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本报邀请经贸委体改委负责同志座谈
学习讨论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宣传力度
本报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是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新闻媒介宣传报道的重点。不久前,本报编辑部邀请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来报社座谈,与我们一起研究如何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搞好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宣传报道。
要用江总书记讲话精神统一我们的思想认识——座谈中,陈清泰、洪虎和编辑部的同志一致认为,江总书记在上海、长春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非常重要。这篇讲话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总的态势,从七个方面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正确把握企业改革的方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这篇重要讲话,也是新闻媒介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宣传报道的指针。
要触及深层次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目标,党的十四大已经确立,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洪虎用这么几句话概括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方向已经指明,道路尚待探索,继续改革前途光明,停滞徘徊代价巨大,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陈清泰同志谈到,企业改革从十四大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去年几项完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出台,特别是财税改革,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条件。以企业不同所有制来区别政策,区别税种、税率;以单个企业为对象,一厂一策给予优惠,已成为过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改革要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在思路、方法、手段上进行重大调整,这就要触及到旧体制当中若干深层次问题。
有哪些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陈清泰认为至少有四个方面比较重大的问题:一是政企职责分开。这个话已经讲了10多年,应该说有进步,但没有解决,计划经济遗留的很多问题仍体现在政企不分上。二是如何理顺产权关系。也可以说是如何建立一套权责明确的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这实际上是构造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与国家之间的新型关系,这是实现政企分开的重要基础。三是如何转换企业机制。国有企业由依附于传统体制向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变,包含非常深刻的内涵。在转轨过程中,企业要重新构造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也要重新构造与职工之间的关系。其深刻程度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四是如何妥善处理历史给企业遗留的三大包袱:富余人员过多,债务负担过重,企业办社会。要实现向市场经济转轨,这几个问题是不能超越的。按照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地认识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把握企业改革方向、解决深层次问题的关键。
要研究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既要坚持公有制,又要利用市场机制,两者的结合点在哪里?陈清泰说,现代企业制度之所以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条实现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途径。洪虎认为结合点应是“既不改变生产资料的最终归属,又能使属于国家的生产资料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优化配置。”他说,关键是要把支配掌握国有生产资料的企业真正塑造成为市场的主体,能够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信号和市场的信息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现它所掌握的生产资料进入市场交换。
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难道搞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就搞活了吗?”甚至还提出为什么要搞公司法?搞了公司制是不是企业的问题就解决了?陈清泰说,这很难用一句话来回答。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必须有一套组织载体;企业改革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必须采取组织措施。也就是要找到一种可以实现政企分开的组织形式,要找到一种可以使产权关系明晰的组织手段,要找到一种可以促使企业机制转换、管理科学的组织制度。这种组织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就大型企业而言,公司制是主要形式,就企业的户数而言,非公司制占绝对多数。
要着眼于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搞活国有企业要着眼于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但是,怎么认识国有经济,其具体实现形态是什么,在观念上需要进一步澄清。过去传统的理解,国有经济就是单一的国有企业,洪虎认为,国有经济的载体是国有资本,凡是有国有资本的地方,都体现为一种国有经济的活动。国有经济的具体实现形式,随着改革的深化,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企业财产形式的多样化,实现形式也多样化了,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国有企业了。国有经济可以有多种的企业财产形式来体现。因此,我们对国有企业的认识应扩展为对国家投资企业的认识。目前,国有企业尽管是国有经济的主体,但它已不能包含全部国有经济的内容,而国家投资企业可以对应全部的国有经济。作为国家投资企业目前可分为五种形式:一是传统意义的国有企业,二是国有的独资公司,三是国家控股公司,四是国家参股的公司,五是国家投资的其它类型企业。
这五种企业都需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改造成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国家投资企业。这样来看国有企业的改革,研究增强国有经济细胞活力的问题,就不再局限于国有企业的范围,就可以从企业财产组织形式上探索怎么把原来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搞活。
国有资产一般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国有企业中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以价值计量的资本形态的资产,它们可以称之为国有资本。企业中的国有资本是属于国家的,这是清楚的,但代表国家具体行使出资者职能,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的机构是缺位的,明晰产权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产权是具体出资者的一种财产权利,产权出现是和资本联系在一起的,是与注入资本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里提到产权的流动重组,这恰恰是国有经济与市场机制结合的重要环节,是个突破,不解决这个问题,国有资产就不可能进入市场。
