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

  心系工人
——小记老作家草明
张世英
“……收到交来由您亲自签名赠送的《草明文集》,深深被打动了。衷心感谢您这份珍贵的革命情谊……能够重读您60年来展示工人阶级的创作,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84岁高龄的老作家草明,看到这封信,激动不已。
提到这封信,还得打头说。老作家草明看到今年第五期《中流》杂志上刊登的《工人阶级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座谈会上,提到现在没有作家写工人的作品的发言后,随即拿出了20套《草明文集》,请《中流》杂志转给参加会议的同志。这信是北京市总工会两位同志代表大家的心愿写的。
面对如今仍健在的30年代女作家的这一行动,我眼前浮现出一个又一个镜头:1948年在哈尔滨,看到反映东北工人阶级支援解放战争的中篇小说《原动力》,知道了草明这个名字;两年后在沈阳,又读到了她写的反映铁路工人生活的《火车头》;直到1954年在鞍钢才见到这位久已闻名的、身材矮小、瘦弱的女作家。作为东北作家协会副主席的草明,主动到鞍钢落户,担任第一炼钢厂党委副书记,和钢铁打起了交道。5年的实践,她又写出了反映新中国钢铁工人的30万字长篇小说《乘风破浪》。1964年调到了北京,虽已年过半百,她又到了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作、生活。1978年,她忍着腰肌劳损、骨质增生不能伏案之苦,以4年的时间,在69岁时写出了40万字的反映工人阶级与“四人帮”生死搏斗的长篇小说《神州儿女》。
草明被誉为六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渝、一生写工人的唯一一位中国女作家。中华全国总工会为表彰她一生为工人写作,1987年授予她“五一劳动奖章”。
至今,草明不忘工人,她说自己在工人中获得了力量。年老体弱的她,前两年又以极大的毅力,写出了二十余万字的回忆录《世纪风云中跋涉》,即将出版。这个书名,有着深刻的含义。她在这个世纪中生,经历了世纪风云中的许多事情,不是风平浪静,也不是坐飞机、汽车,而是艰难地跋涉。她坦然地说,写完了回忆录,随便什么时候走,也心安了。
草明生活得很平静、安然。本来不看重金钱、名誉、地位的她,现在更加淡泊。没有奢求,所以生活得很愉快。然而,看到讴歌工人阶级的作品那么少,她的心却是沉甸甸的……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欧阳询书法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九成宫醴泉铭临制碑成果展示会近日在北京北普陀影视城召开。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为会议题写了“有典有则,欧书同光”的贺词。中国书协代主席沈鹏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与会的有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原碑所在地区陕西省宝鸡市代表团等80余人。(文序)
△由中国侨联主办的《海内与海外》杂志,今年10月已创刊5周年。这家旨在沟通海内外侨界的综合性月刊,因其现实性、真实性和可读性的特色,在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人、华侨中拥有众多读者,发行量不断增加。(闻力)


第12版(副刊)
专栏:

  敖包树下的野猪舞
王忠范
又是大兴安岭下查巴奇的乡庆日了。
这天,在白桦丛生的地方,鄂温克人吃手把肉吃生狍肝,喝阿伦河的酒,每个人的脸上都泛出幸福的红光。女人穿上套裤,披起宽袖、镶金边的缎袍,头上系一块或红或绿的彩绸;男人则穿八旗式坎肩,腰系不同颜色的长带,头戴前进帽,显得壮实而精神。
然后到阿伦河畔的敖包树下跳爱达哈喜楞舞去!
爱达哈喜楞舞俗称野猪舞,是鄂温克人最原始最古老的一种男性集体舞。舞蹈最早是鄂温克人在深山密林里打猎休息时模仿野猪格斗,表现劳动的喜悦心情和相互嬉闹的情形。舞者穿着毛朝外的狍皮衣服,装成野猪的样子,两人一伙对跳,不时学着野猪的吼叫,豪壮昂奋,雄浑高亢,有阻急风、遏行云、止流水的气势。传说早年萨尔巴锡部落的头领在山上病了,用什么草药都不灵,族人便陪他跳野猪舞,结果大汗淋漓之后,他突然康复了。这样,鄂温克人也把野猪舞看作吉祥舞了。于是祖祖辈辈地流传下来,每当良辰吉日,都要跳一场野猪舞。
历经百年沧桑的敖包树,支撑开巨大的篷伞,遮出另一片云空。几曲鄂温克民谣唱过之后,两位鄂温克老人最先走进场地,他们行过民族礼,便身体略向前倾斜,双手放在背后,随着掌声的伴奏,由慢步到快步,有节奏地用肩膀相互碰撞。接着,众多的青年成双结对地纷纷登场,嘴里不断发出“吼!吼!”的声音。他们时而相望,时而独动,时而厮拼,时而放松,分开跳,却协调,给人一种整体感。如果有人在碰撞中摔倒立刻爬起来,又冲上去,百折不挠,那定会获得掌声的喝彩;如果有人自始至终保持优美的姿态,而且越跳越凶猛,越跳越威风凛凛,那他会被视为英雄。
这动作简练、寓意深刻的野猪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鄂温克人不畏艰险的民族性格和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它粗犷豪壮,奔放有力,结实干净;它节奏强烈,环环扣紧,魅力无穷;它不可阻挡,优美无羁,着实撼人心灵。所以正是高潮之时,女人们登场了,我们这些作家、记者也登场了,尽情狂舞、狂跳、狂呼、狂欢,简直不可抑制,都想做大兴安岭下象征鄂温克人的飞龙鸟了。
野猪舞,是鄂温克人的一种创造,更是伟大的民族艺术!
当鹿哨吹响的时候,人们离开敖包树,都显得那样痛快豪爽。一路上,我望着浑博苍莽的群峰,听着咆哮奔腾的阿伦河激浪,从野猪舞想到鄂温克的英勇强悍,油然而生几许感怀和敬重之情。


第12版(副刊)
专栏:

  黄河后浪望滔滔
——赠孔繁森同志夫人王庆芝大姐
刘征
繁森亮节建功高,大姐曾分一半劳。
东鲁灯窗勤课读,西陲针线补征袍。
照人明月原无语,润物清溪不解骄。
有女如花儿俊杰,黄河后浪望滔滔。
附记十月中旬,我同老伴赴昆明参加《公仆之歌》首发式,得结识孔繁森同志夫人王庆芝大姐,及其子女孔杰、孔玲。王大姐谦虚朴素,保留着劳动妇女的本色。孔杰、孔玲都是大学生,热诚开朗,彬彬有礼。别时,王大姐索诗,以此为赠。


第12版(副刊)
专栏:

  格法学艺
田源
舞台上,“美猴王”的表演很出色,看那神态举动,无论是刀、枪、箭、拳、脚、腿都显功夫。猛然间,“猴王”摘下面具,观众顿感惊异:原来表演者竟是个“老外”。
我从中国戏剧家协会的一位老师那里得知,他名叫格法,来自英国。谈及他迷恋上京剧艺术,还有一段故事。一次,北京青年京剧团到英国访问演出,格法观看完中国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兴奋地连声称赞:“太棒了,太迷人了。”他决心学习这门艺术,于是他设法找到艺术团的王玉珍老师,说明自己的想法,经过多方努力,这一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刚到中国时,由于生活环境和饮食结构的差异,他经常感到身体不舒服,总像感冒了似的,但他从没有因此中断过训练。为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他抓紧点滴时间向中国同学学习,把单词记在本子上,对照英文反复拼读,现在格法已能比较自如地用中文与人交谈了。学习京剧一般要自幼开始,格法已是成年人,学习起来难度很大,每次上课他都要比他小的同学们提前一个小时左右到练功房,进行基本功练习,下腰、踢腿等等。“飞脚旋子”、“小翻”、跟头、“跺子乌龙搅柱”这些京剧里技术较高的动作,练起来很要功夫,做好十分困难,格法要一关一关地闯,练功房里洒下了他苦练的汗水。白天大运动量的活动使他感到疲惫不堪,晚上躺在床上腰像断裂似的疼痛难忍,那滋味真是无法形容。尽管如此,格法仍没有动摇学习京剧艺术的决心,他坚持着,努力地学习,认真完成老师传授的每一个细小动作。古人云:功到自然成。格法在前不久举办的国际京剧票友大赛中,以猴戏《闹天宫》进入决赛。
在后台休息室我见到了格法。他很健谈,是个性格开朗的小伙子,中等身材,显得很精干。他说:“我是搞电脑动画专业的,学习戏剧是业余爱好。我曾去过二十多个国家,看过许多剧种,唯有京剧最好。京剧集多类戏剧艺术于一身,说唱,表演,技巧,文戏武戏形体动作样样齐全,服饰化装都是世界一流、独一无二的。京剧是世界戏剧之最。”听了格法的话,我大受感动。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迷恋京剧,我们中国人,更有责任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为人类多做贡献。
临别,格法诚恳地说:“我来中国学习两年多了,北京戏校的老师和同学对我很关心。英国文化委员会在经济上也给了我一定的帮助。如果条件允许,我准备多学几年。京剧非常美,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但也很难学,需要功底。学成回国后,我还要教别人哩。”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微笑后面的道理
蒋巍
许久没上街了。入秋的这个星期日,决定带六岁的女儿逛逛商店。在哈尔滨的主要街道如中央大街、奋斗路等等,这些年,大商场和中小商店鳞次栉比地起来了。日里橱窗繁花似锦,入夜灯火流光溢彩。受着这样的诱惑,就不能不进去,为着让宝贝女儿开心也得进去。整整大半天,在摩肩接踵的人海里游了两条街,买了些生活用品和儿童图书,到华灯齐放时才得归家。
累是不必说的。但我和女儿都满心的愉悦舒畅,倒不是因为买东西占了什么便宜,现在许多好物品的价格对于久不上街的人来说,常常会很吃惊的。我和女儿高兴,是因为在这个秋天里,沐浴了阵阵温馨的春风,是售货员们的话语和微笑带来的。
听听这些服务用语,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在熟食柜台前:“熟食最好少买,以免过期变质。”
在童鞋部:“请小朋友别怕麻烦,两只脚都试穿一下。”
在罐头食品柜台前:“为了安全,请您注意食品保质期。”
在皮革衣服柜台前:“这是贵重商品,不买没关系,试试也欢迎。只要商品保持原样,不满意随时可以来退货。”
至于售货员们的殷勤服务和甜美的微笑,无论男女几乎都是无可挑剔的,帮你选择、回答咨询啦,帮孩子脱鞋试鞋啦。面对这样的文明服务,你甚至觉得不买点东西就对不住人家。女儿也受了感动,每次离开柜台都自觉地说:“阿姨,再见!”“叔叔,再见!”
精神文明的美与美德,就这样愉悦着人们并且陶冶了孩子的心灵。感慨之余细细思量,觉得这微笑、这美和美德来得可真不易。这是时代使然。马克思主义的道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力,精神文明建设全融在这里呢!
“文革”那时候没法笑。人多东西少,商店更少,大家上街凭票抢购东西,全红着眼珠子,有一个“夹塞儿”的便打得头破血流,都为了生存么!售货员也没好脸子,店少货少,大家又抢,售货员一天接待数百上千人,累得腰酸腿疼,还没东西可卖。顾客再说一两句不中听的,不吵起来才怪呢,不抄家伙就算够“安定团结”了。所以,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总体建构中,物质文明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精神上很难文明起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条道理讲得太对了。
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也不会有今天的微笑。没有竞争,没有价值规律起作用,就没有那样多的店铺和层出不穷的新产品好产品,顾客也就无法选择。不称心的东西还不得不买,能笑得起来吗?大锅饭铁饭碗的体制不改,卖多卖少一个样,你非亲非故的,售货员干嘛非要对你笑脸相迎。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挂钩了,实行优胜劣汰了,厂家、商店、售货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焕发出来了,能不对“上帝”微笑吗!
没有“两手硬”,不把精神文明放在突出位置上,那笑里也有可能掺假。反正市场经济了,商品多得叫你眼花缭乱。得赚就赚,能唬就唬,一脑子拜金主义,“假冒伪劣”精光溜滑地摆上柜台,见有人近前,立即笑眯眯地哄着你买,最后是“宰你没商量”,这样的“微笑”多了,能不叫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要求全社会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等方面的教育,这些都做好了,卖方的微笑才会是真诚的,买方的微笑才会是发自内心的。
逛了一次街,沐浴了那么多微笑,也就想得很多。


第12版(副刊)
专栏:

  水东港之歌
谢东阳
1995年4月26日至5月3日,第二届全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成就展览会在北京开幕。4月30日20时,江泽民主席来到展览会。当他在中国石化展厅看见茂名石化水东港单浮图片时,他停下来,向中石化公司总经理盛华仁询问单浮情况,询问可停靠多少吨级油船?单浮水深多少?单浮工作海面情况如何?等等。他最后让盛总经理转告港口公司,一定要搞好国内首家单浮,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两年前,江主席曾亲临水东港视察……

好多年没有回过故乡了。故乡茂名水东湾,面向浩瀚的南中国海,那竹笠银网,那椰林沙滩,那帆影渔歌……
当我回到故乡,站在现代化的茂名石化水东港口码头,看那几十米高的大吊车起吊装船,看那25万吨超级油轮缓缓驶进水东湾,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当许向东握着我的双手时,我感到了故乡大海的热情。在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我听到了一支又一支动人的歌。
以油页岩这油石头炼油开发起来的茂名石化,经过30多年的发展,拥有数万大军,像巨人般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广东第一大企业,是中国四大石化基地之一。
高耸入云的火炬烟囱,能贮存几十吨油的成百上千的大油罐,炼油过程中派生出来的副产品工厂,如甲苯、二甲苯、天然气、乙烯、塑料、石蜡、沥青……由此构成方圆几十公里的南方最大的油城!来自大庆、胜利、任丘、渤海以及中东地区的原油通过火车、轮船(从湛江经121公里输油管送到茂名炼油厂)源源不断进入茂石化冶炼……
茂石化撑起几十万城市人口的茂名市;茂石化的产品支援了全国的建设;茂石化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
然而,茂石化越发展,越陷入困境。茂石化炼油能力每年达850万吨,“九五”期间将达1350万吨,国家投资170亿元人民币的30万吨乙烯工程于1996年8月投产,原油和产品油的进出,购进的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数量多、吨位大,使那原有的只能算作支线的河茂线和三茂线两条铁路,已经累得不堪重负。
茂石化的领导者常常因产品不能及时运出去,所需物资运不进来而只好眼巴巴地等待,干着急。原油和出口油品更是麻烦多多,油船到达湛江港,过泊后通过输油管道经几个泵站进出茂油厂,过程环节多,耗损大,成本直线增加。昂贵的陆面运费使这广东第一大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必须建造一个现代化的石化海港!自1982年开始,茂石化的决策者们常常在彻夜不眠的灯下探讨这一难题。
港口建设决心已定。但是,谁来挑这副重担?
经过反复挑选,年仅38岁的许向东被任命为港口公司经理。
于是,好奇的、惊讶的、赞许的……一束束眼光射向许向东。许多的热心人则两手湿湿,为许向东捏一把汗——水东港,这可是茂石化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超过10亿元!交给一个38岁的年轻人,放心吗?
许向东心里也发憷:自己可真是个海港盲呀!
1991年3月还是乍暖还寒的时令,许向东的额头却渗出一层细汗。他向领导表示自己的担心。而领导却显得很轻松,他们太了解许向东了。
许向东自17岁中学毕业,就如一滴水溶入茂石化的海洋里,他学会了游泳,学会了扬帆。他从最基层做起,从心爱的团徽佩在胸前到他作为团委书记给满脸稚气的新团员上团课,从填写入党申请书到担任茂石化公司运销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从一名普通工人成为茂油铁路运输公司副经理……他还多次被评为公司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广东省口岸系统先进个人,中国石化优秀思想工作者……他是茂石化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他是一块金子,丢在哪里都发光。
许向东别无选择。“我试试吧。”他走马上任。

