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召开第52次常务会议
李鹏主持讨论并原则通过三个法律和条例草案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十二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草案)》和《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草案)》。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是为了保障我国依据国际法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草案的内容是以我国已经批准参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的。
为了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保证临床用血,保障公民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必要制定献血法。献血法(草案)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18周岁至55岁的健康公民都有献血的义务。
制定《血液制品管理条例》,是为了加强血源和血液制品管理,预防和控制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条例(草案)对原料血浆采供的管理、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管理、血液制品监督管理等,均作了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草案)和献血法(草案)在进一步修改后,将按照规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发布施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灾后五年看安徽
本报记者王启明柳晓森刘杰
祖祖辈辈生活在淮河岸边老龙窝村的何长灯老汉,至今忘不了5年前那场大水灾,更忘不了大水中江泽民总书记视察灾区,看望他一家的情景。前不久,老汉情不自禁地给总书记写信,报告5年来的新变化:草房倒了建瓦房,老龙窝变成了花果园,全家就要达到小康了。
其实,何老汉家的变化只是安徽灾后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1991年,洪水肆虐,安徽省4600万亩良田被淹没,4400万人受灾,50多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达275亿元,西方有人惊呼:“安徽完了!”
然而,安徽人民从废墟上站起来,励精图治,重建家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值得骄傲的成就: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轻工大省声名远播,农业连年丰收。灾后5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增幅居全国前列,不仅迅速医治了灾害的创伤,而且提前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成为安徽历史上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最快、综合实力增强最显著、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一向多灾、贫困的安徽,赫然成为世人刮目相看的“黑马”。
倒了草房盖瓦房,倒了平房盖楼房。短短的几年里,安徽农民住房焕然一新,整齐有序的农民新居遍布江淮大地。今年7月,在联合国第二次人类居住环境大会上,“安徽灾后恢复”在90个国家推荐的6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杰出奖”,被誉为“抗灾与发展的典范”。
这是安徽的荣誉,更是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赞誉。
江淮儿女是怎样创造奇迹的呢?
“大灾不可怕,精神不能垮。”洪水冲醒了安徽人:解放思想换思路,敢变洪害为机遇
沿淮最低洼处的凤台县,1991年被特大洪水整个儿泡了:“一线长堤,两面皆水,一堤灾民,四处凄凉”。
但是,县委、县政府没有垮,各级党员、干部没有倒。当时,县长孙多贤对亲临灾区视察的江总书记说:“大水不可怕,精神不能垮,有党和政府的关怀,全国人民的支持,大灾之年还要办大事,大灾之后更要大发展。”毛集镇中心村支书朱咸来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大灾之年不泄气,不能等着吃救济,抗灾补救夺丰收,齐心协力抓经济。”
“说得好!”面对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江总书记勉励大家要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发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振奋精神,加强领导,团结协作,战胜灾害。安徽省委、省政府不折不扣地贯彻江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带领全省人民夺取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保证了大灾之年不饿死人,不冻死人,不发生瘟疫流行,抗灾和灾后恢复秩序井然。当时,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而畏难情绪,等、靠、要思想,严重地阻碍着抗灾自救。省委、省政府给大家算了一笔帐,国家支持加上中外各界援助,较之损失,可谓“杯水车薪”。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要恢复、要发展,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自己的骨头长肉。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发表,给安徽灾后恢复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成为当务之急。一场打破畏难怕上、无所作为、小富即安等落后观念的思想大解放在各地展开。铜陵掀起“醒来吧,铜陵”大讨论;芜湖号召不当小市民、建设新江城;合肥强调增强省会意识,建设大、美、快、强的现代化大城市;沿淮6县提出向贫困挑战,早日“摘(贫困)帽加(小康)冕”。
安徽人没有被洪水吓倒,反而被冲醒了头脑,旋即行动起来。到山东莒县挂职学习的孙多贤,学习归来后提出新思路:“一看邮电二看路,三看项目四看住,环境不好留不住(外商)。”他带领全县人民一件件地干,一项项地上,凡干不好的、上不去的就免官!由于他干得猛,办事利索,“孙小刀子”的雅号不胫而走。被洪水冲刷得几乎“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的合肥市三河镇、巢湖市环城乡湖光村、六安市十里桥等地,响亮地提出“洪水是灾害,也是机遇,淹掉一个旧乡村,建设一个新天地”,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
