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当代包公上荧屏真情实感铸精品
电视连续剧《黑脸》投拍
西央
当全国优秀纪检干部姜瑞峰正随“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报告团,赴全国巡回演讲之际,一部以姜瑞峰为原型的16集电视剧《黑脸》,日前在河北省纪委和宣传部主持下,于庄严的河北会堂隆重开机。
根据一合长篇报告文学改编、由河北省纪委、河北电影厂联合摄制的这部电视剧,从一开始就得到了省委书记程维高大力支持,他要求请一流编剧、一流导演、一流演员拍成一流作品。他利用外出考察的间隙读完23万字的剧本初稿,专门召开了剧本讨论会。该剧的策划、筹拍、剧本修改都由省纪委、宣传部负责人亲自抓。曾拍出过《老井》、《变脸》等影片的资深导演吴天明,在看过《黑脸》报告文学后,本就有心将姜瑞峰的事迹搬上荧屏,接受河北方面邀请,他来到河北和姜瑞峰一道办案,很快成了知心朋友。他和创作人员深入乡间采访数月,数易其稿完成了剧本。曾在《西部警察》等多部影视作品中有过出色表演的何伟,得知邀请他出演姜瑞峰,毅然推掉由他担任导演的一部电视剧,赶往河北和其他演员一道,住进老乡家一件件了解姜瑞峰的事迹,一点一滴感受乡亲们对党的优秀纪检干部一身正气为民做主的感佩之情。参加演出的六七十位演员深受姜瑞峰事迹和人格力量感召,开机前天天在一起琢磨角色,根据亲身体会为人物改戏、加戏。在导演吴天明的带领下,演员们和河北电影厂各制作部门的创作人员一道,决意从自身做起在各个环节做“加法”,将该剧拍成内容充实而富有力度,人物饱满而新鲜生动,剧情紧张而节奏明快,两三分钟就有一个吸引观众的兴奋点,从而为不乏浮糜、拖沓之作的荧屏,拿出一部紧贴现实时代,以真实生活震撼人、打动人的力作。该剧将在春节前后同观众见面。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来自剧组的报告

长征路上
《长征》人
——革命历史巨片《长征》拍摄记之三
向兵刘红
“《长征》是我们拍过的影片中最苦最累的一部。”谈起《长征》的拍摄,剧组的制片、美工、摄影、录音,包括随组的汽车司机,都这么说。一提到《长征》就慷慨激奋的导演翟俊杰,私下里也在感叹:“疲惫之极,疲惫之极。”
《长征》不同于《大决战》、《七七事变》等已有的任何一部在某一地域就可拍成的重大题材影片。长征是流动的,因此剧组不仅辗转数千里,而且拍摄中不能重复场地,几乎天天要换场景。为了赶在长征胜利60周年拿出《长征》,影片大多是夏天拍秋冬的戏,季节错位下的实景拍摄,不仅苦了穿着棉衣演戏的演员,也苦了全剧组的人。7月的贵州骄阳似火,可影片要表现的却是初冬大西南阴沉沉、湿漉漉的环境。因此,剧组每到一地都得全体出动,又是脸盆又是水桶地将房屋、街巷、道路泼过透湿,才能开机拍戏。也是因为季节错位,拍摄红军开进遵义城的一场戏时,全组人一起动手和当地群众一道,硬是将几十亩菜苗、瓜秧悉数拔尽,同时还要放烟遮挡住山坡上郁郁葱葱的树林,才除去了镜头里不合时宜的绿意。
还有更难的,剧组要拍摄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冬夜戏,一切准备就绪,摄影灯一开,飞蛾、蚊虫追光而来,这哪像冬夜。正在现场的广西厂厂长王其鹏立即带领人四处扑打毫无效果,只好放起几乎让剧组人员窒息的浓烟,抓紧烟散蚊退的片刻进行拍摄。又是夜里拍毛泽东救助红军师长的戏,现场一片肃静,同期录音设备正要和摄影机一起转动,室外突然响起一片夏夜的蛙声。剧组想尽一切办法,最后只好放上一阵枪趁蛙声被吓住的空隙赶紧拍摄。如此反复折腾,一组镜头要拍好几夜才能完成。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剧组的人说,“受过《长征》的磨练,什么戏不能拍!”说这话时,他们也常会感叹,“到底是在拍《长征》,危难之时总有人相助。”
剧组要在川西北的红原县拍摄一、四方面军过草地的戏,需要大批群众演员和马匹。和青藏高原接壤的红原草地,8000多平方公里才3万多人,车行数十里难见一处人烟。县领导得知剧组的困难,立即派人四处出动,一夜之间硬是几十里一个帐篷、几十里一个帐篷地从方圆几百里组织来了100多名游牧的牧民。
60年前红军经过遵义时,古老的遵义城连电灯也没见过,今日之遵义,白天、夜里但闻汽车声、广播声、叫卖声响成一片。这使既要实地拍摄,又要同期录音的《长征》的拍摄,几乎陷入困境。也只因拍的是《长征》,当地的公安、工商以至居委会的大妈一齐出动,竟生生地让半个遵义老城,在大白天几个小时里没有发出一点声响。
在贵州,剧组每到一地拍外景戏几乎都要水湿街道,这苦了剧组的人,更苦了当地的老百姓。但人们并无怨言,而当大雨真正来临时,人们又以另外的方式表达出对《长征》的热情。一天夜里,剧组在青岩镇南门冒雨拍戏,夜已深了,可临街的住户几乎家家亮着灯,开着门。剧组正纳闷,却听有人在喊:“雨太大了,快进来避避吧!”剧组冒雨拍了一夜戏,好些人家一夜没关灯,为他们留着门。
目睹此情此景,导演翟俊杰鼻根一酸抱拳对四周说道:“多谢了,我们只有以拍好《长征》报答大家!”
正如毛泽东同志当年说过的“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剧组所到之处,都会激起人们对长征、对红军的缅怀之情,并时有人们的热情相助之手。
