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28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坚定信心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造就国有工业经济新优势
鲁志强
浙江绍兴市区现有国有工业企业51家(其中大型企业12家,中型企业11家),职工39641人。1992年以来,我们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的路子,取得了显著成效。1994年,市区国有工业企业实现的产值、销售收入、税利和人均创税利,与1991年相比,分别递增22.4%、24.2%、12.5%和11.6%;固定资产净值增长143.3%。经济效益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预算内国有企业已连续两年无亏损。为推进市区国有企业快速发展,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搞活国有企业与解放思想相结合,确定整体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绍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进入90年代,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又蓬勃兴起。在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外部,面临“原料被抢、市场被占、人才被挖”的威胁;在内部,活力不强,效益不高,后劲不足。国有企业的困境,严重影响了市区经济的发展、市级财政的收入和城市的稳定。搞活国有企业,便成了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1992年初,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国有企业经营者认真学习小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引导大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在改革中求出路,在发展中求生存的目标,坚定了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
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及时组织职能部门深入企业,与企业经营者一起,开展市场调查,确定了市区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全面改造传统行业,大力发展新兴行业,使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达到80年代中期的国际先进水平,增长速度年均达到20%,基本消灭亏损企业。对于各企业提出的技改项目,市里按照产业政策和优化结构的要求,择优筛选,统一规划,实施一批起点较高、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重大技改项目和基建项目,开发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创汇的拳头产品,培植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骨干企业。
改革与发展相结合,走“三改一加强”的路子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经济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促发展、增活力上,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配套联动;围绕优化增量、盘活存量两大环节,从整体上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实力。我们着重把握好四项原则:
一是面向市场,选准选好项目。1992年至1994年,市区国有企业先后投入技改资金17.8亿元,新增生产能力3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净增16.3亿元。通过技改投入,一些传统行业在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档次、经营规模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观。目前,市区化纤织造企业已拥有无梭织机912台,占织机总数的59%,处于全省先进水平。绍兴丝织厂先后引进喷水织机480台,综合经济效益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绍兴丝绸印花厂通过引进设备、外智,其产品档次跃居国内领先水平。海尔曼斯集团公司从生产低档普通自行车,转向生产中高档变速车,提高了市场适应能力,荣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在加快改造传统行业的同时,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脱颖而出,对绍兴电子、包装、化纤原材料等新兴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是大胆改革,加快技术改造。在技改的过程中,注意把改革、改组和加强管理贯穿始终,做到“实施一个新项目,建立一个新机制”。投资1.3亿元的平板荧光显示屏生产线技改项目,原先由绍兴电子管厂兴建,但该厂厂小力薄,银行信任度不高,实施项目比较困难。市政府就按照“新厂新机制”的改革要求,出面协调,由市区两家大型国有企业绍兴钢铁厂和浙江涤纶厂投资入股,与绍兴电子管厂一起组建浙江真空电子有限公司,开创了“新厂新制”的先例。为了加快发展基础原料工业,在有关部门的批准下,浙江涤纶厂决定投资兴建6万吨聚酯切片项目。该厂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浙江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联合组建成浙江化纤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既转换了企业机制,又筹集到了一笔可观的资金,保证了6万吨聚酯切片技改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是盘活存量,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行效益,绍兴着眼于把劣势企业的扭亏与优势企业的扩张和发展结合起来。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公开竞标、择优兼并的做法,兼并和破产了一批亏损、微利企业,效果很好。如对处于资不抵债境地的绍兴拖拉机附件厂,市政府宣布招标兼并后,共有6家企业提出要兼并这家厂。市政府要求这6家企业拿出实施兼并、搞活存量的方案投标,并组织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组成评标组,逐一进行答辩和议标,最后绍兴蓄电池厂中标,既解决了该厂进行“大型密闭蓄电池”技改项目所急需的场地,又消化了一家“老大难”的亏损企业。3年来,市区内先后有7家亏损、微利国有企业被兼并,1家破产,盘活国有资产存量3635.23万元,扭亏483.39万元,重新安置职工2600余人,一批优势企业从中得到了发展。如浙江漓铁集团公司以购买方式兼并全省第一家依法实施破产的绍兴第一塑料厂后,利用其厂房设备,新上10万门程控交换机技改工程,扩展电子衡器厂,办起传感器分厂,加快了企业的发展。
