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9月1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朋友信箱

  笑对人生大舞台想起将来好困惑
我是一名刚刚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女大学生。在这人生的重大转折关头,我心中却充满困惑。过去,我的生活轨迹非常简单,从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要做的事情异常单纯,在家当个好孩子,在校当个好学生,泾渭分明,少有冲突。而进入社会,问题却没有这么简单:在单位,要当领导的好“兵”,做同事的“知己”;随着年龄的增长,结婚成家,相夫教子,要做一个贤妻良母;在事业上我不想碌碌无为,又不想被人称为女强人;为了争取项目,维持客户,各种交际应酬更是在所难免……这一切对我真有如天方夜谭。本来社会上就流行着“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女人难上加难”的说法。我该如何面对这些生活的挑战?
(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5号王君)
王君朋友:
我相信你所面临的困惑是所有年轻人都会碰到的难题。在长期的社会心理学教学和心理咨询实践中,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这是一种角色期望导致角色恐惧从而引起心理失衡的表现。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角色扮演或角色转换不当引起角色冲突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两个方面都是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引起重视的课题。
角色这个词,最原始的意思是指演员的面具。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上使用这个概念,是指处于某种社会地位或承担某种社会责任的人所享有的权利、履行的义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行为规范。
人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开始扮演一定的角色。对父母而言,他或她是儿子或女儿;对社会而言,他或她是一个男孩或女孩。只不过这时的角色意识不明显,角色规范很简单,因而不会产生角色冲突。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自觉地扮演各种角色。最早的角色尝试来自儿童的游戏群体,从这里,儿童获得了最初的角色体验,开始走上社会化的历程。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遵循各种角色规范的过程。从男女混沌未开,到人们教导男孩应该刚毅勇敢、有男子气,女孩应该含蓄温柔、有女儿味,这种“男女有别”,就是社会教化出来的角色差异。
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就越多,构成一个相互交织的“角色丛”。对于成年人,每个人都至少有两个角色在身,一个是性别角色,一个是职业角色。从性别角色来说,除最基本的男女之别外,未婚者,作为父母的儿子或女儿,有做儿子女儿的一套行为规范;已婚者,则为人夫、为人妻,或为人父、为人母,有夫义妻敬、父慈子孝的权利与义务,遵循家庭生活的一套行为规范。从职业角色来说,每个人都处于单位的不同序列之中,有不同的角色要求,同时还要遵循单位共同的规章制度和社会法律规范。由于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规范和不同的适应场景,当角色错位或角色转换不当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这种冲突可能在角色的各个层面上发生。性别角色与职业角色会发生冲突,性别角色内部以及职业角色内部也会发生冲突。比如一个女同志尽管在单位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回到家庭也应该是妻子和母亲,如果她把在单位的一套行为规范和模式带入家庭,对丈夫、孩子也像对待下属一样,这显然是一种角色的错位和角色转换的不当,必然会导致角色冲突。
当然,角色冲突的原因并不直接来自角色的多少,担任的角色多不一定产生冲突,担任的角色少也有可能产生冲突。一般而言,导致角色冲突的直接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扮演角色所需要的角色环境和角色资格是否具备。一个人要扮演一种角色,一定要占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并具备训练有素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能力,否则,即使在其位,也难谋其政。二是角色转换是否适当。每个人都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而每种角色的规范和要求是不同的,在从一种角色向另一种角色转换时,如果角色规范和角色意识不能及时调整,也会产生冲突。三是角色期望是否适宜。人们在扮演某种角色时,社会和他本人对这个角色都会存在一种期望,当这种期望与他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能力不相适应时,也会产生角色冲突。你体验到的角色冲突就属于这种类型。
有了角色冲突就必须进行角色调适。角色调适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保持角色与角色规范和角色能力的一致性,不要把不同的角色和角色规范相混淆。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对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就是这个道理。角色调适是一种高超的生活艺术,需要有对生活深刻洞悉和把握的能力,这里的关键是要掌握好一个“度”。
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角色互动和角色冲突的产物,因而角色冲突并不完全是坏事。从历史的角度看,角色冲突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开放和进步的表现。在传统社会里,人们的角色主要依性别而划分,社会生活被固定在血缘和地缘的狭小圈子里,亲子、叔侄、姑表等等诸关系把男男女女连缀在亲疏远近不等的角色位置上,角色冲突少,但社会分化和社会发展也异常缓慢。随着社会分工的大发展,以职业为依据的业缘关系取代血缘和地缘关系而占居主导地位,社会交往活跃,角色机会增多,各种相应的角色规范和法律体系就在角色互动和角色冲突中建立起来。你刚刚踏入社会,就意识到有那么多的角色需要你去扮演,这就是现代人的特色,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激励。
