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文化长廊

  影视“娘子军”大出击
——“中国十大女杰”系列剧《她们的故事》拍摄散记
炜琨
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全国妇联联合摄制的纪实风格的10部20集系列剧《她们的故事》,已于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在中央电视台推出,普遍受到好评。这里记述的是“故事”背后的故事。
出色的创意
今年年初,全国妇联首次评选出了中国十大女杰,她们是女飞行师长岳喜翠、种树治沙的牛玉琴、天文学家叶叙华、建设都市村庄的刘志华、北京立交桥的设计师罗玲、海口第九小学校长韩玉玲、西藏登山运动健将桂桑、长治市妇产科医生赵雪芳、哈尔滨铁路局客运员朱莲香和亚洲仿真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游景玉。十位女杰是亿万妇女中的佼佼者,她们的突出业绩,表明了中国妇女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取得成果的生力军。
一得到这个消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陈汉元立即与几个策划人员在一起进行了研讨,认为正面歌颂女杰,将她们的人生追求、锐意进取、顽强拚搏的精神搬上屏幕,是影视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创意的结果是将每位女杰的事迹创作出一个上下集单本剧以构成一个10部20集系列剧。该剧不是电视报告文学,也不是电视报道剧,而是真人真事、真名实姓的纪实风格的电视剧艺术品。策划班子决定10部20集系列剧主创人员——女编剧、女导演和女主演全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这种做法在建国以来影视创作上是绝无仅有的。事实证明,影视创作上的女性群体已成气候,她们的作用是非凡的,她们的集合体也是独一无二的。
影视娘子军的“大演练”
该剧自3月中旬创意始,于4、5、6月完成剧本创作,长影厂的王浙滨深入北京市政设计院完成了《母亲桥》的创作,中央歌剧院的万方创作了《牛玉琴的树》(见下图),她与杨阳导演以层层剥笋式的采访从全国妇联直到县乡妇联,最后三次到牛玉琴家进行跟踪采访。每次与牛玉琴接触都有新的发现与认识,有新的理解与创作欲望,因此,她们的创作每每碰撞出火花,她们是用“心”在创作,戏也感人至深。还有王海鸰、杜小欧、刘丽明、张欣、裘山山、徐小斌、谢丽虹和曾晓凌分别在极短时间内创作出了《女飞行师长》、《阿妈啦的雪莲》等剧本。
6月中下旬,胡玫、杨阳、鲍芝芳、戴宗安、王薇、石晓华、秦竞虹、孙桂珍、金萍、李妮等10个女导演陆续开始工作,她们中年纪最大的53岁,年龄最小的29岁。她们分别优化组合了各自的摄制班子,开始了艰难的二度创作。
5个月中,10个戏从编剧、拍摄、完成制作,有如一次全国性影视娘子军的大演练,而且演练得非常成功、非常出色。
苦不堪言 毫无怨言
10个剧组分布在全国各地。南到海南岛,北到哈尔滨,东到珠海岸西到西藏高原。剧组在全国范围内摆开了“战场”。她们在拍摄过程中经历了千辛万苦,但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
拍摄登山运动健将桂桑的《阿妈啦的雪莲》剧组登上距拉萨400公里远的浪卡子县的4200米高山上安营扎寨,由于今年夏季高温,雪线升高,剧组创下了上到6000米雪山上拍戏的电视剧拍摄史之“最”。由于高山缺氧,导演秦竞虹等同志是靠吃止疼片坚持下来的。大家下山来脸上已脱了4层皮。
《牛玉琴的树》剧组在宁夏、陕西、内蒙古的交界处进行拍摄。此地温差大,凌晨三四点要穿棉衣,中午将鸡蛋放在沙子里半个小时能烤熟。沙地深处车开不进去。全组人员超负荷地翻过一个又一个沙丘才到拍摄景地。沙漠中拍戏大家都程度不同地消瘦了,饰张家旺的西安话剧团彭军吃了不少苦,戏中要求他挑水,没水就装上沙子,累得他呼哧带喘的。但大家不约而同地说,比起牛玉琴,咱们这十几天苦算什么呀,牛玉琴十几年带着全家老少七口人风里沙里种树,图的啥?
拍摄期正值盛夏季节,许多剧组遇上了夏拍冬戏的困难。《黄河的女儿——刘志华》一戏要表现20年的时间跨度,就不能总是夏天不换季。因此,主演李霞要穿上厚棉衣表现刘志华当队长时的艰难。在山西省长治市拍摄的《走近赵雪芳》,剧组在手术室中拍戏,演员们“全副武装”,手术台上的演员躺在手术台上,扣着氧气罩,闷热难忍,但长治市歌舞团的彭玫娣对此角色没半句怨言。胡玫导演的《女飞行师长》更难,主演温玉娟不但要七次登机受飞机起落的“折磨”(每次几乎都被抬下来),而且还要穿上皮、棉飞行服在不足半平方米的驾驶舱内“战斗”,确实很苦。
震撼力来自于对艺术的追求
纪实性电视剧,尤其以当代女杰创作的真人真事电视剧不能不说难点很多,并且是10个剧组同时进行艺术创作,剧本基础、导演的艺术创作手法及其风格、主演的魅力均不在同一个水准上。但不能不承认,每个剧组都力求拍出自己的特点,拿出自己的高招来。
杨阳导演的《牛玉琴的树》在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上,在记事与抒情的关系上,在普通人与英雄人物的关系上,在叙事与造情的关系上都处理得较好。杨阳告诉笔者,第一次拍农村戏,创作欲极强,农村的生活,牛玉琴的追求对她的冲击力相当大,她甚至认为牛玉琴这个人对她的影响之深甚至会影响她一生的创作。拍摄中,她在画面的影调上还原牛玉琴的纯朴自然的美,制造了十分美的意境。对牛玉琴的丈夫、公公、疯婆婆,她力求平朴、善良,对他们的塑造更烘托了牛玉琴的人格美,而且采用第一人称自述体,又是黄土地的台词,使其富有极强的艺术冲击力。
王薇执导的《母亲桥》、胡玫执导的《女飞行师长》、秦竞虹执导的《阿妈啦的雪莲》及戴宗安执导的《黄河的女儿——刘志华》都在艺术上融入了自己的追求。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艺术札记

