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风景这边更好
——大连台资企业见闻
本报记者曹宏亮
辽东半岛的顶端,有一座海滨名城,这就是大连。金秋时节,记者来到这蓝天碧海环抱的地方。满眼风光中,一道挡不住的风景线跃然而出,那就是台湾同胞所投资的企业。
不夜城气势不凡离具有异国情调的大连火车站不远,一个占地约1万多平方米的巨大工程正在紧张地施工,这就是胜利广场的“不夜城”。
据设计,这幢具有欧式风格的庞大建筑建成后的面积将近15万平方米,计划集购物、餐饮、娱乐、旅游为一体,包括电影院、电动游乐场、停车场在内。地面以上为罗马剧场式的超大型露天广场,是举行各种大型活动和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地面以下多达3层,将有6部透明观光电梯、10部大型电梯和46部电动扶梯,最底层距地面达21米。中庭天井、中央空调等设施将保证地下任何一层都与地面一样舒适。整个项目投资额1.4亿美元,而台资高达1.2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来大连投资的597家台资企业中,超过1亿美元的已有两家,大投资、大项目是最近的发展趋势。”大连市台办主任董诚祥介绍说。
振鹏园充满信心
在大连工业区,从事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振鹏公司落户已有4年了。靠近建设中的大窑湾港,便是振鹏公司所经营的振鹏工业园区。这块近两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往昔那荒凉的不毛之地虽未完全消失,但宽阔的道路,成片的厂房,水、电、气、通讯、排水、排污等所有工业所需设施已经一应俱全。与之相配套的别墅、住宅、体育场、医院、学校等服务设施都伺机待建。尽管处于银根紧缩和整个经济的控制增长时期,前来这里的外资企业已达11家,总金额3亿多美元。据介绍,振鹏的投资者蔡氏兄弟倾全家财力投资了这个项目。新任总经理蔡逸栋说,从事这种长期投资风险很大,目前虽碰到一些困难,但由于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日益规范的市场机制,相信众多的投资者会慧眼识金,前来投资。他准备变被动为主动,走出去以招引更多的投资者。
凤引凤炮台兴农
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大连市所属瓦房店炮台经济开发区。暮色之中,3000多米长的红砖墙宛如一座小长城横在眼前,墙内,整整1500亩的土地上,13万株半人高的苹果树摩肩接踵。据介绍,在这块土地上投资的是来自台湾的咏泰公司,他们计划在这里经营50年,收获的苹果全部外销。
当地负责人说,短短几年间,投资这个开发区的台资企业已近10个。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台湾大成食品公司,他们投资5000万美元兴办两个独资企业,从事养鸡、加工、销售的集约化经营。其中一个已经投产,另一个正在兴建。预计全面投产后,仅此一项年产值将达20亿元人民币,税前利润1亿元人民币。作为这家公司养鸡的最好合作伙伴,当地农民人均年收入将净增800元人民币。农业的立体开发也将成为现实。
当然,台胞的踊跃投资与这里的投资环境分不开,尤其是与当地领导机关全面周到的服务分不开。据说,在大成公司决定投资的过程中,咏泰公司成功的开端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因为在咏泰公司落脚之初,是炮台区管委会动员了全区所有的人力物力日夜奋战,才得以使他们适时种上全部果树。瓦房店市台办主任王文涛说,办好现有台资企业,以凤引凤,胜过许多空洞的宣传。
找事做台办建功
“吸引台资,让台资企业既来则安,台办一定要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要为台商办实事,又要为领导机关当好参谋。”温文尔雅、精明干练的董诚祥如此说。事实上,大连火车站前那个超亿美元的“不夜城”就是台办牵线搭桥促成的。去年,根据整个投资趋势和实际情况,他们提出创建台商投资区的建议,很快得到市政府批准并付诸实施。今年8月,他们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大连台湾农业合作示范区的方案,因势利导使台资更多地投向农业。市台办的工作很有建树,有声有色。这就是大连市市长薄熙来对他们的评价。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香港基本法问答

  香港回归后司法机关与内地司法机关有什么关系及联系?