然而,《长征》也有着自己所无法战胜的困难。全面表现长征的《长征》,是一部耗资数千万才可能完成的大制作。由于种种原因原定的投资未能到位,广西电影制片厂倾其家底,甚至连今夏南宁连遭暴雨职工宿舍急需修缮也不顾,将每分钱都给了《长征》;广电部分管电影的副部长和电影局领导也一次次亲自出马四处筹资,但目前拍摄资金仍有很大缺口。《长征》急需那些有眼光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各界,投资支持这部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影片,不违初衷不失水准地拍成无愧于长征的优秀之作。
(附图片)
图为剧照:毛泽东(唐国强饰)说服追赶他的四方面军战士坚持北上抗日路线。
向兵摄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文化长廊

个性鲜明的艺术展现
——观第五届“五个一工程”电视文艺晚会感言
可伦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已经实施了五周年。五年来,“五个一工程”走过了不寻常的道路,在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和全力支持下,通过广大文艺、出版和理论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辛勤耕耘,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于这样一个已经推出了数百部优秀作品,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创作人才的系统工程,要运用时间长度为100分钟的一台电视文艺晚会来加以表现,这的确是摆在文艺晚会创作人员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晚会创作人员经过认真观摩研究历年来的获奖作品,挖掘出了潜藏其中的内在意蕴,发现了富有形态美感的篇章片断,提炼出了作品共有的特色精华,为广大电视观众献演了一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雅俗共赏、阵容强大、节奏紧凑、风格独特的节目。
晚会最为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它对于“五个一工程”的性质意义和五年来取得的成绩特别是获奖作品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在展示的形式上,采用了“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塑造时代英模,呼唤正气”、“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勇于进行艺术探索,追求艺术精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这样五个板块来结构节目,并辅以每次30秒的大屏幕快速闪回,在统一、固定的音乐声中介绍了历年的重要作品。特别是通过演员带作品、点作品的方式,使整台晚会与获奖作品环环相扣、紧密相联,起到了突出渲染获奖作品的效果。
晚会另一个不同寻常之处就是,它的节目品位高、格调雅,既有鲜明的思想性、导向性,又有很强的娱乐性和可视性。开场歌舞《走向辉煌》,词曲并茂,通过杨洪基、顾欣、幺红三位高亢华丽的演唱,显出了恢宏的气势。歌舞组合《民族之光》热烈欢快,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使观众既欣赏了编排精到、创意新颖的“鼓”舞,又领略到了欧米加参、阿依吐拉等著名少数民族艺术家的演唱风采。由黄宏、李文启主演的小品《青海姑娘》以巧妙的构思、精彩的语言、不断抖搂的包袱,对文艺创作当中存在的“宾馆文学”、“火锅文学”和脱离生活、胡编乱造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引起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笑声,成为近一段时期以来难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较好的电视小品。在音乐表演剧《心声》里,当演员王铁成讲述他在人民大会堂拍摄电影《周恩来》的感人氛围时,他的眼眶湿润了,两行泪珠滚落脸颊,观众的心顿时揪紧,情海里翻起了巨大的波澜;当奚美娟讲到她在参加电视剧《一个医生的故事》拍摄的一段往事时,她的诉说是那样的流利和生动,她的声调是那样的富有冲击力和感染力;表演艺术家李默然的朗诵铿锵有力、激情满怀,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炽烈的爱和对中华大地的似海深情,把音乐表演剧推向了高潮,也把晚会推向了高潮。
