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好邻居马秀兰
40年前,从河南来到绛县卫庄村的刘双来老汉借住在马秀兰家的两间小西房里。刘双来独身一人,生活艰难,时常得到马秀兰两口子的帮助。后来,刘老汉虽然娶了妻子肖爱云,但二人均年迈多病,马秀兰便把他们当自己的老人照料。
1970年春,刘老汉突患偏瘫症,卧床不起。马秀兰用车拉着老人四处寻医求药,给老人送吃送喝,问寒问暖,关怀无微不至,刘老汉的病有所好转,竟能拄着拐杖挪步了。农历二月十七和八月初二分别是两个老人的生日,马秀兰牢牢地记挂着,每次都早早地给老人买礼品、做好吃的送去,让老人们尽享天伦之乐。平时,马秀兰的孩子放学回来,若家里没人,肖大娘便把孩子们叫来,让他们吃块馒头,喝点儿水。每到端午节,她都给每个孩子发一个熟鸡蛋,中秋节还送来包子。
从1984年冬天开始,肖大娘患上了严重的气管炎,做饭、洗衣服都很困难。刘大爷则连上厕所都离不开人了。每当他要解手时,马秀兰便扶着他去厕所。有时孩子们放学回来,她连饭还没做熟,孩子们不免埋怨几句,但看到妈妈在爷爷奶奶身边忙得腾不出手,便理解和原谅了妈妈,也学着她的样子帮着老人干些杂活。每当老人病重,马秀兰的三个儿子便用小平车拉上老人和妈妈一起去医院。平时,上村保健站抓药、请医生更是他们分内的事。老二建设心灵手巧,学得一手好泥水活,每到夏天便帮爷爷、奶奶补修房屋,冬天为老人们重新盘土炕、修烟囱,就是去太原等地打工回来,也总忘不了给爷爷、奶奶买些松软可口的蛋糕等好吃的。
马秀兰的儿子们娶妻生子后,他们的媳妇也处处以马秀兰为榜样,把侍奉刘爷爷老两口作为自己应尽的孝道。出嫁的女儿柳叶每年正月初二回娘家,都惦记着给爷爷、奶奶各蒸一个大白馍,送上糕点、罐头,乐得老人合不拢嘴。马秀兰的孙子孙女们从记事起便“老爷爷”、“老奶奶”地唤个不停,学着大人们的样子竞相为老人们领面、抱柴、抬水。
1988年,86岁高龄的刘双来去世了。马秀兰一家便格外精心地照料肖爱云老人,轮流为她做饭、洗衣,陪她睡觉。1992年冬天,村里把老人送到镇敬老院,但老人不习惯那里的生活,非要回来不可。马秀兰便把老人的房子收拾好,将她接了回来。在马秀兰一家悉心照料下,肖大娘舒舒坦坦活到84岁才过世。出殡时,马秀兰领着女儿、儿媳和孙子、孙女们为老人送葬。每逢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马秀兰都带着孩子们为老人扫墓。
山西绛县张广瑞刘维东王琳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生活话题

  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的小环境
——“家庭伦理与人生幸福”讨论
主持人:本版编辑闻佳平
主持人:日常人们要和各种各样的人群打交道。在这些交往的对象中,邻里是仅次于家庭的最重要的初级群体之一。邻里关系的重要性,不仅仅因为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互帮互助、拾遗补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邻里是人们走出家庭、与社会开展互动的第一个层面,是社会关系的天然尺度。
感受温馨
主持人:邻里关系的确定,最初是源于一种地缘的或业缘的关系。不少人认为,毗邻而居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是千千万万的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到了温馨的邻里之情后,由衷地发出的感慨。
