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没吃国家一口奶 闯荡市场身健壮
——记江苏沙钢集团公司
本报记者刘燮阳
  江苏张家港市有个“沙钢”集团,距记者老家武进县很近,前几年,《冶金报》的负责同志多次邀请我去看看,我想一个县办工厂,年产钢只几十万吨,值得一去吗?
去年,回家探亲,被友人拉到“沙钢”去了。一走进工厂,我被眼前一幅壮丽的画卷所吸引:滚滚长江畔,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一台台崭新的设备布满车间,这里有世界第一流的超高功率电炉,有90年代最先进的轧钢机、连铸机,年产钢能力近百万吨,整个工厂占地2平方公里,人称“小宝钢”。
厂区环境幽美,绿树成荫,管理井井有条。车间内纪律严明,码头上原材料堆放,整整齐齐。我正看得入神,想点支烟抽,友人急忙劝阻说,这里严禁抽烟,连自行车都管理得有条不紊,不准乱放。
一个县办工厂搞得这么好,经济效益如何?这是我急于想得到的答案。回答是具体的,也是令人信服的:
从1975年建厂以来,工厂没有花国家一分钱投资,全部是自筹资金;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分钱三角债,资金周转流畅,1994年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税利总额1.2亿元,企业现有总资产24.4亿元,占江苏冶金行业资产的23%,全国少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199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7.63万元/人·年,人均创税利2.48万元/人·年,电炉钢冶炼电耗495Kwh/T,综合成材率92.56%,炼钢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483吨/人·年。
过硬的指标,扎实的经验,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去年,沙钢被评为全国最有竞争力的百强企业第10名。冶金部称赞它管理水平高,科技投入多,经济效益好,是全国电炉炼钢的标兵,号召全行业学习。
    从轧棉花起家
沙钢是原沙洲县(现张家港市)供销社办的一家轧棉花的附属车间,那时,老厂长看到沙洲县正在崛起,但缺乏重工业,就从副业收入里挤出一点资金,又贷了一点款,办起了这座作坊式的轧钢厂。
8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建筑业的兴起。江南一带农民盖房急需钢材,沙钢生产的螺纹钢,很快成了抢手货,供不应求。
老厂长退下来了,换上了年轻的厂长沈文荣。沈文荣原是轧花厂一位青工,他勤奋好学,思想敏锐,很有开拓精神。他一上任就感到工厂要在江南一带站稳脚跟,没有拳头产品是不行的,光靠简陋的设备,生产“面条”和“裤带”(指螺纹钢)是不能长久的。他派人到市场进行广泛调查,发现市场上急需高质量的窗框钢。这种钢材断面复杂,工艺难度大,大厂不想干,小厂干不了,于是,他们挑选了这种产品。
一个作坊似的工厂要生产高质量的窗框钢,谈何容易。不懂技术,他们派人到上海新沪钢厂去学习;没有电,他们从拆的旧船上找来一台柴油机,自己发电;缺乏资金,他们勒紧裤带,积聚财力,到1989年,共建立了4条窗框钢专业化生产线,年产钢从8000吨,猛增到13万吨。他们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锭、坯到材道道把关,丝毫不马虎。优质的产品,赢得用户的信任,人们夸奖说,要窗钢,到沙钢。他们还按市场需求,向多系列、多品种发展,总共开发出9大系列、35个品种规格的窗料。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沙钢像一头猛虎冲进了大江南北市场,它的窗钢产品在国内市场占了3/5以上。
    鸟枪换炮
拳头产品选对了,沙钢逐渐兴起,但沈文荣并不因此而满足。他认为时代在前进,技术在进步,靠眼前的旧设备、老技术,日子虽然过得不错,但时间长了,要落后的,落后就要被人甩下来。他决心彻底改变工厂面貌,引进世界先进的技术。
刚巧,这时香港有一位商人从英国买来一套二手电炉炼钢、轧钢设备,沈文荣想搞合资把这条流水线买过来。此事,让一些职工知道了。有的同志说,我们刚过上点好日子,干嘛要去冒这个风险。有的同志担心引进不好,工厂会变成一堆废铁。一些懂冶金的同志也不赞成,说你们一个县办工厂,哪能掌握洋设备。
沈文荣不甘心,为了摸清底细,他到国外考察。考察回来,他的信心更坚定了。他向全厂职工说:这种设备在国外已使用多年,技术先进,每100吨钢可以提高10%回收率,效果很好。他还诚恳地对大家说,我们已有多年的电炉炼钢经验,只要肯钻肯学,先进技术是可以掌握的。办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愿和大家一起苦干实干,成功了,我为大家庆功;失败了,我们总结教训,就这样拍板定案了。
