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轻工劳模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代表时指出
生产更多更好轻工产品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求
新华社北京十月三十一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新华社记者李光茹、张锦胜)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在会见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代表时指出,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要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人民需要的轻工产品,搞好售后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
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国务委员李铁映等参加了会见。
李鹏总理向全国轻工行业的三百六十名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和集体代表表示祝贺。他说,轻工业关系到国计民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今后我国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轻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现在轻工业产值大约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轻工集体经济工业产值大约占到全国城镇集体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轻工业出口额大约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轻工业实现税利大约占到全国工业实现税利总额的三分之一。轻工行业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很大贡献。
李鹏要求轻工行业通过深化改革,加强企业管理,促进技术进步,努力提高企业效益。他说,轻工产品更新换代快,轻工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我们要把竞争看成动力,促使产品水平不断提高,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李鹏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始终要在企业中发挥主人翁作用。他希望轻工系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以自己的行动为轻工业的发展和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我国又一大型金矿通过验收
日前,我国“八五”黄金重点工程——新疆阿希金矿建设通过国家验收,这项由铁道部第十三工程局承担采剥、尾矿工程,新疆黄金局阿希金矿负责选矿的大型金矿,属我国特大型独立矿山。在我国首次采用采剥外委新模式,树脂矿浆法提炼新工艺。 (陈钱李)


第1版(要闻)
专栏:

风景正好看赣南
本报记者余清楚
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从赣南出发,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60年后,京九铁路从赣南腹地穿越而过,隆隆的火车欢鸣声,唤醒了这块沉睡的土地。
1934年夏,毛泽东同志在赣南会昌县写下了著名的诗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主席当年所说的“风景”,指的是赣南中央苏区这片插满了红旗的红土地革命形势如火如荼,轰轰烈烈。今日赣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的风景无疑更加绚丽,更加迷人。
赣南人不相信贫困
赣州地区位于江西南端,简称赣南,东卧武夷,与福建相连,西枕罗霄,与湖南毗邻,南越梅关,与广东相通。正是在这块红土地上,诞生了中国红色政权,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然而,贫穷一直与穷山恶水的赣南老区如影随形,是全国重点扶贫地区。
穷则思变。赣州地委书记张海如说:“谈到扶贫,我们有过教训,80年代初,看到老表收入低,家里穷,心里不好过。便像撒胡椒面似的,上面来了救济款,分钱到户,人人有份。过了一冬,山河依旧,贫困依旧。赣南人最终懂得了‘给钱给物不如给政策,靠钱靠物不如靠自己’的道理。在中央和省里支持帮助下,我们摸索出了一条切合赣州实际的开发扶贫路子,创造了一些很好的脱贫致富的生产模式。”
“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换油盐。”这是改革开放前赣南人心态的真实写照。地委、行署领导认识到,老区要脱贫,关键在观念。他们提出了“市场扶贫”的路子,引导农民走出封闭,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学会游泳,创造财富。
