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文学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漫话“增大体积”
张伟光
动物界中有种现象很有意思,即一些动物常以增大自身体积的方式来恐吓对方,借以自炫。譬如,眼镜蛇遇到敌情时,会将颈部增大几倍来耀武扬威;雄鸡斗架时会圆睁怒目、高竖羽毛来震慑对方;公牛争雄要亮角翘尾;马之遇警要扬鬃奋蹄等等。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界中,动物的增大体积可谓智举,但说到底也仅仅是一种低级的自卫行为罢了。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妙趣无穷,而部分动物中的“增大体积”一节不过是“沧海一粟”,本不足道。可笔者闲来却发现,动物之增大体积现象也常在万物之灵长的人之行为中出现。如我们常见的简单的“增大体积”,是一些人在马路上或市场中为鸡毛蒜皮之事吵嘴打架,这时你会看到双方脖子粗脸红俨然如眼镜蛇,吹胡子、瞪眼睛就好似斗架鸡,同时还要“亮角翘尾”、“扬鬃奋蹄”。余每观此景,常欲寻出人与动物“增大体积”之不同,但百思后发现,不同处不过是人在吵斗时,还夹带着“国骂”而已。
然而,人终究是万物之灵,故人的“增大体积”除与动物有类同之处外,还有许多高级形式和表现。君不见,一些自恃有身份、有学问者好摆架子,他们在群众面前常昂首挺胸,雄视周围,如同鹤立鸡群,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之势;君不见,一些人名片上头衔之多之大会令人头晕目眩,“四五个人,七八条枪”也号称总裁,“养二头种羊”,也叫杨总,后边还有这个家、那个理事什么的,尽管有的是用钱捐来的,可这“增大”也足令人望而生畏;君不见,一些产品在广而告之时被说得完美无缺,天花乱坠,并冠以部优、国优,金奖、银奖等桂冠,可一旦进入消费就露出马脚,使人叹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再者,单位名称增大也花样翻新。时下,酒店不论档次如何,牌子都一律标有“大”字以示不凡;商店也都改呼城和广场,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增大体积”中有些政府机关也当仁不让,明明机构臃肿,但在“改革”中,科变成了处,处变成了局,人云这有利于开放搞活,愚以为这无疑是夜郎自大。而更甚的“增大体积”则要数统计数字的虚假浮夸了。一些单位的数字指标在一些“魔术师”手中,体积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大,实际上在这些“泡沫”下,企业照样亏损,单位面貌依旧,而一些“魔术师”却骗得了一顶顶的桂冠。
我们说,动物界的增大体积是可以的,且似乎有些可爱,而人类生活中“增大体积”的做法则令人可憎,甚至于可恶;动物之增大体积以恐吓对方是赖以自卫和生存,而一些人的“增大体积”则是以图虚荣,骗取名利,故人的这种“返祖”现象较之动物尽管高级,但仍然是人类一部分劣根性的暴露。
其实,就一些动物增大体积来讲,也是其虚弱的表现。自然界中凡靠增大体积以自保的动物,大都是些弱者,它们往往由于缺乏“才干”和足够的力量,才借增大体积来吓唬对方,而有力量者是不靠这种手段的。如柳宗元写的“黔之驴”尽管遇到虎时“大叫”,或“怒而蹄之”,但技穷后终为不声不响的虎“断其喉,尽其肉”。在这点上,人类社会也同此理,凡有能力有作为者是不会靠吹胡子、瞪眼睛、摆架子或搞虚假浮夸等去为人与做事的,而是靠自己的道德力量、才能实力去为人处事,去奋斗拚搏,这才是人类社会中的强者好汉。
如今,社会已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已处在文明社会之中,可一些人还在现代社会中玩弄野蛮社会动物那种增大体积的做法来沽名钓誉、谋私取利,这对社会文明进步、经济发展有害无益。因此,在法制日强、科学民主日盛的今天,人类社会中“增大体积”这种低级和拙劣的行为应该让它有所收敛了。


第10版(文学副刊)
专栏:

东北沦陷纪念碑 (速写) 高 飞


第10版(文学副刊)
专栏:

