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让稻香飘满世界
——访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
罗建邹篷
1994年12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当场批示从总理基金中拿出1000万元,支持杂交水稻工程中心的建设。1995年5月25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包括总理基金资助在内的2300万元资金悉数到位,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重视农业发展的巨大决心。
在资金紧张、各方要求增加投入的呼声都很高的情况下,杂交水稻研究为什么如此受人青睐,杂交水稻工程中心的建立意义何在,许多人经常食用、几乎养活了两亿中国人的杂交稻又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带着这些问题,水稻收割入仓的初秋8月,我们采访了著名水稻育种专家、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主任袁隆平院士。
“杂交水稻与常规稻的最大差别,在于它利用了不同品种间的杂交遗传优势。它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在适产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掀起了一股‘绿色革命’的浪潮。至1993年,我国累计种植杂交稻1.6亿公顷,增产稻谷2400亿公斤,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增产的趋势还没有看到尽头,这对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意义是不言自明的。”袁隆平这位祖籍江西、生在北京、成长在湖南的“杂交水稻之父”身材不高,快人快语,言谈举止间既有农民的质朴爽直,又透出学者的严谨和渊博。
“成立杂交水稻工程中心的目的,在于把研究和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大面积的推广示范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同时,它的成立增强了水稻研究中心的协调开发能力,利于将引种、育种、制种等单项成果组装起来,尽快推向社会。”
谈到杂交水稻的机理,袁隆平兴致更浓了。他说,不同品系、品种、种属间进行杂交所得到的杂交一代往往在许多性状方面优于其双亲,这就是所谓的杂种优势。水稻的杂种优势早在1926年就为美国人T·W·琼斯所发现,但因为水稻自花传粉的特性,这种杂种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般说来,杂种优势只在杂种第一代表现明显,所以生产上利用时必须年年配制第一代杂种。而水稻作为自花传粉的植物,同一植株上的雄蕊和雌蕊如果都发育完好,它们之间就会发生自交,若想杂交,非得除去母本植株上的雄蕊不可。稻花很小,而且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要靠普通方法人工去除雄蕊来大量生产杂交种子是极其困难的,这也就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长期未能实现的原因。
70年代,袁隆平等人在用“三系”法生产杂交稻种方面取得了突破,使中国成为世界稻作生产上首先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所谓“三系”,指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不育系是杂交一代的“母亲”,她的雄蕊发育不全,只有跟杂交一代的“父亲”交合才能培育杂交一代,这位“父亲”就叫恢复系。他们生出的后代恢复了生育能力,可以自花授粉且有杂交优势,被用作大田杂交稻生产的种子,这一过程叫制种。然而如前所述,杂交优势只能保持一代,所以必须年年制种。那么年年制种的不育系和恢复系自己的种子又从何而来呢?恢复系是可以自花传粉的,有能力繁殖自己的后代,而不育系因雄蕊发育不全,要生育仍保持不育的“女儿”,就需要与另一位“父亲”结合,这位“父亲”就叫保持系,他除了可以自我繁育外,还可与不育系交合生出酷似“母亲”的不育系“女儿”。
这样,不育系“母亲”和恢复系“父亲”培育出杂交稻种,这些稻种繁育一代后就被食用掉了,尔后,不育系“母亲”和保持系“父亲”结合生育出不育系“女儿”,这“女儿”又与恢复系的“儿子”结合生育出下一代杂交稻种……如此循环往复,三系构成了一个相互配套的统一整体。
“三系”法的巧妙构想直接导致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生产,但袁隆平认为,如果能将“三系”简化为“两系”甚至“单系”,杂交稻生产将更为简便。目前他们已培育出光温敏不育系,这种不育系的生育能力与光强气温相关,夏季高温强光下,它是不育的,可与恢复系交合配制大田杂交稻种;到秋季阴雨天气,它又恢复自交功能,繁育出保持自身特性的后代。这样,保持系省去之后,不育系的繁殖变得简单多了。
在努力使杂交稻生产体系简约化的同时,袁隆平提出,杂交优势利用应由目前的品种间杂交向杂种优势更强的亚种间杂交和种间杂交发展。去年12月间李鹏总理视察湖南时,曾向袁隆平提出3年内培育出增产15%的亚种间杂交稻的要求。从目前的趋势看,袁隆平认为两年内实现这一目标已有八九成把握。
说到这里,袁隆平清瘦的脸庞上焕发出兴奋的光彩。他说,从全国范围内看,杂交水稻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常规稻高出120公斤之多,但这一产量已经徘徊了7—8年。如果亚种间杂交稻培育成功,杂交水稻产量又将大大提高一步。
摸着已经花白的头发,这位65岁的“杂交水稻之父”告诉我们,他这一生还有两大愿望,一是亚种间杂交稻大面积生产应用,二是杂交稻走出中国,普及到全世界。我们衷心祝愿他的这些愿望能够早日实现。(附图片)
1991年3月,江泽民同志视察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时,仔细听取袁隆平研究员的科研工作汇报。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科技杂谈

  交一份科学的答卷