“宁愿苦干不苦熬,干就干出点样子来。”安徽人从废墟上拔出穷根,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有这样一件趣事:饱受洪涝之苦的颍上县润河流域农民,在治水上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历程。1984年前,润河流域的治理,曾列为省重点工程,每方土4角钱,他们不愿干。熬了两年后,每方土涨价到6角多,挖了两三公里又不干了。直到1991年的“关门淹”,人家丰收到手,他们颗粒无收,这才醒悟过来:宁愿苦干不苦熬!于是,颍上县润河段数万民工拼上了。在没有一分钱报酬的情况下,苦干一年挖了17公里新河沟,完成150多万土方,打圩建塘,修渠造田,今年虽遇洪涝却无灾象。
“宁愿苦干不苦熬”,喊出了全省人民的心声。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下,安徽掀起第二次治淮高潮。
5年来,按照“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实施了淮干整治、开挖怀洪新河、入江水道高邮湖大堤加固等6大项30多个子项目工程,目前,已完成治淮投入近20亿元。长江堤防加固和农田水利兴修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淮河、长江防洪标准过低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治水为了致富。安徽在大灾后的第三年就提出小康县、小康乡(镇)、小康村、小康户的具体标准,其中强调灾民建房要与小集镇建设和康居工程结合,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各级干部目标考核责任制中。
当年成了“水中孤城”的寿县,以一城(县城)两镇(建制镇、标准镇)为重点,推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全县已建起68个小集镇和70多个较规范的市场。昔日杂乱无章的“骑路集”和星星点点的小村庄,正被一个个现代化集镇和康居工程区所取代。全省初具规模的集镇星罗棋布,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农村市场达20多个,百万农民进入城镇经商办企业,农村城镇化的程度正在迅速提高。省建设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农民康居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原定到2000年全省农村砖木钢筋混合结构住房达到80%,现提前5年完成。
改变形象的根本还在于增强实力。大灾之后,安徽结合省情,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几年来,这根弦越绷越紧,到去年底全省乡镇企业营业收入已突破3000亿元,连续4年保持60%的增速。一批超亿元的企业冒出了黄土地,一批驰名产品享誉海内外。
为了树立新的形象,安徽还做了许多事,比如呼应浦东开发,安徽率先在上海建起37层的裕安大厦;依托大京九,安徽开发皖西北,上马大机场、大电厂、高速公路和合九铁路等;扩建黄山机场,修筑进山高速公路,把黄山与世界拉得更近。安徽人还一改沉稳自守的性格,接连不断地走出去,到上海、北京等地,到香港、美国、日本、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举行招商会,推销自己,引进外资,历史地担当起振兴的重任。
科教兴省重治愚,外向拉动练自身。安徽把眼光聚集于科技和教育,聚集于可持续发展上
凤阳出了个“大包干”,带来中国农村一场革命;凤阳还出了个全国种粮大户陈兴汉,承包开发荒湖地200多亩,年产粮食上百万公斤。陈兴汉的成功在于对科技、人才的重视,他从县农业部门聘请了高级农艺师,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机械、新品种,在兔子不拉屎的荒湖里创造出辉煌。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科学支撑起来的经营集约化。行蓄洪区的人口、面积都占全省1/3的霍邱县,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过去是伸手要粮吃,吃得人懒湖荒,河滩地只长杞柳不长庄稼。偏偏姜家辉、潘同春两个能人看上了满河湾的杞柳条子,依照市场需求,重金招揽人才,编织出绚丽的柳条工艺世界,创办了两个杞柳开发公司,使成千上万个农家大院成了他们的加工车间,让农民“编起了新房,编来了新娘,编出了小康”。
人们似乎一夜间明白了一个浅显的道理,穷与愚穿着连裆裤,人的素质的提高才是创造一切的资本。1991年的大水灾,给安徽教育事业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但也更加刺激起全省人民空前的助学兴教热情。采访中,记者随处可以听到当年群众大办教育时掏出的心窝窝话:“把最安全的地方让给孩子,把最美丽的地方让给学校”、“先建校园,再建家园”……在不长的时间内,他们终于实现了“大水冲走破校舍,重新建起新校园”的誓言。据统计,1991年大水后全省修建大、中、小学新校舍总面积487万平方米,总投入21.13亿元,其中地方自筹14.95亿元。
在古城寿县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县委副书记李乔80多岁的老父李铎,是上海的一名退休工人,一辈子省吃俭用,积蓄了上万元。去年老人家病逝前,提出将存款捐给寿县灾区办教育。于是,这满含着老工人心血的万元积蓄,千里迢迢地送到了寿县最偏远的广岩乡。广岩的党员干部群众感动了,自发地集资3万元,加上县教委特拨的1万元,设立了李铎助学基金,重点资助家境贫寒的孩子上学。老工人的义举感动了寿县人民,不长时间内带动起11个乡镇成立了助学基金会。
重开发,重科技,重教育,更重环境,安徽人在大水之后弄清楚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不久前,全省制订了新的发展战略:“科教兴省,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从而把安徽置于历史的新的起跑线上。全省实施了“碧水蓝天”工程,下令关闭了沿淮757家污染严重的中小型造纸厂。蒙城县摆脱过去的狭隘观念,主动请来豫皖两省沿涡河流域的12个县(市)人大代表,共发《治涡宣言》,要留碧水给子孙。过去被称为“老灾窝”的颍上县,将水害变成了水利。这个县的小张庄,经过多年的环境建设,已成为“全球500佳”。八里河乡将大片大片的湖洼地改造成方方正正的稻田和精养鱼塘,每年仅水产收入就四五百万元。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时常陷入沉思:安徽在灾后短短的5年中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靠的是什么?与方方面面交谈,越来越觉得有一种精神让人鼓舞着、兴奋着。走进省委大院,办公大楼上高悬着一块巨大的霓虹灯,蓝底白字赫然跳动着“黄山松精神”五个大字。安徽人爱自己的黄山,更爱生长在峭岩之上顶风傲雪、顽强生长的黄山松,把黄山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倡导的一种精神境界的象征,与弘扬抗洪抢险精神相结合,浓缩凝炼出催人奋起的几句话:“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回首5年看安徽,江淮人民不正是凭着这种“黄山松精神”,经受了洪水的洗礼,战胜了自然灾害,建设起一个更加可爱的新安徽嘛!有了这种精神,什么样的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呢?!(附图片)
