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体育)
专栏:

  3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乒乓小将们在挑战。他们以精湛的技艺与世界强手争雄,他们在争标夺冠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意志、气魄、智慧、谋略实际上也是向社会各界的挑战。这是比奖杯更可贵的精神财富,是乒乓界人士用心血和汗水凝聚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乒乓文化
国球长盛考
(一)
乒乓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不仅在体育界,而且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从1959年第25届世乒赛开始,到今年天津的第43届世乒赛,36年间中国乒乓球队一直雄居世界乒坛前列,战绩辉煌,共夺得88.5个世界冠军,在每届世界大赛中平均夺标在半数以上,荣登世界冠军宝座的中国乒乓健儿达70人之多。
国球为什么30多年长盛不衰?在乒乓球运动这块小小的墨绿色土地上为何如此繁荣昌盛?多年来曾做过不少的总结和宣传,但对乒乓球队在几十年战斗历程中创造和积聚起来的丰富的精神成果,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3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乒乓小将们一直在挑战。他们一方面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和精湛的技艺与世界强手争雄,另一方面他们在争标夺冠中体现出来的思想、意志、气魄、智慧、谋略实际上也是向社会各界的挑战。这是比奖杯更可贵的精神财富,是乒乓界人士用心血和汗水凝聚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乒乓文化。
(二)
中国乒乓球队这个英雄集体,在30多年的风雨征程中铸炼成一个鲜明的性格特征,就是目标远大,气魄恢宏。小将们进入国家队,一个个都站到了巨人肩上,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世界大赛中非夺取冠军不可,拿亚军就是失败,毫无退路。这个至高的目标实际上也是全国人民定的。国人对乒乓球队特别钟爱,也特别苛求。
胜了要保持荣誉,输了打翻身仗,永不满足,永远进击,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是怎么形成的?要追溯到34年前,我国健儿在第26届世乒赛上首次获得全面胜利,夺取了男子团体和男、女单打三项冠军。在一片狂热的欢庆气氛中,当年的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提出:“现在我们已成骑虎之势。骑在虎背上决不能下来!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看清我们的乒乓球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立即准备夺取下一届的胜利。”
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乒乓健儿遵循贺老总的教导,在胜利面前不停步,一切从零开始;在失利面前不泄气,誓将丢掉的奖杯夺回来。胜不骄,败不馁,这句体育界经常讲又往往难以做到的古训,在乒乓球队却演化成许多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在这次准备第43届世乒赛的艰苦日子里,男队在连续三届、六年与团体冠军无缘的形势下,喊出了“同仇敌忾,打败瑞典,夺回斯韦思林杯”的响亮口号,女队则以“爱国、奉献、团结、拚搏,从一板一球做起,力争43届全面胜利”为指导思想。他们把这两个口号写成大标语,贴在训练房的墙上,时时警策,刻骨铭心。
远大的目标是靠崇高的思想支撑着的,这就是“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乒乓球队并不是没有矛盾和问题,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有些矛盾和问题也相当突出。但在夺取世界冠军为国争光的大旗下,都可以团结一致起来。这已形成一种传统,一种风气。为了祖国的荣誉,顾全大局,服从大局,任何矛盾都可以解决,任何个人利益都可以牺牲。老队员王浩听从祖国的召唤,解除了在国外俱乐部打球的合同,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回国参加备战43届的训练,他说:“如果中国队能在天津夺回斯韦思林杯,给我100万美元也不换。”他与年轻选手一起苦练,最后因肘伤未能参加团体赛,单项比赛也输得很惨,但他的精神十分可贵,有报道称之为“落寞英雄亦动人”。
爱国主义是乒乓小将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乒乓球队这个先进集体的脊梁。乒乓球运动员也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青年,但他们一旦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紧紧结合起来以后,一个个都成了乒乓巨人,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焕发出压倒一切对手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克服任何困难的无穷力量。这是我国乒乓球队30多年长盛不衰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和升华。
(三)
学习、运用辩证法,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传家宝。
60年代徐寅生那篇经毛主席批示的讲话,是学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经过30多年的时间检验,成了体育界的传世之作,一代又一代的乒乓健儿都学习这篇文章,至今读起来仍然很亲切,常学常新,富有现实指导意义。学习、运用辩证法在乒乓球队蔚然成风,形成了传统。
天津大赛我队囊括七项冠军,正值全国欢庆之时,乒乓球队的领导和教练异常清醒,立即做出冷静的分析。团长李富荣把这个成绩看作一场战役的胜利,并不表明中国队的实力已再次领先于世界,实际上与欧洲旗鼓相当,要是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比赛很可能是另外一种结果。蔡振华给队员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这次比赛赢了,下一场我们肯定赢吗?不能因胜利而狂妄自大,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我国乒乓球界在成绩面前呈现这种清醒的精神状态,是辩证法的胜利,也是保持长盛不衰的希望所在。(四)
为什么中国乒乓球队在历届世界大赛中常出奇兵,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初出茅庐就能一鸣惊人地把世界名手拉下马?只要到乒乓球馆看看国家队的训练,就可以找到答案。在那里,世界上五大类十二种打法基本上都有,形成了一个“乒乓小世界”,而且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对抗。我们的小将每天都在与“瓦尔德内尔”、“盖亭”、“塞弗”们对阵,进行针对性训练,研究和磨练克敌制胜的本领。因此,他们有了充分准备,一旦与世界名将较量,即使初次交手,也不会感到陌生。相反,外国运动员很难有这么好的条件进行训练,遇到中国小将,往往不适应。
