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海南热带淡水养殖良种场通过审定
据新华社电 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最近审定和批准了在海南省建设国家级热带淡水良种场的可行性报告与技术设计方案。国家级海南热带淡水养殖良种场选址在文昌市,计划投资二千二百万元。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河南纪念人民治黄五十年
据新华社郑州10月9日电 (刘健、林嵬)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河南黄河河务局8日联合举行纪念会,回顾人民治黄50年的辉煌成就。
黄河,被炎黄子孙称为“母亲河”;同时,历史上黄河洪水泛滥频繁,在2500多年中,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黄河也因此被称为“中华之忧患”。特别是黄河河南段因河势宽、浅、散、乱,决口、改道的灾难有2/3发生在这里,是防洪的重中之重。
1946年我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治河机构,特别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历届党委、政府和沿黄军民都对治黄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为治黄50年来伏秋大汛岁岁安澜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文厚本存折打印机面市
本报讯中文厚本存折打印机——金长城完成全部商品化测试于日前投放市场。该机由长城集团与日本TEC公司合作开发制造,最薄可打印单页纸,最厚能打印两毫米厚国际标准存折、护照等票证。(辛田)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加坡投资兴建青岛工业园
本报讯新加坡工业联合会将在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投资兴建工业园项目,日前在青岛正式签字。工业园面积三平方公里,投资约三十亿元人民币。计划年底动工建设。          (宋学春)


第2版(经济)
专栏:

交行为西太平洋公司提供巨额贷款
本报讯在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五百万吨炼油厂即将全面投产之际,交行大连分行为该公司提供五千万美元投产启动资金贷款,这是交通银行发放单笔金额最大的一笔流动资金贷款。(马树芳)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北京整顿扎啤市场
本报讯为规范散装啤酒市场的计量行为,北京市技术监督局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等颁布的《关于加强啤酒量杯监督管理的通知》精神,对本市生产、销售、使用的啤酒量杯,制定出强检计量器具管理规定。
规定明确了生产、销售、使用的啤酒量杯必须具有明显的计量单位刻度、中国强制检定“CCV”标志、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编号、制造厂家标志。凡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均为不合格计量器具。(刘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迈得牌精制核桃油面市
本报讯国家星火科技成果——迈得牌精制核桃油已由陕西华原特种植物油厂制成,并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该厂科技人员攻克核桃脱壳、祛涩和保鲜三道难关,为我国食用油增添新品种。(存生)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新两国首次联合发行邮票
本报讯十月九日是世界邮政日,我国和新加坡共和国分别在北京和新加坡举办中新联合发行《城市风光》特种邮票首发式。这是中新两国首次联合发行邮票。邮票一套两枚。一枚表现新加坡城市景色,另一枚表现中国苏州盘门的风光。(尤欣)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康美药业公司投产高科技新药
本报讯由青年企业家马兴田兴办的广东康美药业有限公司,近日在粤东大地投产。
这是一家主要生产西药原料和制剂的现代化、标准化企业。总投资2.5亿元。这个企业的硬件设备和质量软件管理,都达到国际公认的GMP标准,即药品的生产管理规范标准。各类标准程序和标准操作方法、表格、标签,都按国际标准执行。
据主管部门和专家鉴定,这个公司生产的治疗感冒药、抗高血压药、治疗肠胃药和消炎抗菌素药物,都是90年代的高科技新药。
(王文)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鹿泉国税局推行“剪贴发票”
实施五年税收增幅百分之二十
本报讯河北省鹿泉市国税局研制发明的“剪贴发票”,通过五年来的实践,收到明显效果。该市实行剪贴发票的业户,五年税收增幅均在20%以上,超过以往历年总体税收15%的增幅上限。石家庄市去年推行剪贴发票后,业户平均每个票面金额增加153元,使用票2455万份,若按6%的税负计算,可直接为国家增加税收2亿余元。据悉,剪贴发票经有关专家论证,并获得国家专利。
在经济活动中,少数人利用大头小尾发票(俗称“大头票”)偷税。剪贴发票能有效地防止“大头票”的出现。它是在现行普通发票的发票联和记帐凭证联下端,增印金额数码条,根据交易金额剪贴,使得剪口金额数与发票上联开的金额一致,以此作为记帐凭证和计税依据。(杨建锁 孟贞全)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短讯

