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美术)
专栏:

  烽火照画魂
孙志远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在纪念这个非凡节日的时刻,特别令人想起我们伟大民族革命战争中的那些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先烈们,同时,我们也记起那些曾经驰骋在敌人后方战场上的文艺战士。他们在极其残酷、生活极端困苦的战争环境里,以文艺作品为武器,鼓舞人民,打击敌人,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写照,使我们得以从中看到那场惊天动地的战争风云。
彦涵就是这些文艺战士中的一个优秀代表。
1937年抗战爆发时,彦涵还是国立杭州艺专预科的一名学生,他亲眼看见了国土沦陷、家破人亡的悲惨景象,毅然奔赴延安。在鲁艺学习三个月之后,随八路军东渡黄河,深入太行山敌后方,一手握笔,一手拿枪,投身于战争的熊熊烈火之中。
他在敌后整整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四个年头,他的心始终和那苦难的土地一起燃烧。日寇奸淫烧杀抢掠等等惨绝人寰的残暴行径,激起了他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而广大军民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又极大地鼓舞了他的斗志,同时也激发了他无比强烈的创作热情。他在紧张的战斗间隙,满怀激情地创作了大量反映根据地军民战斗生活的木刻作品,如《团结抗战》、《奇袭阳明堡飞机场》、《收复井陉煤矿》、《破坏交通》、《彭德怀将军在前线》、《侦察员》、《宁死不屈的人们》、《抬担架》、《民兵英雄刘二堂》等等。1943年回到延安,他又以那段血与火的生活为素材,创作了《当敌人搜山的时候》、《不让敌人抢走粮草》、《来了亲人八路军》、《奋勇迎击》、《把她们隐藏起来》、《狼牙山五壮士》等大批木刻作品。
这些带着战火硝烟的作品,在敌后方、解放区乃至大后方广泛流传,给予抗战中的中国人民很大的鼓舞。有些作品还传到美、苏、捷等国,刊登在他们的报刊上,使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的人民对中国的抗战情况有了形象的了解。
今天,这些在画家青年时代并于战火中仓促而成的作品,以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获得中外人士高度评价。岁月的积尘不但不会使其失色,而且会愈加显现出它们独具的光辉。这是只有亲身参加过那场战争的人才能画得出来的。它们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中外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包括法国的“两次世界大战博物馆”,都收藏了它们。因为它们是用血与火铸成,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东部战场的真实写照,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与和平而英勇斗争的历史见证。
彦涵是一位亲身抗击过日本法西斯的青年军旅画家。在此后的半个世纪里,他以人民艺术家的自觉精神,怀着强烈的时代责任感,秉其天赋之才,满腔热情地创作出一批又一批反映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的战斗与建设的优秀作品,“组成了一幅幅可以连接起来阅读的史诗般的壮丽画卷”(江丰语),为中国的版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0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飘逝。随着历史的推进,人类改变着以往的观念,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的需求。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场战争曾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和我们为取得胜利所付出无比巨大的代价,更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全部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附图片)
埋地雷(版画)彦涵
欢送参加八路军(版画) 彦涵
支援前线(版画) 彦涵
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版画) 彦涵


第7版(美术)
专栏: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作品选
近日,著名老画家蔡若虹同志给本报寄来两幅他在上海抗日战争初期创作的漫画。问及当时情况,蔡老回忆说:“1937年‘8·13’后的一天,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炸死许多平民,其中一位妇女惨死时,她的婴孩正在吸吮着母亲的奶汁。听到这个消息,仇恨与同情激励我画了这幅《血的哺养》(见图)。茅盾同志看到后很喜欢并将它刊登在同年创刊的《烽火》杂志上。后来,茅公告诉我这幅画产生了很大影响。另一幅漫画《全民抗战的巨浪》(见图)经夏衍同志推荐,发表在当年的《救亡漫画》上……”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本版重新发表蔡若虹、彦涵、高庄、王寄舟同志的作品,以纪念中华民族那段血写的悲壮历史。(附图片)
全民抗战的巨浪(漫画) 蔡若虹
血的哺养(漫画)蔡若虹


第7版(美术)
专栏:

高庄抗战木刻选
高庄同志,原名沈士庄。1905年生,上海宝山县人。早年曾就读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美术系。抗战爆发后即参加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投身抗战文化战线。先后创作有《血战昆仑关》、《奔向前方》、《抗战音乐》等一系列木刻作品。
怒吼吧,中国!(版画) 高庄
担架队(版画) 高庄
到前方去(版画) 高庄
女民兵(版画) 高庄
日寇暴行(版画) 高庄
雪地行军(版画) 王寄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