1997年7月1日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司法制度与内地其他地区最大的区别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997年以前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沿用英国的法律及法律制度,但香港从来没有终审权,香港的终审庭是英国枢密院。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后,为使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和独立的司法权,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除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无管辖权外,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所有的案件均有审判权。
按照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各级法院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司法机关,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审判权。原在香港实行的司法体制,除因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而产生变化外,予以保留。1997年后,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区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专门法庭。高等法院设上诉法庭和原讼法庭。
基本法还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可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司法机关通过协商依法进行司法方面的联系和相互提供协助。所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内地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在司法上互不隶属,而是一种平等的互相联系和互相提供协助的关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各省、市的司法机关,其司法权限都不能及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当然,香港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的司法权限也不能及于内地。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迎九七话香港

  香港经济的崛起
心静
今日的香港,已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信息及旅游中心。
1982年以前的十年间,世界不少地方经济动荡,但是香港的生产总值,却以平均每年超过9.6%的速度迅速增长。1966年至1994年,香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由668美元增加到21760美元,增长31.7倍。1995年更达到23000美元,已超过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亚洲仅次于日本。
香港经济迅速发展是二战以后几十年间的事。观察其发展轨迹,凡不持偏见的人都可看到,香港的经济奇迹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变迁有直接的联系。
二战中,香港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外贸几乎停顿,工业亦告萎缩。然而,战后不过几年,香港经济即开始恢复,转口贸易甚至超过了战前的历史最高水平,其发展契机在于新中国的建立。
香港资源匮乏,都市化程度高,内地的支援是香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几十年来,内地虽然也经历过风风雨雨,但我国政府在政治上稳定香港、经济上支持香港的政策始终如一。