安徽省颍上县八里河乡综合治理洪涝灾害频繁的低湖洼地。图为新建成的南湖公园。 王传玺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把搞好国有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本报评论员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把搞好国有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力求取得较大的进展。”这一要求,表明了党中央对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的决心及所寄予的期望,也说明搞好国有企业对我国经济全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一定要下力气进一步搞好。
国有企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能不能搞好国有企业,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三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改革和发展,使经济开始进入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不能不看到,其中国有企业是付出巨大成本,作出重要贡献的。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功不可没。但是,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素质和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明年要集中精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抓住一些影响经济全局的重要环节,带动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其中一个重点环节就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没有宏观调控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微观经济活力难以发挥;而微观缺乏活力,宏观环境也难以保持灵活有效。
现在,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经济效益不好,下岗待业人员增多,使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究其原因,除了企业部分利润转移到其它领域,留在企业帐面上的利润相对减少;也有市场条件变化、结构矛盾突出等客观因素制约。但根本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现在市场机制的作用日益明显,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对企业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加快改革,推进两个根本转变,才能跟上市场经济的变化。解决的根本出路就是采取有力措施,把搞好国有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继续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注意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增强企业活力。
从中央到地方都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为此,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的八条基本方针,总结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推动面上改革的深入;要继续抓好大企业,支持它们更好地发挥优势,在放活小企业方面步子再大一些;要全面搞好“三改一加强”,以改革为动力加强企业改组、改造,切实加强内部科学管理。要下力量改变企业管理滑坡的状况,克服把改革和管理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思想和做法,在推进企业改革中强化管理,加快转换机制,适应市场。其中要把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作为明年搞好国有企业的一项重大措施,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
目前,经济结构不合理状况,是影响企业效益的最大原因,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及企业的高度重视,否则,搞好国有企业难以有更大突破和进展。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复建设这种顽症,不仅造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也使许多行业和产品生产能力超过市场容量,现在电视机、电冰箱、汽车生产能力闲置1/3到1/2,浮法玻璃、炼油、耐火材料等生产能力也大大超过需求,许多产品落后,技术水平较低,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呈下降的趋势。我们不能再重复同一水平铺新摊子,上老项目,不能再维持没有市场销路产品的生产,加剧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这样做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几败俱伤,把有限资金白白浪费掉。各级政府及企业,应当转变观念,痛下决心,走内涵发展、集约化经营之路。
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条件进一步搞好国有企业。党中央历来关心和重视搞好国有企业,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江泽民同志多次视察各地讲话,深刻阐述搞好国有企业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政策措施,这是搞好国有企业最可靠的保证。现在,我国宏观条件比较好,为搞好国有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1997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也很明确,只要认真抓紧落实,使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利条件发挥效应,就会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抓落实,关键是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深入求实的作风,把党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贯彻下去,对企业改革中的难点重点拿出突破的有效办法,使原来困难较多的企业进一步摆脱困境,找到生路,效益不够理想的企业有明显改观;优势企业有新的变化和进步。总之,抓落实,就要落实到企业减少亏损,提高产销率和创利税水平上来,落实到企业管理、技术进步上水平上来,落实到把办企业的思路扭转到两个根本转变上来。
