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

湖南省韶山市的“毛泽东之路”微型景观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当游客们来到滴水洞时,都纷纷抢着跟“毛主席”合影留念。
何志贤摄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热点追踪

  对“白色污染”亮红灯
本报记者费伟伟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报载,上海铁路局5万多名青年志愿者,这一天一大早就走上全局管内主要干线二等以上的车站和重点段,清理“白色垃圾”——塑料食品袋和塑料饭盒等。另外,从这天起,铁道部在部分列车上试用无毒、无害、无异味、可降解(指高分子化合物,受到日晒或酸、碱侵蚀后分子量降低现象)的新型快餐盒,替代目前使用的一次性塑料餐盒,以解决铁路沿线的污染。
这些举措堪称意义不凡。其意义,我想凡是出门坐过火车的都很容易理解。
有位外国留学生暑假期间畅游我国大好河山。回校后有中国同学问,此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答曰:是与铁路一样长的“白色长廊”。——我国铁路沿线散落的一次性塑料餐具数量之大,令她深感震惊。
确实,近几年,随着我国铁路客运量的增加,打工潮的高涨,这一“白色污染”现象日趋严重。据悉,目前铁路上一次性塑料快餐具的年消耗量已达4亿只左右。而目前我国生产一次性塑料餐盒等产品的聚苯乙烯泡沫片材生产线有70多条,年生产能力达70亿只。因此,“白色污染”远非铁路特有的“风景线”。据上海市一项统计,该市快餐业用掉的塑料餐具,每天就在50万份以上,产生的垃圾达200多吨。由于发泡塑料比重轻,因此实际上垃圾的数量远大于此数。
尤其严重的是,一次性快餐盒常用的发泡塑料,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CFC),对人类免疫系统与动植物生态环境具有破坏作用,因此如同冰箱禁用氟利昂一样,国际社会对使用发泡塑料也下了禁令。1993年签署的蒙特罗公约规定,1996年以后,将禁止使用氟利昂及发泡塑料餐具。我国也是该条约的签署国之一。有些塑料快餐盒虽然不用氟利昂,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脂等,对食物本身无多大毒害,但其对环境的危害却极大。经测算,一般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的降解周期为200—400年,掩埋在土壤里还会造成土壤恶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被牲畜误吃,轻者妨碍消化系统,重者导致死亡。那么,何以解决塑料快餐盒污染环境的问题呢?
铁道部从1991年起就将客运列车新型快餐饭盒的可行性研究列入了铁道部科技发展规划。目前,纸制餐盒、光生物双降解餐盒、淀粉树脂餐盒都已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并投入试用,根据试用情况明年再选定降解迅速、回收价值高、价格合理的新型餐盒,在全路大规模推广。
最近,上海市在国内率先颁发了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快餐盒的规定,要求以纯天然纸浆为原材料的“纸模餐具”取而代之,对执行不力的部门或个人,将收取污染费。武汉市卫生局及市食品办不久前也发出通知,要求停止使用一次性泡沫餐具,推广使用一次性纸餐具。
——我国终于对“白色污染”开始亮起红灯,尽管与我国污染的严重程度相比,这“灯火”尚嫌稀落,不够醒目,然而毕竟是一个可喜的开始。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我国的光生物降解塑料技术科研总体水平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但其产品目前还处于试用阶段。最近,北京市塑料研究所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物质标准中心对铁道部开始在部分列车上试用的光生物降解一次性塑料餐盒的降解性能进行了检测并实地曝晒,结果表明,这种新产品几个月后可分解成碎片,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但还不能完全降解,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现在一些地方开始倡导使用的“纸模餐具”,是通过在纸上涂上各种功能性涂料,达到防水、防油、防香气外泄等目的。专家指出,这些纸涂上涂料后,同样也很难降解。所以限于目前的技术水平,以纸代塑也不是方向。
因此,专家们呼吁,要解决一次性餐具对环境和景观的污染,应尽快制订法规,加强管理,采取回收和降解综合治理的办法。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在科研经费、人力、物力等方面继续对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的开发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必须大力加强管理和宣传,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即使是使用可降解的塑料餐具,用后也不能乱扔,应该收集起来,进行堆肥化处理或用于无土栽培等,以减轻环境污染,变废为宝。
治理“白色污染”,亟待我们每个人的关注与参与。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经济茶座

