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专页)
专栏:

  告读者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和本报国内政治部联合举办的《记住这段历史》专页,从六月十二日开篇到今天结束,共刊出二十三期,刊登文字稿五十多篇,其中有专论、回忆录、访问记、通讯等,还刊载图片八十余幅。
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拿出这么多的版面,这在本报过去是少有的。这是为了帮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加深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重温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记住这段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历史昭示和激励我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为着中华民族的振兴,为着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为着维护持久的世界和平而不懈努力。
《记住这段历史》专页一开始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欢迎,许多读者给本报打电话、写信、寄送资料和文章,鼓励我们把专页办下去。他们一致认为,《记住这段历史》专页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有些读者提出,希望我们能在专页结束后将刊出的文章汇集成书,我们采纳了这个建议。
在编发《记住这段历史》专页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国务院侨办、国务院台办、北京大学、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广州军区、兰州军区、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关心专页的广大读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第3版(专页)
专栏:

  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轩里
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取得伟大的胜利,其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际状况出发,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无产阶级先进的思想体系结合起来,同全民族救亡图存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同世界发展的新潮流和时代的需要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由朴素的感情上升为全民族最基本的理性良知、价值准则和自觉行为,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从而使抗日救亡的斗争具有了空前的坚定性、彻底性和广泛性。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顺利迈向21世纪,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处于两种剧烈的基本矛盾中:一种是帝国主义与中国之间的民族矛盾;一种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这两种基本矛盾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依据国内国际斗争的情势而相互转化其地位,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政治的基本图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的地位,而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之间的阶级矛盾则下降到次要的和服从的地位。能否正确认识这两大矛盾地位的变化,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抗战胜败的关键。
由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已经有了科学的认识,因此她能够纯熟地处理面临的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关系。在外敌大举入侵中国的时候,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
从维护民族生存的根本利益出发,中国共产党坚决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政策,变“抗日反蒋”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对国民党作出了重大让步;同时改变了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政策,在抗日根据地,先后实行了减租减息、合理税收,组成吸收各阶级人士参加的“三三制”政权,兼顾了各阶级利益,适应了共同抗战的需要。这些政策,有力地促成和维护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纵观整个抗日战争,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是最伟大、最坚决的爱国主义政治集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最热忱、最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者。当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武装占领东北之际,正处于国民党军队围剿屠杀之中的中国共产党迅即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并率先在东北展开抗日武装斗争;当日寇进攻热河、察哈尔,越过长城侵占华北之际,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向国民党明确提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当日寇染指平津,整个华北危在旦夕之际,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全民族的团结抗战;当“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全面侵华之际,挣脱长征绝境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还未来得及揩净身上的血迹,就毅然决然地开赴抗日前线。尔后的8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根据地广大人民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政治、军事力量,是支持长期抗战的中流砥柱,自始至终站在抗日战争最前列,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
对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投降、分裂、倒退行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尽管国民党先后掀起三次大的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仍然不改初衷,坚持枪口对外,不打内战。这种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爱国主义立场,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团结了中间阶层,也使国民党统治集团不能放下抗战的旗帜,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维护了全民族抗战的大局。
爱国主义的主旨,是维护和捍卫民族的根本利益。抗日战争以及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一系列反帝爱国斗争,都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这是那时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可以说是近代以来救亡图存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的深重民族危机,本质上是由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寻求殖民地的大陆政策造成的,但日本帝国主义能够轻而易举地入侵,占领东北3省,并在“七七事变”后短时间内占领大半个中国,与当时中国内部政治上的分裂和混乱状况密切相关。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各地实力派拥兵自重,混战连绵,实际上从未统一过。特别是国民党蒋介石破坏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疯狂地屠杀共产党、“围剿”工农红军,进一步加剧了阶级和政党之间的矛盾,使当时本应携手致力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两大政治势力互为寇雠。
这种四分五裂的状况使日本有了可乘之机。曾任日本内阁总理的小矶国昭狂妄宣称,根据中国的地势和历史来看,中国统一是困难的,应该在日本势力之下分成几个地区来统治。“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在断定中国“内部仍纷争不已,对满洲问题恐难作出反应”的情况下发动的。伴随着疯狂的武装侵略,日本对中国的各派政治势力极尽挑唆之能事,蓄意陷中国于无休止的内乱之中,以便其乱中取利,全面占领和控制中国。它一方面采取所谓“以华制华”手段,先后制造了伪满洲国、汪伪政权、华北自治等,以达到其分而治之的罪恶目的;另一方面染指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策动“独立”,企图把这些地区从中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
面对这种严酷现实,中国共产党顺应广大民众要求国内统一、团结抗战的潮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内统一的方针贯穿于抗战的全过程。毛泽东强调,要使中国从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解放出来,就必须在和平和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统一。实现这种国内各派力量和平、平等的统一的最佳组织形式,就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绝妙创造,是对爱国主义思想的一个绝大贡献。它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即通过民族主义的原则,把相互对立和斗争的政治力量联合起来,不是谁吃掉谁,而是平等的合作,既统一对外,又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这是发展当时中国社会民主的一种独特的形式。这说明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是一个统一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内的分裂、内战受到制约,基本上是自发的、局部的有限抗战,发展成为全国军民参加的有统一组织领导的自觉的全民族的抗战。工人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海外华侨、一部分地主买办阶级及各个党派,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知识的出知识,竭尽全力报效祖国。一切爱国的中国军队和武装力量,以“身死为国殇”的大无畏精神,与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全国50多个民族几乎全部直接参加了保卫祖国的战争,各少数民族同汉族人民一起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支援前线抗战。从甲午海战后沦为日本殖民地直到抗日战争期间,台湾人民“义不臣倭”,在历次反日斗争中牺牲者达65万人,抗战爆发后,台湾人民多次举行暴动,为收复台湾、回归祖国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战后中国收复了东北三省和台湾、澎湖列岛等失地,基本实现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同时,抗战的胜利也从政治上巩固了边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了各族人民的团结。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各阶级、各党派和各民族抗战的实践告诉我们:维护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和国内各民族的大团结,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首要标志和内在要求。在外敌入侵的历史条件下如此,在和平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如此。无论什么情况下,任何分裂国家领土和主权、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都是与爱国主义精神相悖的,都是不可饶恕的。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经历了长时间的内忧外患,却始终不曾割断其共同的文化传统,而且后来越是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压迫,越是增强中华民族的自我意识和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至今,它仍是维系中国各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凝聚力。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附图片)
1945年5月,我渤海部队攻克利津县城。图为部队举行祝捷大会。