四是组建企业集团,扩大市场竞争能力。绍兴机床厂针对轻型机床出口供不应求的现状,1994年组建了由本厂为核心层,3家企业为紧密层、3家企业为半紧密层、35家企业为松散层的机床生产销售配套协作集团,当年实现利税834万元,比上年增长43%。去年,市酿酒总公司与沈永和酒厂组建成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实现了规模经营和优势互补,使优质黄酒的生产能力扩大到年产6万多吨,集团一跃成为市区国有企业中首家超5000万元的税利大户。
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使国有企业走向市场
在整体推进方面:一是全面落实企业自主权。按照国家和省里有关规定,市里对企业应该享有的14条自主权,属市政府职权范围内所能做到的,全部予以落实;难以落实的,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二是大刀阔斧地进行三项制度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三是通过树典型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全市先后树立了现场管理示范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榜样企业、节能降耗标兵企业和转制好、管理好、效益好的“三好”企业。在分类指导方面:市委、市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厂制宜,不搞“一刀切”。在企业改制中,既坚持改革方向,大胆探索,又注重依据各个企业的条件,实行一厂一策,允许“一厂多制”。在改组中,引导、鼓励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走集团化扩张之路;对发展前景暗淡的亏损、微利企业实施兼并、破产。在企业经营发展思路上,鼓励企业根据自身条件,走各具特色的路子。漓铁集团公司和海尔曼斯集团公司,在主要抓好铁矿粉和自行车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1994年实现的利润一半来自多种经营收入。浙江纸箱厂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将重型瓦楞纸生产线技改项目易地到开发区实施,同时将临街的一部分厂房改造成“浙纸一条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取得了很好的效益。绍兴丝绸印花厂针对本地印染业竞争激烈的状况,制定实施“内销向外销转移,低档次向高档次转移,数量型向效益型转移”的经营方针,80%多的产品畅销欧美、日本等60多个国家,全厂90%的利润来自国外市场,经济效益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
政府转变职能与企业转换机制相结合,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政企分开,是搞活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环节。市政府自觉转变职能,要求企业必须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至于企业如何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政府只引导,不干预。政府的主要职责放在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搞好服务上。
一是强化规划、协调、监督、服务职能,全力支持企业发展。199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市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围绕搞活搞好国有企业过程中有关资金、土地、电力、供水、道路、通讯等具体问题,连续组织5次大协调会。3年来,市区电力增加2倍,供水能力增加1.8倍,通讯能力增加4倍,日排污能力从2万吨增加到3万吨。同时,加强调查研究,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帮助企业做好上下左右的联系疏通工作。
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国有企业参与平等竞争创造条件。绍兴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起步比较早,在1987年就建立了企业职工养老、失业保险。到1994年底,市区国有企业的养老、失业、女工生育、工伤保险办法均已出台,医疗保险办法正在调研中。目前,市区国有企业养老保险金收缴率达99%,支付率达100%,7.8万名在职职工全部参加养老保险,1.6万名退休职工每月平均领取330元养老金。
三是着力培养造就企业家队伍。一是保持企业经营者队伍的相对稳定,“多换脑筋少换人”。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经营者追求经济收入、事业发展和政治进步多重目标;教育经营者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积极性,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对经营者普遍进行有关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三是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及效益作为考核经营者实绩的主要内容,开展一年一度的十佳厂长(经理)评选活动,激励厂长(经理)创佳绩、争上游。


第9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

  把握理论精髓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
张庆黎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的出版,为我们深入钻研原著,全面、准确地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提供了一本重要的辅助教材。现在的问题是,以《纲要》为线索,怎样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并取得实效。
