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

  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城
迟浩田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64字创业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大力贯彻落实“64字创业精神”,对于我们党、国家和军队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我们党跳出历史上执政党兴衰“周期率”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国家不断发展振兴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军队经受住和平环境考验的基本条件。
●“64字创业精神”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倡导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从根本上分清是非,辨别荣辱。
●“64字创业精神”继承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我们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有力思想武器。
现在,我们正处在以改革开放为鲜明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它给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这一历史的洪流中,既造就了一大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人,也确有一些人在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下,经不起考验,腐化变质,走向歧途。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掌握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锐利武器,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城。为此,江泽民主席在两年前就提出了“64字创业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64字创业精神”集中地、精辟地概括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业时期,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的精神品质。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当前,我们在思想政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大力贯彻落实“64字创业精神”,用这种精神把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动员起来,振奋起来,艰苦奋斗,开拓前进,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更强有力的姿态跨入新的世纪。
    “64字创业精神”是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
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振兴,都要靠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发动、支持和鼓舞。无数事例证明,振兴大业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有没有正确的指导路线,而且取决于有没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凡能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国家、政党和军队,必然蓬勃向上,健康发展;相反,如果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想在已有的物质文化成果之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那么,这样的民族、国家、政党和军队,是毫无希望的,是要导致衰落和垮台的。这种现象,在创业取得一定进展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历史上看,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每当取得较大发展和进步的时候,也是贪图安逸、迷恋享乐之风容易抬头的时候。在这种时候,就特别需要大力倡导和振奋艰苦创业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仍然需要继续艰苦创业的时候,我们有些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却开始滋生贪图安逸、聚敛钱财、迷恋享乐之风。这股风气危害极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和纠正。江主席提出的“64字创业精神”,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振奋党心、军心、民心,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蚀,推动我们民族走向全面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64字创业精神”的主体内容是艰苦创业。围绕艰苦创业,提出了思想、道德和精神状态各方面的基本要求。可以说,“64字创业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大力贯彻落实“64字创业精神”,对于我们党、国家和军队事业的顺利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是我们党跳出历史上执政党兴衰“周期率”的重要保证。历史上一些政党、集团,在取得成功之后,由于精神懈怠,惰性发作,结果很快由盛而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是50年前,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总结的历代王朝兴衰的“周期率”。他曾就此问毛主席、共产党有何办法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毛主席回答他,依靠民主,依靠监督,我们可以防止懈怠和腐败。实践证明,民主和监督制度所要保证的,实质上就是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最可宝贵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正是靠这种精神,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全国政权。这是我们真正的“法宝”和“本钱”。1936年,美国作家斯诺到延安采访,他从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等我们党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细节上,发现了共产党和共产党军队艰苦奋斗作风中孕育着一种伟大力量。他把这种力量叫做“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果然,13年之后,中国得到了解放,印证了他的预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条历史规律和社会真理。古今中外大量事例证明,艰苦奋斗是成就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而奢靡享乐实质上是对事业停止追求的外在表现,是导致民族、政党衰亡的精神鸦片。351年前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政权的兴衰成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前期由于坚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虽几经挫折,却越战越强,经过几十年的苦战,从八百里秦川一路斩关夺隘,所向披靡,攻占北京,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后来,他们逐渐滋生了享乐思想,只见歌舞升平,不知安危何物,军心涣散,作风败坏,结果在内外敌人夹击下,不堪一战,很快走向崩溃。全国解放前夕,毛主席引用大顺农民政权的教训告诫全党,我们就要进京“赶考”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在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以后,我们党在相当长时间里,带领全国人民保持了那么一股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初步胜利。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继续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但也确有少数人由于受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人生追求的目标发生了偏移,思想滑坡,革命事业心下降,甚至蜕化变质。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就指出:“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 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为了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江主席提出了“64字创业精神”,并强调指出:“腐败是李自成起义军自我瓦解,溃退出北京的重要原因,也是历代王朝由兴到亡的重要原因。这是历史教训。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一点,如果不全党动员起来坚决消除腐败现象,那是很危险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我们党跳出历史上执政党兴衰“周期率”的重要保证。无产阶级政党就其根本性质来说,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但当代国际共运的教训已经表明,如果党的内部腐化蜕变,也会在执政的条件下由盛而衰,走向失败。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江主席提出“64字创业精神”的重大意义,牢记历史的和现实的教训,永远保持和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第二,是我们国家不断发展振兴的精神动力。纵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国运的昌盛,无不经过了长期艰苦创业、积蓄力量的过程。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更需要经过长时期艰苦创业的过程。“64字创业精神”,正是适应这一过