第3版(专页)
专栏:

  日本国民也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
骏父
日本军国主义如同血迹斑斑的双刃剑,剑锋所向,既残害各邻国的人民,也自伤日本国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日本国民也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受害者。
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期间,不断升级的侵略战争更将各种有形的损害降临到日本国民头上。截至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日本国富损失992亿日元,相当于1935年国富的97%;同期,生产指数直线下降了90%,贸易出口额下降了85.5%,产金量下降86%、产银量下降69%、硫化矿和海盐产量下降70%、煤产量下降41%、渔业捕捞量下降54%、水稻产量下降32%。相反,军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扶摇直上。至1944年,军费开支高达861亿日元,为当年国民收入的151.4%,创下世界扩军史的纪录。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民被敲骨吸髓,千辛万苦积累的劳动成果,被日本军国主义战争恶魔吞噬殆尽。
随着侵略战争规模的逐年扩大,日本陆海军兵员迅速增加,由1931年的32万人增为1940年的154万人,1945年猛增至826万人。兵员数量的急剧扩充,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普通国民放弃和平生计,被军国主义赶上战场,充当侵略战争的炮灰和杀人工具。在包括中国军民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猛烈打击下,186万日本官兵或横尸高山密林,或丧身大洋波涛,成为望乡台上的孤魂野鬼。有限的兵员资源满足不了军国主义恶魔飨宴的贪欲,老人、学生和妇女成了新一批侵略战争绞肉机的牺牲品。1943年10月日本政府发布《征召在校学生的临时特别令》,规定凡符合服兵役条件的学生不再延期服役,一律立即入伍当兵,即“学生出阵”。这批投入战场的学生兵多数有去无回。1945年6月,在“本土决战”的嚣张声中,政府将15—60岁的男子和17—40岁的女子编组成国民义勇战斗队,配以竹枪、铁块、棍棒等简陋武器,妄图以此“军队”对抗盟军海陆空现代化军队的武器进攻,不啻草菅人命。实际上,野蛮屠戮邻国人民,也视牺牲本国国民生命如儿戏,正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血腥本质之一。
至于那些暂时未被驱入战场的普通国民,则在“铳后奉公”的口号下,被赶进军需部门或农村,从事超强度的繁重体力劳动。1943年日本政府制定《工厂法战时特别条例》,取消工厂员工的休息日,规定每班工人每天至少劳动12小时以上。同年,内阁又确定“学生战时体制”,动员初中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增加粮食和枪炮子弹的劳动,每天劳动至少10小时;至1945年进而规定小学高年级至大学的学生一律停止上课,加班加点,生产军需物资。未婚妇女也难逃强制劳动的罗网,1943年9月内阁通过《国内必胜劳动对策决定》,规定40岁上下的男子不得从事售货、检票、理发等17种工作,动员不满25岁的妇女充当“女子劳动挺身队”队员,接任上述工作,或集体参加军需生产。1944年1月内阁通过《紧急国民劳动动员方案要纲》,随即将就业人口降低到男女皆12岁。日本列岛成为把头监视下的军火生产劳动营,国民在劳动条件极端恶劣的工厂和农村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荒废了家业、学业,丢失了就业自由,也极大地损害了身体健康。
