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美术)
专栏:

  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
——悼念叶浅予先生
卢沉
5月25日上午,数以千计的北京文艺界人士、叶老的亲朋友好,赶赴八宝山公墓与先生遗体告别。一个性格正直、倔强的老人,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永远离开了我们。弥留之际在他头脑里还装着许多未完的心愿。
叶老是在5月8日因患脑梗塞抢救无效在北京去世的,享年88岁。一个在十年动乱期间惨遭四人帮迫害、出狱后连遭失子伤妻之痛、身患绝症屡次住院抢救的老人,竟能以88岁的高龄谢世,真是奇迹。
叶老多才多艺,业绩卓著。早年在上海从事漫画创作,主编漫画刊物,22岁就开始发表著名的连续漫画《王先生》,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者。抗日时期,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漫画界救亡协会,组织领导漫画宣传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访美回来创作连续漫画《天堂记》,幽默诙谐的画面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畸形与荒谬。
从40年代开始,叶老就由漫画转向中国画。根据速写加工,进行中国人物画创作,逐渐形成笔墨爽利、造型夸张富于装饰感的画风。
速写在叶老的艺术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叶老不是科班出身,早年自学绘画。速写不仅成为连结创作与生活的桥梁,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常年不懈、大量的速写实践,还练就了过硬的造型能力。记得我上美院中国画系三年级时,我们班在怀柔农村实习,叶老陪江丰院长骑着毛驴来看望我们,一到村里就领着我们在村子里转,逛农贸集市,掏出本子画速写,回到住处就坐在炕上用毛笔整理。叶老一辈子画的速写多得惊人,已出版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这是一笔有待整理的宝贵遗产。叶老本想在他有生之年出一个速写精选本,这已成为他的遗愿之一。
综观叶老一生,在中国画人物画创作上致力最勤,为衰落的人物画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五、六十年代,是叶老艺术创作的鼎盛期。这时叶先生才四、五十岁,精力充沛,欣逢盛世,全国性的建设热潮,丰富的生活积累,激发了创作热情。许多代表作都产生在这一阶段。如:中国画《中华民族大团结》、《夏天》、《头等羊毛》、《北平解放》、小说《子夜》的插图,还有一大批舞蹈人物画,都是难得的经典之作,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可惜这种旺盛的创作势头,不久即因文革开始而中断。叶老身陷囹圄,面壁、封笔十年之久。这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是美术事业的不幸。待到冤案昭雪、焕发第二次创作热情,先生已是白发苍苍、年逾古稀的老人。
叶老本性耿直,虽历尽磨难,仍遇事直言不讳,一身正气。晚年撰写数十万字的回忆录,秉笔直书,心胸坦荡,疾恶如仇。在老先生中能这样处世的诚属少见。
1990年起,先生不顾80多岁高龄,三次发起组织叶浅予师生艺术行路团,南揽富春,北走齐鲁,西赴湘鄂,带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社会,谈艺创作,言传身教,了无倦意。
近一年,先生明显衰老,日见消瘦,很熟的人,见面往往叫不出名字。开春以后,先生身体奇迹般好起来,能吃能睡,又开始画画了。有时还能自己出去散步,不须有人搀扶。3月31日生日那天,更是精神焕发,与前来祝寿的学生一起交谈、留影。当时大家都非常高兴,七嘴八舌地说:“叶老,你这一阵身子真好,就像过了一个坎,又上了一个台阶”。“88,这个数字很吉利”,“1997年到香港过90大寿不成问题”。
叶老晚年,虽已退休,仍十分关心美术教育事业。“四·一”校庆之际,院领导给离退休人员发了一封信,希望大家关心学校,为创建21世纪第一流的美术学院出谋献策。叶老收到后非常重视,逢人就谈此事。就在叶老去世前不久,我最后一次陪先生去洗澡,叶老还想顺便到美院中国画系找系里人谈美院的远景规划问题。终因体力不支而作罢。
本来,叶老打算过完生日就回南方,回老家浙江桐庐,机票都买了,画完给荣宝斋的两本册页,又伏案抄写毛泽东诗词选,说书是借来的,走之前要把书还给人家。一切都是好好的,突然因急性胆囊炎住院。4月26日上午,我赶到医院接叶老出院,先生身体已十分虚弱。我目送载着叶老的小卧车,绕道王府井缓缓离去,没想到这竟是与恩师的永别。
5月5日我离开北京,三天后恩师在北京悄悄去世,噩耗传来,我正在回乡的路上。
如今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已经安息,遗骸即将安葬在先生的故里富春江畔。恩师生前已用自己的一生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丰碑。努力实现先生的遗愿,无愧于先生的教诲,这将是最好的纪念。(附图片)
印度三人舞(中国画)叶浅予
凉山舞步(中国画) 叶浅予


第10版(美术)
专栏:

