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副刊)
专栏:

  家园
姚彩霞
那个瞬间所发生的一切,仿佛电视中的一幕惊险镜头,深深嵌进脑海,烙在她的记忆中。
那天晚饭后,天色尚早,西天一抹晚霞依依不舍地绾在对面山头。山脚下农舍幢幢,白色炊烟袅袅升空,她牵着儿子的小手悠闲地上了村边水渠的堤岸。正是雨季,往年渠内干涸,渠底上仅存这一片那一片水洼,水洼里生长着蝌蚪大的小鱼和细瘦的小虾;今年非同以往,雨水丰沛,空气潮湿,堤内的水几乎平了堤岸,岸边的白杨树得了水的滋润,不管不顾地向上疯长。夕阳熔金,渠水被氤氲得波光粼粼,五彩缤纷,微风吹来,便有细浪顽皮地拍打堤岸,于是,远远近近就有了极富节奏的轰鸣——哗哗。
她问儿子:水能干什么?她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再过些天学校就要开学,儿子也要上小学一年级了。
儿子眨着黑眼睛,回答母亲提出的问题:水能喂牲口,能浇地,煮玉米放鸭子,水也能洗澡、养鱼,还能——泡核桃……
她笑了,这样的微笑通常绽放在课堂提问、学生的回答完美无缺之时,那是发自教师心底由衷的微笑,而此时的微笑,除了有一份来自于职业的自豪外,还隐含着一份做了好母亲的荣耀。
儿子挣脱她的牵拉,蹦蹦跳跳在堤岸上唱着一首古老的童谣:小小子儿,坐门墩儿……稚嫩的声音飘浮空中,惊得一尾小鱼跃出水面探头探脑,又仓皇潜入水底,溅起一圈圈涟漪。
身后有人急急地喊:快上山!咋这会儿了还有闲心看西洋景?!到处找人找不见。
村子里乱成了一锅粥,孩子们愈发欢实,东窜西窜不时惹得大人们厉声喝斥,西天的绚烂变得狰狞可怖,雷声伙同飓风席卷而来。
雨,泼下来。
天,暗下来。漆黑里只有雨的倾倒之声,风的尖啸之声和奇怪的隆隆之声……
天亮时分,雨下累了,无奈地做着喘息。山谷里弥漫着滚滚浓雾,有人走下山,融进浓雾之中。
村庄——
家园——
她拉着儿子的小手,愣在石海前。许多人惊呆在那里,一动不动。
村长喊,山洪下来了,现在大伙儿快上山!
人们就近涌向一座山包。
一位老汉跑得慢些,水舌追上了他,但与呼救声的同时,四五个身影从眼前飞跃入洪水中……
这个瞬间所发生的一切,刻在了她和儿子的脑海中。
现在,儿子坐在临时搭建的教室里,听她在上课。课桌、书本是汽车从山外送来的,儿子的上衣左胸前,绣着三个字母Y·K·L,显然是某个不相识的孩子名字的缩写,她想,这件衣服的小主人是在北京?还是天津?


第7版(副刊)
专栏:

  广场铜像
倪峻宇
回望家园的路
当年被交叉火力绞断
而曙色
自衣襟的弹洞溢出
漫向四野
老母的呼唤渐远
乡路的铃声渐远
卸下两肩硝烟
你站成
这座新生城市的
一道风景
鸽哨掠过。枪尖
萌发一片祥和的蔚蓝
身后的木棉
绽放你理想的妍红
草坪铺开春意
一地童趣
你站着。总是
站在风雨的纷扰中
青苔,爬上你
几十年的岁月
军衣征尘未洗
在花季里
那仰视的虔诚
正献上一片清纯


第7版(副刊)
专栏:

  让大地洒满光明
翟玉玺刘帅
坐落在长白山腹地的浑江发电厂是一个美丽的花园。1996年6月的某个黄昏,一位严格的卫生检查者,足足在厂区内转了两个小时,没发现一片纸屑、一只烟蒂……他自言自语地说:“近3000人的火力发电厂能如此,真是奇迹!”
那么,创造奇迹的人们是谁?是浑江发电厂的工人们!吉林省劳动模范、浑江发电厂厂长刘家明说:“浑江发电厂没有我照样发电,没有工人不行,工人是真正的英雄。”工人们却异口同声地说:“刘家明厂长是我们企业发展壮大的带头人。”
如今,浑江发电厂跨入全国火电厂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企业,成为吉林省模范集体、白山市学习张家港的典型。国务院总理李鹏为浑江发电厂挥笔题词:“璀璨明珠,辉映长白。”电力部部长史大桢也为浑江发电厂写下:“白山明珠放异彩”。
刘家明在和工人们争创全国火电厂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的活动里,他除了每天带头参加劳动外,还检查全厂各方面的工作,从零米到40米的炉顶棚,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察看,做到心中有数。个别光线暗和视线达不到的地方,他就用手摸,看是否达到要求。不合格的地方,他就要求立刻改正。他每天早来晚走,放弃所有的节假日。工人们看厂长这样做,也都争先恐后想达标。利用义务献工将锅炉厂房内800吨积灰清运出厂,做到了地面人过无痕迹。义务献工3万日。许多天以后,刘家明为双达标挂牌仪式揭匾时,工人们流下了幸福的眼泪。
刘家明1991年任浑江发电厂厂长后,力主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通过向大专院校选送学生、培养技工学校学生、举办培训班等各种方式,五年来共培养大中专以上学生近600人,培训管理人员近2000人次,投资经费50余万元。
刘家明认为,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走科技进步之路。1993年浑江发电厂三期技术改造工程结束后,他马上着手进行四期技术改造工程。他上长春、赴北京,向领导汇报、向专家建议,终于使四期技术改造工程破土动工。资金紧张,他知难而进,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工程按计划进行。厂党委书记李景喜说:“老刘被四期工程累老了!”
浑江发电厂的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在吉林省电力系统是率先开始的,时值1992年。刘家明常常废寝忘食思考浑江发电厂改革方案。有的人劝他:“咱们厂看看再说吧!”他却说:“我们电力企业虽然经济收入、生产建设比较稳定,但必须改革,不改革企业就不能发展。改革是冲破旧束缚,增强企业发展的最佳途径。”劳动优化组合,实行岗位合同制;打破分配制度上的大锅饭,实行岗位工资制;打破干部任免终身制,实行干部聘任制。这三项制度改革调动了浑江发电厂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唤醒了工人们的创造性。四年以后的今天,许多人提起浑江发电厂的三项制度改革,都伸出大拇指:“刘家明有胆略、有远见。”
1994年国庆节前夕,浑江发电厂组织了40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赴京观光,并参加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录制,在白山地区,乃至吉林省引起轰动。社会各界人士说:“看人家发电厂,分房子先给劳动模范,赴京观光让劳动模范,多好!”
刘家明今年40多岁了,由于高度近视不能骑自行车,每天只能步行上下班。厂区离他的住宅三四里路,按常理,他乘专车上下班谁也不会说什么,但他坚持步行,并且从不迟到早退。他在全厂干部大会上常说:“当干部要想事业,干工作,要向工人负责,向党和人民负责。每个干部的权威是党和人民给的。没有威信的干部不是好干部。干部必须勤劳、廉洁、克己奉公。要求别人不做的事情,自己首先不做。”刘家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人们有大事小情,只要找到他,他总是尽心尽力地去办,办不了的,他也能给工人一个圆满的答复。不久前,他远在辉南县工作的外甥因所在的企业不景气,想调到浑江发电厂工作,刘家明的姐姐找到他,他却一口回绝了,理由是不符合规定。气得他姐姐骂他无情无义,发誓再也不与这个当厂长的弟弟来往。刘家明几经主动请姐姐原谅,并解释原因,姐姐方与他恢复来往。
刘家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永远想成为一块煤,去发一份光,去发一份热,让大地洒满光明。


第7版(副刊)
专栏:

  刚柔长城
李云鹏
这民气夯筑的血骨
令铁的箭簇
也嗒然坠地
却竟情动于
一个泪蜡般民女的倾诉
以一角的自我崩缺
让孟姜女的泪雨
无阻地畅流

一面民族悲壮的战旗

一节多愁善感的衷肠


第7版(副刊)
专栏:

  故乡的京九汽笛声
凌行正
笛声惊梦
夜半,一声清脆而又嘹亮的火车汽笛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朦胧中,竟不知身在何处?这火车汽笛声从何而来?听起来为何这般的亲切而又陌生?……呵呵,想起来了,昨晚我已回到久别的故乡——大别山北麓的潢川,下榻在车站近旁新落成的白云宾馆,而这火车汽笛声正是来自刚刚通车不到两个月的京九线呵!
我难以再入睡了,披衣下床,站在窗前,透过夜色凝望着车站的璀璨灯火,恍惚又沉入梦中。我知道,这崭新的车站和宾馆的所在地,过去名叫七里岗,解放前是县城东郊的一片乱葬岗子,荒坟破败,杂木萧索。那年闹蝗灾,学校停课,我们跑到这里来捕打蝗虫,晚上曾被那跳动的绿莹莹的磷火吓得大叫。那时候,我做梦恐怕也难以想到,这七里岗会建成火车站;即使到我背着背包参军南下的时候,也只是期盼着解放后家乡能有电灯,能有自来水,从未敢奢望故乡会响起火车汽笛声呵!
昨晚,跨进宾馆的时候,我把我的感想告诉县支铁办的一位同志,他说,潢川的73万父老乡亲都有着和我一样的心情。大京九铁路由北向南纵穿潢川县境47.8公里,跨越7个乡镇23个行政村,占地2803亩,拆迁房屋23000平方米。建筑一座二级车站,候车大厅1900多平方米,可容纳600多名旅客。对于这样一项空前的大工程,全县人民像当年支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一样支援铁路建设。去年9月,当京九铁路阜阳至九江段铺通庆典在潢川火车站举行时,乡亲们扶老携幼,万人空巷。
是呵,祖祖辈辈未能看到的这一天,我们幸运地看到了;倒在血泊中的革命先烈们未能看到的这一天,我们幸运地看到了。这条特意绕路穿过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京九线,像一只温暖的臂膀,牵动着多少颗企盼的心、憧憬的心呵!斯时,我睡意全无,焦急地盼望着天明,我要到城乡各地去亲眼看看我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怎样地用这条大京九来编织新的生活的花环。
花木芳菲
踏着朝露,我们驱车前行来到城南的卜塔集乡。推开车门,一股股浓郁的桂花飘香扑面而来,一片片滴翠的苗圃、锦簇的花园映满眼帘。这里的地形和气候,处于南北的接合部、交汇点,适宜于各种花木繁衍生长,自古有“花木之乡”的美称。记得小时候听老人“侃古”,说是自从嫦娥仙女亲手在卜塔集栽下第一枝桂花,这名叫“木犀”的花儿才来到凡间。真想不到呵,现在,当四周已是收割完毕的空旷的田野时,这里两万多亩土地上,到处郁郁葱葱,花木芳菲,那垂柳、垂榆、桂花、银杏、雪松、广玉兰、洒金柏、金叶黄杨等培育基地,星罗棋布。在苗圃、花园之间,还点缀着花农们新盖的幢幢小楼。
我们推开一家白瓷砖高墙上镶嵌着“大自然盆景园”字样的农户的红漆大门,庭院里摆满了各式盆景,有蒲葵、棕竹、南洋杉以及盛开的扶桑和月季。主人是位穿着西装的32岁的青年农民,叫叶照林。他请我们到屋里坐,并笑着说:“你们别只看我的盆景,再看看我的画。”果然,厅堂里陈列着根雕、静物素描和油画作品。他说:“我上学时就喜欢美术,1984年回乡种植花木。发财不是我最终目的,我愿意美化人们的生活。现在大京九通车了,我准备把南方的盆景逐渐往北方推移。”离开叶照林的盆景园,我们来到一座花园的篱笆墙外。花园里,一位光着闪亮的秃头的老人正在花丛中干活。我们推开竹篱笆门进去,老人笑着迎上来,竟出人意外地先递过来一张名片。那彩色名片上,写着:潢川卜集奶庙花木场,曹新武,园艺师,以及他的手机号码、开户银行等等。这立刻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老人健谈,攀谈中得知他原是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复员军人,还乡后在邮电局工作,1981年退休,便来这里种植花木。他说:“改革开放以后,我是40块钱起家。当时我借了40块钱,到武汉去,车票用去6块,晚上住人家走廊花4毛,白天就跑到各处公园、大院里去要花籽和小苗,整整装满两麻袋扛回来了。回来后,下狠心把两亩小麦犁了,全栽上花木,这一下子就发了……”他又指着一个塑料大棚说:“这里的花木,全是引进的外国品种,有巴西九品兰,美国旧金山竹,东南亚的绿巨人、绿宝石……不是吹的,俺这大棚是植物的联合国。”看着这位健壮而精明的老人,我不禁问道:“你是党员吗?”他一拍明亮的秃脑瓜,幽默地说:“看你问的,1956年我就是连队党支部的组织委员,你说我是不是党员?这些年,全国各地都有人来向我学习栽培技术,我都免费供给食宿。俺富了可不能忘记党员的责任。过去,我的花木产品都是用汽车先运到信阳,然后上火车走京广线运往各地;现在,大京九修到了俺家门口,这里离潢川火车站只10公里,我要把鲜花、树苗直接送到北京中南海、大会堂去……”
听,故乡的京九汽笛声!