香港淡水供应长期困难,内地先后三期兴建供水工程,解决了香港的淡水供应问题。香港主要民生用品与食品的最大供应来源也是内地,稳定的供应价格有助于抑制香港的通货膨胀,此举是香港工业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香港原属传统的转口港城市,其迅速发展始于工业化。50年代初,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对华禁运,使香港的经济支柱行业遭受巨大冲击。形势所迫,华人资本投向纺织、成衣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香港企业家充分利用内地城市的资金与人力,以降低成本,并大力开拓海外市场。至50年代末期,香港外贸出口总值的70%已属香港制造业的产品。
香港工业化的成功是多种因素使然,其中一个基本原因是华人企业家看准并抓住了国际机遇。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着力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就为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工业提供了较宽松的生存空间和广阔的市场。
面向世界,这是香港经济奇迹赖以产生的又一个原因。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这种制度不仅有利于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且促使香港的工业化最初就以出口为导向,香港经济始终与世界经济保持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中国内地及亚太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进入香港,香港经济由此日益繁荣。
在英国占领香港的基本目的与其本土传统的自由贸易思想的共同作用下,港英政府长期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一般只在市场失衡情况下,才出面干预经济,因此,香港的市场机制很早就确立起来。这种机制在世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关头,能够发挥自我调节的功能,或引导香港经济转向新的发展阶段,或推动经济较快的恢复。
港英政府的一些经济与管理措施,为香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某种便利,这是事实。但若由此引出维持香港经济繁荣“非英莫属”的结论,就失之千里了。如曰不然,试问,实行自由港制度及相应政策的国家或地区,并非香港一地,缘何取得类似香港这般成就者却寥若晨星?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后,港货输入祖国内地的数量急骤增加,刺激了香港经济的发展。1979年香港产品对内地的出口总值为6.03亿港元,1983年达到62.23亿港元,1984年上升到112.83亿港元,1985年又增加到151.89亿港元,六年之内增加了24倍。中国内地从1985年起,取代美国成为香港第一大贸易伙伴,占香港进口来源地第一位、转口贸易第一位和港产品出口市场的第二位,1993年又成为港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
一部香港经济的腾飞史昭示世人:“中国因素”是香港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龙的传人,是香港经济奇迹的创造者。(附图片)
压题照片:新界东部的沙田,原来是零散村落,如今已是个拥有六十多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新华社记者于杰摄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澳门举行基本法硬笔书法比赛
据新华社澳门10月13日电(记者王志根)由澳门基本法协进会、澳门中华学生联合会和澳门童军总会青年事务部联合主办的“齐来认识基本法——学界硬笔书法比赛”,今天在澳门濠江中学举行。
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和澳门105所中小学的2200多名学生参加了比赛。比赛分为中文组和葡英文组,每组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大专级四个级别。参赛学生按照筹委会规定的内容,用中文或葡英文书写基本法。
据介绍,比赛各级各组设一等奖、二等奖和入选奖,成绩特别优异者将给予特优奖。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香港公务员培训处为港府不同部门设计中文课程
据新华社香港电为适应香港回归祖国的需要和响应港府当局推行加强使用中文的政策,香港公务员培训处最近根据港府不同部门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中文课程,以满足这些部门使用中文的需要。
