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

崇高,在列车受阻时
祁辉
今年夏秋之际,晋冀交界一带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30年罕见的水害使石太线37处塌方断道,通讯联络不畅,后勤供应受阻。这突如其来的空前灾难,造成临汾列车段373次、378次、375次三副车底及200名乘务员被阻外地,10天无法归段。
临汾列车段职工经受了建段史上前所未有的严重考验,但他们镇定从容,临危不惧。当自身安危与国家财产、旅客生命之间发生冲突时,他们毅然以确保国家财产和旅客生命不受损失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守护列车,以惊人的勇气与洪水搏斗,谱写了铁路员工无私无畏、团结抗灾的一曲壮歌。
8月4日凌晨5时30分,临汾列车段所属375次列车自唐山开出,行至石太线头泉车站时,因暴雨山洪造成山体滑坡,线路被截断。车上602名乘客一时惶然躁动,进退无据。
担当这次乘务的津快一组全体人员,临难不慌。他们利用列车广播如实通报水灾情况和注意事项,对旅客加以安抚和疏导,同时对他们的去向一一登记,掌握准确资料;并将年老体弱和带小孩的旅客集中到卧铺车厢悉心照顾,把其他旅客集中到两个车厢统一安排。在洪水上涨,冲毁列车尾部线路,危及列车安全的紧急关头,他们尽快与车站取得联系,想方设法将列车转移到安全地段,旅客的紧张心情也转为泰然。
天热心躁,热水供应成为当务之急,但列车上储水告罄。这时列车员们蹚着齐膝深的积水,往返30余次,不厌其烦地用小水壶注满了4个大茶炉。当列车食品告急时,餐车领班和炊事员们不顾艰险,任凭暴雨当头,山洪逞威,往返跋涉,从远距车站的村庄里,买来了必需的食品。他们不仅保证了旅客的饭食和饮水,而且还以可口的饭菜及时支援了防洪抢险指挥部的同志们。
与此同时,津快二组所属列车被困于秦皇岛、山海关之间的龙家营小车站。该站地处偏僻,食、水供应十分艰难,加之水多地潮,蚊虫肆虐。在饮食困难与蚊虫叮咬双重夹击下,车组58名同志,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咬紧牙关不叫苦,积极设法解决食水供应,与洪水展开顽强的抗争。
受阻滞留于北京西站的京快五组乘务员也相当困难。他们冒着高温、阵雨,每日往返公寓和车库间,步行一个多小时轮流值班。有的列车员感冒发高烧,但也毫无例外带病顶班,无声坚守。直到铁路全线恢复运营的最后时刻,他们才露出轻松的笑容。
在非常的日子里,他们平时积蓄的生活能量灿烂生辉。在重担落肩的紧要关头,他们义不容辞地做出了崇高的选择。
当三副车底和近200名乘务员受困在外时,最揪心的是临汾列车段的干部们。他们为此日夜操劳,极尽关切之情,采取多种措施排忧解难:指示调度所加强值班,对抢险现场进行24小时监控;当机立断拨专款2万元,帮助解决受阻在外的乘务员的实际困难。客运分处处长刘伏兵、分管乘务工作的主任李隆、段党委书记张建生、段长李明义等同志,一面慰问受阻同志的家属,使他们放心,一面先后辗转赶赴北京、北戴河、秦皇岛、唐山、龙家营等地,看望了全体乘务员,亲自将慰问金和慰问品送到同志们手里,并为他们补给了食品和蔬菜。
领导、乘务员、旅客虽然相距千里,分隔各方,但心心相连,命运共系,在急风暴雨、山洪涛声中汇成了音调和谐、昂扬向上的交响曲。
崇高,不是虚假的造作,而是美好心灵的闪光,是完全透明的真实境界。临汾列车段的身临其境的每个成员,将高尚的灵魂展示在高尚的行为之中,这是他们纯洁品质的自然流露,故是真正的崇高。