我国的“乒乓小世界”,就是光辉的集体主义精神铸造成的。为了祖国的荣誉,许多运动员顾全大局,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甘愿当陪练,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男帮女的队员。有人会问:当代青年讲究实现个人价值,现在还会有人甘当无名英雄吗?乒乓球队重视集体主义的教育,同时适应新的形势,在个人的荣誉和利益上给予恰当的考虑和落实,因而各得其所,尽心尽力。集体主义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延续下来。集体主义的凝聚力,产生出强大的战斗力。无怪乎外国选手惊呼:“我们与中国运动员对阵,总感到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强劲的一群人,即使出得了这条线,也过不了那道关。”
(五)
创新才有生命力。中国乒乓球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都是在国际乒坛处于领先地位的。据统计,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技术和球拍的发明、创新共有36项,其中我国有23项,占58.3%,从而保证这支队伍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活力。
中国乒乓球队鼓励敢想敢闯,大胆创新,形成了一种氛围,大家就会在偶然中发现必然,善于抓住现象,去探索本质。长胶球拍的打法,就是张燮林有一次无意中发现一块颗粒比一般要长的胶皮,试一试打出去的球很怪。他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去悉心实验和研究,终于创造出长胶打法,风靡至今。还有削球中的转与不转技术,也是在一次比赛中偶然发现,后来有意识运用,才逐渐形成的。
乒乓球队的成员都刻意追求各自的特色,苦练与众不同的绝招。即使同一类型打法的选手,也有不同的流派,充分展示各人的才华。丁松是个横拍削球手,但他与老运动员陈新华相比,又有新的发展,他不仅守得稳,转与不转变化多端,而且攻势凶猛,能像攻球手一样连续地抢拉抢攻。在天津与瑞典队争夺斯韦思林杯的决战中,打得卡尔松一筹莫展,重现了当年魔术师张燮林的风采。
乒乓球界的最高领导徐寅生极力倡导创新精神,他常号召大家解放思想,敢于大胆去想,甚至是幻想、梦想也好。他提出:直板打法和横板打法结合起来行不行?再一个是能不能把右手和左手结合起来?眼看右手够不着的球,换左手把它打过去。如果我们真的练出了直板横板、右手左手结合的高水平的崭新打法,外国人又要吓一跳了。可以预想,这种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异想,将是我国乒乓运动进一步创新的先导。
(六)
敢用新人,善出奇兵。我国历代乒乓球教练员都在培养和使用新手上下大功夫,差不多每次世界大赛,总有一些新手崭露头角。用兵不疑是一条重要的军事原则。指挥员对自己的部队充分地了解和信任,不被暂时出现的现象而动摇决心。中国乒乓球队贯彻和运用这条原则十分出色。
这次在天津的第43届男团决赛,马文革在对韩国队的半决赛中,连失二分,很多人估计决赛不敢用他了。但主教练蔡振华出于对他的全面了解和深刻分析,不但用,而且安排在第一主力的位置。令瑞典队教练阿兰十分惊异,不得不佩服其用人的魄力。结果证明这着棋子是高明的。
(七)
国球长盛不衰是一个系统工程,成功的因素也是综合性的。乒乓球队十分重视贯彻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牢牢掌握以训练竞赛为中心,同时其它各项工作如思想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后勤保障、新闻宣传等等都紧紧跟上。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出一个更有利于乒乓球事业发展的内环境和外环境。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优良传统。他们经常对年轻队员讲乒乓运动的历史,讲经验与教训,不断强化誓夺世界冠军、为国争光的大目标,还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训练、比赛和日常生活中去,并且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注重实效,从不空讲道理。对于尖子运动员出现的思想问题,敢抓敢管,使之起表率作用,其他队员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国球长盛不衰的重要保证。
中国乒乓球队所以如此强大,就在于他们善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国球长盛不衰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举国体制的优越性。在他们创造的辉煌业绩中,处处闪烁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辩证观点、敬业精神、忧患意识、创新意识的思想光芒,这是他们奉献给社会的比金牌、奖杯更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重温毛主席对徐寅生讲话的批示:“同志们,这是小将们向我们这一大批老将挑战了,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们学习一点什么东西吗?”(附图片)
左图: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乒乓虎将王涛。
上图:中国乒乓女队两主将邓亚萍、乔红在世界冠军领奖台上。新华社记者曾志坚马平摄


第8版(体育)
专栏: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即将举行
本报北京九月十二日讯记者许立群报道:记者今天从中国田径协会获悉,一九九五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将于十月十五日举行。
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是国际田联和国际马拉松及公路跑协会批准的中国最高水平的马拉松赛。自一九八一年首次举办以来,每年都吸引了许多世界各地的优秀选手。
金秋十月是北京一年中的最佳季节,也是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好时机。被誉为世界最佳马拉松路线之一的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路线平坦,有利于选手们创造好成绩。
截至目前,已有十五个国家的三十八名马拉松高手报名参赛。其中包括曾获伦敦世界杯马拉松冠军的俄罗斯选手雅可夫等多位世界级名将。
中国队对该赛事十分重视,自七月初就已组织了集训队。现男女队分别在内蒙古呼市和云南呈贡高原训练,队员们训练正常,状态不错。中国队此次将派出曾两获该赛事冠军的胡刚军等国内顶尖好手参赛,并力图创造国内最好成绩。
为使本次比赛更具群众性,组委会正与有关部门协商,力争举办一个十公里跑比赛,以使广大马拉松爱好者们能一展风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