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劳动力的流动和素质
黄炳福徐伟荣
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当然,正因为“民工潮”是农民群众的自发行动,也就难免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客观上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但这决不是它的本质和主流。应该看到,“民工潮”的本质是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力走向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开端。广大农民群众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法则,主动投身生产要素的流转聚集,打破了计划经济下的沉寂局面,这是农民群众创造精神的体现。
一条有效捷径
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谈话时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即不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如何致力于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差距,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他们迅速致富的强烈愿望。
近年来,各级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推进东西交流,扶持贫困地区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尤其是干部交流、干部轮训正频繁进行。苏州市就有不少年轻有为的干部被派往贫困地区挂职,协助经济工作,甚至还带着项目、设备和业务骨干去办工厂、兴实业,但实践的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干部到了那里孤掌难鸣,“英雄无用武之地”;有的项目刚上去兴旺一时,援助人员一撤就出了问题。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是两地群众在整体素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
而劳动力大跨度的流动,恰恰是迅速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有效捷径。农民在经历了长途跋涉之后终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往往更加勤奋,更加努力;在远离家乡、条件比较艰苦的环境里进行了一番磨练,提高了素质,在为家乡的发展积累了资金的同时,还学到了在家乡学不到的大量商品知识和劳动技能,整体素质出现了飞跃。他们一旦返回家乡,就往往成了当地的经营能手和生产骨干,并广泛传播各种知识技能,成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加速器。
近年来,来苏州的外地民工达数百万人次,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据典型调查,这批人中最终在苏州安家落户的不过1—2%,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比重也不大,而绝大部分干了几年之后回家乡安家立业,干自己的事业。苏纶纱厂1986年在张家港市常阴沙农场招过70多个农民工,合同期满后有50多人回去,全部成了当地纺织行业的生产技术骨干。
关键在于管理
强化人口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和变化的社会环境,实现整个人口管理体制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换。苏州市较早成立了外来人口管理委员会,形成了政府牵头,公安为主,劳动、建设、工商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动态管理体系。在健全登记发证管理,强化法制宣传教育,规范劳动力市场,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经常性清查和专项治理工作等几个关节点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苏州郊区,人口流量大,管理任务重,区里还专门拨款50万元为各派出所添置微机,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已输入信息60余万条,为实现人口的动态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针对变化了的经济社会形势,苏州又提出了“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的指导思想,这在管理思想上由消极防范向积极调控转换又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将对人口的合理流动和有序流动直接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
(作者为中共苏州市委经济研究中心干部)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面向廿一世纪加快林业发展
实现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目标,必须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的转变,一手抓传统林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徐有芳
林业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又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中居于特殊地位。实现今后5年、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艰巨的任务。
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我们提出,到下个世纪的上中叶,要在我国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今后5年、15年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00年,使我国的林地利用率达到60%,森林覆盖率达到15.5%,以承担生态防护任务为主的森林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3040亿元,其中山区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2624亿元,为建立林业两大体系奠定基础;到2010年,林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17.5%,以承担生态防护任务为主的森林面积有大幅度增加,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初步建立林业两大体系。
