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8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雪域风景线
本报记者王慧敏
终年不化的奇峻雪峰,被阳光和季风丝丝缕缕剥蚀的突兀岩石,以及雪线下丁丁冬冬永不止息的溪流,构成了西藏独特的自然景观。
扪心想一想,对于一个未曾到过西藏的人来说,西藏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恐怕除了神奇以外,便是经济落后了!不过,日前记者随农业部考察团赴藏,却欣喜地看到了另一种景观。
拉萨街头逛早市
到达拉萨的当晚,淅淅沥沥下了一夜雨,天明但见群山如洗,一缕缕白云缠绕在山腰,远处雪峰傲立,近处绿绿的山顶在云海中时隐时现,如同浮在水面上的小岛。
面对如斯美境,缺氧带来的苦楚似乎已离我远去,我信步走上了街头。
宿地不远处就是大昭寺,这座寺庙建于唐代,据说是文成公主亲自选址设计的。白墙金顶的建筑在晨曦中显得非常壮观,晨风把金顶上的五彩经幡轻轻拂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不到9点,大昭寺门前的广场上早已是人流如织,呈现在这里的是一幅古老而年轻的图画:转经的藏胞安详、虔诚地踱着步子,而广场口上的一家迪斯科舞厅正播放着强劲的音乐,附近街头美国炸鸡、韩国烧烤的招牌更是随处可见。
八廓街呈环状将大昭寺围了起来,街两边全是密密麻麻的摊档。摊上有哈达、经幡,也有流行时装、影星彩照。在八廓北街中段的一家百货店里,录音机中一位女中音正动情地唱着:“汉藏亲兄弟,谁也离不开谁”。店主是个秀发女子,她告诉记者,这首歌是藏族著名歌手曲珍唱的,歌名叫《谁也离不开谁》。姑娘叫卓嘎,今夏刚从合肥藏族中学毕业,她想继续深造,报考了内地的3所学校。等通知的间隙,帮母亲照料一下摊档,由此也增加一些社会实践。
擦肩走过一对操广东口音的年轻人,他们可谓是满载而归了:头戴毡帽,脖子上挂着哈达,手里提满了各式各样的工艺品,背包也鼓鼓囊囊的。尤其是女孩,双臂上戴满了手镯:玉的、银的、景泰蓝的……足有十几个。
前面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小姐对一家摊上的牛铃发生了兴趣,戴白帽的摊主马上用计算器显示了“50”字样递给小姐看,小姐耸了耸肩。旁边摊上一位穿着鲜艳藏袍的中年妇女一边指着自己摊上的铃儿一边用英语说道:“我的便宜,40元。”小姐走过去拈起铃儿一边端详,一边用手轻轻摩挲——显然,她有些举棋不定。藏族妇女趁热打铁,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最低价了,35元。”小姐高兴地打开了钱包。
从八廓南街转回大昭寺门前,在离唐蕃会盟碑不远处的一个书摊旁休息时,汉族装束的摊主感慨地对我说:“藏民做起生意来,精明着呢!”他姓宋,是沈阳郊区人。他说,80年代初,在八廓街做生意的几乎全是汉族人。这些年,藏族人渐渐多起来了,还有尼泊尔人、印度人。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意也就没有以前好做了,可市场却越来越红火,内地有的东西,这儿一样也不缺……
松赞干布故里行
汽车出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镇往东南沿雅砻河谷前行,约1小时的行程,便到了松赞干布的故里琼结县。
松赞干布的墓地在琼结县城东南1公里许。据藏文史料记载,此地共有藏王墓21座。因战乱所毁,或遭雨水湮没,现在能明显见到的有16座。松赞干布的陵墓,在整个墓群的左前方。可能是因为人们对这位曾为汉藏和好做出突出贡献的藏王的特殊感情,他的陵墓修得恢宏壮观。墓堆上有祠庙一座,内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松赞干布故里如今变化如何?我们在琼结县县长次仁巴吾的陪同下,沿琼结沟蜿蜒东行。若不是沟两边光秃秃群峰的提示,你很难想象这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屋脊上行走。沟中百鸟争啼,一块块台田绵延不绝,紫红的豌豆花、粉红的荞麦花、金黄的油菜花争奇斗艳,而大片大片的即将收割的麦田为这块多彩的织锦定下了黄的基调。山沟里到处是潺潺的溪流,溪两旁茸茸的小草绿得醉人。次仁巴吾县长说:“山沟里水资源富余,而山沟外的坎子上却缺水。现在国家投资6000余万元,正为我们修建一座蓄水1000多万立方米的水库。”
说话间,水库工地到了,推土机、汽车熙来攘往,抬石料的藏族男女边干活边唱着婉转的藏族小调。次仁巴吾说:“水库去年8月开工。开工的前一天,全县几乎所有群众都来了,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有的年轻人支起帐篷、铺起卡垫彻夜不归,山石上、树枝上到处挂满了哈达。群众说‘这是共产党送给我们的致富宝库’。1997年完工后,将灌溉农田5万多亩,我们还准备在水库里搞养殖业和旅游业,到那时全县粮食的平均亩产将突破千斤,人均收入也将突破千元。”
