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新的土地观
——广东经济发展和土地的关系考察之三
本报记者蒋亚平
    1
广东的土地,有两个大的趋势很难改变。
一是人均土地资源,尤其是人均耕地资源日趋减少。实际上,广东一直非常重视土地开发,这既是因为人口增多和建设用地需求旺盛的压力,也是土地日益升值背景下人们的主动选择。
从1983年到1994年,广东通过开发新增的土地,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这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广东经济发展中的土地压力。其中有些市,如珠海,建设用地虽然规模不小,但是新开发的土地更多。算总帐,耕地不是“赤字”,而是变多了。
但是,与大多数省市相比,广东在人口上的压力是双重的。除了本省人口的增长外,广东每年还有大量的外来人口从全国各地涌进。根据对最近十几年的情况推测,广东每年大约新增近100万人。这些人尽管由于特殊的户口政策被认作是流动人口,但是实际上大都是广东的常住居民。这就是说,广东土地现在和将来实际承受的人口压力,远远大于在统计报表上所反映的压力。这也算是广东土地对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贡献。
第二个很难改变的趋势,是用地结构的调整。
首先是农业内部的用地结构。由于广东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发展水果、水产品,比生产粮食,效益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人民公社时期限制农民种植自由的环境也基本不复存在,市场的发育和发展,诱使农民弃粮从副。
鱼塘、果园和其他经济作物用地对耕地冲击,一直是广东经济发展中令人注目、挠头的问题。
更引人注目的是整个土地的结构调整。工厂的兴起,城镇的扩张,既是广东经济发展的象征,也是推动这一发展的动因。毫无疑问,支撑这一兴起和城镇扩张的基础,是土地。绝大多数占用的是农田。
这种一二三产业用地结构的变化,对于扩大广东的经济容量,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广东传统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也受到较大影响,并由此受到来自中央和兄弟省市的相当压力。
广东对此并非心安理得。麻烦在于,在广东,这种用地结构的调整,目前似乎刚刚开始。近年逐步高升的粮价,并没有显示出把耕地捆牢在粮食上的力量。工业化、城市化,只是刚刚掀起一两个浪头,大的潮涌还在后面。工厂用地的集约化会是必然的趋势,可是城区的冲动却如青春少年。比如广州市,新的规划面积是600多平方公里,比现有面积多出300多平方公里。这将又有多少珠江三角洲的良田永久消失!
    2
两个“不可避免”,凸现的还是人们屡屡提到的这样一对矛盾:吃饭和建设。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久久使人困惑、难解的悖论:地就那么多,耕地不能不保,建设不能不搞。这种格局下,管理土地就如同“跷跷板”:土地管理者站在跷板中间,跷板两边,一头站着“吃饭”,一头站着“建设”,保持平衡很难。
应该说,十几年中,广东土地管理这个跷板,重心在“建设”一边。尽管省委、省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从没忽视耕地问题。但是,在一些地方,人们为了盖工厂,为了盖楼房,在绿油油的田野里往下砸水泥桩时,好像很少犹豫。
    3
近两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为了保护好耕地,广东抓了两件事,都领风气之先。其动作之快,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工作之扎实认真,令全国瞩目。
第一件事是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广东现有耕地3487万亩,经过一年多的认真努力,已有3060万亩被列入依法保护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占总耕地的80.3%。
第二件事是自今年初开始大张旗鼓的“查荒灭荒”。如推行土地有偿使用一样,广东这次再度全国领先。此前,广东的耕地,因农民弃耕和建设用地闲置,有55.7万亩晒着太阳。这意味着,仅此一项,广东一年就少生产粮食约2亿公斤。截至6月底,广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已复耕52万亩。我们这次驱车广东,沿线曾经被称为“人造黄土平原”的空旷土地,现在已经遍布绿意,的确今非昔比。
    4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全国查荒灭荒,表明广东土地管理的“跷板”,已经倒向“吃饭”一边,显得平衡起来。广东的这种变化,来自双重推动。一是自身经济发展所必须。在现有的粮食购销体制和价格政策下,粮食越来越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瓶颈”。不抓耕地,不抓粮食,大势不许。二是四周的压力。广东的经济发展,鞭鞭领先,不能在中央政府最为重视的粮食上丢了面子。
但是,如果说,广东的耕地保护问题已就此解决,还为时过早。正如先前建设用地规模过大,耕地流失速度过快,是因为广东总的经济发展格局所决定,而不能简单归咎于土地管理工作薄弱一样,要保持目前重视耕地保护的势头,也绝非是土地部门一家努力所能奏效的。
这两年广东耕地保护效果显著,有一个客观原因,即自1993年我国实行宏观调控以后,对投资规模严加控制,建设用地的需求大大减少,土地的压力相应减轻。
这便留下一个问题,如果在一定时候经济再度升温,广东的土地跷板,是不是能够像目前这样的相对平衡呢?