枣 树(国画) 袁 丁


第10版(文学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恢宏博大 独具特色
——读《中国当代散文史》
王炎
邓星雨撰写的《中国当代散文史》(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最近已与读者见面。
这部45万字的著作,历时十载,几易其稿,是建国后第一部独立、系统的当代散文史。这部史著有着观念新、跨度大、材料全、文笔美的鲜明特征。
《中国当代散文史》旨在探索、总结中国当代散文自身发展的规律。史著以文学的本体观作为理论基点,力求对我国40多年来的散文发展有一个新的思考角度。作者认为文学史的“史”,主要应指作品。这部史著对作品、作家的研究有着很强的力度。史著涉及到的作品数以万计,涉及到的散文作家有150多人。史著还为50多位散文作家留下了精彩的“短评”,笔墨生动,才识可鉴。尤其是,史著特为35位著名的当代散文作家立了“专章”,评述文字多在5000字以上。这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范畴中,可谓是空前的盛举。
《中国当代散文史》对中国40多年来的散文发展作了整体的理性思辩。作者不仅将当代散文与当代文学的发展一起观照,而且还将其与当代世界文学的发展现状相类比。同时,还不时地对中国古代、现代散文进行深层思考,应该说,这种纵向性的思考和横向性的类比、观照,十分有助于对当代散文发展的综合评述。诸如,对建国30年散文发展的“三个高潮段”、“两个散文年”和新时期三次审美意识形态的重大变化等提法,既是卓然独立的见解,又符合当代散文发展的实际。这种颇有建树的理论,确实填补了我国当代散文研究中的一个空白。
现实主义一元化创作方法贯穿于中国当代散文史的始终。史著将现实主义作为规范中国散文的最高原则,继而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发展与演变作为“散文史”分期的标志,这决不是追求“文学史”分期上的新角度、新视野,而是符合散文(泛指文学)发展规律的一个总结。进入历史的新时期,现代主义从各种渠道渗透、影响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新形态小说爆炸、新生代诗歌崛起、“探索性”戏剧勃发等文学现象的产生,都对散文的发展有过影响,当然,散文也有着自身的历史走向。史著的评述剖析全面深刻,令人折服。
本书撰著者邓星雨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评论家,而且还是一位风格独具的散文作家。在撰史过程中,他不受“以人存文、以事存文”的束缚,他不以“位尊位微”给作家排座次。他重视作家的艺术个性、审美特征、气质风范、才华匠心。他有着很强的感悟力,他对一些散文作家(作品)的理解常常是与众不同的。他那种叙事表意的语言习惯也与“学院派”迥异。
《中国当代散文史》集科学性、知识性、文学性于一体,它是值得一读的一部好书。(附图片)


第10版(文学副刊)
专栏:

  满城看尽羊蹄甲
沈世豪
羊蹄甲,鹭岛最常见的树。
它的叶儿很有趣:微圆,互生,极像羊蹄。或许,它的得名便在于此吧。厦门是驰名中外的海上花园,如火如荼的凤凰木,缠绵温柔的相思树,独立墙头的三角梅,常有人们虔诚地奉上一首首悦耳动听的赞美诗;而羊蹄甲,却鲜能得到文人们的青睐。是过于平凡和质朴了么?想当年,它也许是从穷乡僻壤中走来的吧。带着山野的风,也带着牧童的希冀,还有那牧羊鞭甩出来的童话。终于,落脚在繁华的都市了。它扮演的不是神话中万众注目的公主和王子,也不是可以撑起半边云天的大树。城里人满为患,人潮如涌的大街上,它只是默默地伫立两旁,悄悄地奉给人们一片绿荫。不期回报,更不期有廉价的桂冠和迷人的光环落在它的头上。寂寞是有的,偶尔,冷落和凄清也是有的,但却都消融在兢兢业业的奉献和迎接壮丽的海上日出的欣喜中了。
羊蹄甲的树干也平平常常,铁灰色,不甚光滑,岁月印刻着斑驳。不似北方的桦树,能够正好构成一只只眼睛的写意画,仿佛可以看尽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甚至熙熙攘攘的红尘,因此成为高踞艺术殿堂的画家们的宠儿。也不像松树,甚至不如海滨的木麻黄,那么挺拔、潇洒,富有伟丈夫的气派和丰采。细细地去看羊蹄甲,每一棵树,都有点儿弯,是不堪生活的重负,还是生来就经历了太多的忧患呢?不过,它是坚韧不拔的。浩浩渺渺的天空,是它憧憬的世界,奋然向上、向上,不仅是用青春和生命,而且用矢志不渝的信仰、信念,洋洋洒洒地谱写一首不凋的诗,泼墨画成一幅洋溢着无限生机和活力的画,雄心勃勃地展示着它们存在的不容置疑和不可磨灭。正如世人虽然都崇拜伟人、歌咏英雄,但却不能否认平民百姓的伟业一样。
秋风渐起时节,出尽风头的许多树,都纷纷开始落叶了。于是,便有了一叶惊秋令人感到韶华易逝的苍凉,以至沮丧和悲哀。当傲霜的秋菊也开始凋零,企图带走深秋的最后一缕高远和明丽的时候,朋友,且看貌不惊人的羊蹄甲吧,它正有滋有味不慌不忙轰轰烈烈地酝酿着一幕壮剧,创造着不亚于惊天动地的奇迹——它要开花了!
满城看尽羊蹄甲,其乐无穷,其味也无穷。羊蹄甲的花,紫色为多,每朵五瓣,自花萼处始,有一团色彩较浓,仿佛是一位天才画家着意重笔点下的。然后,渐渐地漾开去,如片片玉佩玲珑,纤尘不染。六根花蕊,抖抖索索,细长如银针,别有一番天韵。十几朵、数十朵结为一束,满树繁花,花团锦簇,足有上千朵之多,自个儿开得热热闹闹,沸沸扬扬,引来了无数嘤嘤嗡嗡勤劳的蜜蜂,是采蜜,还是错把冬天当成春天了呢?
倘以色彩的格调而论,紫色,庄重、华丽,平凡而不乏高贵,艳丽而不媚俗。沿街的羊蹄甲,组成了辉煌的花墙,特别是湖滨北路体育中心一带的新城区,徜徉其间,只见叠翠流霞,光华满目,令人如痴如醉,留连不已。


