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西关,凡事有人管
成新平生德宝贺广华
城市社区,包罗万象。许多事说小也小,说大也大,有的没人管,有的很难管,有的谁也不愿管。在湖南省耒阳市西关居民小区,却有那么一个十余人的“小不点”单位,从创建文明社区着手,事事主动去管,而且管出了良好秩序、优美环境和新的风尚——
西关居民小区,坐落在耒阳市的中心地带,有常住人口近3万。金秋时节,我们慕名而来,所到之处,街道整洁,环境优雅,市民安居乐业。了解内情的人们都说,这多亏了居委会的操劳。
它,就是被评为“全国模范居委会”的耒阳市蔡子池办事处西关居委会。
指挥大合唱
如果说,创建文明社区是一曲大合唱,那么,西关居委会便是出色的指挥,她巧妙地调动每一个音符,使之产生美妙的和声。
在西关6组一号居民楼,我们见一老一少正忙着打扫过道,便走过去攀谈,老人介绍说:“这是我们的卫生责任区,来往流动人口多,每天要打扫好几次才能保持地面干净,不然,流动红旗会被别人夺走。”
一面流动红旗,便是一个榜样。而群众的监督比检查还严,责任区必须全天候保洁,路上哪怕有一片树叶,大家都会自动拾起来放到垃圾桶里。爬上这里的居民楼,楼梯、过道都十分洁净,谁也不忍心乱扔乱吐。楼道边竖有居民楼治安卫生情况布告牌,详细记录着值日人员名单,及时公布每家每户的卫生情况,谁好谁差,一目了然。
建设文明小区,贵在居民参与。西关居委会从家庭抓起,开展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楼栋、文明居民小组等系列活动;并花了3万元,挂出“文明小区,从我做起”等永久性的宣传牌340块,使居民树立起较为自觉的文明意识。11组居民谭小凤,因常与左邻右舍发生纠纷,在评选“文明家庭”活动中落选,开始她感到无所谓,后来“文明家庭”挂牌时没她的份,精神上有了压力,连读小学的女儿也向她提出了批评。于是,她主动到居委会做检讨,从此,再也不与邻居吵架拌嘴了。如今,西关居委会的7210户居民,95%以上成为“遵纪守法户”和“文明家庭”。
西关居委会还充分发挥治安调解“两委”的职能作用,将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治保会下设23个治保小组和一支15人组成的治安巡逻执勤队,日夜巡逻在大街小巷。近5年来,西关小区安定祥和,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
解决大难题
西关居委会的13个管理人员,都是“品外官”,然而,正是这些人微言轻的小人物,解决了社会一些大难题。
耒阳县改市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规划管理却一时跟不上。新建的住宅区及城乡结合部,出现了无人管的“空白点”,卫生治安等秩序混乱,民事纠纷时有发生。对此,西关居委会不嫌麻烦,对不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事、无人管的事、很难管的事、自己可管可不管的事,他们都主动去管,加大力度去管,不惜血本去管,使这些“空白点”的管理落到了实处。
这几年,马家巷私人建房较多,由于没搞配套设施,造成下水道堵塞。每逢雨季,这里的道路淹没,300多位居民被困水中,群众颇有怨言。今年5月,西关居委会主动牵头过问,投资18万元,花了近3个月时间,修了一条长520米的下水道。工程竣工那天,谢振庚、刘平奇等10位居民敲锣打鼓,给居委会送去了一面大锦旗。
城市青年待业,无所事事,常常诱发一些不定安因素。西关居委会因地制宜,先后创办了电力电器厂、综合商业楼、运输公司等十多家经济实体,解决了110多名待业人员的“饭碗”,年产值达5000万元,利润近500万元。居委会辖区内有个李冬柏,因偷扒抢劫被判刑,释放回家后,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蒋运宇主动找他谈心,并安排他进了企业,使这位回头浪子深受感动,现已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
管住大单位
西关居委会辖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达108个,这些单位几乎个个都比居委会牌子大。耒阳市委怕居委会工作别扭,特赋予多项权力:有权召集各单位召开有关文明小区建设方面的会议;有权监督检查各单位的卫生、治安、基建等工作;有权提出小区综合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等。
说来令人难以相信,每次居委会通知开会,108家单位都按时到会,无一缺席。他们心中有数,有许多事情,一旦跨行业、跨部门,便谁也管不了谁,谁也不管谁。这时候,居委会一张罗,事情就摆平了。去年夏天,市政法大院内堆放了一大堆垃圾,堵塞道路,蚊蝇孳生,尽管政法委、公安局、人民医院附设门诊部都在院内办公,由于责任不明,无人过问。为此,居委会主动协调,在一次会上责令限期清运。会后,3家单位闻风而动,很快用汽车运走垃圾,并协商建立了长期清洁制度。耒阳市一家影视部同一家经营公司因一条围墙界线不清发生纠纷,从中院告到高院,历时4年,法院很难解决。今年8月,居委会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找到了土改时划地界的见证人,后来,法院以事实为依据,作出了准确的判定。市民说:“还是居委会管用。”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内蒙古海拉尔市市长安国通一席谈