绕过水库,沟两边的山峰如同刀削般突兀奇峻,乳白色的岩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半山腰一块凿平的台地上建着一座小巧的寺庙。次仁巴吾说,这座山叫白日山,富藏水晶石;山腰的寺庙叫白日寺。清末,英国侵略者入侵西藏,当地爱国活佛为了保护祖国的宝藏,修建了这座庙——按藏族的风俗,庙旁的土地是圣土,动之不得。西藏许多有矿藏的地方,当年都建有寺庙。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志士仁人的保护,这些矿藏如今才成了群众致富的源泉。次仁巴吾告诉我们,全县每年开采水晶石、玉石等各种矿藏200多吨,以矿藏开发为龙头,县里的矿藏加工业、卡垫编织业也蓬蓬勃勃发展起来。他自豪地一挥手:“过几年你们再来看吧,琼结不仅以名胜古迹闻名天下,它还将以经济高速发展让世人瞩目!”
嘎玛桑珠家的女主人
嘎玛桑珠是山南地区乃东县的科技示范户。
来到泽当镇结沙居委会3组他的家,我说:“嘎玛桑珠,你一年收入三四万块,靠的什么诀窍?”他嘿嘿一笑朝院里一指:“多亏了我们家的女主人。”
院子里嘎玛桑珠的爱人普布卓玛和儿媳边巴正在晾晒炒过的青稞,准备入秋后做糌粑用。我通过翻译告诉普布卓玛,刚才老头子考奖她呢,谁知她很不以为然:“那是应该的,家里地里全靠我和边巴。”
她告诉我,现在家里只有他们老两口和儿子、儿媳、孙子5口人。丈夫在居委会当党支部书记,儿子买了辆汽车跑运输,平时田里的、家里的全靠她和儿媳边巴操持。只有在农忙季节,才全家老少齐上阵。
“听说你家种了十多亩田,靠你们俩能忙过来吗?”我问。
“你瞧!”她指了指大门口的棚屋:“全靠那些机器了。”
循着她的手指望去,棚里面手扶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扬场机、磨面机、播种机依次排列。
“这些机器你们都会用吗?”
“手扶拖拉机车头摔劲太大,不好驾驭,其它都会用。”普布卓玛告诉我,除了忙家务,县农技推广站每次举行的科技培训,她和儿媳都参加,依靠科技和机器,去年她家收了1万多斤粮食,平均亩产过千斤。
“在这儿种小麦,主要注意哪些问题?”我想考一考她。
“首先要把好播种关,力争苗全苗壮。播种前,要施足底肥,再就是要把好越冬关。越冬前,首先灌好越冬水。冬灌不能积水,要灌匀、灌透。冬灌后10至15天,地面土壤显白时开始用石磙镇压。镇压后要覆盖一层细土,以提高地湿,保持水土……”嗬!不愧为科技示范户。
普布卓玛说,要想致富,离不开家庭养殖,她和儿媳养了11头牛,33只羊,8头猪,36只鸡。去年,光家庭养殖业就收入5600元。有了这么多家畜、家禽,庄稼的底肥就不用发愁了,去年,她家的每亩地上土杂肥2500公斤。
送我到家门口,普布卓玛说,今后她想进一步提高单产。同时适当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致富的步子迈得再大点,真正起到示范户的作用。(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藏北草原风光。本报记者 李舸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土”广告和农技推广
尤希文
江苏某市畜禽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前不久向社会征集广告用语。规定用语在15字以内,内容必须包含该市、该公司以及饲料三方面的特点。在征集的1000多条广告用语中,盱眙县一农民创作的广告用语,独树一帜,夺得一等奖。且看广告的内容:淮大饲料,吃我一口,省你一斗。这则广告一公布,农民们赞不绝口。
农民喜爱这则广告,是因为贴近农家生活实际,运用了大家熟知的口头语。虽然土味十足,却是“过目不忘”。同此,笔者想到,农技推广何不采用通俗易懂、乡土味浓、言简意明、生动形象的大众化语言呢?记得某县一位多种经营管理局局长,在推广养猪添加剂时,编了“添加剂,是个宝,投入少,效益高,先驱虫,很重要……”的三字经,群众很是爱看,收到了显著的推广效果。如果把有些农业技术的推广要点用三字经、快板书、顺口溜等形式反映出来,大概农民接受要比照本宣科容易得多。当今的农民,许多人受着文化水平限制,加之缺乏正规的培训,常常对深奥、抽象、系统性的科技知识感到陌生难懂,想学习,又吃力,这成为影响技术推广和普及的一大障碍。面对这种情况,加快扫盲,提高农民的文化层次,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农技推广也要改一改“板起面孔”说教的做法,多作些推广方法的研究。在不违背科学的前提下,推广工作应提倡形式多样,努力做到大众化,乡土化,口诀化,形象化。这样,农技推广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肇源“鹅经济”