晚会的再一个不同凡响之处就是在晚会节目越搞越多越搞越平的情况下显示出了这一创作群体的艺术个性和才情,使得整台晚会在形态美的追求和某些局部上露出了创新的亮点。对于主题鲜明、格调高雅的晚会,过去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品位和格调高了就不容易做到好看。而一台好的晚会,总是熔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视性为一炉的晚会。在这一点上,主创人员认识明确而又坚定,充分调动了歌、舞、乐、剧、服装、化妆、声、光、电、舞美等艺术手段,加以高度的复合浓缩,在紧凑的节奏中、在综合立体和全方位的协调运动和配置中展示出了五彩斑斓的形态美,在视觉形象上给人以典雅、新鲜、别致的美的享受。在结构手法上,采用“观众心语”的征集和现场朗诵,既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现场感,又给许多艺术家提供了展示风采的机会。在语言节目方面,采用纪实诉说的方式进行表演,发挥了电视新闻性的长处。在舞蹈节目方面,用舞蹈去营造文化下乡的环境和气氛,赋予舞蹈与节目相对应的思想情绪内涵,不是仅仅作为陪衬,在这一点上与以往的晚会比较,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当然,这台晚会并非十全十美。由于这是第一次创作完整的、专题性的“五个一工程”文艺晚会,加之时间仓促,晚会在节目的整体衔接上,尚有生硬之处,在细部上,个别节目的创作,还有可以推敲探讨的地方。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歌台舞榭

话剧《热血甘泉》的启示
黄国柱
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和内蒙古军区文工团最近推出的多场次话剧《热血甘泉》,是根据“模范共产党员”李国安的先进事迹创作演出的。
《热血甘泉》以内蒙古边疆地区缺水为基本的背景,首先展示的是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因缺水而贫困的生活现实:美丽的姑娘为了逃避有毒的水源而不得不和心爱的小伙子告别,欲远嫁他乡;村子里的人们不得不让年迈的老阿爸背上全村凑起来的钱去找解放军“水神”……在改革开放、经济繁荣的同时,李国安和他的战友们面对的则是“老少边穷”的客观现实,强烈的反差激起的是守边军人的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把为边疆人民找水打井看成是自己不可推卸的义务,进而产生出一种高尚的事业感、神圣感,所以,哨所把新兵入伍的第一课——“喝苦水”变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仪式。话剧把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为民造福”的古老的道德信条统一在自己的精神旗帜上。
为了找水打井,给水团团长李国安作出的牺牲是巨大的。他以苦行者的身影在边疆已经战斗了几十年,却从来无怨无悔。对母亲,他是临终时未能守孝侍奉的儿子;对妻子,他是不能时时相伴的不称职的丈夫;对儿子,他是不能辅导他的作业、家长会上丢尽脸面的父亲;对自己,他是多病缠身而不知自珍自惜的病号……在以讲实惠、谋私利为时髦的今天,李国安的行为究竟还有多大的价值和市场?剧中给我们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除夕夜,新年的钟声响起来的时候,李国安却因过度疲劳而在工地沉沉睡去,众多去慰问的群众自发地为他“站岗放哨”;当打井的决定作出的时候,年过花甲的老人情愿跪在被誉为“水神”的李国安面前……还有什么样的褒奖能更甚于此呢?可见,该剧的成功主要是主人翁李国安形象塑造的成功。
我们生活在矛盾冲突之中,或者说,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冲突。在李国安的生活环境中,这一点也不例外。李国安是一个普通的解放军军官,生活在一支条件艰苦的部队里。社会上的思想意识不会不以各种渠道渗透到部队中来。比如,对于苦与乐,个别的战士因怕苦怕累,可以在李国安表达找水决心的诗作上改动字句,使其变成相反的意思;比如,对于打井困难程度的估计,冯工的认识显然与李国安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党委会上的交锋,是该剧最精彩的场次之一,正是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李国安迸发出了“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的最强音,使每一位在场观众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话剧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在每一部话剧作品中希望看到和听到的是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仪态万方、个性鲜明的语言。该剧的人物语言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无论是主要人物的北方普通话,还是当地老百姓的内蒙古方言,无论是来自上海、东北、四川的各地特色的地方话语,都为话剧的可观赏性增色不少,一方面,是使该剧笼罩了一种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情,另一方面,则使整个舞台始终洋溢着生龙活虎般的部队生活氛围,可谓色彩鲜明,引人入胜。