角色冲突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人身上都会发生。但就其最普遍的表现来说,在女性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这是社会历史发展遗留下来的产物,也是目前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我国妇女的解放为例。在过去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妇女角色的定位就是“贤妻良母”,角色规范就是“三从四德”,完全沦为男人的附属物,其地位之低可想而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世界各国通用的妇女参政地位这个指标来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女代表、女常委分别占总数的12%和5%,1993年八届人大时增至21.03%和12.3%;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女委员占10.4%,1993年八届政协增至13.52%;1950年,全国女干部只有6.5万人,1994年增至1237.1万人,其中女部长、女省长、女市长占有相当比例,我国妇女的参政比例高于发达国家。即将在北京召开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就是充分考虑到了我国妇女地位的现状。在这次大会上,妇女的角色冲突也是非政府组织论坛的一个主要议题。
社会是由扮演不同角色的人群构成的,也需要由各种角色规范来维系。只要人们都认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切实遵循相应的规范,社会就能有秩序地、健康地向前发展。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曾说,“人生犹如一个大舞台”。王君朋友,你作为一名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已具备扮演好各种角色的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你应该满怀信心地登上这人生的大舞台,笑迎灿烂美好的未来。(附图片)
沙莲香——1937年生,辽宁大连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北京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女性问题和中国国民素质的研究。著有《中国民族性》(一)(二)、《社会心理学》,并主编《传播学》、《人格的健康与治疗手册》、《现代社会学》、《中国女性角色发展与角色冲突》等数本专著。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嫂子
嫂子到我家已12个春秋,小妹仍喊她姐姐。因为,嫂子好像压根就是我们家的人。
嫂子自打到我家,每天早晨,都像和妈妈商量好似的,同时起床,一起做饭。两人你切菜,我淘米,你做锅上的,我做锅下的,连干带说,连说带笑,配合得是那样默契,不一会,一顿早饭就做好了。
饭端上桌,我、弟弟和小妹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而嫂子呢,只要爸爸妈妈不动筷,她就不端碗,而且永远坐在炕边那个给我们盛饭的位置。有时,菜让我们吃得只剩点汤,嫂子就泡点汤吃饭,从无怨言。
我们家有8口人吃饭,我、弟弟和妹妹上学,哥哥当民办教师,妈妈在家看侄子,下田的只有嫂子和爸爸。春季,爸爸扶犁,嫂子点种;夏天,爸爸耪地,嫂子间苗;秋天,爸爸运庄稼,嫂子收割;冬天,爸爸赶车拉粪,嫂子装车。家里10多亩地的活全落在爸爸和嫂子身上。
按说,嫂子白天累一天,晚上应该好好休息了,可她还得给我哥和侄子做衣服、洗衣服,也给我们做衣服、洗衣服。
我们渐渐长大了,也能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了,然而我们想干就干点,不想干就不干,嫂子从不计较。有时我们太懒了,爸爸看不过眼,训斥我们,嫂子还一个劲儿为我们解围:“别让他们干了,学校功课挺紧的,再说,念书都把身子念虚了,他们干不了这么重的活。”嫂子的一番话,便化干戈为玉帛了。
前年,爸爸看我们都长大了,便硬把家分了。分家时,嫂子把结婚时买的挂钟抱出来,说爸爸妈妈没有表,就用它看个点儿吧。
一棵树虽然分了杈,但杈和杈永远血脉相通。我们有活计忙不过来,嫂子还是帮我们干。逢年过节或家里做什么好吃的,嫂子都把我们找过去。
嫂子虽然没进过学校门,没读过书,身上却有我们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河北平泉县李福中)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年轻的“他大娘”
“他大娘”,也就是“孩子他大娘”,是山东高密一带农民对比自己年龄大的妇女的通称。而本文所说的“他大娘”,却是一位年仅24岁的姑娘,高密市高密镇农技站的技术员傅余梅。她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远看像烧炭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乡镇农技站的”。这是流传在农民中的一首顺口溜,也是常年野外生活给乡镇农技员塑造的形象。当年傅余梅报考中专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农校。毕业后,丰富的专业知识使她在农技推广工作岗位上如虎添翼,大显身手。她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处处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去年秋季的一天,傅余梅去一个村开展农技推广工作。路上恰逢一对中年夫妇赶的牛车陷在沟里。她停下自行车,帮这对夫妇用力推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牛车推到了路上。那对夫妇非常感激,真诚地对她说:“谢谢他大娘,谢谢他大娘!”傅余梅起初还惊讶对方为什么称呼自己为“他大娘”,待赶到村委会一照镜子:一头灰尘,被晒黑的脸上满是汗,浑身上下都是土,还真像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他大娘”。
(山东高密市高密镇李文奇)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事中有法

  这个“家”该不该当?