换脑筋出效益
向兵陈鹤龄
安国通,蒙古族,1954年生,毕业于内蒙古自治区党校。曾任扎兰屯市副市长;1995年9月出任海拉尔市市长。
海拉尔市被誉为呼伦贝尔草原的一颗明珠,是呼伦贝尔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在我刚到海拉尔市任职时,其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自治区平均水平差一大截,处于低速低效的运行状态。这一现状,对我来说是挑战。为尽快找到一条加快经济发展的路子,我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深入企业、基层调查研究,为掌握真实情况,有时还隐姓埋名,微服私访。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抓住本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症结,即国有企业这一块,从解放思想入手,引导和推动企业走向市场。拿市制酒厂来说吧,过去产品几十年一贯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不败下阵来么!当时亏损严重,职工人心涣散。这几年这家企业先后推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成吉思汗系列御酒和微型包装啤酒,效益很快就上来了。类似这样扭亏为盈的企业还不少。观念一变,企业面貌就随之而变,而这些变化又反过来教育和启发了更多的干部群众,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边疆民族地区大都资源富集,而社会经济发展之所以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守旧意识、思维僵化造成的。而一旦从因循守旧观念中解放出来,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振兴必定大有希望。(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温情暖社区
张可香武传军
今年8月,家住济南市天桥区义和北街18号楼的国棉四厂下岗女工尹道花,高高兴兴地到一家小食品店重新上了班。她逢人就说,这是天东办事处义和北居委会劳动中介机构办的一件大好事。
天桥区是济南市的工业区,集中了纺织、化工、汽车制造等近5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这几年,随着市场竞争和产业结构调整,很多企业都有职工下岗待业。像尹道花这样,不少下岗工人都得到了所在街道居委会的特别关照,他们感慨地说:“居委会和我们非亲非故,可联系工作比我们自己还上心。”
谈起居委会工作,北村七居居委会主任赵玉珍说得实实在在:“我们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物没物,为群众办点事情,往往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大家看到群众的种种难处和不便,一股不办点好事不甘心的劲头就上来了。”
工人新村的居民清楚地记得,原先在这里,连买瓶酱油都得跑上几里路,更别提生活的其他不方便了。如今,这一带近5万居民举凡买菜、做衣、理发、医疗、订奶、订报等事情,在散步之中就顺手办了。这些便利是北村办事处为居民创造的。近几年,他们先后集资100多万元,开办了副食供应、家电维修、废品收购、小百货、门诊部等120多个便民项目,对烈军属、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特困户则是免费服务。
去年秋天,义和北居辖区内的新楼刚建成时,许多居民不愿走远路,出门乱倒垃圾,弄得楼区环境一团糟。居委会的同志挨家挨户贴通知,作宣传,动员居民整治环境,最后利用星期天一下子清运了60小车的垃圾。看到楼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们对年近70岁的居委会主任王玉敏说:“要解决生活中的这些麻烦事,离开你们真不行。”
在别人眼里,居委会的工作不过是些婆婆妈妈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居委会的婆婆妈妈们“管得宽,管得细”,天桥区的居民不知道要多操多少心。正是在居委会的倡导下,天桥区形成了“我为大家服务,大家为我服务”的良好氛围,去年底被列为山东省和济南市的社区服务示范区。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历史足迹

红都新事
程曦钟胜桢
江西省瑞金市,30年代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有“红色故都”之誉。如今,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长征桥——致富桥