一座防污染、促进文明施工的混凝土搅拌站,在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乡建成。该搅拌站年产量可达二十万立方米砼体,图为搅拌站一角。 程文周 张伟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依托丰富热带农业资源
椰树集团力促农产品深加工
本报讯 记者王行增报道:海南省椰树集团依托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作好鲜水果深加工文章,农产品就地转化升值,形成了高效益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使当地50万果农每年人均净增收入5000元,得到海南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椰树集团的前身是海口罐头厂,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1985年以前,这家企业累计亏损718万元,濒临破产。1986年,新任厂长王光兴受命于危难之际,他率领一班人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一不靠国家投资、二不靠引进外资,在内部加大改革力度、苦练内功,实现高速发展。十年累计销售产值达50亿元,累计利税5.2亿元。去年,该集团年销售收入12.22亿元,在全国销售收入最大的20家饮料企业中排名健力宝之后位居第二。
1987年,椰树集团的科技人员经过383次试验,终于攻克了15年没有解决的椰汁“油水分离”这一世界性难题,开发出高科技含量的中国名牌饮料——椰树牌天然椰子汁,在椰子深加工方面获得较大的成功。目前,该产品已经走向国际市场,在美、英、日、法、巴西、埃及、德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喝到椰树产品。
一个好产品的深加工,带动了一方经济。继天然椰子汁之后,椰树集团又开发出天然芒果汁、椰杏汁、菠萝果汁、黄皮果汁等数十种果汁饮料,促使果农积极性大大提高。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资局加大境外国资管理力度
本报北京10月9日讯记者李建兴今天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获悉,为加大对境外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尽快摸清境外国有资产“家底”,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日前颁发了《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据统计,目前经批准在境外设立的中资企业已达4739家,这些境外企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国有资产经营体制与所有权管理体制的政策未到位,而造成境外企业产权关系不顺,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管理规章不合理,弊端甚多等问题。
这次对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范围是,对凡占有、使用国有资产,并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国家或地区(包括港澳地区)登记、注册的境外企业(公司)和非经营性机构都必须办理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登记。


第2版(经济)
专栏:

建行支持经济结构调整
铜川产业开始多元化
本报讯 陕西铜川建行发挥经营中长期信贷业务的传统优势,积极协助地方调整产业结构,仅今年前九个月就投入1.5亿元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投放资金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使昔日“煤都”变成“铝都”,初步形成产业多元化格局。
铜川市在陕西素有“煤都”之称,其中铜川矿务局最辉煌时年产原煤上千万吨,是西北重要的煤炭基地。80年代后期,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和一些老矿井老化报废等原因,使这个因煤而兴的城市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为促进地方经济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从“八五”开始,铜川建行就积极筹措资金,先后拿出4亿多元,支持地方调整产业结构,走综合发展之路,在继续支持煤炭生产的同时,集中信贷资金支持建材、冶金等新兴产业。陕西省耀县水泥厂是全国水泥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铜川建行投资2.4亿元建成了该厂的“五号窑”扩建项目,使年生产能力由原来的90万吨提高到170万吨。铝冶炼及其深加工是铜川市近年的新兴支柱产业,铜川建行支持陕西省“最佳效益明星企业”铜川鑫光铝业集团扩建,首先以补偿贸易的方式从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引进资金1亿多元,经过两期扩建,使电解铝生产能力由原来的5000吨增加到3.5万吨,今年三期扩建完工后,年产电解铝可达5万吨,跃居全国地方铝厂规模前列,并促成该企业集团的自备电厂于今年8月初开工建设,引导企业走铝煤电联产的道路。
目前,全市的产业结构已由过去单一的煤炭产销,发展形成以建材、冶金、机械等支柱产业为主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全市的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罗斌康提)


