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

  铁路小站排头兵
——记全国铁路先进基层党组织谢集车站党支部
李大勇庞金海
在全国铁路5730个沿线小站中,有个鲜为人知的车站——郑铁分局开封车务段谢集车站。
谢集车站很小,这里每天只有一对管内慢车停靠。然而它的成绩却很大。十多年来,这个只有60多名职工的四等小站先后荣获6块省、部级奖牌和9尊郑州铁路局颁发的金杯,并被铁道部命名为全国铁路先进中间站,站长成洪昌今年“五一”从这个偏僻的小站走上了全国劳动模范的颁奖台。
走进谢集车站,仿佛走进绿染的世界。一排排棕榈树、龙爪槐婆娑起舞;一株株广玉兰、雪松清翠欲滴。月台四周,绿草如茵,花木扶疏。
1982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车站事故不断,人心涣散,站容混乱,站舍长年失修,职工业余生活枯燥乏味,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年干,二年盼,三年闹着要离站。”
留人先留心,留心先建“家”。1982年3月,调整后的车站党支部把为职工创建优美文明的生产环境作为“治乱”的第一步。党支部组织休班党员和职工义务卸车,修旧利废,自筹资金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带领职工义务奉献4000多个劳动日,装修了全站的站舍房屋,为信号楼、行车室安装了空调、土暖气,为扳道房接通了自来水,还在车站周围开挖了鱼塘,圈起了菜园子,办起了养猪场。
小站一天比一天俊俏、美丽。此时,谢集车站党支部订出了更高的工作目标:让每一个职工的心灵比春天还美。
多年来,他们坚持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铁路、爱岗位的“五爱”教育职工,用“树主人意识,尽主人职责,创主人业绩”的“谢集精神”引导职工,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
在谢集车站,农忙季节,车站党支部便有组织地为家在农村的“一头沉”职工帮种帮收;只要是下雪天,无论是当班职工或是休班职工,就连退休工人和家属也会主动到车站监护道岔,清扫积雪。这里的楼道一尘不染,站台上见不到烟蒂纸屑,全站却没有一个清洁工。在这个大家庭里,人人都为集体奉献热量,人人也都从集体中分享温暖。
一次,露天放在车站的山东曹县粮食局2000多吨小麦正要装车时,忽然乌云密布,暴雨袭来,货主急得团团转。这时,车站党支部一声呼唤,全站100多名职工家属全部赶到货场,七手八脚,仅用20分钟时间就将全部小麦置于防雨掩体下。货主看到这个场面,激动得眼睛湿润了。
在谢集车站,具有过硬的业务本领是车站党支部对每个党员和职工的起码要求。站长成洪昌是全站公认的业务尖子,只要与行车业务沾边的工作,他样样精通;与车站五大工种岗位有关的细则,他条条会背。职工们练业务常年不松劲。他们曾连续5年夺得开封车务段业务技术比赛第一名,连续3年获分局技术比武团体冠军。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府谷建立县乡村干部党建联系点
本报讯为把党建工作当作实实在在的事去抓,陕西省府谷县建立县乡村三级干部党建联系点。县级几套班子的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党委、一个村支部、一个企业、一个学校,各乡镇党委成员每人联系一个村支部、一个贫困户,各村党支部成员每人至少联系一个贫困户,并要求定期到联系点分类指导和重点帮助。县级领导深入各联系点解决实际问题,还选派机关干部2000多人次到农村蹲点挂职,重点帮助基层党组织如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他们寻找致富门路,提供致富信息;各乡镇党委和村支部把重点放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兴办厂矿企业、引导群众脱贫致富上。5年来,共新修、维修道路2857公里,使362个行政村都通了公路,彻底消灭了无电乡,通电率达65%,新办乡镇企业321个;广大党员重点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有的“扶志帮智”,有的“帮钱帮物”,有的转让企业,有的“吸贫入厂”,5年间,有8887名党员帮助贫困户12503户走上致富路。
(岳文厚)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长垣切实加强村支书培训教育
本报讯河南省长垣县建立“选拔、培训、激励”机制,着力提高农村党支部书记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带领群众奔小康的“领头雁”。
长垣县委把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除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培训外,还充分利用县、乡党校,对村支书进行正规化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以政治教育为先导,以实用技术为主体,涉及市场经济、政策法规、领导艺术、管理知识和农业科技。目前,全县571名党支部书记已全部轮训一遍,大部分支书已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李化森李元功王永记)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武警某部抓好党员教育
本报讯武警北京总队某部重视抓好党员队伍的思想教育,把帮助党员从思想上入党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他们以党章为标准,从思想教育入手,提高党员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定期组织党员重温入党志愿书;并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对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实行量化目标管理,帮助党员过好苦乐关、名利关。党员之间相互监督和帮助,保证了党员更好地发挥模范作用。近两年来,该支队党员中立功受奖31人次,受上级表彰6人次,并连续三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党支部”。(孙朝辉)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党员建功立业