第12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乡情的歌者
——读李青松诗集《重温亲人》
莫文征
打开这本集子,犹如打开一扇乡情的大门。诗集不仅所收的大多为乡情诗,就是其他题材的诗篇中,也时有乡情的流露。
“重温亲人”,顾名思义,笔墨所向乃对亲人的怀恋。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所得到的父爱远超过母慈,所以在众多的作品中,记录母爱的只有一首,但这一首在艺术上却是很有分量的。“母亲在村口/盼我/拐杖吐绿了/母亲在村口/送我/白发返青了”(《母亲》)。这首诗妙就妙在前后两个意象的营造,一个是“拐杖吐绿”,一个是“白发返青”,无论是“吐绿”还是“返青”,都十分形象地形容一种思念的深沉和久远,表现了一种生命的力度。这里作者并没有把原意托出,却创造两个意象让人去体味,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诗的内涵。除对父母之恋情这一主体而外,诗人也还有思念其他亲人或记叙故乡风情的篇什。如那首被评论家们注意到的《茶》:“品饮昨夜的雨声/绿的羽翼从透明的水底/翻飞上来”;还有那“忧伤荡起浪花”的《醉土》,那“泛起诱人的金黄”的《一种秋收》;那冬日老牛“回头凝望季节的苍凉/咀嚼着岁月的忧伤”的《窖》;那“浸透了乳母奶香”的《方言》;那烟花“点燃一个世纪的沉默”的《无序的除夕》;还有那飘着“红颜的叹息”的《红枫》等。这些纷呈的意象,每一个都生长各自的完整诗思。诗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所写内容的深刻、情感的激越,更在于艺术的刻画,而所谓刻画,最主要的即是意象的营造。从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优秀之作,以及五四以来一直被人们喜爱的新篇来看,情形都是这样。而作者多年来在这方面的孜孜以求是取得了成效的,在乡情诗而外也可以获得证明。如《人》一诗,作者几乎删除所有叙述性语言,以四个意象组成了全诗:“挺起来/便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躬起来/便是世界上/最坚的桥/倒下来/便是世界上/最宽的路。”这三个意象组成对人的赞语,但诗人觉得单赞颂不足以反映人的复杂性,所以又加了一段:“可一倾斜起来/便成为世界上/最险的悬崖。”这一笔真可以说入木三分,使整首诗的内容显得更为深刻,更耐人寻味,表现了意象化的魅力。意象化确实是中国诗的传统,多少脍炙人口的佳篇,无不以其鲜明、奇特又富于内涵的意象(当然也包括其思绪和情感)感人。所以明胡应麟《诗薮》中就有“古诗之妙,专求意象”的论断。这应成为新诗继承和发扬的传统。
诗人还在一个“精”字上下功夫。集中100多首诗,跨页者不足10首,而10行以内的作品占大多数,最短的诗只有4行:“面对命运/人人都是鼓手/一息尚存便要/龙舟竞渡”(《筷》),这里把双筷体验为一对鼓槌和双桨两个意象,很有韵味。我主张诗要写得短些,并不是仅从节省笔墨和时间考虑:其一,艺术的东西应点到为止,切忌冗赘。古人关于炼意、炼句、炼字的论述十分多,可见古人对精炼的要求何其严格,这样好的成功的传统,新诗何不效法呢?自然,短诗是十分难写的——那样短如兔尾的文字,又要包容较大,又要有锦句意象,又要隐含情感潜流。然唯其难,则愈显魅力。其二,诗这东西,除内容而外,还要求节奏感和音乐感,文字上必须有一定的约束和规则才显出优劣,亦如竞技,必须在一定规则内进行。当然,也不必限定句数、句式、字数,否则又容易走向僵化,但必须精短。诗最起码也是最高的要求,那就是要有韵味。


第12版(副刊)
专栏:

《全国新书目》改版复刊
有近半个世纪悠久历史的刊物《全国新书目》,是全国图书情报资料部门和出版发行单位必备的权威杂志。经过短期休刊调整,今年该刊改版复刊。新开辟的“新书评点”、“文化观察”、“作家专访”、“读书人语”等栏目视角新颖,思想敏锐,品位不俗。每期选摘约20部新书的精彩篇章,使刊物有了很强的可读性。除近千条综合性书目外,还有“发排快递”、“新书辑要”、“学术书目”、“专题书目”、“可供书目”等丰富信息供读者选择。


第12版(副刊)
专栏:

江南柳
李苏卿
柔软的柳丝
从蓝天上挂下来
挂下来挂下来
挂到另一个碧空里
挂下来江南女子
动人的披肩长发
挂下来秀丽江南
妩媚的翠绿面纱
从诗经唐诗宋词里
从古画古园林的池边
挂下来在岁月的风雨中
一直挂到美丽的西湖
挂下来一缕一缕情丝
裹多少代恋情爱火蜜语
挂下来一蓬一蓬绿云
翠绿了江南八千里风景
挂下来一声一声柳笛
吹童年多少次乡韵
挂下来一把一把绿伞
撑人间多少处阴凉