李传水
今年3月19日,某县土产公司派业务员段某赴福建采购茶叶。段某到福建后很快便同一茶厂签好了茶叶购销合同。在茶厂举行的宴会上,段认识了该省一竹品公司经理朱某。朱某向段某推销一批竹床。
段打电话向本单位请示能否定购竹床,恰逢经理出差未归,公司无人答复。段便对朱说:“等我回去联系好后,打电报给你。”
“你这人办事怎么这么呆板,难道你出来连这点家也当不了?”朱采取了激将法。
段觉得朱说的有道理,就同意了。双方签订了3000张竹床购销合同。合同一签,竹品公司即装车送货。
段某回到公司时,竹品公司的竹床也送到了。段即向经理汇报此事。经理一听,当即发了火:“谁叫你订的?我刚从江西订了5000张竹床怎么办?你立即给我退回去!”
段即同朱某联系,朱哪肯退货,他以不能违反合同为理由,坚决要求土产公司履约,支付8万元货款。4月30日,竹品公司向土产公司所在地法院起诉要求土产公司履行合同,支付货款。县法院审理后,判决:土产公司与竹品公司的竹床购销合同无效,土产公司退回竹床。
县法院为什么要宣布这一合同无效呢?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同时规定:“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根据这一原则,我国经济合同法规定:“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无效。”在这一案件中,土产公司委托段某赴闽的权限是代理签订茶叶购销合同,段某没有代公司订立竹床购销合同的权限。朱某明知段某无权代理却劝其以土产公司名义同本公司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后,又未得到土产公司的追认。因而,土产公司不能对段某的行为承担责任,这份合同只能是无效合同。可见,法院判决该合同无效,土产公司退回竹床是正确的。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生活话题

  家家理财各有高招(之三)
主持人:闻佳平(本版编辑)
主持人:老年人在持家理财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这不仅因为他们饱受过旧社会的苦难,也有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经历,作为“过来人”,酸甜苦辣皆已尝遍,日子过起来自然是显得老到。正因为如此,下面这些老同志谈出的感想,或许对各年龄层次的“当家人”都会有所启迪。
不食老本月有节余
蔡之良、刘凤梧(天津市和平路):我们老夫老妻月收入1500元左右,3个子女已成家立业,生活独立。
我们老两口过日子,每月消费开支在千元左右,大约节余500元钱。我们如今已有2万元的积蓄,来源主要是工资收入、稿酬、利息等。
我们投资十分小心谨慎,这是因为大半辈子积攒点钱很不容易。我们商定:不追逐暴利,减少风险。投资渠道分别是:购买债券占50%,保值储蓄占30%,短期储蓄占10%,活期储蓄占10%。照此组合投资方式,3年后可得利息收入逾万元,年均3600元左右,相当于月薪300元的一个劳动力。我们深知以钱生钱,不食老本,对后半生的重要意义。
围绕“老”字做文章
温永波(辽宁大洼县):我们老两口年近古稀,一切都得围绕“老”字做文章。所谓风烛残年,夕阳时短,选择储蓄的投资方式较为稳妥,以时限短点、利息低点、风险小点、近年受益为原则。因为像我这样的家庭,老伴常年患病,时有用钱之虞,如果采用周期长利率高的投资,一旦急用,提前支取,反而损利少收,还是有计划地进行中短期交替存储为好。
老年人理财,手头要紧,不花过头钱,不要随便外借,因为有生之年,财源有限,每年都得动用些储备金,钱会逐年减少。虽然前辈们那种留下大笔遗产供子孙们享用的做法不可取,但临终时,留些余资由子孙们继承,总比瞅着儿女下颏拱手求怜好得多。
日子好不好不在钱多少
李凤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城管局):我是70年代初成家的,到了1975年已是4口之家,工资还不到40元。妻子无工作,在家操持家务。每月工资如数交回去,她盘算着花,除正常开销外,余下的钱就攒起来,哪怕是3块5块。日子虽然不宽裕,但也过得去。
现在,一个孩子参加了工作,家庭月收入1000多元,可不但攒不下钱,反而觉得比以前更紧了。这里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外,我觉得“攀比”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看别人家有的,自己也想买,一时钱不够,借钱也要买,因此造成了月月紧。
《人民日报》开辟这个专栏,使得我在如何过好家庭日子上动了几番脑筋。我认为,要想把日子过好,以下三点应该考虑:一是要根据财力,量力而行,切不可相互攀比;二是要把家庭经济搞活,让死钱变活;三是教育子女把钱用在刀刃上。
