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今日星座

  “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农民的血液铸就了我的生命,我要为农民奉献我的青春,奉献我的一生!”这是江苏铜山县供销合作社年轻的主任——
朱志东的“农民情结”
潘跃潘忠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嚼着山芋和玉米长大的朱志东,一时一刻也忘不了父老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酸苦辣,由此,他把这首古诗牢牢记在心里。
1986年,朱志东以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成绩,被推上江苏省铜山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负责人的位置。之后的日子里,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出现在农民身边:摸一摸土坷垃,聊一聊庄稼长势,听一听农民的心声。他成了农民的知心朋友。
“肥料是个宝,肥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1993年化肥相当紧张。开春时节,铜山一些农民因购不到化肥而焦急万分。除夕之后,在烟花爆竹声中,朱志东却把饺子碗一推,带领公司职员踏上了采购化肥的列车。跑南走北,苦口婆心,终于将3万吨化肥运回了铜山。夏种大忙时节,他又组织人员把化肥送到各个村头,为了让农民放心和不让农民缺斤少两,他所供应的化肥袋袋过磅,多了不退,少者一定补足。就是这一年,朱志东的公司为给农民库存化肥而垫付利息达120万多元。对此,一些人不理解,而他却有他的道理:“只要农民种好田,甘愿空忙不赚钱。”金秋季节,当朱志东又来到那一望无际的田野时,农民大叔捧着那沉甸甸的稻穗,围着他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对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的事,他更是深恶痛绝。他的公司有一条硬规定:“坚决不让‘假冒伪劣’流入铜山农家,谁采购进‘假冒伪劣’产品,就坚决砸掉谁的饭碗!”为确保化肥的质量,他筹集30万元资金购置了仪器,成立了检验室。他说,那些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毁了多少老百姓的希望和幸福,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痛心呵!
朱志东平均每半年就要转遍铜山全县的29个乡的700多个村庄一回,他对当地农民的喜怒哀乐摸得很准。农民种田有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就组织农资公司懂科技、有经验的人员,每年举办两期以上的农资骨干培训班,培养出一批科学种田人。
1994年3月,朱志东调任铜山县供销社主任后,他一心一意为农民服务的意识更加强烈了。他一方面让利于农民,一方面开始扩大经营领域,上工业、搞副业、做房地产,闯一条更加广阔的道路。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县设立了274个农资供应点,增加村级综合服务站,全县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
随后,他北上南下,组织人员在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13个大、中城市建立了业务办事处,千方百计地推销本地农副产品,扩大本地农副产品的辐射能力,引导农民直接进入市场;再通过各办事处把外地大市场的信息和产品需求反馈回来,引导农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去年,他的公司共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达3万吨,仅此一项,就为铜山农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
在朱志东的带领下,铜山县供销合作社先后建起了“等外棉深加工气流纺纱”、“日处理400吨油料加工基地”等8大“供办”工业项目,企业生意十分红火。那家磁性材料厂具有90年代的先进水平,是他联合13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成的,其产品畅销10多个国家,深受外商的青睐。这些举措,解决了部分农副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实现了农副产品的再增值,使勤劳、善良的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雄心勃勃的朱志东一次又一次地赶超别人,超越自我。他看准铜山环绕古城徐州、名胜众多、游客聚增的优势,投资兴建了豪华的金元宾馆,培植新的经济生长点。在徐州市黄金地段,建成了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商品住宅楼,他已运筹在风景区投资房地产业……
朱志东爱农民如父母,把事业当生命,他成功了。1994年9月,在全国供销社系统县级社和基层社“双百强”活动评比中,他领导的铜山县供销社名列全国百强县第50名;今年3月,他领导的县农资公司再次被授予“全国农资系统先进单位”,他本人于今年上半年被国内贸易部、人事部评为“全国内贸系统劳动模范”;几个月前,他又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二次代表大会。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时代报告

  作为一名苦读十年寒窗的学子,是否只有踏进大学的门槛,才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农村青年田昌锋用他的亲身经历,给这一历来为人们所争论不休的话题,写下了最好的诠释——
抉择,在大学与荒山之间
张涛赵江波
1994年9月15日,是田昌锋考取开封师专报到的最后期限。然而这一天,21岁的田昌锋却毅然放弃进城读大学的机会,决定承包村后的100亩荒山,并在当天与村委会签订了为期20年的承包经营合同。
消息传出,河南省灵宝市川口乡洼里村的乡亲们坐不住了,纷纷赶到田家小院劝导昌锋。这个小村子出一个大学生太不容易了,洼里村祖祖辈辈才出过5个大学生。这一天,田昌锋家来了一批又一批人,都没能说服他。田昌锋的母亲张彩霞流泪了:“娃呀,这可是你一辈子的大事呀,还是去上学吧!”
一日来很少言语的田昌锋突然对着母亲大声说:“我不去读大学,是因为咱们的村子还穷哪!”
