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专页)
专栏: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
1945年9月2日,日本法西斯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宣告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彻底失败。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经过8年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个胜利纪念日。本报记者从当年抗击日寇第一线的省市发回一组现场报道,反映了这些地方的群众不忘历史、着眼未来、牢记使命、振兴中华的民族情结。


第2版(专页)
专栏:

  武汉:不会忘记
本报记者龚达发
“来呀!大家起来,保卫大武汉。我们团结一致,我们抗战到底……”
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这首激动人心的抗战歌曲,又在许多老人心中响起。
方令武老人给记者送来他自己撰写的《日军侵华亲历记》。那个日本兵在他面前挥舞屠刀、被蹂躏的姐妹撕心裂肺的呼喊,至今常使他不寒而栗。他的家乡——武汉郊区方家泊村,在武汉沦陷后的一个冬日毁灭了。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武汉成为抗日中心。为了阻止日本的侵略,四万万同胞喊出了一个共同的声音:保卫大武汉!
老人们记得,1938年春,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来到武汉。冼星海指挥的抗日歌曲万人大合唱响彻武汉上空;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三厅汇集了全国文艺界精英,组织了4个抗敌宣传队,10个抗敌演剧队。武汉三镇群星灿烂。
为了保卫大武汉,当时中国军队在武汉外围赣北、鄂东南等地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长达3个多月的“武汉会战”,使日军20多万人伤亡,大大消耗了日本侵略者的有生力量。
民革武汉市副主席胡昌民回忆说,武汉会战中,武汉人民印象最深的、最鼓舞抗日斗志的是1938年中苏空军在抗击日军侵略中的英雄事迹。仅“2·28”、“4·29”、“5·31”三次空战,就击落敌机46架。空军英雄陈怀民在“4·29”空战中机身中弹,陷入数架敌机包围中,他临危不惧,驾机向敌机猛冲,与敌机同归于尽。
武汉是座不屈的城市,共产党人是中流砥柱。1938年10月24日,国民党已决定放弃武汉,国民党要人早已西撤重庆。24日晚,周恩来来到《新华日报》,口授25日社论《告别武汉父老》,直到25日凌晨枪炮声相闻才下令撤退,带着几张报纸清样离开汉口。
抗战不仅是老人的回忆,而且已成为年轻一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在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会上,每天总有成群结队的市民、学生参观、学习。武汉汉银金银首饰公司总经理、64岁的凌浩带着公司10多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来参观展览。他说:“我是在抗战的硝烟中长大的,我要把这段历史告诉子孙,传给后代。”
几名青年边看展览边议论:报纸揭露李登辉居然说日本政府没有必要为50年前的战争道歉,这真是彻头彻尾的汉奸嘴脸。上千万死难同胞的在天之灵决不答应,12亿中国人民也不能接受!
在展览会的观众留言簿上,一位刚刚识字的幼儿歪歪斜斜地写道:“太吓人了!”一位日本留学生则写道:“……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令我震惊、痛心;日本必须深刻反省。历史再不能重演!”
武汉,将永远铭记这段苦难而屈辱的历史。


第2版(专页)
专栏:

  记住那页历史
本报记者贾建舟武卫政
“警钟长鸣,毋忘国耻。”提起67年前发生在济南的“五三惨案”,85岁高龄的马节松老人总是这样告诫人们。9月1日,他来到当年被日军血洗过的顺城街,站在如今碧水长流的环城河边,久久地凝视着新落成的“五三惨案”纪念碑。
作为这一惨案的亲历者,马老先生永远不会忘记1928年5月,日本侵略军在济南奸淫烧杀的那段屈辱的历史。他说:“日军在济南的罪恶行径,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当时,他们借口保护侨民出兵山东,实质上是要阻止北伐军北进,以便和反动军阀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这一惨案可以说是‘九·一八’事变的序幕。”
日军进占济南之后,在大肆屠杀6000多名中国军民的同时,还驱逐了国民党外交部长黄郛,并无视国际公法,残杀了外交官蔡公时等17人。现在,蔡公时烈士的女儿蔡今明已是年近古稀的老人。在纪念碑前,她对记者说:“父亲被害时我还不懂事,他被敌人割耳削鼻,受尽凌辱。作为一名外交官,死得这么惨,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残本性。这种野蛮行径,在国际上也是骇人听闻的。父亲在敌寇面前毫不畏惧,义正辞严地斥责侵略者,我为他感到自豪。”
“蔡公时烈士的民族气节,无论何时都值得后人敬仰。”山东作家任远感慨道:“正因为当时中国贫穷落后,四分五裂,帝国主义才这样恣意妄为,使国家从内政到外交受制于人,不能自主。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
如今,台历造型、风格凝重的纪念碑把日本军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历史,定格在面貌日新月异的济南大街上,目的是教育人们以史为鉴。“中日两国善良的人民都不希望悲剧重演。但是,现在日本国内居然还有人否认侵略,美化侵略,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种态度,也不会原谅这种歪曲历史的行为!”马节松,这位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对记者慷慨陈词。
来自济南团市委的两位青年张伟、曲学良谈起这段历史并不陌生,他们在记者面前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年,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飞扬跋扈。今天,中国人终于站起来了,谁也休想在我们面前指手划脚。我们不能忘记近百年来受外敌欺侮的屈辱史,更要增强民族自信心,以建设强大的祖国为己任,奋发学习,努力工作。”


第2版(专页)
专栏:

  不要让悲剧重演
本报记者董伟
黑龙江双城市周家镇农民齐广跃做梦也没想到,半个世纪前侵华日军遗留的一颗炸弹竟夺去了他的生命。这件事再次震惊了黑土地上善良的人民。
8月29日上午,周家镇农民齐广跃、刘元国、齐广春在修路时,发现侵华日军遗留的一枚35公斤炸弹,在搬运时突然发生爆炸,齐广跃当即身亡,刘元国、齐广春重伤。齐广跃的老父哭喊:“这都是当年日本鬼子造的孽呀!”
噩梦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可是,曾受过日本帝国主义14年奴役之苦的黑龙江人民,却不时地被炮弹的爆炸声带回噩梦之中。省社科院副院长步平对记者说,“仅就毒气弹而言,侵华日军溃逃时就丢弃约200万发,毒剂100吨左右,其中80%以上在中国东北。”建国以来,黑龙江人民屡受其害,大的一次是在50年代初,阿城农民施工时挖出200多桶芥子气和路易斯气混合毒剂,造成数百人中毒。
8月29日,记者来到1974年受到日军遗留毒气弹伤害的黑龙江省航道局职工李臣的家。50岁的李师傅是日本投降那年出生的。本来非常幸运地躲过那场战争的李臣,万万没想到,在他29岁那年的秋天,在佳木斯市施工时碰到日军遗留的一枚毒气弹,在排除机器故障时,李臣和师傅肖庆武及师弟刘振起全部严重中毒,“从那以后,就再没有好日子过,整天在痛苦之中。”记者面前的李师傅,头已秃顶,手像鸭爪,身上留下一块块黑斑,嘴角还在继续溃烂。“他肉体上痛苦,我们全家在精神上跟着遭罪。”李臣的妻子吴风琴说。亲戚邻居知道情况后,都不敢来了。
刚刚有了小孩的李臣的女儿李冬梅说:“我爸中毒那年我才11个月。从我一记事,就特别自卑,总怕别人指指点点,长这么大也没一个朋友。有一次,小妹要去游泳,换好了游泳衣却被撵了回来,说我们是‘芥子气’,怕传染别人。妹妹回来哭了半天。”冬梅对象都不好找,后来,还是在另一个城市找的对象。
李臣的师傅肖庆武在58岁那年终于被病魔折磨死了。中毒前体重达85公斤的肖师傅,临去世只剩30公斤。他的儿子肖成江对记者说:“我们家条件不好,无法和父亲隔离,现在,我和三个姐妹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溃烂。”
光复50年了,哈尔滨再一次陷入沉重之中。“七三一”部队罪行陈列馆新馆开馆,引起国内外瞩目;东北烈士纪念馆推出3个纪念抗战的主题展览,三四个月的参观人数已超过以往的参观人数。纪念是为了不被忘却,是为了展望未来。芥子气中毒死亡的肖庆武的老伴孙景霞悲愤地说:“日本政府必须承认过去侵华战争的罪行,采取措施清理侵华日军遗留的毒气弹和各种武器,不要让悲剧不断重演。”(附图片)
左图:8月29日,黑龙江双城市周家镇侵华日军遗留的炸弹爆炸现场。右上角是被炸成重伤的农民刘元国在医院抢救。 徐摄