话剧是一门综合艺术,要求创作者和表演者在整体的构思立意和具体的动作表达上形成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世界。《热血甘泉》艺术风格上的特点也许可以用豪迈大气、激情充沛、结构严谨、阳刚与阴柔兼美来加以概括。面对困难,包括一开始思想并不通的如冯工这样的军人,都保持了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风貌;白鸽放飞之后又飞回的首尾呼应,李国安和妻子的车站对话后的《蓝色的多瑙河》的旋律涌起,又令人神往于革命浪漫主义的韵致之中;当李国安和战士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打出了甜水的时候,他们手捧甘泉谁也笑不出来,泪水却不期而至,这种艺术手法,也是堪称让人赏心悦目的生花妙笔……
《热血甘泉》在艺术上并非已经完美无缺。比如,它在进展的节奏上,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也还有令人遗憾之处,但该剧无疑为当代并不景气的话剧舞台增添了一道崭新的风景,对于整个军事题材的文学艺术的创作也会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前线歌舞团演出《长征·世纪丰碑》
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受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大型系列活动组委会委托,创作编排了大型音舞诗画晚会——《长征·世纪丰碑》,将于10月15日左右赴北京献演,后在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巡回演出。
这次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由萧克、张爱萍、杨成武等50多位当年参加长征的老红军将领亲任组委会领导。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将军亲任《长征·世纪丰碑》大型晚会的组委会主任。晚会通过音乐、舞蹈、歌曲、美术等综合艺术形式,采用象征手法,既歌颂了长征路上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传扬长征精神,又鲜明地观照着在改革开放的新长征中,全国军民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跨向新世纪的豪迈气概。晚会共由《序》、《血色红星》、《赤子雪魂》、《百里杜鹃》、《草地火种》、《红军万岁》和《尾声》等七个章节组成。创作了《血路漫漫》、《红星树一路阳光》、《雪魂》、《百里杜鹃》、《草地火种》、《铁流滚滚》等10个歌舞。
数月来,晚会主创人员多次向老红军、老前辈作采访,收集了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派创作人员重走红军路,亲身体验当年红军的艰难历程,较好地完成了创作排演任务。(王修来)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30集电视剧《琉璃厂传奇》开机
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北京金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摄作的30集电视剧《琉璃厂传奇》,国庆前夕在北京开机。
琉璃厂作为中国古董业的发源地和最大的集散地,200年前就已享誉海内外,一直是老北京上至达官巨贾,下抵流民艺丐和文人墨客,外国商旅聚合汇通之地,体现出了中国宫廷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双重特色。至今它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游客,可见它所负载的中国历史的无穷魅力。清末民初琉璃厂的兴盛与衰落,不仅深刻体现了历史沧桑,也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曲折的发展史。《琉璃厂传奇》将通过琉璃厂中一群小人物大起大落的命运,生动地演绎出这段兴衰史,并由此发出了严肃沉重的警世商铭。该剧由邹静之编剧,许同均执导。冯远征、邢岷山、张国立、剧雪任剧中主要角色。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孔子与中国》在曲阜开机
一部全面反映孔子生平、思想的大型电视专题片《孔子与中国》,于近日在山东曲阜正式开机。
