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资料

“打倒帝国主义同盟”
据《朝鲜劳动党党史》等朝鲜出版的书刊介绍,“打倒帝国主义同盟”是由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于1926年10月17日领导成立的朝鲜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革命组织,它的成立是在马列主义旗帜下自主发展朝鲜革命的新起点,是掀开朝鲜革命新篇章的伟大历史性事件。
介绍说,“打倒帝国主义同盟”的纲领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朝鲜的独立和解放,在朝鲜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介绍认为,该同盟的成立为以后朝鲜劳动党纲领奠定了基础,确立了党的建设和党的活动原则,造就了建党的组织骨干。它高举“反帝、自主”的旗帜,通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将大批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忠于朝鲜革命的新一代青年共产主义者,为全面发展朝鲜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27年8月,“打倒帝国主义同盟”改组为群众性青年革命组织——“反帝青年同盟”。(雅资)


第3版(国际)
专栏:

列别德表示将继续从政
准备组建政党竞选下届总统
据新华社莫斯科10月17日电(记者赵志鹏)被叶利钦总统撤职的俄罗斯前安全会议秘书列别德17日表示,他将继续从事政治活动并打算参加下届总统选举。
列别德是在得知被撤职后随即召集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上述讲话的。他表示,不会对总统的决定提出异议,并说他打算组建政党或运动以便参加下次总统大选。
在谈到车臣问题时,列别德认为,他的离职将给车臣局势带来消极影响,但大规模战争不会重演,因为“战争的核心已被摧毁”。列别德说,他将尽其所能,推动车臣和平进程。
俄罗斯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在列别德被撤职后接受采访时说,叶利钦总统对列别德所表现出的耐心令他感到吃惊。他对列别德在解决车臣问题方面所做的贡献给予肯定,并表示,和平解决车臣危机的方针不会改变。
俄罗斯其他一些政界人士也对列别德被解职一事作出反应。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称总统的决定是“被迫的,但也是正确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重申
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新华社东京10月18日电(记者刘文玉)正当日本一股势力无视历史事实,竟然宣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日本领土的时候,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在其所著《“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一书的再版前言中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井上清在《“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再版前言中说,今年7月,日本一右翼团体在钓鱼岛的一个小岛上设置灯塔,想以此来表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日本的领土,而日本政府对此却未加丝毫干预。井上清说:“我在这件事情上感到,这是东山再起的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严重挑衅。我相信,让24年前曾经出版过的这本书重新问世,再次阐明有关钓鱼列岛的历史面貌和国际法原理,是有深刻意义的。”
他说,在写这本书之前,他曾在日本冲绳搜集到很多有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他还在英国海军资料馆搜集到许多英国海军绘制的中国内陆南部、台湾和琉球方面的海图以及有关的航海记和探险记录等。他在书中说,大量的历史资料表明,至少从16世纪以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就是中国的领土,而不是“无主土地”。特别是从日本方面的有关文献来看,更确切地表明了这一点。早在1785年日本出版的《三国通览图说》及其附图上都用不同的颜色标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


第3版(国际)
专栏:

股票风波冲击澳政府霍华德被迫表示歉意
本报堪培拉10月18日电记者李学江报道:10月中旬以来,不断揭露出来的澳大利亚部长级官员违反《部长行为条例》、拥有股票而形成的政治风波对联盟党政府造成强烈冲击,已有两名部长级官员辞职。为此,联邦总理霍华德昨天正式向澳大利亚人民道歉。
10月13日和15日,澳国库部副部长肖特和国库部议会秘书吉布森,分别因在股票问题上违反《部长行为条例》的有关规定而辞职。
此外,还有工业部长穆尔等其他五名部长也在此问题上在议会受到质询。为避免利益冲突,他们有的已经、有的正在出售其有关股份。
《部长行为条例》是联盟党在今年3月份执政后,为表示廉洁自律而由霍华德总理亲自制定的。其中一条规定是:不得参与金融资产交易,不得在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公司和企业中拥有股票。


