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美术)
专栏:

  愿君多采撷
——读《孙增弟速写集》
纪宇
最近,画家孙增弟把他在山东省第五届优秀图书评选中获奖的速写集画册送给我,厚厚的一大册,捧在手中沉甸甸的。
夜深人静时,我在灯下翻开速写集,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浓郁的诗情,我看到画家笔下是一个爱和美的世界!南疆的山,北国的水,家乡青岛的风光,舞台上瞬息万变的舞姿,传神生动的人体,都糅合着画家饱满的激情。难怪古人评论诗画,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读《孙增弟速写集》也如同读一部优美的诗选。追随着画家的足迹、笔迹,我见到了他的心迹。我想起我们曾有过的关于艺术的交谈,想起他在困境中学画的毅力和不懈的探索追求……
记得孙增弟曾对我谈起他对速写的理解。他特别引证了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的一段话。刘开渠说:“所有的画家,在艺术活动中,应该不偏废地重视速写。应该说只有在生活中多画速写和创作,才能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艺术,让艺术不断地有新意,不断向前发展。”
按孙增弟自己的说法,他不是天赋很好的,他更注重的是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是以勤补拙,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苦练和多思。当年刚考进青岛美专时,他的成绩还平平,经过他刻苦拚命般的学习,到毕业时已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孙增弟是一位勤于速写又善于速写的画家,30多年来他始终没有离开过速写本。他能抓住点滴光阴见缝插针,从不放弃任何能进行艺术实践的机会。我曾多次在剧场里看见孙增弟画速写。他的舞台人物速写生动简练活泼流畅,几根线条,几笔涂抹,就勾勒出极有韵味的艺术形象。我知道,只要是优秀的演出,他每场必到,从开场画到演出结束。他用眼睛用心灵捕捉着那稍纵即逝的印象,借着舞台折射下来的一点光,他飞快地画着,那种兴奋和专注的神情使我感动!收在集子里的《追鱼》、《西班牙舞》、《西土情韵》、《欢乐的乡村姑娘》等,或饶有情趣,或节奏激昂,或载歌载舞,都各有特色,栩栩传神。
笔勤之外,孙增弟还得益于腿勤。他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对中华大地的一川一峰、一草一木都倾注了他的深情。他一有时机就投身到生活中去寻觅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江南的明媚,塞北的苍茫,长城的雄壮,珠江的柔美,都开阔了他的胸襟,增长了他的才情。他几攀泰岳,足迹遍及峨眉、华山、青城、三峡,他写过龙门石窟、乐山大佛,也画过蒙蒙细雨中的苏州园林。因此,我读增弟的山水风景速写,就有一种爱不忍释的真切感。
孙增弟爱祖国多娇的河山,当然更爱生他养他的家乡故土。对于久居青岛的人来说,提起海滨风光、崂山景色,风格各异的著名建筑谁不津津乐道?但谁能详尽地描绘出那各具特点的“十景”或“八景”?你来看增弟的速写吧,毫不夸张地说,他把青岛该画的都画了,能画的画遍了。有的景点,他何止画过十次八次!看长虹卧波的栈桥、琴屿飘灯的小青岛白塔,天主教堂的十字架、迎宾馆、花石楼,都在这画册里留下了“肖像”。
还应该特别提及的是孙增弟的人体速写。收在集子中的20余幅人体速写,是画中的画,诗中的诗。天地万物之间,数人最美。而女人体又是美中之美。增弟以深厚的造型能力表现了女人体的柔美婀娜,丰满而神奇的起伏曲线,充满韵律感的生动姿态。
通观这本速写集,共收入近200幅作品。可孙增弟30多年来画下了一万多幅速写。我曾在增弟并不宽敞的画室里看到他满箱满箧的大量速写作品,那真是各种各样,绚丽多姿!谁能计算出那里面融化着作者多少霜晨月夕,多少梦寐以求的艺术理想!
唐人王维有诗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如果我们把“红豆”喻为生活,看作素材,它对我们的画家、艺术家来说是何等重要!我们怎能满足于关在书斋画室里闭门造车呢?我们又怎能不高诵诗人的后两句:“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附图片)
追鱼(速写)孙增弟
夏日的青岛海滨(速写)孙增弟


第10版(美术)
专栏:

  美与爱的乐章
——王迎春和她的人物画
刘龙庭
对于中国画创作,王迎春曾说过,她很佩服西方现代绘画大师毕加索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真诚的态度,能够不断求变、不停止地自我挑战,绝不让自己的艺术停留在某一阶段而无休止地重复。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开展,西方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理论和美学观点陆续被介绍到国内来,我国美术界大受冲击,从而打破了单一僵化的创作模式,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格局。
在这期间,画家本人也曾多次赴欧洲和中南美一些国家考察和举办画展,艺术视野大大拓展。十多年来,王迎春一方面继续发掘自己在西北黄土高原生活多年的艺术积累,从古老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中汲取艺术创作的源泉,同时还注意从国外艺术、戏剧影视、文学诗词中吸收借鉴。无论是古代的石刻、壁画、民间美术,西方的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超写实主义等等,都成为她吸收研究的对象,借以不断地发现新的题材,试验新的技法,丰富和强化自己的艺术语言。
在众多画家之中,王迎春算得上地道的“科班出身”。从1957年进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算起,她经历了大学本科和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班的严格训练,有幸亲聆当代最有影响的绘画大师与著名画家如叶浅予、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刘凌沧等诸位先生的指教。多年来在中国画研究院负责业务处工作并坚持创作实践,使她能够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鸟瞰当代中国画整体的流向和发展。
《火线上的姐妹》创作于1984年(与杨力舟合作),表现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的女民兵冒着敌人飞机扫射、在枪林弹雨中抢救八路军伤员的动人场景。战争年代觉醒了的中国妇女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圆梦》作于1994年,画家满怀着激情和爱心,采用了象征和浪漫的手法,表现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健康成长的“希望工程”。渴望求学与得到文化知识的少年儿童们,在满天飞舞的书本和读物中伸着双手、睁大着眼睛雀跃欢呼……
在王迎春的人物画中,广大妇女和儿童的命运始终是她关注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位很有实力、很有成就的女画家,在现实生活中她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妻子和母亲。因此,她的作品中所洋溢着的那种对同胞姐妹深厚的爱、对象征祖国未来的少年儿童慈母般的关怀,就是画家这种人世间至纯至洁的感情在画面上的自然流露。(附图片)
火线上的姐妹(中国画)王迎春杨力舟
圆梦(中国画)王迎春


第10版(美术)
专栏:

  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融合
肇涛
中国的草书艺术,比之实用性、鉴赏性和审美性融于一体的一般书法艺术,更加强调美的创造和审美愉悦性功能。由于实用性大大减弱,创作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字型、笔划的简化等等,一般观众对草书不易接受。可对李雁的草书(即便狂草),好些观众却说:“看不懂,但觉得很美,看起来舒服”;“好些字不认得,但好看”。
由于上述原因,加之对草书结字规范不了解,“看不懂”、“认不得”是必然的。可看不懂又觉得很美,好看,看起来舒服,这就值得探究了。这和李雁在草书创作中常说的“觉得怎样美就怎样写”,倒也颇为吻合。这是欣赏美和创造美的一种佳境。就审美对象和创作主体而论,这种佳境是如何达到的呢?
像我国好些有成就的草书家一样,李雁自幼勤习书法,这使他草书有雄厚的行书基础;加之深谙历代草书家之特长和草书的结字规范,李雁的草书有“骨”有“肉”,坚实圆润,具有一种流利的人体式的健康美和欣欣向荣的时代气息。
李雁草书的美,还得益于他的书外功。李雁除喜爱中华诗词并常创作现代诗外,青年时代艺术学院油画本科的研习,不但拓宽、养成了他广阔的艺术视野和求新求异的艺术思维,而且西洋油画的追求艺术的整体性、完整性和光色效果等等,为他在草书艺术的章法结构、遣毫使墨、求质求神等,提供了多维的参照系和充实的技法创新基础。
李雁生性散淡,超越世俗。虽然家境贫寒,但自幼执著于自己的喜爱,不作他求,待至深研书法,尤其是在习研历代草书大家中,养成了一种着重领悟潜藏于字里行间的书家的精神气质的“读帖”习惯后,无形中将历代草书家那种禅、道式的人生态度和道德、艺术人生精神也“读”了进去。如今讲究“实惠”,他竟然在报纸上发表“公告”:不卖字。平日力避世俗,藏于卧室,深钻细研,将整个身心倾注于书法艺术。这是一种与中国草书艺术特点相同的艺术精神。正是这些,使李雁一步步突破传统模式和自己原先形成的模式,不断修炼登攀,从容走进这一人类特有的艺术殿堂。
这些,既体现在近年出版的《李雁书法选》、《李雁狂墨》和《李雁行草千字文》等专集之中,同时也在他很有见地的《全毫滚笔运笔法》、《草书线条法》和《草书3字练习法》等文章中表现出来。(附图片)
无管弦醉不成(草书)李雁
(书法)萧风
萧风:现就职于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擅隶楷,尤精行草。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并数次获奖。曾举办以自作诗词为主的个人书展。
(书法)张加洛


第10版(美术)
专栏:画坛风景线

  画坛风景线
▲中国国际名人俱乐部颐和会馆、中国国际名人传记中心国际部、总后军需科技开发部、北京力伯特公司于日前在新兴宾馆联合举办了中秋联谊笔会。参加此次联谊活动的魏传统、方成、李铎等书画家当场挥毫。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日前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和新华书画院在京举办了慰问抗日老战士书画联谊会。画家当场为老战士们作画并献上鲜花以表达书画家们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青年女画家季若霄的个人画展九月四日在中国美术馆与观众见面,展出作品七十余幅。同时,季若霄画册也于近日出版。
▲青年画家赵刚的一幅题为《早春》的中国山水画,获韩国九五国际美术大展金奖。
▲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日前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
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全部是为这次纪念活动而创作的。


第10版(美术)
专栏:

秋色图(中国画)谢定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