兴国灰鹅养殖已有200多年历史。可是,这个县的农民过去只知道养鹅过年,不知养鹅能致富。从80年代末开始,兴国实施“灰鹅工程”,全县出笼灰鹅300多万羽,产值1.5亿元。从此,兴国人“赶着灰鹅奔小康”。
埠头乡特困户汪兴基兄弟分家后唯一的“家产”就是一只母鹅。他一边上农函大学习养殖技术,一边悉心喂养那只母鹅,年复一年鹅生鹅,养殖数量成倍增长。今年春天,他出售商品鹅2000羽,鹅苗1600多羽,纯收入近5万元。在他的影响下,一个贫困村成了“养鹅专业村”。这便是兴国有名的“户种亩草,亩养百鹅”的种草养鹅脱贫模式。
位于赣粤边境,山偏路远的龙南县,有个全国闻名的杨村香菇集散市场。这几年,龙南人利用毗邻闽粤的区位优势,种出品质优良的香菇,出口到香港、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整个村子家家种香菇,户户成了万元户。龙南县县长曾庆红感叹地说,扶贫不如扶产业,致富全靠建市场。
“企业带、单位扶、干部帮”、“山里采矿、山上种果、山下种粮、水陆养殖、城里打工”、“基地+贫困户果园+贫困户、能人+贫困户”等模式更是赣南人脱贫致富活动中的创造性成果。会昌县珠兰乡兴办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去年一年吸收36名贫困劳力,年纯收入可达3000元,使这些贫困户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赣南有个名气不小的“蛙王”,他就是养牛蛙致富出了名的胡新华。1990年,他花了450元从福建龙岩引进了9只牛蛙,通过精心饲养,当年获利1000多元。1995年,他的牛蛙养殖面积达到10亩,产值56万元,获利26万元。“蛙王”致富不忘乡亲,在他的带领下,全县牛蛙养殖专业户达1600多户,家家成了万元户。
喜看今日赣南,山清水秀,人富年丰,面貌日新。1995年,赣南财政收入达到14.32亿元,名列江西第二,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78元。
山上再造一个赣南
赣南多山。山地面积占全地区总面积的78%,人均8亩山。
80年代初,赣南的山,是光秃秃的山,贫穷的山。一位外国专家来赣南考察后称这里是“江南沙漠”。一首民谣“光山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三日无雨田龟裂,一场暴雨沙满丘”,正是赣南水土流失现状的真实写照。一位老红军重返故里,看到寸草不生的荒山,感慨地说:“当年像这样的山,无遮无拦,如何上山打游击,与敌人周旋?”
赣南人不悲观,认定潜力在山上,希望在山上。他们把治山治水与开发荒山结合起来,经过10余年的努力,硬是在山上再造出一个“绿色赣南”。
1983年,以“将军县”著称的兴国县,因水土流失最为严重,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兴国人民面对穷山恶水,开展了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攻坚战。13年来,兴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200万亩,山地植被覆盖率由重点治理前的28.75%上升到72.8%,活立木积蓄从53万立方米增加到230万立方米。兴国人治山治水用的竹节水平沟,加起来就可绕地球一圈!
赣南同时实施“果业工程”,向山上要效益。赣南已悄然兴起以脐橙、柑柚为主导产品的全国重要水果基地。1995年,全区果园面积210万亩,水果总产量34.25万吨。“山顶绿树戴帽,山腰果茶缠绕,山下畜禽合唱,池塘鱼虾欢跳”。这是赣南人唱出的新民谣。
兴国县永丰乡马良村,地处偏僻,昔日光山连片,沟壑纵横,植被不存,田瘦土薄,农民年人均收入仅数十元。村党支部认识到,马良“穷就穷在山上”,要致富,就必须“绿化荒山种果树”。1990年,他们开发种植“兴国甜橙”50亩,每年可产10万公斤,收入10多万元。
果业开发同时带动了全地区特种养殖业的兴起。全区以养甲鱼、蛇、山鸡、牛蛙等为主的特种养殖业方兴未艾,工业化养殖场46家,年产值5万元以上的专业户1100多户,全地区特种养殖业年产值4.5亿元。
经过不懈努力,赣南这个在10多年前还被喻为“江南沙漠”的水土流失重灾区,如今森林覆盖率超过50%,满山青翠的百万亩果园和山上山下千姿百态的特色农业,已绘就京九线上独特的绿色长卷。难怪一位英国生态专家重来赣南,目睹巨变后连连称赞:“中国人真了不起。”
走出“土围子”天地宽
凡是读过“中央苏区革命史”的人,都知道红军攻打“土围子”的故事。
“土围子”是赣南客家人特有的建筑物,它外圆内方,墙中有墙,围中有围,布局严谨,错落有致。除一扇大门供进出外,没有旁门,没有窗户,四座碉楼镇坐四方,肃穆森严。“土围子”多系一姓氏,一宗族或一家族的聚居地。30年代初,红军为了攻打反动地方势力的“土围子”,付出过沉重的代价。
如今的赣南“土围子”,已成了供人们研究民俗风情、观光游览的地方。
这些年来,赣南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走出“土围子”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前,广东比赣南还穷,赣南的男子娶广东的女子,改革开放后,南粤大地发生巨变,赣南的女子嫁广东。当然,强烈的反差不仅仅是男婚女嫁。赣南与广东仅以南岭相隔,改革开放的状况却是天壤之别。遥望南天,长期以“红米饭,木炭火,神仙日子不如我”自慰的赣南人发出了急迫的呼喊:“春风何日度梅关?”