第2版(经济)
专栏:

不断寻找市场“入口”
——法库县发展山楂产业纪事
本报记者段心强
记者日前到“国家级”贫困县——辽宁省法库县采访,跑遍全县的山山水水,觉得在市场经济中办农业,仅仅按自然规律组织生产不一定能带领农民致富,重要的是要为产品找到市场的“入口”,保证让产品变成商品。
“法库”是蒙语的谐音,意思是鱼脊岭子。全县到处是土岭子,活像一个个鱼背。由于森林砍伐很多,洪水把土岭冲得沟沟豁豁,不少地方还露出石头,像是一条条被剥去皮肉的鱼骨头。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和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几乎相等,人们一个个穷得叮当响。
80年代后期,法库县委、县政府在自然规律这个幽默的“魔术师”多次嘲笑下,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从此,他们针对地广人稀、土地瘠薄的特点,在岭上、沟里植树造林。他们调查资源:无霜期150天,年降雨量500厘米,大多是棕壤、淤沙,地下水全是矿泉水,土壤中含磷又多,适于山楂树生长,而且山楂含营养物质也多。于是他们就发动全县农民栽山楂树,两年栽了500万株,成了辽宁省的“山楂县”。
山楂产量打着滚上升,1994年出现销售问题。秋天,满山遍野红果一片,喜人;摘下山楂,无人问津,愁人。5000多吨山楂找不到出路,县委、县政府领导人心急如火,把不少人撒到全国,连卖带送,好歹都处理了,可一结帐,一公斤山楂没弄到一角钱,各地农民不约而同地砍山楂树。150万棵刚长起来的小树在一片“咔嚓”声中倒下。干部、群众在挫折中悟出一个道理:产品不能成为商品,多余的部分就是废品。
法库县委、县政府在被砍倒的山楂树前反思,清晰地认识到:给产品找市场的“入口”不能一劳永逸,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当时的县长王成礼,翻阅古今药书,走访有关科研机关,特别是精读《本草纲目》、走访一家医学科研单位后,知道山楂不仅果肉里有多种营养,而且更多的营养成分在果核里——含有黄酮、牡荆素,对防治癌症和心脏病有奇效。当前,因为果核难以破碎,营养成分还没有被利用。他密切注视着有关山楂的信息。喜讯终于到来:国家一个科研单位已研制成功一种破碎山楂核的办法。他们赶到科研所,重金购买了这项专利。
对专利要充分利用,但不要迷信——法库县开发山楂新产品中一直坚持这样干。他们把专利物化成一座工厂——山楂全果超微粉厂。可在生产时发现,烘干不过关:没有找到最佳温度,不能制成很细的粉状,损害了营养成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发动全县的科技人员集体攻关,土法、洋法一起上,最后终于找到烘干的最佳温度,保存了山楂的全部营养,又能破碎到2000目以上,比上等白面还细得多,使人们能够吸收山楂的全部营养成分。因此,这种产品一上市,立即受到多方欢迎,年产量很快由几百吨增加到1000吨,3000吨,4000吨……
法库县山楂全果超微粉厂的兴起,带动了栽山楂树第二次高潮。到1995年,全县山楂树已超过600万株,每公斤山楂价值确保在1元以上。仅这一项,人均收入增加150多元。他们的实践证明:在一种产品中不断注入科技含量,发掘出它的特殊功能,是占领市场的可靠保障。