本报讯黑龙江省肇源县3000多名农家大嫂发展起鹅经济,在当地一直被看作“锅台转”“家里蹲”的农村妇女,在市场经济的呼唤下,走出了家庭。
肇源县江湾地很多,有许多泡沼、荒滩是牧鹅的好地方。过去,由于这里的农民商品经济意识淡漠,没有注意到这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穷了这里的农民。90年代以来,在县里的积极引导下,当地农民转变了旧观念,发展起鹅经济。1995年由县妇联牵头,有序地组织起全县农村妇女,走科学养鹅致富之路。他们为鹅农贷款49万元,解决了鹅农资金不足的问题。妇联的同志还定期下乡对各村养鹅进行技术指导,改变了过去原始的饲养方法,提高了科学含量,使鹅雏成活率达95%以上。现在全县鹅存栏数已突破50万只,是1990年的2倍,养鹅专业户已达百户,超过百只鹅的农户占全县农户的80%。
“我就是用养鹅赚来的钱给家里盖了新砖房,给儿子说上媳妇。”浩德乡的一位农家大嫂乐呵呵地说,“养鹅成本小,利润大,一只鹅雏5元钱,一只成鹅可卖30元左右,纯收入25元,另外,养鹅时间短、见效快,当年就可获利,非常适合农村妇女养殖”。肇源县种畜场有个叫宋希珍的妇女,每年养鹅都在2000只以上,几年工夫她家就存款四五万元,成了县里有名的奔小康示范户。
肇源县委宣传部张锐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大棚架起照相机
邱家兴王奉明
今年春天,我们来到山东省寿光市五台乡黄家庄黄荣明老汉的高温大棚里,他正对着一垄垄葡萄架“咔嚓咔嚓”照相哩。我们很奇怪,一打听,原来他是将葡萄每日生长的情况拍下来,以便摸规律、搞研究。
今年62岁、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黄荣明,从1973年开始就钻研农业科技,20年来一直没有间断。他讲究科学,注重信息,订阅了《中国果树》、《山东农业科学》、《农业科技通讯》等十几种书刊,还同中科院、北农大农科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联系,互通科研信息。去年,他还自费到莱阳农学院参加培训。1993年12月,黄荣明在自家一座315平方米的高温大棚里搞起葡萄、草莓早熟间作立体种植。他培植了78棵葡萄,采用“双壁式架型”,行间种草莓。为了摸清葡萄和草莓早熟的生长规律和外部条件,黄老汉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经过细致管理,去年春节前后,草莓收入2000元,其中他培育出的最大一颗草莓重达144克,体积相当于三个普通鸡蛋。5月中旬葡萄成熟,共采摘867公斤,收入数万元。
今年黄荣明又建了一座大棚,他从中科院引进京优、京亚、早里扎马特等优质葡萄品种,引进日本东风、郑艳池巨型草莓等8个品种,在占地1.3亩的两座大棚里进行种植。预计可创收10万元。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防治荒漠化·我们共同的责任

  黄河故道治沙迷
宋启明
河北省大名县卫东林场位于卫河东岸黄河故道的大沙滩,是有名的大风口。建国前,这里流传着:“黄河故道风沙大,刮得行人迷路鸟雀难回家,几万亩良田全成沙”的谚语。
今日卫东林场绿树成荫,3万多亩沙荒变良田,粮、棉、油产量成倍增长,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说起这今昔巨变,人们总要提起治沙迷张振江。
张振江1976年毕业于河北林专学校,1982年到县林业局治沙办公室工作,后又请求到卫东林场直接抓林业生产和科研工作。1984年,县委、县政府为防沙治沙,带领沙区人民在沙荒上营造十万亩毛白杨速生丰产林。当时张振江常常起午更睡半夜,走乡串村指挥栽树、管树和培育树苗。他帮助建苗圃20多个,为营造速生丰产林提供大量优质毛白杨树苗。盛夏的一天,他一连走了四乡20多个村的苗圃传授管理技术,传授经验。为防沙治沙,他带领干部职工大战黑风口,又是打井,又是挖沟,并把林地按责任田的方法分给职工种,或让附近的农民耕种,签订责任书,保证不毁坏一棵树木。这样,就使新栽上毛白杨树苗的沙荒地全部有人耕种,既增加了林场经济收入,又保证了树苗迅速成长。他把林场办成毛白杨速生丰产林的科技示范林,成为指导十万亩速生丰产林的样板林。7000多亩林场,10万亩毛白杨速生丰产林到处都留下了治沙迷张振江的足迹。
