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世妇会专页)
专栏:

  陈慕华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
呼吁各国为提高妇女地位作出承诺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记者冯秀菊、陈建山)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主席陈慕华今天在这里呼吁各国政府,在提高妇女地位,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这一目标中作出承诺和采取行动。
陈慕华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寄托了人类一半人口——20多亿姐妹的愿望,是一次联合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会,它必然也是一次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的大会。
她说,几天来,通过听取全会的一般性辩论以及在会内外与各国代表的接触,她深切地体会到,大会的主题“平等、发展与和平”是全世界妇女多么强烈的要求,不管来自世界哪一个国家和地区,“平等、发展与和平”都是她们发自心底的呼声,都是她们最迫切的愿望。
因此,她强调,本次大会必须为此提出一个切实可行、面向行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行动纲领”,以推动世界各国妇女事业的进展。
陈慕华说,许多代表,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都强调了要提高妇女的地位,首先应当重视的是,改善妇女状况、提高妇女地位的最大障碍,即贫困和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她说,“当前,全世界有13亿人口处于极端贫困状态,其中有2/3人口是妇女;在全世界九亿多人口是文盲,其中又有2/3是妇女。帮助妇女摆脱贫困、获得受教育的权利,是妇女最基本的人权,是妇女全面参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消除贫困,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陈慕华说,还有许多代表强调了妇女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尤其深切关注战争和武装冲突地区的妇女们。
她说,“我愿借此机会呼吁,尽管各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各国妇女的要求也各有侧重,但是我们总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我们要求男女平等,让妇女和男人一样,充分享有生存、发展和参与的权利;我们要求发展,使人类社会不断前进;我们要求和平,使妇女、儿童免受战争的祸害。在为此目标奋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是各国政府的承诺和行动;我们需要的是国际社会的支持,富国应更多地帮助穷国;我们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的合作,男人和女人携手并进!”
陈慕华说,近日来,大会的主要委员会各工作小组正日以继夜地紧张磋商,交换意见。她表示相信,只要大家本着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友好合作、求同存异的精神,大会一定能够通过一个务实的,有指导意义的行动纲领和北京宣言。她指出,这个文件将不但体现本次大会的成果,也将指导、督促国际社会、各国政府的后续行动。她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使之成为世界妇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陈慕华还回答了记者提出的有关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等问题。


第2版(世妇会专页)
专栏:

  李岚清陈慕华会见马约尔总干事
中国妇联获世宗王扫盲奖
本报北京9月8日讯记者木雅、马小宁报道:今天是国际扫盲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在京会见了前来参加国际扫盲奖颁奖仪式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接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宗王国际扫盲奖。
会见时,李岚清副总理介绍了中国进行“双基”教育的情况,即到2000年在全国85%的地区基本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文盲率在市区降到2%,在农村地区降到5%以下。
马约尔总干事对李岚清副总理于1994年12月在印度签署了《新德里宣言》表示感谢,并赞赏保定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的工作。他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于今年年底提高该中心的级别,使它不仅面对亚太地区,而且成为一个真正面向世界的国际农村教育中心。
会见后,李岚清和陈慕华出席了颁奖仪式。国际扫盲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表彰和奖励在扫盲方面做出卓越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而建立的,目前设立的三个奖项是国际读书协会扫盲奖、野间奖和世宗王奖。
李岚清在颁奖仪式上首先发表讲话。他说,教科文组织决定将韩国政府提供的“世宗王扫盲奖”授予中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扫盲工作,特别是妇女扫盲工作。他代表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感谢。他还说,中国要实现经济建设现代化,从根本上讲必须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为此,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李岚清表示,中国政府愿意继续加强同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合作。
马约尔在讲话中谈到,在全球范围内文盲率还相当高,妇女文盲超过5亿,这是造成南北差距和社会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到2000年妇女文盲率要比30年前的男性文盲率还要高。确立国际扫盲日的意义就在于控制文盲率上升。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张连珍代表妇联接受了“世宗王奖”。这是中国第一次获得该奖。
出席颁奖仪式的还有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秘书长蒙盖拉夫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大会主席赛亚德,中国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等。


第2版(世妇会专页)
专栏:

  难忘您,北京NGO!
——’95妇女论坛与会者谈怀柔印象
本报记者张仓吉温红彦董宏君富子梅
9月8日,是NGO论坛的最后一天。怀柔秋雨霏霏,但秋凉丝毫没有影响这里的热烈气氛。就要分手了,身着各民族服装的世界各地妇女,或合影留念,或交换礼物,留下了对NGO的难忘记忆,她们更留下了对怀柔、对北京、对中国的美好印象。
来自印度出版业一位叫莎蒂(Shanti)的妇女告诉记者,“北京是个非常美丽的大都市,怀柔就像这大都市的一颗明珠,山水很美。能在这里开会讨论是件令人难忘的事。中国的妇女很了不起,我们印度妇女的工作还有很漫长的路。”在美国一家公司做管理工作的南希女士(ChapimNancy)感触更多。她说:“中国女性很温和,很美丽,我很喜欢。这里的一切都安排得太好了。中国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非常有魅力。我希望有机会还能再来。”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妇女组织作志愿工作的班杰明(Benjamin)和艾茜芭(Asiba)似乎仍沉浸在讨论的气氛中,班杰明说:“我们在这里探讨了很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很重要。”作为7个孩子的母亲,艾茜芭很有感触地说:“我们的国家很大程度上还是个男权的社会,我们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争取男女平等,比如在家庭里。”艾茜芭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国际性论坛,她很兴奋,连连说:“中国的妇女真好!”
来自玻利维亚的卡门(Carmen)女士是玻利维亚妇女发展规划组织的成员,谈到对怀柔’95妇女论坛的印象,她说,“论坛非常成功。当然在交通和通讯方面也有不足之处,但中国政府已尽了很大努力。”
巴哈·罗斯—沃克(BerhaneRas—Work)是参加第四次世妇会的新西兰代表,赶来看望新西兰非政府组织成员。她说,她曾参加过在内罗毕举行的第三次世妇会,两次世妇会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这一次。整个怀柔令人振奋。她曾四次到过中国,每一次都发现有新的变化,中国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国家。
一位西班牙女士安内尔(Aner)很认真地说,这次论坛的研讨和各种文娱活动都安排得丰富多彩。她以前从未到过中国北京,前天早晨,她到天安门广场去看升旗仪式,非常雄壮。
荷兰一位叫凯撒里娜(Catharina)的女士告诉记者说,在怀柔,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青年志愿者和其他中国人的帮助。马上就要离开怀柔了,真有些恋恋不舍。
埃塞俄比亚的泛非委员会成员佳波(Graber)女士参加过前一次的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她说这次论坛题材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参与的妇女更多。
来自乍得的阿查塔(Achta)女士说:很高兴来到怀柔这迷人的地方,论坛要是能延长些日子该多好啊。
来自孟加拉的拉米尔说,这里自由的空气、热烈的气氛给了她很多有益的启示,会场上探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她大开眼界。她说,希望有一天能再来这个漂亮的城市。


第2版(世妇会专页)
专栏:

  愿友谊地久天长
——NGO论坛闭幕式侧记
本报记者傅旭
9月8日,淅淅沥沥的秋雨下个不停。
来自世界各地的姐妹们,在怀柔10天相聚。今天,分手的一刻来到了,她们撑着伞,准时进入了闭幕式举行的会场——怀柔一中操场。
主席台布置得可谓独具匠心:绘有黄瓦红墙,挂着大红灯笼,帷幕上绘有生理学中表示女性的符号,两边是NGO的会标。台下,一些与会的外国代表用中文和英语等文字写出了横幅“中国人民,感谢你”,以表示她们的感激之情。
下午4时,闭幕式开始了。操场被万余名代表挤得满满当当,从高处向下望去,一片花伞犹如一片花的海洋,蔚为壮观。
妇女论坛中国组委会主任黄启璪说,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全世界妇女发展史上的盛事。
妇女论坛工作委员会总召集人坤仁·素帕达拉说,10天来,我们通过协商、规划、筹备和接触,我们已经取得成功。
接着,各国姐妹们演出了不同风格的文艺节目。台上,中国的木兰拳、扇子舞、抬花轿……尤其是北京龙腾杂技团的中幡表演引起大家的一片惊叹,外国朋友的歌舞也博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台下,北京石景山的女子威风锣鼓震耳欲聋,打出一片威风。北京顺义北务女子龙狮队是台上狮舞,台下龙飞,令代表们目不暇接。台前挤满了举着摄像机和摄影机的人们。
当《一路平安》的乐声响起,已是下午6时半左右,姐妹们含泪挥手告别,有的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肯分开。
“这次会议开得非常好,中国人民很热情。这10天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美好记忆。现在要分手了,我们很难过。”来自新西兰的3位妇女说。
“再见——”“GOODBYE——”“友谊地久天长……”,一直在雨中回响,更在人们的心头吟唱。


第2版(世妇会专页)
专栏:

  北京NGO,新的起点
——九五妇女论坛闭幕日速写
本报记者卢小飞
进入尾声的NGO会议区少了几天前人海如潮的景观,但各主要会场和帐篷论坛依旧充满朝气,各种告别活动在穿插进行。
7日全天至8日上午,各地的妇女领袖在总结性发言中表达了她们对未来的承诺。为了这个承诺,她们研讨了10天;而为了北京的10天,她们准备了几个月甚至几年。
三万多人不远万里来到北京,有坐轮椅从大洋彼岸来的,有卖掉家当从赤道线上来的。她们在北京得到了什么?孟加拉国的苏里南达说,我们在北京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开阔眼界,学习其他妇女的经验,而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发展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又是生存问题。
“北京会议使我们得出什么结论呢?”苏里南达说:“最主要的结论,就是我们不再为个人的目的而奋斗,尽管各国、各洲乃至各个妇女组织都有不同的经验,但我们对宏观和微观的看法是共同的,妇女的利益应该是一致的,我们以此为基础来拟定我们的战略。”
在这里,“发展”是人们谈论最多的题目:“妇女若要争取其应有的各种权利,首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
在非洲帐篷,记者问非洲妇女发展研究会的亚幸·弗罗,非洲妇女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风度翩翩的亚幸女士说,发展自己的经济能力是整个非洲大陆参加NGO的全体妇女最关心的问题。自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后,非洲妇女始终关注人权、民主、参政方面的问题,但讨论最多的还是经济问题。这次北京会议,非洲大陆所有国家都有自己的妇女代表参加,我们的责任,就是在妇女、非政府组织和政府之间搭起桥梁,相互沟通,最终携起手来。而我们的成果,就是通过了非洲妇女行动纲领,作为全球行动纲领的一部分,我们要在会议之后付诸实施。
距离论坛闭幕已可用分秒倒计的时刻,研讨帐篷里的人们仍言犹未尽。NGO给予人们什么?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人们从平等、发展、和平的主题中寻找到利益共同点,从中获得一种精神。来自阿塞拜疆的艾米亚教授说,她们在经济转型期间面临种种困境的时候来到北京,感到自己的奋斗不是孤立的。她说:“北京NGO,是妇女运动新的里程碑,新的起点。”


第2版(世妇会专页)
专栏:

  她们为何感到愤怒
——妇女论坛一些与会者谴责西方媒体不公正报道
本报记者郑园园
来自黎巴嫩、西班牙、美国、挪威的五位妇女,9月8日上午在怀柔新闻工作间大厅里自发地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把积郁于心头的愤怒公诸新闻界。
“西方某些媒体对本次妇女论坛所作的歪曲报道使我们深感愤怒和震惊,我们感到有必要澄清事实。”记者招待会的主持人、黎巴嫩语言学家希巴·法赫姆开门见山地说。
五位女性谈到一个共同的体验:每天和家人通电话时,家人都担心地问道:“安全吗?没有危险吧?”来自美国芝加哥的维基·迈耶同她当记者的丈夫通电话时,禁不住大声说:“美国报纸报道的不是事实!”来自挪威的海地·洪达拉说,她在这里的亲身经历证明,“一切都非常好,我学到了许多东西”。
洪达拉刚讲完,一位黎巴嫩女子跑上讲台作证,她说,一次游行过后,谣言四传,说游行队伍两旁有警察,差不多每隔一米就有一人。“这全是谎言,当时我在现场!”
发言者对某些西方媒体吹毛求疵、一叶障目的做法十分愤怒。法赫姆说,召开这样大规模的会议,差错是难免的。但是一些西方记者热衷于挑毛病、夸大枝节,“他们只报道天气糟糕,只说帐篷区脏了,是谁弄脏的?并不是中国人弄脏的呀!”年过七旬的黎巴嫩人安妮莎·娜佳禁不住插话了。娜佳说,她的膝盖有病,每天都有两三个志愿者扶她上车,陪她回旅馆。她非常高兴遇到这么多友好的中国人。她说:“记者们,当你们写报道的时候,请记住那些清晨四五点钟起床的志愿者,记住他们的笑脸。”
她们对某些西方记者对这次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妇女盛会所持的傲慢和蔑视态度表示愤怒。她们说,世界各地3万多名妇女穿越千山万水相聚在怀柔,互相交流、探讨,共同认真思索研究关系到她们切身利益的种种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壮举,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但是,一些记者对论坛所讨论的几百个题目不感兴趣,而醉心于报道“马路消息”。维基·迈耶认为,参加论坛讨论的绝大多数是严肃的、有思想、有智慧的人,西方媒体对她们之所以存有偏见,是因为在西方,女性还被相当多的人看作是性感的尤物。人们谈论的是她们的发型化妆,而不是她们的头脑、思想。
记者招待会始终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结束时,几位主持人还一再重复:我们无意抨击哪家新闻单位,但我们希望新闻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报道务必客观公正。(附图片)
招待会结束后,美国与会者维基·迈耶(左)同前来采访的西方记者进行争论。 新华社记者 袁满摄