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主要抓好三条:一是抓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构筑林业生态体系的骨架;二是抓面上造林绿化,充实林业生态体系的内容;三是抓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巩固生态体系建设的成果。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将在继续抓好现有六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再上马黄河中游、淮河太湖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四大防护林体系工程,使我国大江大河大湖的源头和流域、风沙干旱严重的地区,都有防护林体系的保护。同时,通过加快消灭宜林荒山步伐和面上造林绿化,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使林业在森林资源总量和发挥生态功能的效果上都有显著提高。
林业产业的发展,在总的方针上,要坚持立足第一产业,着力强化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在指导思想上,要从森林资源是一个巨大的绿色宝库,目前很多资源都没有利用起来,利用起来的效益也不高的实际出发,坚持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数量和质量并重,产业规模和产业素质并重,一手抓扩大产业门类和产品数量,一手抓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做到林业产业既要办得大,又要办得好。在发展体制上,要坚持实行林业一二三产业一体化、贸工林一条龙经营。在发展路子上,要坚持山外抓市场,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科技创高效。在发展重点上,要坚持择优扶强的原则,大力扶持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优势产品新兴产业的发展,培育林业产业发展的骨干和新的增长点。
当前,要重点抓好林业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第一产业,要重点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竹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要走基地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第二产业,要优先发展木浆造纸业、人造板业、经济林产品加工业、林化工业、竹加工业等。为缩短林业生产周期,要特别重视小径材的纤维利用与开发。第三产业,要重点发展林产品经销、对外贸易和森林旅游业。
实现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目标,必须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旧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的转变,一手抓传统林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要以实行分类经营改革为重点,全面实施《林业经济体制改革总体纲要》,加速建立新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从现在开始,逐步把林业区分为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两大类,实行分类经营、科学管理。一方面,将生态非常脆弱、森林植被破坏了就难以恢复的森林,生态意义十分重大、必须持续不断地发挥生态社会效益的森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保护方面非常重要的森林,以及现有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确定为公益林,按对待公益林的办法建设管理。另一方面,将经济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用材林等确定为商品林,按对待商品林的办法经营管理。其余的森林,可作为双重用途林,既要保护好,又要合理利用好。然后,再逐步将双重用途林分别区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最终完成这项改革。总的设想是,“九五”期间,为建立分类经营体制奠定基础;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分类经营体制。
要认真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实现我国林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提高林业建设的整体效率和效益。要围绕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经济林丰产与加工、工业用材林和竹林的定向培育与利用等几个对我国林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领域进行重点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为林业两大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要大力强化林业科技推广工作,重点推广优良种苗繁育及造林、经济林产品加工、木材综合利用、林化产品加工等十大类重点技术。
要建立健全林业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要围绕《森林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逐步建立健全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管护、利用及投入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要建立健全林业执法体系,形成队伍精干、权力集中、效率高、权威大的专业执法队伍,建立健全执法程序和制度。
(作者为林业部部长)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管理在于机制
——关于临猗化工总厂实施“全优目标综合考评”管理法的调查
尚平安
山西临猗化工总厂从1991年开始,年年搞技改,总投资2.5亿元,企业规模跃居山西省同行业之首。他们先后推行了“经济责任制”、“划小核算单位、分级分权”和“责任目标成本”等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虽然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绩效不挂钩的症结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企业内部出现了诸多不适应。
