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绿水青山情
——访朝鲜罗盛教合作农场
  本报驻朝鲜记者张友新赵嘉鸣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46周年纪念日前夕,记者访问了罗盛教合作农场,目睹了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共存的情景。
从平壤驱车北行两个小时,经过崎岖小道,终于到达平安南道成川郡朔仓里的一个山岗。朝鲜同志指着前方说:“从这里可以眺望罗盛教合作农场的全景。”极目望去,一条江水像绿色的绸带弯弯地拂过村庄和田野,江河左侧林木葱葱的山岗上耸立着罗盛教烈士纪念碑,江河右侧是农场员们整齐的住宅,青山绿水和排排农舍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生机的景色。
当记者来到10多米高的罗盛教纪念碑时,碑前已整齐地安放着一排鲜花。成川郡行政经济委员会副委员长金钰永说,郡党委和政府在平时非常注重罗盛教烈士陵园的保护和管理,并定期组织学生和农场员来此扫墓和献花,特别是今年7月11日朝中友好合作条约签订35周年纪念日以后,在中秋节和中国国庆之际,大批青少年学生和合作农场的同志来到陵园扫墓,举行纪念活动。
罗盛教烈士墓旁边有个罗盛教亭,在亭柱和板壁上刻写着许多热情颂扬烈士国际主义精神和中朝友谊的题词。罗盛教合作农场管理委员长李在善介绍说,我们已把流经农场的这条碧波荡漾的江河命名为罗盛教江,把这座松林苍苍的山岗命名为罗盛教山,以表达对罗盛教烈士永远的怀念。
记者来到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罗盛教当年舍身救朝鲜少年崔秈的江边。清水潺潺流过,江面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江边有座险峻的小山崖,1952年1月2日,罗盛教的英雄事迹就是在这山崖前面的水域发生的。金钰永副委员长指着河面说,那天天气很冷,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这村庄的孩子崔秈在冰上玩,不慎掉入冰窟窿,生命垂危,罗盛教三次跳入冰窟,救起崔秈,而自己已无力爬出冰窟……为救朝鲜孩子而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
当记者来到崔秈幼年生活的家园时,出来迎接的是两位穿着朝鲜民族服装的妇女同志。年长的是崔秈的弟媳金贞淑,年轻的是崔秈的侄女崔玉顺。崔秈长大后成为人民军某坦克部队的营长,不幸于1977年因公殉职。金贞淑和崔玉顺告诉我们,她们时时都深深感念着金日成主席和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亲手缔造和培育的朝中友谊,要为朝中友谊世代相传作出贡献。
这块土地上,曾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也有着爱与恨的感受。这里的人们特别热爱自己的家乡,珍惜自己的山山水水,追求自己的新生活。解放前,这块贫瘠的土地是朝鲜有名的穷山沟,解放后农民翻了身,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近三年来,和朝鲜的部分地区一样,这里遭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李在善管理委员长说,今年夏季降雨量达到1200毫米,农场面临严峻考验,但农场在灾情面前挺住了。农场吸取了前两年的经验教训,抢在雨季来临前,1200余名农场员轮流昼夜值班,集中力量抢运木材到江岸,精心加固沿江堤坝。由于农场上下奋战,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使每町步(约合15市亩)的粮食产量达到2.5吨。这位农场管理委员长强调:“目前,广大农场员生活稳定,各方面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我们要继续抓好防洪抗灾工作,再不让洪涝灾害肆虐农场。”
罗盛教山和罗盛教江在诉说,这里的人们过去在抗击侵略者的战火中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情厚谊,今天在抗击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也取得了新的胜利。
(本报平壤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难忘的记忆
吴妙发
1971年11月9日上午,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一行三十多人,带着祖国人民的重托,登上专机,向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方向飞去。
飞机抵达巴黎奥利机场时,一段小小的插曲令人忍俊不禁。一大群法国新闻记者骑着摩托,冒着凛冽的寒风,对中国代表团乘坐的大轿车穷追不舍。大轿车在我驻法国大使馆前刚刚停下,这些顶风冒寒的记者就拥上前来,围着代表团成员不停地拍照。他们不管谁是代表团领导,谁是一般成员,只要拍下照片,就以为抢到了重要新闻。果然,第二天法国不少大报都刊登了中国出席联大代表团抵达巴黎的消息。我们一看,大师傅小吉的照片赫然登在头版头条,并把他说成中国大使。大概是吉师傅身高体胖,使记者们出了差错。我们当即祝贺小吉荣升“大使”。
踏上与我们22年没有正式来往的美国土地时,情景更出乎我们的意料。在我们临时下榻的罗斯福旅馆的门前、电梯口和走廊上,我们时时被美国新闻记者所包围,强烈的闪光灯使我们的眼睛整天发酸流泪。许多美国人见了我们都要走上前来问一句:“是中国代表团吧?”离去时,他们会在年轻团员的肩上拍几下,轻轻地说声“多多保重!”一位大学生主动找到代表团要求提供服务,结果当上了代表团一位领导的保镖。饭店经理当晚带上两名助手,送来一个多层蛋糕,希望我们过得愉快。第二天上午,五星红旗在旅馆门前飘扬,不少过路的美国人兴趣十足地驻足观望。这种来自美国平民百姓的友好感情与美国当局二十多年来力阻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形成强烈对照。
11月15日,乔冠华团长登上联大讲坛发言的情景,令人动容。代表席、旁听席、观众席早已坐满了人。大厅后排观众席位几乎全被中国侨胞占据,听说不少人是乘汽车、乘飞机特地从外州赶来的,为的是看一看中国代表团,听听祖国亲人的声音,毕竟相隔二十多年了啊!他们当中有白发长者,淘气稚童,全都安安静静地等待着。各国代表席上的大使、参赞不时朝大厅后面张望,看看中国代表团团长何时到达。口译员从工作间走进走出,以便等中国代表一开始发言,就立即译成英、法、西、俄等国语言。乔团长发言前,五十多国代表致词欢迎,绝大多数当然语言恳切、热烈。一些反对恢复我合法席位的西方国家代表也不得不上台讲上几句欢迎的话。乔团长代表中国政府的发言受到热烈欢迎,五六十个国家的代表表示诚挚祝贺。这具体显示了毛主席、周总理制订的外交政策的正确和威力。