第2版(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两建促两改两改促两变两变促两增
朝阳稳定解决温饱问题
本报讯辽宁省朝阳市所处的努鲁儿虎山区,十年前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全国18片贫困地区之一。十年来,朝阳人民以山区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为中心,加快农业开发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1995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1553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接近辽宁省中等水平,比较稳定地解决了温饱问题。
朝阳市位于辽冀蒙三省(区)交界处,辖7个县(市)区,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耕地39.4万公顷,总人口335万,其中农业人口252万。长期的贫困,使朝阳人认识到:造成贫困的原因,最根本的是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条件较差,抗灾能力很低。近十年来,市委、市政府从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入手,把“两建”(山区建设、农田基本建设)作为解决农民温饱、脱贫致富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达到以两建促两改(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两改促两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两变促两增(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
在开展“两建”工作中,朝阳市充分发掘了农村劳动力和“五荒”土地这两个潜在的资源优势。市里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全社会向“五荒”投入更多的资金或劳力,大大加快了治理速度。十年间,全市共完成山区、农田综合治理面积1068万亩,新打机电井7754眼,新修自流渠66条,新修灌溉站80座,建土井方塘17237处,人畜饮水井910处,治理疏通河道2210公里……大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农业抗灾能力显著增强。199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96%,控制水土流失面积达到75%,粮食产量达到14亿公斤,比1985年增加7.6亿公斤,为解决农民温饱创造了条件,同时为今后经济的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边)


第2版(经济)
专栏:

湖南农村试验推广硅锰肥
据新华社电湖南农业部门今年在衡东、攸县、湘潭、株洲等二十多个县的较大面积试验和推广硅、锰肥料,水稻、玉米、棉花、甘蔗、西瓜等作物取得了增产百分之十以上的增产效果,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第2版(经济)
专栏:草原牧区行(11)

由靠天养畜到建设养畜再到科学养畜,继而步入集约化、现代化,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对于又高又寒的青藏高原,建设养畜尤为重要——
江河源头话建设
刘红星
初上世界屋脊,即领教了厉害。
车出西宁向青藏高原腹地急驰。暑天八月,大家身裹棉衣,因高寒缺氧,气憋头疼,无暇顾盼窗外原始的寂静与骄人的美景。
高寒缺氧,交通不便,灾害肆虐,以及藏胞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畜牧业生产在严酷的自然灾害面前显露出来的脆弱,则是刻在我们脑际中最深刻的印象。
建设养畜是根本出路
青海省的青南地区、西藏的藏北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草原。这里以一系列丘陵、起伏平缓的山地和湖盆、宽谷组合构成波状高原面,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据当地提供的资料记载:无四季之分、唯有冷暖之别的青藏高原,年均冷季长达七至八个月,绿草期为四至五个月,而冬春草场占可利用草场面积还不足40%。雪、旱、冻、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年年有小灾,三年至五年一中灾,七年至十年一大灾。去冬今春青藏高原的雪灾是四十年来最大的一次。玉树州农牧局长毛育生介绍,去年10月17日起,青南地区连降大雪48场(次),最高积雪厚达一米。千山雪蔽,大批牛羊死亡,一些牛羊如雪原冰雕直立而死。据统计,西藏雪灾中死亡牲畜140多万头(只),而青海玉树一地就死亡129万头(只)。
为了解灾后情况,我们在青藏高原的腹地走访。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多乡巴麻村坐落在海拔4200米的卓维地再山下,这里居住着由六户牧民组成的畜群作业组。组长东舟多杰1980年就率领本组牧民背石头、打土墙、搞建设,眼下作业组有过冬牲畜棚圈28座,围栏草场13块,户均种草10亩以上,畜牧业生产已达到舍饲半舍饲。1985年雪灾中组内净增牲畜35头(只);1990年雪灾牲畜无一死亡;去冬今春大灾牲畜减损率仅为3%,仔畜成活率为90%以上。青海省畜牧厅提供的一份建设养畜在抗灾中的效益对比分析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他们对六个县109户建设户与95户未建设户灾后情况进行了对比,建设户比未建设户牲畜繁活率高出14个百分点,减损率为30%。立草为业是建设基础
采访中我们问及雪灾中牲畜死亡原因是饥饿还是寒冷时,回答是一致的:无草可食是雪灾中牲畜死亡的主要原因。
多年来,青藏高原由于冬春牧场有限,自然草场严重退化,加之灾害频繁侵袭,畜草矛盾日趋加重。1984年,青藏高原实行了草场承包责任制,为草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1985年,青海在全省提出了“立草为业”的口号;西藏则确立了以草地基础建设为重点的畜牧业发展方针。进入90年代以来,以定居、棚圈、围栏、种草“四配套”为主要内容的草原建设在青藏高原加快了脚步。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靠天养畜的藏族牧民开始在围栏内划片轮牧,并利用农机具种草。这是他们在改变生产方式中最令人欣喜的一大变革。
牧民定居点周围一片青绿。青海牧民给他们的种草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圈窝种草”,即在定居点周围的畜圈内种草;而西藏牧民则把此叫作“冬圈夏草”,意冬天圈里圈牛羊,夏天里边种草。有17户牧民,户均圈窝种草半亩左右,长势非常好,绿油油的。去冬今春大灾,全组1400多头(只)牲畜死掉近30%。村支部书记嘎玛罗布说,雪灾时,圈窝种的草维持了一个半月,否则损失更大。
“软件”建设是题中应有之意
在玉树州和干部群众座谈,当地领导告诉我们:去年省上和省畜牧厅领导下来检查工作时,指示要防大灾,要组织动员牧民加快出栏多出栏。州上提出“要把牲畜存到银行”去的口号,冷库做了准备,在各乡还设了收购点。干部们还到各牧户告知有大灾要多出栏。然而,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雪灾残酷地袭击了高原。
玉树藏族自治县嘎玛村牧民布恩60头牦牛死掉26头。问他为什么不卖掉一些呢。他说,实在舍不得卖哇!据当地干部介绍,目前,养“神牛”、“神羊”(长寿牛羊)的牧户还为数很多。西藏目前还有“绝杀户”(意为一只牛羊不杀)和“放生群”(整群牛羊放进山里不管了)。牧民惜售在我们采访的五大牧区中仍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环湖地区与青南、藏北地区比较,后者在经济、交通、信息以及牧民的意识、观念等方面差距很大,据青藏两地畜牧部门提供的数字,青海省1995年牲畜出栏率不足20%,青南地区仅15%左右;西藏自治区为18.7%。
让牧民多卖牲畜,关键是解决认识和观念问题,政府职能部门也要为牧民提供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如果说“四配套”是建设养畜中的“硬件”,那么提高牧民商品意识,解决市场、信息等服务问题则是建设养畜中的“软件”。在建设养畜中把“硬件”与“软件”建设结合起来,这样的防灾建设才是完整的,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第2版(经济)
专栏:短评

