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7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时事经纬

  勾画蓝图迈向九七
——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半年工作回顾
端木来娣
今年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经过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五个专题小组共举行了22次会议,完成了预定的工作计划。
预委会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筹组特区政府和立法工作开创了有利的局面。由于英方和彭定康抛出的“政改方案”违反联合声明和基本法以及中英已达成的协议,破坏了“直通车”和政制衔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九七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终止港英三级政制架构,重新组建特区立法会和区域组织。预委会按照全国人大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案。近半年来,政务小组进一步讨论了香港第一届政府咨询组织的设置、第一届政府的机构设置和主要官员的范围、公务员队伍和制度的稳定、第一届立法会产生办法中的分区直接选举的安排和对拥有外国国籍与外国居留权的人士出任立法会议员的比例限制如何落实、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的组建、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各类人员就职宣誓的誓词内容等,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这里必须一提的是,中英两国政府不久前就香港终审法院问题达成了协议,这是对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合作和中英两国关系都有积极意义的一件事,其中包括着预委会工作的成果。香港终审法院问题是香港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焦点,为了确保特别行政区成立时香港就有一个终审法院,有一套独立完整的司法体制,政务专题小组讨论并及时提出了组建特区终审法院的八点原则性意见。由于这些建议符合联合声明和基本法的规定,符合香港的实际情况,有利于维护香港的法治,在中英关于终审法院问题的谈判中完全被采纳了,从而为中英两国最终达成协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些香港社会普遍关注的、与广大港人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是近半年来预委会各专题小组研究的重点。经济专题小组围绕着香港财政金融、大型基建工程、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关系、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研究。关于过渡期香港财政预算案的编制工作问题,经济小组认为,根据中英联合声明的有关规定,97/98财政年度预算案的编制应以中方为主。由于96/97年度财政预算案与97/98年度财政预算案有内在联系和连续性,中方应尽早参与96/97年度财政预算案的编制过程,以利香港财政的平稳过渡。关于“九七”后两地金融关系问题,经济小组以基本法为依据,提出了正确处理两地金融关系的9条主要原则建议,重点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自行制定金融法律、法规,特区政府自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内地和香港的金融业务往来视同国际金融业务活动,按照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规则和惯例进行。关于维多利亚港填海,香港社会各界担心会使香港的海港、环境、生态及航运遭到损害,破坏维多利亚港的天然优势。经济小组听取各方面意见后建议,将填海问题提交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讨论,在中英双方磋商一致之前,维多利亚港的填海工程应暂缓进行。
法律、文化、社会及保安专题小组也积极开展了工作。法律小组今年上半年召开了5次会议,继续审查了香港原有成文条例230章及其附属立法。到目前为止,法律小组共审查了条例446章及其附属立法,并针对各种与基本法相抵触的问题,提出了一项《关于香港原有法律采用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的原则意见》。文化专题小组近半年主要研讨了基本法推介、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荣誉名衔制度、九七年后香港体育组织参加国际组织和国际比赛与活动、九七年民间庆祝活动问题和后过渡期港英在文化、教育、传媒等方面的重大政策改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社会及保安专题小组召开了4次会议,主要讨论了特区旅行证件、内地与香港的执法部门在打击犯罪方面的合作等问题。
预委会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香港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接受,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明年1月筹委会将成立,这就标志着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工作进入了一个具体阶段,对最终完成筹备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居港台胞拥护“七原则”