广东省国土厅厅长袁征以及我们采访过的地方领导和土地局长,几乎都表示了这种担心。
    5
在人多地少的我国,建设和吃饭对土地的争夺,可能是一场永恒的战争。
对于广东来说,如何用好、管好祖宗留下来的这片国土,已经进入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人口的增长态势,工业化、城市化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规模,包括新的土地制度和经济制度的轮廓,从没像现在这样清楚过。在土地问题上,未知的因素越来越少。人们有条件对土地的“大盘子”进行安排了。
统筹这个“大盘子”并不是一项轻松的任务。养活广东的人口,究竟需要多少耕地;实现广东的现代化,究竟要花去多少建设用地;城市土地为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社区集体所有,二者的关系最后究竟如何处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对土地的权限到底怎样定位;土地的行政管理体制还需作出什么样的调整……
值得政府花大力气去解决的,还有许多具体问题。如怎样才能真正保护好基本农田;怎样发育和规范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和转让市场;采取什么办法才能使国有土地资产得到显化、流动,又能避免无谓的流失;怎样使建设用地更为科学合理……
    6
问题到这里没有完。目前的现状是,每个企事业单位、每个人都想多占一些地,都想从土里多变出一些钱,并尽可能多的装进自己的腰包。包括许多地方政府,也沉溺于卖地赚钱之中,难以自拔。在整个土地的保护和利用中,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似乎在孤军奋战。
这样一种态势,土地管理的形势当然严峻。
这便提出一个人们目前还议论不多的问题,政府在强化行政管理、加强法制监督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从这样一个角度想想办法:即通过制订某些法规和政策,通过确立某种机制和办法,使保护土地、珍惜土地成为全民全社会包括各级政府的自觉行为。
这同样是一个值得研究解答的重大课题!