据了解,目前,公务员培训处为港府司法部、社会福利署和教育署拟定特别需要的中文训练课程。教育署要求培训处提供学习撰写学生辅导报告的课程;社会福利署要求的课程则是撰写呈交法庭使用的报告,例如犯人的家庭背景资料报告等。这些课程内容简单实用,每个课程为期三天。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台湾银行逾期放款情况持续恶化
据新华社香港电台北消息,台湾金融机构逾期放款比率情形持续恶化,今年六月底全体金融机构逾期放款比率攀至百分之三点八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澳门名园卢廉若
——澳门见闻之四
张玉书
在澳门东望洋山北麓的繁华闹市中,在罗利老马路与荷兰园马路交汇处,有一座颇具江南园林风韵的名园——卢廉若公园。
据介绍,卢廉若公园原系澳门富商卢廉若的一座私家花园,占地甚广,始建于1904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才于1925年正式建成。它原称“娱园”,“娱园”美景也早已驰名澳门,只可惜当时一般游人不能入内,无法观赏园中美景。后因卢家家道中落,“娱园”产业和有关建筑相继易手,今日“娱园”的主要业权也落入澳门知名人士何贤先生手中。何先生为了保存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园林,让澳门民众有一个游览休憩的场所,于1972年以低价将“娱园”转让给澳葡当局。澳门政府经过修整装饰,并商得培正中学同意让出了九曲桥一角,还请澳门一些名人在园内一些亭子和建筑上书联作画,于1974年9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命名为“卢廉若公园”。
今日卢廉若公园总面积虽然只有1.78公顷,仅为原“娱园”的1/4,但因其在设计和布局上十分精巧,加上善于移山借景,使人颇有一种“小中见大”的感觉。人们从正门进入公园,经过一座书有“屏山镜楼”四个大字的古色古香的拱门,穿行在一条条长满鲜花和翠竹的林荫小道上,就能见到在参天的榕树、成片的竹林、飘荡的柳枝、争艳的鲜花掩映下的楼台亭阁、曲径回廊、流水小桥、假山飞瀑,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如诗如画,俨然一派幽雅、秀丽、恬静的江南风光。正如园内一座假山的大石上书写的:“真山假山真垒假垒,天下奇观人间富地”,这确是目前卢廉若公园的写照,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园内的一座主要建筑——春草堂,过去是主人接待贵客的地方。1915年5月,为革命四处奔走呼号的孙中山先生再次来到澳门,就曾获园主接待,在春草堂小住了几日,并在那里会见了中葡知名人士。春草堂虽是典型的中国建筑,但房屋的外墙却采用了葡萄牙人习用的米黄色,并配以白色线条;12根廊柱采取哥特式建筑形式,柱顶上修饰的是白色欧式花纹。而濒临水塘的平台的座椅式栅栏则是中国人喜欢用的鲜艳的大红色,使人一眼就看到这座中国建筑物上反映出来的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痕迹。
由于卢廉若公园的景色在澳门众多公园中一枝独秀,1992年被评为澳门新八景之一——“卢廉探胜”。每天有很多游人来这里参观游览,特别是一些退休老人,常到这里聚会聊天,锻炼身体,唱戏跳舞,颐养天年。公园也经常组织和举办各种活动,如市政当局和广东省博物院合作举办每年的生肖展览,展出国内出土和珍藏的各种生肖文物,介绍生肖知识,很受游人欢迎。每逢假日,园内还组织各种文艺演出、图片展览、赏月晚会、文人雅集等,吸引了大批游人。
卢廉若公园的池塘面积达0.32公顷,一尊用巨石垒成的江南古典美女(也有人说是送子观音)玉立池中,她的四周有成群的非洲鲫鱼游来游去,几只白鸭、水鸟悠闲地游戏其间,几朵细小的白莲在水面上随风摇曳……
为什么池塘里鱼的品种和荷花这么少呢?经向澳门一位园林专家唐先生请教,他告诉我们,池中放养的原来都是红色的金鱼和鲤鱼,色彩缤纷。近年来有的游客把非洲鲫鱼和巴西龟作为“放生鱼”放养在池中,非洲鲫鱼和巴西龟的繁殖能力强、生长快,现在已反客为主,成了池塘里的主宰,把金鱼和鲤鱼产下的卵吃了不少,所以池里的金鱼和鲤鱼的数量大为减少;往年每到夏天,满池荷花盛开,斗妍争艳,荷香四溢,但现在大个儿的非洲鲫鱼喜欢啃荷花的根;巴西龟喜欢爬在荷叶上,常把小荷枝压断,所以未等荷花长大,就已被糟踏得不成样子;另外还有一个对荷花成长不利的因素是,过去池塘里的水是靠泉水不断补充,水源比较稳定,如今公园四周高楼大厦不断增多,以致把泉水的水源阻断,完全要靠雨水来补充,加上水池本身渗漏严重,造成水位不稳,影响荷花成长。因此,尽管公园多方设法,还从武汉引进了50多个荷花良种在这里栽培,但还是难以奏效。
卢廉若公园少了荷花,“卢廉探胜”也就少了点什么,这的确是令人感到遗憾的。希望卢廉若公园早日恢复往日的胜景,为澳门日益发展的旅游业作出新的贡献。(附图片)