  在“悲壮”中塑造我们的民族精神
雷献禾康宁
拍好一部影片最关键的是寻找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感觉。我们接到拍摄影片《敌后武工队》的任务后,一直感到困惑的问题就是找不到独特的感觉。
《敌后武工队》这部小说写于50年代,小说很有生活气息,因为作者冯志同志就曾担任过武工队的小队长。事隔40年,我们今天来改编,所遇到的已不仅仅是改编技巧问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等优秀抗日影片像一座座丰碑立在我们面前,而这些年一些重拍片的失败,就在于编导者已经失去了对当年生活的独特感觉。事实告诉我们,决定一部影片成败的不是技巧的成熟与否,在技巧后面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敌后武工队》不是一部重拍片,但它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我们不能简单地重复打日本救中国的英雄主义主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90年代的观众,我们必须找到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把这一主题诉诸他们,或者说是去震撼他们。而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依赖于创作者对那场战争的独特感受。
为了寻找这种独特的感受,我们在当年敌后抗战环境最残酷的冀中地区往返千余里,采访了许多老武工队员,老妇救会主任,堡垒户群众以及在冀中生活战斗过的许多知名的文艺工作者。在《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家里,我们彻夜长谈,他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当年真实的触目惊心的故事,使人深受震撼。其中,他的一段亲身经历,对我们启发颇大。
抗战时期,徐光耀老师所在县大队有一次和日本鬼子的骑兵遭遇了。冀中平原,上百里没遮没挡,部队左冲右突,跑了一天,仍没有逃脱鬼子骑兵的前堵后截。嗓子冒烟,腿也跑直了,跪到水坑边喝水,一头就扎到水坑里。因为腿跑得不能打弯。当时,徐光耀老师站在一块麦地前说了一句话:“我徐光耀今天死这了。”这句话在当年很普通,很实际,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很多很多。它迅速地把我们拉入了那个年代。战争是残酷的,它无视生命的存在。但这种绝望不是悲观而是悲壮,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正是在这种“绝望”中——也就是国歌中所唱的“最危险的时候”奋力厮杀,成长壮大起来的。
我们一下子悟到了拍摄这部影片所要寻找的独特感受,那就是在“绝望”中书写前辈的英雄行为,在“绝望”中塑造我们的民族精神。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这“绝望”有关。项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杨伦刎颈不足,九裂不恨,匹夫所执,强于三军……
今天,我们拍摄《敌后武工队》这部影片,纪念50年前那场战争的胜利,就是要让子孙万代知道战争并非儿戏,民族独立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的安定生活是前辈们每天经受着“绝望”煎熬去夺取的,我们希望观众能通过这部影片重新认识50年前那场战争,真正理解“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以厉鬼以击贼”的民族精髓所在。(附图片)
影片《敌后武工队》剧照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第四届中国戏剧节暨第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颁奖活动将于10月在成都举行
两年一度的我国全国性戏剧盛会——中国戏剧节已举办了三届。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将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四川人民政府在成都联合主办。第十二届梅花奖的颁奖活动与戏剧节同步举行,从10月16日到30日,为期15天。热心于戏剧事业的四川省文化艺术交流公司承担了这次活动的全部经费。
届时,来自12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来自新加坡的近2000名戏剧艺术家将云集蓉城,演出包括话剧、歌剧、京剧、昆曲、评剧、沪剧、越剧、粤剧、蒲剧、广西彩调、湘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24台精彩剧目,一批深为观众喜爱的戏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文华奖得主如红线女、李默然、裴艳玲、胡庆树、茅威涛、白淑贤、晓艇、刘芸、茅善玉、陈瑜、魏积安、王丽云、车豫正、杨凤一等将在戏剧节上一展风采。
本届活动的组委会由文化部部长刘忠德,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担任名誉主席;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四川省省长肖秧,中国剧协主席曹禺担任主席。
第四届中国戏剧节期间,还将举行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经验交流会、戏剧名家电视文艺晚会、中国戏剧发展研究及西南地区戏剧研讨会等活动。(茶儿)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第四届“双奖”电影节将在北京举行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于今年10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适逢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这次中国电影人的大聚会,除举办第1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和第1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外,还将召开由艺术家、评论家和电影发行工作者参加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电影创作学术研讨会;并举办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国际电影国际报告会;同时举办1995年国产优秀影片展映,其间将由新闻记者从中评出“我最喜欢的影片”和“最具市场潜力的影片”。本届电影节开幕晚会和颁奖典礼由北京极致经贸有限公司承办,北京电视台现场直播。(西央)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长短录

