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6-01-31

1996-01-31新闻联播 文字版

今日“林海雪原”人——北疆哨所拾趣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今日“林海雪原”人<br/> ——北疆哨所拾趣<br/> 鄢永民苏洪义<br/> 迷归途,熊瞎子白日闯“禁区”<br/> 深冬的一天清早,地处小兴安岭深处的某仓库哨所。班长高峰顶着雪花从哨位回来,见门虚掩着,一行牛犊子似的脚印消失在门口。“附近没有村庄,哪来的牛犊?”高班长一边嘀咕一边推开房门。这时,只听厨房里稀里哗啦的一阵盘子响。“早晨整点啥吃?”高班长以为是做早饭的小刘在厨房里忙活呢,岂料一抬头,见是一只黑乎乎、毛绒绒的大狗熊正前腿跪在灶上,用舌头舔锅里的饭底,而盆里的红焖肉、炸鱼等残羹冷炙早被风卷残云般地洗劫一空。或为饥肠辘辘的缘故,高班长的推门声和说话声竟没有惊动全神贯注的狗熊。早已吓出一身冷汗的高班长悄悄地走到二楼的宿舍,推开房门,见战士们正鼾声如雷地蒙头大睡,忙转身将门反锁上,几乎跳出嗓子眼的心才平静下来:“妈呀,幸亏是厨房,要是闯进宿舍还不搭上几条人命!”于是,他叫醒战士,拨通了通往总库的电话,总库一边通知各哨所严禁出门,一边向驻地林业部门汇报了此情。<br/> 就在狗熊吃饱喝足,从哨所出来欲顺原路返回时,驻地林业部门的救援车及时赶到,用麻醉枪击中了狗熊的要害处,将其装入大铁笼内,送回50余公里外的密林。<br/> 经查,该狗熊是在雪夜觅食时误钻进林区运木小火车车厢的。酣睡中乘了50余公里的火车,在火车停站后又从车厢里钻出,信步溜达到该哨所的。<br/> 设妙计,羊倌机智斗恶狼<br/> 盛夏的一天,4号哨所战士李占辉和李永贵,一前一后地赶着百余只羊群朝哨所对过的山梁走去。因羊群分散,两人相距约50米。走着走着,头羊“大黑”突然止步,两条前腿一缩猛然直立起来,见此,群羊分散的队形刹那间像士兵听到集合号似的,立即朝头羊靠拢,且形成一个头朝外、屁股朝里的圆形阵势,那架势给人一种如临大敌、誓死一战的直觉。<br/> “放一年多羊啦,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碰到这种情况,莫非闹鬼了?”走在前边的李占辉边寻思边朝四野望去,扫视一圈,未见任何疑点。最终还是头羊那惊恐的目光提醒了他,遂顺头羊所望的方向看去,果然见一只凶相毕露的恶狼,端坐于前方不远处的一棵柳树下,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两位手无寸铁的羊倌和百余只膘肥体壮的羊群。见此,身在林海,深知欺单不欺双狼性的李占辉忙朝后边的李永贵一挥手:“有狼!”于是两人兵合一处,各自挥舞手中的牧鞭冲将过去,边跑边吆喝。见寡不敌众,狼灰溜溜地远遁了。<br/> 有道是狼性难移。三天后,该狼寻到了羊圈,夜深人静时,几声羔羊凄厉的叫声惊醒了李永贵。一见来人,狼噌地从圈中窜出来跑了。进圈后,见有一只羊羔受了伤。翌日,两位羊倌动开了脑子,他们打开一包手针,插入一块猪肉内,悬于羊圈门口。夜里,两人又轮班荷枪实弹地在圈旁的草垛边“守株待兔”。头晚上没事,第二日晚上又没见狼影。李占辉失去了信心:“算了,啥时是个头!”“你不干我干!”李永贵来了倔脾气。事也凑巧,第四天夜里12时许,就在小李倦意袭身刚欲入睡之际,一双绿眼悄然移至羊圈旁。“好小子,果然来啦!”小李不禁暗中叫喜,但军人的机智告诉他还不到“火候”,他索性耐着性子任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不一会儿,或许是兽类“到嘴才是肉”的共性使然,那“绿眼”张开血口,一口将肉块吞将下去。刚一入口,便四爪直挠地嗥了起来。此时不动更待何时,小李嚯地站起,举枪照狼“砰”的就是一枪,只可惜没打中,狼噌地一下冲出了哨所,消失在夜幕中。从此,羊群平安无事。

1995年第三、四季度杂文“金台奖”获奖名单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1995年第三、四季度杂文“金台奖”获奖名单<br/> (共13篇,按得分多少为序)<br/> 不老宣言 符加雷 9.5<br/> 拍卖皇帝 梅桑榆 7.7<br/> 漫话“增大体积”张伟光 8.10<br/> 易水说戏 张雨生 11.24<br/> 正气很盛好立身 姚伯林 9.18<br/> “小忠”与“大忠”商正 11.7<br/> 诊疾·相马·选才徐映珉赵立波10.24<br/> “软包装”的时髦杨洪立 7.4<br/> 误人子弟“急转弯”周云龙 10.5<br/> “札闼洪庥”格 吴崇厚 8.4<br/> 莫忘清贫 明扬 8.23<br/> 文化和读书 王建辉 9.12<br/> 琵琶妇人观念析 高深 11.3