学理论要精,必须紧紧抓住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作为科学体系,这一理论由一系列基本原理构成,党的十四大报告概括为九个方面,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涵盖所有这些方面和这一理论形成发展的整个过程,像一条红线贯穿并统领全部论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它决定着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小平同志说:“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是在这一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要靠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人去贯彻执行。因此,用这条思想路线武装全党,教育全民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又是保证我们党永葆生机和不断前进的法宝。党的历史反复证明,思想路线正确了,党就兴旺发达,事业就发展;反之,就受挫折,事业就受损失。改革开放的历史,更清楚地印证了这一点。正是由于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广大干部群众才从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我们才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可见,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最基本的就是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学到邓小平同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把握精髓,需要坚定求实的精神
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感到,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往往会碰到三种情况,一是想不想,二是敢不敢,三是会不会。比如有的为了“创造”个人业绩,有意文过饰非,虚报浮夸;有的出于某种考虑,报喜不报忧,对弄虚作假听之任之;有的凭主观意志行事,不了解实情,导致决策上的失误。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自觉的求实精神。为此,必须首先解决好世界观问题。一个干部,只要牢记党的宗旨,做到立党为公,为人民的利益掌权、用权,就能无私无畏,勇于坚持真理,敢于实事求是。坚定了求实的精神,还要研究求实的方法,解决好善于不善于实事求是的问题。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充分求“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求“是”。客观“实际”是全面的,发展的,要从本质上、总体上、发展趋势上研究它,把握它。作为一级地方领导,关键是做到“两个合拍”,一是吃透上情,做到与党和国家的政策合拍;二是摸清下情,做到与实际情况和群众的兴奋点合拍。只有做到以上“两个合拍”,才能实现科学决策。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的:“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端正调查研究的态度,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坐车观花、浮光掠影或事先定框子,下去找材料,让客观适应主观的需要,就不是科学的态度。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情况,还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客观情况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然后进行正确决策。如减轻农民负担,我们搞了一次系统、全面的调查,既听喜也问忧,既明查也“暗访”,下大力摸清了真底子,及时研究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明显效果。
把握精髓,必须发扬务实的作风
务实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为政之道,贵在务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在工作中真务实。第一,工作思路要务实。工作思路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根本在于符合当地发展实际。搞经济建设,各地基础、环境、条件不同,决定了必须打优势仗、唱地方戏,选准发展的路子,拿出自己的方法。我们提出挎着菜篮子可以奔小康,挑着果筐子可以奔小康,赶着黄牛可以奔小康,发展乡镇企业也可以奔小康,小康路子千万条,关键看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切实可行。大的方面是这样,具体工作也是如此。如办实事、做好事也有个务实不务实的问题。过去每年办一些实事,多数是务实的,老百姓是高兴的,但也有的不那么满意,实事该办不办不是务实,过分超前也不是务实,群众一时经济上难以承受硬去办,更不是务实。现在我们特别注意了这方面的问题,办实事着眼于锦上添花,更注重雪里送炭,把实事办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第二,工作目标要务实。实事求是,既不是无为而治,不思进取;也不是急于求成,盲目冒进。唾手可得、无所作为不是实事求是;脱离实际、高不可攀也不是实事求是。只有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才是真正实事求是。因此,确定工作目标,应当充分考虑当地的财力、物力,层层加码,互相攀比,摆花架子,虚报浮夸,工作势必落不到实处,最终损害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第三,工作措施要务实。务实的思路和目标要靠务实的措施来保证,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是十分有害的。针对腐败分子给泰安市造成的不良影响,着眼于再塑泰安良好形象,市委提出“求实务实抓落实,勤政廉政加公正”。要求各级干部,努力抓工作措施的实施,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量化管理,严明奖惩;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指标,件件工作有着落,多拿实招,团结实干。市委、市政府率先垂范,努力给全市带个好头。如我们制定的经济考核办法、党政机关廉政实施意见以及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意见,都是动真格,来实的,可操作性强。目前,在务实方面,出现了新气象,新局面。
把握精髓,必须狠抓工作的落实
狠抓落实,真抓实干,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执行这一思想路线的基本保证。
一是抓思想。工作不落实,从领导角度看主要是缺乏事业心、责任感,或是私心作怪。官僚主义、形而上学最省力。而抓好工作的落实则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困难面前无所作为,回避矛盾得过且过,就会使工作无法落实。贪图享受无所用心,一味追逐个人名利也会使工作难以落实。因此,能不能脚踏实地地抓落实,决不是件小事,它是反映干部思想路线、工作态度重大原则问题。