斯壮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如今高校学生的毕业论文是越来越漂亮了。电脑排版、喷墨甚至激光打印的论文,加上硬皮封面,简直可以和正式出版物相媲美。交一份卷面整洁的论文,当然是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论文的质量并不能和它漂亮的装帧相一致。尤其是在一些理工类学校中,学生毕业后,教师反映其论文中数据有水分、胡乱拼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候,一个导师连带数届学生做同一个课题实验,年年都发现上届学生所得的数据不可信,只好另起炉灶。
人们通常认为,理工科的学习一是一、二是二,没有任何想象和臆造的余地,应该是最踏实可靠的。而现在在检验学生数年学习成效的毕业论文中,居然也出现了弄虚作假的现象,这实在值得深思。
弄虚作假的原因很复杂,但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学生忽视了自身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与目前的社会风气当然有较大的关系。现在学生上学,家长和学生本人的想法都是如何选一所有名气的学校,挑一个好分配的专业。在这样的起点上,学生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实现那些功利性很强的目标,而对于自己的立身之本——科学精神的培养重视不够。于是,为了得到一个好分数和好评价,有时甚至是为了蒙混过关,不惜使出各种欺瞒的手段。
此外,学校的评价机制恐怕也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做一个课题,往往是成功者得高分,失败者得低分,这本身就不符合科学探索允许失败(而且失败也有科学价值)的基本原则,容易将学生极强的竞争意识引向歧途。
科学之精神,我想大概在于求实、严谨、创造、献身。只有用这种素质武装起来的人才是真正有作为的人,也只有用这种素质去武装人,才达到了教育和培养后人的目的。如果每个人都能达此共识,我想学生们交出的每一份答卷都将是真正干净而完美的。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奥比斯在中国
国际奥比斯组织总干事赵锦辉
1994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接见国际奥比斯组织傅达主席及其代表。同年7月4日,他又挥笔写下了“奥比斯在中国”6个雄浑的大字。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鼓舞。
“奥比斯”即国际“飞行”眼科医院,成立于1982年。
奥比斯几乎从创建开始就与中国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截至目前,专机访华14次,专家小组来华15次,免费受训的6000多名眼科医生、护士,提高了眼科技术,成为推行中国防盲、治盲工作的骨干。奥比斯的科技传播大面积推广普及了显微镜手术法。奥比斯的专家小组积极深入中国的偏远落后地区,打开了麻风病地区的眼科禁区,并逐步地从扩大常见病的治疗,发展到眼科高难度病例的攻坚。奥比斯与中国的合作,通过访问交流的形式增强了中国各地的防盲、治盲意识,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带动了各地创办眼库以及人们逝世后捐赠眼角膜造福于盲人的义举。被治愈复明的患者所具有的巨大传播力激发了数以万计失明人士的希望,他们的呼声成为发展眼科学事业一种巨大的推动力。
中国前国家副主席王震以献身中国人民的胸怀与奥比斯签订了逝世后捐赠眼角膜协议书,并成为世界第一位履行诺言的国家高层领导人。
奥比斯与中国在长期考验下结成了亲密合作关系,这种相互理解、支持不仅促进了中国防盲、治盲工作的深入进行,同时对全球的救盲运动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江泽民主席的题词,是对海外华人关心中国建设,并为中国防盲、治盲事业作出的宝贵贡献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香港各界人士给予奥比斯访华活动多方面的支持,十几万个公司和个人组成的捐赠队伍为奥比斯在中国开展救盲活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中国政府和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这些来自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大力支持,对奥比斯全球事业和中国的四化建设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在环境污染的危害已为人所共知的今天,人们往往误以为家里是最安全的地方,殊不知污染最严重之处往往正在室内,为此,专家提醒大家警惕——
室内污染——现代家庭无形杀手
张国翔
人的一生约有60—7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居住条件的好坏和人们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在外界环境污染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的今天,人们对于家庭环境的污染却往往视而不见。美国环保局对各种环境测量的结果表明,污染最严重的恰恰是室内。据统计,由于室内污染引起的疾病多达几十种,其中一些疾病甚至威胁人的生命。从这种意义上说,无形杀手正在你家中。
无形杀手一:电磁污染 电磁污染是指波长范围在1—1000毫米,频率范围在300—300000兆赫之间的电磁波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其可能的污染源包括微波炉、家用理疗仪等电器。
电磁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容低估的。电磁波可扰乱人体的自然生理节律,引起头痛、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症状;电磁波能使人体热调节系统失调,导致心率加快、呼吸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无形杀手二:螨污染 10年前,在日本幼儿中出现了一种使医生们困惑不解的怪病。后来查明,这种死亡率高达3%的“怪病”,其致病元凶竟是由人体脱落细胞豢养的生物——螨!