张吉明(河北保定市社科联):城市化势在必行,为了节约我国人均少得可怜的土地,居民住宅以楼房为主实属必然。关起门来过日子,邻里情谊是否就必定淡化?也不尽然。记得刚住进新居后,我家要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我既无工具也不懂技术,是楼上602室的小丁帮我安好的。太阳能热水器沉重的支架、铁桶、玻璃需要拉到六层楼顶,左邻右舍都来帮忙。那种楼上楼下吆吆喝喝、热热闹闹、欢声笑语的动人场面,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
我的妻子想学织新花样的毛衣,邻居小贺就手把手地教她,从不嫌烦,往往到深夜12时。我家电器坏了,邻居小王就来帮忙修好。他和妻子双双出差,孩子就托到我家吃住。邻家的小孩可以到我家吃特色饭,我家的孩子也可以到邻家尝花样菜……这种人间的感情,在邻里交往中加深,人们的道德、精神境界在互相帮助中升华。
唐绍清(新疆精河县农垦91团):结婚时,我们搬进新居,人生地不熟。第二天,一位中年妇女来到我家,她自我介绍:“我姓李,住在你们家隔壁。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帮忙。”她又问我们自己做饭习不习惯,酱油、醋是否买好了,还说了一通刚成家定有许多难处之类的话。
“五一”那天,妻子回了娘家。下班后我回到清冷的家,一个人不想做饭,想出去吃。刚出门,邻居端着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走了过来,说:“昨天听你爱人说她今天不在家。刚好我包了些饺子,随便吃点儿算了。”我望着香喷喷的饺子,感激地接了过来。又一日晚间,天气骤变,雨落了下来。我们正要休息,忽听有人急促地敲门,打开门,只见邻居湿淋淋地抱着一大堆衣服,我猛然想起晾晒的衣服没收回来,忙连声道谢。她放下衣服走了,我用崇敬的目光将她送出大门。
主持人:远亲不如近邻。人们从生活中总结出的哲理,于情,显示了邻里关系有不亚于血缘关系的亲密和温暖;于理,显示了邻里关系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在今天,城市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交往面越来越广,人们都在呼唤一种亲密的人际关系。只要您留意,也许您的左邻右舍就是您的知音和朋友。
从我做起
主持人:邻里关系是一种非契约的人际关系,更需要讲求自觉和公德。人们在追求自己生活方便和舒适的同时,也应考虑到,邻里是由具有不同需求的人群共同构成的小环境。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就能营造出一个美好的小环境。
陈云峰(山西临汾解放军某部):记得那年搬家的时候,是个炎热的夏季,楼道口垃圾遍地,臭气熏天,蚊蝇肆虐。安居下来后,我就主动清扫楼道口卫生,无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只要看见楼道口脏了,我就主动清扫。楼道口旁边的公共垃圾洞口经常没人管,任凭垃圾往外涌泻,每次工人清理完垃圾,我就用块木板把洞口堵上。
起初,邻里们看见我清扫楼道口卫生,只是报以感激的微笑。渐渐地,先是邻居何大嫂抽空儿出来和我一块儿扫扫撮撮。久而久之,二楼三楼的邻里们也时常从楼上清扫到楼下,一直扫到楼道口。就这样,我们这个单元里的邻里们以扫帚为媒,心连到了一起。谁家有事或有困难,都能相互间主动帮一把。大人有事不能按时回家,走时就把孩子托付给在家的邻居;有时大人突然有事回不来,邻居就主动把放学的孩子叫到家里吃饭,大家亲热得像一个大家庭,充满了人间真情。
秦九凤(江苏淮安市园林小区10号):我在和邻居多年相处中奉行的一条原则是:居邻不扰,多为邻居着想。记得我20年前一人进城时,生活和工作没有规律,每次深夜到家,左邻右舍都已进入梦乡,我便蹑手蹑脚,尽量不弄出声响。邻居黄道元听不见动静,都不知我夜里何时回家的。后来,我11岁的小儿子随我进城念书,一次,我突然接到一个工作任务,中午无法赶回。当时我想,儿子非饿一顿不可了。下班后我风风火火赶回家,见儿子正在黄道元家吃晚饭。他说:“爸爸,中午我在黄叔叔家还吃了饺子哩!”
