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双管齐下
严正
最近,波黑及整个前南地区的局势发展引人注目:一是美国在其3名高级官员因车祸遇难后,迅速组成以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为首的代表团,继续进行斡旋活动;二是在美国的促使下,北约大规模轰炸波黑塞族阵地。据认为,这是美国意在以文武两手推行其和平计划。
8月上旬,美国首次单独提出前南和平新计划,并派代表在欧洲及前南冲突各方进行游说。这份计划包含了原五国和平方案的主要内容,同时准备以某些调整和新的允诺换取相应的让步,从而找到政治解决波黑乃至前南地区冲突的突破口。
在北约实施轰炸前,冲突各方对这份新计划的反应尚属积极,但在关键问题上仍各不相让。波黑塞族对美国首次承认塞族政治实体,可保持某些领土并与母国组成邦联,以及即将取消对南制裁等表示欢迎,但仍强调塞族领土不能少于波黑面积的50%。穆族不愿放弃被塞族抢占的两个“安全区”,反对承认塞族政权,也反对塞族与南结成邦联。克族也想凭借最近在战场上的胜利,提高要价。
欧洲国家虽然公开肯定美国的和平计划,但对美过去按兵不动、如今却想一手包办的作法也有微词。俄国总统叶利钦则提出举行大国和前南冲突各方首脑会晤的新建议,这使美国的斡旋活动遇到挑战。因此,当时连霍尔布鲁克也承认,美国和平计划“成功的机会相当小”。
8月28日,萨拉热窝遭到炮击,造成平民重大伤亡,并被认为是塞族所为,波黑局势骤然紧张。穆族领导人由此提出停止参加谈判,美国和平计划面临夭折危险。美国于是推动联合国授权北约对塞族目标实施轰炸。这次轰炸是波黑冲突3年多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空袭。这是美国精心策划的,企图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一可逼迫塞族接受和谈,打击和削弱其军事优势;二可解除塞族对萨拉热窝的长期围困,并确保另3个“安全区”的安全;三可消除西欧对美国的不满,表明美国不惜以武力迫使冲突各方和谈。国际社会还注意到,美国之所以现在对波黑采取强大的外交攻势和军事行动,同时有其国内因素。克林顿抢在国会复会前采取行动,意欲摆脱被动处境,争取明年大选连任的有利地位。
从目前情况看,波黑塞族态度有所转变,表示接受原5国和平计划中的版图比例(塞族49%,穆克族51%),并与南组成以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为首的联合代表团。穆族领导人伊泽特贝戈维奇也称,“通向和平的通道已开通”,他将尽其所能,以实现“建立在公正基础上的和平”。南斯拉夫、克罗地亚和波黑外长已同意本周内在日内瓦会晤,商定政治解决前南冲突的“基本原则”。迹象显示,美国双管齐下,已有某些突破。但是,前南问题错综复杂,变数很多,结束冲突的前景现在仍难以预卜。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从流浪走向定居
——今日吉卜赛(罗姆)人
本报记者胡锡进
千年流浪,几多迁徙。有个民族从南亚次大陆出发,驾着大篷车走遍世界。人们叫他们“吉卜赛人”或“茨冈人”,他们则称自己是“罗姆人”。“罗姆”一词出自罗姆语,意思是“男人”。他们还走到许多文学大师的笔下,跳动在音乐大师不朽的音符中,象征着流浪、贫困、欢快和放荡不羁的自由。世事沧桑,“大篷车载来的文化”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记者以在民族众多、经济中等发达的前南地区的见闻,写出这篇报道。
罗姆人在南斯拉夫的大小城市无处不在。南斯拉夫人有“无茨冈不成镇”之说。然而,大篷车在逐步消失,绝大多数罗姆人早已定居下来。这被一些罗姆人学者称为这个民族的“历史性进步”。
阿兹科维奇是记者结识的第一位罗姆人学者,他的身上就有许多现代文明带给罗姆人的信息。他40出头,留着当地人中已不多见的大胡子。他是南斯拉夫两名获硕士学位的罗姆人之一,贝尔格莱德电台每周1小时对罗姆人广播节目的主编,会说但不会写罗姆语;他用塞尔维亚语出版了一本关于罗姆人历史的专著,该书的出版费用是由南斯拉夫政府少数民族和人权部提供的。他是设在贝尔格莱德的“南斯拉夫罗姆人协会”主席。此外,在南斯拉夫南部的尼什市,还另有一个“南斯拉夫罗姆人协会”。
定居,为罗姆人受教育提供了一个先决条件。南斯拉夫的年轻罗姆人中现在很少有传统意义上的纯文盲。绝大多数小孩都按法律规定接受8年制小学教育,但许多人未能上满8年而中途辍学。上过中学的罗姆人则更少,南全国目前只有84名罗姆人完成了大学学业。
关于南斯拉夫罗姆人的信息是十分复杂的,仅这个国家到底有多少罗姆人,就有30万、50万等各种说法。定居下来的罗姆人分为两种,一部分集中居住在城市边缘的“茨冈村”里,另一部分与当地其他民族混居。从人种特征上看,大多数罗姆人皮肤浅黑发亮,黑发黑眼;但也有一部分人肤色较白,被称为“白茨冈”。官方和罗姆学者都介绍说,有一些融入当地生活的罗姆人,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已不再承认自己是“茨冈”人。阿兹科维奇说,他已故的亲叔叔曾位至贝尔格莱德广播电台台长,他一直说自己是塞尔维亚人。南斯拉夫公民登记的民族属性完全凭本人说,罗姆人登记自己是塞尔维亚人、南斯拉夫人、埃及人,甚至印度人的情况都有。
在绝大多数定居下来的罗姆人身上,仍能看到千年流浪传统的影响。他们大多无固定工作,而在市井街头找临时活计。他们扫大街,或是在工地当小工;有的在红绿灯下“强行”提供擦汽车玻璃服务,索取小费;有的走私或是炒外汇。他们也是农贸市场上“二道贩子”的主力。还有许多茨冈孩子擦车和行乞。这些孩子说,他们半天上课,半天“工作”。农村地区也有罗姆人,二战后分得了土地,但他们很快把土地卖掉,从事简单的服务行业。