本报讯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党委在组织党员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注重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引导党员把学理论与“创先争优”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党员在建筑设计中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是天津市最大的综合性建筑设计院,具有国家甲级建筑设计证书的企业,在全国设有九个分院。近年来,院党委针对战线长、任务重,国家重点工程设计项目多,工程设计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坚持以理论指导工作,让党员在建筑设计中大显身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质样板工程和工程技术带头人,进一步增强了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院党委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党员,都给予表扬和奖励,自去年以来有60余名党员获得各级各类荣誉称号。
(刘景玉)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

湖北省洪湖市柏枝村农民党员涂大宽(右二),利用600平方米废塘,在水上建造住宅楼,水下养殖甲鱼、才鱼,去年纯收入6.5万元。近年他先后被评为市“十大种养专业大户”,省“科技致富状元”。
李晓祥摄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全国优秀县(市)委书记风采录

  丹心为民最闪光
——记广东省台山市委书记方庭旺
本报记者孟晓云
在广东省著名侨乡台山市,市委书记方庭旺的案头放着一部《焦裕禄传》。记者和他说起焦裕禄,方庭旺满怀激情地说,焦裕禄最闪光、最动人心魄、最可贵的品质是一切为了人民。这需要一个广阔的胸怀,而胸怀,对于一个县委书记是十分重要的。
方庭旺的心胸里始终装着他的家乡,他家乡的父老乡亲,连同他的理想和追求。
方庭旺生于台山下川岛,他熟悉和热爱自己的乡土。在这个“广东第一侨乡”,台山本地人口106万,而分布在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台山同胞就达110多万人。
台山,自古就有“水尾”、“路尾”、“台风头”之称,偏僻贫困的环境,迫使一代又一代台山人漂洋过海,长达两个世纪之久。改革开放以来,台山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未有较大的改观,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方庭旺上任之后,面对着水、电、路、港四大难题,他深知不解决这四难,台山很难发展大工业。时代不同了,历史进步了,中国在更高层次上向前发展着,然而,焦裕禄永远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用方庭旺的话来说,谁为政多年而山河依旧,面貌不改,谁懒惰平庸创不了业绩,谁就不配做县委书记,谁就会被人民和历史淘汰。
方庭旺从1989年底出任台山县委书记,到1992年台山撤县设市而改任市委书记至今,和领导班子成员一起,以知难而进的勇气与魄力,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描绘并实施着一幅宏伟蓝图:在海边兴建投资过百亿的亚洲最大的原煤发电厂;兴建南北、东西纵横走向总长210公里的两条高速公路,特别是沟通湛江、珠海的东西走向的广东沿海高速公路台山段,将成为粤西、海南省乃至桂、滇等省通往港澳的最佳通道;建了一个千吨级河港公益港,再建一个十万吨级海港鱼塘港。这五个项目将使台山彻底由“水尾”、“路尾”、“电尾”变为“水头”、“路头”、“电头”。6年的苦干,台山经济发展转入“快车道”。前年和去年的增长速度均超过50%,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比建市前翻了一番,台山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市县之列,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显现出从未有过的富裕。
望着日渐富裕的乡亲们,方庭旺感到欣慰。他常常想:我们共产党人搞建设为什么?发展经济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全体人民能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么!这和我们的前辈当年之所以要革命、要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目标完全是一致的。
方庭旺对记者说:关键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建设来说,修公路、设港口、建电厂,资金需要几十个亿,钱是从侨资、外资引进的,巨大的工程是人民干的,我们不能把成绩都记在自己的帐上。有人很看重手中的权力,如果反问一下自己,这个权力是谁给的?为什么要给你这个权力?我经常这样问自己,是党和人民信任你,看重你,才让你到现在这个岗位上。我们只有为人民谋利益的义务,绝没有为自己谋私利的权力,否则,我们还是共产党么!