第10版(文学副刊)
专栏:

  鸟悟
忽培元
我从小生活在延安,对于陕北人的乐善爱鸟是深有感触的。在延安农村,每年早春都有大群的燕子由南方飞来。开始我不明白,这么贫穷荒凉的高原,燕子何以还要远道投栖呢?渐渐才知鸟是通人性的。我发现陕北农民修窑时,有两样东西是必须有的:一是神龛,一是燕窝。这你细细揣摩,其实并不单是迷信,更不是落后的旧习俗,而是有着极深的情谊蕴含在其中。燕子归来后,便在那石板沿下两根木棍架起一小块木板的窝基上面建起它们的家,然后产卵育子,繁衍生息。那燕窝往往很低,五尺个子的大人,站着能看得见窝里的小燕子。小娃娃搬只小凳子,一抬手也就摸得着鸟了。但是没有人去扰乱它们的生活,人们像尊护神龛一样,尊护着燕窝。许多人家,燕窝干脆就筑在窑里。门上那一扇方窗永远洞开着,燕子便像主人一样,自由来去。主人躺在炕上,可以仰视着关照窑顶上的燕窝。燕子面对着主人,瞪着圆圆的黑眼睛,嘴里不停地说着什么(或许是唱着歌吧),主人的心中,最能体会那安居乐业的小鸟的欢乐。冬天来临之前,燕子要飞去了。有心的主人,用铁丝圈一个小环戴在一只小燕子的腿上。来年春天,这戴着腿环的燕子会和它的兄妹一道飞回来。主人和燕子,已经有了扯拉不断的情丝。这情分,一代一代,由过去传至今天。
陕北农民的爱鸟,是真诚的。他们只给燕子提供一个可以营造窝巢的条件,这对于勤劳智慧的燕子也就足够了。它们自己筑窝自己觅食,自由自在地生儿育女。这令我想起了都市市民的“爱”鸟。那动机之中,总少不了功利的成分,往白里说,往往视鸟为赏玩之物。这是小鸟的悲哀。他们不惜重金由驯鸟人或鸟贩子的手中买了鸟来,将之囚于竹笼之中,以食物喂养起来,随时把玩逗乐,完全限制了小鸟的自由,扼杀了鸟类自由飞翔的天性。这使我想到了晚清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来。笼中之鸟,实乃“病鸟”也。有翅不得高飞,有爪不能觅食,有喙不许衔木筑巢啄虫捕食,昼夜困于咫尺笼中,不死不活,岂有不病之理!更有利欲熏心者,为牟其利而捕鸟驯鸟,苦心调教出艺妓式的画眉,奴气十足的八哥,谄媚成性的鹦鹉,摇尾乞怜的黄鹂。这样的鸟,离开了主人和笼子,可能一天也活不下去。它们的一切本能都退化萎缩成了讨主人欢心这样一个单一的意念。在春节的玉渊潭庙会上,我曾见一个养鸟人,将一只鹦鹉由笼中放出,它也不飞走,只是机灵地在主人的臂腕或肩头立着,见围观的人中有举起一枚硬币者,便立即飞过去,衔了钱,返回到主人伸出的手上,乖乖吐出钱去,得到几粒米的奖赏。小鸟的这种“拟人”举止,令游人大为震惊。于是男女老少,围而观之,举硬币的手臂如林。这下忙坏了鹦鹉,一趟又一趟地重复着衔钱换米的伎俩,且专拣大的(一分的不衔)。遇有主人空着手没备米时,它竟然紧衔不放。主人笑道:“瞧,没米它不给钱。”围观者更觉稀奇。如是者半天,主人的钱袋渐渐鼓起来。那鹦鹉累得上下嘴合不拢了,主人才宣告罢休。这悲凄一幕,刻骨铭心。
我还见过一个驯鸟人,用网套在公园的竹林中诱捕一种叫“红颌”的小鸟。一早晨竟然捕到3只。这种鸟背棕黄,肚子和前脯雪白,唯有下颌一片火红,毛色显得格外美丽。据说驯顺了,一只可卖好几百元。驯鸟人把鸟捉了,用细绳扎了尾羽和翅膀,装入一只白布口袋,失去自由的红颌鸟便在其中拚命挣扎。驯鸟人不无得意地说:“这种鸟可不好驯,脾气倔着呢,三天换不过食,就得饿死。”我问他:“你抓这三只,能驯顺几只?”他说:“顶多一只。”我便说:“那还不如放了它们。”驯鸟人用鼻子笑着道:“那不等于放了发财机会吗?”和这种人,还有什么话说!心中倒暗暗佩服红颌鸟的刚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鸟类中,看来也是不乏“英雄”的。
我想起了美丽的青海湖。那里有一座鸟岛,真正是鸟类的世界。每当春夏时节,许多鸟,包括稀有的白天鹅,都由遥远的南方飞往鸟岛生儿育女。真诚的当地人用双手在树上搭起巨大的鸟巢,迎接远方的来客。鸟类也不客气,来了便住进人工窝巢中,人类和鸟类,携手维护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鸟类的天性,在青海湖的海阔天空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现和发挥。
在保护鸟类的口号下,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开枪打鸟是犯罪。但愿还能有更多的人能像发誓“疗梅”的龚自珍那样,大声疾呼:疗救笼中之鸟;希望笼中的病鸟,都能像红颌鸟那样刚强自尊,威武不屈。让人类和鸟类共同拥有一个美好的世界。


