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时代报告

  共同撑起那片天
—一个大学生和六个民警的故事
牛文丽

1994年金秋时节,河南大学迎来一批新生,获得河大物理系最高分的是来自罗山县农村的童永在——一位从小失去父爱母宠的孤儿。
1975年,童永在出生在罗山县周党乡田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也曾有过一个温暖的家,有过一份父母的宠爱,可是那一切对他来说太短暂、也太遥远。1岁时爸爸不幸因病去世,5岁时妈妈改嫁远走他乡,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收养了他。为了供养孙儿上学,两位老人在六亩薄地上辛勤地耕耘着。炎炎烈日下,他们驼着背在地里锄禾,汗水顺着满是皱纹的脸上落下来,流进足下的黄土地。永在心疼地劝爷、奶:“您们歇歇吧,我不上学了,我下地帮着干活……”话没说完,已被爷、奶生气地打断,爷爷叹了一口气,说道:“再苦再累,爷、奶也要供你上学,你一定要争气。”
苦去甘来,十多个春秋过去了,永在没有辜负爷、奶的希望。他在1994年高考中获得718分的好成绩,成为全村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被河南大学录取。可是一家人在欢喜的同时也忧虑重重:上学需要一大笔钱啊!家里的麦种卖了,喂养的两只母鸡也卖了,可这仅仅够路费。就在他们困难的时候,善良的乡亲们伸出了热情的手,送来了一元、两元……无儿无女的盲人王德祖大爷把积攒了一辈子的500元钱拿出来,还把自己存放多年的手表送给了永在。
永在怀揣着乡亲们捐助的600元钱,带着一条薄被子来到河大。当初填写志愿的时候,永在报的全是师范性质的学校,一方面为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师范类学校不收学费,可以减轻爷、奶的负担。入学后,永在交了书钱、生活费、住宿费之后,带的钱已所剩无几了。早晚吃饭的时候,他只买一个馍,喝点不要钱的稀汤,要是早上买一个菜包也舍不得吃完,留下一半中午吃的时候已经凉透了。中午1元的青菜也只买半份,能吃饱饭就行。入冬了,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永在把仅有的一条薄被剪开,铺一半盖一半,夜深人静的时候,惨白的灯光映着他专注的神情,读书的感觉像是躺在暖洋洋的太阳下,忘记了夜晚的寒冷。苦,他没有说过,他甚至认为:没有钱,可以抵制买东西的欲望,不会想着逛街耽误学习。但没有钱又如何生活下去呢?
在他困难的时候,社会又伸出了热情之手,6位素不相识的人民警察悄悄向他走来。
   二
199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忙碌一天很晚才回家的开封市四面钟交警胡军,难得和妻子、女儿吃上一顿团圆饭。夜晚10点,刚好中央电视台播放《人间万象》节目,看着电视的一家人突然间都不说笑了,周围的空气变得凝重起来。电视里正播放的情节是四川一位女大学生从家里返校时,只带了一包咸菜,女学生衣着破旧、单薄,在寒风中冻得发抖,因钱少连火车票都没有买上,很晚还在火车站徘徊、哭泣……看着看着,胡军这位“有泪不轻弹”的男子汉眼眶湿润了,妻子、女儿禁不住哭出声来。他们深深地震撼了,想不到这位女学生的生活这么苦!本市的河南大学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学生呢?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多次荣获省“优秀民警”称号的胡军在苦思着:怎样帮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呢?这一夜,他失眠了。
第二天一早,胡军到岗上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同事李兵、刘昭、杜欣、王永红、李豫川。他们听后深深感动了。他们6人中,只有一个上过警校,大学对于他们是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地方。在岗上值班时,他们从没有碰上大学生闯红灯的现象,他们认为那是因为大学生有着良好的素质。他们想:如果人人都像大学生一样,受过很好的教育,遵守交通秩序,干交警这一行也就省力多了。最后大家商定:四面钟岗上的6名交警每月拿出100元钱,资助一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不管岗上人员如何变动,“接力棒”一直传下去,直到这名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胡军他们满腔热情地来到河大,找到相识的王惠民老师,把交警们的想法说了出来。虽然他们的工资并不高,平均只有290元。其中,胡军的工资最高,是320元。可他妻子所在药厂不景气,每月只有100多元,家里上有老人,下有小孩。李豫川他们5个都是20出头的小伙,还没有结婚,他们的父母对自己的儿子说:“家里的事用不着操心,你们只管好好干!”他们提出“少吸一盒烟,资助一名学生”的口号,他们知道学生更苦,更需要帮助。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大学里,生活困难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20%,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一般占5%—10%。虽然师范院校的学生不收学费,还补贴助学金,每个学生每学期可节省400多元,但是每个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仍需要150元左右,再加上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河大物理系童永在同学的情况,牵动着6名警察的心。
   三
1995年1月18日,四面钟分队队长胡军、政委李同喜、二队队长李文祥等同志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河大,见到了童永在。寒冬腊月,永在只穿着一身薄毛衣、薄秋裤。交警们握着永在冻得冰凉的手,心里一阵酸涩。李同喜急忙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永在身上,关切地对他说:“我们从系里知道了你的情况,深为你在困境中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这100元钱是我们四面钟岗6名交警拿出来的,每月我们都按时送来100元。以后有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尽力帮助,希望你好好学习。”望着非亲非故、素不相识的交警们,永在感受到一股暖流涌向了他。
腊月二十三,该过小年了。胡军让妻子准备了丰盛的午餐,邀请永在到家里来做客,永在又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1995年春节来临之际,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都到街上买东西准备回去看望父母,永在多想为操了一辈子心至今还在黄土地上劳作的爷、奶捎点吃的、用的!正当他为难的时候,交警们又看他来了,政委李同喜送来100元钱,胡军、刘昭、李豫川带来一大包糖果、糕点,并让永在回去后代交警们向爷、奶问个好!