第2版(世妇会专页)
专栏:

  世妇会一般性辩论进入第四天
探讨消除贫困战乱与实现平等的关系等问题
本报北京9月8日讯记者魏芳、龚金星报道:今天,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一般性辩论进入第4天。与会者就消除贫困和战乱与实现平等的关系、受教育是妇女摆脱受歧视地位的保证等问题进行了大会发言。
在今天上午10时至下午1时举行的世妇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来自布隆迪、肯尼亚、列支敦士登、古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贸发组织、越南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作了大会发言。
世妇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下午3时开始召开,来自乌干达、安哥拉、阿曼、尼日利亚、毛里塔尼亚、俄罗斯、国际贸易组织、亚洲发展银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作了大会发言。
乌干达代表说,每一位母亲都知道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问题在于要为妇女提供教育孩子的条件,我们应该为妇女摆脱贫困提供财政支持,特别是那些富国应该采取切实的行动。她说:“同时我要说的是,发展中国家尽管很需要钱,但我们也有人格尊严,我们不欢迎附加条件的援助。”
安哥拉、尼日利亚、毛里塔尼亚的代表在发言中,都大声疾呼,全世界的妇女站在一起,为消灭世界上的战争,为人类的和平、幸福而努力。


第2版(世妇会专页)
专栏:

  中国组委会在怀柔举行新闻发布会
’95北京妇女论坛圆满成功
素帕达拉对大会组织服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本报北京9月8日讯记者丁辉、施明慎报道:举世瞩目的’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今天在怀柔降下帷幕。国务院副秘书长、世妇会中国组委会秘书长徐志坚在今天下午6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自豪地说,通过中国组委会与世界各国论坛与会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成功地举办了联合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论坛。中国作为本次论坛的东道主,已经认真、严肃地履行与NGO工作委员会换文中所承诺的各项事宜。
从8月30日至9月8日的10天中,来自世界五大洲的3万多名NGO论坛与会者聚首怀柔,据初步统计,NGO论坛共举行各种类型不同的研讨会、座谈会等5000多场次,其中,仅在怀柔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近150场会议,中方就提供会场服务累计达400多小时。中方共为各会场提供录相、录音、投影仪、幻灯机服务达5000小时,为会场提供同传服务近500小时。在昆巴舞台和怀柔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文艺演出,观众累计达3万多人次。中国组委会还为论坛与会者提供了25条路线、76个参观单位,累计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人参加。并调配了7000辆大、中、小型机动车专门为论坛服务,接送与会者参加各类活动约20万人次。此外,中国固定为论坛提供翻译、搬运等服务的志愿人员达2000人,在会场外提供各种服务的志愿人员达6000多人。
徐志坚强调,本次妇女论坛的圆满成功和取得的积极成果是举世公认的,中国组委会为论坛顺利举行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和提供的良好服务也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已经听到众多与会者的良好评价,也得到了海内外大多数公正媒体的认可。
又讯8日下午6点,’95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总召集人素帕达拉·玛萨迪女士在NGO论坛闭幕式上致词之后,十分愉快地出席了世妇会中国组委会在怀柔龙山宾馆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她说,论坛工作委员会和来自全球各地的与会者衷心地感谢中国组委会和几千名青年志愿者。在过去的10天中,中国组委会成功地为大会提供了包括住宿、交通、场地安排和用餐等在内的十分艰巨的组织服务。
素帕达拉·玛萨迪说,’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是世界妇女运动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10天来,NGO论坛广泛、空前的聚会和交流热烈而鼓舞人心,准备两年多的非政府组织论坛在中国怀柔达到了最高潮,我们给联合国成员国政府提供了经过反复协商的区域建议,其中包括经济、政府与政治、法律与权力、教育、健康、科技、文化与传媒等妇女最关注的问题。这些建议也包括了没能与会的妇女的更广泛的意见。
“’95NGO论坛上,不同组织的与会者之间还有很多分歧,我们在建立和平的妇女运动进程中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素帕达拉·玛萨迪女士说,有资格参与政府间会议的妇女将留在北京,继续就平等、和平、发展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为提高妇女的地位制定未来战略。


第2版(世妇会专页)
专栏:

依依不舍别怀柔
9月8日傍晚,在北京怀柔’95NGO妇女论坛闭幕式会场,来自印度、美国、德国等国的与会者打出用中、英文写成的“中国人民,衷心感谢你们”的标语牌,表达对东道国为此次论坛顺利举办所作努力的钦佩之情。       新华社记者 叶建强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