几度寒暑,张振江掌握了采种、科学造林、更新成幼林等先进技术。他和县科技人员宋自忠等一起,在各级领导支持下,共同搞成6个科研项目,1991年他和其他研究人员共同搞成的《杨树速生丰产技术》为大名县沙荒地带营造毛白杨速生丰产林树立了样板。这一技术推广以来,对全县营造毛白杨速生丰产林的成功起到较大作用。丰产林挡住了黄河故道黑风口的风沙,同时,林场7000多亩沙荒变成树木茂盛的大林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起到很大作用。
近十年来,卫东林场不仅为营造速生丰产林、促进平原绿化做出了贡献,还成了科研、教学基地。不少专家、教授前来林场搞科研,选派大学生、研究生来场学习、实习、写论文。张振江晋升为工程师,担任了场长,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知识分子。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自强者胜
——河北大厂县农机局略记
本报记者潘承凡
无论与县里其它局比,还是同省里的兄弟局比,大厂县农机局都是小弟弟:4年前它才从母体——大厂县农业局分离出来。当时固定资产不足140万元,财政经费每年不到10万元,连发工资都不够。4年后,资产滚到500万元,每年创收200万元左右;并一跃成为河北省农机推广先进县,连续几年得到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彰。
栽下了3棵“摇钱树”
农机推广与其它行业有所不同,向农民推广先进农机,最起码得有买得起农机的经济实力,靠每年的财政拨款,恐怕连锄头把都买不起。服务农业,服务农民,自身必须有足够的实力,大厂县农机局栽下了3棵“摇钱树”。
农业机械化培训学校是创收的主要来源。开办之初只有8万元钱,仅够买几台拖拉机和淘汰的汽车。这几年边培训,边投入,资产已增加到250多万元。学校规模日渐扩大,每年培训规模达到1100多人次,年创收70多万元。既培养了农机化人才,又增加了农机推广的经济实力。局属的农机化研究所充分利用技术、设备优势,开展了金属结构加工和有色金属铸造业务,产品打入十几个省市。年产值达到700多万元,纯收入50多万元。农机销售公司和农业排灌公司提高服务水平,不断开拓市场业务,年创收也在60万元左右。
此外,大厂县农机局深知自己家底薄,要办的事太多太多,开源同时不忘节流。汽车坏了自己修,沙石场地硬化自己干,局里日常的修修补补,全部自己动手。几年来,因此节约的开支当在30万元以上。
经济实力保证了服务质量
这些年来,农机投资主体由国家变成了农民,农机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也由行政命令变为指导服务,经济实力便是有效服务的可靠保证。
每年夏秋农忙季节之前,大厂农机局便组织检修队对全县的农机具进行全面检修。农忙时,组织30多名业务骨干组成的6个支农小分队,每个小队配备一辆汽车以及专用工具,包乡包村,服务到地头,发现故障立刻排除。所有服务不但分文不取,每年还要搭进3万多元的原料配件费。
由于大厂县农机局有效的服务,提高了该局农机推广指导的威信,农机热慢慢在大厂县升温。这几年来,大厂县每年向农业投入1000万元,其中农机投入就占800多万元。全县105个村,有机村达到100%,80%的村可以靠自己的农机完成农机作业任务。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环节中80%的劳动量被机械化所替代,特别是小麦,实现了100%的机割,整个夏收夏种缩短到五六天。发达的农业机械化使全县83%的农业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加速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资源。
大厂县农机局这几年的奋斗经历,为那些因为国家不再投资、不再补贴平价柴油而裹足不前的农机部门,开拓了一条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机管理成功之路。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改革发展动态

  睢县:棉花系上“保险带”
河南省睢县人保支公司在全省率先开办了棉花虫灾综合保险。目前,已有10多个乡镇的20多万亩棉农投保。
睢县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县之一。为帮助广大棉农克服“恐虫”心理,保险公司首推棉花虫灾综合保险。凡参加保险的棉田,因虫害或暴风雨、冰雹造成减产或绝收的,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为确保棉花丰产丰收,他们对棉虫防治实行“五统一、一突击”的办法,即统一组织指挥、统一防治技术、统一发放药品、统一拌药配方、统一喷施时间,在最佳时期集中突击喷药,提高了棉花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了因棉花治虫造成人身中毒事故的发生。(程金库)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改革发展动态