陈清泰和洪虎都谈到,我们实行公有制,主要是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要占有优势,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改革要执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方针,不能收缩国有经济的规模。
着眼于从整体上发展国有经济,要将国有经济细胞置于经济全局中定位,不求在现存结构下无一例外地搞活所有企业,而是着力于从总体上提高国有资本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优化国有资本的分布,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和选择合适的国有资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等方面。同时,还要改革国家管理国有经济的体制,使国有经济更加适应市场平等竞争的需要。
要继续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宣传报道的力度——陈清泰、洪虎认为舆论宣传对于搞好国有企业改革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现在国有企业改革,一方面在积极推进,另一方面又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议论,有的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讲透,有的需要共同探讨,这就希望新闻媒介能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宣传报道的力度。他们对今后的宣传报道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关于四项试点的跟踪报道。
经国务院批准现在有四项试点:100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3户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56家组建企业集团的试点、18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的试点。四项试点各有侧重,都是围绕突破改革中的难点问题而展开的。其中重点是百户企业的试点,主要是为面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铺平道路。国家体改委抓的18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主要是把企业自身的改革和社会配套改革作为一个整体来推进,发挥城市的综合功能。今明两年的重要工作是搞好试点。
试点中涉及到的企业增资、改造、破产、兼并和分离办社会职能、分流富余人员等难点问题,有些试点城市和企业改革力度是较大的。试点是为了探索实现改革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取得经验后,就总结成法规,有了法规就便于在面上推广。在这一点上,我们尤其要坚持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观点,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对了,放开;错了,纠正。
对试点的报道,要把握好点和面的关系;突破创新和现行法规的关系,注意它们的突破与改革的总的方向是怎样衔接的。认真总结他们的经验,确定这个办法现实、有效,再予推广。我们要鼓励探索、创新的精神,试点贵在创新,不这样新制度建立不起来。怎样把握点上与面上的差异,这是宣传报道要注意的事。
二、关于结构调整的问题。
这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从更高的层次作宣传报道。要从全国或区域的全局考虑国有经济结构的调整,把每一个企业放到经济战略的大局之中来定位,确定哪些是重点支持的,哪些是将来要淘汰的,有步骤地加以调整。这方面上海先走了一步,他们调整工业结构的做法值得总结推广。结构调整过来了,国有企业的优势就会再度辉煌。
三、关于坚持“三改一加强”。
江总书记在关于企业改革的重要讲话中谈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同企业改组、技术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三改一加强”是一个好的思路,这方面有许多好的例子可以报道。企业的技术改造一定要有效益,不能认为厂长、经理把项目争来了就是功劳,就是政绩,“三改一加强”,关键看效益。
加强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深化。要报道那些把转机制与抓管理结合,注意企业面貌,提高经济效益的经验。要研究和探索管理和改革如何结合,管理和机制转换如何结合,管理和制度创新如何结合。有些城市在综合改革试点中作了大胆探索包括机构改革等,也是围绕如何搞好国有企业,方向是对的。
四、关于经济增长方式。
从当前国有企业的现实来看,还面临着如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问题。国有企业过去经济增长方式靠国家大量投入,靠产量,因为在短缺经济的基础上,有产量就有效益。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大多数行业和企业来说,市场制约将越来越强化,此时追求经济增长的生长点在哪里,每个企业应该搞清楚。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点上来说,这关系到企业的命运;从面上来说,这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参观居住环境建设成就展
希望各级政府继续关注学校教职员工的住房问题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记者郑庆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9月15日在参观中国居住环境建设成就展览会时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必须坚持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方针。各级政府对那些属于高档的楼堂馆所建设项目要严格加以控制,多在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安居工程方面下大功夫,为进一步改善城乡人民的居住条件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居住环境建设成就展览会是由建设部、联合国第二次人类居住区大会中国筹委会共同主办的。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个城市在展览会上用大量实物、模型和图片,向人们展示了各地优秀住宅建设、试点小区、重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成就,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解决群众住房困难以及改善居住环境所作的巨大努力。这次展览会还向观众介绍了联合国第二次人类居住区大会“人人有适当住房”、“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及有关情况。
昨天中午,在建设部部长侯捷陪同下,李鹏总理一边观看各个展厅的住房模型和图片,一边询问住房建设的有关情况。他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李鹏总理在参观中很关心教职员工的住房问题,希望各级政府对学校教职员工的住房问题要继续给予关注,同时希望学校利用现有的条件,不断改善住房环境。
在参观中,李鹏总理还特别到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省区和边远省区的展厅,详细地询问了这些地区住房建设的情况。当李鹏总理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展厅时,工作人员向李鹏总理赠送了一顶维吾尔族小帽表示欢迎,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附图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9月15日在北京国贸中心参观中国居住环境建设成就展览会。新华社记者刘建国摄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办“图书银行”好!