第12版(副刊)
专栏:

留一杯酒给丰收
杨润身
金秋10月,太行山麓革命老区平山县境内,绿,让人思舞,黄,让人思歌,红,让人想画,白,既让人想扬鞭催马,又让人想把战鼓擂得震天动地。
可是,谁能忘记1996年8月,暴雨肆虐,山洪狂奔,其凶其恶,连白发老人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干部、职工、农民以心血和汗水所凝筑的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公路碎裂,一座座坚实壮丽的桥梁断折,一道道美如银带的灌渠瘫痪,一块块丰收在望的田园被毁,一处处小水利发电站、供电站停止供明,一家家贴着“福”字的新房倒塌,梁、檩、砖、瓦、石及粮食、衣被、农具、牛羊等等,随着无情的洪水远去,无数父老乡亲变成一贫如洗的“三无户”。岗南和黄壁庄水库周围两万余户人家的房屋和田园被淹,有的父老还被洪水或泥石流夺去生命。
而狂风、暴雨、洪波、泥石流,看不到父老乡亲的悲切,听不到父老乡亲一声哭喊,它们看到、听到的只是无畏、坚强、乐观和无私。
平山县滹沱河两岸,风景秀丽,土地肥沃,麦稻并收,物产丰富。抗日战争期间,聂荣臻将它称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里的乌克兰。毛泽东与周恩来从陕北转战到平山县西柏坡,对滹沱河两岸也备加赞许,称之为“北国江南”。1958年,国务院决定:为了增加石家庄市的供水供电能力,使冀中平原的旱田变成水田,解除京广、京沪铁路和天津市的洪水威胁,修建岗南、黄壁庄两座大型水库。周围百余村庄十多万父老丢下美丽富饶的良田,迁往高岗旱岭上重建家园。在革命战争中曾做出过重大牺牲的十多万父老无一说“不”。在新的居住地,十多万父老面临的困难,如同他们的身影一样难以摆脱:他们千辛万苦开垦的梯田,“种一葫芦收两瓢”;一年又一年人均收入不过百。他们整整与“苦”相伴了三十多个春夏秋冬,人均收入始达千元。如今,刚开始见甜,百年不遇的狂风、暴雨、洪波,又使饱经苦难的两万多移民再次做出牺牲:洪水以3万立方米/秒的流量向岗、黄水库倾泻,二水库水位超过警戒线11米之多。只要及时提闸泄洪,乡亲们即可脱难。为了保省会、保京津、保铁路、保油田,他们毅然舍“小家”保“大家”,不惜自己的新房、农田、渔场、果园、企业被洪水淹没。
将平山人民看做母亲的县委书记刘秀田、县长韩保深、县委副书记郝树文、张全福、赵拴文、张大平及全县千名干部,如同战士听到了枪声,迅速踏泥蹚水,没明没夜地赶往灾区,解决断电、断水之难;安抚死难者家属,将受伤的父老送进医院……石家庄市委书记赵金锋、市长沈志峰、省人大主任吕传赞、省长叶连松等领导同志又随后而来,看望受灾的群众,指导安排救灾工作。北京市、石家庄市、唐山市的干部、工人、战士、知识分子等也接踵而至,向平山的父老乡亲献出火红的爱心、洁白的真情——一笔笔难得的现金,一车车贵重的物品,其中还有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等中央领导人捐赠的新被。
火红的爱心、洁白的真情,如展翅的金鹏,神速飞遍平山县的山山水水,走向千家万户。有形的支援化为无形的力量,使倔强的父老更加坚毅。刘家沟村杜四牛,使10户人家75名乡邻逃脱泥石流的冲击,自己75岁的父亲却没有了去向,他只找到父亲一只雨鞋。他将父亲的雨鞋收存起来,立即参与到清除公路泥石流活动中。南西焦村齐蜜珍,眼看着洪水入院,不留儿子在家,让儿子返回工厂保卫集体财产,而她与八旬的公公爬上房顶冒雨躲避洪峰。房屋倒塌后,公公患病,她将公公送进医院,自己照常出义务工,抢修瘫痪的灌渠。宅北乡的刘四贵,掩埋了被洪水卷走的哥哥,继续帮助他人重建家园。由朱德关心下修建的、在解放战争中立下奇功的沕沕水电站,只停机三日,又向工厂、山村投放光明。公路上一座座便桥相继架起,使京津石唐等地亲人们的一车车米面、被褥畅通无阻地运往遭灾的边远山村。