  破币和母亲节
肖赛亮
母亲节,某市银行门口竖起一块小牌:“庆母亲节破币兑换处。”把破币与母亲节扯在一块,有点“风马牛”的味道。思忖再三,悟出了点道。母亲一般都操持家务,是家里的“财政大臣”,管着一家人的吃喝穿用,买进付出。经手的钱币自然新的旧的好的破的缺角的毛边的都有。而破币,尤其是缺损较严重的损伤币,使用时多为人所拒。到了母亲节,推出个“特殊服务”,为母亲们排忧解难,特设“庆母亲节破币兑换处”倒也对题。
然而却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儿。这破币原本该有一个去处的,这个去处不就是银行么?
按银行出纳基本制度,凡办理现金收付的银行都要办理损伤人民币的兑换工作。换句话说,银行出纳部门原本有承兑破币的责任。记得孩提时代,大凡破损的钱币只要往银行柜台上一摆,银行出纳便会收进去,十分自然地换给你一张完好的钱币,让人感到十分便当,同时,银行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也分外可亲,可信,根本不存在兑换破币“节日特殊服务”问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银行出纳部门淡漠了这项细微而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工作。除了存款时可以“乘机”把破币“夹带”进去外,平素单独持破币进银行兑换,很难如愿以偿,有的地方干脆就拒绝兑换破币。据了解,除了银行业务员嫌脏怕麻烦外,其营业部门收纳的破币难以及时上交(系成捆成把等)也是问题。伤残的破币去不了该去的地方,便在市场上流来流去,愈流愈破。它不仅在母亲们手中流来流去,也一样在父亲们和孩子们手中流来流去,肮脏破损的钱币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又让人奈何不得。
什么时候银行出纳部门恢复往日传统,可随时兑换破币呢?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我身边的故事

  今年请了个“真财神”
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傅泽云
贴春联,请财神,在农村过年是缺一不可的。牛来金大爷敬了几十年财神爷,每年除夕夜跪上一炷香,祈求来年发财。可今年春节,牛大爷竟把神像扔到了厕所里。
牛大爷是我母亲的本家,能写一手好字。小时候,我常看他给人家写对联,记得去年他家贴的春联是“捻来七八九十万,刮遍东南西北风”,横批“紫气东来”。那会儿,他麻将桌上走背运,可脾气倔,显然还想扳回来。
今年春节我回家时去看牛大爷,远远一看那黑漆大门上醒目的横批依然是“紫气东来”。心里不禁一紧。可当目光移向两行龙飞凤舞的春联时,不由得连声叹道:妙联!妙联!“全年蔬菜长八节,满月黄瓜喜两头。”早听说我们村几十户人家种了大棚菜,看来,牛大爷也“赌”上黄瓜财了。
牛大爷一见我,高兴得合不拢嘴:“云子,大爷正要找你这个秀才帮忙呢。”他迫不及待地说。“我问你,这温室蔬菜若遇到不好天气怎么办?”“您这可问着了,不好天气无非影响光照与温度,在棚中生个炉子,挂几个灯泡不就得了。”我摆出一副大学生知识渊博的姿态。“那可不行!”他板起脸纠正,“前几天,有几户人家就在棚中生炉子,结果,黄瓜秧烂了许多。”我自嘲地笑笑:“大爷,我学的不是这专业,我学的是坦克……”“不管是什么!”他打断我的话,“这里有几本书,书上有的词我看不懂,你给讲讲。”我接过书来,《蔬菜种植技术》、《温室育苗》、《大棚菜管理》,都是第一次见,不过,毕竟读了几年大学,还可解释一二。“光照强度就是……”两个小时过去了,牛大爷聚精会神听得像一个小学生。
我边给牛大爷解释边纳罕:“这半年没见,大爷怎么脾气全变了。”后来叙家常时,大爷吐露了心思:“我老头子跪了几十年的财神,倒欠了一屁股债。去年村里给我贷款盖起了大棚,又给我送来了科技书,还帮我在乡里联系了一个技术员。这不,还不到年呢,我就卖了500斤黄瓜,每斤三块二,1000多呀,这还只是个开头,你说这科学是不是财神,真财神啊!我还供那个东西干啥?”说罢,他顺手把那一摞书放回原先放财神爷的那个神龛里。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

  电话作嫁妆
柯舟
女儿出嫁,彩电、冰箱不再重要,电话却成了陪嫁物;年轻人结婚,不再攀比家具的高档,而是看看谁家拥有电话机。这是江西省抚州市青年婚嫁中悄然兴起的新鲜事。
前不久,笔者去参加一位好友的婚宴,发现新娘带来的陪嫁物品中,一部红色的子母电话机特别引人注目。新郎一手牵着新娘的手,一手抱着电话机,喜笑颜开。据说,这个陪嫁物还有个说法,它表示女方出嫁后要当妈妈,生一个孩子。
新娘的母亲前两年退休在家,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怕她孤独和为自己担心,特意为她装了部电话,母子俩经常“千里一线牵”。这次女儿出嫁,大妈毫不犹豫地把电话作了陪嫁礼品。王大妈说:“女儿出嫁,当娘的总是放心不下,有了电话,坐在家里随时都能联系了。”
如今,抚州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电话的重要性,一是电话可以联络感情,是家庭必需的消费品;二是通过电话可以沟通信息,广开发家致富路。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都市生活