陈洪锦
报载:郑州市最近出现了一家“图书银行”——读者把平时不常看或已看过的书存到书行里,由书行代为保管并供别人借阅,书行每年将按图书作价的10%向存书者支付利息。开业以来,生意颇为兴隆。
图书价格上涨和购书资金短缺,使不少图书馆每年购书量递减。与这种逐年递减相对的是,广大市民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多。现在实行“双休日”,人们的闲暇时间多了。许多人希望利用“双休日”多阅读一些图书,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养,陶冶情操。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图书馆购书量的锐减形成突出矛盾。而开办“图书银行”不失为缓解这一矛盾的好办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购买的书籍也越来越多。这些花了不少钱购来的图书,长年放在橱中陈列,不能为更多的人阅读,不但是一种浪费和损失,也有悖图书出版发行的初衷。如果大家都能把平时不常看或已看过的图书存到书行里,不仅能缓解图书需求的矛盾,使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一定数量的利息收入,无疑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北五省区携手合作共谱“丝绸之路”新篇章
本报银川九月十六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潘梦阳、本报记者黄翊明报道:创造了昔日“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正在携手合作,加大联合开发的力度,努力提高综合实力,以促进西北地区整体优势的形成,谱写“现代丝绸之路”新篇章。
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大西北,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发展滞后,一九九四年,全国人均国有生产总值三千六百七十五元,而西北五省(区)只有二千五百七十七元;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千二百二十元,而西北五省只有八百一十一元;按照新的“温饱线”标准,全国百人中有贫困人口六人,而西北五省(区)却有二十二人,也就是说,占西北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
越来越多的西北人认识到:要摆脱贫困,良好的外部条件固然重要;而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启动内在活力更为重要。西北五省(区)各民族兄弟姐妹们,联合携手,加强协作,联合开发西北特有的能源、原材料优势,利用西北特有的自然条件,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加快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西北地区的一些重大建设项目,如兰新铁路复线、新修宝中电气化铁路、包兰路电气化、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光缆通讯系统、盐(池)环(县)定(边)扬水工程、土哈油田等开发建设项目,有的已经建成,有的初见成效。
近十年来,西北五省(区)不断拓宽协作领域,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九八四年以来就同西北其它四省(区)执行一百五十四个联合协作项目,总投资达三点六亿元。陕西、甘肃两省投入新疆的一点二亿元资金建设的协作项目投产后,新增产值一点五一六九亿元,新增利税二千七百二十七万元。
西北五省(区)的领导同志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西北同东部的差距,就是开放程度和开发力度的差距。联合起来“走西口”,一道建设“丝绸之路”开放的新通道,共同开拓中亚、东欧、独联体市场,是西北五省(区)近几年来采取的新举措。陕西省已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分别在西安、乌鲁木齐、兰州举行的交易会,如同“广交会”一样,已经成为西北五省(区)联合对外开放、共同开拓市场、加强交流合作的重要形式。如今,以“欧亚大陆桥”的建设为契机,西北五省(区)正在走向共同发展之路。


第1版(要闻)
专栏:信手拈来写变化

  无需“千山万水”自然“琳琅满目”
本报讯记者范敬宜报道:中秋刚过,国庆将临。细心的读者如果翻阅一下近期的报纸,就会发现今年关于节日市场的报道比往年少得多。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证节日市场商品供应一直是节日报道的“保留节目”。而这类报道几乎都有这样一个模式:为了保证广大群众欢欢喜喜过好节,商业部门早在半年之前就派出大批采购人员,分赴全国各地组织货源。经过“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采取“千方百计”,最后达到市场的“琳琅满目”,换来了“千家万户”的满意欢笑,等等。
在这么多的“千”“万”后面,实际上掩盖着短缺经济下商业部门的无奈,以及流通渠道不畅的现实。而所谓“琳琅满目”,充其量也只是当时低水平消费的标准。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流通体制的改革,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无需“千辛万苦”,丰富的节日商品自动地越过“千山万水”,源源不断涌入真正琳琅满目的市场。新闻记者们也不用再硬着头皮去写那类应景文字了。最近几天报纸上倒是出现了这样一些探讨性文章:今年月饼是否供大于求?是否档次过高?是否包装过于豪华?等等。最有趣的是一条新闻,报道某食品厂月饼生产过剩,最后被迫以贱价卖给猪场喂猪,但因月饼太甜,不受猪的欢迎……这些新情况下出现的新矛盾,固然也需动脑筋找出解决的办法来,但比起过去那种令人大伤脑筋的境况,毕竟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


第1版(要闻)
专栏:

  邮电部与本报联合评选
人民日报全国百佳发行员投递员揭晓
本报讯15万名从事报刊发行工作邮政职工的代表——人民日报全国百佳发行员、投递员14日在京评出。这100名优秀代表,是经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电管理局郑重推荐,由包括邮电部和本报主要负责同志在内的19人评委会认真评定后产生的。
据统计,1995年邮政报刊发行部门共接办报刊5592种,占全国报刊出版总量的60%,今年上半年累计订销报刊105亿份,其中报纸90.87亿份。在如此大量的报刊当中,本报从1950年起最早实行“邮发合一”,率先交邮,与邮电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互相支持的良好关系,邮电部一直把发行人民日报放在报刊发行工作的首位。可尊敬的报刊发行人员栉风沐雨、废寝忘食,常年工作在艰苦的岗位上,他们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心,用高标准服务,把份份人民日报送到读者手中,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次由邮电部和本报联合举办的“人民日报全国百佳发行员、投递员”评选活动,是为了表彰先进,继续共同做好人民日报的发行工作。