(附图片)
题图照片:川南珙县底硐镇景阳村的坡改梯工程。曾朗摄
文中照片:开发土地成锦绣。白雪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制止伪劣农机坑农
彭大贵
时下,一些伪劣农药、种子坑农的事,常常见诸报端。殊不知,伪劣农机配件坑农,也令人咋舌。
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去年检查的891个批次农机配件中,不合格的多达679个批次,合格率仅为24%。其中,严重不合格的占19.35%,受检查的农机配件质量更令人担忧,轴类、齿轮的劣质品占54.41%。江苏省建湖县农机管理部门由点到面检测表明,合格率仅占58.5%,有的半数不到。
伪劣农机配件使用效率低、油耗大、耕作质量差,影响集体和农民利益,有的造成人身伤亡事故。难怪有些群众望“机”兴叹,说:“不是重农、支农,而是害农。”
伪劣农机配件坑农,大致有几种原因:一是某些生产厂家和个体经营者,看到农机市场大,生产农机配件有利可图,就偷工减料,不按标准生产,劣质产品上市,以次充好;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有的厂家明明生产的是伪劣农机产品,地方政府和农机生产主管部门硬是撑住“保护伞”,限制经营部门进外来质量好、式样新的农机产品,使地产劣质农机配件形成“皇帝女儿不愁嫁”。三是有些生产厂和个体经营者打着优质、低价和削价销售的幌子,吸引消费者购买,结果谁购买谁上当,买机和用机人员叫苦不迭。
伪劣农机配件涉及到千家万户,如果任其发展,会给农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采取措施严格禁止生产、经销伪劣农机配件;地方政府要取消地方保护主义,农机部门要发现一批查处一批,下不为例。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肥城:建筑之乡
李福杰雷印国赵明利
山东省肥城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点,把建筑业作为主要支柱产业来抓,全市建安大军已发展到10万人,施工遍及全国26个省区,去年完成建安产值18.8亿元,实现收入6.5亿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该市继1993年底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后,今年3月又荣获“全省建筑业十强县”称号。
肥城是著名的“建筑安装之乡”,市委、市政府实行倾斜措施,扶持优先发展。为鼓励外出施工,出省施工队伍上交利润比在省内施工减少1%,出国施工队伍减少5%。市领导定期深入建安企业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去年12月,市领导调查得知,因一些单位拖欠工程款,影响了建安业的发展,便专门召开了由法院、金融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清欠协调会,为建安企业收回外欠款3000余万元。
为不断开拓省外建筑市场,该局先后在北京等大中城市设立了8个驻外施工管理处,对注册、合同、财务、质量、发票等进行统一管理。驻北京施工管理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行以工程总承包为龙头、以专业化施工和劳务输出为依托、分工协作的集团化经营,有效地保证了所承揽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在亚运村、天安门城楼维修、中南海供热系统改造、北京西客站等工程中,都赢得了良好的信誉。肥城市被北京市确定为“全国30个劳务基地县”之一,在京建安队伍达8000余人。现全市出省施工人员已达3.5万余人,占全省出省施工人员的44%。
目前,肥城市建筑业从业人员已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1/4;在国民经济各大物质生产部门中,成为仅次于工业居第二位的产业。建筑业的隆起,有力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增长,几年来,乡镇、村集体建安业共为乡村两级提供积累2.3亿元,新发展乡村集体建材、机械加工、化工等企业168家。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建国村“保值贮粮”
本报讯1000公斤粮食存入集体粮库,时隔几年,凭存折斤两不少又能取出1000公斤的新粮,且分文不交。这样的便宜事竟让陕西勉县杜宅乡建国村的群众摊上了。
近几年,建国村粮食每年增产10多万公斤,群众手中有大量余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及时从集体积累中拿出20万元,建起了一座集存贮、加工、经营为一体的粮库,集体为群众“保值贮粮”。从1987年开始,群众将手中余粮存到村粮库,根据生活所需,可持存折随时到粮库取粮,对照公布的不同等级小麦、稻谷的出粉率和出米率,一次就可取到面粉、大米及副产品,只交加工费,不交管理费,群众放心又满意。全村80%的农户在村粮库有存粮,多者几万公斤,少者千余公斤,8年来,粮库每年免费贮粮达1000多吨。
(冀平张汉红)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田间劳务市场