瑞金市武阳乡中赖村有座长桥横跨在近百米的河面上。1934年10月,红军跨过这座木桥,开始了万里长征。
而今,这座饱经沧桑的老桥,让人们重温光荣的革命历史。长征精神鼓舞瑞金人民在新长征路上前进。
1993年冬,一座宽2.5米、长百米的钢筋水泥大桥矗立在木桥所处的河段上,给封闭一隅的村民跑流通、做生意、闯市场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运出生姜、莲子、甘蔗等土特产品,换回一阵阵致富的喜悦。
“昔日长征桥,今日致富桥”。中赖村50多个贫困户靠发展规模种养和从事流通贩运,全部脱贫致富。
红军鞋——旅游鞋
“哎呀嘞,根根稻草金又黄,打成草鞋送情郎,情郎穿上当红军,英勇杀敌打胜仗!”当年,瑞金的妇女们打草鞋、送军粮,踊跃支前拥军,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革命颂歌。
而今,一个个户办、联户办的旅游鞋厂在瑞金遍地开花。改革开放后,瑞金妇女走出山区闯特区。她们在下广东、走福建赚钱的同时,带回了旅游鞋全套制作技术和全新的市场观念,自己当起了老板。
目前,瑞金市农村妇女创办的旅游鞋厂、鞋业公司已达30余家,开创了一条致富新路。
瑞金老表的山歌调儿没变,却把词换了:“哎呀嘞,谁家妹子真不赖?巧手做出旅游鞋,穿在脚上轻又暖,乐在心里笑开怀!”
红井水——幸福水
“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无水洗手帕,旱死老鼠渴死蛙,有女莫嫁沙洲坝。”这是当年瑞金沙洲坝地区干旱缺水的真实写照。
1933年,毛主席带领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打下了一口令沙洲坝人民永远铭记的“红井”。解放后,沙洲坝人修水库,筑山塘,打机井,建水厂,咬定“水”字做文章。
60年弹指一挥间。现在沙洲坝建起10座小水库、81口山塘、6座电灌站和1个日产千吨的自来水厂,实现村村有水库,组组有山塘,渠渠通田块,水利织成网,98%的人喝上了卫生水,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87%以上。水使沙洲坝人民摆脱了贫穷走向富裕。去年全镇粮食平均单产每亩500公斤,甘蔗亩产6吨,居瑞金全市之首,果园面积超万亩,农民人均年收入超千元。
昔日贫穷沙洲坝,今朝富裕鱼米乡。爱唱山歌的沙洲坝人今天又编新山歌:“沙洲坝沙洲坝,三年不下雨,有水润庄稼,五谷丰登发了财,凤凰纷落沙洲坝。”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寒窗基金”好
刘杰
辽宁省最近设立了一项“寒窗基金”,对那些家境贫寒的莘莘学子重点资助,给他们提供大学、硕士生、博士生期间的学习费用。辽宁省长闻世震认为,辽宁要重振雄风,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不行。这一招,对那些贫寒之士来说,真可谓雪中送炭。
现在,一些地方的领导对人才的重视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实实在在的行动。要么怨天尤人,抱怨人才难招;要么虚晃几招,弄几个人来摆摆门面,过后就扔到了脑后。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作为一方领导缺乏对人才队伍作用的痛切认识和未来眼光。这种短视行为给事业的发展带来的危害太大了。
爱才兴教需要实实在在地做点事,只爱凤凰不栽树,只唤人才不出招,当然达不到应有的成效。有投入才能有产出,培养人才队伍也是如此。不花费财力精力就想建立自己的人才队伍,那等于企盼天上掉馅儿饼。
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培养人才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爱才求才而把精力用在人才尚未成熟之时,给他们的“寒窗之苦”以绵绵温情,是极有远见之举。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顿珠办学惠故乡
罗洪忠宣宇才
西藏的羌塘草原,诞生了第一所私立希望小学,其办学者,是没有上过一天学的牧民儿子、青藏公路管理局当雄养护段的党支部书记顿珠。
希望小学坐落在那曲县思尼乡第八村。在这个小村正中央,一面五星红旗在蓝天下飘扬。一间40平方米的土坯房门口挂着“顿珠希望小学”的牌子,里面摆放着15张课桌、30张凳子、一张讲桌、一块黑板。
提起办学的事,顿珠仍是记忆犹新。1993年春节回去看阿妈,村里的孩子们围着他,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上下打量他。顿珠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上学,孩子们的脸上立即显出了无奈和羞愧。原来,家乡教育落后,全村40户人家只有一个到乡办小学读书的名额,大多数孩子只好手握牧鞭,与牛羊为伍。他暗下决心,非在家乡办一所小学不可。