洼里村离城约15公里,背依蜿蜒而去的燕子山,这里山清水秀,涧流涓涓,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光照充足,土质肥沃,是经济林和用材林生长的最佳环境。但是,一座座可利用的荒山却总在那里废弃着,全村人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守着荒山,守着贫穷。在接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些日子,田昌锋总去村后的荒山独坐。他想了很多。最后,他决定在贫瘠的荒山上闯出一条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的路。
在村里人的惋惜、感叹声中,田昌锋带领20多位父老乡亲,背着锅灶、扛起锄把,踏上了垦荒的征途。在田昌锋承包的三岭两沟上,除过荒芜,便是凄凉,没有路,没有电,吃水要到三里外的沟底去挑,住的地方只有一孔过去是羊圈现在已废弃多年的破窑。
白天的荒坡上,田昌锋和乡亲们一道在寒气袭人的荒坡上挥锄苦干,披荆斩棘;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他还要在乡亲的呼噜声中靠着一盏昏黄的油灯,阅读关于果树栽培的书籍到深夜二三点钟。
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田昌锋20年内要累计给村里上交承包款50万元,加上基本建设、开发投资,至少需要100万元。他没有伸手向村里索要一分钱。当田昌锋为购买果树苗的资金而发愁时,父亲田明山把一生积蓄的两万元钱都拿了出来。姐姐田琼霞闻讯后,把城里的集资房作了抵押,把贷下的两万元钱送到了田昌锋手中。为了在荒弃的山坡种植一片绿色的希望,田昌锋和他的家人付出了全部的心血。
去年临近春节,为选购适宜这里土壤生长发育的优质果苗,田昌锋背着母亲临行前给他烙的一包大饼,辗转陕西、山西等地。在他押着满载树苗的汽车返回途中,呼啸的寒风一次次将遮盖树苗的帐篷掀起,为使小树免遭损坏,田昌锋从驾驶室坐到了后车厢,用整个身子压住帐篷,此时偏又下起了大雪。一路的劳累奔波,使蜷缩在车厢里的田昌锋满头满身都是冰雪,但他却睡着了,双手仍紧紧地抓着帐篷的两角……
3月,是栽树的最佳时节。为抢时间,一万多棵果树要在7天时间全部栽完。每天,田昌锋和乡亲要在山坡挖出1500个深1米、宽70厘米的树坑。两天下来,田昌锋的双掌磨出血来,汗水和着血水,滴在脚下的树坑里。
300多个日子里,田昌锋以超常的毅力从最艰难的创业阶段挺过来了。当他站在沟底,望着满坡的青翠和坡际一行行、一层层顺次排列上去的小树苗,欣慰地笑了。在去冬无雪今春少雨的大旱年景下,他买来抽水机,把山沟的涓涓清泉引上果园。清明前后,他又趁墒在果园里套种上棉花、大豆、红薯、花生,把短期效益和长远规划兼顾起来,走综合农业发展的新路子。田昌锋还计划搞起园林养猪场。以林养牧,以牧补林,建立起生态效益工程……
当笔者同他一起站在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上,笑问起他当初对放弃上大学的选择有何感想,田昌锋指了指他脚下那一座座翠绿的青山,自豪地说:“这,便是我最好的回答!”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形势·政策·青年”征问征答

  辉煌十六年
征文征答编辑组:
我是革命老区的一名知识青年,很想了解一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绩。请问能否用一些具体的数字和文字来说明各行各业的变化。
四川省广安地区华蓥市农工委郭子玖
郭子玖同志:
来信收悉,谢谢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全国各行各业人士都很关心的问题。关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绩”,据我所知,大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第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多种经济的发展和繁荣。1979—1994年,集体、个体、私营、三资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已由原来的25%上升到目前的50%以上,在商业零售额中的比例已经上升到60%以上。国有企业则通过承包、租赁、产权转让和股份制改造,增强了自身的经营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到1994年底,全国股份制企业已逾4000家,股票市场总价值已高达4000多亿元。
第二是经济管理体制变革的逐步深化。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全国集贸市场已超过83万个,各类批发市场已逾3000个,生产资料市场也有3000多个。市场体系的日趋完善给我国放开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奠定了基础。目前,市场定价产品,在农副产品收购额中所占比例为88%左右,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所占比例约为95%,在生产资料销售收入中所占比例为82%。指令性价格产品日益减少,目前在工业生产中仅占总产值的4.5%。
第三是农村经济改革给农业和乡镇企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而且给整个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气。1992年底,乡镇企业职工人数超过1亿人,比1978年增加2.74倍,年均增长9.9%;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增长34.9倍,年均增长29.1%。1978—1992年全国社会总产值增加额中的35%以及工业总产值增加额中的37%均由乡镇企业创造。
第四是城市经济改革为重塑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开辟了新的道路。十余年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993年底,我国国内国有资产总量已高达35000亿元左右,相当于该年国内生产总值。国有企业给国家财政提供了60%以上的收入,并给城市人口提供了40%以上的就业机会。
第五是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五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数十个沿江、沿边和省会城市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我国已与世界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十余年来,进出口总额增长7倍多,外贸总额由全球第32位上升到第11位,外汇储备已达到600多亿美元。外贸总额已经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39%,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协调供求比例的重要力量。
总起来说,16年的改革开放,成绩很大。国内生产总值由3588亿元增加到32000亿元以上,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递增9.3%。居民消费水平则以每年7%的比例增长,1993年城乡居民的人均实际收入各为1978年的3.4倍和2.5倍,城乡居民肉类蛋类食品的人均消费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彩电等家用电器在城市的普及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均居住面积由3.6平方米增加到7.5平方米,农民居住面积由8平方米上升到20平方米。人均寿命可达70岁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朱雍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999颗“红绣球”
陈立军
“姑娘有情独钟南沙卫士,情书缱绻飞抵万里海疆”。这是发生在南沙守备部队的新鲜事。
7月31日,23岁的广东廉江姑娘叶志娟寄出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征友信,成了南沙卫士收到的第999颗“红绣球”。
自《世界军事》杂志在1995年初公布南沙守备部队通信方式后,越来越多的姑娘将爱情的心窗向远离大陆1400多公里的南沙官兵敞开。河南鹤壁姑娘杜玫霞在新年那天写信给华阳礁官兵:“我不知道第一个读到这封信的是谁,但我十分愿意同他结为挚友,找寻一片我心中蔚蓝色的‘南沙防护林’。”据说,杜玫霞姑娘已经“信”(心)有所属。他是谁?华阳礁的官兵笑着说,两人正处在热恋阶段,暂时保密!