  平顶山湛河区租赁大棚
本报讯最近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出现一种新兴的租赁业——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租赁业。一些国营或集体单位在近郊农村先后设立10多家“租赁站”,建设近百座可供出租的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农民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租进、退出。
刑铺村农民康军以前虽有种菜技术,但缺少建棚资金。去年11月份,他以10个月交租金1300元的价格,租赁到一座8分地的日光温室,精心种植,春秋一茬茄瓜、辣椒下来,就收入了近8000元。截至目前,全区94座温室、大棚,已被当地农民“瓜分”一空。
(孙庆辉)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改革发展动态

  淮安林集发放“土窑口粮证”
本报讯今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林集镇农民共制砖坯520多万块,然而粮田却无1亩受损。这是为土窑颁发“口粮证”——取土许可证带来的效果。
林集农民有着数十年制坯烧窑的历史,去冬今春,该镇制坯烧窑不断升温。为了有效防止非法取土事件的发生,林集镇在大张旗鼓宣传《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同时,为每座土窑发放1张“取土许可证”。派土地管理人员深入实地勘察,对老宅基、老堆堤、老公场以及荒滩、荒坡一一丈量登记,并将它们作为“口粮”限量供给每座土窑。(赵仁宝)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农忙自助餐
叶春峰冯养恩
每天早晨六七点钟,山东省鄄城县梁屯乡赵坊村的菜农们纷纷将装满新鲜蔬菜的拖拉机、三轮车停放在村委大院门口,走进院子里自个儿拿副碗筷,夹个鸡蛋,拨点花生米,再舀上一碗小米饭,拿两三个馒头找个空桌坐下,津津有味地吃起5元一人的“自助餐”。
赵坊村是出了名的蔬菜专业村。1989年种越冬大棚黄瓜,就把鲜嫩诱人的黄瓜摆上了人们的春节餐桌。近几年,他们又先后把大棚辣椒、西红柿、韭菜等十几种反季节蔬菜送进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这个不足800人的小村,种植蔬菜600多亩,人均年收入达5000多元。
菜农们每天一大早就得摘瓜割菜,无暇顾及做饭,常常饿着肚子赶市场卖菜。乡里了解情况后,今春在村委大院办起了自助快餐部。菜农路文明边吃边说:“在这里吃饭,花钱不多,又能吃得好吃得饱,再不用为大人和孩子吃不上早饭犯愁了。”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山区农民希望调整完税时间
编辑同志:
最近,湖南不少山区乡、镇的村民反映,往年政府要求11月底完成的年度农业税收任务,今年却要求在8月底前全部完成,农民对此反映强烈。
山区农村因气候、地理条件的原因,8月底前各种农产品都未成熟,不能收获。加上山区农民本身经济收入门路少,没有提前完成农业税收的经济实力。在这种情况下,提前收税,矛盾突出。为此,有关部门应根据山区农村的实际,调整和规范农业税完成时间,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湖南省统计局农调队 龙立珍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阜阳农民卖油菜籽难
编辑同志:
今年阜阳部分农村油菜籽丰收,一时出现了卖油菜籽难现象。
油菜籽滞销的主要原因,一是化肥价格上涨而菜籽价格下降;二是一些部门收购的菜籽得不到及时调运,导致大量油菜籽积压。有关部门应抓紧解决这些问题。
安徽利辛县中疃镇孙智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近年来,福建省永泰县因地制宜,开发山地,种植优质李果11万多亩,年产果3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李果之乡”。图为城峰镇城峰村果农徐丽花满怀喜悦采摘丰收的李果。新华社记者 张生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