现在,人们普遍感到,赣南是江西思想最解放,观念最开放,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赣南人深有体会地说,这是得益于三次脱胎换骨式的“大讨论”,使赣南人的思想观念走出“土围子”的桎梏,和上时代前进的节拍。
1987年底,江西省委、省政府决定,从1988年1月1日起,为了加快赣州地区改革开放的步伐,以开放促开发,加速赣南经济发展,将赣州地区列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放宽赣州地区10个方面的管理权限。这扇毗邻闽粤、面向港澳的江西南大门终于迎来了来自沿海的“热风吹雨洒江天”的改革开放大潮。
政策启动,思想先行。赣南开展了改革开放大讨论,以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老区精神,谱写了老区人前所未有的改革新篇章。他们在政策、措施上主动与闽粤“跟进、接替、同步”,率先在全省撤关拆卡,打通流通领域,建立边贸市场,加速人流物流。赣南的农副产品源源流入沿海市场,广东与赣南的经济互补性和互利性得以充分展示,为赣南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二次大讨论是在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的1992年。经过改革开放大潮洗礼的赣南人如沐春风,又一次进行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速开放”的大讨论。这次大讨论的结果是赣南经济迅猛发展,以前是江西各地市经济实力的“丑小鸭”,一跃位居全省前列。招商引资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赣南百万民工沿海“留学”,不少人带回资金、技术回乡当了“老板”,成为赣南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安远这个不沿海、不沿江、不沿国道的“三不”内陆县,由于“还乡老板”兴办企业多,仅有3万人口的县城,流动人口竟到了5万。
1996年新春伊始,赣州地委决定在全地区再开展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这次大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全区干部群众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克服“土围子”封闭思想,居安思危,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地委、行署及时提出了“兴果富民、兴企富乡、兴工富县”的发展战略,借助京九东风,借助毗邻沿海、港澳优势,全面振兴赣南经济。
来到赣南,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采访,青山满目,郁郁葱葱,江山如此多娇,心情格外兴奋,赣州地区已县县通了程控电话,县县通了柏油路。黄金机场已开通多条航线。赣南老区与全国、全世界的距离愈来愈近了。宋代著名诗人辛弃疾曾站在赣州市郁孤台上,望着滔滔北去的赣江水,吟诵了千古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赣南,正在抖落历史的轻尘,在社会主义小康路上跨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洛阳开发一项炼油新技术
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一项炼油工程技术——烟气串联三器连体两段再生重油催化裂化工艺技术,最近在中国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获得成功。应用这项新技术设计建成的年加工10万吨工业试验装置,自今年5月26日投料试车以来,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陈实 建永)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上海铁路局获“安全奖杯”
上海铁路局实现安全行车1000天,创下该局历史最高纪录,近日荣获铁道部授予的“安全奖杯”。(吕网大)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北京推出法律自助系列软件
法律自助系列软件——“汉卓法律帮助”日前在京推出。作为一种全新的法律服务形式,“汉卓法律帮助”由行为指南、合同自动生成、法律法规查询等几大部分构成,它解决了普法与守法、懂法与用法相结合的难题。该软件由司法部宣传司主办并监制、北京汉卓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具体承办。(司文)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天津开发区两企业建成投产
雀巢公司在我国天津开发区的两个投资项目日前正式建成投产。属于合资企业的天津雀巢牛奶有限公司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由雀巢独资拥有的天津雀巢有限公司总投资4.3亿元人民币。至此,雀巢在华投资28亿元人民币的11个项目中已有9个全面开业。该公司董事长汉穆·茂赫宣布,到2000年,雀巢在华投资总额将达到50亿元人民币。(赵明)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中日合作生产交通安全产品
日本电石工业株式会社投资7460万美元,在浙江萧山市建立的“恩希爱(杭州)化工有限公司”日前正式投产。该公司将主要生产交通标志反光膜。据了解,我国每年反光膜需求量为400万平方米。此项目的引进,将带动国内玻璃微珠、涂膜成形、粘接剂等生产技术的发展。(王晓霞)


第1版(要闻)
专栏:短评

革命传统贵在传
今天刊登的这篇报道,向读者介绍了一个生动而又感人的事迹。