  小镇夜吃炒田螺
周忠华
“师傅,吃点什么?”
“来一盘炒田螺,再加一碗水酒。”
每到夜晚,只要你到赣中山区永丰县恩江镇的小吃摊前,都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看到吃的人那么津津有味,许多人也情不自禁地加入这吃炒田螺的行列。
的确,炒田螺,已成了恩江镇最具吸引力的夜间小吃。
每当夜幕降临,一个个田螺摊主便在镇里的街道两旁搭起一个个小帐篷,垒起炒田螺的灶炉,带上一桶新买的田螺和一壶糯米酿的水酒,紧接着便是一声声吆喝:“炒田螺喽,又辣又鲜的炒田螺,3元钱一盘喽!”
喜好逛夜市的镇里人,便纷纷应声来到田螺摊前,端上一盘炒田螺,要上一碗水酒,优哉游哉地吃了起来,一天的疲劳,似乎全在这美食中消除得无影无踪。
据县工商局的负责同志介绍,在这个只有2万多常住人口的山区小镇,每晚都有30多个田螺摊,而且要营业到凌晨4点多钟,吃炒田螺者硬是络绎不绝,许多田螺摊主还因此发了一点财呢!
说起炒田螺,原本是广东小吃,直至80年代末,恩江镇还不曾有过。到了90年代,随着山门的不断打开,小镇人南下广东的多了,于是便把这道又鲜又辣又过瘾的广东菜引了进来。先是由一两家摆夜吃摊的摊主试着炒,后来吃的人越来越多了,炒田螺的摊主也随之多了起来,以至成了今天小镇夜吃的最大特色。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汽车·社会·文化(之二)

  国际汽车工业面临第三次转移
陈光祖
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断言,“21世纪是环太平洋地区的世纪”,“东亚是21世纪的巨人”。
●沿太平洋的亚洲地区,面积比欧洲和美国大一倍。目前亚洲拥有世界人口的半数,到2000年将占世界人口2/3,亚洲将拥有3万亿美元的市场。
●30年前,环太平洋的亚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欧洲的1/3,而到21世纪初,这个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将相当于北美的总和,并超过西欧居世界第一位。
从汽车发展机遇来看,从本世纪初开始,国际上汽车工业已发生了两次大转移。
第一次是本世纪20年代,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发明了T型车,创造了大量流水生产线,形成汽车工业革命,汽车工业从欧洲的萌芽期向北美洲转移。T型车从1908年上市,到1916年一年竟能生产150多万辆汽车。当时,在美国无论是富翁,还是平民都能用上这种大众化的商品,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成为“汽车的王国”。100年来美国汽车的需求格局是:自己生产汽车,但又是进口汽车的汽车大国。
第二次是本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早做好准备的日本汽车,以其小型、省油、价廉为特点,一举打入美国市场,美国人争相抢购日本车,宣告了一个日本车的新时代来临。往后韩国汽车的崛起,做法基本和日本一样,他们都是以出口为导向的汽车新兴国家,实现了汽车工业第二次大转移。
专家预测国际汽车工业第三次大转移将是在下一世纪初,可能轮到东亚地区,这是由这一地区经济新发展而带动起来的,中国则又可能是获得这次机遇最大可能的国家。中国汽车市场主要是满足国内经济发展而引起对汽车的巨大潜在需求,又有开拓国际市场的可能,这就使中国可能成为第三次国际汽车生产大转移的主导国家。
机遇只是一种可能,在技术竞争、资源短缺、生产能力过剩、国家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竞争相当激烈,绝不是很容易把机遇变为现实的。如果不是千方百计地去争取,机遇是不会自动转变为现实的。
●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来临时,日、美汽车界存在着对“发展小型车”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导致了本该属于美国的机遇,却被日本人夺去了。
有个动人的故事,1973年6月,美国有个名叫查利·马克斯韦尔的年轻人,特地从纽约来到底特律,向三大汽车公司最高层领导进言,说是世界上可能发生石油危机,汽车要注意节约能源,现在耗油量太大,要搞小型车。美国老大,不予理睬,我行我素。查利说,美国汽车要完蛋。同一年代,日本一个年轻的文职官员,叫天谷直弘。他也发现石油危机即将来临,就积极向汽车厂商和政府建议,日本是受能源制约的国家,也许一夜之间社会就会发生经济危机。日本汽车界和政府重视和支持了这个建议,制订了发展小型车的战略。天谷直弘以后被日本政府指派为日美汽车贸易摩擦谈判的高级官员。
当70年代初期,日本小型车出口美国时,在底特律,美国人围着汽车笑着说,看!这就是日本人造的汽车,真像“鸽子笼”。接下来却是“鸽子笼”泛滥美国市场。美国就是这样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遇,给美国汽车工业带来至今还未恢复的灾难。
我们说第三次国际汽车工业大转移的特点是以发展中的大国的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契机而形成的。
那么,中国如何把握这个机遇呢?我国是汽车工业的后起国家,而后起国可以充分借鉴先进国已走过的道路,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避免先进国的错误经历,趋利避害,减少风险。然后,利用后起国的资源、劳力、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加快汽车工业发展,这就叫“后发性优势”。这种例子是不少的,如韩国的汽车工业就是很典型的,它就在日本邻近,居然在某些方面赶上了日本。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中国质量万里行