第2版(专页)
专栏:

  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本报记者龚永泉
77岁的李秀英老人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58年前,她因反抗日寇的强暴,被3个凶残的日寇戳了37刀,昏死了过去。抗战胜利后,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李秀英曾出庭作证。今年8月4日至17日,应日本亚洲太平洋地区战争受难者铭心会邀请,李秀英同另一位幸存者潘开明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副馆长陈平稳到日本。
在日本期间,李秀英一行3人马不停蹄,一天换一个城市,去了东京、大阪、名古屋、仙台、广岛、长冈、新潟等地,作了14场报告,用亲身经历和历史史料控诉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犯下的滔天罪行,宣传中日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李秀英发言时,全场鸦雀无声,讲到义愤处,她边说边向与会者展露脖子和小腿上的刀疤,有不少听众流下了眼泪。报告会后,不少与会者表示,要牢记历史的教训,反对军国主义复活,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人民的心是相通的,是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我们要把日本广大人民同军国主义分子相区别。”李秀英说。
在日本的日子里,李秀英一行受到了日本人民热情的欢迎。有的日本朋友甚至从家里做好早餐送到她的住处来。每次报告会毕,不少日本姐妹挽着李秀英的双臂,久久不愿离去。有的女青年向李秀英赠送纸折的仙鹤或护身符:“让它们保佑李妈妈安度晚年,健康长寿!”
李秀英说:“落后就要挨打,大家团结一条心,铆足一股劲,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强大,看谁还敢欺侮咱!”


第2版(专页)
专栏:

  幸存者的愿望
本报记者何伟
“我们村的人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还有日本人不承认侵略。”
香河县店子务村蔡庆年老人愤愤然捋起裤角,让记者看他腿上的三处伤疤,其中一处,缠着浸透脓水的白绷带,那是57年前日寇枪弹穿过而至今未能愈合的伤口。
1938年7月的一个早晨,30多个日本鬼子追捕八路军冀东分区的两名侦察员。在村民的掩护下,八路军侦察员安全撤离。气急败坏的小鬼子,把村里200多名男女老幼捆绑到村头有两棵槐树的地主宅院内,拷打逼问。坚强不屈的村民沉默不语。敌人兽性大发,三挺机枪吐着火舌射向了乡亲们,酿成震惊冀东的“店子务惨案”。打死72人,打伤130多人,古槐树下,血流成河。 与肉体的伤口相比,心灵的创伤更深更痛。当年有位从尸体堆里爬出来的8岁的孩子,今天已是满头银发。他经常把学校的孩子和驻军带回到那个难忘的早晨:“日本鬼子进村后,挨家挨户抓人,上至白发老妪,下到吃奶的婴儿。当时的乡长一再向鬼子解释,这些人都是老百姓,可鬼子愣是不放过,先是扫射,后掷手榴弹,发现喘气的,还要补上一枪。”
在村支书的引导下,我们来到惨案遗址。在那两棵大槐树下,镇党委书记张志国介绍,今天的店子务村民,安居乐业。不到500户的村子,有全国直拨电话130余部,轿车30多辆。特别引起我们思索的是,心灵手巧的村民擅长玉石镶嵌、金漆骨嵌,100多种工艺品不仅远销欧洲,竟也到了日本。日本的企业也落户县城。从武力对峙到经济合作,“惨案”的幸存者又是怎么想的?
“侵略中国的这笔血债,我们应算在日本军国主义头上,日本的老百姓和我们一样,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在县里参加抗日纪念座谈会的村支书态度鲜明。那场惨案,他失去7位亲人。
“如果日本人要来村里参观或办厂,你们怎么办?”
“欢迎,当然欢迎。”幸存者几乎异口同声。74岁的蔡庆年认为,中日应往好处发展,过去的毕竟过去了,还是往前看好。
宽容并不意味着遗忘。张书记说:香河县已把这里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里规划修柏油路,到大槐树下特意拐弯绕过去。村民们说,我们要保护好这历史的见证。