在村头翘首等待孙儿的爷、奶看到永在拎着一大包乡下买不到的糖果、糕点回来,感到疑惑,当他们知道事情的缘由,不禁泪水纵横:“回去后一定要好好谢谢人家!”太多的语言他们表达不出,孙儿在外受到关怀,对于这对饱经风霜的老人已是最大的安慰!
当记者到河南大学见到童永在同学时,他正在寝室里看书。他感慨地对记者说:“虽然我失去了父母,可我也得到很多,我觉得很富有,我得到了人世间最为宝贵的亲情!”
记者从胡军、刘昭、李豫川、王永红、杜欣、李兵六名交警那里,听到了他们共同的心声:“我们只想为人民做件实实在在的事,很平凡,也是力所能及的,我们希望人们理解我们的工作,也希望真爱充满人间。”
他们的行为被人们称为“大学里的希望工程”,他们用真情谱写了一首“爱的奉献”之歌,这歌声将久久回荡在人们的心中。(《风流一代》杂志供稿)
(附图片)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青年乡镇企业家积极投身“共青团服务万村行动”
本报讯记者唐维红报道:6月23日,来自东南沿海和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38位青年乡镇企业家与团中央业已确定的“服务万村行动”先期启动的示范村,正式在北京签订厂村结对互助意向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团中央第一书记李克强等领导同志出席了签字仪式。
厂村结对互助活动是“共青团服务万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行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务万村行动”是指发挥团组织优势,组织、带领团员青年开展扶贫开发活动,促使贫困地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首批参加结对仪式的青年乡镇企业家多数曾获得过“全国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他们用实际行动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带头参加“服务万村行动”。开展厂村结对互助的双方将本着组织动员与自愿参与和互助互利、注重实效的原则,把企业的人才、经验、资金、管理等优势同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智力和资金支持、联合办厂(场、园)、扶助公益事业等方式,帮助示范村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
日前召开的中国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三届二次常务理事扩大会对厂村结对活动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部署。会上还宣读了致全国青年乡镇企业家的《倡议书》,倡议全国青年乡镇企业家以厂村结对互助的方式,积极参与“共青团服务万村行动”,促进实际资源向农村转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形势·政策·青年”征问征答

  青工为啥不愿意学技术?