老战士房天静祖孙三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在一个连队服役。尽管所处的环境不同、面临的任务各异,但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一脉相承,代代相传。这种精神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许多光荣的革命传统。这些光荣传统是我们克敌制胜、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法宝。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我们正是靠它,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我们仍然要靠它夺取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继续发扬革命传统没有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务必要有一个清醒、明确的认识。光荣革命传统,是我们前进路上不灭的灯火,是一代又一代后来者的人生坐标和力量的源泉。我们要坚定地、长期不懈地发扬下去。
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贵在“传”上。房天静的儿子房忠东、孙子房厦在部队上立功获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父辈传下来的革命传统对他们的影响作用,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老一代有责任、有义务将好的传统传授给青年一代。要用爱国奉献的优良品质、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去影响他们、教育他们。青年一代也要虚心地向老一代学习,自觉地将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真正学到手,在自己身上生根发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总理正式访问拉美三国
出席世界粮食会议顺访意大利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应智利共和国、巴西联邦共和国和委内瑞拉共和国总统的邀请,国务院总理李鹏将于11月6日起对上述三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赴罗马出席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会后对意大利进行访问。
这是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在今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
在谈及李鹏总理对拉美三国进行访问的意义时,沈国放说,中国和拉丁美洲有着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近些年来,双方的高层往来频繁,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十分重视发展和加强同拉美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并把中拉合作视为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李鹏总理此次访问拉美,将与智利、巴西、委内瑞拉三国总统及其他高层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共商加强中拉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的大事。他还将与拉美的经济界、企业界人士见面,交流如何进一步加强中拉经贸合作的途径和办法。
这位发言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访问推动中国和拉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承德市扶贫扶志奔小康
两年来农民人均增收572元,千余村庄22万多人口告别贫困
本报讯“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治穷与治愚相结合,富县与富民相结合。”河北省承德市实施“四结合”扶贫两年来,全市农民人均增收572元,1100多个村庄22.4万人口告别了贫困,还涌现出300多个小康村。
承德是革命老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8个县有6个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到80年代末,全市还有上百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下。承德市委市政府总结多年扶贫山河依旧的经验教训,认识到贫穷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长期贫困造成的哭穷喊穷、自卑自贱、自我封闭、消极畏难、等待依赖的心态。1994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干部群众展开立志脱贫的大讨论,同时大力宣传不服输、不认穷的先进典型。宽城满族自治县绊马河村支书张焕全带领全村农民劈山改河,自力更生跳出了穷窝窝,10年时间全村人均收入从78元增加到1300多元。市委市政府抓住这个典型,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穷熬没有出路,苦干才有希望”。两年来,“绊马河精神”在贫困山区开花结果,264个特困村摆脱了贫困,同时带出了一大批富帮穷的典型。