感恩的父老乡亲,不为自己的不幸而悲,却为亲人们、特别是首都亲人们的真情而掉泪。有人听说水利部干部、职工要为平山父老送来钱、物,就向县里有关同志提议:对他们欢迎场面要大,气氛要热烈,要充分体现老区人民的感激之情。有人还建议:要锣、要鼓、要歌、要舞。水利部闻讯回电:只要家常便饭,不要一杯酒一口肉,更不要锣、鼓、歌、舞。乡亲们见首都的人们自带干粮送来救灾物品;得悉俭朴的水利部长钮茂生捐赠1000元和一些棉衣,激动得一再要求县委书记刘秀田向北京来的亲人们献上一道精美的菜,一杯醇香的清酒。北京的亲人们却无一动筷子,无一动酒杯。水利部长钮茂生语重心长:
留一杯清酒向重建家园的父老乡亲致敬!
留一杯清酒给丰收!
众多乡亲要我动笔,告知京津石唐等地的特别是北京市的为平山父老慷慨捐赠款物的亲人们,艰难而可喜的丰收应属于他们!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法不责众”别议
金惠福
国因法而昌,人因法而贵。法律在哲人那里被看作人类意志的记录。
“法不责众”,显然是一种悖论。但这短短的四字当中又深嵌进一个“责”字,说明这悖论还晓得法之威严与厉害;后面用“众”字作为壮胆和侥幸之本——整体上就显露了此说的误导与鼓动的歧义来。
其实,“法不责众”的真正危害不仅仅在于鼓动众人去干违法犯罪的事情。明摆着违法犯罪的事即便有人结伙,也不会有多少傻子去蛾蝗扑火、投身一试的。严重的是目前这“法不责众”的含义延伸成了“众丑不责”、“众劣不责”、“众悖理不责”、“众丧德不责”等类似的怪论。
抱着这种心态,一些人的廉耻心渐失,道德感渐弱,一些人的责任心、正义感被侵蚀着,一些人在盲目的从众之中随波逐流着。他们往往是非不辨,善恶不分,崇尚只要有人为,己又何乐而不为?这真有点像阿Q的“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一语中道出的味道。
有人迷信“大师”能占卜吉凶,就有人去拜请大师预测官运、财运;有酒店亮牌“大和”,就有饭庄起名“东条英机”;有人借美貌混世,就有人吃起青春饭;有敢拒禁令,专干不许干的事,就有敢“钻空子”、“想对策”的;有肯吃“回扣”的,就有敢于受贿的。此外,腐败攀比的、吸毒聚堆的从众之行不一而足。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韩非子》)。当社会道德标准呈现出一种暧昧姿态时,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东西有时搞得人们目光迷乱、眼红耳热,所以求是去非,扬善惩恶,向美背丑,做起来就格外需要理智与勇气了。
先哲们早有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嫉恶如仇,从善如流的古训。处污不染,临患不乱,走出“法不责众”的误区,守住灵魂,战胜自我,学会拒绝和抵制就越发显得需要。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这一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有更为精彩的一补:“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后汉书·赵典传》)。
话又说回来,法也责众的事现实中多的是。泰安市的胡建学们一窝7名贪赃之官,不也被一网打尽了?这叫恶有恶报。