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引起了发展中国家代表的强烈共鸣。一些国家代表主动约请我们赴会,为我们讲述联合国的办事程序和有关事项。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更对我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我几次被一些解放运动代表拥抱、亲吻,不断地听他们说:“中国兄弟来了,这下可好了,我们更有信心了。”代表团领导宴请纳米比亚的努乔马和津巴布韦的穆加贝,我奉命派车去接。他们见到我又是拥抱,又是握手,感动得我不知如何是好。周总理去世后,他们见到我,热泪盈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说中国和世界失去了一位伟人。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情感,一种有过同样遭遇的人才有的情感!
中国代表团对原则问题从来是泾渭分明,态度坚定;对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更是毫不含糊。一次,美国一位四委代表给我打来电话,当时我正在值班。对方的语气咄咄逼人,说明天要表决某个决议草案,希望中国代表团不要投赞成票,以免影响美中关系。我当时很生气,觉得对方一点外交礼貌也不讲,当即把他顶了回去,并随即报告了领导。北京获悉后,传来指示:不予理睬,照常投赞成票。事后反响强烈,不少亚非拉国家代表伸出了大拇指,说中国代表不畏强暴,有骨气。
1974年4月召开第六届特别联大时,邓小平同志率团出席。继1971年之后在联大又一次出现“中国热”的动人场面:他的发言引起强烈反响,六七十个国家代表排队热烈祝贺。“只有中国最支持我们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的心声。许多代表对我们说:一桶汽油只能换来一罐可口可乐、一吨钨砂只能换取等量的电气产品的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赢得良好的声誉,不是靠空话,而是靠扎扎实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当时的苏联代表马立克在联合国一向十分霸道,动不动训斥别国代表,讲话时用谩骂代替说理,许多发展中国家代表敢怒而不敢言。我国代表就同马立克有过一场交锋,指出马立克讲话“要有根据,要有分寸”,显得大义凛然,赢来一片赞扬。对发展中国家,我们谦虚谨慎,平等待人。为等待一位临时忘记赴宴的女大使,我们工作人员整整等了一个钟头不撤宴席,通过电话委婉地提醒对方,使这位女大使十分感动并不断表示歉意。对待联合国工作,大家兢兢业业、苦心钻研,不到一年,《纽约时报》就发表专文,赞扬中国代表团一年内出了好几位熟悉业务的专家,令人钦佩,等等。
二十五年过去了,这些记忆仍深深地刻在我的脑子里,今天把它写出来,我想还是很有意义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指出
发达国家饥饿现象日趋严重
新华社罗马10月23日电总部设在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23日发表报告说,目前在发达国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忍受饥饿的人数不断增加。报告呼吁有关国家的政府切实采取措施与贫困作斗争。
这份题为《粮食安全与营养》的报告是为下月在罗马举行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做准备的。
根据这项报告,全球20%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面临饥饿威胁,但粮食问题也威胁着发达国家的穷人。
报告指出,自本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北美和欧洲的工业化国家的人均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平衡,社会福利开支减少,失业率不断攀升,低收入家庭对食品援助的需求不断增加。
报告同时呼吁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重视营养缺乏或营养不良问题,认为发达国家不少人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肥胖症、糖尿病、癌症和心脏病的主要原因。
据报道,在发达国家,因患上述疾病而死的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70%以上。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富汗局势
马苏德与杜斯塔姆合击塔利班
杜斯塔姆当选阿最高防委首脑
本报伊斯兰堡10月24日电据来自阿富汗的消息,昨天,杜斯塔姆部队与马苏德部队联合向在喀布尔以北的卡里兹米尔地区、卡希尔卡纳通道,以及距喀城约20公里的法布兹通道一带的塔利班阵地发起进攻。这是杜斯塔姆与马苏德首次对塔利班采取联合军事行动。对此,塔利班新闻和文化部长阿米尔·汗·穆塔齐警告说:“如果杜斯塔姆部队向我们进攻,我们将予以回击。”他还表示,塔利班不放弃喀布尔。
据悉,塔利班继续向喀布尔以北阵地增派重炮和部队,以抗衡对方因得到坦克和大炮支援而加强的实力。据估计,喀布尔以北的塔利班战斗人员约达2.5万,并配有122毫米口径榴弹炮。
本报伊斯兰堡10月24日电记者王南报道:据此间媒体消息,23日,阿富汗伊斯兰民族运动、伊斯兰统一党、伊斯兰促进会、伊斯兰党、民族解放阵线和伊斯兰团体等六个派别,在阿北部城市马扎里沙里夫举行会议,一致推选伊斯兰民族运动领导人杜斯塔姆为阿富汗最高防御委员会首脑。会议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呼吁塔利班立即撤离喀布尔,希望在组建临时政府的过程中寻求与塔利班的合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十月二十三日晚,纽约市民手持蜡烛在联合国总部对面的拉尔夫·本奇公园集会,抗议部分国家尤其是美国拖欠联合国会费。图为经济学家、裁军联盟的维思女士在集会上讲话。新华社记者高坚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纪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5周年
纽约举行研讨会