 程的客观要求而提出的。现在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仍然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社会上虽然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但还有70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按人均收入计算,我国仍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当前,中华民族的头等大事,就是要在这样的国情基础上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在本纪世末达到小康、下世纪中叶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任重而道远,我们仍然处在艰苦创业的时期。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穷国,要跻身于世界富国、强国之林,没有任何条件和理由搞高消费、高享受。只能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能否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通过艰苦奋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即使将来达到小康,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仍然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大力贯彻落实“64字创业精神”,将为新时期国家的发展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必将在亿万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化为实现宏伟目标的巨大物质力量。
第三,是我们军队经受住和平环境考验的基本条件。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柱石,在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现在,我军面临着长期和平环境的严峻考验。经受住这个考验,需要各方面的条件,但基本的条件就是按照江主席“64字创业精神”的要求,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军队是战争的产物,是为打仗而存在的。战争年代,为了民族和阶级的解放,我军指战员自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人民利益英勇献身。可以说,那时候是“革命不怕苦和死,怕苦怕死不革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但在进入长期和平环境之后,没有那么多艰难困苦和生死考验了,官兵容易松懈斗志,追求享乐和安逸,这就可能导致战斗力的衰退。中外历史上,有不少军队没有在战场上被敌人的火炮打败,却在和平环境下被“糖衣炮弹”打败,被自己打败。古罗马军团曾经是当时世界上一支强大的军队,后来却因为骄奢淫逸而使战斗力丧失殆尽,在战场上屡遭败绩。满清的“八旗军”入关时曾是一支“威如雷霆,动如风发”的精锐之师,以能征善战著称。但后来的“八旗子弟”,在长期的和平环境里文恬武嬉,轻歌曼舞、锦衣玉食、养尊处优,最后终于走向堕落,成为纨绔、低能的同义语。现在,我军已经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生活了几十年,也面临着这样的考验。和平年代,战场上流血牺牲的机会大大减少了,军人的创业奉献精神更多地是表现在牺牲个人利益上。如:放弃轻松安逸的生活,长时间工作在紧张艰苦的环境里;远离妻子儿女,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享受家庭幸福;过着比较单调俭朴的生活,没有丰厚的物质待遇。这种特殊意义上的牺牲,是一种长期的、严峻的考验。应当说,我军绝大多数指战员经受住了和平环境的考验。但是,也有个别人在“酒绿灯红”的诱惑下,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追求个人的名利待遇,贪图生活的安逸舒适,有的甚至沉溺于“酒绿灯红”之中,成了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俘虏,对此,江主席曾深刻指出:“对于人民军队来说,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是一种腐蚀剂,它使革命意志衰退,革命理想发生动摇;它涣散军队内部关系,损害上下之间、官兵之间的友爱、信任和团结,削弱部队凝聚力。……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防止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如果不能在新形势下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我们这支人民军队就有改变性质的危险,就会丧失战斗力。”实践告诉我们,要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经受住和平环境的考验,必须大力弘扬江主席倡导的“64字创业精神”,不断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64字创业精神”是弘扬正气的锐利武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键是要弘扬正气,惩治邪恶。就是要使优秀思想道德的浩然正气,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使各种腐败、丑恶的现象,被广大群众所唾弃。江主席提出的“64字创业精神”,对在新时期应当大力提倡什么,坚持什么,弘扬什么,讲得一清二楚,旗帜鲜明,是非分明,为在全社会弘扬正气,打击邪恶,扶正祛邪,抑浊扬清,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64字创业精神”的一个基本内涵,就是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倡导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从根本上分清是非、辨别荣辱。我们搞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没有变,基本的利益结构没有变,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没有变。在我国的思想道德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起根本作用的,必须是与社会根本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目标相符合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种人生价值观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应当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在分配形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实践中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倡导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各种腐朽没落的人生价值观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违背的。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我们才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大力倡导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是非标准,在学习借鉴外国发展市场经济有益经验的同时,又积极防止发展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促使整个社会生活朝着健康、文明、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人们往往容易被某些暂时的、无序的社会现象所迷惑,因是非观念的颠倒而误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倡导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人们划清是非界限,对正确的东西自觉坚持,对错误的东西坚决抵制,对于弘扬正气,反腐倡廉,让全民族掌握分清是非界限的行为准则,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强遵纪守法的观念。