然而办学很是艰难,顿珠为此前后筹备了两年。1995年4月28日,当他把2000多元的木料、玻璃、门窗等拉到家乡时,村民们惊呆了。很快,村民用双手盖起了教室;青藏公路管理局支援了桌椅;当雄养护段职工达娃次仁捐赠了课桌;当雄县文教局赠送了一部分课本;顿珠所在养护段职工还自发送来了铅笔和作业本。
开学典礼上,顿珠对新入学的孩子们说:“我先给你们出一道题:中国有哪些省市?”新生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回答。“我可以告诉你们,有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同学们,没文化行吗?有了文化,你们就能像神鹰那样往西飞到拉萨,往东飞到北京。不然就会成为草里的兔子,费再大的劲也翻不过唐古拉山。这里是培养神鹰的地方,我盼望你们早一点飞起来。”
顿珠希望小学有20个学生,最小的7岁,最大的17岁。学生年龄如此悬殊,他们的成绩又如何呢?来到扎西教师的寝室,我们看到了每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单,及格率达71%。当然这样的成绩不能令人满意,但毕竟有了零的突破。
顿珠办学现已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为了让更多孩子能读上书,他正在筹集资金,再盖两间教室。(附图片)
顿珠(后右二)与穿上新校服的孩子们宣宇才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东阳有座“南粤城”
本报记者郭伟成
浙江省中部,有个东阳,素称“歌山画水之乡”。如今,沿着屏岩洞府,平地崛起一座南粤城。
仅仅半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丘陵山地。电影《鸦片战争》总美工师邵瑞刚带领美工人员走访了全国的清史专家、学者,查证了上千册历史书籍、资料,精心设计、制作了“19世纪南粤广州城市街”景全套模型。东阳的乡镇企业横店集团闻风揽下搭建“19世纪南粤广州城市街”景,把《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从南粤搬到了东阳。在剧组美工人员的指导下,东阳的能工巧匠仅仅用了100多天,就在总面积319亩的山沟里,造出了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包括“九华街市区”、“珠江水景区”、“豪门府邸区”、“贫民棚户区”等景区、152处景点的南粤城。远远望去,屏岩山下是3万平方米的人工湖——“珠江”水面,如黛的远山,映衬着楼阁、宝塔、牌坊、小桥,仿佛是一座“海市蜃楼”。
在威武的“粤海雄关”外,滔滔不尽的珠江水,仿佛在倾诉世纪的沧桑。在这里,正聚集着大陆、台湾、香港一代有良知的艺术家,用《鸦片战争》的镜头再一次揭开沉重的历史。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天津河北区区委书记史晓成一席谈
胸有志敢争先
本报记者傲腾
史晓成,1945年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历任天津市西郊区建委副主任、区政府副区长,1991年起先后任河北区区长、区委书记。
我在河北区工作这些年,始终以这么两句话自勉:为政须有志,发展应争先。所谓有志,就是要有造福一方之志;而争先,就是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上争先。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胸无大志,势必抱残守缺,庸碌无为;经济上不去,好多该办的事情办不了,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个人体会,加快发展经济必须瞄准先进。而争创先进的过程,既是尽快增强自身实力的过程,也是塑造全区干部群众新形象的过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打破狭隘封闭、自我比较的思维模式,树立起“跳出河北看河北”的比较观,向本市先进学习,向京、沪、穗先进市区学习,从而打破小进则安、甘居现状的保守心理,树立起大胆创新、不断自加压力、敢于领先一步的竞争观,以尽快缩小同先进地区的差距。
几年来,我们把瞄准先进求发展的思路变成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要求,建立了与瞄准先进求发展相适应的机制,完善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各项工作均有了新的起色,全区主要经济指标近几年年均增幅一直保持在30%以上,发展速度居于全市市区前列,财政实力有了较大增强,很多方面的工作跨入市区先进行列。(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吉林第一路
长春至四平高速公路,全长133公里,从开工到建成通车,仅用了28个月,结束了吉林省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刘申五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