本报记者郑固固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主任钱其琛,日前宣布了中央人民政府处理九七后香港涉台问题的七项原则和政策,在港生活、工作的台湾同胞纷纷表示欢迎和拥护,认为这些原则和政策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又从香港与台湾关系的具体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合情合理。
记者即日专访了居港多年、在台胞中有代表性的两位台湾商人,请他们谈谈看法和感想。这两位台胞一位是香港台湾同乡会会长、香港台湾商会会长黄茂雄先生,一位是港澳台湾同乡会名誉会长康容章先生。
    关心、放心与信心
黄茂雄先生说,一拿到中央人民政府关于九七后香港涉台的“七原则”,就接连读了好几遍,逐段逐句逐字地看,首先一个感觉是,我们在港台胞的利益受到维护。执行这些政策,不但可以进一步促进台商投资香港,发展港台之间贸易往来,而且对香港的平稳过渡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他说,在港居住的台胞约有5万人,大部分从商做贸易。如今距离香港回归只剩730多天,将来港台之间的生意怎么做,台胞们都非常关心。现在看来,中央人民政府在考虑这方面政策时,真正是坚持“一国两制”原则,严格按基本法办事,同时又充分照顾到香港的现实,全面细致周到。广大居港台胞完全赞成“七原则”,大家对前途更有信心,更踏实了。
黄茂雄指出,港台之间的民间经贸关系密切,近年来更是突飞猛进,相互投资及贸易额都有大幅增长,香港已成为台湾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去年台商到香港申请成立公司的就有3万多家。这些现象是海峡两岸经贸迅速发展的真实反映。台湾要生存发展,不可能离开祖国大陆,同时也需要香港。因此对中央人民政府的“七原则”,只要不抱有偏见的港台两地人民都会赞成的。
   “一个中国”原则不能违反
在香港经商20多年的康容章先生认为,中央人民政府的“七原则”有“一松一紧”,所谓“松”,就是九七之后,台胞到香港进行投资、贸易、运输、就学、就业和定居,会比现在港英当局的政策还要宽松,人员往来还要方便简单;所谓“紧”,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虽然两岸暂时尚未统一,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绝不允许搞“台独”、“一中一台”、“两个中国”。违背了这一点,就谈不上维护香港、台湾的根本利益。他指出,台湾李登辉、连战最近搞的“出访”动作,自以为得计,其实很无聊。很明显在那里搞“一中一台”,还不承认。我们在香港的台湾乡亲不赞同他们的做法,因为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人心所向,不是台湾少部分人搞点花样就可以改变的。
康容章说,我只是个商人,不懂政治,但有些事情我们看得很清楚。比如李登辉不久前说要“参与”港澳事务,其实,对港澳回归祖国他做过什么事?现在又想来插一手,除了把港澳搞乱外,不会起到什么好作用!
康先生认为,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回归的前两年就公布了这项涉台政策,时机上很及时,不但稳定了现在在港经商的台湾同胞,而且会激发更多的台商制订赴港投资计划,今后港台民间经贸关系一定会有大的发展。(本报香港电)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扬长避短共同发展
——唐英年谈香港和内地经贸合作
本报记者徐运平
香港半岛针织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唐英年先生是香港工业总会副会长,多年来一直在香港与内地从事纺织品投资与贸易。近日,记者就如何加强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合作请他谈谈感受。
祖籍江苏无锡、今年43岁的唐英年先生世代经营纺织品生意,他是这个家族的第四代。谈经贸自然离不开投资,说起他在内地的投资情况如数家珍。
唐先生是1978年开始回内地投资的,先后在深圳、新疆、上海等地创办合资企业。至今已有几十家,主要项目是纺织和电子。与改革开放的发展同步,他所投资的合资企业也经历了艰难创业到成功的过程。这些合资企业当中,上海联合毛纺织厂已在上海股票市场上市,新疆天山毛纺织品厂也成为全国十大成功合资企业之一。
唐英年先生可以说是最早进入内地投资者之一。继深圳纺织品合资企业创办之后,1979年他在新疆开办了区内第一家合资企业即天山毛纺织品公司。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天山毛纺已由当初投资500万美元发展到今天数亿元人民币的生产规模,产品主要用于转口贸易,经香港出口美国和日本。
唐先生之所以选择了新疆乌鲁木齐做纺织品投资,是看中了当地的投资环境。他说,除了原材料丰富,更重要的是工人素质很好,也比较容易适应合资企业的管理方式。16年来,公司纺织品生产一直不断扩大规模,由初纺到精纺再到毛料,企业投资回报很好。
在内地十多年的投资经历,加上他在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经香港进行转口贸易,唐英年先生对香港与内地在经贸合作方面有不少深切的体会。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配合很好,只要双方继续加强合作,发展经贸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从而也可以带动各方面的合作与发展。