近几年来,有的人错误地认为解放思想就是敢于打破一切法规界限,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无视党纪国法;有的人打着“解放思想”的幌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闯“红灯”,打“擦边球”。所有这些,完全歪曲和违背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搞改革开放必须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更不是胡作非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遵纪守法的要求相一致的。没有法制的社会必然陷入无序和混乱。因此,不仅全体公民要树立法制观念,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应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的指导下,做改革开放的先锋和闯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一方面,要管好自己。不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要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中、纪律之中、制度和法规之中,要自觉接受组织、群众和法制的监督。要牢记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失去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的道理。要永远当人民的勤务员,绝不能当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另一方面,要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家属子女或身边工作人员不廉洁,领导干部本身就有责任。在我们共产党内部,高级干部的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绝不能享有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他们违法同样应受到法律制裁,绝不允许任何人包庇和说情。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大力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物质利益驱动力明显增大。有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的目的,不惜损人利己,坑蒙拐骗,不讲道德,不讲良心。这是完全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搞市场经济要讲道德规范,讲诚实守信。即便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是完全不讲道德的无序经济。而那些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种种劣行,绝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从来是承认个人物质利益的,实行物质利益原则与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更应该提倡那种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提倡和鼓励先富裕起来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帮助其他地区和其他人,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样才能更好地、更合理地实行物质利益原则,协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建设向着健康道路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改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前一段,有些人错误地认为,现代经济发展就要鼓励高消费,强调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对此,必须强调立足我国国情,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和处理生产与消费、合理消费与高消费的关系,正确看待和处理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的关系,让勤俭建国之风吹遍每个角落。应当承认,适度的消费对促进生产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大力发展生产,社会就不可能为人民提供足够的消费资料。现在我们国家的底子薄,更需要艰苦奋斗,不断扩大再生产,打好经济发展的基础,生产出更多的消费品保障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消费的需要。我们提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并不反对适度的、合理的消费。相反,我们党和国家一直把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我们反对的只是那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脱离人们实际经济收入水平的盲目攀比、坐享其成、寅吃卯粮的超前消费现象。要引导全体人民充分认清,讲排场,摆阔气,求豪华,搞奢侈,不是当代中国人、更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生活方式。我们的国情、民族特性和奋斗目标,都决定了任何时候都要以艰苦朴素为荣,奢侈浪费为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抵制享乐主义倾向,使“64字创业精神”所体现和倡导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成为全民族的行为准则。
 “64字创业精神”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的时代要求
我党我军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培育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形成了我党我军独有的政治优势。我们中华民族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这是我们民族能够生存不息、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源泉。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仍然需要大力发扬以上两个方面的优良传统。江主席提出的“64字创业精神”,继承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这些优良传统和传统美德与当今实践相结合的时代精神。在新的形势下,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64字创业精神”,正确看待和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当前,有的人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轻视优良传统的时代价值,对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困惑和淡漠。有的甚至割断历史,不加分析地认为这些传统过时了。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纠正。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对于净化人们的心灵、规范人的行为、催人奋发向上、调节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们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的有力思想武器。
一方面,拒腐防变离不开继承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我党我军初创时期起,就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建党建军原则,培育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个特殊环境里,如何将我党我军这样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份的队伍,改造和建设成无产阶级政党和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至今仍然是我们保持革命本色、拒腐防变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可靠思想屏障。特别是在无数革命先烈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荡气回肠,感人涕下,永远是我们学习、敬仰的楷模。例如,革命先烈方志敏生前经手过数百万元的经费,但他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铜板。他被捕时,白军士兵不相信,用刺刀逼着他交出钱来。结果从他上身搜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表和一支自来水笔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凛然正气地告诉敌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不同于你们国民党人的地方。方志敏烈士在著名的《清贫》中写道,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不稀罕闲逸,不稀罕富裕。这“五不稀罕”,是真正共产党人崇高思想境界的生动写照。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正是靠着这种革命精神,靠着同群众同甘共苦,才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战胜了装备优良、人多势众的国民党反动派。今天,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需要大力发扬这一优良传统,保持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本色。这样,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真正拥护和支持,我们的事业就会长盛不衰。