但从民族学的观点看,罗姆人又将许多自己的传统失于流浪的途中,并逐步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他们与当地各主体民族一样,信奉伊斯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过宗教节日。他们的饮食习惯也完全当地化。罗姆女人比较喜欢穿色彩艳丽的服装,但各地没有大体一致的民族服装。他们的姓名主要反映本人的宗教属性,很难由此看出他们是罗姆人。从语言的角度看,大约30%的南斯拉夫罗姆人已不会讲罗姆语。
南斯拉夫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还有一些拉着大篷车,甚至开着汽车流浪的罗姆人。但他们都有永久性居住地,一年中只有半年在外流浪。前南各主体民族的宗教节日中,都有个春天和秋天的节日,罗姆人特别看重这两个节日,据说这与罗姆人“春走秋归”的历史传统有关。罗姆人跨越欧洲国境线流浪的时代早已结束,巴尔干是罗姆人最集中的地区,二战后,罗姆人在巴尔干原社会主义国家中已处于其户籍制度的管理之下。(一)
(本报贝尔格莱德电)(附图片)
新华社发这是贝尔格莱德的吉卜赛(茨冈)卖花人。胡锡进摄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里海输油管走向之争
郭孝伟
地处中亚的里海下面还有一个海:石油天然气之海。1991年苏联解体后,里海沿岸出现了3个新国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随即围绕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出现了一场争执。里海地区目前的几场冲突,如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卡拉巴赫冲突、车臣战争等,据信都同里海油气资源有一定关系。
围绕里海油气资源的一个重要争执点是里海油气输出的线路问题。过去,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3国的石油,主要靠俄的管道输往国际市场,俄从中获利不小。1994年,因哈萨克斯坦拖欠借款,俄罗斯大大减少了向哈输送的原油和石油制品,输运量仅相当于原来允诺的40%和48%。在这种情况下,哈大部分炼油设备被迫停产,因为它们只能处理特性不同的俄罗斯原油。结果,石油蕴藏丰富的哈萨克斯坦竟闹起了“油荒”。几个月前俄方还宣布,减少对哈原油的输出配额,原因据说是哈的原油含杂质太多。
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为改变这种局面,希望得到西方援助,以选择符合本国利益的油气管道线路。他们计划经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或者经伊朗,将油气输送到土耳其,然后再运往欧洲市场。里海这3国与伊朗、土耳其的语言、历史、宗教、文化都十分相近,这是它们之间合作的有利条件。
未来的油气管线路之争加剧了各有关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的矛盾。再加上伊朗的参与和外来的最大开发者美国一些公司的态度多变,该地区有关国家之间的矛盾更趋复杂。
土耳其和俄罗斯出于经济和战略上的考虑,都希望未来的油气管道从自己的境内通过。土耳其认为,假如油气管道从自己境内通过,它就能得到一个稳定的廉价能源供应地,与中亚“姊妹国家”的联系也将大大增强。现在土耳其的石油自给率只有18%。出于同俄争夺未来的油气管道的考虑,土耳其宣布,为减少污染和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从1994年7月1日起,限制大型油轮通过黑海海峡,俄因此就不能用大型油轮经此将石油大量输往外界了。这样,土耳其设想的里海石油输出线路经其境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长期以来,哈、土、阿3国大部分石油都是通过俄境内的输油管运往国外。这3国对俄来说,不仅是廉价优质的能源基地,而且是俄加强同南方关系的必经之地。1993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阿曼3国组成了里海管道财团,他们计划将哈的石油通过里海东部俄罗斯境内,运往俄黑海沿岸的港口新罗西斯克,再用大型油轮经由黑海海峡转运到国外市场。在土耳其限制油轮经由黑海海峡后,为防范土控制里海的油气资源,俄一方面提出里海的地位问题,另一方面还积极寻求绕过黑海海峡输送石油的新计划。今年7月,俄罗斯、保加利亚和希腊达成协议,他们将建造一条从黑海沿岸到地中海沿岸的石油管道。这样,俄就可以不经土控制的黑海海峡而将里海石油输往西方市场了。
1992年以来,西方的一些大公司纷纷进入里海地区,想获得该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及开采权。迄今为止,西方公司承诺投资300亿美元用于开发里海的油气资源。在对里海石油资源的争夺中,美国是最积极的竞争者。美国的谢夫隆公司决定在哈萨克斯坦投资100多亿美元,开采世界最大的“田吉兹”油田。作为里海地区最大的投资者,美国态度变幻不定,使局面更加复杂。美国声称伊朗是恐怖主义国家,强烈反对阿塞拜疆主张的经由伊朗的输油管道方案,阿只好放弃了这个计划。苏联解体之初,美把俄看作友好的合作者,非常赞成管道线路通过俄罗斯境内。去年1月,哈总统访美期间曾提出希望美支持通到土耳其境内的输油管计划,被美方拒绝了。可仅仅一年之后,今年2月,美国务院又正式宣布,输油管应通过土耳其而不是俄罗斯境内。