“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法制经济,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法制建设则显得更加重要。”唐先生指出,内地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法制建设已大大改观。近年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也在逐步完善。其实,任何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起步之初,都存在法制不配套的问题,后来才在发展过程中慢慢完善起来,法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对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外来投资者看到内地法制建设日益进步,就会倍增投资信心。具体到经贸合作方面,有了健全的法制,在合作中有什么权利与义务,应遵守什么规章制度,就很清楚,这样还可以避免不少纠纷,有了纠纷,双方依法办事,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对如何发挥香港与内地优势加强经贸合作,唐英年认为,香港最大的优势,也是香港几十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就在于善于开拓国际市场,以灵活性与商业智慧将香港的产品推销出去。正因为香港本身市场十分有限,开拓外国市场则成为香港的生存之路。由于香港市场开放得早,对外界好的东西吸收得快,很早走向国际市场,所以,香港的经贸人士有着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熟悉市场、开拓市场、占有市场,拥有国际贸易经验,这就是香港成功的重要因素。这是从工业上讲,就服务业而言,香港一方面有比较完善的法制环境,同时香港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金融体制比较健全,服务性行业的资源与内地比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内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更有一个拥有12亿多人口的内销市场,无疑对外来投资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人们消费能力迅速增长,市场潜力很大,已成全球最具吸收力的市场。同时,内地生产力量很强,工业基础不错,技术力量雄厚,中国经济很快就会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前列。
内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必将为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前景会令人更加乐观。如果双方加强合作,扬长避短,共同交流与分享国际贸易经验,内地则可以更多地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双方携手走向国际市场。
随着香港回归日近,唐英年先生对九七后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前景抱有信心。他认为内地的资源、人才、技术、市场加上香港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与完整的金融服务体制,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合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组合,经贸合作前景必定是无限广阔的。 (本报香港电)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澳门报考内地高校人数为历年之冠
本报讯内地普通高等院校在澳门联合招生考试日前在澳门筷子基劳校中学举行,澳门各中学毕业生逾600人报考,为历年之最,反映出近年澳门学生到内地升学的人数不断增加。
据统计,今年报考的考生总数为613人,其中文史科类256人,理工科类272人,医学类85人。
随着澳门学生对内地大学认识增加,学生所报读大学由广东省逐渐扩展到其它内地高校。今年考生报读的院校达43所。报读人数较多的院校有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等。
澳门立法会议员、澳门大专教育基金会副会长唐志坚在谈到今次报考人数为何如此多时说,内地院校为配合澳门后过渡期人才需要以及澳门学生的要求,增加学生报读专业以及开设澳门生专门班,如专为澳门设立的管理专业班、土木工程专门班、教育专业专门班、电脑专门班、法律专门班等;学生报读的专业广泛。此外,各大学还认真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一些大学新建了港澳生宿舍。
(王惠存)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创会会员作品展”在澳展出
本报讯“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创会会员作品展”暨“美国印象作品展”,日前在澳门隆重揭幕。
这次摄影展展出200幅作品,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128位创会会员所拍摄的作品,有《邓小平》、《雪夜》、《回眸》、《松魂》等110幅。这些作品包括中国派、西洋派、现代派、新闻纪实、超现实等各种风格流派;第二部分是部分会员早先在美国10多个地区所拍下的风光照片,有《尼亚加拉瀑布》、《裙下风光》、《门面色彩》等共74幅;第三部分展出该会已故名誉会长兼发起人之一郎静山的作品《仙山楼阁》、《桥》、《绝峰回云》等12幅佳作。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两岸乡亲话统一
王勤
夏日的一天,晴空万里,田野里齐刷刷的麦子在微风吹拂下翻起喜人的碧波,人们收获的希望已近在咫尺。这天,江苏省建湖县沿河乡桂东村村民潘伟干的哥哥、原黄埔军校第18期学员潘先生(潘公放),激动和兴奋使他忘却了从台湾归来探望94岁高龄的老母和两个弟弟的旅途疲劳,兴致勃勃地在他弟弟家里与阔别46年之久,儿时在一起长大的老友和乡亲们交谈着。
“老兄呀,你今年有70多了吧?”一个拄着拐杖的老爹爹问。“75了。”“噢!我印象中你有这么大年纪了。你这次回来看家乡变了吧!?”“变了,变得叫我不认识了,满眼瓦楼房,看不到一间茅草屋,公路通到家门口,真叫人不可想象。”
“台湾和我们不一样吧?”