往年,每到夏天,卢廉若公园荷花盛开。许昭德摄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我看香港

  电台
王曼曼
8月10日,我乘地铁前去位于九龙塘广播道的香港电台,参观上午9时开始播出的一个名为“粤港专线”的直播节目的制作。
香港电台由港英政府1928年开办,它与港英政府新闻处一起,成为传播、推介政府立场和政策的两大机构。香港电台和全香港所有的报纸都不同,它不属于任何个人或商营机构,经费一概由政府拨给,没有广告部,也不播放广告。800多名工作人员中除少部分合约工外,全是政府公务员。这就意味着,这里的编采人员将来退休,可以拿到几百万港币的退休金。
这日接待我的,是香港电台第一台总监戴健文先生。他40岁左右,已在港台工作了14年,自称是“老臣子”。戴介绍,香港一共有15个广播电台,其中香港电台占7个,商业电台占3个,新城广播占3个,另外2个则属英军的广播电台。在港台的7个台中,第一台是主要的中文台,每天24小时不停广播,以广播新闻及资讯节目为主,根据1994年电台的联合收听调查,这个第一台是收听人数最多的。
这日的粤港专线节目,原先叫粤港经贸专线,是香港电台和广东珠江经济电台合办的。5年下来,深受广东、香港听众欢迎。为了使议论的范围更广,现在名叫粤港专线了。这天的节目,香港这边的嘉宾是一位名律师,广东那边则是一位司法官员。两边各有一个主持人,节目在两地同时进行,听众可以打热线电话。我坐在节目导播室里,能透过大玻璃窗看见主持人和嘉宾的一举一动,同时能和听众一样,听见节目的进行。一小时的节目,共有60多位香港听众打进热线电话,所谈问题涉及两地婚姻、祖屋遗产、被海关罚钱、报案程序等多个问题,节目编辑将电话一一记录,但只能挑几个有代表性的电话接入直播室。
节目结束后,那位嘉宾律师很高兴,在直播室门外拍了好几张照片。之后,戴健文先生请律师、主持人、编辑和我一同到职工食堂喝茶。戴先生说,这个食堂和内地单位的食堂不同,不是单位的福利,和外面的餐馆一样。在香港电台,起薪约是月薪9000元,往后再一级级加,待坐到如戴先生或主持人那样的位子,就绝对算是中产阶级了。一般来讲,电台对主持人素质要求很高,不连续工作5年,一般当不上主持人。现在,香港电台的节目已经上了Internet网,在世界各地的网上均可收听到。
从香港电台出来,在不长的广播道上,我还看到了亚洲电视台、香港商台,看来广播道名副其实。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我看香港

  灯火
王曼曼
近半个世纪前,电影明星蓝马和上官云珠曾合演过一部影片叫《万家灯火》。我10岁出头的时候,正值“文革”未完,无缘看这部影片,倒读了一遍电影文学剧本。当时除了感动之外,还对着这《万家灯火》四个字发了半天呆,凭空想象万家灯火到底是何样景致。那会儿我所在的北方城市经常因停电而陷入一片漆黑,居民楼房也很少见高过三层的,所以我的想象力就很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那天乘缆车登上香港太平山的山顶,虽然这是一个通常的旅游节目,但是在山顶回头一望,我还是被从一幢幢高楼中射出来的灯光吓了一跳,尽管明知那点点灯火之下正上演一幕幕爱恨情仇的悲喜剧,也仍被“原来这就是万家灯火”激动了一回。
我在香港的住处位于一幢楼的第二十五层。从窗口望出去,对面恰好被一组名为“城市花园”的民居包围了。这组白色的建筑约有6年的历史,紧邻维多利亚湾,是填海建成的居民小区。入夜,这组楼高二十八层的巨型屏风此起彼伏地亮起了灯火,我站在窗前,看着这组建筑,可以好久不动。
这里的居民应该算是中产阶级或者偏上。这片小区并非香港政府的公共屋村,乃私人物业。据说现在买下一个能见海景的单位,区区七八十平方米,要800万元港币左右,不靠海的则略微价廉。如果按首期交10%计,也要一下子付出80万,一般的打工阶层还真是负担不了。
这排大楼的一层俱是商业,有各种档次的饭馆,有时装店、皮包店、鞋店、洗衣店,有面包房、租录像带的,还有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只此一家而在香港处处皆是的大众连锁店“惠康”,而楼上便全是民宅了。
入夜,忙碌了一天的各宅屋主纷纷回巢放松。灯光之下,很多家庭的电视机正好面向着我,我看见常常是楼上楼下接连几家,电视机几乎都摆在同一个房间的同一个位置,并且都在放同一个台的节目,远远望过去,很有在百货公司卖电视柜台前看一组电视机同时放映的效果。有很多人家,除了正常的灯光之外,还有红彤彤的小灯泡在闪光,一问,原来信佛的人多,不少人家供着佛龛呢。
我觉得,香港的灯火,如同地球的一只只眼睛,在凝视着宽阔的天空。
(人民政协报供稿)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日前,广东海上救援中心、香港海事处和澳门海事处在珠江口联合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海上搜索及救援演习。
新华社记者林川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