第2版(专页)
专栏:

  开学第一课
本报记者王艾生安洋
对于山西的大学生来说,今年的暑假过得不同寻常,“寻访抗日根据地”的主题活动,使50年前血雨腥风的艰苦岁月映入眼帘。
从8月20日起,山西的大专院校陆续开学,与往年不同的是,各校都用半个月时间集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多种形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刚刚从太行、吕梁抗日根据地寻访归来的同学们,以空前的热情和思考,全身心地投入被他们称为“沉甸甸的开学第一课”。在50年前那场侵略和反侵略的民族抗争中,山西曾有过辉煌、悲壮的历史。八路军总部辗转山西38县,运筹帷幄,指挥大小战斗10万余次,歼灭日、伪军20万余人,抗日报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太行山上。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战役,挫败了日寇的嚣张气焰;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可以断言,日军在华北今后将遇到最坚强的抵抗。日本要在山西横行,必将遇到它前所未有的困难。”
山西大学党委书记相从智认为,“这一代大学生素质高、理性思维强,但他们对这一段民族史知之甚少,很有必要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让他们清楚日本军国主义的深重罪孽,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以史为鉴,懂得我们为什么受欺,我们民族靠什么力量击败外国侵略者,他们自身今天应该珍惜什么,应该努力做好什么。”为此,学校利用暑期组织学生深入太行、吕梁老区,寻访抗日根据地,走访抗日老将士,参观抗日战场、抗日纪念馆,使大学生增加对这段历史的感性认识。新学年一开始,学校又组织各种座谈会、研讨会、抗战史料视听课,加深大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性思考。


第2版(专页)
专栏:

  让世界充满爱
——中外群众参观“九·一八”展览馆纪实
本报记者段心强
沈阳东北角的柳条湖畔——日本打响侵华战争第一枪的地方,矗立着一本展开的台历,展示的是世界历史上很重要的一页:第二次世界大战揭开序幕的日期——“9·18”——这是一座精心设计的台历式的日本侵华史实展览馆。它是消失了的历史的存照,是浓缩后的抗日战争写实。近日来,这里汇集着不同皮肤的游客。他们参观后发表着各种议论,但有一个不约而同的主题:永记历史,珍惜今天,迎接未来,让世界充满爱、友谊、和平……
来自美国的6位老兵是日本侵略战争的受害者和见证人。他们是路易斯·埃利奥特、霍华德·显斯、埃尔温·麦克高万、戴维德·利维、亨利·瓦格纳、约瑟夫·皮特克。最大的是利维,78岁;最小的是瓦格纳,74岁。他们永远忘不了在沈阳的三年战俘营生活。当时,在战俘营里,他们当苦力,日本侵略者还不断地在他们身上进行细菌试验。因此,患病、死亡者很多。富有同情心的沈阳人,节衣缩食,把本来就不多的食物分给他们一点,把不富余的棉衣匀给他们一部分,还送给他们药品和香烟,保住了他们1000名身体健壮战俘的生命,他们6个人是其中的幸存者。
东北光复后,他们安全地回到自己的国家。今年8月20日,他们从美国飞到沈阳。沈阳的巨大变化使他们大吃一惊。6个老兵激动地对中国和其他各国青年说:“人们虽然不会再体验那痛苦的经历,但要牢记过去的年代,不忘记那些为了保卫祖国付出了一切代价的人们。”
日本《每日新闻》记者远藤满雄的父亲曾在关东军任职,因此他对日本侵略这一事实认识不清,从内心里也不希望这是事实。但他最近参加’95中日青年和平友好万里行活动,参观了“9·18”展览馆,听到一些幸存者的介绍,知道在日本军国主义铁蹄下,中国人民蒙受了许多灾难。他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日本对不起中国。远藤满雄在纪念碑前大发议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人应该正视历史,正确地认识历史,特别是我们青年人应该正视历史事实。”
到“9·18”展览馆参观最多的是我们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他们成群结队到这里参观,个个心情沉重:50年前,泱泱一大国,人口又是世界之最,竟然遭受这么多苦难,不能不叫90年代的人们深思。沈阳建工学院几十名学生参观了展览以后,义愤填膺,挥笔疾书:“不忘国耻,报效国家。”沈阳工学院学生马又民看了展览,听了美国老兵在沈阳的亲身经历,站在纪念碑前深思,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日本为什么敢侵略我们,是因为我们落后,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中捷友谊厂工人参观展览以后,有了紧迫感,劳动纪律得到了加强;沈阳商业城的青年职工参观后进行座谈,改善了服务态度,一律用文明语言待客;私营企业——沈阳斯巴露集团经理苏志伟参观展览后,拿出20多万元,为辽中县被洪水冲走的学校建一座教学大楼,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素质。