第3版(国际)
专栏:

金正日强调军队参加经济建设
据《劳动新闻》十七日报道,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十五日在视察九月山休养地建设工地时高度评价积极参加和平建设的朝鲜人民军指战员建立的功勋,并强调军队要参加经济建设。


第3版(国际)
专栏:

金泳三调整军队高级将领
韩国总统金泳三十七日对军队高级将领进行调整,任命一批新的韩国军事高级领导人。原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金东镇接替李养镐出任国防部长官,原陆军参谋总长尹龙男出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原陆军第三军司令官都日圭出任陆军参谋总长。


第3版(国际)
专栏:

法国公共部门全国大罢工
按照公共部门七大工会发出的联合号召,法国公务员十七日举行了二十四小时全国性大罢工,包括巴黎在内的上百个城市,都在这一天组织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抗议政府的紧缩政策,反对裁员和冻结工资。部分铁路、航空等公共交通的运行受到干扰,罢工浪潮波及邮电、医疗、教育、影视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机构。


第3版(国际)
专栏:

克罗地亚加入欧委会
欧洲委员会十六日作出决议,接收克罗地亚为该组织的第四十个成员国。克罗地亚从而成为继斯洛文尼亚之后第二个加入欧洲委员会的前南国家。
(本报专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联大主席伊斯梅尔说
中国在联合国作用重大
据新华社联合国10月17日电(记者夏兆龙、高坚)第五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拉扎利·伊斯梅尔17日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理解不结盟运动国家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愿望和要求,在联合国发挥了重大作用。
拉扎利说,自25年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后,它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其他问题上,同77国集团一道,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做了许多好事。他说,“中国一向主张和平,不干涉他国内政。只要它一理解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定会努力给予帮助”。
拉扎利是马来西亚一位资深的外交家,作为常驻联合国代表已达8年之久。他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时说,25年来,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主持公道、仗义执言,受到各国赞赏,声望日高。他希望中国今后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3版(国际)
专栏:述评