抓住根本锲而不舍
纵观我国6500万贫困人口的分布特点,大都在偏远的深山区、石山区、岩溶区、干旱区。自然条件恶劣,是贫困的根源,也是扶贫要抓的关键。
扶贫要挖根,更要依据“根子”的类型,区别对待。对于没有生存条件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搬家。广西岩溶山区、北方“三西”干旱地区的一些地方,就属于这一类型,这叫做“异地移民开发”,效果很好。但是,外面的世界再精彩,终究不能把6500万人全搬出来。
大部分贫困地区,生存条件恶劣一些,但不是一点条件都没有。在这里就应针对不同情况,抓住根本,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一些有丰富的工业资源又有一定交通条件的地方,不妨可以考虑办一些工业。工业品附加值高,如果销路好,来钱就快、就多,可望早日脱贫。
没有那么多工业资源,交通又闭塞的地方,只能大干农业。农业有农业的优势,农业对农民的受益覆盖面比工业要广。它能发动千家万户,也能给千家万户带来实惠。搞农业也要有条件,地要厚,土要肥,水要足。这就要进行基础建设。朝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坚持下来了,心无旁骛,一干十年。农业投入的周期长,坚持很重要。
需要说明的是,在贫困人口中,要搬家的是少数,能办工业的也是少数,大部分地方,脱贫还要靠农业,要像朝阳那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山区农田基本建设干农业。从这一点说,朝阳的做法,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第2版(经济)
专栏:

江苏省宿豫县委一班人在秋播大忙中,带领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图为县领导王元奎(中)在三棵树乡朱庄村指导农民种植麦套菜。
王爱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