本报联合国10月23日电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为纪念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5周年,美中关系基金会等五个团体今天在纽约联合举行研讨会。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会上发表讲话,赞扬中国对联合国所作的贡献。
加利在讲话中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5周年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祝贺。他高度评价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他说,“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她在联合国的出现大大增强了联合国的信誉,使它真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组织。”
加利认为,中国在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和非殖民化等领域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工作是特别重要的。中国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应付这些挑战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发展使她在全球经济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关键的影响。他希望中国在未来与联合国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也在会上发表讲话。他说,“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政府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他说,中国是国际大家庭的一员。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需要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同时,中国的稳定与繁荣也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秦华孙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将一如既往,与联合国及广大会员国一道,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联合国副秘书长金永健、吉他尼,一些国家驻联合国代表和100多位学者、商界人士、新闻记者参加了今天的纪念研讨会。(附图片)
10月23日,纪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5周年研讨会在纽约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左二)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左一)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新华社记者毛众役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就欧盟领导人会见达赖
我驻欧盟使团提出严正抗议
本报布鲁塞尔10月23日电记者魏崴报道:中国驻欧盟使团新闻发言人今天在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所在地发表书面谈话,严正抗议少数欧洲议员邀请达赖喇嘛到欧洲议会全会进行活动。
这位发言人说,“近日,少数欧洲议员邀请达赖喇嘛到欧洲议会全会进行活动,为其提供政治讲坛,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的领导人还予以会见,这是对达赖集团分裂中国活动的公开支持和怂恿,也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和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严重抗议。”
他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关西藏的一切事务都是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政府、议会、组织和个人都无权以任何形式进行干涉。他还说,达赖喇嘛不是一个普通的宗教人士,而是一个长期在国外从事分裂中国活动的政治流亡者。达赖集团从事分裂中国、破坏民族团结和西藏稳定的活动,在叛国叛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早已遭到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各族人民的唾弃。
他最后说,“中国重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但中欧关系只能以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和平等互利原则为基础,任何违背这些原则的做法都会损害双方关系的正常发展。”
他要求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能以中欧关系的大局为重,恪守上述基本原则,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以免中欧关系受到不应有的损害。


第6版(国际)
专栏:

  针对列别德有关言论
叶利钦否认俄总理可能去职
据新华社莫斯科10月24日电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新闻秘书亚斯特任布斯基24日驳斥了关于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可能被解职的谣传。
亚斯特任布斯基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叶利钦总统要他“坚决驳斥类似的推断”。
据俄罗斯新闻媒介报道,前不久被叶利钦解除职务的俄安全会议秘书兼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列别德最近在接受美国ABC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切尔诺梅尔金已成为多余的人”,他在“11月中旬之前可能被解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