威胁来自“威胁论”鼓吹者
新华社记者达君
日本在近代史上,一直是亚洲国家的最大威胁。中国是倡导、维护亚太地区以及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谋求超级大国地位和霸权”的不是中国,恰恰是步美国后尘的日本;所谓“威胁”,正是来自鼓吹“中国威胁论”的日本及其盟友美国。日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要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使各国放松对它的警惕,以便它悄悄地实现梦寐以求的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目标。
近年来,日本一些势力对鼓吹“中国威胁论”特别卖劲。今年的日本防卫白皮书比以往更加突出地强调所谓“中国威胁”,并首次提出,中国“推进核战力和海空军力量的现代化,扩大在海洋的活动范围,在台湾周围进行军事演习,从而导致台湾海峡局势紧张等,对这一动向必须注意”。前不久,日本国际关系论坛递交给桥本首相的一份报告称:“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在谋求超级大国地位和霸权,这是危险的。”对中国过去进行的有限核试验,也是日本嚷得最凶,与它对美国等国进行的核试验的态度形成巨大的反差。
人们不会忘记,日本在近代史上,一直是亚洲国家的最大威胁。明治维新以后的70多年里,日本对外发动和参与了14场侵略战争,其中有10场是针对中国的。日本把它的军队开到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领土上,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今天,日本把曾经遭受它欺凌的中国说成是威胁,这是别有用心。
战后,日本并未像德国那样痛痛快快地承认侵略史实,进行认真的反省。半个世纪以来,日本总有那么一些势力一有机会便替战犯和侵略罪行翻案。在去年二战结束50周年之际,日本本应对历史认识来一番彻底的清理,同过去的顽固态度划清界限,可是日本交出的却是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今年7月底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步11年前一位首相的后尘,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亡灵的靖国神社。在此前后,日本政府还纵容右翼分子登上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这些活动一方面表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抬头,同时也表明经济上崛起的日本又犯战前的毛病,不把别国人民的感情和别国的主权放在眼里了。
这些年来,日本相继打破了一个个确保日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禁区。如宪法不允许日本拥有军队,而日本却以“自卫队”的方式建立起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军队。这个军队今天拥有世界上先进的常规武器。
日本海上自卫队新型舰艇很多,普遍装有新式武器,其潜水艇是适合远洋作战的高性能潜艇。日本从1988年起着手建造宙斯盾驱逐舰,它完全可以与美国最先进的舰艇相匹敌。日本军方还有人主张日本要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陆上自卫队的国产装备的性能也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航空自卫队拥有185架世界上先进的美制F—15战斗机,并计划近期增加到223架;日本还拥有世界上先进的“爱国者”导弹,航空自卫队的6个防空导弹大队的24个中队已经配备了120部“爱国者”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
事情明摆着:日本一面信誓旦旦地说它“决不做军事大国”,一面扎扎实实地发展军事力量。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今年10月9日公布的一份报告说,1995年度日本的军费达502亿美元,在世界上居第三位。这一数额相当于东盟七国和将要加入东盟的两个国家军费总和的三倍以上。日本不惜重金进口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武器,它在这方面的开销也使其步入世界大国的行列。
80年代以来,日本还打破了防卫费不能超过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日本不能向海外派兵等禁区。今年日美两国首脑签署《日美安保联合宣言》,将日美军事合作范围从《日美安保条约》规定的“保障日本安全”扩展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为此,日本正致力于打破宪法中关于日本不能行使“集体自卫权”的规定。
日本的上述动向给亚洲地区形势注入了不安因素。有着侵略前科的日本今后将走什么样的道路,已引起世界人民,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的普遍担心。
与日本相比较,中国的国防开支大大低于日本。日本跟在美国后边说中国国防费用增长速度如何惊人,这是在蛊惑人心。
在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曾经饱受列强的侵略、压迫和掠夺。新中国成立以后,无比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并且力主尊重各国主权,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今天,中国经济与过去相比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12亿人口平均下来,人均收入还很低。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是我们的一项繁重任务。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有可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为此,中国需要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
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是倡导、维护亚太地区以及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谋求超级大国地位和霸权”的不是中国,恰恰是步美国后尘的日本;所谓“威胁”,正是来自鼓吹“中国威胁论”的日本及其盟友美国。日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要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使各国放松对它的警惕,以便它悄悄地实现梦寐以求的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目标。