  令人忧虑的信息
仲呈祥
第十五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在充分展示近年来成人题材作品又获得丰收的同时,传递出少年儿童题材创作严重滑坡、很不景气的信息:全国参评的此类剧目,总计仅七部二十一集,其中长篇只有一部,为近五年来最低数。评选结果,短篇仅有两部、长篇仅有一部获二等奖,长、短篇均为一等奖空缺、三等奖虚位以待。足见数量奇缺,质量亦不如人意。这种现状,令人忧虑!
党中央再三强调:为了满足三亿多少年儿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的文艺创作。作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电视剧艺术,义不容辞地应为下一代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但是,党的厚望,人民的重托,何以迟迟在荧屏上未能得到满意的回报呢?
这缘由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是经费投入少。众所周知,少年儿童题材的电视剧,说起来重要,但从宏观调控上看,实际投入的经费却少得可怜,且集资难,拉赞助也难,带广告更难。没有经费保障,少年儿童题材的电视剧当然就少。连“国家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本届居然也没有一部少年儿童题材的电视剧进入“飞天奖”终评。这,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
其次,是播出安排难。一方面,少年儿童题材的电视剧产量本来就少;另一方面,无论是少年儿童的黄金时间(每天十七点至十八点左右)还是成人的黄金时间(每天二十点至二十二点左右),似乎都轮不上播出此类节目——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少年儿童的黄金时间由青少年部安排节目,而青少年部是不管电视剧的(电视剧划归影视剧部管),所以少年儿童观众在自己的黄金时间里是看不到电视剧的;成人的黄金时间里倒可由影视剧部安排一集电视剧,但可惜的是这也很难轮上少年儿童题材的剧目,因为此类剧目又未必最适合成人观看,且带广告颇难。惟其如此,本届才造成了数量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比较优秀的少年儿童电视剧,如《蓝色的向往》、《小兵圆舞曲》等,均因迟迟未能在中央电视台安排播出而失去了参评资格。这种由于管理体制上的不顺给少年儿童题材电视剧在播出安排上带来的人为困难,已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三是创作人才的流失。“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拍摄少年儿童题材的电视剧,殊为不易,需要特殊的才干和经验的积累。新时期以来,我国电视界培养造就了一批这方面难得的创作人才,如上海拍过《十六岁花季》的富敏、张弘,北京拍过《强盗的女儿》的金萍,四川拍过《小佳佳系列》的张惠娟等等。可惜的是,在本届的这块创作阵地上,他们都消失了身影——或改拍成人剧,或出国留学,或陷入困惑。一些擅长创作少年儿童题材电视剧本的人才,也纷纷改干他行。这,也是少年儿童题材电视剧创作严重滑坡的又一直接因素。
上述三条,皆属实情。我以为,为祖国未来计,全社会应高度关注,协调互补,制定切实措施,尽快妥善解决。福荫所及,千秋万代。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秦腔的盛会
——西北五市交流演出后记
森林
金秋的兰州瓜果飘香。
正值“兰交会”开幕,西安、银川、西宁、乌鲁木齐、兰州五市文化局联合举办了“第七届西北五省(区)首府市秦腔名家新秀交流演出”活动,在兰州又一次出现了大西北秦腔的新景观。
本届交流演出,来自五市的名家新秀汇聚金城联袂献艺,人称秦腔的盛会。10天来,连续演出7台大本戏、46个优秀传统折子戏,观众热情沸然,几乎场场爆满。这种现象的出现,让人振奋又令人思索不已。
五市交流演出是五市领导及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的跨省的交流活动,旨在“发展戏曲艺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五市的团结合作,促进专业剧团的改革和秦腔艺术的改革。在这种共识下,五市的专业戏曲队伍不忘历史使命和时代与人民的重托,踊跃参加,不断努力,积极寻求地方戏生存和发展的绿洲,在建立以政府扶持和剧场调节为中心的演出机制上闯出一条新路。这使秦腔艺术别开生面,为大西北的老百姓津津乐道,显示出一种追求传统精神和当代意识的文化自觉。在西北广袤的大地,秦腔不但没有沉沦,而且坦坦然敢与电视录像、激光镭射、时装展演、体育竞技相抗衡。
交流演出的剧目大多数是传统戏,积淀着多少代艺人的心智、才华和汗水,不但具有被几代观众反复欣赏的艺术特性,而且以其深刻的思想底蕴和崇高的审美品格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如《铡美案》、《金沙滩》、《周仁回府》、《庵堂认母》、《打神告庙》、《徐策跑城》、《窦娥冤·杀场》等,在西北流传很广,影响很深。交流演出的一大成果就是继承了长期在民间流传的优秀作品,培养出了几批朝气蓬勃、献身秦腔的艺术人才,使前辈们的戏剧精神在他们身上发扬光大,这就是秦腔艺术的生命所在。许多脱颖而出的名家新秀,博学广采,潜心进取,锐意出新,显示出他们令人欣喜的艺术素质与创造力。他们向昆曲、京剧、豫剧、东北二人转及流行艺术汲取营养,充实、丰富和提高秦腔艺术的表现力、感染力,也被专家和观众所称赞。本届交流活动中,西安市王荣华、王科学演出的《活捉三郎》,银川市柳萍演出的《打神告庙》、李亚兰演出的《三娘教子》,西宁市屈巧哲等演出的《赶坡》,刘鹏演出的《找媳妇》,乌鲁木齐市熊小玲演出的《三堂会审》、和小强演出的《杀庙》,兰州市的张兰秦、郭金芳、张晓琴演出的《李逵探母》、《小二姐作梦》、《刺蚌》,都是让观众格外叫好的。
秦腔是大西北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是“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是羊肉泡馍,是牛肉面,是青稞酒,是黄河蜜瓜。五市交流演出力图发掘本地的“文化土特产品”,还戏于民,在实践中生动体现秦腔艺术的社会功用,增强演职队伍和民族团结的凝聚力。与此同时,通过五市交流演出及专家、观众的评议,追求当今秦腔艺术品格的再提升,使之进一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也具有开拓性、探索性。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艺苑撷英