1997年国有企业的任务仍然艰巨。改革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虽然有许多有利条件,但也要看到,计划体制造成的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出来,是40年积累形成的综合反映,改革攻坚绝非易事。社会配套改革相对滞后,企业外部环境有不少困难。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决定,要努力为深化企业改革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包括创造较好的市场条件、资金条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等等。中央还特别指出,要坚决制止向企业乱摊乱要,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不良倾向,认真清理各种规费,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增加活力。
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任务也很明确,企业要振奋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突破难点。同时,又要认真吃透中央的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政策行事,妥善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关系。明年要加大兼并破产力度,这是调整结构、转换机制的重要举措。对于那些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破产,有利于国有资产不再继续流失。但是,破产必须按照《破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企业停产关门,要妥善安置职工,认真清理债务。不能搞假破产,真逃债。破产只限于国家确定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不能随意进行。现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不按规定程序办事超越职权范围,搞假破产,真逃债,企业换块牌子照常运行。对此要严肃查处。要鼓励多兼并,少破产,把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用好,解决困难企业的问题。
我们要认真总结各地在改革中创造的好经验,在“九五”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的基础上,1997年继续努力工作,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更好地完成国有企业的各项改革任务,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五大召开。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经贸工作会议就明年国企改革发展提出
集中精力打好“五个攻坚战”
本报沈阳12月6日电记者王彦田报道: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今天在沈阳召开,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在会上提出,今年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在一些重要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年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集中精力打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兼并破产、结构调整、扭亏增盈、治理三乱”五个攻坚战。
王忠禹在讲话中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级经贸委团结一致,努力进取,经贸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今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的新进展主要表现在: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逐步深入。国务院确定的百户试点企业,除一户解体,一户将要被兼并外,大都进入实施阶段,各地确定的2598户企业的试点工作也全面展开。通过试点,已基本摸清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必要的条件;新的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正在形成;一些企业被授予了资产经营权,或明确了投资主体,依据《公司法》制订了公司章程,初步建立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派往国有独资公司的监事会已开始运作;有的通过多元股东持股,多渠道筹集补充资本金,调整了资产负债结构,降低了负债率;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富余人员的分离分流进展加快。三户国家控股公司试点正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修订试点方案,并开始实施。
企业集团试点继续深化,由57户扩大到100户的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步伐加快。试点城市由18个扩大到58个。今年头9个月,试点城市中有518户企业破产终结,517户企业被兼并,试点城市在推进企业兼并破产工作中,有关政策掌握得比较稳妥,操作比较规范,在解决资产变现和人员安置等难点问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整体情况是好的。但非试点城市越权使用试点城市政策方面的问题不少。为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国家和各地采取了多种形式补充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到6月末,全国已将242亿元的“拨改贷”改为国家资本金,其中本金179亿元,占全国“拨改贷”余额的32%,使131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2.5个百分点。“搞好大的、放活小的”力度加大,在“抓大”方面,国家集中抓千户重点企业,分类指导的方案已经确定,国家经贸委与企业联网的信息系统已经建立。第一批300户企业,明确了主办银行,落实了生产经营资金,已有279户企业与银行签订了协议,资金到位较好。各地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优势企业。在“放小”方面,各地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搞一刀切,采取多种形式,把小企业推向市场,使一大批小企业机制得到转换,效益得到提高。全国出现了一批放开放活国有小企业的先行地区。