近年来,他们借鉴邯钢等企业的先进经验,集思广益,在领导层形成了四点共识:一是必须强化竞争机制。制定科学、先进、合理的目标鼓舞人、激励人,在全厂形成争一流、创全优的竞争热潮。二是必须以人为本,强化动力机制,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三是必须全员、全面、全过程管理,强化约束机制。管理的控制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达到整体优化目的。四是必须综合考评,强化激励机制。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把影响工作绩效的各种行为因素全面纳入考评内容,形成全方位的激励机制。按照这一思路,他们提出了符合该厂实际的“全优目标综合考评”管理法。
“全优目标综合考评”管理法,是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企业经营目标,以保证目标实现为基本要求选定企业管理内容,以“谁管事谁管理”为基础形式,实施综合考核、系统评价,使企业复杂的管理工作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所谓全优目标,是指企业各项主要目标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全国同行业一流水平的期望值。全优目标包括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五大目标体系18项主要指标(产量、质量、消耗、成本、利润、安全等)。
所谓综合考评,是保证全优目标实现的操作运行手段。它从全方位立体化角度,把保证目标实现的各种行为因素一并纳入管理内容,并按照各种行为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和管理工作中的导向性,分别按一定比重,以百分制形式,组成一个完整的考评模式。
在实施这一管理办法中,总厂注意把住“三个环节”:
首先坚持分类推进。全优水平破纪录,一流水平达全优,一般水平争一流。其次,考核评价做到一个“清”字。基础工作清,让考评者与被考评者都做到心中有数。考核结果清,层层建立考核台帐,写实记载,做到准确无误。改进措施清,根据考核结果,考评人员要对考评对象工作的薄弱环节、形成原因做出客观公正的结论,提出科学、合理、明确的改进措施。第三,奖惩兑现把握一个“严”字。计奖严,就是严格按照标准,不迁就,不照顾,不讲客观,不搞平衡。比如,去年9月份,正值销售旺季,经营处工作业务量大,仿宋字练习簿没有上交,考勤未按规定签到,两项被扣12分,罚款2800元。
临猗化工厂实施“全优目标综合考评”管理法,使企业年年迈新步。产值、产量、质量、消耗、利润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全省连续5年名列第一。特别是尿素生产创造了全国同类厂家四项第一。盈利水平由1990年的240万元达到1995年的3000多万元,今年1—6月份已盈利2557万元。
(作者为山西省运城行政公署副专员)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全力以赴建大桥
——记南昆铁路清水河大桥指挥长蔡信友
王立武陈崇金
1996年6月6日,世人瞩目的清水河大桥胜利合龙,比原定工期提前了两个月。它为中国铁路建设写下了光辉灿烂的新篇章。
铁道部第十六工程局五处处长蔡信友,就是这座大桥建设的指挥长。
清水河大桥是南昆铁路头号重点难点工程,大桥100米高的4号墩为世界铁路桥墩之最,相当于18层楼高的54米深的桥墩基坑,也属世界第一;大桥从谷底至轨面183米的高度和128米的连续钢构主跨也均为国内铁路主干线桥梁之最。这座大桥能否按期建成,直接关系到南昆铁路的全线铺通,因此,清水河大桥也有“咽喉工程”之称。
蔡信友知道肩上这副担子的分量。1995年7月底,清水河大桥工地遭到50年未遇的特大暴雨袭击,部分职工宿舍被洪水冲垮,部分工程材料被洪水冲下深深的清水河峡谷,电力设施、交通便道被冲毁,施工生产被迫停止。本来36个月的工期压缩到18个月,已经是关死了工期的后门,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更是雪上加霜。有人断言:清水河大桥的工期无论如何也赶不回来了。
此情况引起了铁道部领导的高度重视。有领导问:“五处还能不能拿下清水河?”蔡信友是个从不服输的人,他当面向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表态:“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能把工期赶回来,若不能按期建成,影响了铺轨,任凭处罚。”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蔡信友像上满发条的钟,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组织抢险和恢复施工生产的工作中,通宵达旦是家常便饭。
这天,气温高达38摄氏度,蔡信友在开挖的2号、3号、4号墩基坑施工现场来回跑了三四趟,高温和难挨的腰痛使他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中午,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雷雨大作,正在基坑出碴的工人甩掉手中的家伙就要上坑避雨,一抬头见他们的指挥长正直直地站在风雨中,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基坑,成了个水人。职工们被感动了,扭头操起各自的家伙又投入紧张的施工。不一会儿,雨渐渐停下来,蔡信友笑了:“我就知道这雨下不了多久。”可是,到晚上他感冒了,头痛发烧,医生考虑他本身血小板减少,又有其他疾病,便嘱咐他,一定要输液治疗,可他一甩手,笑笑说:“这点小毛病,哪用得着大惊小怪的。”说罢喝了两包板兰根冲剂,抓起手电就往河对岸的4号墩奔去。直到凌晨两点多钟,蔡信友才回宿舍和衣而卧。
蔡信友经常深入施工现场的每道工序和最复杂的作业面,收集现场第一手资料,调整施工方案。为了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回来,他根据施工生产快节奏所需,不失时机地加强了清水河大桥的指挥、技术和施工力量,使清水河的施工生产以惊人的速度顺利进行。
在科技攻关组对清水河大桥4号百米高墩的钢模板选择应用研讨会上,蔡信友经深思熟虑后果断地决定:把原来确定高2米的滑模翻板改为高3米的大块翻转钢模板。这种改法在国内的桥梁施工史上还没有过,风险太大,跑模现象极易发生。蔡信友说:“不在施工中进行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就无法夺回被耽误的工期,后果不堪设想。”这种改法他有长期施工经验。他制定出了一整套保证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具体施工措施。京九铁路的矮岭头隧道,成雅公路的金鸡关隧道,施工生产曾陷入困境,蔡信友亲自前去加以突破。勇于和善于突破难点工程,可以说是他的专长之一。
果然,大块翻转钢模板在清水河大桥这座世界最高桥墩墩身混凝土施工中,首次应用一举成功,创下了日完成墩身1.715米的国内最好成绩,为中国桥梁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审计求一流
——记山西省襄垣县审计局局长韩国章
尚宏斌
1993年8月,在长治市审计系统十年大庆表彰中,襄垣县审计局排名第八。那一年,韩国章36岁,是全市三个县区审计局长中最年轻的一位。韩国章当着县委领导和40多名审计干部的面立下了军令状:“一年之内,不把襄垣审计局建成全市一流单位,就地辞职!”