  在回归中寻找人情
李西安
认识罗罗,纯属偶然。
两年前,我应邀策划一次大型艺术活动,十几台节目均已确定,只差闭幕式还没有着落。有位朋友听说后,第二天晚上带来一位素不相识的瘦高个儿小伙子,说是云南省话剧团的导演,叫张健华,彝族,搞了一组云南民歌的改编曲。一听说是民歌改编,又是云南民歌,我当然想听个究竟。临时找来一把破吉他,打开两瓶好酒,又搜罗了几盘下酒菜,大家边喝,边聊,边听唱。第一首是《猜调》,这首五六十年代由黄虹演唱后传遍全国的歌,我太熟了,在课堂上也不知给学生分析过多少遍。听健华这么一唱,我却大吃一惊,曲调变得面目全非不说,唱词的“问”虽和原来差不多,而“答”却焕然一新。接下来的《放马山歌》、《绣荷包》、《小河淌水》,也各有新招,一直听到窗外蒙蒙亮。
去年,张健华导完了话剧《徐洪刚》,拿了两项全国大奖后,第二次到我家来,告诉我他辞了导演,决计下海,做个独立音乐人。还给了我一份打印的“宣言”,自命“罗罗”。这次见面,健华又给了我一个意外,是一组以云南各族民歌为素材,自己作词作曲的新歌。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那那边》、《不老的村庄》和《水缸里的月亮》。从“鸡鸣三省之地”(云、贵、川交界处)的古“夜郎国”获得灵感的《那那边》,以尖刻的笔触,优美而近乎单调的旋律,直接切入现实:被现代文明遗忘的山地人那难以割舍的“自满自足”,心底的躁动和对外部世界的窥探与向往。旋律取材于云南德宏傣家民歌的《不老的村庄》,清新,神秘,为人们营造出一种久违了的田园情趣。词曲最美的一首,当推《水缸里的月亮》,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那清纯而富有诗意的旋律节奏竟是来自滇、缅交界处山地佤族和景颇族的原始舞蹈,是人性的自然坦露,也是美的升华。
罗罗的歌给了我们某种异样的感受:赋予古老民族歌曲以鲜明的现代意识,赋予现代歌曲以古远的文化内涵。按罗罗的话说:“人们在惶恐中匆匆忙忙追赶的目标其实正是被自己在追赶中一天天、一步步远离的从前……”回归自然,回归人文,从远离现代文明的蛮荒中,寻找久已失落了的自我,正是罗罗的追求及其艺术价值所在。基于这种看法,我把《罗罗谣》推荐给了敢于冒险的正大国际音乐制作中心的江凌。
我无意走进那个本不属于我的年轻人的世界,只是偶尔在篱笆外看看而已。今天,由张健华作曲、作词并演唱的《罗罗谣》已经正式出版发行,又引起我说了上面一番仍属圈外人的话。不过古人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里人,不妨有时也听听山外人的想法。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艺文短波

