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

  滇西高原二首
王剑冰
纳帕海
海是牧民的一种胸怀
波浪是那些浅色的嫩草和小花
风起处一簇
又一簇很粗犷的舞蹈
没有染色的天空
海的倒影
一团团云潮从远处搬运而来
在某个山的礁石上
无序地堆放
牦牛散乱得很悠闲
远远近近的
是这草原美丽的雀斑
    碧塔海
走进只是一种形式
深入却很难
翻倒的树木腐朽着时间
岁月倔强地挺拔成林
湖水就在丛林里渐渐现出
如纯玉般的肌肤
湖中之岛莫不是圣洁的丰乳
原始的自然
竟有如此威慑力量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价值取向与自律
王春立
王宝森问题的揭露和查处,是反腐败斗争在深入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果。他所犯的罪行竟然达到如此惊人的程度,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这种人平时惯于以假象惑人。王宝森之流在他们问题暴露前,有时在党的会议上也可能做些毫不自律的自律检查,也可能虚伪地喊过反腐败。但这只不过是为了继续犯罪施放的烟雾。正如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说:“魔鬼也会引证《圣经》来替自己辩护哩。一个指着神圣的名字作证的恶人,就像一个脸带笑容的奸徒,又像一只外观美好中心腐烂的苹果。唉,奸伪的表面是多么动人。”王宝森就是披着“奸伪的表面”,走到了他的尽头。
简言之,党员干部的自律检查,即以党员标准和有关规定自修其身也。这就必须做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韩愈《原道》)先诚其意,就应懂得“羞耻”二字,站在世界观的高度,解决价值取向的问题。但至今仍有的干部明明自己有问题,却把自律检查当儿戏,丝毫不接触自己的违纪行为,只不过讲些漂亮话加以搪塞而已。比如:明明是违反国家规定超标准装修自己的办公室,肆意挥霍国家钱财,却堂而皇之地在大会上讲,“这是在外国人面前给中国人争了脸”。明明是拿着公家的财务支票买了东西给与工作毫不相干的人拍马屁,却自称是“这是改革的必需”,其实,他们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唯有个人私欲。
纵观古代之官员,因价值观的不同,不外乎有两种人:君子为“道”,小人为“利”。欧阳修在《朋党论》中写道,君子“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然“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包拯也曾在《乞不用赃吏》中指出:“贪者,民之贼也。”像王宝森这样的“民之贼”,从骨子里,根本不可能自律。因而,在搞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党的监督机制,清除腐败分子,纯洁党的干部队伍,以便更好地领导全国人民一道,肩负起改革开放的重任。


第12版(副刊)
专栏:

  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刘培华
霹雳卢沟惊晓月敌寇肆虐乱神州
汤池夷毁尸盈野文化摧残史绝俦
吾民死伤三十兆金瓯破碎八回秋
铁蹄呼啸逞凶恶羽檄飞驰逐寇仇
振武平型歼狼虎挥师滇缅扼咽喉
楼兰终树投降帜宝岛还归祖国畴
半百星霜虽逝水万重痕迹待绸缪
罪情已定如山证狂徒休为翻案筹


第12版(副刊)
专栏:九州风物

  “反璞归真”话野菜
姬福平
时下,人们吃野菜的雅兴有增无减,愈来愈浓,方兴未艾,不亚于餐桌上的山珍海味,鱼鳖虾蟹。
当今山间野菜不仅走进了城市居民千家万户的餐桌菜碟,而且冠冕堂皇地荣登上了宾馆、饭店的大雅之堂,一跃成为业务洽谈,待客会友,交际往来中独树一帜的美味佳肴,备受中外宾客友人的青睐。
常言说得好:“家菜不甜野菜甜,野菜里面加油盐”。野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传统,从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有挖野菜食草根的传统,也是历代抗灾度荒的主要食物。孩提时曾记得在家乡农村,父老乡亲将槐树叶、榆树叶、马齿苋等树头野菜晒干成筐储存,以备度荒,真可谓“糠菜半年粮”。
野菜不仅吃着香甜可口、清淡味美,而且营养极其丰富,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胡萝卜素,维生素A、B、C、钾、钠、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也较高,真不失为延年益寿的美味佳肴。
野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防疾祛病的保健功能,祖国医学很早就有用野菜治病的传统。
“猪毛英”是一种极耐干旱的野生禾本科植物,乡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穷蒺藜,富蒿苗,饿死人年长猪毛”,形容它极耐旱、生命力强,猪毛英还是治疗高血压的功臣呢。
“蒲公英”,草本植物,喜阳光,有解毒、降火、消炎功能。将蒲公英用清水洗净切段,加盐腌2小时,再点上香油、酱油、醋、味精等调味品,吃饭时当菜就饭吃,可治疗咽喉炎,牙根肿痛,口舌生疮等上交火盛症。
“马齿苋”生命力极强,将它置于太阳下晒三天,再放回土中照样复活生长,农民仍称它为“晒不死”,故有“长寿菜”之称。马齿苋能消炎止痢,对大肠杆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刺菜”又名小蓟。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祛瘀止血作用,可治疗高血压、浮肿等症。
“苋菜”叶子洗锅煮出的饭香甜可口,苋菜还可制成菜饼、菜包吃;它有安神补心作用,能治疗神经衰弱,并有防癌抗癌功能,所以备受老年朋友青睐喜爱。
挖野菜非但丰富了生活又锻炼了身心,陶冶了情操,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有百益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让野菜反璞归真,回归自然吧!