打那以后,我更注意邻里关系的处理。比如开奥运会时,儿子和我都喜欢看直播,这下矛盾来了:西边邻居的孩子每天都要做作业,极怕吵闹,东边邻居一听到有响动就很难入睡,怎么办?我就把电视音量尽量开小。就是这样,第二天见了邻居还要打招呼,表示歉意。
主持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不是交换规则,而是邻里交往乃至所有的人际交往的一条原则。只要能恪守推己及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邻里之间就能和睦相处。
重新定位
主持人:不少家庭搬出大杂院,住进新楼房,邻里格局也经常处于调整和变动之中。这种变化会带来人们心理上的不适应,不少人抱怨邻里关系淡漠了,产生一种恋旧情结。怎样看待这种邻里格局的调整?怎样建立一种新型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邻里关系?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汪永年(河北保定制药厂政治部):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安居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从那些破旧低矮的小平房、大杂院搬进了新楼房,但随着“乔迁之喜”又带来了“住楼之忧”:大杂院里那种和谐自然的感情交流消失了。
我从小生活在大杂院之中,那里的生活令人不能忘怀。譬如说,正在班上,天气骤变,大雨滂沱,双职工不必担心门窗没人关,衣服被褥没人收;家中无人,来了亲戚朋友,邮递员送来报刊信件,也总会在邻居帮助下解决得顺顺当当;有时,邻居还主动帮你照看小孩、护送病人。迁入高楼,人们走进各自的大、小房间,关上门就进入一个封闭的小天地,“脚步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关进房门成一统,管它室外乱哄哄”。如此“高楼冷漠症”,正是邻里缺乏思想感情交流、人际关系冷淡的表现。
有了舒适的住宅,同样也需要大杂院的那种协调、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会建造高楼,也应能克服高楼给人带来的烦恼和冷漠。
黄会营(河南省国家税务局):现在有不少人感慨邻里关系淡漠了,这反映了人们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下对原来人际关系模式的一种留恋。从前的那种热热闹闹、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绝大部分人工作压力小、业余时间多,且社会服务薄弱的前提下,人们有了事情,只能从各种熟人中得到帮助。于是,人们通过彼此的互助完成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而在熟人中最方便和能及时地提供帮助的就是邻居。实际上,这种关系是脆弱和缺乏约束力的,与现在快节奏生活下许多人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进修是冲突的,也是不经济的。
以搬家为例,搬一次家,要请5人至8人帮忙,用半天的时间,搬完了再请吃饭,就是每人一份便餐,也需要100元左右,再加上以后他人有事你还得放弃休息时间去帮忙,这和花100多元请搬家公司相比是得不偿失的。随着诸如搬家、搬煤等等家庭体力劳动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随着互助程度的减少与以往不同,而人们的自由支配时间将逐渐增加。
我认为,我们现在的邻里关系总体而言是正常的,各人有各自的业余生活空间,不随意干扰他人的业余学习、休息,尊重他人生活的自由选择权。若想进行来往交流,则必先预告,征求对方的意见,达成共识,再从事共同的事情,这不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吗?
主持人:一个时代的人际关系总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目前我国正在发生深刻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对固有的人际关系既是一种冲击,也是一种挑战。变革的社会也是开放的社会,只要人们从“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小圈子中走出来,以开放的心态和开放的行动与人交往,就一定能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人生一得

  品味平淡
洪巧俊
上班工作、开会、爬格子,下班吃饭、看书、写文章,平平淡淡的人,平平淡淡的生活,无曲折离奇,像一泓平平静静的水。
一个人幸福的日子总是有的,每人的幸福与他人有所不同,就像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一样。当我辛勤耕耘的处女地初绽花朵,一篇篇小文章变成铅字时,一个个荣誉证摆在了我的面前,那是幸福的,但又毕竟是短暂的。
幸福与痛苦往往是相伴随的,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幸福,也不大可能一辈子痛苦。当痛苦困扰着我时,我勇敢地面对它,与之抗争,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与坚强。十多年前的我,高考落榜,在乡下白天劳作,晚上读书、写作,在那艰苦的日子里,我没有抱怨,没有退却,而是敦品力学,进德修业,力争上游。对于许多人来说,平淡的日子总是居多,但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这平淡的生活,就能品味出平淡的隽永,品味出千种奇观、万般风情来。生活平淡,但不是平淡得无味无形无生命力。虽淡淡如云絮,静静如河水,但始终在默默地运动,缓缓地流淌。
平淡也是一种生命!一个平淡的我,从农民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从几百字小豆腐块到几十万字的作品,无不从这平淡中来。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朋友信箱

  承担生命之重
我是个20岁的农村青年,作为农民,我是够格的,但我不满足现状。我生活的道路上充满风风雨雨,父亲积劳成疾,妈妈在我5岁时便离开了人世,家务由我一肩挑。我寻找着致富门路,却被生活的重负所累。靠种田挣来的钱本来就不多,前年父亲一场病又花去2000多元。前途犹如一张白纸,以后的路真不知怎么走? (湖南新邵县陈家坊镇专塘村肖宗住)
2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如你所言,前途犹如一张白纸,正等着你一笔一笔去描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你能用自己的双肩挑起全家的重担,这值得敬佩。你不满足现状,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更是值得鼓励的。
父母是无法选择的,你出生的环境你只能接受,肩挑重担的人肯定无法和一身轻松的人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即使你付出双倍或数倍于他人的努力。将生命之重自己承担起来,用自己的辛苦来换取父亲的平安、家庭的平安,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尚?人的一生,或许只能做一件大事,只能成全一个人的幸福,如果你以至孝带给父亲天伦之乐,你已经比世上很多人高尚了!