第10版(文学副刊)
专栏:九州风物

  话说“女儿茶”
陈永昊
今年清明节那天,我到住在杭州近郊的妹妹家做客。
妹夫坐在堂前,正用一口电炒锅炒制“西湖龙井”。锅沿上有两个开关,是用来控制电炒锅温度的。妹夫一双厚实的大手节奏分明地在锅中转来抹去,嫩嫩的青叶在“沙沙”声中渐渐变成片片扁茶。
妹妹泡来一杯热茶。我接过来,端到齐眉处透过玻璃杯细看,只见清澄淡绿的水中,一颗颗三瓣尖芽浮动着,像一朵朵绽开的黄绿色的小花。我又把杯子放到嘴边,呷一口,芳香幽幽,直透肺腑。妹妹说,这是用最早采摘的嫩芽制成的,一亩多茶地才采制成那么一两,可谓极品。
妹夫插嘴说:当年乾隆也喝不上这等好茶哩!传说,龙井茶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到过杭州龙井后才出名的,而且那时真正的龙井茶树只有十八棵!
这传说我早已听过,认为它是吴越之地的茶农很早就懂得商品的名人效应的一个例子。可是这传说还在流传。妹夫说他前些日子,去山西推销茶叶,山西人还问他,听说你们那里的龙井茶树只有十八棵,怎么会有那么多龙井茶呢?
我们中国人是善良厚道的,喜听传说、易信传说也是表现之一。然而,时至当代,仍不加分析地对老传说深信不疑,着实让人迷惑。
不仅如此,妹夫又颇得意地说,山西人还问他:龙井茶真是未嫁的姑娘用嘴采摘的么?扁扁的形状、宜人的清香真是因为在姑娘的胸口焐过的缘故么?
我听了,觉得有趣,又十分不解:山西与浙江虽相隔数省,但毕竟同属一国,怎么会“传说”到“差之万里”的地步呢?
妹夫一笑。那笑似乎并非单笑山西人,也有连我一起笑的味道。
妹夫说,用嘴采茶,并不全是空穴来风。采茶是心灵手巧的活儿,未嫁的年轻姑娘确实是采茶的主力。她们采起茶来,两只手一齐飞动。由于“(清)明前茶”、“(谷)雨前茶”的品相要求很高,最好只有短短的三瓣尖芽,而采摘有时难免会带点蒂下来,姑娘们便及时送到嘴边,用牙把蒂咬掉。这就是杭州姑娘用嘴采茶的来历了。妹夫说,所以龙井茶又有“女儿茶”、“舌尖茶”的俗名。
至于上等的龙井茶,一定须处女来采摘,一定须经处女的胸焐过等等,却已纯属“谬传”和“异想”。但像采制龙井茶这种在外地人看来似乎有点神秘的事情,染上多种文化色彩也属自然。