1989年,两艘远洋货轮,满载着8900多吨引进设备相继驶进张家港。当浩浩荡荡的车队从公路上通过时,张家港港口十万多人轰动了。从小农经济刚刚解放出来的农民,第一次看到这些洋设备时,既兴奋,又为沈文荣捏了一把冷汗。
紧张的施工开始了,沈文荣带领职工日夜奋战,他们从外地请来专家,边干边学,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在那些紧张的日子里,多少人熬过了不眠之夜,多少人绞尽脑汁,当安装连轧设备时,突然发现心脏部位的PLC电器控制系统,缺少必要的软件资料。马上请外国专家来设计,要花18万美元,时间不等人啊,真是急熬人!就在这时,自学成材的助理工程师黄企元和陈刚、岳珠、朱玉良等几位大学生站出来,主动请缨承担攻关任务。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经过上千次试验,他们终于编出了符合本厂实际的PLC控制程序,难关攻破了。
上下齐心,乘胜前进,再接再厉,按常规需3年才能建成的项目,他们只用了23个月,终于建成。鸟枪换炮,从炼钢到轧钢全部自动化,生产规模比过去翻了一番,更主要的是它们的产品,已不是昔日的“面条”和“裤带”,而是国家重点工程急需的优质钢材。
    向世界第一流冲刺
引进成功,效益猛增,曾经不赞成引进的同志尝到了甜头,纷纷向沈文荣建议,趁热打铁,我们再买一套。然而,此时的沈文荣考虑的已不是再买二手设备,而是向更高的目标冲刺——引进世界第一流的设备和技术。
当今世界,德国的超高功率竖式电炉属第一流,全世界只有4台;瑞士的新型连铸机属第一流;美国摩根的自动化轧机属第一流;西门子的电器属第一流。靠自己积累资金,雪球越滚越大,如今,沈文荣财大气粗,气魄大了,想问题更超前了,他说,要引进,就引进第一流的设备。
别看沈文荣财大气粗,但用起钱来可抠门着哩。他精打细算,处处注意节约,因为他深深知道,工厂每一分钱都是靠职工的血汗积累的呀!分分都要用在刀刃上。在和外国人谈判中,他细扣细算,分文必争。出国访问节衣缩食,尽量节约。在承包工程中,他打破国有企业一包就了的作法,积极参与设计施工。用沈文荣经常说的一句话:我是工程的主人,不能让你牵着鼻子走。在估算这项引进工程时,他们请了一家设计公司估价。第一次开价,总投资要28个亿,沈文荣说,我是个县办企业,花不起这么多钱,请你压到最低价。第二次开价25个亿,沈文荣说,不行,又压到20个亿,沈文荣说还是不行,对方说,那你说要多少亿,沈文荣说,我看最多15个亿。用15个亿想建设一个世界第一流的钢厂,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然而,这个天方夜谭,居然在张家港实现了,工程建成不是15个亿,而是13个亿,比15个亿还少两个亿,其实,天方夜谭并没有什么诀窍。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尽量压缩一些非生产性的建设,砍掉一些花里胡哨的装饰,仅此几项就节约上亿元。在施工中,就地取材,严格掌握原材料的进价和使用,以市场上优质低价的材料定设计,而不是关门设计好了再到市场找材料,这样既质量好,还成本低,严格控制工程费用。在建设中,不请客,不送礼,更不允许公费旅游……工程上马,争分夺秒,按“倒算法”抓紧进度,不得延误工期。在那些紧张的施工日子里,多少人牺牲了与家人的团聚,多少人熬过了不眠之夜啊!他们说,早建成一分钟就是一分钟的效益,我们赔不起啊。
沈文荣说现在有的工程还没有投产,就负债累累,我可赔不起,我要使我的工程一开工就能赚钱,即投产之日也就是赚钱之日。他说到做到。现在,他们只花了13个亿建成了这项工程。按冶金专家估算,建成这样同类型的工程,至少要20个亿,也就是说他把这项工程立即转让,即可赚7个亿,多么会算帐的沈文荣啊。
这项工程,今年下半年将相继投产,出的产品是世界第一流的,经济效益是第一流的,管理是第一流的,沙钢已今非昔比,它已成为江苏冶金行业第一家省级集团。集团由10个紧密型、21个半紧密型、80个松散型企业组成,是一个集原材料供应、产品设计、生产、销售、贸易、科研和人才培训为一体的经济联合体,它既能炼钢,又能轧钢,还能拆船,制造机械……他们雄心勃勃,规划到“八五”末,年产钢能力达到150万吨,2000年达到200万吨,建成我国最大的电炉钢生产基地。
沙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它诞生那天起,没有吃国家一口奶,正因为它没有吃国家一口奶,它早就进入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它奋力拚搏,学会了捕捉信息,学会了经营决策,学会了经营管理,学会了引进项目……造就了沈文荣等一批有胆有识的沙钢人,这才是天方夜谭的真正秘密诀窍。