该片以跨世纪的视角,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孔子和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清理,对孔子、儒家在中国历史上和当代中国的作用、意义进行形象化、艺术化的揭示。同时,对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文化中的仁、礼、中庸等思想的合理内核;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抵抗外族入侵,坚持民族气节,培养仁人志士等方面的贡献及其对造就汉唐的文明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肯定。《孔子与中国》由著名学者、孔子研究专家匡亚明任总顾问,由曲阜师范大学青年学者杨佐仁撰稿,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将于一九九六年年底摄制完成。(袁明孔鹏)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第三届“北京·汉城·东京”戏剧节举办
为了更好地弘扬东亚文化传统,促进中、韩、日戏剧交流,由中国剧协和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第三届BESETO(北京·汉城·东京)戏剧节将于本月二十一日至三十一日在北京举行。前两届已分别在汉城和东京举行。
参加本届戏剧节的有日本利贺铃木剧团演出的希腊神话题材话剧《厄勒克特拉》,韩国美丑剧团的话剧《春到山间田野》和韩国鞠守镐舞蹈团、韩国汉城现代舞蹈团联合演出的舞剧专场。我国参演剧目有歌剧《张骞》、话剧《冰糖葫芦》、曲剧《烟壶》和由“梅花奖”获奖演员组台的戏曲专场。
本届戏剧节期间还将举行学术研讨活动。
(纪文)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创作手记

深入生活 讴歌英雄
《英雄无悔》剧组 贺梦凡
电视剧《英雄无悔》荣获了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这对我们剧组全体同志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我们一定再接再厉,遵照江泽民总书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示,坚持深入生活,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做出自己的贡献。
下面我想结合电视剧《英雄无悔》的创作,谈几点体会:
一、要坚持深入生活。深入生活,本来是搞好文艺创作,尤其是当代现实题材创作的必由之路。《英雄无悔》剧组在有关部门的热情支持安排下,我们走遍了广州、南海、珠海、深圳、惠阳、海丰、普宁、汕头等地区。深入到刑警、交警、海警、消防、边防等各个警种及警校、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边检站、海关等100多个基点,先后采访数百人。对于作品中需要重点加以表现的单位,如省公安厅及汕头、珠海、深圳等市的公安局。我们还多次往返,深入采访。如在汕头,我们整整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和局领导、基层干警朝夕相处。这样,我们就和公安战线的同志们真正交上了朋友,建立了浓厚的感情。通过深入的观察了解,我们深深体会到火热的改革开放生活,实在是一座蕴含着极其宝贵资源的“富矿”,就看你怎么采掘。目前,在部分文艺创作人员中,有一种认识“误区”,认为当代现实题材的作品,观众不太愿意看。其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很大一个原因,还是因为我们作者深入生活不够,以为创作只需要灵感加技巧就行,往往是几个人凑在一起侃侃就算完事,这就很难避免图解生活,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作品当然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魅力和新鲜的气息。实在的说,如果《英雄无悔》还能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厚爱的话,并不是我们在创作技巧或者才华上有什么特别的高明,而是生活本身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生动的细节和一个个性格各异,但都独具魅力的人物,才使《英雄无悔》的创作具备了自己的特质,避免了凭空杜撰或者生拼硬凑的弊病。