第7版(副刊)
专栏:

  冬(油画) 陈继群


第7版(副刊)
专栏:

  飞瀑奔雷(国画)王学龄


第7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理想之光
周奉真
理想对于人生,就如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意味没有正确的人生方向,就等于没有真正的生活。比如航海的人,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有到达目的地的希望;若是方向无定,则只能随风飘转,到处漂流。理想能给人带来生活的勇气,崇高的理想能使人产生坚定的信心,能把人塑造成一个强者的形象。强者钢铁般的意志,能让千万人感受到力量;而一个精神羸弱的人,则很可能会不战而败。人倘若有了崇高的理想,他就会一无所惧,就会鼓足勇气,投身到生活的斗争骇浪中去;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有理想的人不会在转瞬间变得消沉沮丧。
理想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也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首先需要一定的物质生活,但又需要有充实和高尚的精神生活。崇高的理想使人生更充实,使人在顺遂的时候愈益奋进,在困难的日子逆流而上,毫不气馁,甚至在死亡面前也毫不退缩。于是,我们从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诗句中体会到了一种浩然之气。雨果说:“理想,神圣的美,你在苦命的人心中萌芽;理想,你使人的思想坚定,你使人心伟大。”如果追随理想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欺的思想而行,就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界。
对理想怀疑、否定的人,在社会中不难找到,提出理想能不能当饭吃的人,算是其中的代表。一个不愿确立理想或失去理想的人,无异于一头只知攫取的野兽,为了一点可怜的食物,互相争夺厮杀;一个把安逸和享乐看作生活本身的人,就会“碌碌滞于俗,默默秉于性,永窜伏于凡庸”。(诸葛亮语)
有个人理想,也有社会理想。离开社会的个人理想,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撇开社会理想去追求个人理想,只能陷入缘木求鱼的尴尬状态,自入“个人理想主义”或者虚幻的泥潭。只有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和民族根本利益的人,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曾经涌现出许多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洪流的杰出人物。大禹为了征服洪水,苦干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以至于终生穷困潦倒;文天祥为了民族的尊严,用生命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诗句……
先贤已逝,其精神则如“日月炳煌,山川流峙”。因为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不是为了个人卑微的私利,而是胸怀着祖国和民族。故而革命老人谢觉哉说:“活着为的是解放自己,解放别人,并解放全世界被压迫的人类。活着,为的是大家生活得更好,虽然也包括自己在内,而为着大家又必须不顾自己;活着为的是改变过去,时刻不要忘记过去,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活着为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须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活着,为的是做一个有用的人,最伟大的人是共产主义者,人人可以做到,也应该做到。”
我们可能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但我们必须有一颗向往伟大的心灵;我们可能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惊人的业绩,但我们必须使自己的脉搏和整个社会同时跳动。
理想和现实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常常困惑着生命的个体。于是社会中有些人在现实中不知何以自处:把不住舵,耐不得烦,沉不住气,碰不得钉子,受不了刺激,做了现实的奴隶,使理想沦落为虚无。
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并不斤斤于一己的苦乐,而是本乎理性的指导创造现实的生活,在大我的建设中抑制私欲,充满道德意识,同时也具有无比的坚强意志与向上心。现实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在现实的生活中,总是苦乐参半的,唯强者安于苦乐,苦而不知其苦;弱者则累于苦乐,乐而不知其乐。强者具有接受现实的勇气和度量,不为现实所囿所毁;强者能以威武不屈的精神,接受现实中的艰险,去创立不朽的勋业;强者能以贫贱不移的气节,接受现实中的匮乏,在匮乏的生活中磨练其适应环境的能力,朝着理想的目标孜孜前行。
我们应该明白,一个理想的实现,决不是侥幸的,它就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一样,势必经过孕育和生产的痛苦。所以,追求理想的人必须准备牺牲一切,临危不移其节,生死不更其操。也必须懂得,生活中存在着假恶丑,但是这并不能影响真善美的永恒;光明和善良恰恰是因为黑暗和凶残的映衬,而愈发光彩夺目。只要我们坚信明天一定会比今天更美好,我们的精神与理想之灯就不会熄灭。