编辑同志:
看了你们“征问征答”的启事后,我认为这个栏目的开设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它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建议将这个栏目办成一个固定专栏。下面是我为这个专栏写的稿件。由于水平有限,请予指正。
当今,在许多企业里,能娴熟操作高难技术的青工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有的工种没人干、不会干,甚至面临着断层、绝种的危险。这种现象的存在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计的危害。某基层单位,为了提高青工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举办一个培训班,单位给每个青工准备了教材、学习用品,并给予一定的时间保障,结果一让报名登记,竟没人参加,弄得单位领导直摇头叹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其一,在企业,长工资、晋级、晋升与工人技术水平高低关系不大,因而在青工头脑中根本就没有凭技术拿钱,凭技术吃饭这个概念。其二,在企业资历比技术重要的现状,严重影响着青工学技术的热情,企业往往在晋级、晋升中只注重资历、文凭,而不注重技术、技能,使青工都加入了论资排辈不求上进的大军中。其三,企业在生活福利、各类先进的评比中没有把技术等级因素结合起来,如在分房中只注重年龄、工作年限,而不考虑个人贡献、技术业务水平如何,在评先进中只注重工作表现,不考虑技术业务素质,因而不能激励和调动青工学技术的劲头,“技术好,能干啥”在青工头脑中始终是个问号。
致使青工不愿意学技术有诸多因素,我认为以上三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能给有关部门提个醒。企业要立足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必须拿出过硬的产品,而这离不开技术职工的创造性劳动。如今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的名人、明星,而唯独没有“技术明星”,令人遗憾。我们应创造条件,让更多有专长的职工“技术明星”脱颖而出。
西安秦川机械厂动力分厂工会主席赵玉忠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今日星座

  打铁先得自身硬
——记河北省涉县马布炼铁厂厂长申献利
董民
革命老区河北省涉县,有一个乡镇明星企业——马布炼铁厂。厂长申献利是个年轻人,今年只有28岁。企业上下、乡镇内外,无不夸奖这位年轻厂长既能干又正派。
马布炼铁厂原是一个只有90人的小厂,只有一座8立方米的小高炉,固定资产不足70万元。建成10年,换了8任厂长,而且曾一度停产3年。申献利担任厂长一年多,使这个小厂起死回生,建成了一座30立方米的现代化炼铁炉,年产量猛增到1.8万吨生铁,一跃成为拥有300多名职工、固定资产达500多万元、年利税110万元的县级重点企业。
打铁先得自身硬,申献利严格要求职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他首先以身作则。他家中盖房缺少人手,全家老少忙得不可开交,可申献利以厂为家,白天黑夜泡在工厂里,压根儿顾不上家务。厂党支部书记建议从厂里派几个工人,抽空帮助他家把房子尽快盖起来,他婉言谢绝,说:“作为一厂之长,只有带头模范遵守厂规的义务,决没有为了私事动用工厂劳动力的权利。”
由于申献利工作出色,工厂被县、市评选为乡镇明星企业,他个人也被邯郸市命名为“乡镇企业家”。1994年,乡政府奖励他500元,他说这是全厂职工的功劳和光荣,便把奖金如数交到职工代表会。不久,县里又奖励他2000元,他又把这笔钱捐献给马布乡小学。他说:“我们革命老区还太穷,教育经费更为金贵。2000元并不算多,可众人拾柴火焰高,我这是有多大力出多大力!”
申献利求贤若渴,他有一个“五顾茅庐”的故事。山西省有一位崔师傅,炼铁技术高,经验丰富。申献利曾4次前去拜访,请他到马布炼铁厂当技术指导,可崔师傅也有自己的故乡和亲人,4次都谢绝了申献利的请求。1994年大年初二,申献利第5次来到崔师傅家里,深深地给崔师傅鞠了一躬,恳切真诚地说:“马布乡是革命老区,那里的人民群众还很贫困,为了早日脱贫致富,马布乡父老乡亲委托我给您拜年来了。”他拉着崔师傅的手,动情地说:“看在马布乡一万一千多乡亲的情分上,崔师傅,您就跟我出山吧!”在他的真情感召下,崔师傅终于从山西来到了马布乡。到工厂后,崔师傅紧张地干了起来,一面指挥安装高炉,一面培训技术骨干,经过短短的4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当30立方米现代化高炉建起来的同时,一批技术工人也已培训上岗。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春在千门万户中
——中原油田青年志愿者活动素描
苏同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良好的社会环境,现代文明发展呼唤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时候,应声走来了青年志愿者。一年多来,中原油田青年志愿者的人数已达35852名,做好事13462件,为“老石油”解决生活实际困难9854件。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时间的推移,不少在石油战线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的“老石油”如今离退休了。这些“老石油”年轻时东征西战,风餐露宿的野外工作和无规律的生活,使不少人疾病缠身,而石油工业流动性大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中许多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他们的困难谁来管?现实问题与油田团委酝酿已久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不谋而合,于是,一项为万名“老石油”送温暖工程在全油田推开。让每一位有困难的离退休“老石油”身边有“子女”,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老石油”都得到关心和照顾。
采油一矿退休职工张生贞的3个子女均在外地工作,年初分到新楼房后,他和老伴眼瞅着家里一屋子的东西犯了愁。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小心翼翼地拨通了青年志愿者服务热线电话,不一会儿,呼啦啦来了一拨年轻人,十几个小伙子抬的抬,搬的搬,不到一上午就帮张师傅搬好了家。搬家过程中,细心的志愿者发现他家的热水器坏了,第二天又上门为他修好了热水器。张师傅被深深感动了,他逢人便讲:“这热线电话真灵!”