  广州话剧团新排《春秋魂》
一九九五年端午节之际,南国广州话剧团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形象搬上话剧舞台。编剧潘伟行、吴双、张之一、杨作玖潜心两年,完成了《春秋魂》,本着开掘不同于郭沫若名剧《屈原》的新视角的愿望,把屈原放在变法、改革的斗争背景前面来写,表现他卓越的诗情和完美的人格境界。
著名戏剧导演徐晓钟和王晓鹰分别应邀担任《春秋魂》的总导演和导演。屈原由编剧之一、一级演员潘伟行饰演,著名演员陈皓明、李邦禹分别饰演灵秀和怀王。(达凯)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艺文短波

  中国京剧票友节九月在沈阳举行
第二届中国京剧票友节将于九月底在沈阳举行。此次活动将举办国内外京剧票友汇演,推选“中国京剧名票”。届时,“中国京剧票友联谊会”也将正式成立。该会是经文化部批准的第一个全国性业余京剧组织。本届票友节是由《中国京剧》杂志社、辽宁华侨化妆品有限公司主办的。(文一)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艺文短波

  《欢聚一堂》推出周年特别节目
以民族性、趣味性、知识性、娱乐性而为观众、特别是海外观众所称道的中央电视台《欢聚一堂》综艺节目,在迎来周岁生日之际,精心制作了九十九分钟特别节目。这个节目分别于九月十四日、十六日、二十四日在中央电视台一、二、四套节目中播出。在该节目中,十三位主持人将分别推出《中国功夫》、《流行风》等栏目中的精彩节目,轻松活泼,令人忍俊不禁。《欢聚一堂》开播一年来,收到全国及海外数万封表扬信,特别是他们曾采访河北张北县失学儿童,在总导演黄阿原带领下,救助和认领一百名失学儿童,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雅文)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艺文短波

  杭州越剧院进京演出《莲花湖》
应北京市政府邀请,杭州越剧院携《莲花湖》近日再度进京参加“北京艺术节”。该剧描写了一个热烈追求幸福生活和生存权利的古代女子丁月莲反抗封建势力的故事。主角谢群英、陈雪萍曾获中国小百花越剧节金银奖,是越剧青年演员的杰出代表。该团此次进京得到杭州西泠集团公司的大力资助。(雅力)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艺文短波

  台湾名票在京演出
台湾“梅派”名票李泽浩近日在京与中国京剧院合作,演出《霸王别姬》和《春秋配》。李泽浩钻研“梅派”四十年,为台湾著名乾票。台湾票友王明良也在京演出《将相和》。(文一)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描写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战斗生活的影片《玫瑰天涯》,近日由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和北影厂联合摄制完成。由马秉煜、王心刚、邹积勋联合执导的这部新片,通过从大江南北不同家庭投奔到延安的一批热血姑娘,在延安这个大熔炉的生活经历,展示了一代革命女性的人生追求。(亦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