另一方面,拒腐防变也离不开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发生过而且至今还在发生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我国及亚洲一些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充分说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改造、吸收,不仅不会影响现代化的发展,而且会成为维护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风尚、协调人际关系、增强国家凝聚力的重要精神支柱。毛泽东同志早就倡导,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遗产。”但是过去一段时间内,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曾经把中华民族的一切传统道德都当作封建主义的东西来批判。改革开放以来,有的人受“全盘西化”思潮的影响,提出所谓全面“引进”西方的价值观念、文化道德,看不起甚至企图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搞民族虚无主义,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这些教训,我们要认真记取。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抵御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有利于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例如,我们民族传统美德所强调的天下为公,公而忘私,孝敬父母,尊长爱幼,尊老敬贤,尊师重道,积善崇德,助人为乐,见利思义,见义勇为,见贤思齐,广交朋友,不耻下问,修养践履,身体力行,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等等,所有这些,排除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至今都有积极的意义。总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就可以使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具有民族特色,更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得到发扬光大。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事迹,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灵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强烈的反响。他为了造福西藏人民,响应党的号召,宁愿告别年迈的老母和多病的妻子,十年中两次进藏;他为了改善被收养的藏族孤儿的生活,三次卖血换钱;为了接济孤寡的老人,他倾囊相助,临终时身边只有8元6角钱。他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共产党人革命情操的完美结合。好军嫂韩素云的先进事迹之所以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引起社会强烈的共鸣,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女性勤劳坚强、善良贤惠的传统美德。
从孔繁森、韩素云事迹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应看,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传统美德,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反腐倡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对于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方面要自觉继承;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时代的特点,不断加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优良传统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的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军正在为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我们面临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弘扬江主席倡导的“64字创业精神”,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振奋民族精神,更有力地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城,使中华民族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走向全面振兴!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新成就
——评《中国历史大事本末》
瞿林东
在中国古代史学上,纪事本末体史书,是继编年体史书、纪传体史书、典制体史书之后出现的又一种主要体裁的史书。二十世纪以来,各种学术著作大多采用章节结构,历史著作也是如此,很少有新的纪事本末体史书问世。最近,张习孔、林岷主编的五卷本、近三百万字的《中国历史大事本末》一书(以下称《大事本末》),于今年七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我粗读之后,有几点认识,写出来供读者参考。
一,继承、发展了传统的纪事本末体史书。自南宋袁枢撰《通鉴纪事本末》后,著者蜂起,至清代而不衰。于是,纪事本末体成了表述中国历史的一种独特的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以事件为中心,因事命篇,详其本末,首尾清晰、了然。《大事本末》在继承传统的纪事本末体史书的特点和优点的基础上,也有所发展。第一,把以往的诸家纪事本末体史书全部连贯起来,撰成了一部纪事本末体通史。比如,编著者补撰了传说中的炎、黄、尧、舜、禹,以及夏、商、西周的历史,以下接《左传纪事本末》的内容。《左传纪事本末》所记诸事,以国汇聚;《大事本末》改为以时编次。第二,吸收了本世纪以来直至八十年代学术界对中国历史研究的许多新成果,扩大了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材料来源和记事范围,丰富了纪事本末体史书的内容。
二,以事件为中心和以历史进程为线索相结合。一部历史著作,尤其是一部通史著作,在展现历史面貌的同时,还应当力求向人们展示历史发展的进程。这对于以事件为中心的纪事本末体史书来说,确有一定的困难。《大事本末》的编著者在这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力求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在对有关事件的描述和评论中,揭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本质。本书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八个段落,叙四百六十件大事。这些段落,是朝代的排列而不是从本质上揭示历史进程。编著者为了表明本书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只能在有关的事件中加以说明。如先秦时期叙“炎黄阪泉之战”,揭示出这是传说时代;明朝时期,叙“张居正改革”、“反矿税监使”,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到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清朝后期,叙“首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指出,“从此以后,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榨取地,并逐渐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等。这就不是一般的罗列“大事”,而是在表述大事中使人们对中国历史有一个发展的和整体的认识。
三,知识性与科学性的结合。在历史读物中要真正做到知识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是很不容易的。而《大事本末》确是可以这样自许的。
同时,我要特别指出来的,是本书对每一个事目的叙述和评论,都注明其出处,读者可据以参考、查阅和进一步研究,在注释式微的今日学术界,本书编著者显示出了严肃的和诚实的学风。
《大事本末》历九年而成书,可谓难矣,其成功是值得钦佩的。然此书部帙既大,有些地方还可以进一步推敲和改进,这本是难免的,并不妨碍《大事本末》这一新的撰述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