第1版(要闻)
专栏:短评

  沙钢经验说明什么?
在我国冶金战线上,又崛起一颗新星,这就是本报今天介绍的江苏沙钢集团公司。
这个公司悄悄地从小作坊起家,逐步发展成为拥有相当实力的钢铁企业,总资产达24.4亿元,管理是第一流的,产品是第一流的,效果是第一流的。它的成长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
极为可贵的是,它在成长中没有花国家一分钱投资,全部资金靠自己积累,这在我国钢铁企业中罕见。
正因为没有吃国家一口奶,它不等不靠不要,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找市场,找信息,找出路……路子越走越宽。
正因为它没有吃国家一口奶,艰苦奋斗,爱“财”如命,不乱花一个铜板,把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正因为它没有吃国家一口奶,它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奋力拚搏,边干边学,造就了一大批沈文荣这样的企业家。现在,我们有些国有企业,建设一个项目,伸手向国家要资金少则上千万元,多则上百亿。工程还未开工,费用花了不少。出国旅游呀,请客送礼呀,大吃大喝呀……统统都算在工程费上。施工浪费严重,工期一拖再拖。结果,投产之日也就是亏损之日,多年不得翻身。
看看沙钢的报道,会引起我们许多深思。
别无选择,只有走改革的路,改革要靠自己努力。没有吃国家奶的孩子,长得快,长得好。光靠国家喂奶的孩子,自己不成器,越喂越娇,越吃越懒,最后连走路都不会了。这就是沙钢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第1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

  北国街巷荔枝鲜
本报记者汪波
“我哥真有意思,从珠海回来买了一大包荔枝。你看咱这儿也多的是嘛!”两位姑娘的笑声,把长春市重庆路市场旁卖荔枝的小贩也逗乐了:“那你也买点,跟你哥比比,看哪个好吃。”
谁都知道,荔枝生南国。然而,也不知从哪一天起,北国长春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不少卖荔枝和吃荔枝的人。
一堆堆带着绿叶的荔枝,在阳光下新鲜欲滴,惹人喜爱。这对于吃惯了西瓜、香瓜、哈密瓜等水果的北方人来说,真是别添口福,甜入心头,喜上眉头。
“这荔枝是从哪进的?”记者问卖荔枝的小贩。
“果品批发市场。”小贩笑着回答。
记者驱车来到了位于长春市大北边凯旋路上的长春果品中心批发市场。只见场内场外,人群接踵而至,大车小车三轮车,一辆接一辆;叫卖声,砍价声,对着“大哥大”的喊叫声连成一片……
市场总经理孙忠源向记者介绍说,这个总投资5000万元建起的市场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有5个交易大厅,150个营业库房,有一座5000吨级恒温库和铁路专用线,可一次接卸储存350车皮干鲜水果,市场可容纳万人交易。如今,该市场上市品种已达180余种,日交易量120万公斤,日交易额120万元,最高时达200万元,年交易额超过6亿元。
“这个市场的建立,改变了我们北方水果少,吃不上时鲜货的状况。”孙经理一边说一边把记者引进了摆满各种水果的交易大厅。这里,海南的菠萝、吕宋的芒果、厄瓜多尔的大香蕉、美国的蛇果令人目不暇接。
孙经理说:“今年到现在,我们从广东、福建等地就进鲜荔枝40车皮,共1200吨。我们批给小贩是4元钱一斤。毫不夸张地说,今年咱北方人吃的荔枝比南方还要便宜。”