一个市委书记手里是有权的,但方庭旺却从未用权力索取任何个人利益。方庭旺言行一致,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他下乡在食堂吃饭,不喝酒,不抽高档烟,只抽普通百姓常抽的竹水烟筒,每到基层,他的竹水烟筒便在农民、渔民、企业职工、基层干部的手中传来传去。他的工作用车是一辆高底盘吉普车。他虽然可以享用领导干部住房,却宁愿住在上下楼层住有一般干部、职员、退休者中间。他挂钩的点台山市化学制药厂,年产值一亿多元,多方得到他和市委一班人的关心和支持,但他却没吃过厂请的一餐饭,以至厂方最大的感慨是:请书记解决困难比请吃饭容易。
在台城通往四九镇的公路边,有一所“李树芬纪念中学”,那是侨胞李树培捐资150万港元兴建的。落成之日,有关部门请来李先生,把明细帐目和剩余的7万多元交还给他。李先生大为惊讶:“你们真是清廉如水呀!余下的7万多元留给学校添置设备,我再捐15万元给村里建文化楼!”
看到台山官员这样廉洁,侨胞们十分感动,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家乡建设。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台山侨胞捐资达8.2亿港元,涉及项目1.4万多个,捐助一项,建成一项,没有发现一件从中谋私的。
方庭旺有很强的公仆意识。他感慨地说,书记是什么,就是公仆,当书记就意味着要奉献,要服务。他极重视来信来访,认为这是他和老百姓密切相联的重要渠道。一次,他接到东城居民断水半年的投诉,他首先检查自己的官僚主义,然后立即请来有关部门负责人,限期解决。他收到一个老知青的来信,向他倾诉一家4口生活遇到的难解之忧,想以轻生告别沉重的生活,引起方庭旺高度重视,他千方百计帮助这位老知青解决了生活的难题。一场寒潮袭来,他首先想到工地上的北方打工仔,带领武装部的干部为他们送上军大衣。一名劳教释放人员无家可归,他想方设法请房产部门为其解决住房并安顿工作,深深感动了回头的浪子。他常说:“我们要时刻关心那些没人关心的人。”这就是一个市委书记的胸怀。
台山素有“台风头”之称,每年总要受到南太平洋热带风暴的多次袭击。人们都熟知方庭旺的车上常备两种物件:一是竹水烟筒,一个便是一把短铁锯。每当台风登陆,身材高大的方庭旺就会出现在抗击风灾的最前沿,而几乎每次都遇到被风拔起、折断的大树横卧于公路上,方庭旺就手持铁锯把搬不动的大树锯断移开,然后顶风驱车而去。
1993年8月,超过12级的18号强台风裹挟着狂潮,向台山正面疯狂扑来。地形如锅底的汶村镇茭勒围首当其冲,方庭旺风驰电掣般地赶来。一到目的地,他就命令司机搭载那些惊恐不安、扶老携幼的村民转移到安全地点,自己则步行奔赴前沿指挥群众撤退。由于多年兴修堤围,这次台风未造成海堤大决口,而这次大潮水位比历史上最高潮位的1936年还高出1米多!那一年如山的狂浪曾破堤泻入“锅底”,420多个村民瞬间葬身汪洋。而这一次的风灾,方庭旺与干部群众一起,创造了抗击台风史上的奇迹,不仅无人员伤亡,连牲畜都未损伤一头。一位老农见到方庭旺,流着眼泪说:“谁说共产党不好,我就和谁拚了!”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议论风生

  孔繁森的“跑”
李群生
“跑”,一个很平常的字眼。它既是一字,又能当词,还可成句。而且,对于人生来说,“跑”又是一篇大大的文章。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见有五六种解释。原本意思是:“两只脚或四条腿迅速前进”;引申一点叫做:“为了某种事务而奔走。”可以断言,活在世上的人,都“跑”。为了某种事务,没有不“跑”的人。这“跑”,无非有两种:“上跑”和“下跑”。
“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也“跑”。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下跑”。为了党和人民的重托,孔繁森同志舍弃了家庭之温馨、环境之舒适,毅然两次“跑”到了西藏,历时10年。1979年,他第一次进藏,在岗巴县三年,跑遍了所有的乡村牧区;1988年,他第二次进藏,在拉萨,他跑遍县区所有公办学校和半数以上的乡办、村办小学。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跑过48所。在阿里,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走雪地,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孔繁森不停地往下跑:跑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跑去指导工作,跑去访贫问苦,跑去送温暖,跑去献血救学,跑去抗灾救助,跑去治病救人,跑去规划蓝图……1994年11月29日,在为我们党、国家和人民而奔跑的途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们再来看看孔繁森的“上跑”。他第二次进藏,在赴阿里地区就任之前,把自治区的有关部门跑了个遍,将这个地区的自然概况、经济状况、风土人情等统计数字一一记在笔记本上。为的是摸清情况,造福阿里。1994年7月,他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顶着烈日先后跑了十多个部委,汇报灾情,一片赤诚,不辞辛苦。为的是下情上达,得到关心和支持,以便更好地工作。他也曾向上级领导和组织部门跑,但总是坚决而干脆地说: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