美能源部副部长怀特在今年访问里海地区时说过:“新石油从哪里来不只是个地质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在怀特心目中,石油“经哪里去”自然同石油“从哪里来”一样,也是政治问题。由此看来,围绕里海油气资源的争执还可能复杂化。


第6版(国际)
专栏: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我留日学生举办演讲会
新华社东京9月3日电(记者冮冶)中国留日学生今天在此间举办题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演讲会,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中国驻日大使徐敦信在会上致词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历史。但是在近代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他说,正确认识历史,从中吸取教训,是真正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前提,也是保证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演讲会上,日本一桥大学社会系教授田中宏和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罗荣渠等围绕“中日关系的历史”、“战后中日友好关系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取得的丰硕成果”、“今日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现状及两国友好关系发展前景”等主题进行了发言。约200名中国留学生和日本各界友好人士出席了演讲会。
演讲会结束后,留日学生们还举办了纪念演唱会,演唱了《我爱你中国》、《黄河颂》、《松花江悲叹曲》和《我的祖国》等歌曲,抒发了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
这次纪念活动是由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东京地区中国留学生学友会等中国留学生组织共同发起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准备再次空袭波黑塞族
加利法外长要塞族接受条件
俄德反对武力解决前南冲突
据新华社罗马9月3日电(记者袁锦林)北约所有部署在意大利境内的战斗机均已作好准备,随时可以再次对波黑塞族武装实施空中打击。
这是北约南欧盟军司令部发言人3日中午在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宣布的。
据新华社联合国9月3日电联合国秘书长加利2日晚重申,现在是结束波黑流血冲突的时候了。
加利在一项声明中说,北约秘书长克拉斯已经在前一天晚上向他通报了关于北约要求波黑塞族尽快采取措施解除对萨拉热窝安全区的威胁,尤其是将其重武器撤退到萨拉热窝20公里以外地区一事。加利呼吁波黑塞族满足这一要求。
据新华社巴黎9月3日电(记者杨京德)法国外长德沙雷特3日在巴黎对一家电台发表谈话时,要求波黑塞族武装部队司令姆拉迪奇接受北约提出的条件,否则北约空军和快速反应部队将再次对塞族武装进行军事打击。
据新华社莫斯科9月3日电(记者万成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德国总理科尔3日在莫斯科郊区举行一整天会谈后达成共识,反对用武力方式解决前南斯拉夫问题。叶利钦强调,“必须公正、平等地对待冲突各方”,呼吁取消对南斯拉夫的制裁。叶利钦会谈后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解释说,不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前南问题,指的是既反对波黑塞族的武装行动,也反对北约的报复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塞族释放欧盟官员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9月3日电波黑塞族3日宣布,允许欧洲联盟5名军事观察员及其司机和翻译离开波黑塞族控制区,并途经南斯拉夫返回其指挥部。释放上述人员是波黑塞军总司令姆拉迪奇和联合国驻前南维和部队总司令让维耶2日举行谈判时达成的协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马斯创始人呼吁停止袭击以色列
以巴会谈仍存在许多分歧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3日电据以色列电台今天报道,被以色列监禁的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创始人艾哈迈德·雅辛最近发表谈话,呼吁哈马斯成员停止对以色列的暴力袭击。