韩国章走出了“第一步棋”。他把大家召集到一块,宣布开展一场思想、纪律、作风“三整顿”活动。会场内静悄悄的,看这个新班子有什么“招数”。韩国章郑重其事地宣布了三项制度:一是《关于加大收缴违法款项力度的奖励办法》;二是《审计人员综合考核奖励办法》;三是《上班签到与外勤补助挂钩办法》。人们哗然,这可是破天荒,一向松散惯了的审计人员紧张地工作起来。
韩国章上任第二年,正是山西省审计系统推行审计目标考核责任制的头一年。他们打破了股室的界限,赋予主审相当于股长的职权,将从市里带回的一系列目标逐个与主审签订责任状,并严格地规定了每一个关节点应该达到的目标状态。局里成立了以法制股和综合股为主的目标控制中心,由局长到主审乃至每一个审计人员,层层控制,逐级负责。整个审计活动由控制中心统一调度、统一监测、统一评估。
在目标控制系统运作下,一个个或经验丰富、或年轻有为的业务骨干脱颖而出,审计工作规程、审计报告复核制度、审计回访制度等一整套制度应运而生,审计过程中的一些“跑冒滴漏”现象也明显减少。1994年和1995年两年,襄垣审计局两次分别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今年初又被市政府授予了“审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韩国章上任的两年中,他们共查处违纪违规资金1560万元。
去年末,县经委要召开总结表彰会。领导打电话给韩国章,询问企业经营状况的审计结果。那时县里并未安排这一审计任务。县领导当即指示:会议暂缓,立即审计。韩国章马不停蹄,迅速启动目标控制系统,仅一周时间,就把审计报告交到县委、县政府。他们的审计结果与有关部门掌握的报表资料并不吻合,其中有三个企业严重亏损。县里发现,有些部门仍是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在大会上,县领导说,审计局是讲真话的,审计结果是客观公正的。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力争领先
——记华日集团注重提高产品质量
赵相如升华
整整12年,在无数个竞争对手激烈的角逐下,经受了市场经济严峻考验,以生产华日电冰箱而闻名的浙江华日集团公司,成了浙江工业界有影响的企业、全国最大的侨属企业。
靠质量竞争
市场竞争是品牌竞争。浙江华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全国优秀企业家陈励君认为,一个企业创造出受欢迎的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力之源。名牌包括了产品质量、知名度、市场覆盖面等,也集中反映出了企业的管理水平、科技进步水平。华日牌电冰箱的开箱合格率为100%,返修率接近于零,已连续五年被审定为国家A级产品,连续四年荣获国内贸易部、国家经贸委颁发的“全国最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
产品的高品质,从设计图纸上起步。冰箱制冷系统各家均用铝管,华日却坚持采用铜管。尽管成本增加一至二倍,但因为铜管使用寿命长,制冷效率高,虽然有人嘲笑他们傻,华日仍不改初衷,坚持对高品质的完美追求。
华日质量管理的特色是精细严密,不仅制订了详尽完备的质量手册,建立了严密的管理和检验网络,而且不放过影响质量的每一个细节。为了防止一线操作工无意中擦伤冰箱外表,规定工作服均采用全封闭暗扣,不准采用外露的金属拉链;规定工作时均着软性橡胶鞋,不得穿硬质皮鞋。
在处理质量与效益、质量与产量、质量与市场需求、质量与资金使用的矛盾等方面,华日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主。尽管客户的汽车在厂门口排起了长队,他们仍不为一时之利所动,坚持流水线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正常运转,坚持不搞影响质量的超负荷生产。在市场处于低潮,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他们仍坚持以有限的资金添置质量监测设备,保证华日冰箱的高质量。
靠科技推动
陈励君告诉记者:“领先一步的科技所带来的领先一步的新产品,将会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早在六七年前,他们就开始研究将高科技电脑技术运用于制冷产品。因为冰箱需要长期持续带电运转,并常会遇到停电故障,而这两点正是电脑的大忌。华日集团公司敢为人先,迎着困难上,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经过多年攻关,终于在1993年开发成功中国第一台电脑冰箱。紧接着,又在1995年开发出更为先进的中国第一台模糊电脑冰箱。
早在四五年前,他们就已认清了环境保护的世界大趋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无氟技术的研制步伐,于1995年领先推出华日双绿色无氟环保冰箱。
靠服务保障
高质量的产品也需要高质量的售后服务,为消费者所满意的优质服务。华日在全国率先建立电子计算机用户档案管理体系,建立300个售后服务点,提供24小时昼夜服务。每年都组织三五次全国巡回服务活动,走遍大江南北,不惜为一台冰箱跋山涉水。
华日把售后服务视作名牌发展体系的有机组成,看作对用户和消费者直接接触的最佳公关工作。一次,厂里收到一个消费者的来信,说他买的冰箱有问题,华日集团公司售后服务网的一个技工立即出发,晚上11时进村查看电冰箱,一直忙到凌晨2时,冰箱正常运转了,那位技工在门板上睡了一夜,天稍亮就悄悄离去。
为了拓展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华日正在杭州九堡把“华日工业城”建成一个有360亩场地的、具有现代化高科技水准的生产基地。


第11版(经济专页)
专栏:

浙江省永嘉县对菜篮子工程常抓不懈,全县现有蔬菜基地2万多亩,一年提供商品菜2000多万公斤。图为菜农在出售蔬菜。应国兴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