  艺术永生精神永存
——纪念徐悲鸿诞辰100周年
恩师悲鸿先生如若健在,该是100岁了。他离开我们太早,从1895年出生到1953年仙逝,只活了58年。人们常说,人不能到地球上白走一趟。悲鸿先生热爱生活,钟情祖国,追求艺术,不仅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艺术珍品,而且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他立志改革中国画,从江南水乡走向艺术之都巴黎,将中西画法熔为一炉,冲破了中国画陈陈相因,囿于成法的藩篱。他力主“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入者融之。”他直面人生,植根本土,严格造形,注重素描,着意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挖掘和刻画,“穷造化之神奇,探人生之究竟”,“致广大,尽精微”。他创作了《九方皋》、《愚公移山》、《巴人汲水》等一批画作,为中国人物画注入新的生命活力。他还创作了《泰戈尔》、《李印泉像》等一批人物肖像的传神之作。他的大泼墨山水画《漓江春雨》,穷大自然之神奇,使人耳目一新。他笔下的动物,也各具鲜明之个性,寄情寓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尤其是他的力作《奔马》,勇敢、神奇,写尽了他所苦苦追求的民族精神。悲鸿的油画和中国画,运用和吸收了西方画技,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内涵之精神和审美之情趣,却无不坚持着民族本性。作为一代宗师,徐悲鸿是中国画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一个关键人物。
悲鸿先生的人生格言“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笔录的座右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都集中体现出他的为人准则和崇高的人格精神。他将自己对人民的挚爱,对祖国的钟情,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对敌人的仇恨,对假恶丑的鄙视和鞭笞,都融进了艺术作品之中。这是他画作之魂。无论是巨幅还是小品,都能令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从造型夸张的愚公,纯朴憨厚的英模,到神驰的奔马,无不流泻着悲鸿先生的这种激情和追求,无不体现着他崇高的人格。这正是徐悲鸿先生的画作能够震撼人心和具有永久魅力的根本原因。
徐先生是一位世人公认的“伯乐”。我自己就有亲身感受。我读小学时,就崇拜他,斗胆给他寄去仿画之马及求教信。万没料到,这位艺术大师亲笔给我这个无名的小学生多次写信,并画图示意,还收我为徒,跟随他学画。我的前辈和同辈人中,不少人都受到过悲鸿先生的这种恩遇和谆谆教诲。他不仅教我们如何作画,更教我们如何做人。在他教导下成长起来的大批美术人才,当今已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力量。国际美术界称他为“中国绘画之父”,悲鸿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缅怀悲鸿先生,纪念悲鸿先生,我们就应该像他那样做人,那样作画。(附图片)
双马图(中国画)徐悲鸿
愚公移山(中国画·局部)徐悲鸿


第10版(美术)
专栏:

  画坛风景线
▲严阵水墨画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者是诗人,画作构思巧妙,充满浓烈的诗意。
▲青年画家吕宗平油画艺术展日前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中国版画家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前不久在北戴河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版画家代表一百余人出席。
会上由中国版协常务副主席王琦致开幕词。版协秘书长宋源文作了题为《继往开来,振兴版画,迎接二十一世纪新挑战》的工作报告。版协副秘书长谭权书作了《关于中国版画家协会章程修改意见》的说明。版协副主席古元作闭幕词。王琦当选为新一届版协主席。
▲由解放军总政文化部主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军旅画家作品精选》日前在京出版发行。
《精选》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三部分。编入《精选》集的一百二十幅作品,全部是全国八届美展中,军队美术工作者获奖作品和优秀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于七月四日至八日在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举办《李铎书孙子兵法碑拓展》。全长六千余字的孙子兵法,用宽七十厘米、长一百四十厘米大小的一百五十八张纸写完。碑刻总长二百二十米、高七十厘米。李铎先生书写时运用了字体的大小结合、虚实结合、枯润结合、奇正结合等艺术手法。
▲由北京江东晶彩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中国晶彩艺术大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本次大展所展出的作品带给各界朋友一种全新的艺术感受,它把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陶瓷制作技艺与绘画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美术作品产生出直光似锦、侧光似绒的神奇效果。
▲王明科画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他七十年代初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擅长工笔花鸟、人物画。这次展出的百余幅作品,造型严谨、色调鲜明。


第10版(美术)
专栏:

▲小三峡只龙镇一角(中国画)宋承德


第10版(美术)
专栏:

深圳画院中青年画家宋承德擅写意花鸟兼工山水。1986年,他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花鸟画。承德从幼即受到中国画的熏陶,但命运多蹇,动乱年代下过农村,在贵州苗族聚居的清水江畔画过不少油画写生。那几年无疑对他认识生活、熟悉大自然带来最初的感受和为将来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美院学习期间,他博采众家之长,无论花鸟、山水、工笔、重彩,或大、小写意都研究琢磨,从而提高了对中国画的鉴赏力,培养了现代观念的新的造型意识。
承德“画如其人”,笔墨豪放,格调清新。近年来他在色彩上下功夫,作品更为丰厚华润。
“大器晚成”是中国画家的一般成材规律,花鸟画尤其如此。由于中国画需要掌握高难度的技巧和渊博的知识,特别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注重画外功夫,所以从事中国画艺术创作实难做到“早熟”,“初入花鸟画之门易,悟到它的实质难,要想画出好的作品则难之尤难”。承德不知不觉已过不惑之年,以他的钻研精神和良好的艺术气质,持之以恒,日后必有大成。
振中
(附图片)
▲小三峡只龙镇一角(中国画) 宋承德


第10版(美术)
专栏:

乡情(中国画)尹沧海
尹沧海生于安徽省萧县,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院中国画系。现执教于天津大学。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


第10版(美术)
专栏:

瑶族新娘(中国画)陈中华
陈中华为我国青年画家,广西合浦县人,现在广西群众艺术馆工作。为了迎接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他以中国56个民族妇女形象为题材,创作了中国妇女系列人物画。


第10版(美术)
专栏:

边城曙光(水彩画)黄承谦
黄承谦为湖南人,青年画家,现在长沙雅礼中学教书。


第10版(美术)
专栏:

汉月依旧伴昭君(中国画) 周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