承德市注意用好输血机制,增强造血功能。他们根据各地的资源特点,开发肉牛育肥、食用菌、绒山羊、板栗、甘草、马铃薯、蔬菜等10大生产基地,把有限的扶贫资金集中使用,成熟一片,开发一片,致富一方。到目前为止,十大扶贫基地投入资金5100万元,去年实现产值5.7亿元,7万多贫困人口受益,4万多贫困户脱贫。
在扶贫攻坚中,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开展文化入户、科技进家活动。有100多万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全市农村科技覆盖率由原来的24%提高到70%,科技入户率由原来的18%提高到90%。兴隆县兰旗营乡苇子峪村农民用科技培训中学到的技术,将全村的板栗全部进行了优种嫁接,使板栗产量翻了一番。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多元。通过科技兴农活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18元。
(杨海洋寇占文)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会见塞拉利昂客人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张荣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塞拉利昂人民党副领袖、国家副总统艾伯特·登比率领的塞拉利昂人民党代表团。
乔石对塞拉利昂人民党首次派团访华表示欢迎。他说,人民党重新执政后不久即派出高级代表团访华,并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这充分说明人民党重视中塞关系。乔石表示,中国共产党愿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党际关系四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塞拉利昂人民党建立和发展关系。
乔石说:“中塞两国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艰巨任务。我们在发展各自国家的过程中可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相信代表团此次来访必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共产党同塞拉利昂人民党之间的相互了解,推动中塞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登比感谢中国多年来给予塞拉利昂的各种帮助。他说,塞拉利昂人民钦佩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赞赏它在世界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塞拉利昂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期待着中国人民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塞拉利昂人民对了解、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有浓厚兴趣。
塞拉利昂人民党代表团是应中联部邀请于10月29日抵京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除北京外,代表团还将赴天津、成都和桂林等地参观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扶贫开发与计生会议代表
对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新华社贵阳10月31日电(石新荣、刘智莉)全国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经验交流会今天在贵阳闭幕。会议期间,在贵州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切会见了与会全体代表,并对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这次会议是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步骤,是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一个实际行动。会议总结交流了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方面的经验,并就这方面的工作作出了部署。
陪同江泽民总书记会见会议代表的有国务委员陈俊生、彭珮云,以及党、政、军有关部门和贵州省的负责同志傅全有、曾庆红、曾培炎、多吉才让、韩杼滨、黄启璪、刘方仁、廖锡龙、吴亦侠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爱国奉献三代英模
傅强 杜树人
●战士房天静解放战争时期曾立特等功
●儿子房忠东边疆保卫战中曾立一等功
●孙子房厦赤手勇擒持刀歹徒又立新功
在沈阳军区某团,有个英雄九连。这个连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搞诉苦教育,其经验被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后转发全军的“战斗模范连”。和平时期,九连已连续19年集体立功,去年被沈阳军区授予“思想工作模范连”荣誉称号。今年7月,九连党支部被中央组织部树为先进党支部。好炉出好钢,九连建连50年来,涌现出30多名英雄。其中老战士房天静祖孙三代都在九连当过兵,被誉为三代英雄。房天静在解放战争时期荣立特等功并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儿子房忠东在边疆保卫战中荣立一等功,孙子房厦勇擒盗贼荣立二等功。祖孙三代的照片挂在团队和连队的荣誉室里,成了教育官兵最形象的教材。人们说,英雄的连队锻造英雄,功臣之家养育功臣。革命传统代代相传,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老英雄房天静不减英雄本色