回报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回报<br/> 郑剑<br/> 每逢月初发薪后,想起的第一件要事就是给家乡父母寄点钱,几年来这已成了我的一个习惯。积累下来的邮政汇款收据订在一起,已有厚厚的一沓,日月分明,一目了然。有时候,我抚摸翻看着它们,心中感到一种坦然和自豪。偶尔同要好的朋友谈起,还得到几分诚挚的赞许。有的甚至问,是月月都寄一点好,还是半年、一年一次多寄一些好,我不言。<br/> 我自有我的想法。八年前我刚刚走出大学校门时,工资低微,“百废待兴”,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境况稍好,才摆脱了不情愿的吝啬。这大概也是许多学子游宦都曾经有过的经历吧。每月一寄,贵在坚持,算是对自己的警醒;数逐岁高,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确如芝麻开花。我推测,或许憨朴的父母从中也会认为儿子在一步步成长,并由此感到欣慰的。那一张张收据,还凝聚着儿子的一番情思哩。<br/> 我只是把这当作对年已古稀的双亲的些许回报。我的家乡豫南农村相对地一直比较贫穷。父母是再普通不过的农民,由于吃过没文化的亏,他们特别希望自己的后代能上学读书。为了抚养、教育我们兄弟姊妹五人,父亲累残了双手,母亲落下了严重的肺病。我总是清晰地记得,中学时母亲为了我上课不迟到,每遇隆冬天阴,常常靠着听鸡叫估摸时间起床做饭,有好几次怕误过时辰,起得太早,饭好之后天还未放亮。她不忍叫醒我,就默默地坐在床头纳着鞋底等待天幕开启。那时候母亲常说她最讨厌天阴,耽误儿子上学。父亲呢,则常常在我下学晚时或是雨雪天气,踏着夜幕,迎出两三里路接我回家。十几年如一日,父母就这样使我和哥哥上了大学,两个姐姐读了高中,三邻五村的孩子们数我们兄弟姊妹平均受的教育最多。然而,随着年事增高,儿女远离膝下,父母衰老了。岁月的年轮似乎在他们饱经沧桑的脸上转得更快,我越来越能从中读到眼角皱纹下隐含的孤独和苦涩。父母们为儿女付出了多少心血呀。<br/> 可父母从不言报,却把护幼教子当作永远的责任。去年除夕夜,在哥哥家吃罢年夜饭,父亲从怀中颤巍巍地拿出一个手绢小包,小心翼翼地层层打开,原来是一沓叠放整齐的钞票。他先是充满爱怜地给两个孙女发了压岁钱,然后目光凝重地看着我,说:“孩子,这是你今年寄回家的钱,还是拿着用吧,该成家了。”我一再推辞、解释,父亲竟然声音发噎,怒言嗔怪。他说他见我每次回去都不见胖,担心吃食堂搞垮了身体……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双手接下那个绢包。我知道,每月取钱,父亲都要步行八九里地去到镇邮所,颇费周折地东询西问。当有时出现“绿条子”取不出钱时,我的兄长还要托熟人照顾父亲呢。我每月寄点小钱,原想让老父赶赶集市,买些零点,散散孤闷,不料却成了负担。但父亲说从未觉得麻烦,反而很高兴。<br/> 而今,每当我看到那些邮政汇款收据,心底常常涌起一种悲喜交织的感觉,总愧疚自己回报父母的实在太少太少。然而,有一次我对母亲说起这种想法后,她悄悄地对我说:别往家寄钱了,我和你爸还能奔得动。看看东门的张大娘,养了几个孩子,没一个上学的,都不成器。临老了还得自个儿吃住,那才叫可怜呢。咱家好多了,只要你们争气,什么都好好的就中了,还回报个啥。我默默地点头。<br/> 是父母教给了我平实的性格,一如那平坦漫绿的麦田。

新年我在北京给娘写信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新年我在北京给娘写信<br/> 彭学明<br/> 又过年了娘<br/> 儿在北京给您写信<br/> 异乡的笔墨就这么善良<br/> 曲曲款款<br/> 传送儿子的孝心<br/> 所有听话不听话的字<br/> 都在这时集合拢来<br/> 等着向您<br/> 倾诉衷情<br/> 您好吗娘<br/> 您的身板是否还硬朗<br/> 您是否还在月下纺那架老车<br/> 您是否还在灯前补那个补丁<br/> 炊烟升起的时候<br/> 我就想起您躬身锄地的姿式<br/> 想起您青筋突露的手<br/> 布满乡风和民情<br/> 大把大把的土著民歌<br/> 在您沉重的足下生长<br/> 民谚和着的汗水<br/> 送您满身黄尘<br/> 山磨老了您<br/> 水洗瘦了您<br/> 儿子的月华<br/> 让您苦难一生<br/> 您种植农业哺育农业<br/> 您种植儿子哺育儿子<br/> 您把农业和儿子<br/> 都打扮得朴素而光景<br/> 儿是您农业最好的庄稼啦<br/> 儿是您一生最好的收成<br/> 儿子想您白发转青<br/> 儿子想您皱纹抚平<br/> 儿子想您相依为命<br/> 保重娘<br/> 不要站在村口<br/> 打望未归的儿子<br/> 不要翻山越岭<br/> 年岁大了腿疼<br/> 家家红灯高挂时<br/> 儿<br/> 将是一幅春联贴在家门

大地书讯

第12版(副刊)<br/>专栏:大地书讯<br/><br/>  大地书讯<br/> 李华章散文新著《生命的风景》由成都出版社出版。<br/> 杜焕常的散文随笔集《汶水西流去》由黄河出版社出版。<br/> 王剑冰的散文新著《有缘伴你》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br/> 浪波的新诗集《神游》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br/> 刘向东的散文集《指纹》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br/> 刘梦娟的散文集《人间烟火》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图片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书法杨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