  机械产品质量连续三年滑坡企业管理薄弱实乃主要病根
季工萱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装备部门,机械产品的质量不仅影响到机械工业自身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最近一个时期,机械产品质量和质量工作出现的一些情况在全行业引起了很大震动。
近三年来,国家监督抽查机械产品质量的平均合格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不仅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抽查合格率下降,机械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抽查合格率也有所下降。1991年全国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国家监督抽查机械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创造了历史上最高的水平:全行业平均达到88.2%,其中重点骨干企业达到92.2%。但1992年全行业抽查合格率急剧下降到59.7%,1993年全行业抽查合格率稍有上升,达到65.5%,1994年又下降为62.7%。与1991年相比,全行业平均合格率降低了20—30个百分点,重点骨干企业降低了2—7个百分点。
1994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反映重大装备质量问题明显增多,而且出口设备也发生质量问题。有的甚至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给用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对此,电力、冶金、煤炭等部门和用户反映强烈,严重损害了机械工业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由于质量差,一些企业失去了用户信任,生产陷入困境。以机床行业为例,1994年我国机床(含锻压机械)进口额高达20.6亿美元,但国内产量却比上年度下降24.8%,库存达四个月,其中数控机床产量下降38%,库存达7.84个月;国产机床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大幅度下降,从1990年的70%减少到1994年上半年的37%。
产品质量是企业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映,当前产品质量出现较大波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滑坡造成的。
部分企业领导的质量意识淡漠,没有树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质量观,仍然认为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总会有人要买的,缺乏竞争意识,缺乏不断改进质量、不断满足用户要求的紧迫感。
相当一部分企业基础管理薄弱,企业改革中“以包代管”、“以改代管”的问题相当严重。1994年,据机械部对807个企业的调查,质量管理机构独立设置、职能落实的仅占29.6%,合并甚至撤销的占70.4%;质量检验机构独立设置、职能落实的占76.7%,合并或下放的占23.3%。相当一些企业质量工作受到削弱,质量检验管理人员流失,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另据1994年对51个电厂53台发电机组反映出的370个质量问题进行的分析,属于管理不严引起的质量问题占88%,属于包装运输问题的占7%,真正属于设计和技术问题的只占5%。据对1994年监督抽查Y系列电机18个不合格产品的48项不合格原因的分析,95.8%的问题属于管理问题,漏工序、漏检现象相当普遍,导致加工、装配尺寸超标等常见病、多发病增多。
机械工业部对当前机械行业质量滑坡的问题极为重视,最近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研究加强质量工作的有关问题。何光远部长在今年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上要求全行业“必须从现在起彻底觉悟,下定决心,集中力量,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为尽快扭转质量下降的局面,机械部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全行业普遍开展一次质量形势的分析和教育活动,加深对当前质量严峻形势的认识,找出质量工作中的差距和问题,通过制度改进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
(二)从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入手扭转当前质量持续滑坡的被动局面。在企业树立竞争性的质量观,树立质量法制观念。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首先是落实厂长(经理)的质量责任。要大力推广上海市机电局、湖北省机械厅实行的厂长(经理)抓质量必须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的经验。要求厂长必须有计划地接受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的培训,组织建立企业质量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建立并亲自主持质量例会,直接领导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部门的工作。实行质量否决权,坚持分配向质量倾斜的方针。
(三)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机械部要认真履行行业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机械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在质量监督工作中贯彻“检查一种产品,整顿一个行业”和“不护短”的工作原则。
扭转质量滑坡的被动局面是机械行业的一项紧迫任务,实现质量振兴任务更加艰巨。但正如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曾尖锐指出的那样:“如果机电行业不在质量上下功夫,机电工业就永远翻不了身,结构性的矛盾也解决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