50年前,房天静从本溪市参军。
1952年,他退伍回到本溪市田师傅煤矿,当了一名井下工人。开始,周围人不知道他曾立过赫赫战功。是他的一次壮举,把自己介绍给了大家。
一天,老房和两名工人清路。忽然,头顶上传来石层的断裂声,不好,要塌方!只见老房一个箭步冲上去,推开了走在前边的两名工人,而自己却来不及躲闪,被沙石埋了大半截。当他被抢救出来后,工人们议论纷纷,说老房真勇敢,像个当兵的。煤矿领导介绍说,房天静过去还是个有名的英雄呢!
房天静1945年入伍到九连。从参军那天起到退伍,他参加过大小100多次战斗,负伤16次,光身上留下的疤痕就有50多处。最后一块指甲盖大的弹片在体内留存了40多年,直到1985年才取出来。
房天静在战斗中表现得异常勇敢。1947年1月,敌人集中了3个师的兵力,向临江地区发起进攻。1月19日下午,雪花飞舞,敌人的一个团窜至通化以南20公里的小黄沟。担任九连五班长的房天静登上一高地时,猛然发现一股敌人窜进山沟,便抱枪滑下雪山。他爬起来一看,战友们没跟上来,便急中生智,连着扔出去两颗手榴弹,并大喊:“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敌人慌了神,扔下枪投降了。这一战,房天静只身击溃敌人一个排,毙敌一个班,俘敌7人。纵队领导给他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孤胆英雄”称号。当时的《东北日报》、《辽东日报》报道了他杀敌立功的事迹。
老房用行动为自己的英雄称号作了注释。他退伍后,主动要求当井下工人。谁都知道,在井下干活不仅又苦又累,而且危险性大。每天下班回家,他都累得像散了架一般。大家称赞:老英雄房天静不减英雄本色。
如今,房天静年近古稀。他还住着来煤矿落户时的那两间木石结构的平房。到了秋天,房前的芝麻花开了,节节高。有人说,房家就像一株芝麻,而房天静是最底下的那层花。
人们称赞房忠东接的是英雄的班
20年前,老英雄房天静的儿子房忠东穿上了绿军装。巧得很,他也被分配到九连。
更奇的是,在一次边疆保卫战中,他荣立了一等功,也成了英雄。房忠东刚入伍时,连队组织新战士参观荣誉室。当他看到墙上贴着父亲的照片时,心里一动:在家时,父亲常对他讲,有个老班长,只身擒敌一班,荣立了战功。原来这个老班长就是父亲自己啊!看着父亲在战斗间隙接受《东北日报》记者采访的照片,他领悟了父亲的深刻用意。房忠东暗下决心:以父亲为榜样,争先进立军功。跑越野,脚上磨出十几个血泡,他不喊苦。越障碍,左小腿被摔断了,他不叫疼。练战术,两只胳膊磨破了七八处,他咬着牙坚持……
房忠东成了战士们学习的榜样。集团军组建侦察大队参加边疆保卫战,房忠东被选中了。在前线,他又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一次,房忠东为战友们到山沟取水,半个小时后,山下传来了地雷的爆炸声。战士们趴在地上,捂着嘴哭了。指导员派人把房忠东抬了回来,只见他被炸得血肉模糊,人已昏了过去。    
房忠东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以后他又踩了几次地雷,只撕掉了几块皮。房忠东和战友们出色完成了侦察任务,部队党委作出决定,给房忠东记一等功一次。
房忠东退伍后,被分配到本溪市公安局治安大队。他从头开始,恪尽职守,很快成了一名骨干,创造了一个月破案十起的纪录。现在,本溪市公安局成为全国公安战线的楷模,房忠东就是其中的一员。
房厦参军立新功,人们称赞: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1996年8月,房天静的孙子房厦在部队荣立二等功的消息在家乡传开了。街坊邻居来到房家,向房天静道喜。
真是巧上加巧,1994年1月,房厦参军也被分配到九连。临行前,爷爷向孙子提出了一个要求:战时当英雄,平时立军功。部队精心培育这株好苗。连队搞越野训练,房厦的双脚肿得像馒头似的,团长刘金华给他按摩。在深山老林里进行生存训练,房厦病了,连长袁继承和指导员张子和背着他走。最使房厦难忘的是障碍训练,在过矮墙时,左小腿被磕掉了一大块皮,他再也不敢练了。赵班长从屋里抱来了自己的被子,搭在矮墙上,叫他练。房厦一下一下都跳过去了。他很快过了这一关,再没有在矮墙上“失足”过。
房厦成了训练场上的一只“小老虎”。去年年底考核,他的训练成绩项项优秀。团里成立夜巡队,房厦被任命为班长。从此,他带领几名战士昼伏夜出,巡逻放哨。一天深夜,他听到操场上有人在哭泣,便走上前去。原来是生产连的副班长小李,因没有当上班长而心灰意冷。房厦开导小李,要正确对待组织的安排。为了使小李重新振作起来,房厦一有时间就找小李聊天。后来,小李当上了班长,还入了党。房厦当班长一年多,帮助五名后进战士变为先进。
去年8月21日,团里派房厦到本溪执行一项任务。途中,他发现两个人往马车上装编织袋,里边露出了铜线。这不是煤矿用的铜架线么?他走到跟前,大声问:“干什么的?”那两个人一惊,其中一人掏出一沓钱说:“小兄弟,让个方便。”“不行,跟我上派出所!”那两个人见软的不行,就掏出了刀子。房厦一边喊人一边扑了上去,两个人吓得撒腿就跑。房厦把其中一个按倒,另一个被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了。果然如房厦所料,这两个人盗窃了田师傅煤矿的铜架线两万多米,造成停产七天的重大损失。房厦勇擒盗贼,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十几万元。本溪市田师傅煤矿党委给部队写信,为房厦请功。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新疆塔里木盆地因干旱缺水,农业发展受到制约。当地维吾尔族人民重视水利建设,常修常新,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连年丰收。这是和田地区墨玉县维吾尔族农民正在戈壁滩头修建五公里长的东风引洪灌渠。
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摄(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