“主要是政治制度不一样,别的都一样,像春节,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堂屋里神台柜上敬观世音、财神爷,风俗习惯一个样。”潘先生的话激起了村民们的兴趣,谈着谈着就自然而然地谈到了祖国统一这个主题上。
“潘爹爹,台湾人想统一吗?”一个40多岁的村民直截了当地问潘先生。
潘先生一点不拘束地说:“现在台湾民众,包括国民党员在内都盼望着尽快实现统一,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台湾资源很少,没发展前途;二是台湾人才多没处用,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祖国大陆。自祖国大陆开放以来,台湾很多人前来投资办厂经商,据半年前统计,台湾有2万多户来做生意。现在两岸青年成婚的也很多,和睦相处干事业。台湾民众都盼望实现统一,统一了来去更方便了,就像你们现在到建湖、盐城一样,那有多好。”“潘爹爹我有句话不知能不能问你。”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说。“你尽管问,没问题。”“江总书记提出的关于祖国统一的八点意见在台湾有什么反响?”“你们也关心这件事,好!我痛快地告诉你们,这八点意见深受台湾民众的欢迎和拥护。台湾民众和政界人士以及高级知识分子都说江泽民八点意见是尽到了诚意,是再好不过的。在江泽民八点意见后,李登辉不是又提出了六点意见吗?李六点遭到了广大民众和政界不少人的反对,都提出在统一问题上不要绕圈子,应该尽快拿出诚意,很好地坐下来谈谈,求得意见上的一致。看来,祖国统一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幸运的一代
——访港事顾问、北京市青联副主席李秀恒
本报记者陈维伟童古丽珂
6月下旬,记者在北京京丰宾馆采访了刚刚当选北京市青联副主席(特邀)的港事顾问李秀恒。
已过不惑之年的李秀恒,在香港钟表业算得上赫赫有名的年轻“大亨”。他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嘴巴上留着一排胡须,谈起话来温文尔雅,倒像是个才华横溢的大学生。
李秀恒对记者说:“我们这代青年人是幸运的一代:一是赶上世纪的更迭;二是赶上祖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三是赶上‘九七’。正是由于祖国的改革开放,才会使香港的一些优势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正是由于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的命运才更加与整个祖国的命运息息相通。我作为一名香港的有志青年,愿积极参与一切有利于祖国统一的活动。”
经了解,李秀恒“头衔”不少——他是“中港经贸商会会长”、“香港金宝时钟集团董事长”;1991年,当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1993年,荣获“香港青年工业家奖”……然而,“头衔”越多,他越感到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的重大。他的公司还精心制作了2000余只“倒计时表”,表达了广大香港同胞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李秀恒说:“我为之奋斗的事业不仅是财富的积累,更应包括祖国和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他曾多次跨越大洋,代表香港钟表商会和工商界,为促成美国延长对中国最惠国待遇而奔波;他还与国外的官员、进口商接触,对他们晓之以利害,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成就,消除误会,增进理解,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他还是第一批到北京、到国务院港澳办反映港商、外商意见的香港工商界人士之一。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万绍芬曾寄语李秀恒:“年轻有为,艰苦创业,繁荣香港,心系神州。”


第11版(台港澳)
专栏:

日月潭位于台湾中部,四面环山,是海拔748米的一座高山湖泊。
 新华社记者 徐佑珠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