然而创业的艰苦,还是超出了许向东的意料。
他最初带几个人去安营扎寨,一片荒滩野林,满目凄凉,无水无电,这是许向东早料到的。
可头一件事:先别说找个把专业人才,偌大的茂石化,竟没有一个人肯去!
除了条件艰苦之外,吓人的谣言如幽灵飞来飞去:水东港破土动工挖出二十多具骷髅,那是许多年前遇海难的渔民。从那以后,不知谁编出了鬼怪故事——更深人静或风雨凄凄之夜,鬼魂在树林里唱歌;工棚的四周,不见影只听见恐怖的脚步声;有人夜里还听到野鬼在食堂找吃的,弄得锅碗乱响……那些日子,人们一听到许向东的名字,都躲得远远的,好像他是那里回来的鬼魂。以前一些要好的同事和工友,刚一握手就推说有急事,风一般溜走了。有几个高中刚毕业的女孩子,别人开玩笑说许向东来了,吓得哇哇直哭。
这地方真的那么可怕吗?许向东在海边徘徊。早在1919年,孙中山就看中了这美丽的水东湾,他提出在沿海建设九大港口,水东湾是其中之一,并明确写进了《建国方略》里。
水东湾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距广州246海里,距香港178海里,北去38公里是茂名市石化总部;陆路与广湛国道、三茂铁路一脉相连;距离石油产区中东较近……岭南派国画大师关山月的著名国画《绿色长城》就取材于此——绵绵长长的白沙铺起的海岸线;如诗似梦的木麻黄林带逶迤泻向远方;一望无际的千帆万轮点缀的大海海天相接……
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哟!
“一定要在这里干出一番新天地!”许向东向大海发出了誓言!
东拼西凑,总算拉起了百十号人马,不少是刚高中毕业的职工子弟,在家待业被“憋”出来的。
想不到做饭的问题也成了一大问题。工地没有淡水,要从很远的乡村挑来,最无可奈何的是竟无一人会做大锅饭。
只好煮稀饭。吃了半个月,大伙干的是粗重活,喝的却是稀粥,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走路直打晃。
许向东对大伙说:“咱们还是轮流做,从我开始,就不信做不出一餐饭来。”
说是这么说,大伙还是尝够了个把月的夹生饭、糊底饭的滋味!
饭会做了,在哪儿吃也是一个问题。当时缺房子,这里的沙土有七八米厚,海风大,刮起来黄沙飞舞,露天用餐,吃到最后饭盒底一层沙子。交通更糟糕,只有在杂树野草中临时修了一条土路。由于缺经费,只得租用便宜的破客车接送工人上下班。雨天泥泞,客车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摇来晃去,颠得你五脏翻滚;夏日,车外沙尘飞扬,人人黑眉毛变成黄眉毛……
更没有料到的是,许向东自己会累趴下,大口吐血。
在那些日子里,白天,他的办公室铃声大作,几部电话、手提电话、BP机响成一片,构成许向东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图。夜晚,他桌上不熄的灯光,把他对港口知识由一个门外汉逐渐变成行家。他除了熟悉有关港口的书籍和资料近百万字以外,还精心选编了20万字的《港口知识》印发职工学习。
半年后,公司购进几辆崭新的大客车;半年后,公司开始修建第一条水泥路;一年后,公司办公大楼拔地而起;一年后,一个全长437米的5万吨油码头及其设施投入使用;几乎所有的青工,都选派到国内外有名的港口对口学习过。
有人注意到,自到任以来,许向东从未休过一个节假日。时光悄悄地把他红润的脸膛染成淡青色。
有一段时间工作特紧张,许向东已一周没有认真睡过一宿。几天前已发现自己便血,黑红黑红的,但他没有去看医生。中午,他扶着楼梯上六楼办公室,步步沉重。当他坐下来批一个文件时,眼睛怎样也睁不开,头垂了下来,失去了知觉……当他醒来时,觉得口腥臭,一看,整个办公桌全是血和血块,染红了他的全身,地下也有一大滩血……等送到县医院急救,输了十瓶血,许向东才从死神黑色的翅膀下逃了回来。
住院时,时任茂石化经理的柯居涯去看望他,并转告他,邹副总理视察港口很满意,边看边说,“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