第3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不忘贫困战胜贫困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何洪泽
今天是“世界消除贫困日”。世界各地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纪念方式是在北花园为一块法国政府赠送的纪念石碑揭幕。它既是为悼念在贫困中死去的人们,也是为提醒活着的人们,不要忘记还有许多人在贫困中挣扎。
石碑平放在草地上,在一个简洁的象征渴望自由和摆脱贫困的图案上部,刻着几句警言:“哪里有人被迫陷于贫困,哪里的人权就受到侵犯。我们的神圣责任就是团结起来,使这些权利得到尊重”。这几句话也用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刻在纪念石碑上方的一块四方的黑色大理石柱上。这使从世界各国来到联合国的人都能理解纪念石碑的含义。
在揭幕前,石碑上覆盖着一床各国贫困人口代表共同制作的百衲被。这床被曾在许多国家传递,以唤起人们对贫困的重视。它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特别是各国许多儿童,也自己动手做了百衲被,上面用各种文字写上了他们要求永远消除贫困的愿望。这些百衲被都挂在纪念石碑的两旁。
揭开百衲被和大理石柱上的幕布,参加仪式的人们都起立,为遭受贫困而死亡的人默哀。目前,世界上贫困人口还有10亿。他们中因贫困而死亡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有的也许连墓地都没有。这块石碑为他们共同树立了永久的纪念。
联合国副秘书长德赛在仪式上宣读了加利秘书长的讲话。加利说,贫困是没有国界,没有种族、宗教之分的。没有国家能逃避贫困问题。在消除贫困的斗争中谁也不能自我满足。今天的仪式正是为提醒国际社会,必须做更多的事情阻止世界贫困人口的增加。
一些从纽约和波士顿贫困区来的代表也参加了仪式。从印度来的十多个被称为“塔波利斯”的穷苦儿童表演了他们相互帮助,和贫困作斗争的短剧。他们的表演似乎在告诉人们,我们的下一代不要贫困,他们通过奋斗和团结,一定能够战胜贫困。
(本报联合国10月17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新加坡议长会见王汉斌
据新华社新加坡10月17日电(记者曾虎)新加坡国会议长陈树群今天在这里会见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及其一行。双方高度评价新中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迅速发展。
陈树群赞扬新中两国建交以来在各个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尤其是两国间的贸易合作。他说,投资的迅速增加进一步促进了新中两国关系的发展。
陈树群说,新加坡和中国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正在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他表示希望新中两国议会进一步加强往来和联系。
王汉斌说,新加坡在经济建设方面迅速发展,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他说,新加坡在法制建设方面的经验一直为中国所关注。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德法通过紧缩预算欧元可望按时启动
徐波
最近,德法两国联袂压低预算赤字,为欧洲经货联盟的按时启动率先作出努力,引起欧洲的广泛关注。
9月13日,德国议会经过激烈辩论,通过了科尔政府1997年紧缩预算案。9月18日,法国朱佩内阁也通过法明年紧缩预算案。此举将为两国政府分别节支700亿马克和600亿法郎,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5%和2%,使德法在1997年内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从目前3.9%和4.5%降到《马约》3%的趋同标准,为实现期望已久的欧洲经货联盟率先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根据去年欧盟马德里首脑会议的时间表,1998年初欧盟将对经货联盟参加国进行资格甄别,1999年启动欧元,因此,明年将是达标的关键性一年。德法高层近来频频会晤,决心不顾一切困难,把各自的预算赤字压下来。德领先于法向议会提交紧缩案,顶住全国六大城市25万人的抗议压力,打响头一炮。法不负重望,甘冒去冬的社会风潮再起的风险,也如期通过预算,不辱两国欧洲联合发动机的称号,也为其它国家达标“指点迷津”。
德法财力不一,达标难度迥异,但双方推动和深化欧洲联合的目标一致。法使用会计技巧,从国有电信公司挪用375亿法郎冲销国家债务的做法实际得到德国默认。德的支持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对法入盟的信心和保证法郎地位。法郎上月因金融市场对法达标能力的疑虑出现对马克的较大贬值,而18日法预算案通过后,巴黎股市却牛气冲天、汇率稳定。法有意与德组建达标国俱乐部,协调彼此财政、汇率政策等,防止未达标国乘机进行任何竞争性货币贬值,并在今后制衡欧洲货币局。法对德也投桃报李,支持德在都柏林欧盟财长会议上的欧元稳定公约和罚金标准。此外,德国拉拢法国,既是欧洲联合需要,亦是科尔本人的政治需要,借此在欧洲四强中孤立英国对经货联盟的“不入”论和制约意大利日益显露的“推迟”论。
德紧缩开支以老百姓的病假工资、退休年限、疗养待遇等福利作牺牲,而法政府的预算紧缩利斧直接砍向9000名公务员。德法均面临着400万和320万失业大军,削减公共开支将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并各自再次扩大20万人的新失业队伍。在面临1998年德国议会大选之际,德国政府顶住在野党和社会各团体的激烈反对,冒着选民反对的风险,坚持紧缩方案,反映了政府决心当马约排头兵的意志。当然德法紧缩预算均建立在对明年经济增长2%和2.3%的乐观估计之上,若经济低于预期增长率,则风险很大。因而,德法政府更愿意休戚与共,携手共进。
德法虽为欧洲经货联盟倡导者,但经济利益不尽相同。法希望以达标保大国地位,就业、硬法郎、达标一箭三雕,并谋取巴黎在新货币体系内头号金融中心地位;德放弃马克,指望以其欧洲第一经济大国实力继续称雄欧元区。法德分别是欧洲的政治与经济大国,彼此均不能承受经货联盟推迟或流产的政治后果,双方共同的对手既是各自强硬的工会团体,也是瞬息万变的欧洲金融市场。如再不削减预算和福利开支,市场将最终失去信心和耐心,造成长期利率上扬,经济回升抑止,经货联盟推迟。
德法通过紧缩预算,购得了欧洲经货联盟头班车车票,同时,也为欧盟成员国目前的紧缩预算辩论拉开了序幕。9月23日,德法外长又在法《世界报》上联合撰文,坚信欧洲货币联盟将如期建成。预计荷比卢将同德法搭乘同一列车;爱、芬、瑞典条件充分,入盟希望极大;奥地利和南欧四国紧缩举措大,正积极创造条件。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认为,欧元将按时启动并有相当数量国家首批参加经货联盟。


