故乡,建设家园的思想,表达了鄂尔多斯人民对母亲的由衷赞美。演员队伍齐整,表演尽心投入,贾作光、王竹林、扎那、旺楚格等为编导创作者。
鄂尔多斯歌舞剧团虽然身在伊克昭盟,但编导演出力量较强,甚至超过了一些省级歌舞团,敬业精神更超过了一些中央大团,演员常在每日几毛钱补贴的情形下排练,演出的舞剧《森吉德玛》获全国舞剧调演一等奖和文华奖,《银碗》名列五个一工程奖。他们以创作蒙古风情的艺术精品为己任,在盟领导的支持下,不断创新,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艺术团。
内蒙古自治区领导乌云其木格、伊钧华、夏日等和文化部有关负责人及专家专程赴伊克昭盟观看演出,并和盟领导、创作演出人员一起座谈,一致认为如果能再做进一步的修改,肯定会成为舞坛佳作。(文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