1993年9月25日,国家主席江泽民亲临水东港口视察,茂石化领导和许向东一起向江主席着重汇报了正在建设的单浮系泊系统情况。
单浮系泊技术是自60年代起在航海强国诸如日本、新加坡、美国、海湾国家等采用的新技术,在中国大陆还是空白。水东港的25万吨级原油单浮系泊接卸系统工程包括三个项目:海上工程,在水东湾北山岭外海域15公里处兴建,单浮接卸浮筒自重180吨,是原油接卸的第一站,25万吨级油轮可系泊于浮筒旁;陆上罐区,原油通过浮筒和海底管道输送到陆上罐区;再就是一条63公里长的输油管将油罐区原油送往茂石化炼油厂。工程总投资5.4亿元。
如果修建一个15公里通向外海的码头,不考虑海底作业难度,光是材料,预算就超过40亿元!因此,单浮系泊有接卸能力大、建设投资少、建设工期短等优点。港口单浮年输油能力达1000万吨以上,比使用码头卸油每吨省5美元,单此一项每年就为国家节省5000万美元!
日本的单浮一般在离海岸3—5公里的海湾内,风平浪静水深,加上每次作业有10条作业船围绕,作业较易。而水东港的单浮要在水深超过22米的15公里外海域,风高浪大流急,加上只有一前一后两条拖船矫正25万吨的超级油轮,难度非常大。新加坡的专家们看见许向东他们作业,感到是一个奇迹。
单浮作业十分艰苦。
炎夏,陆上一个太阳,而海上有三个太阳: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海上,还有一个在船的甲板和浮筒里。浮筒是钢结构,直径11.5米,高3.6米,肚子里面是控制球阀门。浮筒露在海面经太阳暴晒,里面高温达45摄氏度,一个人进去工作十几分钟就全身湿成水鬼似地爬出来,又换另一个人进去。每次卸油回来,一个个脸上和裸露部分都要脱一层皮,大伙谑称:“剥皮番薯”
寒冬,海风如刀,切割脸和手,抓一个物件,如同抓一块冰,海风能透过皮衣钻进来,使人感到不是在雷州半岛而是在南极或北极探险。一次回来,几天也暖不过来似的。
俗话说:“大海无风三尺浪。”汹涌的南海却是无风也白浪滔天,有风就滔天白浪!大海温柔时,宛如多情的少女柔情似水,而当他发起脾气来,那是一头被猎人击伤了的发怒咆哮的雄狮!在深海单浮区域,常常刮七八级大风,你面对的绝大部分时间是这头“雄狮”!巨浪一个接一个扑打在宛如一叶舢舨的拖轮上,一个浪有三四层楼高,把拖轮吓得吱吱响。
每次卸油,许向东都挤上拖轮,既是指挥员,又是操作工。最可怕的是晕船。工人们告诉我:嗨!你不知道晕船的滋味!那是任何肉体的痛苦都无法比拟的。作业时穿上前后有铁板的高帮防滑鞋,重约3公斤,艰难地在甲板上行走,船在波峰浪谷中摇晃成35度,你的心一下子冲向山顶,又一下子跌落深渊,几个来回,在船上无处可逃可避,食物顶上喉头,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翻江倒海作喷射状呕吐,吐得你头晕眼花,手脚冰冷,食物吐完了,吐酸水,酸水吐完了,吐血水,恨不得把五脏六腑统统吐出来!当你瘫倒在甲板上,手无缚鸡之力时,工作开始了……
然而,中国第一代“单浮”人用自己的双手,明确地写上:中国的CALM系统单浮从此开始!许向东和他的工友们在中国石化发展史和中国港口建设史上写下了骄傲的一页。

今日的水东港,已是一座绿化覆盖率达99%的园林式的现代化港口,也是茂石化对外的一个窗口。它已接待了数以万计的中外来宾。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基、尉健行、邹家华、宋平、丁关根、温家宝、张万年、陈慕华、宋健、王光英等先后到港口视察和指导工作。
港口公司由100多人发展到1700余人,拥有3000吨级、5万吨级成品油码头、5000吨级液体化工码头、2万吨级杂货重件码头各一个,25万吨级原油单浮系泊码头一个,还有长几百公里的输油管道、罐容近百万吨的油罐区、十几艘船的船队和一批实业子公司,形成了港口企业集团。4年来,共装船3801艘,外运油品322万吨,装卸外轮114艘,拥有固定资产超过10亿元。
面对港口短短几年取得的巨大成绩,许向东却说:“茂石化领导柯居涯、何德先、黄忠诚,茂名市领导肖贤成、王春藻、张惠忠……给予了特别的关怀和大力支持,全体职工和兄弟单位协同作战,共同创造了港口的辉煌!”他还告诉我,水东港将在2010年前后发展成为吞吐能力达每年3000万吨的国际性、综合性、多功能的大海港!
啊,腾飞的水东港


第12版(副刊)
专栏:

“百年梦”迎1997年香港回归张继山画牛画展于11月5日至10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
青年画家张继山经过几年的努力,创作出《九十七牛图》和《百年梦——迈向一九九七》等以牛为题材的系列作品。画展结束后,画家将《九十七牛图》捐赠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表达他对香港回归祖国统一的赤子之情。
张继山,生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自幼喜欢绘画,尤其酷爱画牛。199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深造,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