孔繁森为什么“跑”?为什么这样无休止地“跑”、马不停蹄地“跑”、任劳任怨地“跑”、锲而不舍地“跑”、无私奉献地“跑”呢?通过他的先进事迹和模范行动的宣传和弘扬,已经不言自明了。应当指出的是:看一看、学一学、比一比孔繁森的“跑”,时下另一些热衷于“跑”的人——跑官位、跑待遇、跑荣誉、跑关系、跑人情、跑吃喝、跑享乐,为个人而“跑”的同志,确实是该清醒一下的时候了。现在,学习孔繁森的活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大家的思想和行动也应该不断地跟上去。我们理应珍惜共产党员这一荣誉,领导干部这一称号,把孔繁森为党为民的平凡之举学到手,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的一切方面。真正使党放心,使国安定,使民满意。大家团结一致,共同携手,步调一致地沿着我们党指引的、孔繁森等共产党人实践的道路,脚踏实地地“跑”步前进,“跑”出一个新天地。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全国优秀县(市)委书记风采录

  华佗故里谱新篇
——记安徽省亳州市委书记饶益刚
王星光景凤启
亳州,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
90年代以来,这座皖北名城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四年位居安徽省县市第一,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第二。
亳州持续快速发展的原因何在?这首先是亳州广大干群努力奋斗的结果,也得益于一个好的领路人——饶益刚。
1992年10月,组织上将饶益刚调任亳州市委书记。就任后,他没有发表宏篇大论,而是一头扎进工厂、农村、学校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踏着雨雪,顶着风尘,从车间到农户,经过几个月的调研,一个新的思路形成了。在实施“酒乡药都烟桐地、轻工商业旅游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确立了“重农、强工、活商、富民”的发展新思路。
为把农业大市变为农业强市,他倡议设置了中药材、棉花、果树、蚕桑、水产、烟叶、黄牛、蔬菜等八个农业专项办公室,集中力量,主攻“一优三高”(优质、高产、高效、高附加值)农业,组织实施具有亳州特色的农业十大开发。通过两三年努力,农业十大开发已占农业总产值80%以上。1994年,全年夏、秋大旱,由于农、经比例适当,农业深层次开发效益显著,实现了大灾之年农业总产值、农民收入、财政收入“三不减少”的目标。
为了使本市经济再跨新台阶,饶益刚集思广益,引导市委一班人形成了“创牌、扶优、造舰”的共识。他带领市委一班人拟定了从工业上突破的规划,积极组建酿酒、金刚石、化工、医药、机械电子、桐木、纺织、食品等工业十大集团。为充分发挥名牌优势、形成名牌效益,他多次来到古井酒厂排忧解难,帮助制定“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沿海,从沿海到国外”三级跳战略,确立起“科技立厂、多角开发、复合经营、综合发展”之路。目前,古井酒厂已发展为国内闻名的跨行业、多层次古井实业集团,去年销售收入5.8亿元,实现利税3.3亿元。金刚石集团也有大发展,去年利税突破1000万元,荣获“1994年中国乡镇企业综合评比500佳”。其它集团也涌现出数十个产值数千万,利税数百万的骨干企业。
饶益刚根据大京九铁路即将贯通,阜阳、商丘迅速崛起的现实,审时度势,提出要把“亳州建成大京九线上的明星城市”的战略构想。围绕创建明星城,依据专家建议,大刀阔斧开展“1994城市建设年”活动,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仅去年一年,建水泥路三条近4万平方米,建住宅小区和商业房2.3万平方米,一个中等城市初具雏形。为发挥“名人、名城、名产”三名效应,投资3亿元建设一座占地300亩的中国中药材交易中心,这个国内最大的“药城”受到中央领导的关注。今年元月,江泽民总书记欣然题词“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近几年,亳州人的富裕程度大幅度提高,去年,城乡个人存款额7.9亿元,今年第一季度突破1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城乡居民拥有几十万元的有800多家,其中拥有几百万元的有30多家。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

  确保政令畅通
——记湖南省临澧县委一班人
本报记者何崇元
在湖南临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县委从来不干。他们总是那么自觉地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把维护党组织的权威、确保政令畅通作为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目的来抓,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地方利益之上。近几年,临澧公路“三乱”问题时有发生,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影响了临澧的形象。上级领导机关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临澧令行禁止,刹住三乱。今年5月,县委根据这一指示,派主要领导走上街头,坐镇指挥,对行动迟疑、态度消极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厉经济制裁和行政处理,基本上制止了“三乱”。