寻找致富门路,挣更多的钱给父亲治病是一条出路。都说农村天地广阔,奔小康的路越走越宽,但对于你来讲,致富的道路走得很艰难,你在生活的重负下还没有想好自己能做什么。你还年轻,需要补充知识,培养技能,积累经验。成功的人所以能够成功,往往是在机会到来之前,他已做好了准备。此外,你或许还需要一个爱你的姑娘替你分担生活的重负,需要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帮着一起干……
朋友,努力吧,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一个有抱负的青年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心雨)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事中有法

  三轮车丢失谁负责
杨中随张树梧
马祥明开着金蛙牌机动三轮车去行别营赶集,把车寄存在唐风娥、钱金玉、马香月的存车处。因马经常在此存车,双方比较熟悉,唐等人未给马存车牌,马也未索要。下午5时,马取车时,车已被他人冒领。双方到公安机关报案,但查无下落,经人调解未能了结,后来马祥明向法院起诉,要求唐风娥、钱金玉、马香月赔偿其丢失的三轮车。
唐等3人经营存车处,马祥明将车交付其保管,双方已形成保管人与寄托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民法规定:保管人有妥善保管交付物品的责任,不经寄托人同意,不得将寄存物品交他人代管,如保管物品发生短缺、毁损的,应负赔偿责任。该案中,唐风娥等3人保管马祥明的三轮车,未给马存车牌,且在保管期间疏于管理,致使三轮车丢失,应负主要责任。马祥明寄存三轮车,未索要存车牌,给他人冒领以可乘之机,对造成的后果也应负一定责任。法院判决唐风娥等3人赔偿大部分车款,其余费用由原告马祥明自负。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家庭医疗救护32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疾病,以支气管发生可逆性阻塞为特点,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广泛的哮鸣音。
本病为呼吸道常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分为内源性哮喘和外源性哮喘。外源性哮喘与变态反应有关,常发生于特异性体质的患者吸入过敏源,如花粉、灰尘,进食鱼、虾、蛋等,接触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阿斯匹林等,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多在春季或秋季发病。内源性哮喘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后逐渐起病,一般常见于成年人,多发生在冬季或气候多变时。
哮喘有典型先兆,如咳嗽,胸闷,连续打喷嚏等,如不及时处置可迅速发生喘息。患者有明显的气短、咳嗽和多痰,可用听诊器听到哮鸣音,严重时患者呈端坐位,双手前撑,两肩耸起,大汗淋漓,颜面口唇可出现紫绀,一般无发热,合并感染时可有发热。哮喘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定,轻者数分钟,重者数日才能缓解,可在一年内发作1—2次,也可每周发作数次。
秋冬交替时期,气候变化较大,昼夜温差悬殊,是哮喘病的多发之季,那么怎样才能预防和减少发病呢?
第一,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室温在18—20℃,湿度为60%左右,适宜的湿度可以保护呼吸道粘膜的湿润,有利于发挥呼吸道的自然屏障作用,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第二,对已明确过敏源的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源,以减少哮喘发作。
第三,本病常在夜间发病,要认识哮喘先兆,学会使用一些药物,如喘康速气雾剂,及时控制哮喘的发生或减轻哮喘症状,也可服氨茶碱、喘定等药物,以减轻支气管的痉挛。
第四,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和对气候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发病机会。
哮喘儿童期发病经治疗后,有半数到成年期能缓解。慢性反复发作可发生各种合并症。哮喘持续状态有引起死亡的危险,因此只有预防哮喘的发生才是最根本的保健措施。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张立萍)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世相百态

“喜”上警门有失严肃
山东昌邑市卢金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