二是抓制度。坚持完善的制度是抓好落实的保证,是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最有效方法。因此,首先要有明确的领导责任制,有了责任制,就要狠抓落实,如果只是说在嘴上,写到纸上,那么工作落实就势必成为一句空话。抓落实还要同改革和干部政策联系起来,重要的一条就是把每个干部的工作实绩,同他们的职务、荣誉、工资挂起钩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三是抓实效。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在实际工作中,形式主义严重妨碍着工作的落实。有的同志陷于文山会海之中,影响了抓落实;有的忙于频繁无益的应酬,无暇抓落实;有的蜻蜓点水,工作不深入,难以抓落实。因此,必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的东西,下决心精简会议、文件和不必要的应酬,使领导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走出来,从各种应酬中解脱出来,着眼于实际效益,不说大而化之的空话,不发模棱两可的指示,不作含混不清的表态;要放下架子,沉到下面。通过调查研究,体察民情,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抓出工作实效。
四是抓基层。基层组织和群众是抓落实的终端,基层组织建设好了,群众作用发挥好了,工作的落实才有了基础和依托。为此,要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一支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硬、联系群众、造福人民、真抓实干的基层干部队伍,以保证工作落实的渠道畅通;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既不能置上级精神不顾各行其是,也不能“一付方子吃药”,搞一个模式,统得太死,难以落实。落实的基础在群众,必须宣传教育好广大群众。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党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的艰苦努力来完成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和成功之本。宣传教育好群众,提高他们的政策观念和参与意识,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我们的目标任务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我们的各项工作就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第9版(理论)
专栏:学者访谈录

  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郭克莎博士
本报记者胡欣
年轻的郭克莎博士以《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1993年出版)一书,获1994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在不久前举行的颁奖大会上,记者采访了他。
记者:祝贺你获奖,你在这部获奖著作中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经济增长速度、增长效率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你论证了这样一个思想: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会导致效率下降和结构失衡,引起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进而提出了我国增长模式转换,增长机制形成,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和要求。
郭克莎(以下简称郭):是的。这些年经济发展的实践证实了这些论点。从1992-1994年,连续三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使我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大幅度上升。但是,由于经济高速增长仍主要是一种粗放型的数量扩张,带来了一些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济效益低下、产业结构失衡和由此导致的严重通货膨胀。这就警示我们:必须通过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来减轻经济增长中的通货膨胀压力。
记者:高增长是否必然伴随高通胀,人们的意见不尽一致。统计数据表明:二战以后经历过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国家中,大约70%出现了高的通货膨胀,另有30%通货膨胀率较低。你对此作何分析?在我国,为什么又会出现高增长与高通胀二者相生相伴的情况?
郭:我在研究中引进了经济增长效率这个因素,发现出现高通胀的国家大多数增长效率较低或增长效率下降,而通胀率较低的国家增长效率都较高或增长效率上升较快。这说明通胀既与经济增长速度有关,又与增长效率相联系。或者说,增长效率低,增长速度带来的通胀压力较大;而增长效率高,则增长速度对通胀的影响较小。
问题在于,经济增长效率低,要实现高速增长必须大幅度增加投入,这容易导致需求膨胀,同时,需求过度扩张势必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部门形成过大压力,引起产业结构失衡,而结构问题又会进一步加剧总供求矛盾。这样,如果整个经济通过货币运行和价格水平没有人为控制,通货膨胀就必然发展起来且日趋严重。我国的情况正是如此。每当经济高速增长时,总是出现投资需求膨胀,增长效率或效益下降,农业、能源电力、原材料、交通运输等部门陷入紧张状态,同时还出现产品质量的波动和下降,结果总量问题、结构问题和质量问题相互影响,使通货膨胀演化到严重地步。这就是低效率条件下追求过高增长速度所导致的通货膨胀。
要减轻经济增长中的通货膨胀压力,关键在于转变粗放型或数量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尽快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只有通过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以带动产业结构的协调化和高度化,带动产品质量水平的上升,才能实现效益提高型的增长速度,使经济高速增长不会带来高通货膨胀。“九五”期间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尽快走出高速增长——高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的恶性循环,进入优化增长的轨道;关系到经济增长过程能否为体制改革的大幅度推进创造一个稳定、宽松和有利的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能否带来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从而也关系到本世纪末以至下个世纪前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记者:我国从改革初期就提出要推动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去年下半年以来,江泽民等党中央领导同志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要加快我国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可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展缓慢。这是为什么?