今年6月,湖南桃源、汉寿等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常德市委、市政府指示受灾较轻的临澧支援灾区。县委、县政府接到指示后连夜部署,很快将100多吨水泥、4.4吨稻种、25吨大米和捐赠的现金、救灾物资送往灾区。县委书记刘春林和县长还带队前往汉寿慰问,并带去10多万元救灾款,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为把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今年以来,临澧因地制宜,就实现农业强县、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农村流通、搞活部门工业、促进科技进步及菜篮子工程等涉及长远经济利益的重大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作出这些重大决策前,县委要求县级领导都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拿出具体意见。县委常委更是带头下去调查研究,人均50天以上。县委主要领导基本上每天都往下面跑,如果不是事先预约,在机关里是很难找到他们的。主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周文清最近跑了10多个乡,对农田水利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到水利设施老化,病险工程甚多,从而认清了今年秋、冬修水利任务的艰巨性和紧迫感。


第7版(党的生活)
专栏:来信

  村支书不宜“公开招标”
编辑同志:
近来,在改选和调整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的工作中,一些地方出现用“公开招标”和“风险抵押”的方式选聘党支部书记。其具体做法是:先由竞标人进行现场演讲,回答党员和群众的询问,然后由党员和群众代表当场投票。乡党委成员和有关方面组成的评委当场亮牌表决,产生新的村党支部书记。新产生的党支部书记要一次缴纳5000—10000元的风险抵押金。有的地方还由支部书记提名组成支部委员会,搞“书记组阁”。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开招标”、“风险抵押”、“书记组阁”的做法,目前正在一些地方被当作经验加以推广。这种把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行为,简单化地运用到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做法,是不妥当的,既违反了党章和党内选举工作条例的规定,也不利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首先,这种做法违反了党章和有关条例的规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对如何换届选举,已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这些党内“法规”性的文件,是选举党支部领导班子和支部书记的唯一依据。选举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既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大事,又关系到全村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定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选出来的人不仅要使党员满意,而且也要得到大多数群众的公认。但决不能由群众代表和党员一起投票选举党支部书记,把党内选举变成党员和群众的联合选举。至于以乡党委成员和有关方面领导组成评委会当场亮牌表决,来代替乡镇党委审批的做法,更是违反了党委集体讨论的原则。
其次,党内选拔支部书记简单地套用经济活动中的办法,实行交纳“风险抵押金”,以交纳金钱取代了干部的德才标准,也是不对的。实行中标者交纳“风险抵押金”,其初衷是要激励当选的党支部书记积极工作,但实际上却把那些符合支部书记条件而拿不出风险金的党员排除在外,剥夺了一部分党员的被选举权。同时,也使中标者涉入“买官”之嫌。
再次,这种做法中的“书记组阁”违背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书记组阁”,由支部书记决定谁当支委,其直接后果是把支委会对党员大会负责,变成了对支部书记个人负责。我们强调选一名好书记,是指在建设一个好的领导集体的前提下,把素质较高的党员选入领导岗位,而不是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只选出支部书记,更不是搞“书记组阁”。
毫无疑问,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需要在完善民主推荐、明确责任目标、严格考核奖惩等方面进行探索,逐步建立适应农村改革和建设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但这种探索和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决不能背离和违反党章和中央的有关规定。(朱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