螨,是一种长约1/3000毫米、呈透明状的小生命,不但喜欢在床垫、窗帘、地毯和其他软垫中栖息,还得靠“吃”人身上每天脱落下来的皮肤鳞屑为生。令人不安的是,这些异体蛋白随着呼吸进入支气管、肺泡后,约48%—80%的哮喘患者发生反应,使哮喘、枯草热、湿疹症状加重,甚至致人于死。
无形杀手三:建筑材料污染 刚完工的房屋里,好些建筑材料都含有一定量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毒性物质,如氯乙烯、甲醛、酚类等。由于新建房内一般湿度较高,容易使微小颗粒的毒性物质和粉尘滞留于室内,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会引起头痛、头昏、失眠等“房屋综合症”。
无形杀手四:燃料污染 在冬季,以炉火为主要采暖方式的家庭,室内空气污染要比其他季节严重。因为煤在燃烧时会释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CO、烟尘颗粒及飘尘等对人们身体产生危害的空气污染物。
无形杀手五:花卉污染 室内养花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还能陶冶情趣、丰富精神生活。但有些花卉却有害健康。如万年青枝叶中的液体接触人体后,可使皮肤奇痒难忍。一品红茎叶中的白色乳汁会使人的皮肤红肿,误食其茎叶还会引起中毒。含羞草内的含草碱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人体过多地接触后会引起毛发脱落。夜来香的香味浓郁,但易使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感到憋闷。
关于现代住宅的卫生要求,健康学家提出了以下标准:
1.日照。太阳光可杀灭在室内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还能给人以青春的活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科学家认为,居室里每天日照2小时是维护人体健康和发育的最低需要。
2.采光。指住宅内能得到的自然光线。窗户的有效透光面积和房间地面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5。
3.层高。一般指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人们在一定的空间里生活,由于呼吸造成一定高度范围内空气成分的改变,医学上称之为呼吸带。经测定,在呼吸带内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地方。因此,南方住宅的层高不应小于2.8米,在北方以2.6米至3米最为适宜。
4.微小气候。是指居室内小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据研究,室温冬天不应低于12摄氏度,夏天不应高于30摄氏度,相对湿度不应大于65%,风速在夏天不应少于0.15米/秒,冬天不应大于0.3米/秒。
5.空气清洁度。是指居室内空气中某些有害气体、代谢物质、飘尘和细菌总数不能超过一定的含量。这些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等。为此,新建的住宅中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在厨房内设子母式通风孔等。
此外,专家们建议人们选购家用化学用品要慎重;常开门窗通风换气是很必要的措施,特别睡前,一定要开一会儿窗子。为了减轻电磁污染,应讲究各种家用电器的科学使用,如看电视、收听组合音响距离不可过近,时间不要太长,儿童与孕妇更应注意,尽量避免多种家用电器同时开启使用。同时,室内应养植一些能吸收有毒气体的植物净化环境,使人们在柔和的绿色世界里得以休息。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本世纪全球十场大风灾
金磊
1995年6月26日晚8时30分,中原重镇郑州风云突变,十级大风夹着沙土、碎石、枝叶劈头盖脑自天而降,能见度仅有十几米远,脸盆粗的大树在风的怒吼声中不停摇晃,被树砸断的高压线发出刺眼的白光,狂风过处,一块块巨幅广告牌,纷纷从楼顶上刮落坠地。这场大风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自北向南呼啸而过,晚11时消失在驻马店地区,经郑州市区测得最大风力有10级,虽未裹雷挟雨,但带给人们的惊惧仍是难忘的。
从灾害排序看,风灾损失仅次于水灾。一次强台风行程数千公里,横扫若干国家,造成的损失往往达几十亿美元之巨。台风是形成于赤道附近海洋的热带气旋,其危害居风灾之首。它在中国称台风且每年顺序编号,在美洲叫飓风,在南亚称旋风。有人估计一次台风的平均能量相当于1—50万颗广岛原子弹。历史上最早的台风记录是北宋初期(公元983年)在泉州登陆的一次台风,它使晋江、泉州、惠安、仙游、莆田等地遭受灾害。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增强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能力,但风灾带来的损失仍然是惨烈的。