本报讯近年来,湖南澧县农民从事经商、搞第三产业的越来越多,加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缺劳力误农时一度成为一些农户的心病。针对这种情况,县里一些乡、村组织分别牵头,聚集剩余劳动力,组建田间劳务市场;部分剩余劳力还按自愿互利的原则组合成流动的劳动服务队,直接进入市场。这些田间劳务市场,分别由各自的领头人与缺劳力户签定常年或季节性的有偿劳务合同。据统计,目前全县已出现各类“田间劳务市场”600多个。
(向际龙朱宇熊新华)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依法用地·依法管地

  拒不履行土地使用合同案
魏丽华
案情
1988年5月25日,某市国土局公开拍卖一块土地的使用权,面积为9834平方米,某工程开发公司以1720万元的地价款,投标获得了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并在公证机关的公证下,与市国土局签订了土地使用合同,预付了50万元作为履行合同的定金。按合同规定,某工程开发公司必须在90天内付清地价余款,否则,市政府可解除合同,已付定金不予退还。
但事隔不久,某工程开发公司即与市国土局交涉,指出该局的土地拍卖公告中称“土地用途是商品宿舍楼和单身公寓”,对土地用途交待不清楚,使他们误以为可以开发商品住宅楼,而导致错误投标,地价偏高。据此,他们正式向市政府打报告,要求更改土地使用用途,并表示,如果不改变土地使用用途就不再交差欠的地价余款。
市国土局认为,当日签订的土地使用合同,以及市政府对这次拍卖的有关文件,都对这块土地作为“单身职工宿舍及单身公寓”的用途作了明确的说明。况且,自拍卖公告公布之时至公开拍卖之日,有一个月的充裕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某工程开发公司未曾提过土地用途规定不清楚的问题。因此,以所谓土地用途不清楚作为不履行合同的理由,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为了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国土局决定收回这块已拍卖的土地使用权,并且不退还该工程开发公司50万元的定金。
    评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拒不履行土地使用合同的案例。
根据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有关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采取招标、拍卖或者双方协议的方式。土地管理部门在出让土地使用权时,一般要根据具体地块的不同情况、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采取招标、拍卖还是双方协议的方式。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否则,必将承担违约的法律责任。本案中,某工程开发公司以土地用途交待不清楚为由而不履行其与国土局签订的土地使用合同,是一种明显的违约行为,相应的法律责任也理应由其来承担。
土地使用合同属于行政合同,由国土部门与用地者签订,它以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为成立条件,这是与其它行政行为的区别所在。土地管理部门在土地使用合同的履行、变更与解除中享有行政优先权,它对不履行合同义务的相对人即用地者有制裁权,可以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追究相对人的法律责任。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鸡西四季有鲜菜
本报讯黑龙江省鸡西市每年蔬菜生产总量已达到2.3亿公斤,人均年占有量190公斤以上,而且在冬春季也能吃到自产的新鲜蔬菜。
鸡西市过去由于无霜期短等原因,市民一年有半年时间吃不上新鲜蔬菜。近几年,该市加大对蔬菜生产的投入。首先建立了以郊区5个乡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基地。目前,全市蔬菜生产专业村已发展到82个,总播种面积达8.5万亩。同时在近郊村兴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一村一品的蔬菜生产基地,使全市蔬菜生产初步实现了专业化、产业化和规范化。 (李积成)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山乡磨刀人
湖北松滋县桃树乡青年农民陈春焦,5年前高考落榜回到家乡,随父学得一手打铁磨刀的手艺。每逢农忙时节,他走乡串户热情地为乡亲们修理农具,打磨镰刀。山里人夸他说:春焦落榜不落志,服务农业走四方。
刘书义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事掠影

植棉栽果千亩荒沙滩今朝显风流
种桃育李万顷废坡地明日聚宝盆
河北灵寿三圣院乡柳丙寅承包千亩荒沙滩。现在,近一半的沙地已栽上树,植棉330亩。赵山涛摄
湖北天门李场乡陈继才承包百亩荒山种植早蜜桃,今年初见成效,可收鲜桃13万公斤。 肖金舫摄
广西荔浦县凤凰村青年农民廖文富大力发展三华李,今年可收入两万多元。
韦延思戴谢潘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济源市梨林乡大许村村民李月波十年向国家交售粮食五十万公斤。今年她的一百五十亩小麦亩产突破四百五十公斤。她说:“虽然国家定价和市场相差六七毛钱,俺还是一个心眼,五万公斤余粮全都卖给国家”。图为李月波正在打麦场上缝补麻袋,装车交粮。
王振松摄


返回顶部