第1版(要闻)
专栏:

  多渠道组织菜源
成都蔬菜淡季不淡
新华社成都八月十二日电(记者邹文孝)近日,成都年丰巷、宏济路蔬菜批发市场上各种换季蔬菜应有尽有,运菜车辆和菜户们忙个不停,市场一片繁荣景象。
历年来八、九、十月份是成都蔬菜淡季,主要是由于生产换季的影响,加之今年成都近郊一线蔬菜基地中的黄瓜、豆角、茄子等部分夏菜提前下架和远郊二线基地蔬菜减少一点三亿公斤,以及山区秋淡三线蔬菜基地种子缺乏等原因,致使今年成都秋季蔬菜提前断档。为搞好秋淡季蔬菜供应,成都市最近多渠道、多地点组织蔬菜进城,满足市民秋淡季新鲜蔬菜的供应。
成都副食品生产供应办公室负责同志说,今年全市在秋淡季三个月中安排了八千一百万公斤蔬菜,并在菜店子、宏济路等蔬菜市场内设立了直销点,市蔬菜副食品公司在秋淡期间除设五十个常年蔬菜销售点外,再增设二百个临时销售点。
据市供销社有关人士介绍,仅年丰巷菜市场在秋淡季蔬菜供应中,就将为全市提供各种新鲜蔬菜一千一百万公斤。目前,成都市各类秋淡季蔬菜品种齐全,市民一上街就能买到新鲜蔬菜。


第1版(要闻)
专栏:

  锡山市一二三产业全面向外拓展
上半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1.4%
本报讯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百强县”之首的江苏省锡山市(原无锡县)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同时,一、二、三产业全面向外拓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3.8亿元、财政收入4.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1.4%和46.2%。
锡山市有1115平方公里的土地,去年创造国内生产总值176亿元,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率比较高。但由于地少人多,发展受到限制。锡山人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向外寻求发展领域,到外地甚至境外垦荒、办厂、经商。
近年,锡山市得益于精耕细作和农业科技的运用,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非但能自给,每年还向国家交售商品粮约10万吨。在耕田的产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锡山的农民把眼光投向了苏北及外省,带着资金和技术到外地承包土地、水面,既发展了当地经济,又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效益。西漳蚕种场培育的良种,每张种可多产5至6公斤蚕丝。去年该场与苏北大丰县裕南村合作,利用该村4000公顷的桑田,联合饲育原种和制种,当年养蚕制种创纯利230多万元。今年,该场又在省内外发展了26个制种点。利用这些蚕种,农民年收入可达5亿元。
锡山市是乡镇工业的发祥地。该市乡镇工业80年代“引城下乡”,90年代“引外办厂”。现在,又以出资参股、出技协作、独资办厂等形式,向省外、境外开拓,据统计,锡山市在海外办的企业已有20多家。近年来,许多企业又把眼光投向了劳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查桥镇的东方铜材厂年生产能力在1万吨以上,但缺原材料。为了解决这一困难,今年6月,该厂投资300万元在新疆昌吉市建铜材厂,利用当地与独联体国家的口岸贸易解决原材料,开业仅一个多月,已生产3000吨铜材。
锡山市大量的三产企业也开始向外延伸。在深圳、珠海等特区和黑河等边境城市都有锡山市人开办的三产企业。据统计,目前锡山市在外地开办的三产企业多达1600多家。
(高幼元徐明君)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切莫捕杀“田野卫士”
饶敏俊
夏天,本是青蛙活蹦乱跳、放声高鸣的时节。然而,在鄂西北某些乡村田野,欢跳的青蛙寥寥无几,蛙声鸣唱稀稀落落;在莺飞草长的江南某些地方,蛙景也颇为凄惨萧条。
说不清什么时候,青蛙被作为一道美味,悄悄上了家庭、饭店、宾馆的餐桌。有些地方为了满足饭店、宾馆的需要,大力发展养蛙业,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有的地方没有在养殖上下功夫,在农村,时常见到一些闲散人员奔走于田间地头,夜间捕捉青蛙,清早赶往集市出售。有些蛙贩子,索性走乡串户收购,到城里销售。
辛弃疾有词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那一片蛙声激起了词人洋溢的诗情和对丰收的美好憧憬。的确,青蛙是农作物的天然保护神,是害虫的“天敌”,一只成蛙每昼夜能吞灭数以千计的害虫。人们吃掉青蛙,岂不放纵了害虫?不少地方已经明令禁止出售青蛙,但是管理不严,查禁不力,青蛙仍然在“劫”难逃。为了保持农业的生态平衡,切莫再捕杀“田野卫士”了!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浙江成立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近日成立,目前已收到各方捐款700多万元。基金将主要用于表彰和奖励为农技推广作出突出贡献的乡镇农技人员,支持一些新的、重大的农技项目在乡镇的示范、推广和培训,对少数贫困地区的乡镇农技推广工作给予扶持。
(袁亚平)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天津口岸对俄贸易发展迅猛
今年上半年,天津口岸与俄罗斯的贸易值达2.5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9倍。天津口岸对俄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占贸易总值的65%,达1.61亿美元,传统的易货贸易方式已退居第二位,仅为5553万美元。
(陈杰晓萍)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全息防伪包装材料研制成功
具有90年代国际水平的“宽幅压印全息防伪包装材料”最近在深圳大学反光材料研究所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这种带有激光全息防伪性能的包装材料,增加了信息含量及技术难度,提高了产品的整体防伪能力。
(王楚)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西安引水工程最长隧道贯通
日前,由铁道部十八局三处担负施工的西安引水工程最长的隧道、长1031米的殿镇隧道(4号)贯通。至此,该工程总计长2566米的5座隧道全部提前贯通。引水工程建成后,每日将有80万吨水流入西安。
(范建平)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广州港新沙1至5泊位全面竣工
广州港新沙一期工程1至5泊位,经数千名港口建设大军8年艰苦奋战,于8日全面竣工并正式投产。这5个泊位全长1000米,主体码头拥有现代化大型专用装卸设备。
(梁兆明)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自动化立体停车库在京问世
我国第一个自动化立体停车库日前由北京恩菲停车设备集团研制成功。这种停车库将汽车泊位固定在能循环转动的机架上,升降于竖直的建筑空间中。一座容纳30辆车的立体停车库,只需占地58平方米。
(严文)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电话号码将升至八位
成为世界第四个实行八位号码制的城市
本报上海8月11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上海近年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邮电通信事业保持了高速发展。上海市邮电管理局今天宣布,上海电话网号码将在11月25日零点由目前的七位数升至八位。届时,上海将成为继巴黎、东京和香港之后,世界第四个实行电话八位号码制的城市。
实行电话八位号码制,将是上海通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上海通信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次上海电话升位后,上海的电话号码资源容量可从原来七位号码制的800万个扩大到8000万个,这必将为上海通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上海装电话难的矛盾创造条件,也为进一步满足上海开发各种电信新业务,实施21世纪通信发展战略,全面实现社会信息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储户提供优质服务
茂名工行存款余额突破三十亿元
本报讯中国工商银行广东茂名市分行在抓存款工作中,注重把优质服务与科学灵活的内部激励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存款的大幅度增长,至8月10日止,该行存款余额突破30亿元大关,达到30.6亿元,其中今年净增5.36亿元,在全市金融系统中独占鳌头。
为强化吸存手段,该行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客户提供优质、快捷、安全的服务。一是对全行100多个营业网点进行了全面装修,加快电子化建设进程,全行前台上机率已达70%,为顾客创造了舒适的环境。二是在全行开展文明优质服务竞赛和青年文明号、文明岗活动,设立委屈奖,广泛开展业务宣传,提高工行的声誉。三是扩大代发工资业务,推出电话银行、通知存款、保险储蓄等新储种,实行代企业收款和上门收款,巩固存款大户和发展新开户,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存款的增长。
(罗宏宇)


第1版(要闻)
专栏:

图片
深圳市从1993年至今已建立起蔬菜保护区5.05万亩,市政府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先后建成一批暖棚式全年生产的蔬菜基地。这是市农贸中心300亩暖棚的岗头蔬菜基地一角。
新华社记者周家国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图片
河北宣化邮电局近日与宣化县塔儿村乡举行了希望工程结对活动,邮电局干部职工捐款12000元人民币。图为受到救助将重返校园的30名孩子。
潘辉峰梁国柱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