在被评选出的100名优秀代表当中,有乡村、城市投递员46名,推广收订发行员37名,管理人员17名。颁奖大会将于9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为了使编者、发行者、读者加深理解,加强合作,本报还将刊登“人民日报全国百佳发行员、投递员”名单和部分代表的先进事迹。(赵深田)


第1版(要闻)
专栏:

  面向市场调整结构
广州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向振兴
本报广州9月16日电记者郑德刚报道:最近广州市推广的广钢集团公司、广重企业集团、广州造纸有限公司、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发电厂等7家国有大型企业深化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线,面向市场及时调整企业内部结构和资本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真正摆脱困境走向振兴的必由之路。
近年,作为“国家队”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那些包袱大、负担重、欠债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能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并继续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改革成败的大问题。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广州市在3年前开始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特点,分期分批对全市国有企业进行“放开经营、综合改革”的试点工作,牢牢扣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条主线,在企业体制架构、资本结构、产品结构及发展模式上,对企业进行调整、转制和重组。
1958年投产的广东省第一家国有大型钢铁骨干企业广州钢铁厂,在改革开放前亏损额累计达数亿元。近些年,设备陈旧、包袱较大的广钢通过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钢铁企业——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广钢的年钢产量已经从过去的10多万吨发展到80多万吨,年创利上亿元,并成为全国重点发展的1000家大型骨干企业中的一家。
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在1992年前是广州市有名的亏损大户,濒临破产的边缘。在转轨建制改革中,该企业重新调整方向,确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目标,通过大规模的引进和开发,不仅使原来占企业总人数达1/3的1100多名富余人员得到了妥善安置,并摆脱了连续5年亏损的沉重压力,每年盈利500多万元。
这些广州最老、最大、负担最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革中走出困境焕发活力,标志着广州市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子是成功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希望所在和美好前景。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哈努克国王抵京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柬埔寨王国诺罗敦·西哈努克国王和莫尼列王后今天乘专机自金边抵京。
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柬驻华大使凯·西索达等到机场迎接。
西哈努克国王这次来京休息并接受体检。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安庆石化总厂二期工程竣工
国家“八五”重点建设工程——安庆石化总厂5万吨丙烯腈/腈纶及其配套工程日前建成投产。至此,安庆石化总厂二期工程的10多个项目已全部竣工投产。安庆石化总厂二期工程,包括年加工原油100万吨的两套常减压装置,年产40万吨的催化裂解联合装置,5万吨丙烯腈、5万吨腈纶生产装置,年产20万吨的焦化装置,40万吨加氢精制装置等一系列工程。(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在穗开业
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日前在广州华普大厦隆重开业。这是我国继沈阳人才市场、北方人才市场、上海人才市场之后建立的第四个国家级人才市场。人才市场由国家人事部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广州市人事局具体管理。(刘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宝成复线新大滩隧道贯通
宝成铁路复线阳平关至广元段最长的隧道——新大滩隧道经过铁道部二十工程局职工艰苦拚搏,比原计划提前四十一天打通。这座全长三千一百八十五米的隧道,地处广元市元吉镇大滩乡,是宝成复线全线的第二长大隧道。(刘渝岑继兴)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独山子14万吨乙烯投料试车成功
新疆独山子14万吨乙烯工程仅用了18个月,完成39套生产装置和28个系统的建设任务,于8月6日12时12分,裂解装置正式投油试车,记者发稿时(9月13日),设备运转正常,投料试车一次成功。(祝谦)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第五届“湘交会”成果丰硕
第五届湖南省出口商品展销及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简称“湘交会”)成果丰硕。外贸进出口成交3.9亿美元,其中出口成交2.8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8.73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14.36亿美元。9月8日至12日召开的这届“湘交会”共展出商品1.2万多种,推出了1500多个招商项目。(吴兴华)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辽宁建成“一环四射”高速公路
9月16日,我国第一条环城高速公路——沈阳过境绕城高速公路和沈阳至铁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此,辽宁形成“一环四射”高速公路格局:以沈阳环城高速公路为中心,四条高速公路通往各市——南到大连,东达抚顺,北抵铁岭,东南至本溪,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571公里,位居全国第一。这对发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辐射功能,改善对外开放环境,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作用。(段心强)(附图片)
上图为新华社记者李永宏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