第10版(文学副刊)
专栏:

  《我的湘西》(散文选集)研讨会在湘西举行
土家族青年作家彭学明散文作品研讨会日前在湖南省桑植县举行。省内外的20余位专家及有关人士出席了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近10年来,彭学明以100多万字的散文作品深情地描绘了湘西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作品中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研讨会是由《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散文·海外版》、《芙蓉》、《九州诗文》、《湖南文学》共同主办的。据悉,彭学明的散文选集《我的湘西》已被收入“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景平)


第10版(文学副刊)
专栏:

  “全国海岛县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长岛举行
“全国海岛县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日前在山东长岛举行。与会代表就海岛文化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广泛交流,并深入探讨了海岛县文化事业的发展趋势。大家一致认为,海岛文化建设正日益受到重视,布局合理、成龙配套、充满社会主义文化氛围的海上文化网络已基本形成。海岛文化建设应在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方向的同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强化社会文化意识,用健康向上、灵活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坚持以文“化”人,弘扬正气,努力把海岛建设成为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的重要基地,成为展示我国美好形象的窗口,成为辽阔的海域上集宣传、文化、旅游和巩固国防于一身的坚固的海上文化长城,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
研讨会是由中国文化报、山东省文化厅、烟台市文化局和长岛县政府共同主办的。(刘文)


第10版(文学副刊)
专栏:

  天山深处的歌
祖书勤
好大的山
好大的山哟
奔涌着险浪凶波
好险的路哟
从天的尽头飘落
汽车犹如一叶小舟
在漫漫云海中颠簸
一会儿被捧上波山
一会儿又跌入浪壑
我问陡峻的峭壁
我问湍急的冰河
我问高耸的雪山
我问幽静的深壑
咱们无畏的战士啊
怎样在这里把道路开拓
峭壁记忆
峭壁微探威严的身躯
劲松叙说着火热的生活
也许因为我的面孔过于严肃
枯藤野草从不在这儿落脚
也许因为我的性格过于冷酷
岩鹰也怕在这儿把翅膀碰折
因此,每日傍着星星、流云
怀念着往日的欢乐
自打火红的军旗飘动在岩顶
才摇碎千古大山的静默
清晨,战士踩着云朵打钎
山谷回荡起雄壮的夯歌
傍晚,战士接过霞火点炮
恰似春雷在大地滚过
或许由于整天和战士厮磨
使我也懂得热爱生活
多少次风残雪暴的夜晚
喜看那姹紫嫣红的灯火
多少次在战士工余饭后
爱学那声声笑语欢歌
如今,一批批战士虽然走了
却留下了车的洪流、歌的长河
载着星星、雪花和流云
伴着我美好的记忆从梦中漫过
雪山情思
雪山在云海中高昂着头颅
博大的胸怀飞出灼热的情歌
蓝天给我披一身云的罗衣
大地给我擎天拔地的骨骼
自古这里是无法逾越的天险
奇高酷寒把我与人世间阻隔
自从山垭飘落一片绿云
我的生活才第一次充满人间欢乐
篝火熊熊,温暖我冻僵的躯体
战歌阵阵,赶去暴风雪的喧喝
开山炮,炸响起欢庆的鼓点
搅拌机,喷吐着彩云的花朵
战士啊,多像高明的画师
泼一腔豪情,绘满山春色
数十次雪崩的考验
数百次塌方的锻磨
冷吗?流云饱浸着战士的热汗
累吗?风枪欢唱着战士的情歌
苦吗?理想诉说着战士的幸福
怕吗?请问战士可爱的祖国
三度秋霜冬雪
大路嵌蓝天,隧道云中过
一千个日日夜夜
战士爱大山,大山情似火
朝朝暮暮,吐不尽胸中的情思
时时刻刻,企盼着明日的欢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