哈马斯作为巴勒斯坦人的一个激进组织成立于1987年。它反对中东和平进程,并发誓要破坏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同以色列签署的任何和平协议。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3日电据以色列总理办公室今天证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领导机构在签署巴自治第二阶段协议问题上仍存在许多分歧。
据报道,以色列总理拉宾今天与内阁部长们就以巴未来的谈判进行了磋商。报道说,以巴之间悬而未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希伯伦犹太人的安全问题、水资源分配、释放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和在未来巴勒斯坦选举中东耶路撒冷阿拉伯居民的选举权问题。
以色列环境部长萨里德在内阁会议后对新闻界发表讲话说,希伯伦问题和释放在押巴勒斯坦人是有待解决的两个最棘手的问题。他说,以色列已提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设想,并将与巴勒斯坦人讨论。他称,以巴谈判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双方可望在9月下旬签署协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叙总统阿萨德突访埃及
本报开罗9月4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昨天上午突然飞抵开罗,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中东和平进程特别是叙以和谈、伊拉克局势的发展和阿拉伯世界面临的最新情况等问题。
在会谈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埃叙两国元首强调支持旨在解除伊拉克人民苦难的努力。阿萨德指出,叙以和谈目前处于停滞状态,以色列提出的大部分建议和要求都超出了有关国际决议的范畴,而叙利亚要求这些建议符合有关国际决议。
阿萨德是昨天上午抵达开罗对埃及进行短暂访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塔利班占领阿第二大空军基地
本报伊斯兰堡9月4日电记者吴迎春报道:阿富汗学生武装塔利班昨天占领了位于阿西部的政府军第二大空军基地信丹德。
这一消息为喀布尔的政府官员所证实,他说,“信丹德空军基地已陷落”。
信丹德仅次于喀布尔郊区的巴格兰空军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曾是苏军使用的重要空军基地,后来为拉巴尼总统的盟友、赫拉特省长伊斯梅尔·汗所控制。


第6版(国际)
专栏:编者读者

  读者来信赞《热点对话》
编者按:本报《热点对话》专栏自8月23日推出以来,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化工部矿山局读者柴玉田近日给本报来信,称赞这一专栏“办得实在好”,而且还出了10个题目,希望我们写出更多的好文章。我们一定不辜负广大读者的期望,努力把它办成贴近读者、通俗易懂的专栏。我们也欢迎读者给专栏点题,使之更有针对性。
                   
柴玉田来信说:“我一口气读完了贵报《热点对话》专栏首期刊载的《前南危机和武装冲突》一文(见本报8月23日第六版),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不由自主竖起大拇指,这个专栏办得实在好。一是通俗易懂。该文采用口语化的问答方式,贴近读者,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就好似把编者、作者、读者拢到一起拉家常一样,具有平等感、亲切感。二是用事实说话,背景交代清楚,使人看了便一目了然,大有茅塞顿开的感觉。三是说理性强,文章最后一段用了不到260字,便把事情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交待得一清二楚。该文还有更为深刻的含义,它发人猛醒,给人启迪。”“希望贵栏再接再厉,写出更多的好文章。”


第6版(国际)
专栏:

  非国大提出制宪建议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9月3日电(记者刘也刚)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全国执行委员会今天在结束历时两天的会议后发表声明,提出了该党对南非正式宪法的新建议。
声明说,非国大主张南非正式宪法将总统的最长任期规定为两届,每届5年。现任总统曼德拉首届任期到1999年4月为止,他已表示不再连任。
非国大还认为,南非参议院目前不能全面地代表南非9个省的利益,主张改组参议院,或更名为“省际委员会”,采用各省议员直接代表制,以促进各省在国家权力机构中相互协调和团结,避免省份之间发生利益冲突。
非国大执委会提出的这些主张和建议需要提交制宪议会讨论批准,但该党在制宪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因此可强行通过这些建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萨担热窝暂时恢复平静
9月2日,一些萨拉热窝市民在市中心的街边摆起小摊,出售蔬菜和水果。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