第7版(副刊)
专栏:

  雄关襟万里
罗建军
记不清是哪年哪月的国庆节,父亲带我来到长安街,那里红旗如林,人群似海;矮小的我淹没在人群之中,兴奋地跳啊、叫啊;父亲用粗壮有力的臂膀高高地把我举起,啊!映入眼帘的是:一队队的陆军、海军、空军,他们紧握着钢枪,雄赳赳、气昂昂地迈着整齐、刚劲的步伐大踏步前进,紧接着是大炮、坦克……场面威武雄壮之极!
岁月流逝,一晃二十年了。这一年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祖国的古塞雄关,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阅兵”。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整个部队。尤其是当领导通知我作为一名代表去观摩时,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那如火的记忆之中,多么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啊。
向北飞驰的列车,似乎洞悉到我的心事,风驰电掣般向前飞奔。我的心随着火车奔驰的节奏而激动地跳动,早已飞到那向往已久的阅兵场。越过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经过祖国的心脏北京,进入南口。这里险峰直上云霄,重峦叠嶂,火车的速度逐渐减下来,发出“哐啷、哐啷”的喘息声,缓慢地向上爬行;“快看,长城!”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声,我急忙向窗外望去:在巍巍的群山之间,雄伟坚毅的古长城如莽莽巨龙,忽而顶着冲天豪气,凛然昂首于北国的天空;忽而顺着山势盘旋而去。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今日才得以见到这一仰慕已久的古迹圣地,定然要驻足饱览她的雄壮风姿了。
下了火车,战友们一起来到长城的脚下,迫不及待地顺着古老的石阶攀上敌楼;猛然间,视野被拓宽了许多,只觉得眼前一片明亮。举目四望,北面是茫茫山野,广阔无垠;南面是一望无际的青纱帐,郁郁葱葱;长城主脉或翘首于高峰之巅,或俯身于山脊之上,跌宕起伏。多少世纪的人世变迁,长城不倒,她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朝迎大海日出,暮送戈壁落辉;又像一位永远忠于职守的卫兵,守卫着祖国多娇的江山。我用手抚摸着表面有些剥蚀的城墙,感受到了她坚硬而冰凉的内质;突然想到一首古诗:
“野狐胜地古今传,
路险天高云汉边;
莫道兵家争此地,
长驱直入控幽燕。”
长城脚下自古以来就是兵戎不绝之地,血斑、刀痕、箭洞似乎还依稀可见。“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里曾是旌旗翻飞、战鼓声声的古战场;曾回响过抗日名将吉鸿昌那“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激昂演说;人民解放军的劲旅也曾在这里歼灭蒋军精锐主力三十五军。面对历史,展望未来,长城从任何意义上说,都永远是一座牢不可摧的坚实壁垒。
我想到第二天一早,就要亲眼看到气势威壮的阅兵式了,那是另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是祖国和人民真正可以信赖的长城,而不只是一种象征。那阅兵在这古长城关隘之下举行,便有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义。往昔,今天,庄严的雄关,战斗的生命,在我面前交相叠映,我不禁吟出了那著名的诗句“古塞立千秋,雄关襟万里”。


第7版(副刊)
专栏:

  诗三首
沈鹏
《曹禺全集》即将出版有作
彤云摧压郁雷奔,
遥夜沉沉叩帝阍。
一读魂灵一震颤,
年年再造北京人。
商务印书馆百年
草剑守成披棘榛,
中西邃密百科陈。
一灯花结经风雨,
百岁文星主树人。
题白石老人画雏鸡菊花签
霜素何年暗转黄?
雏鸡汝亦历沧桑。
五归五出求新变,
衰岁童真星斗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