部队每个季度上礁补给一次。这时最忙碌的要数官兵们自办的“南沙邮电局”。他们每人至少有10多封信,而永暑礁的气象技术员黄国华则创下了一次收信118封的纪录。有趣的是,其中有91封出自女友刁海兰之手。原来,他们靠通信结识后不久便约定,每人每天写一封信,每10封合订好装入一个信封袋,每10天才准看一回,细水长流,以消除双方长年忍受的寂寞之苦。如今,这位“情书大王”和刁海兰姑娘早已喜结伉俪,但他们浪漫的爱情故事却传遍了南沙的每一座礁盘。
我们发现,“射”向南沙卫士的“爱之神箭”中,有许多才貌双全的大学生姑娘。
据不完全的统计,有30多名南沙卫士从这些千里飞鸿中觅到了知音,有的已经建立了美满的家庭。姑娘心系南沙,对心上人守礁卫国给予了深深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南沙卫士,则舍小家为国家,在爱的暖流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神圣蓝色国门。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风雨人生

  美的使者
本报记者唐维红
北京青年女画家王薇嘉近日将自己的新作——《中国岩画》献给了正在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组委会,以表达她对大会的美好祝愿。
二十多年前,孩提时的薇嘉就十分喜欢绘画,练习本、课桌、黑板,常常涂满她充满稚气的作品;二十多年后,她对绘画的痴迷依旧未改。做美术编辑也罢,当艺术总监也好,她虽然都做得十分出色,但终究挡不住对绘画的热爱;于是,在“而立之年”,她抛开了一切,重又拾起了画笔,圆她的画家梦。
聪颖、秀美的薇嘉酷爱我国古典艺术。作为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她在参加画家创作考察组考察黄河古道的行程时,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中国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令她陶醉,也使她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源泉。那次回京,她的行囊中塞满了搜集来的资料和素材。随后的一段日子,她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她告诉朋友,要表现华夏文化的精髓,她必须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变得丰富而厚实。这以后,绘画之余,最容易找到她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再以后,朋友们便看到了她那一系列表现华夏文化的作品。作品表现出的浓烈的文化内涵和全新的绘画手段,令观者赞叹不已。秦砖、汉瓦、古钱、岩画在薇嘉的笔下又重现了当日的辉煌。
身为女人,薇嘉喜欢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朋友,也喜欢动手帮朋友打扮得更美;身为画家,薇嘉希望看她画的朋友都能感受到美。学过装饰绘画和版画的薇嘉,把两种艺术形式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她自己的绘画风格。她喜欢灿烂的色彩和不拘一格的表现方式,或画、或拓,洒脱而自由。她的画总是有很强的质感,色调绚丽而和谐。她说,也许是因为年轻,便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做起画来可以随心所欲。中国版画界前辈赵晓沫评价薇嘉的作品总是令人耳目一新,在绘画领域已经进入了一个自由的创作王国,说她是带着天真的胆略闯入艺术殿堂的。在短短几年的时间,薇嘉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喜爱,不仅参加了全国第十一届版画艺术作品和全国水彩、水粉画画展等专业展览,而且在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国和地区展卖,受到广泛的欢迎。
薇嘉作画非常投入,三四天便能完成一幅;可她的作品并不很多,因为她总是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酝酿,以便把最完美的作品奉献给大家。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我走长征万里行”活动启幕
本报讯为了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由中国地区开发促进会会同有关单位联合举办的“红飘带·飘起来——我走长征万里行”活动日前在京举行授旗仪式,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帷幕。整个活动历时一年。(晓仁)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安徽淮北局朱庄煤矿有一支由团员青年组成的“零点安全行动小分队”。这支队伍连续多年被评为“青工安岗工作先进集体”。
图为“安全小分队”入井前队员们正在研究安全防范重点。
刘刚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