1.美国加尔维斯顿城的湮灭。1900年9月8日加勒比海一股强大飓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加尔维斯顿登陆,海啸卷起巨浪扑入市区,全城淹没于海涛之中,5000多居民在睡梦中就被淹死;
2.中国汕头大风灾。1922年8月2日太平洋台风在中国广东汕头登陆。3日凌晨风力已达12级,海水陡涨3.6米,沿海150公里堤防悉数溃决,汕头城内水深超过3米,共死亡7万人;
3.美国“风都”迈阿密市的风灾。1945年9月15日美国迈阿密市遭遇的大风风速达88米/秒(约折合18级大风),里奇蒙空军基地3座机库连同368架飞机,25艘飞艇均化为乌有;
4.孟加拉特大旋风。1970年11月12日特大台风席卷孟加拉国,风力达15级左右,此时正值潮汐高潮时刻,6米高的水墙倾向陆地。这场20世纪造成损失最大的台风,淹没了孟加拉国18%的国土,470万人受灾,死亡30万人;
5.中国海南7314号台风。1973年9月14日,台风在中国海南琼海县登陆,登陆中心风力有17—18级,狂风席卷10余个县,橡胶树断倒率为60%,共倒房15万幢,900多人丧生,琼海县城被毁;
6.印度安德拉邦大风灾。1977年11月19日,孟加拉湾偏西热带气旋袭击了印度的安德拉邦,47.5万幢房屋化为瓦砾,使300万人无家可归,死亡者达5万人;
7.中部美洲的“世纪”飓风。1988年9月10日名为“吉尔伯特”的飓风在西大西洋形成,9天之内刮遍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洪都拉斯、墨西哥和美国东南沿海,所到之处留下片片废墟,全部损失达百亿美元,死亡逾千人;
8.中国湘阴县大龙卷风。1983年4月23日下午4时5分,湖南省湘阴县响岭上空,一股乌云向下旋成漏斗状插入湘江,拔起一棵古樟,龙卷风东行13.6公里,将吸起的湘江水吐在桔园内,龙卷风所经路线上的房屋、树木均被毁,人、畜、塘鱼均上天,高17米有11层的永安古塔被削去8层,仅仅半个小时伤亡逾千人;
9.美国休斯敦机场大破坏。1986年2月5日龙卷风横扫美国休斯敦洲际机场,风止后,这个每年吐纳旅客1100万人的世界第19大航空港内机骸遍地,共有300架飞机被毁;
10.孟加拉1991年大旋风。1991年4月29日夜,时速240公里的台风席卷孟加拉国南部沿海,海浪掀高6米,吉大港附近沿岸地区和20多个岛屿被狂涛吞没。
要寻求抗风减灾安全对策,从城市规划看,因为城市中街道风速与风向和街道构成的角度相关,城市规划中的街道走向设计要考虑各种不同风速下的风向;
从风对现代建筑物的影响看,尤应关注城市化带来的新问题,特别是高层建筑群产生的“小区风”及“高楼风”。此外,城市的非建筑物本身设施如广告牌、灯塔、路灯杆等的风载设计也非常重要。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昆虫:前景广阔的新资源
段功伟
昆虫是自然界最大的动物类群,也是含量丰富的自然资源。
原料资源昆虫可以提供不可替代的生产原料。昆虫蛋白的开发,就属于这一类型:虫源蛋白,可以作为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用于鱼、猪、鸡等的饲养;精致的蛋白,可用于化妆品生产;作为人的食品,一些昆虫也日益为大众所接受。另外,昆虫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在70%以上),如果用科学手段提取出来,作为食物添加剂,将有利于改善食物的营养结构和缓解粮食的紧张问题。
昆虫用作中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第一部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有21种昆虫类药。在新近出版的医药文献中,共记载了200多种药用昆虫。除作为传统的中药外,昆虫毒素、虫源抗癌活性物质、治疗疑难病症的虫源特效成分等,日益为人们所关注。
昆虫用作观赏,在我国也有悠久历史。这类昆虫主要是色彩鲜艳、形态奇特的蝶类、蛾类和甲虫,鸣声动听的蝉和好斗的蟋蟀等。观赏昆虫作为一项真正的资源产业,始于我国的台湾和南美的巴西。70年代,台湾每年出产蝴蝶标本400万盒,创利润近亿美元。
可开发的昆虫资源还包括提供大量生物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的土壤昆虫和防治虫害的天敌昆虫等等。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周红章博士认为,昆虫资源的开发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是非竞争性,即大面积农田中还有很多非农田的“边缘”,在这些边缘开发特定的昆虫资源不会与农业竞争。其次是互补性,即发展土壤昆虫、传粉昆虫、天敌昆虫等有效种类,不仅不会占用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而且会极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再次是因地制宜性,即在我国许多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地方,可以开发某些昆虫资源,如高山荒原上的冬虫夏草等。