第12版(副刊)
专栏:大地星光

  “斗龙”吟
姜耕玉
斗龙港原是出海口,随着大海不断地淤积成陆地,而今已变成清水悠悠的入海河道,弯弯曲曲20余里,颇为洒脱壮观,宛若一条巨大的游龙。民间确有传说,它是火龙变的,是双角插有利刃的白牛腾空而起,将凶恶的火龙征服的。清代光绪年间,这里又建起一座龙王庙,渔民出海过港都要到庙内烧香祈祷,常年香火不断。甚至有人出于对龙的敬畏,忌讳说斗龙港,改称护龙河。可是天龙、地龙、海龙王还是给老百姓带来灾难和贫困。1941年,日本汽艇入境,当地群众拆庙填港,筑成暗坝,阻挡了敌人侵犯。陈毅将军亲临这里赞扬斗龙人民英勇抗日的智慧。从此人们就理直气壮地称斗龙港,还以称龙为缘起,将地名改为三龙镇。解放后,海口建造起斗龙港闸,锁住了海龙王。一望无际的沿海滩涂,原来盐渍斑斑,野蒿茫茫,后来围垦造田,但收益不大。多年来,老百姓心头萦绕着一个痛苦的问号:“难道治得住天龙、海龙,就治不了地龙?”
“‘三龙’面貌不改变,此地空留斗龙港。”80年代斗龙人振奋了精神。他们回顾20年代上海民族实业家张謇曾来海边垦荒植棉,最早办起棉花加工业的足迹,心中豁然亮了:贫瘠的土地上闪现出致富的丝绸之路。于是,村村队队齐动员,植桑养蚕;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在斗龙堤上首先办起了缫丝厂。自此,斗龙河里有了美丽的倒影:大片大片葱绿的桑园,烘托着一排排耸立的红瓦厂房,天上的白云仿佛也来蚕乡落户。秋天的河底,简直分不清是一只只船上满载的白花花的蚕茧,还是天上的一团团云簇。一台台立缫机启动了,千万根银丝脱茧而出,伴随一阵阵欢声笑语,真正打破了斗龙港300多年的沉寂。
可是,斗龙港地处偏僻,又是白手起家办厂,没几年厂就陷入困境,有的蚕农也“转业”了。早春二月,斗龙堤上一派热气腾腾,三龙缫丝厂举行厂长招标。中标的是虎虎有生气且有几分文雅的青年人马志良。他从小就迷恋于斗龙港的美丽传说,每当放学或放假后放牛,他常常逗留在斗龙堤上,望着河水,沉浸于幻想中。曾有民谣:“龙去港空水悠悠,盐蒿满地使人愁。”小马却认为恶龙未去或死而未僵,因为他幻想当“白牛”式英雄。如今,他从幻想回到现实,感到忠厚老实的牛是难以斗垮龙的,同样要以龙的姿态和精神去征服恶龙。这次,与其说他参加厂长招标,不如说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大伙也信得过他,他是喝斗龙水长大的,这几年又几上苏杭,深得兴办丝绸业之法。你听他那带有几分幽默的沉稳的“就职宣言”:“我姓马,也属马,总不能不如当年的‘白牛’。‘牛’、‘马’有了刀子,才能与龙匹敌,也就能称‘龙’,令我们手中的银龙腾飞!”就这样随着工厂的复苏,“马跃龙腾”渐渐传了开来。他们不仅生产出优质的白厂丝,又办起织绸分厂,形成茧丝绸一条龙生产,经济效益大大提高,还被评为“省明星”哩。人们称“斗龙港跃起一条银龙——穷去富来”。马志良高兴地望着斗龙河水,不由得舒了一口气,轻吟道:“地龙一去不复返,银龙腾飞起雄风。”但没隔半年,他又对这两句作了修正:“大海扬波作吼声,彩龙腾飞显雄风。”这半年间,马志良应邀参加中国乡镇企业纺织业经验交流会,远涉重洋,出国考察。他有了“斗龙港小天地宽”之感。应和着大海大洋的风韵,一个“壮银龙,起彩龙”的新“龙”型经济构想,也诗一般地酝酿诞生了。斗龙港腾飞的“银龙”吸引了外商,与斗龙人携手撑起这绚丽的“彩龙”。每年都有他们生产的高档丝绸服装出口,远销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从此,封闭的斗龙港向世界敞开了胸怀,让世纪风不停地吹来。你看,姑娘们那流行的发式衣裙,小伙子们西装领带,连老蚕农也哼起流行歌曲。新砌的住宅、影剧院、舞厅等,既现代又古典,呈现出中国乡村的现代生活风采。