第3版(国际)
专栏:

欧元将成为合法货币
本报布鲁塞尔10月17日电记者张宝祥报道:欧盟委员会昨天正式向欧盟理事会提出了关于实行单一货币欧元的三个文件。一旦这些文件被12月在都柏林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批准,欧元从1999年1月1日起将成为欧盟参加单一货币国家的合法货币。
这三个文件是:《欧元使用的法律地位》、《确保经货联盟第三阶段预算纪律的稳定公约》和《加强经济趋同程序与新的货币兑换机制》。
这些文件还规定:确认欧元的名称,并把1欧元分为100个桑特斯;从1999年1月1日起,欧元将取代目前使用的埃居,比价是1∶1;欧元同各国货币兑换的规定等。
这些文件规定:从1999年1月1日起,欧元将是欧盟实行单一货币成员国的唯一货币。
但从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的过渡期里,欧元将通过各成员国的货币表达出来。欧元的纸币和硬币最迟将于2002年1月1日投放市场,它们将和各成员国的纸币与硬币同时在市面上流通,这一同时流通期至多为6个月,然后各成员国纸币和硬币将停止在市面上流通,欧元的纸币和硬币将成为唯一合法的货币。
这些文件还规定设置快速警报系统和惩罚机制。


第3版(国际)
专栏:

本届联大主席发表文告
呼吁消除贫困
本报联合国10月17日电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本届联大主席伊斯梅尔今天就“世界消除贫困日”发表文告,尖锐批评发达国家只在口头上空谈消除贫困,却没有实际行动。他呼吁所有会员国采取真正的政治行动,减少和消除贫困。伊斯梅尔还就此提出了减少军费开支和免除贫困国家债务等五点建议。
伊斯梅尔尖锐地批评了那些口头上承诺提供政府发展援助和技术转让,却不履行这些诺言的国家。他说,我们应当对这些政府的动机提出疑问。伊斯梅尔呼吁所有会员国停止空谈,集中力量采取实际行动消除贫困。对此,他提出了五点具体建议:
各国政府减少军费,增加教育和医疗保健的开支;
不带附加条件地取消发展中国家的双边、多边和商业债务;
国际金融机构应加强透明度。这些机构的决定应与联合国保持一致;
富国政府和南北国家中的富裕阶层应认识到他们在消除贫困方面的特殊责任;
各国政府应认识到政策调节的重要性。


第3版(国际)
专栏:

10月17日,美国教师马丽亚带领学生到纽约参加联合国“世界消除贫困日”活动。横幅上写着“贫困不会使我们泄气,我们要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新华社记者毛众役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危地马拉一体育场看台倒塌
10月16日,在危地马拉城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预选赛中,体育场二层一看台倒塌,7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这是体育场工作人员次日清晨清扫场地。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