第12版(副刊)
专栏:

红军戏剧活动家钱壮飞
陶阳
钱壮飞同志是苏区红军的文艺开拓者之一,是红军中有名的戏剧家、画家和书法家。1935年3月,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的钱壮飞,在随红军主力第二次渡过乌江后,途经贵州息烽县长流一带时,不幸壮烈牺牲,时年40岁。
钱壮飞早期从事白区地下工作,曾打入敌人内部,担任国民党中统特务头子徐恩曾的机要秘书。在截获叛徒顾顺章投敌告密的绝密电报后,他不顾个人安危,及时将情况报告给党中央,为党中央领导同志和机关的安全转移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党中央的赞扬。他与李克农、胡底被周恩来同志誉为白区对敌斗争中我党情报工作的“三杰”。
钱壮飞是位博学多才的红军艺术家。他学过美术,字写得很好,曾设计过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大礼堂、瑞金叶坪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博生塔、公略亭等。他的设计不仅内涵丰富,而且造型别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如红军烈士塔设计成一个炮弹型,博生塔是堡垒形,公略亭是三角形,像个“公”字。他还经常为《红星报》和俱乐部的墙报画漫画,他画的漫画构思新颖,针对性强,很有教育意义,深受同志们的喜爱。比如,红军当时生活相当困难,为了改善生活,领导号召大家养鸡。钱壮飞看到有的人只顾养个人的鸡,不管养公家的鸡,他就画了一幅“只见小鸡笑,哪管大鸡哭”的漫画。画面上一只母鸡没粮吃,在伤心地哭;一只小鸡吃得很饱,在高兴地笑。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批评那些只顾养个人的小鸡,不管养公家大鸡的人,于是,原来只顾养个人小鸡的人都自觉地不养了。钱壮飞不仅画画得好,字写得也漂亮,而且左手右手都能写,红军机关的一些重要会议的会标和标语都让他写,中央苏区报纸《红色中华》的报头也是他写的。
钱壮飞青年时代参加过左翼文艺运动,对戏剧有浓厚的兴趣。他曾和一位朋友办了一个电影公司,编导过一部叫《燕山侠隐》的影片。1933年,钱壮飞担任军委二局副局长时,积极带领和组织大家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经常与李克农、胡底等同志编导和演出话剧、活报剧等,以丰富的政治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揭露国民党的反动面目,提高红军战士的政治觉悟。钱壮飞自编、自导、自演的剧目很多,中央苏区一些重大的纪念庆祝活动,几乎都有他参加演出的剧目,并以善演蒋介石为人们称道。他与李克农、胡底根据自己经历编写的四幕话剧《红色间谍》(又名松鼠),曾轰动一时。该剧在人物塑造和细节刻画上都很有特色,使一个很严肃的题材,以轻松活泼的喜剧形式表现出来,突出了“侦探灵活如松鼠”的主题。他与李伯钊、胡底等人参加演出的大型历史剧《我——红军》,是当时苏区的保留剧目之一。该剧反映了我英勇的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在东黄陂附近苏区的工农劳苦群众及赤色游击队的配合下,坚决而快捷地消灭敌军五十二师、十一师、五十九师,活捉了敌军长的这一重大胜利。李伯钊在剧中饰小妹,胡底饰靖卫团总,钱壮飞饰反动师长。由于有他们几位苏区戏剧明星的表演,演出场场爆满,观众赞不绝口。当时的《红色中华》发表评论:“大型话剧《我——红军》演出的成功,无疑开辟了苏区文化教育的新纪录,可以说,这是苏区文化与工农大众艺术的开端。”钱壮飞还亲自创作了表现黑暗社会毁灭了真善美的话剧《最后的晚餐》,该剧在瑞金召开的全苏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演出,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好评。此外,钱壮飞还积极参与红军剧团的领导和组织工作,为红军培养了一批批文艺骨干,他被同志们誉为“红色戏剧活动家”。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书讯

大地书讯
△杨玉辰诗文自选集《文苑谈墨》已由长城出版社出版。
△王稼句的散文集《煎药小品》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读书随笔集《谈书小笺》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黎华选编的《域外诗窗》丛书已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外国哲理诗精选》、《外国风景诗精选》、《外国女诗人诗精选》等8种。
△蔡伟素《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由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

追寻
足迹
姜振才
六十年过去,
追寻足迹遗踪。
看湘江两岸
枪声早已偃息;
看遵义会址
人去楼空;
看大渡河口
长桥取代铁索;
看六盘山高峰
云雾濛濛……
何处追足迹?
何处寻英雄?
访问干休所,
采访健在的将军,
笑答:
新长征在继续,
一番当代风景——
李素丽微笑的温暖
洒遍北京阳光路;
李国安的钻井机
又探进几多里程;
徐虎雨雪霜风
那不倦的身影……
都是长征精神!
追寻别人足迹,
也检验自己的脚印,
怠惰奢靡脚板生锈,
进取向上健步雄风!


第12版(副刊)
专栏:

书法龚自强


第12版(副刊)
专栏:

书法张瑞龄


第12版(副刊)
专栏:

新嫁娘(油画)张鹤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