第12版(副刊)
专栏:

  潇湘儿童意象工笔画在京展出
由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小天使报社、湖南零陵地区文化局、湖南零陵地区教委等部门组织的“献给母亲的诗篇——潇湘儿童意象工笔画展”,日前在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展出。
这次展出的120幅儿童意象工笔画作品都出自5至7岁的小朋友之手。他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利用独特的儿童艺术语言,或表现神奇的大自然,或表现绚丽的梦幻,创造出了一个充满爱心和稚趣的诗的世界,充分展示出了潇湘儿童多姿多采的艺术想象力和别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新颖而难忘的印象。(文讯)


第12版(副刊)
专栏:

  民族妇女肖像画展在京举办
青年画家陈中华的民族妇女肖像画展日前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举办,展出他创作的我国56个民族的妇女肖像画。绘画采用中国彩墨画形式,杂糅油画、水彩画技巧,通过神采奕奕的妇女形象,反映了中华民族妇女的主人翁风采和民族自豪感。(景平)


第12版(副刊)
专栏:

  《崇实学校》一书出版
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一本介绍泰国华侨学校的纪念文集《崇实学校》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发行。
《崇实学校》一书由62篇纪念文章和一批珍贵历史照片组成,筹备工作经历三年才得以问世。这所在中泰人民交往历史上有影响的华侨学校——崇实学校,存在于1932年至1939年。
该校师生在泰国进行了抗日救国活动,部分师生在抗日烽火中回到祖国,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们之中不少人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强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为该书题词:“弘扬崇实学校爱国主义精神”。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和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也题了词。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侨联副主席庄世平先生题写了书名。(赵勇田)


第12版(副刊)
专栏:

金秋银山(国画)
穆春晓


第12版(副刊)
专栏:

  彝海情
马京生
在莽莽的大凉山中,有一个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淡水湖,彝语称“乌勒苏泊”,意即海子。虽然湖居深山中,彝海的大名却吸引着许多人慕名而去。
今年八一建军节,恰逢纪念彝海结盟60周年。彝海边一片沸腾,穿着节日盛装的彝汉人民,汇聚到这青山环抱的海子边。有位彝族老乡告诉我,他们全家老少八口人,清早4点就坐车往这赶路了。不用谁动员,家家户户都要来参加彝海结盟60周年纪念活动。
当盖着雕塑的红绸布在一片掌声中揭开时,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红色花岗石的四人雕塑:刘伯承、聂荣臻、小叶丹和一位彝族群众。群体雕塑下,墨绿色花岗石的基座上,江泽民总书记题写了“彝海结盟纪念碑”碑名。
1935年5月,毛泽东等率领中央红军于长征途中来到大凉山。当时彝族人民就聚居在海子边的翠绿的群山之中。他们用最原始的生产工具从事着最简单的劳动,在贫瘠的山顶上,刀耕火种玉米、土豆,世世代代他们收获着艰难困苦,也收获着对汉人的仇视。
5月20日,朱德总司令下达了“过彝区,强渡大渡河”的命令。22日,先遣队刘伯承司令员、聂荣臻政委率领部队进入彝区受阻。通过向彝族同胞宣传红军的宗旨和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彝族人民对红军的尊重和信赖。刘伯承在聂荣臻的陪同下,与彝族果基支(凉山最大的家支之一)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盟誓饮血酒,结为兄弟。刘伯承代表红军把一面写有“中国工农红军夷民沽鸡支队”的红旗授予了小叶丹,并任命他为支队长,由他带领彝民护送红军顺利通过彝区。
红军先遣队赶到大渡河口,毛泽东问刘伯承,“部队怎么走得那么快?”刘伯承说:红军一到冕宁救出了被关押的“坐值换班”的彝人。当时国民党怕彝人造反,把各家支的彝族头领抓来轮流坐班房。过去汉人统治者写“彝”都是“?”,红军去了把“犭”旁去掉写为“夷”,解放后正式写为“彝”。当时红军走后小叶丹受了很多苦,国民党追究他与红军结盟的所谓罪行,他宁肯倾家荡产交出12000两白银和120头母羊,也不肯交出“红军夷民沽鸡支队”的队旗。他把红旗缝在衣服里,含着泪对妻子和弟弟说:“只有共产党和红军讲民族团结,把我们彝人当人看,这样有信有义的军队一定会回来。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旗帜,将来交给刘司令员。”他妻子按照他的意愿一直把这面旗帜保存着。解放后,刘伯承派人去找小叶丹,可是小叶丹已经去世了。他妻子亲手把这面旗帜转交给了刘伯承。为此,刘伯承元帅告诉儿子刘太行、刘蒙一定要记住:彝海结盟是正确执行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政策的伟大胜利;一定要记住彝族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
就在彝海结盟的纪念标志前,有三块不规则的石头被有花纹的栏杆围住,格外引人注目。那是60年前,刘伯承、聂荣臻和小叶丹谈话时坐过的石头。今天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聂力中将、刘伯承元帅的两个儿子刘太行少将和刘蒙上校,以及彝族人民的第一位将军凉山军分区司令员吉木约达少将在众人的一致推举下坐到了那几块石头上合影留念。他们坐在那自信地微笑着,开始了新一代“彝海结盟”的征程。
在彝海纯洁、甘甜、翠绿的海水旁,我们和阿妹子们跳着彝家欢快的达体舞,吃着彝家的砣砣肉,品尝着彝家的杆杆酒,体会着彝族人民纯朴的民风和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深情厚意。
蓝天、碧水、葱绿的树林,彝族阿妹子粉红的百褶裙在林间飘荡着。海子边翠绿的草地上,许多彝族老乡背来了汽水、面包等小食品在草地上摆起了地摊。
聂力问一个穿着彝族服装的中年男子,“日子过得怎么样?”
彝族老乡说:“家里生活得好啊!冕宁是全国最大的优质轻稀土矿床,我们靠山吃山,一家8口,6个孩子都上过小学和初中,家里还有一辆汽车。早晨4点我们全家就坐车往这赶了。”
20多年前,我被彝海结盟的故事所吸引,沿着崎岖的山路艰难地走到彝海边,脚上磨出了好几个大血泡。那时的彝家山寨还没有电灯,黑黑的土屋里看不到任何亮丽的家具,只有屋子里的火塘给人带来一丝光明和温暖。今天在红军长征的故道上,红军跨越过的崇山峻岭,走过的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如今已变成了108国道线。奔驰的汽车把艰难与坎坷抛到了遥远的历史中。
大凉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长征火箭从红军长征路上飞向太空时,发射场区周围的群众由点油灯变为用电灯,碾米磨面由手工操作变为电力驱动。山沟里的彝族阿妹子由不知学校为何物,到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堂。从简陋漆黑的小土屋到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有的富裕人家还建起了二层小楼,看上了彩电。我们亲眼目睹的不仅是我国的航天事业从这里走向世界,而且看到了卫星升起的地方军民携手建设,使大凉山改天换地。
就在红军走过的故道上,我们参加了凉山州108国道公路建设工程(西昌段)开工典礼。红军当年泥泞崎岖的长征路,将变成能行驶各种车辆的宽阔的柏油路。站在公路奠基石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军民共建中国西昌航天城,将使大凉山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第12版(副刊)
专栏:

  小镇
桑原
这是个深山小镇。
东西一条长街,街心一座石桥,桥下是铺满鹅卵石的潺潺溪流。
人们世世代代踩着石子铺成的长街,如今也涂上一层柏油;过去低矮的甚至还有茅草铺顶的店铺,今天也变成二层、三层,还有五层的高楼!紧挨石桥的那家四层楼旅馆,就是山大伯盖的。他的闺女中学毕业竟未去考大学,就当了旅馆的经理。
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眼花缭乱。商店播放出来现代时兴的歌曲和小贩的叫卖声融会在一起;挂在绳子上花花绿绿的时髦服装和摆在阳台上的花盆交相辉映;刚从地里刈来的还带着朝露的蔬菜和从远方运来的香蕉、柑桔招徕着人们……
这是个深山小镇。
小镇在大山的怀抱;重重叠叠的峰峦在小镇的怀抱。大山的怀抱是冬暖夏凉的,小镇的怀抱是博揽大千世界的。
靠山吃山。山里的土特产很丰富,而更丰富的是埋藏在地下的矿藏。
勘探队在小镇住下来了。他们每天来回步行二三十里,从小镇走向大山,从大山回到小镇。那轰隆隆的打钻声,顺风时,小镇的人们会听得一清二楚。
小镇的姑娘们敬慕这豪迈的攀登的事业,向往有一天也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地质队员。她们的目光往往集中在登山鞋、草绿色的地质挎包上……
这是个深山小镇。
在过去驴驮子走过的崎岖的路上,如今跑着汽车、拖拉机、“嘉陵”和“铃木”……那辆天蓝色的大轿子车,还是老五爷的孙子买来的呀!他雇了一个司机,每月350元工资,从小镇到县城,每日往返两次,车上45个座位,没有空闲的时候。
从山上流下来的水,清凌凌的,那是从花岗岩石缝里涌冒出来的呀,多少年了,从镇子中心流过,人们挑着它浇菜、煮饭、洗衣裳。今天可好,镇子北口修起了水塔,对那清水还要过滤一遍,简直清得成了透明的蓝水晶了!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一拧水龙头,就会听到那美妙音韵动人心弦呵!镇子的东南方,还修了小型水电站,明年就可发电了。
这是个深山小镇。
小镇开始建设皮毛厂、织毯厂、水果罐头厂、兔肉加工厂……修配厂咚咚的汽锤声,又给小镇增添了新的生活节奏。
刚刚从影剧院走出来的一对恋人,嘴里叼着小镇自己做的冰糖葫芦,一边品尝着,一边说笑着,踏着从林荫筛下的阳光,向桥边走去……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检查也要防虚假
单之敏
近日某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全国卫生城调研团来该市调查研究卫生城的创建情况,市政府接到通知后下了一道死命令,凡不能达标的商店、餐馆、厕所等都要关门,凡烟囱冒黑烟影响环境的企业都要停产,凡影响市容的摊点都要撤掉……这道命令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几天里“市长电话”忙了起来。市长当然不能“松口”,只好一再给群众说好话,让群众“坚持”这几天,等调研团一走立即恢复营业、生产。群众无奈,因为不听要受罚。可也有人斗胆给调研团的同志打了电话反映情况。调研团的同志态度认真,又重新对举报的单位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可想而知。至于该市能不能被评为全国卫生城,那要等调研团回京后再决定。
这种做法完全是一种弄虚作假的坏作风。
开展创建卫生城活动,本来是一件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好事。这要靠平时扎实的工作。政府要统一规划、投资,搞好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对广大市民进行经常性的卫生观念的教育,全面提高群众的卫生素质;动员群众,人人动手,共同创建。如果只是为迎接检查搞搞突击,甚至弄虚作假欺骗上级,即便挂上了“卫生城”的牌子,照样还是不卫生,群众又会怎么看呢?这种做法的后果,一是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二是给干部、群众一种误导,会逐渐养成“一级骗一级”的坏作风,使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受到严重破坏,危害国家,危害事业,于民于己都无益。
眼下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些:教育工作达标,计划生育验收,名目繁多的生产大检查……凡此种种,都是形式主义的表现。
这种坏作风之所以能够滋生蔓延,关键在于我们的某些领导干部思想路线不端正。他们往往为了追求“政绩”,把实事求是的作风丢在了脑后,不去扎实工作,而是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花架子,以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而个别上级领导同志又缺乏真正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盲目听信这种人的瞎吹,甚至充分肯定其“成绩”,或予以提拔重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某些人的不良作风。


第12版(副刊)
专栏:

  面对白骨
——在辽宁北票台吉万人坑展览馆内,展有一具具嶙嶙白骨,记录着当年日寇的罪行。
陈默
血滋养了土地
已转生为北票地区年年
烧红秋天的高粱
白骨嶙嶙白骨
以冬雪的光芒
刺痛我的思绪和眼睛
这是将日本军刀碰了
许多豁豁的不屈的脊背
杀人犯只好用坑来
掩埋自己的罪行
面对白骨
中国意识到用钙质
强化民族的身子
是时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