周博士说,昆虫资源不同于煤、石油等矿产资源,而是生物资源的一部分,每种资源的数量相对较小,但种类繁多,而且可以通过自我繁殖,不断更新,随着不断地开发积累,可以形成规模产业。据估算,我国境内应有已定名昆虫16万种,但实际查清家底的仅4.5万种,还有2/3处于无形的浪费中,实在可惜,如果依靠科技手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昆虫资源,形成较大的规模,对发展经济是很有好处的。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模型火箭运动魅力无穷
航天新星从这里升空
张其瑶
8月5日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运动场一改假期的安静,第八届国际青少年宇航员组织大会模型火箭比赛正在这里举行。中、日、俄、韩、乌克兰、哈萨克斯坦、香港、澳门八个参赛队的小选手们鱼贯入场。个个显得训练有素,忙而不乱。五轮发射结束,枚枚箭模发射成功,中国、乌克兰、韩国分获前三名。
模型火箭运动作为一项体育竞技项目和航天科普活动,始于50年代的美国,在欧美、日本等地开展得十分广泛。在我国,随着近两年商品化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模型火箭实际上是一种小型固体推进剂火箭,在发射架上用电点火方式发射升空,在最高点打开回收装置(一般为降落伞或飘带),使箭体安全降落地面,装上新的发动机后可再次发射。由于其廉价、安全的特点,可以用来验证航天新技术。例如,航天飞机的垂直起飞、滑翔降落的技术,就得益于1961年美国模型火箭爱好者约翰·舒特茨研制的火箭模型滑翔机的试飞成功。模型火箭的设计制作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科技性,能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制作技巧,增长航天知识。西方国家对这项活动十分重视,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将模型火箭列入中小学课程。
成立于1987年的国际青少年宇航员组织就是一个致力于青少年航天科普交流的国际组织,中国于1987年12月正式加入该组织,是该组织五国领导委员会成员之一。一些早期开展模型火箭运动的国家的经验表明,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这项运动,是培养航天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例如美国有600多个航天俱乐部,参加历届世界锦标赛的国家队队员多为理工科大学生。许多人通过参加模型火箭运动,了解并热爱上了航天事业,将其选为终身职业。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植物对光的反应
郑建卫文玉丛
光对绿色植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绿色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能,构成绿色植物身体的有机物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还调节着植物开花结果的时间,影响着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如果把一粒玉米种子种植在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种子也可以萌发长成幼苗,但这时的幼苗不是绿色的,而是白色的,这种白色的幼苗生长不了多长时间就死掉了。
一般植物还有向光生长的现象,如果你把一株盆栽植物放在一个墙壁很暗、只有一个窗子的房子里,很长一段时间不要动它,就会发现,新生长的茎弯曲了,植物在向着窗子的方向长去。种植很密的庄稼和树苗,长得又细又高,也是这个道理。
一些豆科植物的叶片会随着光线强弱的不同而运动。例如合欢,白天它的叶片伸展开来,像羽毛一样,夜晚它的叶片两两相合,折叠到了一起。花生也是这样,叶片白天展开,夜晚闭合。如果你在夜晚把合欢的枝条摘下来,放入水瓶中,把水瓶放在很亮的灯下边,一个小时以后,已经闭合的叶片又会慢慢展开。你也许会想,如果白天把合欢的枝条插到水瓶中,再把水瓶放到很暗的地方去,合欢的叶片会不会闭合呢?你可以试着把插有合欢枝条的水瓶放入衣橱中,关严橱门,三个小时后再打开一看,就会发现——呀!它真的闭合了。
而眉豆的运动方式恰恰和合欢相反,在强烈的阳光下,眉豆的叶片就竖了起来,减少了受光面积,而早上八九点及下午五六点时,它的叶片是平展的。到了晚上,叶片就下垂了。如果是阴天,眉豆的叶片就不再竖直了。
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发生反应,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中称之为应激性,这是植物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应激性。
生物界里奇妙而有趣的现象很多,你只要认真去观察就会有所发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