第2版(专页)
专栏:

  正义必胜和平永存
——吉林国际美术作品展观感
本报记者李安达
凝沉思于笔端,写历史以警后人。一件件美术作品,把侵略者的凶残,抗战的悲壮,人民的正气,和平的愿望,表现得真切感人。这是记者参观在长春举办的“正义·和平——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美术作品展览”的感受。
这个展览,是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吉林省文联、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吉林省外事办联合举办的一次高水平的国际美术大展,是吉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一个重要活动。
为什么要在长春市举办这次美展?据举办者介绍,东北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长春是伪“满洲国”的“国都”,又是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在长春举办这次美展,具有毋忘国耻,反对侵略,捍卫正义与和平的特殊意义。正因为如此,国内的画家、美术工作者和许多国外画家都踊跃应邀参展,佳作、力作纷呈。美展组委会收到国内作品300多件,港澳台地区及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美术作品50余件。美国画家帕德夫妇亲自携带美国7位画家的10件作品来参展。韩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李斗植先生送来佳作参展,并率领一个10人代表团参加美展活动。
在展览大厅的门前广场,矗立着一座高4.5米的大型不锈钢雕塑《和平之梦》:一个少女头像表情纯真,凝视远方,飘逸的头发结成了120只和平鸽,象征着人们对永久和平的企盼。整座雕塑创意新颖,主题明确,形象优美,制作精致。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路明、霍守义、殷晓峰3位青年教师。他们从领受任务到最后安装完成,仅用了3个半月时间。
在展览中,我们还看到两件特殊的作品:一件是用子弹壳焊接起来的人头《骷髅》,一件是用废钢板、钢条焊接起来的人体《悲鸣》,作者为吉林省前郭炼油厂业余美术工作者王肃双。他为了赶制这两件作品,在夏日的骄阳下连续焊接5天,身上晒脱了一层皮。他说:“为了警示人们不忘国难家仇,再脱两层皮也乐意!”
在参观中,我久久伫立在著名画家王绪阳所作国画《小米加步枪》之前。画中的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正在检阅整装待发的八路军战士。这些战士,身背小米粮袋,肩扛步枪,装备实在简陋。但他们阵容整齐,英姿焕发,士气高昂,无往不胜。有反映抗日军民浴血苦战的油画《血肉长城》,表现抗联战士顶天立地艰苦奋战群像的《红松的回忆》,表现人民群众为战士赶制军装的版画《战士身上衣》,还有画着一群日本侵略军在失败面前举刀剖腹自杀的国画《军国主义者》……这一幅幅作品,展示了一条真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的胜利,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展示了一条历史规律:人民渴望和平,正义必然战胜邪恶。


第2版(专页)
专栏:小资料

  日本出兵山东与“济南惨案”
一九二八年在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北伐进军济南之际,日本政府为保护其在山东的既得利益,使国民党蒋介石就范,以保护日侨为借口,出兵山东,抢占了胶济铁路及沿线城镇、矿山。自五月一日开始,驻济日军到处寻衅滋事,挑起事端。二日,日军第六师团三千人开赴济南,抢先占领商埠地区,并构筑阵地,划为防区,禁止中国军民通行。三日,日军在便衣队、日本浪人的配合下,在商埠地区大肆屠杀中国军民,并包围了国民党外交部山东交涉署,残杀了交涉员蔡公时等十七名外交人员。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即下令不准抵抗,并命令北伐军立即撤出济南。十一日,日军全部占领济南,对中国军民进行血腥屠杀和野蛮蹂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在济南惨案中,有一万多名中国军民惨遭杀害,直接财产损失达二千九百五十七万余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