提前做好余生安排
李文本(湖南省印刷物资总公司):我妻因病前两年提前退休,在家操持家务,我也接近退休年龄,我俩均是国有企业干部,靠工薪收入维持生活。目前所在企业经济效益尚可,两人月收入共1200元左右。我俩经济开支,主要用于以下方面:一、根据老年保健的需要,合理安排和改善家庭饮食生活,在吃的上面不卡自己,做到荤素搭配,品种多样化,水果天天有。二、购买单位现有住房后,适当装修,改善住房条件,使居住舒适。三、家用电器和衣物用品,一般齐全,只是按需适当添置。四、逢年节和晚辈过生日,适当给他们添置衣物用品。五、适当搞点定期储蓄。这主要是留作以后三方面开支:退休后,月收入减少,需对家庭生活开销作些弥补;如两人身体尚好,每年安排出外旅游1—2次;以后年老体弱多病,需雇请保姆料理家务,尽量不给晚辈增添麻烦。这是一般老年人必须提前考虑做好的余生安排。
主持人:夕阳无限好,黄昏亦迷人。老年,作为人生这部辉煌乐章的尾声,无论铿锵磅礴,还是舒缓柔和,都融进了人间真情而分外动人。我们衷心祝愿为国家、为社会、为后代呕心沥血了一辈子的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幸福安康地度过晚年。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一问一答

  一问一答
问:商品价格是如何构成的?
上海浦东新区徐根发
答:构成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税金等。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生活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生产成本。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后,为最终实现商品的价值,完成商品从产品到消费品的转移,继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和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流通费用。通过各种税收方式集中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部分叫作税金,留作企业或生产经营者的纯收入叫作利润。商品价格的变动,主要受商品的价值、货币本身的价值以及商品的供求情况三个因素的影响。(本版咨询组)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人生一得

  活着别烦
黄敏
一日,朋友小波来家小坐,进门就诉说心中的烦恼:见“清水衙门”里不好混,便下海去扑腾,没想到呛了一肚子海水;心想着回头是岸,可机关正减员,又成了“编外人员”;妻子看不起,动不动就摔门出去跳舞……正说着,小波一看表,要去接孩子了,便又烦躁地走了。
瞧着小波烦来烦去烦得一塌糊涂,我也一时抹不平心上的褶皱。
仔细想来,这躁动的岁月简直有太多的诱惑与幻灭,有太多的摔打与阵痛。面对着缤纷旋转的新时代,急速流变的新时空,你一时没有了恒定的人生角色,没有了既定的生活模式,几乎每走一步,都是那么迷茫,那么无序,那么焦灼和烦恼,也便像幽灵一样时时来缠绕你。
然而烦归烦,生活的足音却仍是那么不容迟疑地催促你风雨兼程地赶路。平心静气地想一想,纵然世事多绪多舛多磨,但烦恼的实质还是缘于我们那颗常常不肯安静的心。古人有“心如止水”之说,这当是人们时下应该静静参悟的。止水不是死水,而是须达到一种履波涛如平地的境界。
我们的误区往往就在于,太不注重人生的过程,总是紧盯着目的去奔波,而无心去欣赏与审定过程的快乐。钱钟书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于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不是么?我们看球赛,并非那结果那比分让我们欲罢不能,如醉如痴,倒是那一个个球踢得实在精彩,那般摔打与突腾甚至失意,太值得去投入去欣赏了。过程即目的。我们缺少的或许正是对待生活的一颗艺术的心。
我想把这番话告诉小波,愿他活着别烦!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三星”杯世相百态图片比赛

  大漠女子放线工
石油勘探工作充满了刺激和挑战,不了解它的人也许会以为这里是男性的世界。殊不知,在这个行业里同样是“巾帼不让须眉”。
图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物探局的女子放线工,正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施工。
石油物探报社 陈金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