郭:就我看来,根本原因在于市场机制对增长方式的转变未能起有效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需求约束的功能尚未形成。作出这种判断,有两个基本依据:一个是,在资本投资增长率大大超过技术进步率,从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边际收益)下降的条件下,投资增长速度不仅没有下降而且在上升,说明市场需求没有对投资增长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另一个是,很多工业品在供过于求、库存积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仍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表明市场需求对工业增长的约束作用不明显。投资增长和工业增长是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因素,既然市场需求对这两个方面的约束作用不强,经济增长过程的需求约束机制也就不可能形成。
记者: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推进应当说是相当快的,市场调节从1985年以后迅速扩大,同时消费品自1984年以来越来越明显地向买方市场转变,那么为什么市场需求还不能对经济增长过程发挥有效的约束作用?
郭:依我看主要原因在于适应市场机制运行的市场主体没有真正形成,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普遍建立。这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自身经营机制的转变,而且对非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非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相对比较明确,在与国有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还可以从国有企业模糊的产权关系中获得很多好处和有利条件,因而靠数量扩张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迅速发展。由于这一点,很多非国有企业都热衷于短期数量扩张,而不愿意去追求改进效率的长期发展目标。同时,一部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企业,还可以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保护,进行正常的投资、生产和经营,所以市场需求的约束作用难以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不能合理形成,也影响了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贯彻和执行,不正当竞争成为普遍现象,竞争机制不能起到应有作用。
记者: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宏观政策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相当重要。在这方面你以为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郭: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由于企业体制尚不合理,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较低,宏观经济政策在加强市场调节作用、促进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方面意义更为重大。从现在到本世纪末,需要重视和推行三大经济政策。
第一是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一个国家想经济增长快,就像一个人想挣钱多一样,但是,如果因追求近期的高速度而忽视了增长质量的提高,就等于一个学生放弃读书而去忙于打工,结果因追求近期收入最大而失去了创造长期收入更大的时间。在经济增长过快的条件下,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受到市场需求过大、投入结构不合理和宏观环境不稳定等方面的影响。针对我国的实际增长速度经常大幅度超过计划规定指标的现象,加强对速度的宏观调控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从现在到本世纪末,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要控制在8%-9%之间,年度增长率一般不能超过10%。根据我的研究,在目前的经济投入和运行状态下,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就会出现效益下降、质量波动和结构失衡的问题,并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而使增长方式的转变再度落空。要实现经济适度增长的目标,一个重要问题是必须严格控制地方的数量扩张和攀比速度。
第二是调整投资重点。所谓调整投资重点,就是由重视外延型、数量型投资转向重视内涵型、质量型投资,提高后一个方面的投资比重。调整投资重点的目的,是通过提高投入质量来推动增长质量的提高。必须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及相应的法律规定,使技术改造、研究和发展、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扩大投资尽快到位。同时,应当尽量扩大这些方面利用外资的范围和比重。
第三是优化产业结构。我国应当扭转产业结构片面高度化(如工业或加工工业过度数量扩张)的现象,推动产业结构全面高度化即整体结构效益的提高,以此促进产业结构关系的协调。这包括: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加快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推动农业产出结构高度化;提高工业生产技术水平,降低能耗和物耗,减轻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部门的需求压力;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重点提高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教育、科研和技术服务等部门的发展水平;同时,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既进一步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又增强利用国际市场实现结构转换的能力。


第9版(理论)
专栏:社科书讯

  《沿海经济学》出版
潘义勇撰写的《沿海经济学》一书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沿海经济是一个独特的国际性的地缘空间经济现象,其本质是外向型、国际型,平等、开放、互利,与世界发生直接联系的国际经济系统。沿海经济不等于国际经济,但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前者是后者的核心。本书借鉴与介绍世界沿海国家工业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中国沿海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中国沿海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探索沿海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用以指导沿海经济的发展。(清文)


第9版(理论)
专栏:社科书讯

  《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出版
《人的素质与市场经济》是范英主编的《中国精神文明学大型丛书》之五,由四十位作者集体撰写、红旗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的广阔范围为背景,以人文科学尤其是精神文明学的现有理论为基础,以人的素质为核心,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旨在揭示市场经济与人的素质的互动关系,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茹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