二、热情讴歌新时期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在商品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如何发现并探索一种新环境中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发现并探索在新时期的牺牲与奉献,是当前文艺创作所不能回避的课题,也是我们《英雄无悔》创作的一个重要思想支点。由于我们所表现的公安生活的职业特殊性,工作环境和条件的艰苦性,工作量的超负荷性等等,也使我们更容易受到充溢于其间的英雄主义的强烈感染。生活中有英雄,可是,反映到文艺创作上却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受“高大全”创作模式的影响,把英雄写得完美无缺,脱离实际,因而容易在观众中产生反效果。还有一种“淡化政治”、“躲避崇高”、“消解价值”的美学主张,对表现英雄表示冷漠。如果要写英雄就要尽力写英雄的弱点、缺点,以至写出他“人格的另一面”。《英雄无悔》的创作注意克服和防止了这两种倾向。首先,我们塑造以高天为代表的公安英雄群像,所代表的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与人民大众的情绪和意愿息息相通,敢于正视矛盾,直面人生,并通过不屈不挠的艰苦努力,去实现崇高理想的英雄主义。他具备以往文艺作品中描写的英雄所没有的某些新的特质。其次,我们同样坚定地认识到,这些为实现美好理想,为社会安宁和人民谋求幸福生活的英雄们,首先也是一个人。他同样有着正常人所具有的感情,爱情,家庭和物质的需求以及喜怒哀乐,甚至他的人格与人情,欢乐与痛苦,还要超出常人,比常人更深刻。这样就使得我们的英雄有血有肉,有情有性,与那种“三突出”式的,苍白贫血或者空洞概念的“英雄”有了鲜明的区别。同样鲜明的是,他也从根本上区别于那种以调侃,游戏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顽主”或者“侃爷”们。我们力图展示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新的体制建构的过程中,人们是怎样调整和更新自身的观念,同样也在健全和完美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心灵。
三、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英雄无悔》的创作,将视点集中投向当前社会的几大热点问题之一,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稳定问题。这样一个题材选择,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一定的敏感性。如写得好,理所当然地会引起社会的普遍瞩目和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在具体创作中,我们注意了两点,一是要真实、深刻,也就是敢于触及矛盾,大胆揭示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冲突,对于治安现状,公安队伍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不回避、不掩饰,甚至还要透辟入里,揭示出它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源,这样才能让广大观众觉得真实可信。但另一方面,又注意掌握一定的尺度,从根本上说,就是能不能把握住生活本质的问题。如我们的作品触及到公安队伍内部有的腐败分子问题,甚至写到胡永煌副局长这样身居一定位置的腐败分子,既要大胆揭示,因为他确实存在。同时又要看到它毕竟不代表生活的本质和主流。我们要写出我们的党,我们的公安队伍完全有能力战胜外部腐败,也完全有能力战胜队伍内部的腐败。这样才使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公安,我们的社会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样才真正称得上准确、深刻,具有反映社会本质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当然,思想性把握住了,并不等于作品就成功了。如果没有艺术性,很可能使我们的作品虽然主题鲜明,倾向积极,但是却形象苍白干瘪、缺乏血肉,流于公式化、概念化。因此,我们注意在艺术上狠下功夫,其中最重要的是注意塑造出生动丰满,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同时,一个精彩曲折、情节引人入胜的好故事,往往是电视剧最能吸引观众,能让蕴含在它中间的好思想真正进入千家万户的“通行证”。为此,我们在《英雄无悔》的创作中也作了艺术样式上的一些开拓性试验,采用各种样式的综合和通俗剧的某些编码,将崇高的主题以及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壮歌融入到情节片、动作片的探索之中,让它真正能做到好看,真正能对观众有吸引力、诱惑力。
(本文是作者在1995年度“五个一工程”颁奖会上的发言,发表时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