军国主义侵略战争还给日本国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日甚一日的苦难,将国民推进生活困顿、物价飞涨、黑市猖獗、各种盘剥多如牛毛的深渊。日本军国主义以“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一举挫败美国”等主观臆断为基础,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竟凭借十分有限的经济力量和物资供应,接连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国的全民族顽强抵抗与美国强有力的反击,使日本军国主义一厢情愿的速战速决军事冒险方针彻底破产,陷入军需供应严重不足、甚至难以为继的困境。在对占领区、殖民地人民横征暴敛的同时,也加紧对国内的搜刮和管制,日本国民的生活前景被战争的浓厚阴影所笼罩,日趋苦涩、艰难。1938年7月内务省在警视厅保安部增设监视国民日常生活的经济警察,干涉国民消费,衣食生活失去自由。自1939年9月1日起,国民被迫在每月1日过一天“兴亚奉公日”。届时,饭盒中只许放一枚酸梅干,禁食荤腥;市街上的娱乐场所不得卖酒,停开霓虹灯。“兴亚日”如同国丧日。1940年7月政府公布《限制制造贩卖奢侈的规定》,高级服装、金银首饰、象牙制品等成了禁制、禁售品;8月禁止食堂、饭馆出售米饭并缩短营业时间,在面食、豆腐渣等代用食品被端上饭桌的同时,东京的大街小巷里竖起写有“奢侈是大敌”的标语牌,一群群行动队巡行街头,捕捉烫了发或穿着长裙的“奢侈妇女”;9月禁止曲艺艺人演出市井游乐的轻松娱乐节目规定,每人一日三餐均不得超过政府决定的餐费标准;10月商工省公布了有关砂糖、火柴凭票供应的规则,纺织品、大米、面粉、大豆和煤球等生活必需品先后成为凭票供应品;11月厚生省遵照天皇的敕命,发布《大日本帝国国民服装令》,规定男女国民不穿和服或洋服,一律穿着类似军服的“国民服”或“灯笼裤式的劳动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物资供应日趋枯竭,国民生活更加苦不堪言。自侵华战争以来的各种筹措军费的“特别会计”变本加厉,国民负担沉重。另一方面,蔬菜、面酱、酱油、食盐、脱脂棉、木炭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全部凭票供应。酒、点心、红小豆成为特供品,而且是在1942年2月庆祝所谓“大东亚战争胜利”时,按人计量配给,恩赐给国民去品尝久违了的食品滋味。在各种代用食品、再造用品涌进居民家庭的同时,国民家庭的金属制品成了征用对象。1943年3月商工省成立金属回收总部,6月开始征用包括铜、铁制的床、炉、门、柜、火盆、剪刀、电风扇在内的日用品以及作为公共设施的铁桥,连国宝奈良大铜佛也险些被军部回收,用来制造枪炮子弹。至军国主义崩溃前夕,日本国民已陷入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惨境,饱受物价暴涨、黑市勒索的煎熬。1945年批发物价指数升至1934—1936年平均指数的3.5倍,每百克牛肉、猪肉分别上涨1.5倍和3.8倍,同量咸鲑鱼、鸡蛋上涨16.5倍和6.2倍;1941至1945年国民每天摄入热量由2105卡降至1793卡,仅能满足正常需要量的83%,整日饥肠辘辘的国民挣扎在死亡线上。1945年上半年黑市价格相当1938年的50倍,国民生活雪上加霜。


第3版(专页)
专栏:

  台湾同胞是抗日中的中华英杰
今天,我们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50周年之际,最需要在台湾海峡两岸同胞中凝聚的共识是:台湾同胞不愧为英勇抗日的优秀中华儿女!
抗日50年牺牲65万
中国人民坚持8年全民抗战,牺牲了3500万人(占当年4亿总人口的9%左右),其中,台湾同胞从1895年起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牺牲了65万人(占当年600万人口的11%左右)。台湾同胞是抗日时期最长,斗争英勇,牺牲壮烈,贡献卓越的优秀中华儿女。
7年武装反割台斗争
清朝卖国政府割台消息传到台湾,全台百姓誓死反对,纷纷自发组织义军抵抗。日军1895年5月从北部登陆,先后投入5万多兵力,经过5个月,付出3万多伤亡的代价,才打到南部。日军攻占台南后宣称:“台湾本岛全部平定”。然而,英雄的台湾同胞的抗日游击战争坚持了7年之久。北部以简大狮为首,中南部以柯铁为首,南部以林少猫为首。7年反割台武装斗争,台湾同胞作出了惨重的牺牲。笔者的出生地彰化一役,5000人被杀害;日军围剿云林大坪顶抗日根据地,焚毁70多个村庄,3万多人被杀害。
9年武装暴动
 台湾同胞从1907年到1915年,在祖国大陆同胞推翻清王朝革命的鼓舞下,又发动了抗日武装起义。1913年苗栗起义,以孙中山同盟会会员罗福星为首。失败后921名志士被捕,200多名被处死。1915年台南西来庵起义,数千人参加,与日军警血战数昼夜,失败后余清芳等903人被处死,数万百姓遭屠杀。
文化协会等合法斗争
台湾是个四面环海的孤岛,在日本法西斯军警残酷镇压下,武装斗争已难长期坚持,于是各阶层台湾同胞采取了各种合法的反日斗争,其中有“台湾文化协会”、“台湾农民组合”、“台湾共产党”、“台湾民众党”、“台湾地方自治同盟”,以及反皇民化运动,组织诗社、书房等等。许多领袖人物被捕入狱或逃亡祖国大陆和海外。
保卫祖国收复台湾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日战争之后,已坚持42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的台湾同胞,受到极大的鼓舞,从两条战线上参加了抗日斗争。一条战线是奔回祖国大陆,直接参加抗战;另一条战线是在台湾岛内,与日军进行斗争。
1939年,在浙江金华,李友邦将军(台北人)领导成立了“台湾义勇队”,转战在浙、苏、皖、闽东海前线,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台湾义勇队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为宗旨,受到国民党、共产党双方支持,是国共合作抗日的产物。该队还成立了“台湾少年团”,有百来名台湾籍少年参加。他们上前线为军民演出,宣传抗日,增进了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的骨肉深情。笔者和先父都先后参加了“台湾义勇队”。还有许多台湾同胞渡海翻山,越过日军封锁线,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东江纵队,以及到大后方重庆,参加各种抗日队伍和团体,在祖国大地印下了爱国者的足迹,洒下了爱国者的热血。
更加悲壮的岛内反日斗争
在军警密布、特务如毛的台湾孤岛上,台湾同胞的反日斗争更加艰苦、更加悲壮。如1938年在高雄等地,相继发生两起袭击日警的反战暴动,400多名志士被捕入狱,200多人被杀;1939年,有1000多名高雄农民为反抗拉“军夫”而暴动,失败后600多人被杀害。在8年全民抗战期间,苦难的台湾同胞有30万人被强征当兵,有10万人被拉“军夫”,充当中国人打中国人的“炮灰”。笔者的二叔就是被征到海南岛当“军夫”而死难的,连骨灰也没运回台湾。
今天,我们回顾台湾同胞英勇抗日爱国斗争史以及作出巨大牺牲的重大意义,一方面在于让祖国大陆的12亿同胞更深切地同情、理解、关心台湾骨肉同胞,把既热爱台湾家乡又热爱祖国的广大台湾同胞,同一小部分搞分裂祖国的台独分子严格区分开来。另一方面,让广大台湾同胞尽快从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为台湾回归祖国而牺牲了的65万先烈的血泊中醒过来,不受骗、不上当,不受“台美族”(既拿美国护照又拿台湾护照的台独分子)的怂恿。
让我们发扬中华民族100多年来英勇反抗外国侵略的爱国精神,和祖国大陆的12亿同胞一道,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共同奋斗!


第3版(专页)
专栏:

记住这段历史
抗战胜利,举国欢腾。图为上海人民在南京路集会庆祝胜利。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