在石油战线奋战了30多年的采油二厂退休老工人李德福,因患脑血栓引起偏瘫,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孩子一个在兰考钻井队,一个又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工作,家中的重担就落在身体孱弱的老伴身上。有时老伴病倒了,老两口的生活就更困难了。采油十三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李师傅家结成了“一助一”服务对子。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为老人养病提供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星期天,几个年轻人来到李师傅家,买涂料的买涂料,搬家具的搬家具,刷房子的刷房子,整个屋子焕然一新。随后,几个女同志又将里里外外及门窗擦洗得干干净净。两位老人拉着志愿者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青年们除了定期帮助老人料理家务外,还常年坚持送医送药到床头。去年中秋节前夕,李师傅病情加重,他们急忙将老人送到医院。白天上班,晚上就轮流守候在老人身边喂饭喂药,把老人当自己的亲人一样服侍,并在医院陪老人度过了中秋节。他们用自己的爱心与热情,温暖了这个家。
青年志愿者的行动深深打动了“老石油”的心,他们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一些“老石油”也主动加入到志愿者行列里来,当起了“老志愿者”。油气集输公司一名“老石油”因肾功能衰竭动了两次大手术,长期在轮椅上度岁月,生活十分艰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承担了他的全部家务,给他送医送药,洗澡理发。
这位“老石油”感动地说:“青年志愿者把我的生活问题考虑得这么周到,凭着他们这份爱心,就是有再大的困难,我也要为油田建设发挥余热。”
目前,中原油田志愿者协会已经成立,他们多渠道募集的56.8万元专项基金,使活动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天涯壮歌
王秉礼周长新胡清海
最近,又一位英雄的名字——吴清全传扬在海南全岛。
1995年4月23日中午,海口市工商银行龙华路储蓄所刚刚交接班,保安吴清全发现一名彪形大汉走进储蓄所,形迹可疑,正要上前询问,不料一支手枪对着他的头部。28岁的吴清全听到歹徒低沉的话:“别动,不然就打死你!”
吴清全迅速出手,击落歹徒的手枪。歹徒掏出了匕首,向他刺杀过来。搏斗中,吴清全的手臂、胸部被歹徒刺中,鲜血染红了灰色的保安服。他死死抱住歹徒,不让歹徒靠近二道门,因为二道门里有放着大量人民币的保险柜。匕首又一次刺进了吴清全的胸部,他昏倒在地……
歹徒猛砸二道门。砸门声、叫骂声将吴清全唤醒。他看到歹徒拉上储蓄所的铁门,亮出胸前的炸药包,又在威胁二道门内的营业员:“不开门,我们就同归于尽!”
歹徒点燃炸药包,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吴清全一跃而起,猛扑过去,捻灭导火索,将炸药包塞进保安服内。歹徒急红了眼,又疯狂地向吴清全的后背举起了匕首,吴清全紧紧抱着炸药包,又倒在血泊中……
与此同时,营业员柯秋芬锁上了钱柜;张祝玉打开窗户,大声呼救;陈平立即打电话报警……
在歹徒对营业员狂叫时,吴清全爬到门前,用最后的一点力气站立起来,拉起铁链锁锁住了大门,歹徒的退路被吴清全封死了,储蓄所内的33万元人民币保住了。
巡警很快赶到,将歹徒击伤抓获。
医护人员抢救了80多个小时,吴清全终因伤势过重,再也没能醒来,于1995年4月27日5时停止了呼吸。第二天,中国工商银行、海口市公安局等单位以及各界群众2000多人为吴清全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上,人们得知:吴清全“五一”节准备结婚,离他牺牲时只差三天……
吴清全,海南普通的保安员,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了一曲天涯壮歌。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夏日的风景
刘耀辉摄于天津市街头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刚满19岁的刘光能,参加京九铁路建设两年来一直在“大篷车”上生活,除队友外,这盆文竹也是他心爱的伙伴。他说,平时很想家,可一工作起来就顾不得了。
新华社记者戴浩摄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奋战在京九线上
在千里京九铁路建设工地上,战斗着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他们顶酷暑、战严寒,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像一面面旗帜鼓舞着几十万筑路大军,推动着这条南北大动脉快速优质地向前延伸。大桥局淮滨路工程指挥、共产党员张皓月(前)身先士卒,和工人们一道,提前4个月完成施工任务,被铁道部评为全路优秀共产党员。他所带领的青年突击队中有4人在“七一”前光荣入党。
新华社记者戴浩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