在讲到1997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时,王忠禹强调,各级经贸委要统一思想,上下联动,统筹兼顾,通力合作,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集中精力打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五个攻坚战。一是要打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攻坚战,中央确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实践中有不少好经验、好做法。明年在按照试点方案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要对面上企业如何稳妥推进,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打好兼并破产的攻坚战。兼并破产这项工作政策性很强,工作量很大,难度不小。这一仗非打好不可,各级经贸委一定要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精心组织,规范操作,非试点城市不可越权使用试点城市的政策,严格按政策规定办理,有问题及时解决,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务求做到加速、正确、有效地推进。三是要打好结构调整的攻坚战。结构调整的主体是企业,基础是存量结构调整,重点是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增量调整的立足点也应该放在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上,以“增量激活存量”。明年要完成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开发一批重点新产品,淘汰一批老产品,发展一批名牌产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确定一批保护企业。四是要打好扭亏增盈的攻坚战。亏损严重,是困扰国有企业的一个大问题,能否遏制亏损,实现减亏、扭亏,关系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发挥。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扭亏增盈的工作力度,落实扭亏增盈责任制,力争明年使企业盈利增加,亏损减少。五是要打好治理“三乱”的攻坚战。现在针对企业的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多达3000多种,企业苦不堪言,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现在解决问题的时机趋于成熟。明年经贸委要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努力减轻企业负担,力争经过几年努力,把“三乱”问题制止住。这几个攻坚战,有的不是一年就能打下来的,需要长期持续不懈的努力。但是明年在这几个方面都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主席和随访记者在一起
本报记者徐平
12月5日下午4时,江主席结束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对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国事访问回国途中。江主席专机前舱的小会客室。
十几位随团采访的新闻记者正等着江主席的接见。大家因完成了任务而刚刚放松的神经,现在又分外紧张和激动起来。
也许是因为连续十几天的辛劳,江主席休息后刚起身。和不拘小节的记者们聊天显然是他最为轻松愉快的时刻。
江主席笑容满面地来到大家中间,和大家握手,还和叫得出名字的记者打招呼。那样随和,那样亲切。十几天共同生活看惯了江主席在外事活动中庄重严肃的随团记者们,和国家主席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新华社随团摄影记者王新庆已54岁,个头不高,长得较胖。每次江主席有活动,他都带着两架照相机奔跑着抢镜头。江主席开玩笑说:“王新庆你是不是体育学院毕业的,跑得这么快!我真担心你会摔倒。”大家一阵欢笑。
江主席又说,我的活动是严格按照访问日程表进行的,看到的东西不多。你们记者活动范围大,跑的地方多,看到的也多,你们告诉我一点。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江主席兴致勃勃地听大家述说,还不时地插话。小小的会客室里一片欢声笑语。
江主席语重心长地对记者们说:希望记者同志们要勤奋学习,要不断丰富和扩大知识面,活到老,学到老。你们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江主席还认真地对大家说:“我最担心你们记者两件事:一是摄影摄像记者,扛着机器到处跑,要跑得快,要挤,要抢镜头,万一摔倒了怎么办?!二是担心你们的身体状况。”
当有的记者汇报说,为了抢时间写稿、发稿,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时,江主席关心地说,你们要爱护身体。
对于这次随团出访记者的报道工作,江主席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你们既要写有深度的文章,又要写生动活泼的现场场面;既要写大块通讯,又要写短小的特写。你们确实很辛苦。
江主席是在听取代表团新闻负责人、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关于记者工作的汇报后,马上决定见见随团记者的。国家主席对新闻工作的重视,对随团记者的关怀爱护,使大家深受感动。
陪同江主席出访的特别助理、中办主任曾庆红两次握着本报记者的手说:“谢谢大家!”
此时,机组领队殷文龙进舱来说,专机4时50分将在北京降落。专机将逐渐降低飞行高度,江主席还要抓紧时间到客舱内走一圈,看望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和专机机组人员。尽管江主席精神极好,谈兴正浓,随团记者们也不得不向江主席告别,握手离去。(附图片)
12月5日,江泽民主席回国途中,在专机上接见随访记者。
(新华社记者刘建国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藏农业连续九年丰收
贵州超额完成秋种任务
据新华社拉萨十二月六日电(记者罗布次仁)西藏今年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连续第九年获得丰收。预计粮食总产达七十七万吨,油菜三点七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七和百分之十。去冬今春以来,西藏进一步加快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同时,自治区提高了粮油收购价格,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良种覆盖面积,强化了农民田间管理和作物保护的技术指导。
据新华社贵阳十二月六日电(何云江)据日前召开的贵州省秋种检查汇报会披露:这个省今年秋种任务已全面完成。截至十一月二十日,全省共完成秋种面积两千五百八十多万亩,超过计划百分之六点四六,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一百三十四万亩。
贵州今年的秋种是在前期洪灾旱灾交替出现,以致节令推迟的不利情况下进行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